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导游词

2024-04-16

博物馆导游词(通用10篇)

篇1:博物馆导游词

今天我将随同大伙儿参观考察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在我国十大历史博物馆之一,它坐落于武昌区东湖之宾,占地5.一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00平米,在其中陈列设计大厦总面积3000平米,具体展览会总面积1600平米.场馆存有文物古迹20多万件,在其中,国家一级珍贵文物600余件,国家级别珍贵文物16件.陈列设计展览的有商周青铜器,盛楚时的漆、木器材,大量始皇帝时竹简书,历史时间名人字画,陨县人猿,长阳人齿动物化石,尤以曾侯乙黄铜编钟,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矛,二十八星宿天文学图等佳品令人瞩目.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工程建筑经营规模较大,馆藏品数最多的历史博物馆.

曾侯乙墓是凿石为穴的竖穴式陵墓.全部墓穴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占地面积220平米,据残留的封土测算其安葬深层约为13米,这与同阶段的陵墓对比经营规模是很大的.

这般雄伟壮观的陵墓,其墓主人家到底是谁?我们在发掘出的青铜器上共发觉了‘曾候乙’三个字208次。因此大家判断墓主便是曾候乙。大伙儿可以看这一,它是依据墓内颅骨制做的墓主还原像,我们可以看得出墓主是大概42-42岁的男士,其头骨特点与中华商朝种族特点更为贴近。 下面这一件造型设计独特的物件叫鹿角立鹤。大伙儿能够 见到它是由鹿角鹤身和鸟翅膀组成的是大家想象的一种仙鸟。它发掘出时在主馆的东边,头朝着南方地区,可能是借以推动墓主人家的生命升仙或祈祷神明庇佑吧。它的锻造工艺讲究,头部和鹿角电镀金装饰设计,背脊和两翅附近包镶绿松,但由于历史悠久大家早已不可以再见了它的风彩了,可是大家依然可以根据它与众不同的造型设计想像出那时候的黄铜铸造工艺早已非常比较发达了。

请大伙儿可愿再次向前走。这儿陈列设计有很多那时候皇室们用餐用的食具,这儿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九鼎八簋。鼎是古代中国食具之中应用数最多的一种,它不仅是食具另外也是很重要的礼器。秦汉时期大家对鼎是尤其高度重视,在祭拜天魔神、地邸[dǐ] 、祖先等重特大典礼中,鼎敬奉牲肉,簋敬奉谷物是最重要的祭器。曾候乙墓发掘出的鼎有正鼎、盖鼎等很多种多样,在诸多的鼎中,正鼎的数量及其和别的食具的组成通常是用鼎者財富、真实身份、权位的代表。在曾候乙墓发掘出的食具中,最关键的`便是內外可以体现礼乐制度和曾候乙真实身份的中室发掘出的九鼎八簋。他们制做精致,储存完好无损,十分宝贵。簋在祭拜,宴享等祭拜主题活动中与鼎相互配合应用。[周礼]要求,在典礼中,皇室按其真实身份级别享受奇数的鼎和偶数的簋。比如士用三鼎二簋,医生用五鼎四簋,卿士用七鼎六簋,诸侯国用九鼎八簋等。曾候乙墓发掘出的九件正鼎八件铜簋恰好与他真实身份相符合。这套九鼎八簋已被列入珍贵文物。

大家都了解黄铜冶炼厂技术性是在我国秦代文明行为中的一项关键內容,商朝就早已完善,周王朝再次发展趋势,在公元5新世纪的春秋时期阶段就早已到驾轻就熟的人生境界,曾候乙墓发掘出的青铜器群恰好是这一顶峰阶段的意味着。

大伙儿看看吧,它叫鉴缶,是这一墓里发掘出的一件较为精致的礼器,

大家先讨论一下它的表面,他造型设计庄重庄重,全身满饰蟠璃纹样,四个足是翘首张嘴的怪物,镂[lòu] 空的堵盖是绣雕夔[kuí] 龙。实际上它不但经看并且也有用途呢!应用时,先用这四个环把正中间的缶拉出去,在鉴里放进开水或是冰,在缶里放进酒,在把缶拉进鉴中,鉴缶就可以工作中了,既能够 热酒又可以冰酒,如何是否很独特呢?并且这儿还有一个过滤装置是用于过虑酒中的沉渣的,诸位是否要惊讶于古代人的想像力了呢?

下边大家即将去的地区便是大伙儿盼望已久的编钟陈列设计处了,编钟是大家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各位看,这一佼佼者便是编钟了,它是全部墓里更为壮阔令人震惊的,这一极大的钟架是铜木结构建筑,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 极为壮观。六个黄铜佩剑战士和八根圆柱体烘托着七根绘彩木柱组成曲尺型钟架。架及钟钩共246个预制构件,钟架分成三层八组悬架有65件黄铜件。顶层是三组纽钟,共19件,中高层为三组镛[yōng] 钟,共33件,下一层为 大中型镛钟2组,共12件。大伙儿数一数,下一层是否多了一口钟,并且它还与别的的钟不一样?那就是赵王博钟,为了更好地留念她们的情义,便取走了原先悬架在那里的辎[zī] 钟,而把它悬架在下一层垂直居中的部位。编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惊喜。最先它是一钟双音,依照钟体上的标音符文所显示,各自敲打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一口钟能传出相距三度的2个音。那麼一钟双音的秘密在哪儿呢?大伙儿可以看编钟的两边有棱,音标发音时,棱和对钟具有不一样的隔绝功效,因此就发生了一钟双音的状况。此外角钟还有一个好于一般圆嘴中的地区,那便是颤音不长,那样才可以奏出节奏优美的音乐。整套编钟有低沉雄浑的底音,铿锵有力圆滑的中高音,脆响洪亮的低音。其音区跨5个八度音程,它把宫商角紫羽五音发展趋势成1234567七个小调音阶,比西方国家早了1000很多年。 如今大伙儿是比为尤其要听一听这一天外界音呢?我们在旁厅设立编钟演奏厅,如今大伙儿能够 去领略到一下了。到这儿我的解读就结束了,现在是10;30大伙儿能够 先听一下编钟演奏,随后再随意参观考察,湖北省博物馆除《曾侯乙墓》、现阶段还举行有《楚文化展》、《郧县人》、《屈家岭》、《盘龙城》、《书写历史》、《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古代瓷器专题展》等十多个展览会,大伙儿能够 随便参观考察。12点我们在省博的正门口结合,祝大家玩得尽情游的顺意。

篇2:博物馆导游词

自然标本中珍藏有中国特有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和丹顶鹤等标本。藏品中历史文物占三分之二。最具特色的是新石器时代各类彩陶、汉代木简木雕、十六国至唐代的佛教造像、写经等。革命文物有当年红军长征遗留下的标语等。该馆陈列面积7500多平方米,有5个大型的固定展览。《甘肃历史文物》展览,展出了甘肃境内出土历史文物1500余件,系统地反映甘肃历史发展的概况,重点突出甘肃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的彩陶,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出土的汉唐文物,十六国至隋唐佛教艺术和写经等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甘肃自然富源》展览,展出实物、模型1380件,全面介绍了甘肃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交通、气候、水文、土壤和动物、植物、矿物资源。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展览,展出了墓内保存的60多幅砖画。《黄河古象》展览,展出1973年春在合水县发现的黄河剑齿象化石,长8米,高4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遗骸。《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展览,以长征为轴线,通过照片、文献、实物,介绍长征在甘肃境内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革命斗争。该馆单独或合作编辑出版的重要书刊有《武威汉简》、《甘肃彩陶》、《武威汉代医简》、《汉简研究文集》、《炳灵寺石窟》、《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淳化阁帖选》、《汉简书法选》等10多种。

篇3: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 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从定义不难看出, 博物馆承担教育、研究和欣赏的功能, 其目的在于为人类服务, 这些功能是通过借助于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也就是藏品来实现的。实体博物馆通常有固定的场所, 即静止的地理位置, 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受展厅面积的限制, 博物馆展览策划人员通常只能选取部分藏品按照一定的逻辑、主题将藏品展示出来, 供人们欣赏, 其余大部分藏品都是藏于库中的, 很难与大众见面。实体博物馆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固有的局限性, 就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展览时间的局限性, 任何展览都有一定的期限, 过了这一期限, 改陈撤展之后展览就不存在了, 任何展览都不可能长期存在;二是展览场所的固定性, 观众必须亲自到现场参观, 这样客观上就排除了一部分人, 减少了受众群体;再有, 实体博物馆基本陈列通常持续时间较长, 在展出时间内展品通常是不变的, 对于重复参观者意义不大。

虚拟博物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 虚拟博物馆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博物馆陈列、藏品等搬到网上展览, 参观者和博物馆之间的地域界限被消除了。一方面把展览保存了下来, 即便是实体展览不存在了, 网上的虚拟展览依然存在, 可以随时参观, 即打破了时间的局限性;另一方面, 参观者只需在电脑前即可访问虚拟博物馆, 而不用千里迢迢实地参观。另外, 虚拟博物馆的空间优越性还体现在虚拟展览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拓展, 能够展出比实体展览更多的藏品, 内容能够得到极大扩充, 而受空间的影响较小。这是虚拟博物馆对实体博物馆的补充, 然而, 虚拟博物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虚拟博物馆毕竟不如实体博物馆真实, 这也是虚拟博物馆的一种局限, 虽然可以通过虚拟漫游、增强现实等技术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尽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虚拟博物馆依然不能取代实体博物馆, 这一点自然是不容置疑的。

通过对比发现, 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出现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 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既然如此, 就有必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 最大限度发挥二者的优势, 打造更加完美的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的提出和发展可以说是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 将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结合起来, 二者相互促进, 让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联系起来, 尤其是让观众参与其中, 形成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当然这个生态系统的发起者在博物馆一方, 博物馆首先提供服务, 然后观众参与其中, 二者再不断交互, 修正博物馆功能和服务, 达到和谐的统一。纵观历史, 博物馆的发展经历了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等阶段, 并且正朝着智慧博物馆的趋势发展, 事实上每一个新阶段的出现都是博物馆功能不断扩大的过程, 是服务方式转变的过程。传统的博物馆服务是相对被动的, 博物馆提供相对单一的服务, 人们只能实地参观, 被动接受;虚拟博物馆实现了网上远程访问浏览浏览, 拓展了时空边界, 可随时随地根据需求参观;智慧博物馆则让博物馆的参与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让博物馆动起来, 成为活的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建立更透彻的物件感知, 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 传递博物馆物质元素之间的状态变化, 并促发系统适应性的改变;建立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 消灭信息孤岛, 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在感知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形成深入的智能化运作体系, 在数据基础和协同模式的支持下, 获取更智能的洞察并付诸实践, 进而创造新的价值。①

2 智慧博物馆的基本构成系统

首先应当明确, 智慧博物馆是什么。智慧博物馆是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 运用多种传感技术, 经过智慧博物馆云计算平台的整合、分析, 形成的基于传感数据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博物馆资产管理、观众服务模式。②所谓智慧博物馆, 就不能是静止不变的, 而应当是在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的, 这种动态调整的基础在于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 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具体来说, 包括博物馆的藏品, 展示的展品, 博物馆人 (藏品征集人员、研究人员, 展览策划人员) 以及观众等。通过信息的传递, 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其中藏品和展品是物的因素, 藏品是一个博物馆的基础, 将部分藏品组合起来, 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现出来, 便是具体的展览陈列。藏品本身是静止的, 我们看不出其背后的故事, 而展览陈列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艺术设计建成的, 是有故事性的, 其目的在于使人受到教育, 便于参观者理解, 一个好的展览陈列需要策划人员的精心策划, 需要研究人员在内容方面的指导, 更需要观众参与其中, 毕竟展览陈列是要服务观众的。

观众和博物馆人员是博物馆要素中人的因素, 没有参观者, 博物馆就失去了意义, 没有博物馆人的管理, 博物馆也不会良好地运行下去。人的因素对博物馆功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把集体的智慧用于博物馆建设。智慧博物馆是以上各个要素的有机整体, 四者之间关系密切, 相互沟通反馈, 相互作用。一个智慧的系统应该有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 ③一个智慧博物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智能化:

2.1 藏品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

任何一个博物馆都离不开藏品,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 是最重要的物的因素, 藏品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对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是最基础的。智能化的前提离不开数据和信息, 因此, 博物馆的智能化建设首先要搭建藏品信息采集平台, 首先将藏品数字化, 进行综合信息采集。该平台是智慧博物馆的基础, 通过对藏品数字化, 将真实的藏品转化为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数字信息, 便于信息的处理。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声音、图片、活动影像、藏品二维三维形状扫描等, 如此一来获得第一手的数字化信息。

目前应用广泛的技术手段是藏品二维照片拍摄和三维立体扫描, 即建立起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管理控制的高像素藏品照片拍摄系统和藏品3D信息扫描系统。有了藏品的基本信息, 一方面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一手的研究资料, 进一步研究藏品, 找寻藏品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 也可以为藏品的保管提供信息, 有利于实现藏品的智能化保管;藏品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还会对展览策划人员起到帮助。

以上是藏品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对实体博物馆研究、藏品保护和展览策划的积极作用。同时, 有了藏品的基本信息以后, 可以对基本信息进行深度加工, 获得可在网络平台展示的各种完整素材。通过计算机系统应用Photoshop、Flash、Authorware、Director、三维全景、虚拟漫游、Maya、3ds Max、Web Max、Java3D、Unity3D、VRML、3D自动成像系统等专业软件对二维三维数字信息进行加工, 制作出展厅360 度全景漫游藏品3D模型、博物馆网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建设虚拟博物馆所需要的内容。

2.2 智慧讲解和手机导览系统

博物馆的陈列大都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和逻辑设计出来的, 对于参观者而言, 在没参观之前一般是不清楚这种设计思路的, 一般也对展览及藏品缺乏全面的认识, 因此, 客观上需要外力的帮助。手机导览可以为观众提供藏品及展览的信息, 可以向观众提供参观路线等信息, 当观众走到某一展品前的时候, 手机导览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根据观众需要进行智慧讲解;同时, 通过手机导览服务平台可以记录观众的行为, 包括观众的参观路线、对展品感兴趣的程度、对相关藏品的检索情况, 这些信息提供给博物馆的管理者, 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修正导览内容, 改进展览陈设, 让博物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如此一来, 观众和博物馆之间有一个直接的互动过程, 信息直接交互, 博物馆人也不必通过专门的问卷调查来征集博物馆改进的意见, 直接根据人们的行为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博物馆的服务也能够不断升级提高。

2.3 现场和网上虚拟展厅

实体展厅展出的内容有限, 虚拟展厅可以在藏品数量、藏品介绍、背景知识、相关内容方面对实体展览进行扩充。因此, 实体博物馆的展厅现场可以通过虚拟展厅来丰富展陈内容, 增强观众的互动性。一般来讲, 虚拟展厅的制作可以是实体展厅的再现, 即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把实体展厅再现出来搬到网上, 解决不能实地参观的问题。然而, 这种虚拟展厅对于现场参观者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一种虚拟展厅就是在内容上要超越实体展厅, 不仅可以包括实体展览, 并且还要有所扩充。同时, 这种虚拟展厅也不应满足于展览和藏品本身的展示, 而是要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虚拟展厅, 让虚拟展厅涵盖内容更丰富。

实体展厅现场需要这种超越展览内容的虚拟展厅, 可以制作触摸屏版的虚拟展厅放在现场, 这种虚拟展厅不仅展示了陈列和藏品, 还有超过藏品和陈列以外的内容, 包括关于藏品的文字内容介绍、视频、动画等等, 并且还应提供数据库查询等功能, 这样一来, 博物馆的受众人群才能更广, 不仅适合普通人参观, 也适合专业人员研究, 其社会服务功能更强。

2.4 相关配套服务系统

博物馆的功能在于为人服务, 而这种服务是在不断扩大的, 不仅限于只有到了博物馆才能接受博物馆的服务, 而是要考虑到各种因素, 不光针对已经来到博物馆的观众, 还要针对没来博物馆的观众, 要使之想来、使之愿来。也就是说, 博物馆要主动“营销”自己, 把自己推出去, 通过各种便利的服务去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可以帮助观众解决一些后顾之忧的问题, 例如, 对于外地的观众, 可以提供博物馆的乘车路线, 使之能够顺利地来参观, 提供周边住宿餐饮服务情况, 以及周边娱乐设施, 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可以有其他的活动内容。为参观者提供多套选择方案, 以适合不同人群选择, 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观众。

3 智慧博物馆建设注意的问题

3.1 海量信息的存储与挖掘

智慧博物馆的构建是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来实现的, 在运行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是极为重要的, 一定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同时, 这些数据也是博物馆各个参与这之间沟通的桥梁,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 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得出相关行为之间的联系, 进而指导博物馆的改进。

3.2 新媒体技术在智慧博物馆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 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这些, 智慧博物馆应当跟上时代的潮流, 主动将各种新媒体技术应用于自身。有了这些技术, 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范围会成倍扩大, 增强互动性, 近年来微博、微信的兴起及其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宣传推广作用是巨大的, 某一信息经过转发之后, 短时间内就会有大量点击, 这无疑是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重要渠道。

3.3 移动终端对博物馆的访问

智慧博物馆的构建, 必须注重移动终端在访问博物馆方面的巨大潜力。目前, 观众对虚拟博物馆的访问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可以通过pc机等相对固定的设备, 这类设备一般都在固定的场所, 不利于移动, 只能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使用;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移动终端来访问,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 人们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实地参观博物馆, 没有时间坐在电脑前访问浏览博物馆, 但是, 当今的网络技术已经如此发达,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相当普及, 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随时可以利用手机访问博物馆, 这种访问的时空局限性很小, 访问也非常灵活。因此, 制作博物馆手机网站、APP等是智慧博物馆构建的重要内容, 能够极大地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宣传范围。

4 总结

智慧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的趋势所在, 是博物馆服务模式的一种创新, 最显著特点就是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要素互动起来, 参与其中, 信息充分交互, 不存在信息孤岛, 每一要素发出的信息都会在其他要素那里得到反馈, 进而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修正整个系统。事实上, 智慧博物馆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一种更为友好、快速的方式服务大众, 减少信息不对称, 减少滞后性, 让博物馆成为有生命力的博物馆。

注释

11张晓鹏.智慧博物馆——总说.http://blog.njmuseum.com/article.asp?id=158.

22 潘志鹏.智慧博物馆初探.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299.

篇4:我到大英博物馆当“导游”

大英博物馆规模宏大,据称,其全部藏品达1000万件,公开展出的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因为藏品多,经常轮换着展出。我由于经常陪团,去那里究竟多少次,已经难以说得准确。为了看仔细点,熟悉情况,给代表团作些必要的解说,我自己也曾几次花较多时间,专门去参观。但是,地方太大,总是不能把所有展厅看完,这也成为我的一大憾事。至于陪同代表团,因为他们在伦敦的时间十分有限,而且要参观的地方很多,大英博物馆毕竟是其中一处,不可能用较多时间,一般最多安排参观两个小时左右,那真确确实实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在这短暂的宝贵时间里,我们当然要认真筛选,要让代表团一睹精华中的精华,使他们感到不虚此行。

按照我们的经验,最值得我们中国人参观的主要有四处:一是圆穹形大英图书阅览厅;二是古希腊、古罗马厅;三是古埃及厅;四是中国厅。实际上,即使在这精选的有限的几个展厅中,每个厅也有数量不等的展室,每个展室都有大量展品,所以,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的,在精选中还要精选。大英博物馆里地形复杂,容易走失,负责陪同,必须瞻前顾后,眼睛睁得大大的。我们需要非常熟悉参观路线,要去某个展厅,必须直奔某个展厅,抄最近的路走,以节省时间。不仅如此,还要能讲解,能回答人家提出的问题。有的展品很直观,一看就明白,有的就需要说明来龙去脉,讲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几年下来,我就差不多成为一个导游了。

先说圆穹形大英图书阅览厅。一进大英博物馆正门即南大门,穿过大堂,即可见到这宏大的近似天文馆模样的阅览厅。早先这阅览厅只是大英图书馆的一部分,1998年,由于馆舍拥挤,图书馆搬到新址,只剩下这阅览厅。这阅览厅可不简单:其直径42米,高达32米,书架绵延40公里,藏书130万册。中国人十分关心这阅览厅,为什么?因为当年马克思多年如一日地在这里读书。马克思是31岁那年来伦敦的,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已经较为发达,马克思专门来此作实地考察研究,他这一来,就住了34年,直到65岁那年逝世。马克思遗体就葬在伦敦北部的海格特公墓,这也是我们多次陪同国内代表团要去瞻仰之处,在伟大的革命导师墓前献上一束花,以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

国人往往想知道马克思当年在阅览厅的哪个位置看书?过去我们有人说,马克思长期在同一座位看书,双脚不时蹭地,以至于水泥地都磨出明显的痕迹。按大英博物馆工作人员解释,有两种说法,一是马克思在G7行的位子,一是马克思并无固定的座位。至于地上有磨出的脚印,其实是一种夸张罢了。尽管如此,我们的代表团仍然兴致盎然,在G7行附近的标示马克思当年在这阅览厅里读书的牌子前不断拍照。

其次,是古希腊、古罗马厅。这两个厅规模最大。我认为最值得参观的有两处。一处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山墙浮雕群。19世纪初,当时的英国埃尔金大使从雅典掠夺运回英国。其宏大,其壮美,其逼真,令人叹为观止!博物馆专门为它修建了最为宽敞、最为雅致的展馆。《命运三女神》是浮雕群的内容之一,它是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刻家菲狄亚斯的唯一传世杰作。希腊一直要求英国政府归还,但遭到拒绝。

第二处是公元前4世纪涅瑞伊德纪念殿,这也是希腊的杰出建筑。如果说帕特农神庙浮雕数量极其庞大,却有些残破之憾,而涅瑞伊德纪念殿,也是神殿,则是极其完整地复原陈列,它高达8.3米,独立占去一个大展厅!在博物馆的展厅里能见到2400年前的一座如此美轮美奂、完好如初的神殿,真让人感慨万千、难以置信!如果有点时间,你还可以匆匆欣赏一下古罗马古希腊那些仪态妙丽的人体雕塑,无论经过多少岁月的淘洗,这些艺术精典依然是那么令人迷醉,它们是永恒的!可与日月同辉!

再次,是古埃及厅。也是极为庞大,竟有7万多件陈列品!其中必看的也有两处。一是公元前2世纪的罗塞塔石碑。此碑是1799年在距亚历山大城48公里的罗塞塔被一个法国士兵发现的。这块外形不规则的黑色玄武石碑上,刻有三段文字,即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草写体(日常口语)、希腊文字。其内容是歌颂托勒密五世登基,为当时的庆典而作。通过专家对相同内容而不同的文字相互对照,终于破译古埃及文字,使湮没已久的古埃及文明重见天日,这是何等了不起!此石是英军于1801年在埃及缴获的,次年运进大英博物馆的。每次代表团参观到此,经我们解说,大家无不啧啧称奇。二是木乃伊,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即使在埃及开罗博物馆也不能相比!

最后,也是我们最最感兴趣的,那就是中国馆。大英博物馆里究竟有多少件中国文物呢?这也是我们代表团很关心的。据了解,总共约有2.3万件。其中有距今6000多年的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期玉刀、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铜镜、漆器、兵器,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六朝的金铜佛,隋代的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三彩、瓷器,元代的青花及釉里红,明清的金玉制品,各朝代字画、铜币、银器、丝绸,还有敦煌经卷,甚至从寺庙里剥下的大型壁画……真是无所不有,令人眼花缭乱。大英博物馆有时还举办专题展览,前几年就办了《中国玉器5000年》当我陪同中国代表团参观中国馆时,我的同胞总是心潮澎湃,唏嘘不已。

我陪团一般都是从南大门即正门进来,最后从北大门出,此乃我有意安排的。这是为什么?因为出北门必经北大厅,而北大厅左右两侧摆放的竟是中国两件巨型青铜文物,大约都是清代的:一是大铜钟,上面刻着“风调雨顺”字样;另一是三足铜鼎,上面刻着“圣寿无疆”四字。不仅如此,走出北大门,你马上就发现,门两边竟是两座中国大石狮!如果说,大英博物馆是一篇精典妙文,那么,最后是由我们中国人收尾的,并且划上句号。

篇5:航空博物馆导游词

简介

中国航空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馆、亚洲最大的航空珍品荟萃地。坐落在北京昌平大汤山脚下。筹建工作始于1986年10月,经过三年时间的采集装修,于1989年11月11日正式向社会开放。目前,共收藏飞机91种163架,导弹、雷达、高炮等武器装备600余种。2007年8月20日,中国航空博物馆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主要功能:

作为空军文化建设的窗口,博物馆翔实地记录了新中国空军诞生、成长、壮大的奋斗史,展示了国防科技的历史、现实和未来。20多年来,中国航空博物馆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提高国防意识、普及科技知识、促进对外交流、推动旅游事业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与积极的作用,截至目前,已接待社会各界观众1300余万人次。

洞库展厅是利用七十年代开凿的储机库改造的,宏伟开阔,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主要陈列着我国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珍贵飞机:初教-5,结束了中国不能造飞机的历史;歼-12,是我国完全自行设计的新式歼击机(空中李向阳);运-5,曾将周总理的骨灰撒向祖国大地。

陈列馆

馆内陈列:博物馆按飞机年代、飞机类别和机体大小,分为馆标区、天魂碑、洞库大展厅、露天展厅四个主题部分,荟萃了世界200多架飞机。还收集展出地空导弹、防空雷达、高炮、航空炸弹、航空照相机等700多件武器装备样品。

这里的飞机有的是世界珍品,有的是国家珍贵文物,最具代表性的有毛泽东主席重庆谈判时所乘坐的美制C-47运输机(美龄号);孙中山先生主持制造、宋庆龄参与试飞表演的乐士方一号;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二架飞机冯如二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的座机;空军英雄王海、张积慧驾驶的战鹰;参加开国大典受阅和一批参加过保家卫国空战的“功勋”飞机。另外,99式高级教练机、波士顿、拉、伊尔-

10、雅克-

17、歼-12等都是难得一见的世界珍品。

洞库展厅:航空博物馆占地50余公顷,有两座规模宏伟的展厅-洞库展厅和露天停机坪展厅举办“洞内、露天航空装备展”。洞库展厅是利用七十年代开凿的储机库改造的,宏伟开阔,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主要陈列着我国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珍贵飞机:初教-5,结束了中国不能造飞机的历史:歼-12,是我国完全自行设计的新式歼击机;运-5,曾将总理的骨灰撒向祖国大地。

露天展厅:露天展厅主要陈列着世界各国制造的各种飞机,如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涡轮螺 旋桨动力装置的英制“子爵”号运输机,还有其它各类飞机精品。除此之外馆内还设有“发动机系列展”、“珍品展”、“航空照相设备展”、“救生防护装备展”、“毛主席座机展”等陈列。馆内共有100多种型号的200多架飞机,还有地对空、雷达等航空展品共600余件,其中不乏精品。规模如此之大的航空专题博物馆,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中国航空博物馆,是中国航空史的缩影,也是飞行器的博览会 露天展区收藏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50、60年代乘坐过的飞机,斯大林送给毛泽东的生日礼物──图-4重型轰炸机,在“驼峰空运”、建设西藏、边界反击战中屡建战功的C-46大型运输机,参加“两航”起义的康维尔-240、C-47以及英国的子爵式、图-124、三叉戟等大型客机。

珍宝馆:珍宝馆里分三个展室。第一展室展出了航空博物馆自己制作的各型遥控飞机模型和象真飞机模型;第二展室展出的是外国政府首脑赠送给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的珍贵礼物;第三展室展出的是外国军事代表团、航空界朋友以及其他友好人士赠送给人民空军的精美军徽、部队徽等礼品。

篇6:南京博物馆导游词

南京博物馆坐落在朝天宫,黄绿相间的琉璃瓦,红色的墙掩映在高大的绿树丛中,显得宏伟壮丽。

刚刚进入大门,远远望见一块牌坊,上面写着“檑星门”三个大字。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三只石狮子,他们神态不一,姿态各异。门前的斜坡十分平滑,许多小朋友在滑滑梯,滑出了一道道痕迹。据说檑星门是当时招贤纳士的地方,许多有才能的人都会聚集于此。庭院的中间有一尊孔子像。他双手自然地放于前侧,神态端庄,若有所思。看着孔子的塑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鼓乐声就在耳边想起。

拾级而上,来到大成门。大成门共有五个门,中间的门又高又大,是皇上走的;中间左右两侧则是亲王和郡王走的,而最边上的门则是文武大臣走的。可见,古代的等级制度是何等的森严。跨过高高的门槛,眼前一片葱绿:银杏,榆树高大挺拔;冬青,翠柏郁郁葱葱,整个庭院显得安静而又充满生机。不远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长33米,进深达18米,门前有很宽的石阶。大成殿有九脊重梁,每道重梁的末端有龙,栩栩如生。大成殿里正进行《六朝风采》展览,以大量的珍贵文物、模型和图片资料,反映了六朝时代南京地区的文明成就,展现了六朝文化的辉煌风采。

大成殿的左右两侧是东西厢房。西厢房里珍藏着许多稀世珍品。如“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皿、陶人面雕塑和玉雕品;东吴“甘露元年”铭青瓷熊形灯......藏品十分丰富,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向东走,沿着弯曲的长廊,穿过圆形门,来到御亭阁。御亭阁里有御亭碑,碑是由碑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碑身长约3米,宽1。2米。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来到朝天宫,在此写下五首诗。虽然历史的年轮跨过几百年,但碑上的字至今清晰可见,保存完整。

篇7:博物馆导游词作文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您此次省博之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朱。在这里,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最热烈的欢迎。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李师傅。李师傅有着长达十年的驾驶经验,车技娴熟,大家尽可放心乘坐。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希望大家今天玩的舒心,游的尽兴。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省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更是全省考古勘探和文物保护研究的中心。馆名为原国家主席董必武于1960年亲笔题写。博物馆占地面积123亩,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目前拥有各类馆藏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将近千件。馆藏的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举世闻名,为该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去感受一下荆楚风云,古曲清音。

好了,这里就是楚文化展区。楚国地处长江中游,是四方文化融合之地。楚国有精致灵巧的青铜器、典雅华丽的漆器、色彩鲜艳而且种类繁多的丝织刺绣。这些无不向我们展示着楚国文化的厚重与丰富。

作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越王勾践剑便也是出于这个时期。英雄美人的故事总是格外引人注目。西施、范蠡、夫差、伍子胥,听到这几个名字,有没有勾起大家记忆中的某些片段呢?春秋末年,夫差之父,也就是前一任吴王攻打越国,战败后回国就气死啦。夫差为报父仇,大败越王勾践于会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亲到吴国服侍夫差。在吴期间,勾践一边忍辱负重,一边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终于等到被放归回国。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最终,在姑苏山上大败夫差。

不可否认,勾践遭遇战败重击后,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忍辱负重,甚至为向夫差表其臣服之心,为其亲尝粪便、而后又卧薪尝胆,成功反击的故事的确是鼓舞人心,能忍常人之所不能,也不愧为一代霸主。但是对其成事后对待功臣的做法实在难以苟同。“可与之共患难,不能与之共富贵”、“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之死何尝不比夫差对伍子胥的放逐更加令人心寒呢。或许君主之心,大抵难测。难怪说“伴君如伴虎啦”。让我不由想起电影“铜雀台”里,曹操对他的儿子曹丕说的一句话:“我之所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不相信任何人”。不过呢,我们大家现在与人交友,还是诚挚最为重要哈!

好了,故事讲完,大家继续看这边。这柄越王勾践剑通身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5厘米,重875克。它是于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专家通过对剑身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所用的剑。越王勾践剑最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大家可以猜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越王勾践剑主要成分为铜,经过硫化处理的剑身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身完全与氧气隔绝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

看过郧县人头骨化石、盘龙城遗址和屈家岭文化展之后,现在,让我们来到我们今天游览的最后一个展区,也就是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的发掘地点是在现在的湖北随州。从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在礼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东西,但在许多器物上反映了强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则是周、楚文化艺术特色的综合。因此,很难单纯的把它归于楚文化还是周文化的范畴。学术界一般单称其为曾侯乙墓,而不称其为“周墓”或“楚墓”,有人干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属于周,又不属于楚,而又同时具有两者的特色,我们可否说它反映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主流--中原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呢?从这一点上看,曾侯乙墓发掘的意义不亚于秦始皇陵的发掘。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还是让我们进去里面仔细看看吧。

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这在同时代的墓中规模是比较大的。当然一万余件的出土文物,要想在有限的空间全部展出是不可能的,这里展出的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大家请看,这件鹿角立鹤是这个古墓中造型艺术和铸造工艺都比较高的一件杰作,它由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组合而成,当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这种动物的,它是人们想象出的一种仙鸟。(说到这里,小朱又想给大家讲个冷笑话了。说是在一列火车上啊,长途漫漫,一个城里人闲得无聊,便找人聊天。向一个乡下人提议说,彼此互相提问,如果答出,则提问者给回答者5块钱,若答不出则相反。乡下人不同意,说:你们城里人都比较聪明而且见多识广,这样不公平。除非我答不出给你5块钱,你答不出给我10块。城里人自诩聪明,便同意了。乡下人问:什么东西,飞在天上,有四只脚,六个头?城里人思考了 很久,实在想不出,不甘的给了10块钱乡下人。然后又问乡下人:那你回答说是什么?乡下人说:我也不知道,喏,给你5块。下次如果有人问什么东西,有着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大家知不知道呢?好了啊,无聊笑话,到此结束。)这个鹿角立鹤放在墓穴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守护死者灵魂,防止鬼怪侵袭,再就是护送死者灵魂升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铸造工艺也是比较讲究的,这反映了当时的青铜铸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最后大家看到的就是这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了。全套编钟总重为2500公斤,它们至今保留着优美迷人的音色,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响亮的高音。整套编钟铸造十分复杂,要经过多道工序。且以其造型美观、保存完好、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而成为我国古代编钟之最。经过考古学家们的共同努力,曾侯乙墓的全套乐器已经复制出来,可以演奏中外的各种乐曲哦。这些上古时期的杰作,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不是吗?

为了满足各种中外游人的需要,湖北省博物馆会定时安排大型的编钟演奏,让您徜徉于悠悠的历史长河之畔,感受仙风道骨,品味人间仙乐。现在时间正好差不多了,那么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演奏厅聆听这时间长廊传来的乐曲吧。

篇8:科学博物馆极地另类博物馆(下)

人类在挑战极地的历史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从早期的探险到现代的科考,从无端的破坏到悉心的保护,人类最终意识到,极地是人类家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入其中才是最好的选择。

位于特罗姆瑟市港湾一座不起眼的红色小房子,就是唯一位于北极圈内的极地博物馆。博物馆所展示的,就是一部人类和极地关系变迁的历史。

实际上,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建筑都不可能有太大的体量,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让建筑的建设周期比一般地区要长很多。所以,虽然极地博物馆极负盛名,但外表看起来似乎是一座稍大一些的民居,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然而步入其中,会对博物馆的陈设感到惊讶,有限的空间被运用得非常合理,丝毫不会有狭小的感觉。在极地,室内空间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艺术的感触,还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极地博物馆根据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空间。

第一部分是原居民的生活场景。狩猎、驯养、屠宰、出海等不同的劳作都能够按实物的尺寸展示模型,让原居民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在极地研究中,原居民的生活和文化艺术传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点在博物馆的陈列中也可以感受到。

第二部分是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大型船舶当然不可能在这里展出(挪威有专门的探险船博物馆,以后会写到),但各个历史时期的探险工具模型在这里都能找到,包括早期的热气球和现代的无人驾驶飞机。

第三部分是极地家居还原场景。这里展示的是一个典型的阁楼,让人特别注意到的是空间的多维运用,墙壁和天花板都是被合理利用的区域。

第四部分是临时展厅。笔者碰到的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探险家、科学家兼文化传播使者南森先生(Mr. Fridtjof Nansen)的画展。南森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写实风格让观者身临极地探险之境,叹服!

当然,和其他博物馆一样,极地博物馆也少不了一个纪念品销售区,同样设在出口处。即便在这里,也有将空间调配到极致的效果。

现代艺术画廊:返璞归真的极地现代艺术

在谈论现代艺术时,人们往往会想到怪异、惊悚、张狂、赤裸裸和血淋淋。笔者曾经写到纽约现代艺术馆(MOMA)从地狱和天堂向人间的回归,在北极圈城市特罗姆瑟,笔者有同样的感觉。

在特罗姆瑟唯一主干道的西端,与极地研究所隔街相望的一栋古典复兴风格的二层建筑,这栋建于1894年的建筑是特罗姆瑟艺术家协会所在地。这栋建筑同时也作为现代艺术画廊向公共开放。当然,这也是北极圈内最大的现代艺术馆,承载着极地现代艺术传播和展示的使命。

在街道傍,当你看到一座安详端坐的萨米妇女雕像,你就能感应到,附近应该有相应的艺术公共空间吧。你感觉对了,这里就是特罗姆瑟现代艺术画廊。萨米人是挪威北极土著的主要民族,萨米文化也是挪威人极力保护和挽救的传统文化。这尊在路边的萨米妇女雕像,会让你觉得她正在等待一辆过路的公共汽车,并且气定神闲,与环境高度协调,融为一体。

进入画廊,扑面而来的是自然亲和的气息。

悬挂在大厅顶部的,是一条用纯棉布缝制的巨大链条。质感和外形的反差让笔者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或者可以称之为“温暖的枷锁”?外部视觉和内心触感之间的极端冲突让现代装置的特性用最原始、最简洁、最直观的形式酣畅地表达出来,丝毫没有感官上的刺激和突兀。

布置在展厅的,大多数是当地年轻艺术家的装置作品,有手工拼搭的木头汽车旅馆,有手工编织的大吊床,有原木制作的回环装置。这些装置艺术品无论视觉的冲击还是内心的震撼都不算强烈,但韵味十足,耐得住细细品味。

有两件作品的陈列方式和视觉效果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应该多费些笔墨。

首先是一套空中和地面联动的“蜗居”装置。散落在地面的书本、随意堆放的枕头、麻绳和未经打磨的木棍接成的软梯、像木箱一样的空中住所、贴在墙上的便条……这一切都显得漫不经心,但却又显得井然有序,视觉落差和感应落差都显得中庸平和,看似平淡无奇,却非常经得起考究。

另外是一套更加简化的装置,一个由无数张纸卡叠放在一起的一个巨大的圆,在展厅空旷的中央与墙壁上零落的画作构成一对对矛盾——方与圆、天与地、实与虚、光与影、浅与深、简与繁、远与近……这些永恒的矛盾一直隐藏在我们意识的深处,似乎只有在这一刻,在这个展厅,在这套装置面前,才完全被释放出来。

现代艺术走向何处?从特罗姆瑟现代艺术画廊走出来,似乎有了些许答案。

篇9:澳门博物馆导游词

其中一被用作住宅式博物馆,展示了当时土生葡人的家居风格;欧式的家俱摆设和中式的装璜融洽地共处一室,把当时双重文化地区内,上流社会的悠闲雅致表露无遗。

·南湾公园的导游词 ·玫瑰圣母堂的导游词 ·澳门特别行政区导游词

其餘的房子分别用作可容纳四百名观眾的展览厅、工艺中心、酒吧和葡国民族史展览馆。

篇10:博物馆导游词精选

上海博物馆是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南端,该馆创建于1952年,是上海市市领导决策,支持和海内外各界的慷慨捐助下,经过两年时间建设,最终落成在大家眼前的这座国内大型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作为上海城市文明的标志,与上海地位相适应,所以系设计方案都是十分严格。经筛选,采用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刑同和副总设计师主持的设计方案。

新馆占地33亩,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地面高度系29.5米,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原来的上海博物馆只有4个陈列馆,现在增扩至10个陈列馆和1个专馆。展览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原来的3.4倍。有11个长期展览的陈列馆如:青铜器、陶瓷、雕刻、玉器和少数民族工艺品等。而1995年先有青铜器馆、陶瓷馆和雕刻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我们现在站在博物馆大门前,看一下这个新馆的造型,它的设计是方形基座与圆形放射型相结合,有着鲜明的空间感。“方”象征着四面八方,“圆”着意文化渊源之循环往复,这个馆的四座“拱门”弧线,体现了开放的世界。整座建筑犹如一尊放大有耳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个圆盘形的屋顶恰似一面巨大汉镜。不仅蕴含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天圆地方”,凝聚着中华文明结晶,更体现了我们是基于现代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感。新上海博物馆是上海市现代化的跨世纪标志性建筑之一。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座上海新博物馆,一同感受我国中华五千年文明,投入追古依旧之中。博物馆的大厅地铺青砖,墙饰米黄色花岗岩,大厅中央地面镶有古朴硕大的宝相花图案。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青铜器馆”。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青铜器文化是记录奴隶社会的形象载体。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门类齐全,器物精湛。以商、西周、春秋、战国各时代、各地区成系统的收藏来讲,上海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馆不相上下。上海博物馆尤以长篇铭文同历史著录的重器为特色。而这个青铜器馆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工艺发展的完整体系同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是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也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些。

中国青铜工艺的时代跨度,大致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至公元前2以前的战国时代,可分为初始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等几个阶段。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是以礼器为主,其形制大概可以划归为五大类,即日常用器(炊器、食器、酒器、饰物)、乐器、兵器、工具和货币。

刚刚大家已看过青铜器的初始期和育成期了,下面等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青铜器的鼎盛期。青铜器的鼎盛期是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铸作精湛,而且都是成套的铸作,品种之多系空前绝后的。这时期的青铜器上大多装饰兽面纹同各种动物纹,瑰异庄严,神秘莫测,这些都是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力量的崇拜。

就好像这个“簋”,在古代是用来放置食物的器皿。形状或方或圆,在当时是贵族的食器或祭器。但后来又逐渐流传到民间,而我们民间更有“九大簋”之说。何谓“九大簋”呢?意思是筵席的时候好丰盛,有九个大簋装放菜肴食物。古时祭祀,通常都是“二簋”、“四簋”、“八簋”,但有些地方惯称盛宴为“九大簋”。在“九”与“簋”之间还加个“大”字,不单指多,而且含有极其丰盛、隆重意思。人们所讲的“簋”,是指可装五至六斤米饭之“大碗”。按现代人的食量,“九大簋”可供一百几十人享用。由此可知,“九大簋”是极言其饭菜之丰盛,夸耀其筵席规格之高。

传统“九大簋”的九道菜已经演变成我们现代“九大簋”的这九道菜,分别是: 1.虾米炖冬菇; 2.猪皮胶炖田鸭; 3.南乳冬笋炖花腩; 4.白切鸡; 5.柴火炖大白菜; 6.荷兰豆炒双鱿鸡杂; 7.蒜蓉炖海蚬; 8.扣肉煲; 9.咕噜肉。

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听我讲了这么多美味的菜肴大家是不是也想品尝一番。大家看一下这个,这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第二大器“大克鼎”。它是于1890年在陕西扶风出土,重201.5公斤。最为珍贵的是它内腹壁铸铭文290个字,记载了大贵族颂扬其祖先师华父辅助周王的功德、周夷王赏赐他命服、土地及奴隶等史实。

前面的是青铜工艺的转变期。再往前走,就是青铜器铸造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峰的更新期。在这时期的青铜器的礼器特性逐渐消失,而且相当一部分转化为日常生活器用。

大家看一下这些都是近年抢救的14件晋候酥编钟,大的52cm,小的22cm。铭文记载了晋献候在周宣王率领下进行战争中,杀敌数百,擒获俘虏多批,因而受到周宣王亲临赏赐。还有这个,由马馆长从香港抢救回国的西汉早期错金银鸟篆书铜壶,这个壶是诸侯王的用器,但可惜的是这个壶失去了一个盖,它代表了西汉时期青铜器金银错工艺的最高水准,属一级文物中特殊精品。

大家一边参观有关古代青铜器铸造过程的模拟陈列和制瓷工艺的方法,一同随我走进另一个馆-—“陶瓷馆”。

陶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88前的江西省万年县已有古人制陶足迹。在这里展示了不同时期陶器文化,历史文物。在唐代以前,陶器的制造,从选料,色彩,工序上都比较单调。一直到唐代,“ 唐三彩”的出现也标志着我国陶瓷进入了绚丽多彩的阶段。“唐三彩”是以铁、铜、锰、钴等金属原料为呈色剂,在低温氧化中烧成黄、绿、褐、紫等多种色彩。以前的唐三彩主要是作为陪葬品,以马的形象最生动,而骆驼也常见。好像这头骆驼驮着货物,在行进中仰首嘶鸣,两只驼峰左右分开,这普通的生理特征,被永恒地保留下来。

还有宜兴的紫砂器也是名闻天下的。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茶具是由陶器发展而成的,而宜兴烧制的紫砂器质地细腻,坚硬而耐寒耐热,泡茶不失原味,还能保持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颜色以赤褐色、淡黄色和紫黑色多种,造型多样,是泡茶首选器皿。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好的紫砂器价值不菲,我们所看见的大多是明清时名人名家所作,甚为珍贵。

除陶器外,这里还向人们展示了我国独特创造发明的瓷器。这里主要展示的是瓷器的发展和烧制瓷器的设备――窑,以及瓷器制品的展览。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又一伟大贡献。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由青瓷的生产,但大多是陪葬品,而且在造型上仿制青铜器。好像这件商代青釉弦纹尊也属陪葬品,但这可以说是现存原始瓷器中器形完整、釉汁匀净的上品。

一直到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空前繁荣时期,呈现出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和龙泉、耀州、磁州、建阳、吉州窑等百花齐放的局面。汝窑窑址位于河南宝丰县,史五大名窑之首,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专烧青瓷,供宫廷用;定窑在河北曲阳县,瓷器多以白瓷为主,且多采用金属包边;官窑,听名字都想到是皇室官府所开的,现在大家所见的都是南宋官窑瓷器,大家看这些窑器,用料讲究,制作工整,布满细碎纹片,口沿釉薄处隐露紫褐色胎,足部露胎呈黑色,俗称“紫口铁足”;还有这些哥窑烧制而成的,由于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而造成一种瑕疵美,被人赋以“金丝铁线”、“网格金线”,这件哥窑汝钉足洗堪称哥窑代表作。

一直到元代,江西景德镇成为我国制瓷的中心,景德镇也被称为“瓷都”。景德镇的瓷器工艺的成熟与发展,结束了原有以青瓷为主流的传统,开创了以青花为主流的彩色釉发展道路。青花的优点是着色力强,发色明快;蓝花白地,素雅明净;青花为釉下彩绘,有釉保护,永不退色。

清代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尤以康、雍、乾时期为突出。釉上彩分五彩、斗彩、粉彩和珐琅彩。五彩瓷器以“康熙五彩”最为突出,造型丰富,除红、黄、绿三色,还发明了釉上蓝和黑色,这件五彩百鸟朝凤盘,器形规整,画面生动,实为五彩佳作。

上一篇:外科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