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博物馆

2024-04-10

茂陵博物馆(精选10篇)

篇1:茂陵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 -资料

??茂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距西安约40公里,是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现有文物陈列室2座,汉武帝故事造像艺术展一座,石刻廊房6座。总占地面积121486平方米术之瑰宝。以气魄恢宏、风格豪迈闻名遐尔。为了保护这批大型石刻,茂陵博物馆建立在霍去病墓前,

资料

设职能部门11个,共有职工80余人。多年来,在全国劳模、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馆长王志杰(研究员)的带领下,全体职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服务游客,完善自我”的茂陵卧牛精神,锐意改革,求实进取。将原来仅有3600平方米的`小小文管所,发展成融文物、古建、园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观光胜地。曾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爱国卫生、旅游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省(部)、市级奖励140余次。 李瑞环来茂陵视察时,欣喜的说:“茂陵不光有个很好的博物馆,还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我走到那里,就把茂陵宣传到那里,全国所有的博物馆都应建成这样的博物馆。”

篇2:茂陵博物馆

茂 陵 博 物 馆 介 绍

茂陵博物馆位于咸阳与兴平市之间的五陵塬上,距西安40公里,是融文物、古建、园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观光胜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汉文化经典景区,中国最大的汉代大型石雕艺术博物馆。

多年来,在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王志傑馆长的正确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服务游客,完善自我”的茂陵卧牛精神,开拓创新,求实进取,使博物馆迅猛扩大,由原来仅有占地5.4亩、文物20件(石雕16件、瓦当4件)的小小文管所,发展为占地534.09亩,馆藏文物5000多件(其中国宝14件)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文博系统先进单位、全国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旅游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国家和省(部)市各级荣誉243项。

篇3:初探茂陵“石岭子”与“石雕群”

笔者相继发现卫青霍去病传有云:“初, 青既尊贵, 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 长公主问:“列侯谁贤者?”左右皆言大将军。主笑曰:“此出吾家, 常骑从我, 奈何?”左右曰:“于今尊贵无比。”于是长公主风白皇后, 皇后言之, 上乃诏青尚平阳主。与主合葬, 起冢象卢山云。”由此可见, 史书上面, 并不是只有霍去病墓像山的形状, 在茂陵其他人的墓也像山, 但像的是不同的山。那么我们所见到的石岭子为什么一定是霍去病墓, 而不是其他人的墓呢?究其方位, 确实是朝向祁连山, 但是这种点对点的连线判断方式是否科学?并且朝向只是位置, 并不是像祁连山一样的外形, 或者象征了祁连山。因此笔者究其外形, 明显与祁连山并非相似, 而如今所谓的卫青墓也没有形似庐山。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从今天看到的外形, 来判断史书上所记载的外形。不仅是经历后世多年的变迁会让墓形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 就在西汉当时, 天文地理变化就十分频繁。因此我们根据史书的记载对照当今墓地的外形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果。武帝纪就有详细记载:“四年冬……夏四月, 陨霜杀草。五月, 地震……秋九月, 大司马骠骑将军去病薨……癸亥, 地震……秋七月, 地震, 往往涌泉出 (1) 。”由上可见, 霍去病去世前后, 都有天灾, 尤其是地震很频繁。因此我们无法推断这些天灾对茂陵建设的阻碍以及损毁程度是怎样的。可是我们可以得知, 完好无损是不可能的。除去天灾之外, 也不排除后世人为对于墓冢的变动和损害。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以及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因素。石岭子也变了、祁连山变了、诸多墓冢也变了, 都不是当初的原型。因此, 根据其冢像祁连山, 有竖石、石马、石人这些证据, 来证明“石岭子”就是霍去病的墓是很难成立的。茂陵是汉武帝主持修建的皇家陵园, 卫青、霍去病都是战功显赫的将军, 丧葬待遇应该不相上下, 不会差距很大。即使霍去病在之后的战功更加卓越, 也更加深受武帝的青睐和重视, 对于其坟墓的修建和规划, 特殊性也不会高于武帝本人自己。而石岭子这个特殊存在的“墓”暂不管是不是墓, 起码可以确定, 它不属于霍去病, 也不属于卫青, 它应该是属于汉武帝的。但它并不是汉武帝的墓, 而是汉武帝为自己营造的仙山。为什么这样说呢?孝武本纪就有记载:“孝景十六年崩, 太子即位, 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 尤敬鬼神之祀。”在这之后, 孝武帝身体力行、有理有据的进一步证明了他不仅崇万物, 敬百灵, 而且求道升仙则是他毕生夙愿。孝武本纪明确记载:“亳人薄诱忌奏祠泰一方, 曰:“天神贵者泰一, 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 用太牢具, 七日, 为坛开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 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书, 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 地一, 泰一”。天子许之, 令太祝领祠之忌泰一坛上, 如其方。後人复有上书, 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 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泰一、皋山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乾鱼;阴阳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领之如其方, 而祠於忌泰一坛旁。”祭祀什么神, 用什么祭品, 都描述的很清晰, 具体到“一枭”“破镜”“羊”“青牡马”“牛”“乾鱼”“一牛”这些祭祀用品, 让我们不难联系到所谓“霍去病墓”的这组石雕群, 与其说用这些石雕的动物模仿祁连山, 不如说它们原本就是用来祭祀的用品。研读史书, 我们不难发现, 武帝常常用各种异兽, 灵兽用来祭祀, 武帝纪就有相关的记载:“夏, 马生余吾水中。南越献驯象、能言鸟…四年春, 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 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三月, 诏曰:“有司议曰, 往者朕郊见上帝, 西登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 渥洼水出天马, 泰山见黄金, 宜改故名……二月, 令天下大酺五日。行幸东海, 获赤雁, 作《朱雁之歌》。幸琅邪, 礼日成山。登之罘, 浮大海。山称万岁。”但是这些祭祀的用品为什么会有“马踏匈奴”这样的雕塑?难道这也是武帝用来祭祀的用品吗?当然不是, 这种叙事性和形象的现实性很强的雕塑作品, 很明显是一种纪念作用。它们在同一片区域被陆续发现并不能说它们就是同一组雕塑或为同一人所属。如果说“马踏匈奴”这个石雕作品是为了纪念霍去病的, 那么只能说霍去病墓就在附近。就这个问题而言, 贺西林有详细论述:“清乾隆四十二年修《兴平县志》记载, 乾隆四十一 (1776) 时任兴平知县顾声雷请陕西巡抚毕沅题字立碑, 以官方名义正式确认前述小山丘为霍去病墓。桑原骘[zhì]藏1907年踏访“霍去病墓”时, 其北100米多处尚存一小丘, 前有清康熙三十六 (1697) 年所立的“汉霍去病墓”碑。且当地乡人一直把这座小丘称祁连山, 而把南面的“霍去病墓”称“石岭子”。清乾隆四十二年修 (1777) 《兴平县志》说:“今案师古之说是也, 尚存石马一。土人呼曰祁连山矣, 不念谁何假路北小冢当之, 知县顾声雷请巡抚毕沅题碑改正。”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此县志茂陵图中标示“石岭子”即霍去病墓, 但县图中却标示“石岭子”以北一冢为霍去病墓。另据考古钻探证实“霍去病墓后面100处, 现在的茂陵博物馆宿舍区内有传说是霍去病的 (衣冠冢) 封土已平, 经钻探为一座墓葬, 墓室东西19米, 南北21米, 墓道西向, 长32, 宽8-14米。”由此我们一方面利用排除法断定, 石岭子并不是坟墓, 从地理方位上来说, 它不与其他坟墓并排;从外形特征上来说, 它与其他坟墓在今天为止, 差别仍然很大。另一方面, 以大事实否定小事实, 不能以“马踏匈奴”的位置来断定霍去病墓的位置, 而是以霍去病墓首先作为墓的基本特征和方位去断定霍去病墓本身。由此得出, 与所谓的卫青墓并排的北小冢, 则符合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所记载的文献。那么仅凭石岭子的地理方位和外形特征就能确定它并非霍去病墓吗?证据还不够, 除了“马踏匈奴”和霍去病墓石碑之外的雕塑显然跟霍去病没有直接联系, 祥瑞灵兽要么是偶尔发现、要么是来使进贡、又或者是上古传说。笔者暂时没发现相关记载可以证明这组动物原型出自祁连山, 也不能证明祁连山境内包含所有的动物雕塑原型。霍去病作为武将战功显赫, 用一群动物雕塑来营造陵墓环境显然不合情理。反而跟汉武帝的渊源却很深刻。汉书-郊祀志下记载:“时, 南郡获白虎, 献其皮、牙、爪, 上为立祠……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 可醮祭而致, 于是谴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由此可见, 汉武帝崇万物、敬百神, 经常会以奇异的动物来做祭祀之用, 如白虎、金马、碧鸡神等。因此丰富多样, 地理差异较大的动物集中在一起来应用只有一种可能性, 就是它们属于祥瑞灵兽, 用来祈福祭祀或者营造仙境。并非模仿某座山林里的动物种类。郊祀志下记载又云:“初, 天子封泰山……明年, 幸泰山, 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祀上帝于明堂, 毋修封…将以望祀蓬莱之属, 几至殊庭焉。其后五年, 夏至泰山修封, 还过祭恒山。自封泰山后, 十三岁而周遍于五岳、四渎矣。后五年, 复至泰山修封。东幸琅邪, 礼日成山, 登之罘, 浮大海, 用事八神延年。又祠神人于交门宫, 若有乡坐拜者云。”由此可见, 汉武帝数次赴泰山祭祀, 希望遇到神仙点化, 虽常有遗憾, 但仍执迷于此。泰山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因此“石岭子”很可能象征泰山, 甚至已经不是汉武帝生前所见所闻的某座仙山, 而是为自己专门营造的仙山。

汉书郊祀志上有云:“后十三世, 世益衰, 礼乐废。幽王无道, 为犬戎所败, 平王东徙雒邑。秦襄公攻若救周, 列为诸侯, 而居西, 自以为主少昊之神, 作西畤, 祠白帝, 其牲用駠驹、黄牛、羝羊各一云。”由此可见, 在祭祀过程中, 牛羊马都是常用的祭品, 其中提到的羝羊也许就是“异兽食羊”或“母牛舐犊”的原型, 而母羊一般是没有角的, 少数母羊也有角, 但都非常短小。公羊则是有角的, 普遍较长。根据品种不同, 羊角的长度和卷曲的角度也有所不同;母牛有角, 但是牛角非常短小。因此这个石雕出现的形象, 可以确定不是母牛。公牛确实有角, 但是牛角一般也不会很长, 而且弯曲程度以及牛角的肌理与此石雕不符。因此首先可以推断此石雕的主体形象是一头成年公羊 (羝羊) 。可是, 成年公羊的身边为何会有“小动物”出现, 它们之间属于什么关系?众所周知, 公羊并不食肉也不会舔“小羊”, 且母羊与小羊共存的现象符合常态。但“小动物”的姿态属于活动中的状态。因此笔者通过层层分析推断出两种可能性:第一种, 皇家校猎时偶遇此景, “灵兽”出现时刚好有“小动物”经过, 为了用石雕作品凝聚这个瞬间, 工匠们将二者的距离做了主观性的调整, 合二为一;第二种, “灵兽”来源于古典古籍记载或传说, 虽未亲眼所见, 工匠们仍凭文字记载或传说将其形象展示的栩栩如生。既然是仙山, 所雕动物形象非现实生活所见也属正常。

汉书郊祀志下记载, 衡言:“甘泉泰畤紫坛, 八觚宣通象八方。五帝坛周环其下, 又有群神之坛。以《尚书》禋六宗、望山川、遍群神之义, 紫坛有文章、采镂、黼黻之饰及玉、女乐, 石坛、仙人祠, 瘗鸾路、骍驹、寓龙马, 不能得其象于古。臣闻郊柴飨帝之义, 埽地而祭, 上质也。歌大吕舞《云门》以俟天神, 歌太蔟舞《咸池》以俟地祇, 其牲用犊, 其席槁稽, 其器陶匏, 皆因天地之性, 贵诚上质, 不敢修其文也。以为神祇功德至大, 虽修精微而备庶物, 犹不足以报功, 唯至诚为可, 故上质不饰, 以章天德。紫坛伪饰女乐、鸾路、骍驹、龙马、石坛之属, 宜皆勿修。”由此可见, 在当时, 祭天用品崇尚质朴的风格, 不能从古制中得到它们的形状, 应该不加修饰, 用来彰明天德, 这也就解释了这组石雕群质朴、浑圆、大气、简约的风格。并不是由于工期不足或者技术受限制所致, 而是封建迷信影响了的雕刻风格。而对于石材的选择, 汉武帝继位之初就主张修建茂陵, 因此修建茂陵是一向庞大而长远的规划, 无论是选址, 布局及材料的应用都是有计划而为之。花岗岩质地坚硬, 石材本身也耐侵蚀、耐燃烧, 相对于木材更利于长久的传于后世。

迄今为止, 笔者并未探究出两组石雕群的原始方位。一组是霍去病墓所属的石雕作品;另一组是石岭子所属的石雕群。其中霍去病墓石雕的摆放位置, 汉书已有简要交代;而石岭子石雕群的具体摆放位置, 少数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却未有定论, 而大部分学者并未对其深究。笔者认为既然石岭子是仙山, 那么每一件石雕作品都代表灵兽, 灵兽对应星宿, 因此按照星宿的位置进行摆放。所以石雕作品的位置会呈现散置并看似无规则的状态。虽然西汉的园林造景技术主要是模仿自然, 但陵园的功能性主要在于纪念或者祭祀性质。因此目的不在于“游”。加之“仙山”的作用也并非给活人游览之用, 而是给逝去君王营造羽化登仙的极乐之地, 因此对于活人仅仅是祭祀或者朝拜之用。

摘要:本文将“石岭子”与“石雕群”二者通过穿插结构的行文逻辑来相互论证其功能及属性。“石岭子”并非霍去病墓, 而是汉武帝为自己营造的仙山;散落在仙山四处的石雕群并非同一组, 而是两组。一组属于仙山 (石岭子) , 题材为灵兽, 具有祥瑞的功能;另一组则属于霍去病墓, 题材为史实, 具有纪念性的功能。

关键词:茂陵,“石岭子”,“霍去病墓”,石雕群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 1962.06.

[2]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 1982.10.

[3]贺西林.霍去病墓的再思考[J].美术研究, 2009.03.19.

[4]马子云.西汉霍去病墓石刻记[J].文物, 1964.01.31.

[5]郭伟其.纪念与象征.霍去病墓石刻的类型及其功能[J].美术学报, 2010.10.25.

篇4:纪念碑式的巨石群雕——茂陵石雕

大汉王朝,从混乱贫穷到统一富有,从隐忍到雄起,英雄辈出,俊杰济济,一个励精图治发展壮大的朝代,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在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南位乡的茂陵博物馆,就藏有堪称纪念碑式的巨石群雕,它们原来主要分布在茂陵陪葬墓霍去病墓的墓前及墓四周。这些雕像张扬着汉朝的威武、阳刚和自信。

石雕由来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其规模宏伟,形为方锥,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在该墓周围分布着许多陪葬墓,霍去病墓就是其中之一。

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一位志向高远的少年雄才,生于奴仆之家,却怀报国壮志。18岁时,因武艺超群被任命为负责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后曾六次挂帅出征塞外,抗击匈奴,他率铁骑踏过风沙漫漫的祁连山,汉军的战旗飘扬在边庭大漠。他曾长途奔袭,孤军深入,直捣匈奴老巢,剑指之处,胡虏无不荡平。他屡建战功,打通了河西走廊,保卫了西北边境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战功赫赫的他被汉武帝拜为骠骑大将军,封冠军侯。有许多诗歌赞美这个年轻将军。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秦汉风云惊塞烟,

嫖姚智勇冠军前。

披坚执锐犹黄口,

点将封侯趁少年。

铁骑猛封狼居胥,

金戈狂扫焉支山。

此生若增廿年寿,

马踏匈奴过燕然。

还有唐代杜甫称赞他:“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霍去病的美好传说。当年,霍去病大败匈奴,攻占了祁连山麓的一片沃土,汉武帝亲赐美酒犒劳霍去病。他没有一人独享,而是把御赐美酒倒入一口泉中,与三军将士共享,从此便有了“酒泉”这个地名。后来,汉武帝为了奖励他,下令为他修建豪宅。他知道以后推辞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种为国忘家的精神为后世所称颂。

可惜,这位著名的军事家于24岁时不幸病死于祁连山的军营中。汉武帝闻讯,悲痛万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其墓址安排在了自己的陵墓旁不说,还特意用土石将其墓冢修成祁连山状,让人们永远铭记他的功德。同时,还让少府左司空监造了一批巨型石人、石兽,作为墓地的装饰。

价值连城

茂陵石雕原有数量现在已不可考,明嘉靖年间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淹埋。1949年以前原置于墓前的有9件,1957年新发现7件。同年把露天石雕移置在墓前新建的两廊内。1979年后又移置到茂陵博物馆内,共计16件,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95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茂陵石雕进行鉴定和审评,依每件石雕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最后将12件确定为国宝。其余石鱼两件、石刻题记两件,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艺术瑰宝

纵观茂陵石雕,都是将一块整石运用线雕、圆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材料选择和雕刻手法与形体配合,构思超凡,手法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12件被鉴定为国宝的石雕中,高1.68米,长1.90米的“马踏匈奴”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根据文献记载,该石雕原是放在墓前的,可能是该墓的主像。雕刻家把马的形象刻画得坚实有力,具有凛然难犯的庄重气派。而仰卧马腹下的匈奴人,左手握弓,右手持箭,双腿踡屈,带着既不甘心就缚,又无可奈何的表情。另外,长1.63米,宽0.62米的“野猪”石雕,所取的环境是象征祁连山人迹罕至之处,山深林密,自然会隐藏着一些凶猛的野兽,更能使观者想象霍去病祁连山战役之艰险。而长2.74米,宽2.2米的“怪兽吃羊”石雕,依石块自然形态就势刻划,怪兽的眼与嘴透露着凶残和贪婪,线条简练准确,用线雕勾勒出怪兽的前肢,用石面自然形状表现羊身上的肌肉,羊在怪兽控制下挣扎的痛苦表情,通过前蹄的用力和肌肉的抽搐,形象地再现出来,结构十分巧妙,形成紧张恐怖的气氛,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还有,长2米,宽0.84米的“伏虎”石雕,刻画出猛虎机警凶猛、随机捕获猎物的形象,全身刻有条纹,显示了皮毛的丰满、轻柔和斑斓,尾粗有力,卷曲在背上,更增添了其咄咄逼人的威猛气势。至于,高0.55米,长2.85米,宽2.15米的“蛙”石雕,乍看起来好像是一方磬石,留心细看,才能发现它的妙处。其全身加工的痕迹很少,犹如天然原石。只是对蛙的特征部位,利用石块的平面轮廓,作了精雕细刻:一对鼓得圆圆的眼睛,张着小小的嘴巴。磬石的底色似乎是蛙的天然保护色。其意境含蓄幽雅,表现得极为巧妙。 (责任编辑 张仁斌)

篇5:茂陵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是我市唯一两个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接待中外游客50多万人次,特别是在今年世园会的推动下,游客更是蜂拥而至。为了保障博物馆文物、财产及游客的人身安全,茂陵博物馆始终牢记“人在文物在,人与文物共存亡”的安全誓言,坚持每月19日文物安全警钟日活动。在国庆旅游黄金周即将到来之际,组织了本次消防消练,并做了充分的准备,成立了临时现场指挥部,王志杰馆长亲自指挥专业抢险组、疏散解法组与后勤保障组协同作战,演练过程中共使用4公斤ABC类手提式灭火器34只。

本次消防演练,从火情发生到疏散解救、扑灭火源共历时20分钟,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火情的扩大,保障了人身安全,避免了财产损失,实现了“科学、安全、有序、快速”应对火灾事故的目标,提高了全馆干部、职工“人人能防火,遇火能扑救”的应急能力,练就了一支来之能战,战则能胜的安全保卫队伍。

单位:茂陵博物馆

姓名:魏乾涛

篇6:茂陵博物馆

蝶恋花 汉武帝茂陵,蝶恋花 汉武帝茂陵李齐贤,蝶恋花 汉武帝茂陵的意思,蝶恋花 汉武帝茂陵赏析 -诗词大全

蝶恋花 汉武帝茂陵

作者:李齐贤  朝代:元  体裁:词   石室天坛封禅了。青鸟含书,细报长生道。宝鼎光沉仙掌倒。茂陵斜日空秋草。百岁真同昏与晓。羽化何人,一见蓬莱岛。海上安期今亦老。

篇7:茂陵导游词介绍

刘彻(公元前157—前8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在位五十四年,励精图治,巩固并加强了我国多民族的统一,形成了西汉一代的鼎盛局面,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茂陵是西汉11座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这座在汉代陵墓中最为高大、宏阔的帝陵,是“汉兴厚葬”的典型。公元前139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四周边长达千米,状如覆斗,被西方学者喻为“中国的金字塔”。 园呈方形,东西墙垣430.87米,南北墙垣414.87米,城基宽5.8米,当时陵园有许多殿堂、房屋等建筑,仅陵园管理人员就达5000人。茂陵东南营建军了茂陵县城有27.7万多人居住,当时较繁华。

汉武帝陵坐西朝东,面向他的广阔疆土,东西南北各有一条墓道,象征着他至高无上的地位。陵园分为两重,都密布着从葬坑,地上还有陵庙寝殿等大小遗址。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黄肠题凑”是“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料皆内向,故曰题凑。”汉武帝死后,所作的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入殡未央宫前殿。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

篇8:游茂陵 游记200字

自从我看了电视剧《汉武大帝》以后,剧中的英雄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别是汉武帝刘彻和大将军霍去病、卫青等到,同时对汉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茂陵 游记200字。于是在国庆节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茂陵。

我们先参观了汉武帝陵,他的陵墓气势雄伟,高大壮观。登上墓顶,在不远处也有几座略小的陵墓,它们分别座落在汉武帝陵周围的不同方位,分别是李夫人、金日蝉、卫青、霍去病的陵墓。

我惊叹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更为保存完好的历史文物称奇,它们就像一座宝库,展示着我国历史以及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他们所创造的绚烂多姿的文化,小学生作文《游茂陵 游记200字》。相关游记作文:

春游牛首山游记400字 寿州城游记300字 快乐之旅游记500-600 相约海口游记

大连游记(暑假作业)

篇9:陕西茂陵的导游词

一是梓宫。茂陵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是放在墓穴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冂”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其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檫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朽性强。

二是黄肠题凑。所谓“黄肠题凑”,“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据史籍载:天子死后,所作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三是便房。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设有便房。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

四是地宫。茂陵这座“金字塔”在高大的夯土封冢之下,是它的核心建筑——地宫,成为“方中”。张汤调任茂陵尉,他亲自抓的一项具体工程就是“方中”建设。方中内部丰富多彩。

主陵形制

茂陵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底边长:东边243米,西边238米,南边239米,北边234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步,惟茂陵高14丈,方140步。”

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

陪葬墓群

茂陵陪葬墓和其他汉陵的陪葬墓的奇异之处在于都有“象征”的说法和意义,例如卫青墓、霍去病墓、李夫人墓等。

霍去病墓

“为冢象祁连山”。元狩六年(前1),24岁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谥号景桓侯。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玄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其冢象“祁连山”,以表彰他的不朽功勋。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长101.50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占地面积5841.33平方米,封土体积62961.24立方米。墓冢上下,墓地周围,乱石嶙峋,苍松翠柏,荫蔽墓身,一派山林幽深景象。墓南、北面东西两角,各有回栏曲径,通向墓顶,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卫青墓

“为冢象庐山(阴山)”。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为汉武时大司马大将军,七击匈奴,在阴山脚下驰骋,收复了河套地区,立下汗马功劳。卫青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他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元封五年(前1),卫青去世,谥号烈侯,陪葬茂陵,紧邻外甥霍去病墓“为冢象庐山(阴山)”。

卫青墓底部东边边长113.5米,南边边长90米,北边边长67.6米,西边边长62米,高24.72米,占地面积8064.55平方米,体积94412立方米。西北角凹进一部分,而西南角凸出一部分,遥望如一小山,南面坡陡,北面坡长缓,中腰有平台。

李夫人墓

史称英陵。皇后卫子夫因巫蛊之祸无法入葬茂陵,汉昭帝之母钩弋也获罪下葬甘泉宫,汉武帝去世后,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霍光追封了李夫人为皇后。汉书载李夫人以皇后之礼下葬。

墓冢高大,状如磨盘,上小下大,中间有一道环线,俗称磨子陵。陵墓外形腰部有一环周两层台阶,当地人称其为“磨子陵”,亦名“英陵”。

篇10:茂陵博物馆

一个学年又结束了,通过多年的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图书馆工作是何等的重要,确实是大有可为啊!它是培养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所在、不可缺少的基地之一,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虽然我的工作水平不高,但是我能坚持不懈、耐心、勤奋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可说是不渝努力吧!本学年我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参加政治学习。

我能积极参加校中心组的学习,一年中没有缺席一次,真正把中心组学习作为提高自己理论水平的极好机会,中心组学习时能按要求准备发言提纲,提高学习的效果。平时也能注重时政的学习,了解国际国内的大事,掌握国际风云变幻的动态。只有信息准确,理解对路,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贯彻好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

二、做好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

1、周一至周五全天候开放图书馆。在校领导的重视下,图书馆的努力下,全校师生读书热情高涨,氛围浓厚,本年度生均借阅册书达到28.76册,远超区规定标准(16册)。

2、定期、准时开放阅览室。为全体师生的阅读做好充分准备,随时保持阅览室的干净,整洁,整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览环境,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不断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

图书馆全体馆员注重日常的服务工作,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实现了全方位、全开架的借阅模式。图书馆全天向师生开放,合理安排班级

阅览课,并坚持用每天中午休息的两个小时的时间向3、4、5、6年级学生全面开放阅览室,使得每个班级的学生每周至少有一次到图书馆阅览的时间。而借书则做到了随时都可以,不管是阅读课时间,还是下课时间,或是中午休息时间,师生都能在图书馆中借到心仪的书籍。特别是中午开放的这一时段,平均学生到馆借阅的人次多达150人/天。生均借阅图书达15册/学期。

三、营造读书氛围、开展读书活动。

在加强图书馆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更努力营造出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和读书气氛。宽阔的馆舍、清洁整齐的馆容、安静的阅览环境、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还有精心布置的书画、名人警句、花卉等,营造出一种文明、现代、高品位、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在图书室黑板上设置了宣传栏,适时向学生推荐新书好书。为了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资源,我们根据学生和教师的不同需求,利用红领巾广播、校园宣传橱窗作新书介绍和推荐各类专业图书,学校的师生也可以通过点击图书馆的网页查找自己所需的图书。此外,我们图书馆还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在学生中间开展了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时间”,我们都会在广播中向学生介绍一本好书或交流学生的读书心得。每年我校都会定期举行“校园读书节”活动,我们在每个学期会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一次“好书伴我行”的黑板报比赛,并进行读书小报的评比活动。我们还在各个班级中开辟了“小小图书角”,鼓励学生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

四、存在不足。

1.工作的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2.对图书馆业务知识的钻研还需努力,尤其是现代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上一篇:双王外公作文下一篇:舒兰市工商局落实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