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政策

2024-05-10

博物馆政策(共6篇)

篇1:博物馆政策

博物馆资料整理

根据今日网上搜集的关于私人博物馆的资料,结合文化产业园将建东夷文化博物馆项目规划,特整理本资料。

提纲:

一、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

二、中国私营博物馆运营及现状

三、国家针对私营博物馆的相关政策

四、东夷文化博物馆项目之我见

主要内容:

一、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

1、中国紫檀博物馆(北京)

中国紫檀博物馆是由全国政协委员陈丽华女士投资两亿元兴建的中国规模最大的紫檀雕刻艺术博物馆,于1999年9月开馆。中国紫檀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23号,京通高速路高碑店北侧,为仿明清建筑,主体建筑面积9569平方米。中国紫檀博物馆陈列展出各类紫檀精品近千件,有陈丽华女士积藏了数十年的明清家具,也有近30年来在陈丽华女士精心指导制作的传统家具精品,这其中的大部分是以故宫原品为蓝本制作而成。馆内除以故宫为范本的主题展览外,还有以国内著名建筑为主要模仿对象的中国古建筑微缩景观,如北京四合院、山西飞云楼、五台山龙泉寺牌坊等。

2、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西安)

金泉钱币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由民营企业(金泉钱币公司)自办的非营利性博物馆,目前在国内有四座.分别建在西安、北京、上海、厦门。北京馆展出上迄新时代的贝币,下至民国时期的纸币总计6000余件;上海馆在展示了历代古币和大量珍稀币外,尚有历代钱范、贵重金属货币和世界现行流通货币等;厦门馆则主要是突出闽南特色的历史货币,如“漳州军饷”、“大清一百”等;西安馆是目前四馆中规模最大、展品最丰的馆,共展出古今中外货币2万余种,并按珍、稀、少、多等标准进行星级评定。金泉钱币博物馆也是第一家成为世界博物馆协会正式会员的中国民间博物馆。

3、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北京)观复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1996年10月30日获政府批准成立,马未都先生为创办人。2004年实行理事会制。该馆设有:瓷器馆、家具馆、油画馆、工艺馆、影像馆、门窗馆和多功能厅。常年 举办各类展览及讲座,开展鉴定和咨询业务。展览侧重开放形式,强调人与历史的沟通,突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观复博物馆在浙江杭州、福建厦门设有地方馆。

观复博物馆为公益性独立法人,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

4、古陶文明博物馆(北京)

古陶文明博物馆由北京市文物局1996年10月30日批准成立,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准注册为公益性民营事业单位,1997年6月15日隆重开馆。古陶文明博物馆是第一座陶的专题博物馆,藏品以新石器时代彩陶及周秦汉唐陶器、战国秦汉砖瓦、战国秦汉封泥三大系列兼及其它相关领域约3000

件出土文物,构成以古陶文明为主脉、以艺术考古为特色的收藏体系,构成一部近乎完整而形象生动的古陶文明史。

在举办展览的同时,博物馆还致力于开发馆藏文物的潜在魅力和使用价值,包括设计制作从窗帘到布包、从原拓作品到丝网印刷制品等多种手段和样式的旅游工艺品。

5、四川省建川博物馆(成都)

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Jianchuan Museum Cluster),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500亩,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将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大概是中国最有意思的博物馆,由一位靠房地产起家的富翁樊建川私人投资建设,选址在四川刘氏庄园(刘文彩)所在地的安仁古镇,距离成都大概一小时车程。

6、深圳青瓷博物馆(深圳)

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位于罗湖区红宝路和宝安南路交汇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家偏居一隅的博物馆收藏了自商周至元明清历代青瓷2000余件、瓷片标本2400件,是当今唯一的青瓷专题博物馆,曾当选“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据介绍,这里收藏的高古原始瓷在故宫也难得一见。玺宝楼青瓷博物馆馆长吴克顺原是一位企业家,收藏青瓷有20多年时间,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玺宝楼自1998年开馆以来,荣获“深圳博物馆建设先进单位”、“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品牌贡献奖”等荣誉。

7、东莞石龙家具博物馆(东莞)

东莞石龙家具博物馆是一个集收藏、研究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机构,现址位于东莞市石龙镇文化中心综合大楼八层,展厅面积一千多平方米,收藏馆以明清家具为主题,设有十个展区,主要藏品有:明末清初黑漆寿山石九如图五屏风、明代黄花梨万历柜、明黄花梨大翘头案、明黄花梨圈椅成对、明黄花梨衣架、明黄花梨画案、明黄花梨两出头靠背椅、明黄花梨香几、明黄花梨内弯马蹄罗汉床、明黄花梨格子罗汉床、清初黄花梨围屏成套、清中黄花梨龙头宝座、清乾隆紫檀大围屏成套(高320CM)清乾隆紫檀理石座屏等各类古典家具千余件。

8、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上海)

上海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成立于2002年,为全国京剧艺术博物馆之首创,馆址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海湾旅游区龙腾阁内。龙腾阁高五层,集中华名楼古台之精粹,临海雄踞,凭高沭风。其中二至三层长期展出包畹蓉京剧服饰,继后在龙腾阁西侧群楼三楼又建立第二馆,二馆以京剧代表剧《红娘》、《玉堂春》、《霸王别姬》、《洛神》等场景布置,配置京剧人物、布景、灯光、道具、中英文介绍,故事性、可看性极强,更具京剧艺术的魅力。

包畹蓉是上海著名收藏家,从70年代后期起,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京剧服饰的收藏、研究和创作中,2004年1月12日经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为博物馆。已有收藏1000多件,计划添置相关物件,收藏等,吸引更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来观摩。

9、天津粤唯鲜博物馆(天津)

粤唯鲜集团于2001年9月28日正式成立。粤唯鲜集团的前身是天津市粤唯鲜娱乐苑有限公司,其下属三家博物馆分别是:华蕴博物馆、隽祯博物馆、古雅博物馆。粤唯鲜集团旗下三家博物馆皆设在餐厅,其三家博物馆共收藏文物达8000余件。在这里当您品尝粤唯鲜酒家色香味具佳的同时,也品位了中华古典文化的巨大魅力。粤唯鲜集团是世界上第一个将饮食与文化连接在一起的餐厅。著名作家冯骥才因此为该馆题词“能吃的博物馆”,何以如此冠名,缘于她自身的厚重。

10、四海壶具博物馆(上海)

四海壶具博物馆是由著名壶具收藏家、紫砂陶艺家许四海先生创立,1987年创立于在幽静的愚园路成为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早的私人博物馆,以茶待客以壶会友,1991年,许四海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在上海长宁区兴国路,兴建了规模与建制都在上海名列前茅的四海壶具博物馆,展出了从新石器到现代的各类壶具共三百余件,构成了一部脉络清晰的中国陶瓷发展史,为中国文化发展史提供了极有说明力的实证。同时,他为推广中国的茶文化,不计报酬地四处讲座宣传,并向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和上海市嘉定区博物馆各捐赠一批古陶瓷及紫砂古壶。

二、中国私营博物馆运营及现状

从1997年新中国第一批私立博物馆获批建馆,私立博物馆已经在中国发展12年,仅北京就有近30家私立博物馆,但现实中,绝大多数的私立博物馆在夹缝中艰难前行,难成气候。

从1997年开始,全国先后由个人出资建立的私人博物馆有300多家,类别从陶瓷、家具、皮影、门墩,到中医药、空竹、匾额等等。但这些博物馆有个共同的命运,就是刚成立时热热闹闹,一段时间后就面临供血不足的困境。而资金背后,则是身份、政策等一系列的模糊与缺失。

尴尬一:身份模糊。

从诞生到现在,私立博物馆仍没有统一的身份界定。管理部门先后几易其名:“私立”、“私人”、“民办”、“非政府办”、“民间”、“民营”,文化部新出台《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则称之为“非国有”。中国私人投资兴建博物馆主要出于如下几种情况:出于公益考虑,想把自己多年的收藏与更多人共享;出于经济考虑,想达到收藏养收藏的良性循环;企业办馆,希望树立形象等。但由于国家对私立博物馆的身份界定不清楚,形成了一个怪圈,没有国家财政拨款的私立博物馆干着公立博物馆一样有意义的文保事业,自身要生存还没有经营权。

尴尬二:收不抵支。

除了陈丽华的紫檀博物馆,樊建川的建川博物馆依托馆主背后的企业生存外,全国范围内大多数私立博物馆都严重“差钱”。租用场地、购置和制作陈列用具、布置展厅、聘用人员、水电耗费,各种花销让资金并不雄厚的私立博物馆馆主遭受巨大的压力。寥寥的门票收入显然难以维持运营费用,私人馆主们不得不拿自己的其他收入补贴。

尴尬三:馆藏难补。

补充藏品对于资金匮乏的私立博物馆来说,这是一件“明知很难却咬牙也得干”的事情。近年来全社会兴起民间收藏热潮,很多藏品价格一涨再涨,公立博物馆都买不起,私立博物馆就更别惦记了。马未都说:“在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我先上手了,很多好物件搁现在谁还买得起呀。”

尴尬四:政策缺失。

据了解,对私立博物馆如何扶持,没有相关政策。正在征求意见的《博物馆条例》仅指出“国家鼓励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设立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刘超英表示,她个人对那些执著的私立博物馆馆主很敬佩,“他们非常不容易,用个人的力量保护文物并与社会分享成果。”

三、国家针对私营博物馆的相关政策

1、高度重视,积极促进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明

确和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指导思想,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符合各地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目标、措施和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民办博物馆的科学发展。民政、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文化、税务、文物等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加强调查研究,对民办博物馆在创办、开放、发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及时帮助切实解决,保障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

2、切实帮助解决民办博物馆的馆舍与经费保障问题。推广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形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政府对

民办博物馆单位的资助机制。各地可利用在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的房产,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可在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内规划建设民办博物馆,为民办博物馆提供馆舍和基础设施运行保障。

详见:国家文物局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

篇2:博物馆政策

谢嘉元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4)

摘要:2002年起,我国博物馆开始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2008年全国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正式启动。免费开放为博物馆带来了观众人数激增、公共文化职能提升等一系列可喜变化,同时也呈现出不少新问题。

关键字: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难以满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其中免费开放博物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和高度关注。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将会使更多的群众走进博物馆,必将有利于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履行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博物馆和纪念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

一、博物馆免费开放历史回顾

(一)国外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历史回顾

“免费开放”的观念在法国与第一家博物馆同时诞生。1793年,法国第一家公立博物馆,即中央艺术博物馆在卢浮宫成立,该馆自成立之日起就对观众免费开放。随后由于欧洲各国在收藏艺术品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博物馆经营和管理的成本上升,因此,自1921年12月,法国政府颁布政令,规定博物馆的门票价格为1法郎,周日与节假日仍然免费,法国博物馆从此进入了有偿服务的时代。直至1996年,试行国立博物馆每月第一个周日免费开放的政策,期限为两年。在试行期满后,政府又决定将这项政策无限期执行,范围限制在巴黎大区的23座和其他地区的11座博物馆。目前,全法国已有21%的博物馆每月有一次完全免费开放,国立博物馆的观众中有37%享受免费参观。

1997年,进一步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成为英国政府实行的文化政策中一项核心内容。英国政府因此谨慎地将博物馆免费开放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999年4月,首先实现所有儿童免费参观博物馆,当年参观博物馆的儿童人数增加了1/5。2000年4月,实现退休人员可以免费参观博物馆,老年参观者人数当年激增40%。2001年8月,政府提议并通过议案,凡被政府指定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博物馆,返还其全部增值税,走出了英国实现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关键一步.。2001年12月开始,英国联邦政府所属10余家国立博物馆正式取消门票,除临时性展览外,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

在德国,目前几乎没有免费的博物馆。但是,“一般来说,参观一次博物馆的价格比看场电影要便宜”。在奥地利,国家统计局统计,每年有近2600万人走进博物馆,全国约有2/5的博物馆是免票的。

与欧洲国家相比,美国和加拿大在博物馆免费开放方面显得滞后。在美国,博物馆界有所谓的“收费派”与“免费派”之争。“收费派”认为,既然人们愿意花钱听音乐和看体育比赛,为什么同属文化事业的博物馆不能收费。“免费派”认为,博物馆的功能近似公共图书馆,传播知识和提高公民文化素养是其首要职能,也是其道义上的责任。这种争论所反映的实际上是博物馆文化理念上的分歧。但是总体来看,在美国和加拿大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朝着免费开放的方向发展。美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约占其总数的1/3。华盛顿美国史密森学会所属的1 6 座国立博物馆自成立伊始即对社会免费开放。在加拿大,联邦和各省议会大厦等历史建筑,以及一些主题博物馆都长年免费开放。国外许多博物馆仅收取观众“可以承受”的门票。一些博物馆在实施减免博物馆门票政策的同时,往往采取某种获取资金的选择。

(二)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2002年,广东省湛江博物馆、番禺博物馆率先宣布常年免费对社会开放,受到好评。2003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杭州西湖周边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苏东坡纪念馆等,全部15座市属博物馆在全国率先宣布取消门票,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意想不到的是,仅半年时间参观者就达到120余万人次,而以往半年的参观人数仅为20余万人次。2004年1月,浙江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也向社会宣布,除了星期一上午闭馆外,在其余工作日,包括节假日均对外免费开放,所有参观者都可以免票入馆。2004年1月1日,浙江省博物馆成为了我国实施免费开放的第一座省级博物馆。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在国内旅游景点纷纷涨价的情况下,西湖周边的博物馆却实施了全部免费开放,使杭州成为全国首个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的城市。2007年11月开始,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也带动了全国各地民众、媒体以及博物馆界对本地区博物馆是否免费开放的关注与思考。为了更好地保障广大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008年4月,《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正式发布,确立了我国博物馆以免费开放为基本原则的制度,全国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正式启动。博物馆更加融入广大民众的社会生活,成为现代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为民生服务的能力。根据《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分析

博物馆、纪念馆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项公益性事业,是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人类文明、传播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意识的重要场所。1989年9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博物馆协会第十六届大会指出,“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进行登记、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符合国际运行模式。

考察人类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博物馆、纪念馆的出现,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是城市化、社会现代化的产物。在这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早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如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许多博物馆、纪念馆对参观者均不收门票。在美国,有些博物馆则采取每周或每月免费向公众开放一至数天的办法。1997年,英国开始对国有博物馆逐步免费向公众开放。2000年底,英国最好的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相继免费开放。2001年,巴黎市政府就选择了14个博物馆免费开放。现在每月的第一个周日,法国的各类博物馆都向国民和外国游客免费开放,每到这一天,卢浮宫内的人流量都突破5万人次。“他们这样做,既向国内外参观者宣扬了本国的历史文化,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也带动了本国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举多利的好事。”由此可见,博物馆、纪念馆有着其他文化载体难以取代的功能,被各国政府视作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我国,博物馆、纪念馆是我国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其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功能显得更加突出。以高门票价格来维持其日常运转,既造成了公益性文化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二)、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有利于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文化提升到综合国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目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的年,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信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互联网络中频频出现的对 “古老文化”的另类解读甚至“恶搞”中不难发现,一些人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和价值判断变得愈来愈模糊不清。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的。以红色题材的博物馆为例,有些人视革命传统文化为敝帚。有些革命旧址旧居被高楼大厦所替代,有些烈士陵园被人为破坏和商业侵占。如“洛阳烈士烈士陵园砸碑动土引质疑:新建还是开发”、“歌乐山烈士陵园陷入用地争议:文物风貌已被破坏”等红色文化资源被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到关于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传播手段创新时指出,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据统计,至2008年底,全国有,1007个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观众突破1.54亿人次,是2007年的1.6倍,2009年将新增325个,届时全国共有1332个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截至2008年年底安徽省有49家博物、馆纪念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共接待观众652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285万人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免费开放的确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免费的博物馆在免费之前门可罗雀,造成资源浪费,免费开放是顺应国际趋势的,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实践证明,博物馆、纪念馆等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以江西为例,自2007年11月5日,江西省免费开放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来,社会各界好评如潮,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教育面和影响力迅速扩大。至2007年12月18日止,免费开放后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接待观众10万人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免费开放第一周就接待观众2万人次,目前日均接待观众逾4000人次,是去年同期日均接待量的10多倍。三湾改编旧址日平均接待参观者500多人次,比免费开放前增加了30%。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及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日参观人数由原来的1000人增至5000人,参观者多为中低收入群体。

(四)加快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全面实现,增加博物馆的活力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这是国际博物馆协会在1989年给出的一种比较通行和相对稳定的博物馆的定义,它基本概况了现代博物馆的各项功能。美国史密森学会的玛丽·格拉斯·波特尔也认为:“博物馆的职责主要是要尽最大的努力扩大每个公众积极、有益地参观博物馆的机会。”因而实行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其公共性和社会性变得更强,广大群众急剧增加的文化消费需求,将迫使博物馆加速其社会化进程,通过开设各种教育项目、强化教育手段,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吸引观众,引导公众来博物馆参观。另外,免费开放降低了公众接受教育的成本,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通知中还指出,各博物馆要以免费开放为契机,认真研究和把握博物馆运行规律„„,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转变运营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运行效率。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最大限度的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壮大,使之成为支持免费开放工作及博物馆发展的坚定,可信赖的社会力。

(五)解决博物馆的经费问题

对于那些运转有困难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可以很好地解决它们的经费问题。通知中指出:“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补助地方博物馆免费开放所需资金„„,其中,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单位门票收入减少部分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运转经费增量部分由中央财政分别按照东部20%、中部60%和西部80%的比例进行补助„„”这样一来,对于运转困难(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博物馆而言,免费开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的经费问题。

由此可见,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等,能在更大范围内接纳不同的社会群体(尤其是经济收入较低甚至没有经济收入的公民)接受文化教育,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政策实施现状

我国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的总数已达1893座,前3年共接待观众13.4亿人次,不少博物馆的观众增量达到免费开放前的数倍。目前,大多数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已经度过了免费开放之初的“爆棚”“井喷”期,观众人数逐渐趋于常量,其中大型博物馆基本保持在日均3000人次左右。博物馆免费开放在总体上呈现出安全、有序、平稳的态势,社会反响良好。实践证明,免费开放加快了博物馆融入公众生活的步伐,调动了社会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积极性,改变了许多博物馆冷冷清清的局面,充分地发挥了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公共文化职能。

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全国举办陈列展览14057个,比2008年增加5577个,增幅达65.77%。安徽省列入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观众参观量由2007年的164.6万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652万人次,2009年则达到1098.5万人次。湖南省73%的博物馆不同程度对陈列展览进行了提升改造;浙江省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数量由2008年的400个,增加到2009年的780个,增幅达95%;湖北省2009年在重新提升53个基本陈列的同时,还推出了171个临时展。广东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将讲解工作作为免费开放服务观众的重要内容,2008年至2009年共免费讲解7273场次,同时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服务,两年来共开展中小学教学活动428次,家庭教育活动253次,社区教育活动807 次。

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国家财力有能力承受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各种费用,基本解决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后顾之忧,使博物馆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形势,也使广大民众享受了自己应该享受的文化权益。国家财政对于免费开放博物馆的资金补助,在区域差别的基础上,还根据博物馆规模的差别加以区别对待。对于国家级、省级以上博物馆,加大国家和地方财政经费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关优惠措施引导和鼓励这些博物馆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增强博物馆自身的造血能力;对于中小型博物馆,适当增加国家和地方补助资金,对免费开放贡献进行绩效评估,予以奖励。首都博物馆于2008年3月下旬实施免费开放后,至2011年6月,共接待观众392万余人,其中最高日接待量14671人,平均日接待量已达3800余人。首都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观众情况呈现几大变化:一是学历层次,2008年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观众占60%,2006年的调查为70%,这说明免费开放后,“博物馆更加大众化”;二是来馆观众的月收入情况,2006年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观众占20%,2008年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观众占了28%,免费开放使更多低收入群体走进了博物馆;三是外地观众比重由2006年的22.4%增加到2008年的34%。据介绍,外国观众、团体观众、老年观众和学生观众等参观人数,也都呈逐年增加趋势。

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各地博物馆改善基础设施,改造基本陈列,增加临时展览,拓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管理能力。国家文物局对144座博物馆免费开放情况进行了调整,统计显示,免费开放以来这些博物馆新增观众存包位4479个;新增观众休息椅8365个;新增纪念品销售处183个;新增餐饮服务处79个;新增厕所376个。多数博物馆增设了残疾人通道和轮椅等设施。在免费开放政策带动下,有18个省级以上博物馆、132个地市级博物馆和69个县级博物馆启动了新建或改扩建馆舍项目。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社会公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设施。博物馆免费开放,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回归,体现了加强公益性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成果;有利于保障社会公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社会文化氛围,树立城市文明形象;有利于促进博物馆转变观念,适应形势深化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博物馆免费开放已经获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社会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公众对于现存博物馆的数量和类别满意度均不高,尤其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公众。

“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确实引来了如潮般的观众,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种如潮的现象,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现在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前期进入博物馆的人潮,大多是在一种好奇、新鲜或更低一级‘占便宜’的心态下涌入博物馆的,博物馆收获了知名度,收获了社会的口碑,冷静地想,可不能妄自尊大。也就是说保证观众参观质量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应该考虑的重点工作之一。提高观众的参观质量对博物馆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免费开放后尽管没有了博物馆的收费“门槛”,但是,如果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不能跨越“门槛”,得到提升,人们仍然会对博物馆敬而远之。针对博物馆免费开放所进行的专业调查表明,居住在城市的公众当中46.9%的民众曾经参观过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而居住在城镇的公众当中这一比例为31.3%,远远低于居住在城市的公众。调查发现,在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社会公众当中,学历越高的公众参观过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比例越高。调查发现,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公众当中,家庭月收入在5-8千元之间的公众参观过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比例最高,而家庭月收入在3-5千元之间和8千元以上的公众中,也都有半数以上的公众参观过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而家庭月收入在8千元以上的公众认为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展览内容具有吸引力,家庭月收入在1千元以下的公众则认为展览内容缺乏吸引力。调查发现,一方面6成以上的公众参观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原因是增长知识、子女教育、文化旅游等,其中近5成公众是为了增长知识而去博物馆参观,另一方面近半数的公众是为了陪同亲友、团体组织、消磨时间、看到媒体宣传后的好奇心驱使,以及博物馆引进国外展览等原因而去博物馆参观,其中25.1%的公众是为了陪同亲友而去博物馆参观。调查发现,公众认为“博物馆免费开放”最急需改进的五个方面依次是:“延长开放时间”、“增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免费开放”、“更新、增加展览内容”、“增加博物馆的种类”、“降低纪念品价格”。

如今,我国的博物馆已经进入免费开放时代。博物馆界也面临着一个世纪性的“大考”,如何完成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找准博物馆新的定位,是每一座博物馆必须回答和践行的课题。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后,在文化上实行惠民政策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走进博物馆、感受博物馆,并开始热爱博物馆。一方面,免费开放使社会公众的文化权益与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得到了空前有效的体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显著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另一方面,全国博物馆经历了对免费开放政策的学习、领会、实践、磨合、创新等过程,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是一次升华,一次历练。

四、政策实施后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持续实施,必然面临一系列必须克服的难题,其中如何平衡加强管理与改善服务二者之间的关系,考验着博物馆决策者的智慧和魄力。博物馆免费开放不仅是事业发展的一次机遇,更是对博物馆能力和业务水平的一次挑战,为博物馆自身建设和博物馆事业整体发展,创造一个全新的平台。要实现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国博物馆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和创新实践,才能将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因此,必须从长远的、发展的、大局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政策。进入“后免费开放时代”,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课题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一)政策面临的问题

1、“爆棚”、“井喷”现象。

在免费开放改革过程中,由于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一些单位没有做好相关的预案和准备工作,没有充分估计到由于免费开放而带来的观众高涨的情绪和人流的猛增等潜在问题,发生了“爆棚”、“井喷”现象。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度出现“爆棚”。湖北省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后,每天参观的人数高达数万人,出现了严重的“井喷”现象,既影响了游客的参观质量,也对文物保护产生了威胁。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和积极的引导,加之相关的规定不完善、没有对参观者进行相关的入馆教育,博物馆、纪念馆在免费开放制度改革后曾一度引起管理混乱。2008 年 1 月 30 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开始对所有市民免费开放。但就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因人流量太大和少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造成馆内各项损失已经达到 47 万元。第一枪雕塑基石被踩“瘪”、灯具“过劳死”损失不小,八一馆成了临时幼儿园。进而造成展区被迫拉起了警戒线的尴尬现状。

2、服务质量的下降。

众所周知,由于国家财政拨款的有限,有关部门为了保证博物馆、纪念馆有效、健康、合理地运行,基本上都是依靠门票收入来补充经费的不足。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纪念馆的支出大概包括以下几部分:场馆开门所需的水电费、保安、保洁、园艺等物业管理费、设施设备更新维修费;场馆所需的文物征集费、文物保护费、文物研究和出版费、临时展览费、宣传策划费、公众服务费、员工培训费等。可以说,免费开放制度的改革,一些由于利益取舍问题而产生的矛盾立即就会凸显出来。如果没有对应的机制作为保障,相应的服务质量必然面临极大挑战。例如,一些博物馆、纪念馆随着参观人数的骤增,大大超过了原来设计的游客承载极限,这就必然要求对硬件和软件服务进行改进,如增设馆内指路牌、禁止标识和电子摄像设备,增设观众排队围栏、存包处和小卖部,增设垃圾桶、公共厕所、游客各类交通工具停放处和公众休息座椅,增加解说员、保洁、保安、消防岗位等。这些设备、人员和服务设置的增加,必然会增加运营成本。当门票收入来源被卡死之后,如果缺乏新的筹资渠道,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场馆很可能被迫降低服务质量。

3、谁为游客买单?

博物馆、纪念馆的健康运行是要资金作为保证的,传统的门票收入是其资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在以前博物馆、纪念馆的正常运行要靠参观者和游客来买单。现在,如果实行免费开放制度,那么这部分门票收入的空白由谁来填补?所以,一个新的资金保障主体必须出现,它要为游客买单。除此之外,还涉及到文物保护经费、日常维持经费来源和职工积极性的问题。博物馆、纪念馆的文物保护经费、日常维持经费是必不可少的。而文物的购买、更新、维持在红色景区的整个支出系统中的地位尤为重要。除以上经费以外,还包括职工的工资、福利及奖金等其他必要的支出,这些费用是职工基本生活和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保证。当免费开放制度实行后,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制度的实施,既是一项惠及更多老百姓的民心工程,又是一项繁重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已经出现的或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积极的应对。

1、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制度,切实做好预案。

针对人数过多而出现的“井喷”、“爆棚”问题,可以对进入场馆参观的人数进行科学测算,也可以采取免费不免票或提前约票等办法,对入场参观的游客进行科学有序的引导。如天津市为防止观众过于集中,造成安全隐患,影响参观效果,各馆在免费开放初期实行“提前领票、凭票参观”的办法,在全市各区县设立了19个公益票站,方便群众持有效身份证件就近领票。另外,还有很多场馆通过采取限制参观时间的措施,来缓解人数过多的压力。

2、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增强场馆的服务水平,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健全服务制度。

良好的场馆服务关系着公益性文化场馆的社会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出来的大事。博物馆、纪念馆服务主要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在硬件建设方面,可以增设馆内指向和禁止标识,增设垃圾桶、饮水机、小商品销售处和公众休息座椅,还可以增设观众排队围栏和存包处、游客各类交通工具停放处,增加公厕的数量等等。在软件服务方面,对保安、保洁、讲解员、小商品零售商和咨询服务人员的队伍应作必要的扩充和培训;推行文明用语,改进解说词,拉近与游客的距离。针对观众在参观、游览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场馆工作人员不应袖手旁观,听任参观者随心所欲,而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制定更加具体的游客道德行为规范和操作性较强的场馆管理细则,积极引导游客遵守秩序、文明参观。对年龄较小的游客,应与其家长、学校或其监护人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与他们共同管理好孩子们的参观秩序。

3、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在执行免费开放的政策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充分考虑的实际情况,包括当地经济现状、财政能力、景区收入、文物的保护现状、文物的存在形式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像一些欠发达地区,当地财政收入不能满足景区发展需求;文物本身对外在的条件要求很高;景区内有些属于文物建筑及遗址类,极易损坏等,可以采取收费政策,但应实行低票价政策,收费标准的核定,应以维持该遗产的日常运转所需为限,而不能是其内在文化价值的“变现”。此外,对于可收费的公益性文化场馆、景点,应实施差别定价,完善门票定价机制,以更灵活的定价来吸引更多不同消费水平的旅游者。门票价格应对老年人、现役军人、未成年人及学生等实行优惠;对残疾人、儿童等实行免票。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公益性文化场馆、景点,应对大、中、小学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景区的票价针对不同的人群也应该做出明确规定,制定收费明细表,提供一个可参照执行的标准;如对本国观众和外国游客应分别定价售票,在不同的重大节日也应该有明确的票价规定;向社会承诺定期免费日,另外,根据国内外的经验,依据本国的国民收入状况,实行低票价制,制定家庭套票、特定时段票等灵活多样的门票制度,是普遍采取的方法。据了解,在比利时,博物馆和名胜古迹的票价只占普通人月工资0.33%,巴基斯坦占0.2%,以色列占0.17%,法国占0.4%,俄罗斯占0.75%,菲律宾占1.7%,日本占1%。

4、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在博物馆、纪念馆建设的主体作用。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制度进行改革,应该是政府主导的一种公共行为,这意味着政府将更多的公共权利还之于民,因此,对于因实行免费开放制度而减少收入的场馆,应由各级政府负担。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已经明确指出:列入免费开放名单的地方所属博物馆、纪念馆门票收入减少的部分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运转经费增量由中央财政分别按照东部20%、中部60%和西部80%的比例进行补助。另外,地方各级政府包括省、市、县、乡也应该是投入者。在这方面行动较快的如福建省,近年来,该省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遍得到整修。该省已投入600多万元重修改版福州林则徐纪念馆,投资300多万元新建长汀瞿秋白纪念馆„„为了解决免费开放后的资金缺口,福建省还对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经费补贴。这对其它省市解决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场馆资金问题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也解决了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而带来的后顾之忧。各级政府在改革中,还应从具体的投资经营的具体事务中摆脱出来, 积极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等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加大调控、监督、管理、引导力度,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对红色景区内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的规范运作进行调节,完善相关的制度。

5、博物馆和纪念馆应积极探索增强自身活力的途径,提高自身综合赢利能力。

除了国家、各级政府应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外,各部门也应千方百计拓展渠道,积极筹措发展资金。如在博物馆和纪念馆附近可以增加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餐饮等“弹性消费”的比重;开发多种符合当地博物馆、纪念馆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艺术品、纪念品等;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仍保留收费性商业展厅;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红色景区的建设;通过发行文物保护彩票、吸引社会尤其是企业捐助、基金会资助。总之,在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制度改革中,要积极筹措所需资金,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使景区文物保护经费、日常维持经费及单位职工的工资、福利、奖金等资金正真得到有效解决。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我国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的力度、作用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史无前例。这一事件无疑将写进中国文化史,意义不可估量。全国各地博物馆陆续免费开放以后,虽然出现过一些复杂情况和局部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正说明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的必要,只有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博物馆,才能迅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博物馆意识,提高博物馆参观质量,提高博物馆作为国家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至于免费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国家政策完善和博物馆自身努力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篇3:博物馆政策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 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从定义不难看出, 博物馆承担教育、研究和欣赏的功能, 其目的在于为人类服务, 这些功能是通过借助于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也就是藏品来实现的。实体博物馆通常有固定的场所, 即静止的地理位置, 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受展厅面积的限制, 博物馆展览策划人员通常只能选取部分藏品按照一定的逻辑、主题将藏品展示出来, 供人们欣赏, 其余大部分藏品都是藏于库中的, 很难与大众见面。实体博物馆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固有的局限性, 就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展览时间的局限性, 任何展览都有一定的期限, 过了这一期限, 改陈撤展之后展览就不存在了, 任何展览都不可能长期存在;二是展览场所的固定性, 观众必须亲自到现场参观, 这样客观上就排除了一部分人, 减少了受众群体;再有, 实体博物馆基本陈列通常持续时间较长, 在展出时间内展品通常是不变的, 对于重复参观者意义不大。

虚拟博物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 虚拟博物馆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博物馆陈列、藏品等搬到网上展览, 参观者和博物馆之间的地域界限被消除了。一方面把展览保存了下来, 即便是实体展览不存在了, 网上的虚拟展览依然存在, 可以随时参观, 即打破了时间的局限性;另一方面, 参观者只需在电脑前即可访问虚拟博物馆, 而不用千里迢迢实地参观。另外, 虚拟博物馆的空间优越性还体现在虚拟展览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拓展, 能够展出比实体展览更多的藏品, 内容能够得到极大扩充, 而受空间的影响较小。这是虚拟博物馆对实体博物馆的补充, 然而, 虚拟博物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虚拟博物馆毕竟不如实体博物馆真实, 这也是虚拟博物馆的一种局限, 虽然可以通过虚拟漫游、增强现实等技术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尽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虚拟博物馆依然不能取代实体博物馆, 这一点自然是不容置疑的。

通过对比发现, 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出现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 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既然如此, 就有必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 最大限度发挥二者的优势, 打造更加完美的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的提出和发展可以说是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 将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结合起来, 二者相互促进, 让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联系起来, 尤其是让观众参与其中, 形成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当然这个生态系统的发起者在博物馆一方, 博物馆首先提供服务, 然后观众参与其中, 二者再不断交互, 修正博物馆功能和服务, 达到和谐的统一。纵观历史, 博物馆的发展经历了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等阶段, 并且正朝着智慧博物馆的趋势发展, 事实上每一个新阶段的出现都是博物馆功能不断扩大的过程, 是服务方式转变的过程。传统的博物馆服务是相对被动的, 博物馆提供相对单一的服务, 人们只能实地参观, 被动接受;虚拟博物馆实现了网上远程访问浏览浏览, 拓展了时空边界, 可随时随地根据需求参观;智慧博物馆则让博物馆的参与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让博物馆动起来, 成为活的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建立更透彻的物件感知, 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 传递博物馆物质元素之间的状态变化, 并促发系统适应性的改变;建立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 消灭信息孤岛, 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在感知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形成深入的智能化运作体系, 在数据基础和协同模式的支持下, 获取更智能的洞察并付诸实践, 进而创造新的价值。①

2 智慧博物馆的基本构成系统

首先应当明确, 智慧博物馆是什么。智慧博物馆是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 运用多种传感技术, 经过智慧博物馆云计算平台的整合、分析, 形成的基于传感数据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博物馆资产管理、观众服务模式。②所谓智慧博物馆, 就不能是静止不变的, 而应当是在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的, 这种动态调整的基础在于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 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具体来说, 包括博物馆的藏品, 展示的展品, 博物馆人 (藏品征集人员、研究人员, 展览策划人员) 以及观众等。通过信息的传递, 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其中藏品和展品是物的因素, 藏品是一个博物馆的基础, 将部分藏品组合起来, 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现出来, 便是具体的展览陈列。藏品本身是静止的, 我们看不出其背后的故事, 而展览陈列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艺术设计建成的, 是有故事性的, 其目的在于使人受到教育, 便于参观者理解, 一个好的展览陈列需要策划人员的精心策划, 需要研究人员在内容方面的指导, 更需要观众参与其中, 毕竟展览陈列是要服务观众的。

观众和博物馆人员是博物馆要素中人的因素, 没有参观者, 博物馆就失去了意义, 没有博物馆人的管理, 博物馆也不会良好地运行下去。人的因素对博物馆功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把集体的智慧用于博物馆建设。智慧博物馆是以上各个要素的有机整体, 四者之间关系密切, 相互沟通反馈, 相互作用。一个智慧的系统应该有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 ③一个智慧博物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智能化:

2.1 藏品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

任何一个博物馆都离不开藏品,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 是最重要的物的因素, 藏品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对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是最基础的。智能化的前提离不开数据和信息, 因此, 博物馆的智能化建设首先要搭建藏品信息采集平台, 首先将藏品数字化, 进行综合信息采集。该平台是智慧博物馆的基础, 通过对藏品数字化, 将真实的藏品转化为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数字信息, 便于信息的处理。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声音、图片、活动影像、藏品二维三维形状扫描等, 如此一来获得第一手的数字化信息。

目前应用广泛的技术手段是藏品二维照片拍摄和三维立体扫描, 即建立起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管理控制的高像素藏品照片拍摄系统和藏品3D信息扫描系统。有了藏品的基本信息, 一方面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一手的研究资料, 进一步研究藏品, 找寻藏品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 也可以为藏品的保管提供信息, 有利于实现藏品的智能化保管;藏品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还会对展览策划人员起到帮助。

以上是藏品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对实体博物馆研究、藏品保护和展览策划的积极作用。同时, 有了藏品的基本信息以后, 可以对基本信息进行深度加工, 获得可在网络平台展示的各种完整素材。通过计算机系统应用Photoshop、Flash、Authorware、Director、三维全景、虚拟漫游、Maya、3ds Max、Web Max、Java3D、Unity3D、VRML、3D自动成像系统等专业软件对二维三维数字信息进行加工, 制作出展厅360 度全景漫游藏品3D模型、博物馆网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建设虚拟博物馆所需要的内容。

2.2 智慧讲解和手机导览系统

博物馆的陈列大都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和逻辑设计出来的, 对于参观者而言, 在没参观之前一般是不清楚这种设计思路的, 一般也对展览及藏品缺乏全面的认识, 因此, 客观上需要外力的帮助。手机导览可以为观众提供藏品及展览的信息, 可以向观众提供参观路线等信息, 当观众走到某一展品前的时候, 手机导览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根据观众需要进行智慧讲解;同时, 通过手机导览服务平台可以记录观众的行为, 包括观众的参观路线、对展品感兴趣的程度、对相关藏品的检索情况, 这些信息提供给博物馆的管理者, 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修正导览内容, 改进展览陈设, 让博物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如此一来, 观众和博物馆之间有一个直接的互动过程, 信息直接交互, 博物馆人也不必通过专门的问卷调查来征集博物馆改进的意见, 直接根据人们的行为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博物馆的服务也能够不断升级提高。

2.3 现场和网上虚拟展厅

实体展厅展出的内容有限, 虚拟展厅可以在藏品数量、藏品介绍、背景知识、相关内容方面对实体展览进行扩充。因此, 实体博物馆的展厅现场可以通过虚拟展厅来丰富展陈内容, 增强观众的互动性。一般来讲, 虚拟展厅的制作可以是实体展厅的再现, 即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把实体展厅再现出来搬到网上, 解决不能实地参观的问题。然而, 这种虚拟展厅对于现场参观者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一种虚拟展厅就是在内容上要超越实体展厅, 不仅可以包括实体展览, 并且还要有所扩充。同时, 这种虚拟展厅也不应满足于展览和藏品本身的展示, 而是要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虚拟展厅, 让虚拟展厅涵盖内容更丰富。

实体展厅现场需要这种超越展览内容的虚拟展厅, 可以制作触摸屏版的虚拟展厅放在现场, 这种虚拟展厅不仅展示了陈列和藏品, 还有超过藏品和陈列以外的内容, 包括关于藏品的文字内容介绍、视频、动画等等, 并且还应提供数据库查询等功能, 这样一来, 博物馆的受众人群才能更广, 不仅适合普通人参观, 也适合专业人员研究, 其社会服务功能更强。

2.4 相关配套服务系统

博物馆的功能在于为人服务, 而这种服务是在不断扩大的, 不仅限于只有到了博物馆才能接受博物馆的服务, 而是要考虑到各种因素, 不光针对已经来到博物馆的观众, 还要针对没来博物馆的观众, 要使之想来、使之愿来。也就是说, 博物馆要主动“营销”自己, 把自己推出去, 通过各种便利的服务去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可以帮助观众解决一些后顾之忧的问题, 例如, 对于外地的观众, 可以提供博物馆的乘车路线, 使之能够顺利地来参观, 提供周边住宿餐饮服务情况, 以及周边娱乐设施, 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可以有其他的活动内容。为参观者提供多套选择方案, 以适合不同人群选择, 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观众。

3 智慧博物馆建设注意的问题

3.1 海量信息的存储与挖掘

智慧博物馆的构建是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来实现的, 在运行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是极为重要的, 一定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同时, 这些数据也是博物馆各个参与这之间沟通的桥梁,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 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得出相关行为之间的联系, 进而指导博物馆的改进。

3.2 新媒体技术在智慧博物馆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 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这些, 智慧博物馆应当跟上时代的潮流, 主动将各种新媒体技术应用于自身。有了这些技术, 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范围会成倍扩大, 增强互动性, 近年来微博、微信的兴起及其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宣传推广作用是巨大的, 某一信息经过转发之后, 短时间内就会有大量点击, 这无疑是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重要渠道。

3.3 移动终端对博物馆的访问

智慧博物馆的构建, 必须注重移动终端在访问博物馆方面的巨大潜力。目前, 观众对虚拟博物馆的访问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可以通过pc机等相对固定的设备, 这类设备一般都在固定的场所, 不利于移动, 只能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使用;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移动终端来访问,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 人们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实地参观博物馆, 没有时间坐在电脑前访问浏览博物馆, 但是, 当今的网络技术已经如此发达,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相当普及, 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随时可以利用手机访问博物馆, 这种访问的时空局限性很小, 访问也非常灵活。因此, 制作博物馆手机网站、APP等是智慧博物馆构建的重要内容, 能够极大地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宣传范围。

4 总结

智慧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的趋势所在, 是博物馆服务模式的一种创新, 最显著特点就是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要素互动起来, 参与其中, 信息充分交互, 不存在信息孤岛, 每一要素发出的信息都会在其他要素那里得到反馈, 进而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修正整个系统。事实上, 智慧博物馆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一种更为友好、快速的方式服务大众, 减少信息不对称, 减少滞后性, 让博物馆成为有生命力的博物馆。

注释

11张晓鹏.智慧博物馆——总说.http://blog.njmuseum.com/article.asp?id=158.

22 潘志鹏.智慧博物馆初探.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299.

篇4:科学博物馆极地另类博物馆(下)

人类在挑战极地的历史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从早期的探险到现代的科考,从无端的破坏到悉心的保护,人类最终意识到,极地是人类家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入其中才是最好的选择。

位于特罗姆瑟市港湾一座不起眼的红色小房子,就是唯一位于北极圈内的极地博物馆。博物馆所展示的,就是一部人类和极地关系变迁的历史。

实际上,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建筑都不可能有太大的体量,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让建筑的建设周期比一般地区要长很多。所以,虽然极地博物馆极负盛名,但外表看起来似乎是一座稍大一些的民居,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然而步入其中,会对博物馆的陈设感到惊讶,有限的空间被运用得非常合理,丝毫不会有狭小的感觉。在极地,室内空间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艺术的感触,还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极地博物馆根据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空间。

第一部分是原居民的生活场景。狩猎、驯养、屠宰、出海等不同的劳作都能够按实物的尺寸展示模型,让原居民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在极地研究中,原居民的生活和文化艺术传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点在博物馆的陈列中也可以感受到。

第二部分是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大型船舶当然不可能在这里展出(挪威有专门的探险船博物馆,以后会写到),但各个历史时期的探险工具模型在这里都能找到,包括早期的热气球和现代的无人驾驶飞机。

第三部分是极地家居还原场景。这里展示的是一个典型的阁楼,让人特别注意到的是空间的多维运用,墙壁和天花板都是被合理利用的区域。

第四部分是临时展厅。笔者碰到的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探险家、科学家兼文化传播使者南森先生(Mr. Fridtjof Nansen)的画展。南森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写实风格让观者身临极地探险之境,叹服!

当然,和其他博物馆一样,极地博物馆也少不了一个纪念品销售区,同样设在出口处。即便在这里,也有将空间调配到极致的效果。

现代艺术画廊:返璞归真的极地现代艺术

在谈论现代艺术时,人们往往会想到怪异、惊悚、张狂、赤裸裸和血淋淋。笔者曾经写到纽约现代艺术馆(MOMA)从地狱和天堂向人间的回归,在北极圈城市特罗姆瑟,笔者有同样的感觉。

在特罗姆瑟唯一主干道的西端,与极地研究所隔街相望的一栋古典复兴风格的二层建筑,这栋建于1894年的建筑是特罗姆瑟艺术家协会所在地。这栋建筑同时也作为现代艺术画廊向公共开放。当然,这也是北极圈内最大的现代艺术馆,承载着极地现代艺术传播和展示的使命。

在街道傍,当你看到一座安详端坐的萨米妇女雕像,你就能感应到,附近应该有相应的艺术公共空间吧。你感觉对了,这里就是特罗姆瑟现代艺术画廊。萨米人是挪威北极土著的主要民族,萨米文化也是挪威人极力保护和挽救的传统文化。这尊在路边的萨米妇女雕像,会让你觉得她正在等待一辆过路的公共汽车,并且气定神闲,与环境高度协调,融为一体。

进入画廊,扑面而来的是自然亲和的气息。

悬挂在大厅顶部的,是一条用纯棉布缝制的巨大链条。质感和外形的反差让笔者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或者可以称之为“温暖的枷锁”?外部视觉和内心触感之间的极端冲突让现代装置的特性用最原始、最简洁、最直观的形式酣畅地表达出来,丝毫没有感官上的刺激和突兀。

布置在展厅的,大多数是当地年轻艺术家的装置作品,有手工拼搭的木头汽车旅馆,有手工编织的大吊床,有原木制作的回环装置。这些装置艺术品无论视觉的冲击还是内心的震撼都不算强烈,但韵味十足,耐得住细细品味。

有两件作品的陈列方式和视觉效果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应该多费些笔墨。

首先是一套空中和地面联动的“蜗居”装置。散落在地面的书本、随意堆放的枕头、麻绳和未经打磨的木棍接成的软梯、像木箱一样的空中住所、贴在墙上的便条……这一切都显得漫不经心,但却又显得井然有序,视觉落差和感应落差都显得中庸平和,看似平淡无奇,却非常经得起考究。

另外是一套更加简化的装置,一个由无数张纸卡叠放在一起的一个巨大的圆,在展厅空旷的中央与墙壁上零落的画作构成一对对矛盾——方与圆、天与地、实与虚、光与影、浅与深、简与繁、远与近……这些永恒的矛盾一直隐藏在我们意识的深处,似乎只有在这一刻,在这个展厅,在这套装置面前,才完全被释放出来。

现代艺术走向何处?从特罗姆瑟现代艺术画廊走出来,似乎有了些许答案。

篇5:国际博物馆日,关注民办博物馆

2013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Museums(memory+creativity)=socialchange)。据悉,为了庆祝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苏州博物馆、山西博物院等博物馆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活动包括了主题讲座、歌舞表演、社会公益等等。北京市也将据此围绕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国梦”为重点,推出相关文化宣传活动80余项。

文化的传承者

关于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国际博协总干事朱利安·安弗伦斯认为,“博物馆坚信自己的存在与行动可以以建设性的方式改变社会,因此,将‘保护’这一传统使命与培育创造力相结合以实现博物馆的更新和观众数量的增长,是博物馆正在追求的变化。”近年来,中国国内博物馆的运营体现出这种趋势,尤其体现在一些民办博物馆上。一些优秀的民办博物馆,例如观复博物馆、厦门上古文化艺术馆、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等等,它们致力于收藏展出珍贵文物,参与公众文化建设,不断的为博物馆产业提供新鲜血液和创造力。

博物馆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收藏展出文物。然而在中国,很多没有明确出土地址的文物没有被国有博物馆收藏,或流落民间,或被个人收藏把玩,严重的甚至流失海外,对于中华文明来说是莫大的损失。民办博物馆作为国有博物馆的补充,具备更多的灵活性、机动性,能够收藏展出流落民间的文物,更好的收藏历史,传承中华文明。据了解,上古文化艺术馆的藏品主要是上古时代的玉器,目前,这是国内唯一一个专门将上古时代的各大文化区进行集中系统展览的博物馆,第一次突破单一文化区的限制,较为全面系统的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社会面貌。如今,上古文化艺术馆已经成为厦门当地最受欢迎的中小学生校外课堂,不仅如此,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的多门研究生课程也在馆内开课了。据不完全统计,上古文化艺术馆玉器藏品达三千余件,2012年全年迎来超过21万人次的参观量,堪称民办博物馆中的佼佼者。

民办博物馆困境

近10年来,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589个,其中国有博物馆3054个、民办博物馆535个,民办博物馆多数规模较小,藏品较少,条件较弱。民办博物馆在隶属关系、运营管理、经费来源方面都有别于国有博物馆,面临的问题与国有博物馆不可同日而语。目前国内民办博物馆的困难集中于以下几点:一是民办博物馆资金短缺,大部分靠个人运营的民办博物馆则会陷入免费开放则没有收入,不免费则没有游客的两难局面。二是专业人才缺乏,素质有待提高。由于资金匮乏,导致福利待遇低下,不少民办博物馆招不到高素质的人才。

以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自2009年9月开馆至2011年5月,一年半的时间里,接待游客14万人次,门票收入却总共只有4万余元,比起博物馆每年200余万元的花费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在规模和知名度上都可谓民办博物馆典范的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同样未能完全摆脱困境。博物馆运营要耗费水电费、保护措施、人力工资等成本,但是来的游客却很少,往往“当得知要买票才能进入后,他们(游客)果断地掉头就走”。同样是弘扬保护民族文化,民办博物馆肩负着更大的生存压力。

探索中成长

对于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术界也在进行前瞻性探讨。2012年6月,以“遗产、旅游与博物馆:人类学的展望”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在厦大隆重召开,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人类学界关于遗产、旅游与博物馆三个领域的顶尖学者。会议讨论了目前国内民办博物馆运营上存在的困境,也展望了博物馆的未来。其中,上古文化艺术馆作为作为博物馆与旅游结合的示范案例引发了与会人员热烈的讨论和一致肯定。

如何破解民办博物馆经营困境?对此,厦门上古文化艺术馆馆长陈加林认为,博物馆运营不能只靠文化遗产“一条脚”走路,要坚持文化与旅游 “两只脚”走路,在传播上古文化的同时,发展旅游产业,将旅游人群引入博物馆。为了吸引游客,上古文化艺术馆做了很多努力。它选址于美丽的五缘湾,周边风景优美,游客众多;并且逐渐建立完善配套设施,例如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互动中心;采用微信语音导览等技术紧跟时代潮流,获得游客的好评与肯定。2012年,上古文化艺术馆接待游客超过21万,在实践中证实了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可行性,成功的探索出了博物馆经营的新模式。同时,上古文化艺术馆还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共青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以及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实习基地,承担起两岸交流与文化传承的重担。

作为新生事物,中国民办博物馆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从财务保障、展品收藏、策划展出到营运机制都是需要探索的话题,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形成民办博物馆的繁荣是个重大的课题。这需要政府的扶持、建设自身的专业化队伍、成立民办博物馆协会等多样办法。同时,民办博物馆本身也要增加更多功能:博物馆不仅仅可以参观导览,也可以尝试增加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功能,将博物馆打造成公共文化交流参与的平台。

背景资料:

篇6:冷热不均,博物馆日看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

冷冷热热

与不在少数的名人故居及行业博物馆一样,这个名人故居平日也是门庭冷落。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上海美术馆等博物馆、纪念馆却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

今年,上海的博物馆、纪念馆已逾百家,去年参观人次达1000万。行业博物馆蓬勃发展,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意识也大大增强,各区纷纷为名人故居挂牌。但是,这些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现状却冷热不均、喜忧参半。不少行业博物馆、名人故居平日难得有观众上门,基本处于半歇业状态。画家李先生住在鲁迅故居旁,他说,那故居平日大门紧闭,偶尔有参观者来,不得不把门敲得山响,或大声喊,才会有人来开门。

躲躲藏藏

门难找,门难进,是一大通病。银行博物馆高居金融大厦7楼,门禁森严。即使记者去采访,也要提前预约,到达那里还被要求详细登记才获准进入;一周只有一天向公众开放。不少行业博物馆的选址存在先天不足,难以面向公众,如上海音乐学院内部的东方乐器博物馆,虽然藏有29个国家的200多种乐器,但是深处学校内部,鲜为人知。上海民族乐器博物馆位于闵行区七莘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内,陈列场地200多平方米,从1986年10月开馆以来,只接待了参观者1万余人次。著名的上海监狱博物馆,建在提篮桥监狱大墙内,戒备森严,只接待团队预约。

兴兴衰衰好范文版权所有

上海自然博物馆1960年开馆,曾经很受欢迎,现在却门可罗雀。据分析,原因除了大门被高架道路遮挡外,更在于其陈列内容和陈列形式陈旧,观念落后,缺乏新的学术整理,也欠缺积极的公众服务意识。

但也有专家认为,博物馆、纪念馆冷热不均是正常的,因为不可能所有博物馆都像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那样门庭若市。

有专家指出,上海在规划博物馆建设时,不应只图数量上的好看,政府应该重点规划建成数个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对城市文化意义重大同时也能持久吸引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大型博物馆。其他的博物馆建设,只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管理机制就可以了。好范文版权所有

上一篇:语文老师家长会发言下一篇: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