谈怎样构建现代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

2024-04-19

谈怎样构建现代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通用6篇)

篇1:谈怎样构建现代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

经济案件查处难已是当今人所共知的不争事实,笔者认为,当今经侦案件查处难除了技术层面和立法层面等因素影响外,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正在运行的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尚未得以理顺和健全,这是制约经侦效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文试就当今经侦协作机制的现状、成因及如何构建经侦协作机制作以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经侦协作机制的现状及成因

当前,经侦协作机制虽然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也都召开过不同层次的联席会议,方案措施文件规定也是非常具体清楚,但这些协作机制的研究制定没有考虑现有实际状况,以致理论上的机制与现实脱节,使得经侦协作机制最终沦为纸上谈兵,落到起来变成一句空话,背离了建立协作机制的本意,在机制上不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五大机制上的缺陷:

一是部门协作机制沦为空谈。部门不配合、不协作首先表现在该移送的案件不移送,该提供证据、资料的怠于提供,该协助冻结、扣押的物质、资金等财产推诿、消极,该提供的相关鉴定不按期作出,以及给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给侦查制造障碍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怠于协作的情况,是因为由于各部门隶属不同的系统,各部门重心各有侧重,加之部门为考虑自身利益关系,从而会导致因利益冲突各部门与经侦机关合作和配合过程中首先以是否会影响本部门利益为前提来决定是否参与配合和协作。基于这一前提,各部门在配合公安经侦机关在打击经济违法犯罪中就不是以是否真正能以打击经济犯罪、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为已任,而是以这种配合是否能给本单位或本部门换取单位效益为衡量标准来定取舍。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部门配合和协作机制也就难免会流于一种形式,配合和协作可以说是“貌和神离”。其次是在目前单位负责人负责制的情况下,单位内部因害怕打击报复、压制而不敢就单位或部门负责人个人的经济犯罪向相关部门反映和举报;第三是单位或部门内的一般人员的经济犯罪,各单位本着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的思想,因害怕被查实后影响单位和部门的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决的指标,影响单位的形象而主动“自我消化”,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是信息共享机制尚未起步。就公安内部而言,经侦与刑侦部门相比,经济犯罪的信息网络建设和情报资料库建设起步比较晚,质量差,情报信息量少;而对秘密力量的物建、管理和对税收、金融、证券等经济犯罪高发领域的控制等还处于初始阶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办案质量的提高和经侦的深入开展。其次,公安经侦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经济、金融部门之间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对这些部门中的违法案件缺乏了解,不能有效的合作。第三,网络信息闭塞,缺乏畅通灵敏的信息反映渠道。造成这一失误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网络不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收集、反馈制度,信息闭塞,反应迟钝。

三是群防群控机制缺乏引导。突出表现在群众对参与经济案件的侦破没有积极性,有些表现为心态上的麻木。经济犯罪一般都不会危及自身利益,即使危及也是隐性而非显性的,加上怕遭打击报复,本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思维,采取不管、不问,不配合。

四是独立办案机制尚待努力。虽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多年一直呼吁并倡导司法独立,公正办案,但现实的情况是案件办理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干预和压力,尤其是经济案件由于其与权利部门或多或少地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使得经济案件的侦破变得更是难关重重,扑朔迷离。一旦有某个经济案件进入经侦视线,说情者、权利层打招呼者就会络绎不绝,以阻挠侦查进一步深入。

五是公众信赖机制严重缺损。公众信赖机制缺损重建主要是针对公安系统内部而言。时下公安经侦机关在对涉嫌查处一些经济个案中的一些做法,就连从事这项的局内人从心底来说也不敢恭维。其中的一些蔽端仍然是体制上、机制上的问题所带来的,从而影响了经侦机关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使得公众信赖机制严重缺失,也使许多经济上的受害人不愿与公安经侦机关打交道。之所以公众对公安部门经侦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安经侦经费不足所导致,由于经费掣肘,很容易形成“有经费就办案,无经费就瞪眼看”和“你出钱,我办案”的局面。

上述五大机制缺失和不健全的原因是所引起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归纳其突出的危害表现主要有三:一是案源来源渠道不畅;二是部门间的信息不能共享甚至人为封锁,容易陷入一种有案查不透,有案无处查,有案不会查的局面;三是部门配合不力,造成经侦部门陷入了一种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

二、构建现代经侦协作机制的思路及构想

针对前述经侦协作机制存在的缺陷及所带来的蔽端,笔者认为当

今要想建立起一个立体化的经侦协作机制,必须从务实求新的角度出发,重点从人性化的角度、可操作的层面以及制度规则的制订层面为经侦协作机制探求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现代经侦协作机制来。

一要加大硬件投入,尽快建立起一整套集收集、整理、登录、更新为一体的本辖区内全社会、各部门的经济信息共享、情报资料交互平台。由于当前经侦缺少信息资料的支撑,同时从今后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资料能否实现共享,不仅关系到当前能否使经侦快捷提速的问题,更关系到经侦能否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问题,以及能否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踪,以利有效实现全程控管,将经济违法犯罪消灭于萌芽状态,以真正体现出打防结合,避免损失的根本目的。而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这一工程仅靠基层公安机关自行解决是极不现实的,建议采取自上而下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上级统一配置调拨,这样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的信息收集、交换网络平台,为今后现代化的经侦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一个能适应现代经侦的集信息采集、情报交换、网络管理、资料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

二要加大经侦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形成一个全社会关注经济,经济关注经侦这样一个氛围。由于当前社会公众对经侦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导致有案不报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通过加大对经侦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经侦、理解经侦、进而支持经侦,才能真正让经济活动者感到经侦机关是他们的保护神、贴心人。在宣传方式上可以定期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重大案件查处的进展情况,重大案件查结公示,举办经济案件查处成果展,试行重大案件查处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化的公众听证、各部门专家会诊等相关情况报道,让社会公众充分享有对经济案件查处中的知情权。

三要加大对群众参与经侦的引导,深入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到支持经侦、协作经侦这一方向上来,形成只有群众监督才是最有效监督的机制。一是可以试行建立群众对经济案件的信访接待机制,让群众对举报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二是健全群众举报奖励机制,重点做好对举报人的保密和保护措施,对查实的经济案件要给举报人以物质奖励为主的奖励机制;同时对出现利用权利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的行为,公安要机关要从严查处,切实保障群众检举,揭发的权利,促进经侦开展。

四要加大对经侦案件办案经费的投入,确保经侦案件自身无经济阴影,提升经侦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树立经侦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要加大对经侦干警的业务和技能的培训。当前许多经侦干警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技能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很难适应智能化、科技化、隐蔽化经济犯罪的侦办需要,当前必须把加强经侦干警业务培训摆在突出位置,在培训形式上,在强化民警自学的同时,采取以会代训、集中轮训、以案讲评、模拟测试、组织庭审旁听、评选办案能手等多种形式,提高民警办理经济案件的意识和水平,增强民警的综合素质。

六要加大对各专业人才专家的聘用。鉴于目前经侦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现有经侦人员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打造成一支具有各方能力的全才精英实际,可以有计划地在对各部门、各行业聘请一些专、尖、精人才,遇有疑难问题,技术问题,定期召集这些专家权威人士集中会诊,以提高案件侦破效率,杜绝错案的发生。

七要加大对部门协作机制上立法和执法层面的研究。通过立法环节上的修订,堵塞漏洞。

今要想建立起一个立体化的经侦协作机制,必须从务实求新的角度出发,重点从人性化的角度、可操作的层面以及制度规则的制订层面为经侦协作机制探求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现代经侦协作机制来。

一要加大硬件投入,尽快建立起一整套集收集、整理、登录、更新为一体的本辖区内全社会、各部门的经济信息共享、情报资料交互平台。由于当前经侦缺少信息资料的支撑,同时从今后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资料能否实现共享,不仅关系到当前能否使经侦快捷提速的问题,更关系到经侦能否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问题,以及能否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踪,以利有效实现全程控管,将经济违法犯罪消灭于萌芽状态,以真正体现出打防结合,避免损失的根本目的。而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这一工程仅靠基层公安机关自行解决是极不现实的,建议采取自上而下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上级统一配置调拨,这样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的信息收集、交换网络平台,为今后现代化的经侦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一个能适应现代经侦的集信息采集、情报交换、网络管理、资料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

二要加大经侦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形成一个全社会关注经济,经济关注经侦这样一个氛围。由于当前社会公众对经侦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导致有案不报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通过加大对经侦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经侦、理解经侦、进而支持经侦,才能真正让经济活动者感到经侦机关是他们的保护神、贴心人。在宣传方式上可以定期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重大案件查处的进展情况,重大案件查结公示,举办经济案件查处成果展,试行重大案件查处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化的公众听证、各部门专家会诊等相关情况报道,让社会公众充分享有对经济案件查处中的知情权。

三要加大对群众参与经侦的引导,深入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到支持经侦、协作经侦这一方向上来,形成只有群众监督才是最有效监督的机制。一是可以试行建立群众对经济案件的信访接待机制,让群众对举报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二是健全群众举报奖励机制,重点做好对举报人的保密和保护措施,对查实的经济案件要给举报人以物质奖励为主的奖励机制;同时对出现利用权利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的行为,公安要机关要从严查处,切实保障群众检举,揭发的权利,促进经侦开展。

四要加大对经侦案件办案经费的投入,确保经侦案件自身无经济阴影,提升经侦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树立经侦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要加大对经侦干警的业务和技能的培训。当前许多经侦干警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技能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很难适应智能化、科技化、隐蔽化经济犯罪的侦办需要,当前必须把加强经侦干警业务培训摆在突出位置,在培训形式上,在强化民警自学的同时,采取以会代训、集中轮训、以案讲评、模拟测试、组织庭审旁听、评选办案能手等多种形式,提高民警办理经济案件的意识和水平,增强民警的综合素质。

六要加大对各专业人才专家的聘用。鉴于目前经侦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现有经侦人员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打造成一支具有各方能力的全才精英实际,可以有计划地在对各部门、各行业聘请一些专、尖、精人才,遇有疑难问题,技术问题,定期召集这些专家权威人士集中会诊,以提高案件侦破效率,杜绝错案的发生。

七要加大对部门协作机制上立法和执法层面的研究。通过立法环节上的修订,堵塞漏洞。

篇2:谈怎样构建现代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

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经济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一些经济犯罪分子为敛取财物,运用各种手段疯狂作案,导致各类经济犯罪案件频发。作为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打击经济犯罪过程中,必须熟悉掌握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才能依法严惩各类经济犯罪分子,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笔者根据侦办的经济犯罪案件,粗浅谈谈对经济犯罪侦查措施的掌握和运用。

一、经济犯罪侦查措施概述

经济犯罪侦查措施,是指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为获得证明有无犯罪事实、犯罪情节轻重的有关证据以及捕获犯罪嫌疑人所依法采取的专门的调查措施和强制措施的总称。侦查措施的作用是搜集、固定有关证据,发现并捕获犯罪嫌疑人。侦查措施的实施是经济犯罪侦查的具体表现,侦查措施可大体分为一般侦查措施、特殊侦查措施、综合性质侦查措施、强制性侦查措施、运用情报资料侦查措施和侦查协作等。

二、一般侦查措施

(一)调查访问。也称调查询问,是基本的侦查措施,指运用公开或秘密的方法手段,就案件有关的人、事、物,向有关人员或知情人进行的调查,是案件侦查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二)审讯。也称为讯问,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中是指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为审查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一种侦查措施。但需注意的是审讯时应注意严禁刑讯逼供和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三)现场勘查。在经济犯罪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为查明案件事实、搜集犯罪证据、发现犯罪线索,侦查人员依法运用一定的策略和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等进行勘查、搜查。

(四)摸底排查。根据侦查的需要,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一定范围内对有作案条件的个人逐个进行调查,以便从中发现线索,确定犯罪嫌疑对象的侦查措施。

(五)控制销赃。在侦查中,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组织专门力量或依靠群众,对犯罪分子可能销赃的有关场所进行监视控制,进而发现赃证,查获犯罪嫌疑人。

(六)查帐、查询和冻结存汇款。在经济案件侦查中,查帐是很有必要的,主要是查清与案情有关的帐务往来。一般是对现金往来日记帐、银行往来日记帐、物资帐和对涉案经济活动有关的帐页(册)、单据、票据等情况查证。在查帐过程中,往往需要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特定帐户内特定时期内资金往来情况进行查证。如发现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经批准可以要求金融机构协助予以冻结。但需注意的是冻结存款、汇款,一般以案件涉案数额为上报,冻结期限为6个月,到期需要继续冻结的,需重新审批,并办理续冻手续。

(七)搜查、收集证据。搜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获取各种犯罪证据、发现和取得检查鉴定样本、直接查获犯罪嫌疑人、发现和确认犯罪现场。对于搜查中发现的与案件有关的物证和书证,可以扣押。但在扣押中需注意扣押物品应开列详细的扣押物品清单;扣押物品应及时上报统一保管;扣押的物品可作为证据的要随案移送。

(八)税务核定。在涉税犯罪案件侦查中,因案情需要,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可以委托税务机关或被指定有权进行税务核定的专业人员,对特定缴税主体在特定时期应纳税和实际纳税情况进行核查认定,并出具认定结论。

(九)刑事技术鉴定。在经济犯罪案件中侦查中,需要对涉案的书证进行鉴别和判断时,公安机关应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依照法定程序,通过科学分析和检验,就涉案的书证与案件事实的关系作出鉴别和判断。经济犯罪案件中的刑事技术鉴定主要是指文件、印章等鉴定。

(十)查缉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经侦部门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发现犯罪嫌疑人并予以捕获的侦查措施。

三、特殊侦查措施

我们在侦办经济犯罪案件中,在一般性侦查措施难以达到侦查目的时,应当采取针对性和专门的侦查措施。

(一)技术侦查。在严重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中,公安机关进行秘密调查所采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二)内线侦查。在侦查活动中为掌握犯罪动向,了解犯罪活动情况,及时获取罪证,运用秘密力量接近重大犯罪嫌疑对象开展的特殊性的侦查措施。主要包括:卧底侦查、贴靠侦查、复线侦查等。

四、综合性侦查措施

根据案情和侦查需要,将各种侦查措施和侦查策略加以综合运用,实行全方位的侦查活动。综合性侦查措施具有集中性和协调性的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统一指挥、集中力量、相互弥补、把握时机。

五、强制性措施

强制性措施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在侦查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和有关财产权利依法采取的限制措施。

(一)对人身的强制措施

篇3:浅谈构建便衣侦查高峰勤务机制

关键词:侦查,便衣侦查,高峰勤务机制

2008年以来, 北京市公安局紧密贴合29届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安全保卫工作需要, 以提升首都社会治安控制力和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 创新警务理念, 强化服务意识, 在公安机关勤务模式上, 特别是在刑侦部门便衣侦查打击犯罪警务工作中,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高峰勤务为切入点的勤务防控和打击工作机制, 促进了便衣侦查工作从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的转变, 即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由被动反应向主动防控的根本性转变。

1 便衣侦查高峰勤务机制的意义

1.1 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客观要求

高峰勤务是将群众安全放在首位, 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 通过采取便衣防控与打击措施与保护群众利益有效对接, 在控制中防范, 在打击中破案, 在执法中服务群众, 把对预谋犯罪至于防范之前, 把现行犯罪及时打击, 把犯罪危害降至最低。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安机关执法为民带来的实惠, 切实拉近警民之间距离, 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1.2 实现警务效能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高峰勤务是以群众及公共安全需求为导向, 在全面掌握犯罪情况底数的基础上找准风险点、隐患点, 通过推行错时、弹性工作制, 关注重点时空, 科学布置警力, 最大限度把警力摆在打击犯罪最需要的点位上, 实现源头控制, 适时防范与打击。同时, 通过建立科学的便衣侦查打击犯罪勤务管理制度, 加强对侦查勤务目标、勤务过程和勤务结果的跟踪考评, 用规范的要求、严格的管理和扎实的措施切实提高便衣侦查警务效能。

1.3 符合警务机制创新的必然选择

实践证明, 在当前复杂社会治安局势和严峻反恐防暴形势下, 必须摆脱传统观念束缚, 打破按部就班的工作常态, 牢固树立主动预防和动态用警的警务理念, 将工作重心从案后处置向案前控制转移。为此, 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便衣打击犯罪工作模式, 紧紧围绕实战需要对便衣侦查打击犯罪工作机制进行变革, 通过推行勤务与警情同步的高峰勤务工作机制, 优化便衣侦查打击犯罪的勤务组织, 细化勤务工作方案, 实化勤务报备制度, 强化勤务督导考核, 实现对犯罪线索排查、犯罪证据采集、现行犯罪打击的关口前移、源头预防, 建立动态型、主动型、实战型的便衣侦查打击犯罪警务机制,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到安全。

2 构建便衣侦查高峰勤务机制的依据

刑侦部门应依托本地区和辖区的基本警情和基础摸排, 通过分析研判和精确测算, 掌握犯罪活动情况的底数及犯罪规律特点, 明确防控重点和打击犯罪的高峰时段, 科学整合警力、明确任务职责、固化勤务岗位、创新工作方法等, 为建立便衣侦查高峰勤务工作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2.1 根据综合判研, 把握犯罪活动规律

综合判研, 要求刑侦部门通过日常便衣巡逻查控、跟踪守候、卧底侦查、布建特情、技防监控等多种方式收集各种政情、社情和治安、刑事违法犯罪相关信息, 同时要将人口管理、治安、监管、出入境、国保等部门的相关信息汇总到侦查部门, 构建起鲜活动态的便衣侦查打击犯罪情报信息平台, 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研判, 准确把握犯罪活动规律级特点, 为打击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提供精确指导。

2.2 根据犯罪规律, 捋清侦查对策思路

侦查部门, 尤其是侦查指挥人员, 一定要在深入研究和把握各类犯罪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形成明确的侦查工作思路。比如一旦发现了犯罪企图或犯罪事实, 侦查行动应当如何介入?初期应当介入到什么程度?警力应当如何投向和配置?行动的方案和要领是什么?等等, 这一切都要根据具体案件性质、案件类型、案件情况、案件涉及的人、地、物、事, 进行周密地设计, 选择出最佳的侦查路径, 形成清晰的破案工作思路。

2.3 根据犯罪阶段, 设计侦查行为过程

一方面, 是要根据犯罪活动相对稳定的时空及“线、面、段、点”阶段性, 缜密设计侦查行为的全过程, 增加与犯罪活动碰撞的机会, 寻找更多的打击点;另一方面, 是要在侦查过程中精细设计侦查行为的全过程, 优化防范打击点, 力争以最少的警力投入和最小的侦查代价, 取得最大防范打击效果和侦查工作效益。

2.4 根据犯罪行为, 细化侦查措施手段

强调在便衣侦查中, 不要盲目打击和施策, 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犯罪行为阶段及其犯罪行为特征, 采取有针对性的侦查措施和手段, 并分解和细化侦查防范和打击的对策, 在主动防范打击的同时提高打击的精确度, 从而实现“分段、分层、多点、精确”打击的目的, 以追求和选择“第一时间”和“最佳打击点”的侦查措施和手段。

3 便衣侦查高峰勤务机制的运行模式

3.1 确保便衣侦查指挥扁平化

便衣侦查指挥扁平化要依托图像监控、电台定位等科技手段, 在指挥室电子地图上能够实时显示“民警姓名、执勤点位、电台呼号、手机号码”等基础信息。在不影响勤务工作的情况下, 按照市局指挥与督察联动的工作部署, 组织指挥中心、警务督察队对便衣侦查民警到岗履责情况动态督导检查, 每周通报、每月小结, 落实责任追究, 确保参与高峰勤务的警力“上班即上岗, 上岗即勤务, 执勤即办案”, 实现了指挥与实战的紧密衔接, 有效提升便衣警力即时反应、动态控制、整体联动的能力。

3.2 确保便衣侦查勤务等级化

便衣侦查勤务等级化, 是指勤务工作按照犯罪活动情况、警情变化、敏感日和重大活动保卫工作要求, 以及节假日、重点工作等勤务需要, 制定便衣侦查三级防控和打击工作方案, 即三级为常态工作方案;二级为加强工作方案;一级为特殊工作方案。便衣侦查勤务等级化主要体现在便衣警力投入、指挥位置前移、警务装备到位、多警协作方式等方面。

3.3 确保便衣侦查岗位责任化

便衣侦查岗位责任化, 是指要求便衣侦查的防控与打击工作与地区警力直接捆绑, 各自明确勤务工作任务和考核标准, 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实体运作, 使便衣侦查民警真正能够做到坚守岗位, 扎根“责任田”, 严格履行线索排查、证据收集、蹲点守候、现场抓捕等各项工作职责, 确保便衣侦查民警在岗期间做到满负荷、高效率运转。

3.4 确保便衣侦查资源整合化

篇4:国家秘密类犯罪侦查协作机制研究

关键词:国家秘密;侦查协作;机制构建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涉及国家秘密类犯罪案件多发,而且多为大要案。本文试图通过对现有的侦查协作机制及各侦查部门对国家秘密犯罪的侦查工作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揭示国家秘密犯罪侦查协作机制的价值和意义,以期能够构建一种新的国家秘密犯罪侦查协作机制,服务侦查实践。

国家秘密犯罪并非刑法意义上的法律术语,而是司法实务部门和理论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概念。本文中的国家秘密犯罪特指涉及国家秘密类的犯罪,包括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还包括由军队保卫部门管辖的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由于国家秘密犯罪由几个侦查部门各自负责,为了有效打击犯罪,切实保护国家秘密,必须构建一种国家秘密犯罪侦查协作机制,通过不同侦查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扩大案件来源,提高对各类涉及国家秘密犯罪的有效打击。

笔者认为国家秘密类犯罪侦查协作机制应由以下几个小机制搭建而成,其中包括信息共享机制、线索和案件移送机制、联合办案机制,简称IRJ机制。

一、国家秘密类犯罪的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机制是指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建立情况信息通报制度,并在加强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在各自独立范畴之外搭建一个共享数据平台,为迅速查询提供了便利,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在今后实践中逐步实现各单位部分信息联网共享,做到信息共享、密切合作。

信息共享机制构建首先需要做好信息整合,要坚持整合集成的原则,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当前条件下可以建立一个涉及国家秘密类犯罪案件不同侦查机关之间的静态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每月更新一次各侦查单位之间关于涉及国家秘密类犯罪的线索、案件情况,各单位互相交换数据,并提出评估意见,从而确保涉案信息不流失,努力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信息共享体系。其次要坚持对所交换信息中关联线索及时收集、分类、管理,指派专人对线索进行及时评估、分流、反馈,使线索流转更加顺畅迅捷,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为一线侦查办案服务。最后要加强线索初查研判,各侦查单位定期对双方收集的线索进行互通,并在筛选的基础上,共同对重大线索从初查方向、安全防范、办案效果和成案可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形成线索初查研判的良好机制。

二、国家秘密类犯罪的线索和案件移送问题

线索和案件移送机制是指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各侦查机关在依法查处涉及国家秘密类违法行为过程中,或者在双方就相关问题信息共享中的线索初查研判阶段中,或者是各侦查机关在对案件侦查过程中出现了其他情况,发现违法事实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却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案件,在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将线索或案件及时移送有管辖权部门继续初查或侦查的机制。

该机制的构建分为线索移送机制和案件移送机制两个部分,其中大体包含如下内容一是明确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职责和程序。最先接到线索或开展侦查的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推移送决定,应妥善保存所收集的证据,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涉案物品应当由法定机构检验、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鉴定结论;可以对受案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提出复议。二是明确受移送机关接受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职责和程序。首先,受案机关对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履行规定的接受手续,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展审查,如认为有犯罪事实的应及时通知移送机关。其次,对于随案移送的证据,受案机关应履行相应的接收手续,并妥善保管。再次,受案机关对于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材料退回,并报移送机关备案。三是明确依法监督的职责和程序。应对不予立案的决定依法进行监督,及时跟踪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对立案后久侦不决的案件加强督促。

三、国家秘密类犯罪联合办案机制

国家秘密类犯罪联合办案机制,是指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和现行管理体制框架内,为了侦查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侦查的整体效力,实现侦查工作顺利开展,建立的以各单位侦查力量为基础,以侦查合作为助力,以共同办案为组织形式,对涉及国家秘密类犯罪案件实现侦查工作统一组织和指挥、侦查力量和侦察装备统一调度、各侦查机关密切侦查协作的办案方式。现存的办案模式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适合日益严峻的国家秘密类犯罪发案形式,有必要做出相应的改进,建立一种常态化的联合办案模式。

搭建国家秘密类犯罪的联合办案的工作机制,要求各侦查机关打破工作界线,建立符合现行执法与司法要求,安全性高、实用性强、跨部门、跨平台的协同工作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互设联络员,负责收集、整理本部门有关案件查处的信息资料,主要负责对于侦查办案中的具体问题沟通协调和配合。二是开展学习交流。通过举办业务座谈、工作经验交流、法律法规学习、执法知识培训,相互学习业务知识、技能,不断总结办案经验,提高执法水平,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信任。三是侦查力量配合。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方面的优势,利用侦查手段和技术上的优势,开展外围排查工作。

每一个国家秘密案件背后都是对政府权威的挑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对人民福祉的践踏,为此各侦查单位身为肩负重任的一员,有必要立足各自职责,充分协调配合,努力实现国家秘密类犯罪侦查协作机制的常态化,有效化运行,使之成为守卫国家秘密的一面神盾。

篇5: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制约机制研究

一、现行检察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 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1. 侦、捕、诉分工制约机制。

人民检察院对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犯罪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工作由不同内设机构承担, 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审查逮捕部门承担对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是否决定逮捕的审查工作, 公诉部门承担对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是否提起公诉的工作。同时实行不同的分管检察长负责制, 检察长统一领导检察院的工作。

2. 监所检察部门的制约。

侦查部门应当将决定、变更、撤销逮捕措施的情况书面通知本院监所检察部门。监所检察部门负责对是否超期羁押的审查, 对侦查部门在办案中违反法定羁押期限的情况, 有权提出纠正意见。

3. 上级检察机关的制约监督。

省级以下检察院对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决定立案或者逮捕的,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审查。省级以下检察院对职务犯罪案件拟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的, 应当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此外, 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还包括本院纪检、监察部门的制约监督。

(二) 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1. 审判机关的监督制约。

审判机关的制约是指人民法院通过审理案件对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形成的证据进行实体和程序审查, 对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予以排除, 或者对其他非法证据要求补强, 或者宣告无罪, 以督促侦查人员严格执法, 文明办案。

2. 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的监督制约。

刑事诉讼法规定,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享有聘请、会见律师, 申请取保候审、要求解除强制措施等权利。对侦查人员侵害犯罪嫌疑人权利的行为, 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诉或控告。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 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

3.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制约。

为了维护司法公正, 最高人民检察院从2003年9月开始, 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人民监督员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经民主推荐、征得本人同意、考察后确认。这一制度是检察机关在探索接受人民群众参与检察工作、监督检察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办案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现行检察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制约机制的缺陷

1.监督法律规范的欠缺性。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 虽在刑事诉讼法原则中规定了“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并专节规定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制度, 但在仅有的5个法条中根本没有提及自侦案件的监督问题, 相关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对自侦部门的侦查活动进行侦查监督。现行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监督制约机制主要是依靠检察机关自身制定的司法解释及司法性文件予以创制的。

2.监督范围的狭窄性。在侦查阶段, 自侦部门除逮捕犯罪嫌疑人必须提请侦监部门批准外, 其它涉及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强制性措施, 如拘留、搜查、扣押、冻结、查询等, 都未纳入到侦查监督范围。针对立案监督, 刑事诉讼法仅把公安机关列为立案监督的对象, 而把检察院自侦案件的立案排除在外。

3.监督效果的有限性。高检院制定的刑事诉讼规则中规定, 检察机关内部发现自侦部门侦查活动中有违法行为时, 可以提出纠正意见, 而对于“纠正意见”提出的方式和效力均无规定, 也未明确自侦部门拒不纠正错误时的法律后果。再说, 自侦案件的立案、提请逮捕均由同一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审查批准。

三、检察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制约机制的重构

为真正保障人权、有效打击职务犯罪, 维护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维护正当程序、适应司法改革的需要, 应立足于我国宪政和基本国情, 创建既具有中国特色, 又符合世界司法发展规律的, 科学、公正、高效的现代职务犯罪侦查监督机制。

(一) 树立观念

1. 从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转变。

要从过去那种消极的、形式的被动监督中走出来, 不断增强职务犯罪侦查监督的主动性, 以强烈的监督意识、清晰的监督思路、周密的监督模式, 实现自侦监督机制的更新和完善。

2. 从事后监督向同步监督转变。

以往的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多是对已发生的行为进行纠正性监督, 而自行侦查权一旦没有进行监督对当事人所造成的侵害往往难以弥补, 因而要改变和消除事后监督的弊端, 必须选择和建立同步监督的方式, 将事前防范性监督、事中过程性监督、事后纠正性监督结合起来, 形成自侦监督的同步监督机制。

3. 从表象监督向内在监督转变。

目前的社会监督限于各种因素和条件, 多为表面监督, 很少能触及深层的问题和原因。因此需要深入自侦活动的办案层面, 围绕侦查行进的程序, 实行对办案流程的全方位监督, 以保证监督的深化和实效。

(二) 内部监督机制构想

1. 完善侦查指挥中心制度。

可将侦查指挥中心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分离出来, 从院中选派专门人才充实到其中, 可以改善目前的监督机制, 提高监督效能。

2. 充分运用提前介入, 引导侦查机制。

侦查监督部门和审查起诉部门在重大、疑难、复杂的职务犯罪案件中, 完全可以引导侦查部门取证, 将后续工作向前延伸, 务求在侦查阶段夯实证据基础, 有利于对职务犯罪侦查的动态监督, 避免事后监督的滞后性和被动性。可对侦查人员收集证据的范围、形式、方法、途径、证明内容进行引导, 以期达到明确证明标准、排除非法证据、保证人权的目的。

3. 形成纪检监察同步机制。

在侦查活动开始之初, 由纪检监察部门同步行使监督权, 在向犯罪嫌疑人告知权利等阶段, 纪检监察部门到场, 听取犯罪嫌疑人的意见, 将投诉的情况认真审核, 如发现问题及时记录、汇报。

(三) 外部监督机制构想

1. 扩展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目前,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对象只限于检察机关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的立案、撤案、逮捕和不起诉决定等, 监督的案件范围较小, 这就难以实现对职务犯罪侦查权行使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也难以体现检察机关接受社会监督的决心和诚意。在我国目前法治资源条件下, 笔者认为, 至少应将所有侦查强制措施纳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2. 注重律师监督权利。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引入西方刑事法律中已成熟的律师讯问在场制度, 同时保障律师的了解案情权、审讯监督权、提出意见权和阅读签名权。并且刑事诉讼法应设专条规定, 对所有强制性侦查措施, 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都有权向法院申诉, 要求法院对这些强制性侦查措施的合法性进行司法审查, 并对那些已被确定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侦查措施采取程序性制裁措施。

(四) 听证审查制度的构想

听证源于英美普通法“自然公正原则”, 是一种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法律程序。构想中的职务犯罪侦查案件监督听证程序, 是指在侦查过程中, 当被控人就某项侦查措施提出异议时, 在上一级检察院主持下, 充分听取侦查人员、被控人及其代理人的意见后, 由上一级检察院作出决定的程序。对于听证的范围, 应当是那些严重影响人身、财产权利且对权益的影响呈持续状态的侦查行为, 即在现有条件下可对逮捕、羁押期延长和扣押等三项措施, 在当事人提出申诉时开展听证审查。程序上, 在执行逮捕、羁押期延长以及扣押时, 侦查人员应当告知被追诉人如果不服有权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听证申请。听证由上一级检察院主持, 听证的参加人包括申诉人及其律师、侦查人员、特派检察官。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后, 在多轮陈述和论辩充分阐明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上, 由主持人当场或择日作出听证决定。经过听证发现侦查措施不当或者有违纪违法情况的, 上一级检察院有权作出改变或纠正的决定, 以确保职务犯罪侦查活动始终健康有序进行。

篇6:谈怎样构建现代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

关键词:职务犯罪;侦查;协作机制

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不断融合,国内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职务犯罪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跨行业、跨地域、甚至跨国际的新态势,对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协作机制的不足

目前检察机关及其职能部门之间对内协查机制的制度架构、组织建设以及实践作用日趋完善、凸现,但其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未形成规范、统一、实施有效的内外的协查机制,所出台的一些规则和办法均属于工作规范性质的法律文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司法解释,在《立法法》上的效力位阶比较低,因此没有法律上的普遍约束力;二是协作双方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协查请求范围不明确,对行政机关等单位只规定了在司法机关收集调取证据时有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并没有涉及这些机关与司法机关形成协作配合方面的明确法律依据;三是协查经费没有保障,技侦手段严重缺乏,承担协查任务的具体职能部门和人员未落实。四是对外协查机制也是不健全,如发案单位不配合,隐瞒案件,甚至与犯罪嫌疑人狼狈为奸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同时律师借履职之机,而与犯罪嫌疑人沆瀣一气的,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模式行政化、队伍素质低、法律适用不准、缺乏理解与沟通、协调配合意识不强、缺乏终极目标意识、内外协查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使然。

二、职务犯罪侦查协助的方式

(1)要建立健全侦查协作的配套制度和督导制度。要明确协助的对象、方法、程序和协查事项,明确相关责任,建立协查工作细则。首先,要建立相关考评标准,对协查数量多、质量高的给予表扬、奖励,对消极应对、阳奉阴违、不履行义务的,给予批评,必要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其次,要建立投诉、追究制度,向协查单位的监察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反映,未能得到积极答复的,应当上一级监察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投诉。监察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对被投诉的协作单位进行督导,协调处理相关争议,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跨区域的协作配合机制。建立跨区域协作办案及追逃、追赃机制,完善相关程序,形成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整体合力。增强跨行政区域的检察院之间的侦查协作,通过电传、发函件等形式委托有关检察院予以协助,由当地检察院派员对相关事项进行侦查;也可请求协查方直接派员到协作地检察院请求协作,当地检察院进行配合或请示上级院协调侦查、指定侦查协作等方式,加强跨行政区域检察院之间的侦查协作,节约侦查资源,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增强办案合力,提高办案效果。

(3)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借科技强检的东风,增强侦查协作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检察专线网和互联网,建立广泛的城市协作网和部门协作网,形成多个地区或者全国性的庞大的信息库。信息库的末端为银行、水务、电力、通信、燃气、房产、工商等基础信息部门,这些资料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得在开展之前,就取得了犯罪嫌疑人的大量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从中获取有用的資料。同时还可以建立起协查单位的联席制度,将相关协作部门的负责人集中起来,加强信息共享,拓宽信息收集的渠道。

(4)健全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等执法单位的衔接机制,加强配合和监督。根据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为防止行政执法机关有选择性地移送案件和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现象的出现,应建立健全与行政执法单位的衔接机制,加强配合和监督。加强与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的联系和配合,对职务犯罪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复杂疑难案件的定性等问题,及时提出法律适用意见,统一执法思想和执法标准,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依法惩治职务犯罪。引入人大对衔接工作的监督机制,从立案监督的角度,对不移送、不立案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对策建议,提请人大进行专项监督,确保监督的刚性。

(5)建立办案协作机制,探索协作办案模式。密切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检察机关认为正在初查的重要线索,需要在纪检监察机关的配合下,收集涉嫌犯罪证据的,商请纪检监察机关实施“两规”、“两指”措施及调查工作,配合调查取证、冻结扣押赃款赃物。检察机关在初查疑难、复杂、重点案件时,不宜正面接触的案件时,可在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的配合下,以这些部门的名义进行检查帐税,从而隐蔽身份,秘密获取犯罪证据。根据职务犯罪案件涉及法律、法规多,领域广、技术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侦查中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技术力量支持,如请技术监督、工商、税务、稽查、物价、仲裁等部门专业人员协助办案,请求出具有关技术性证明。在案件突破时可根据与有关部门签订的协作配合规定,通知及时介入,适时依法借助这些单位的力量制服行贿人。

三、开展职务犯罪侦查协助的趋势

职务犯罪侦查局的设立推广,是未来的趋势,这更符合职务犯罪查办的规律和特点,但是在现有的机构设置下,还很难实现。当前,怎样寻求反贪污贿赂部门和反渎职侵权部门的侦查协助机制,取保打击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两不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基层院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大自侦格局的理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理念的可行性在于,在基层检察院中反贪污贿赂部门和反渎职权部门由同一检察长主管,有利于侦查资源的分配。对于贪渎犯罪的大要案,需要开展侦查一体,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的领导关系,是这机制可行的保障。当前贪污贿赂与渎职侵权交叉的案件侦查机制,实践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实行“贪渎案件侦查协助”机制,必须防止盲目混淆反贪部门和反渎部门的职责,两类案件的侦查特点有不同,要找准协助的合力点。

(2)实行“贪渎案件侦查协助”机制,必须落实领导请示、报告的制度,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配、统一决策,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分配,防止侦查资源的浪费。建立统一的信息指挥中心统筹规划职务犯罪侦查协作工作;完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归责制度等充分发挥协作区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职侦的协作效率。

上一篇:沃尔玛市场环境分析下一篇:求是学社社团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