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博物馆展品与博物馆教育的关系

2022-09-11

前言:

博物馆是人类重要的遗产集聚地与保存地, 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与现实作用。是人们了解历史掌握相关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博物馆展品的了解与掌握可以更好的使其发扬文化传承, 对当下的人们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因此, 以博物馆展品为载体核心, 开展相对的教育讲座与教育活动, 使人们更加直观立体的体验到历史发展与当今生活的可贵, 起到了相对的教育与警示作用。

一、展品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基础

首先, 博物馆的实质作用在与文物的收藏与展示, 在博物馆整体发展中馆藏文物的自身价值与珍贵性对该博物馆所处的社会地位影响极大。通过对文物藏品的展示才能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现实作用与教育意义。因此, 展品才是博物馆教育的基础与保障。其次, 通过不同文物的展示, 开展不同的讲解教育。具体针对所展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代表内涵意义, 结合当时历史时期重大事件与进程, 采取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 围绕展品的形成与传承对观众进行综合性的灌输理念教育, 如在当时历史时期人们生活的环境、生产力发展与重大战役等诸多教育题材, 为观众通过博物馆展示的藏品更为立体客观的了解当时的历史发展进程。因此, 博物馆在开展相对教育活动时应该以馆藏展品为基础, 对展品的讲解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与包装, 进而对观众有其儿童更为显著的起到教育作用[1]。

二、资源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主要载体

博物馆通过展品向观众进行教育灌输, 但其展品的相对教育功能要通过展品的相关文献资料体现出来的。因此, 博物馆应该开展相关展品历史资料与提供相片展示。博物馆的展品多为珍贵的历史馆藏文物, 所以应该加强观众对展品的认知度与兴趣度, 相关专业讲解人员应该从文物的起源着手。以自然博物馆为例, 其中的展示文物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文物是通过长时间的演变、进化与分类进而形成当下的展现形式, 在文物信息资料中应该标明关于发现文物的科学家或探险家的信息, 与接触保存文物的具体过程, 使观众更加直观切身实际的了解文物。如历史文物展示可以组织“回望历史、中华文明”为主体的书籍与史料展示, 自然科学展示文物可以开展“鬼斧神工、神奇自然”为主体切身体验。总之, 展品的实际教育功能应该通过史料文献、相关档案为载体对观众进行讲解教育[2]。

三、活动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针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特殊性质, 应该结合观众需求与博物馆实际情况, 开设有关教育主题的相关活动。对其参与者进行积极性的吸引与引导, 使其可以尽快融入到活动环境中去, 通过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可以使博物馆教育的实质更好的发挥。并通过活动途径可以把博物馆的教育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具体活动如下:

(一) 博物馆研究人员的专门讲座

在博物馆进行展品展示时, 应该指派相对专业性较强的研究人员进行讲座, 讲座人员必须是该藏物的资深研究人员。通常在研究人员开展专门讲座时, 由于离展品距离较远且专业性过强, 造成大多观众能以理解。因此, 应该结合展厅现场实际情况与观众需求, 研究人员应该以藏品为核心, 围绕藏品的发展与历史进行述说。在主题进入之前, 可以运用关于藏品的典故故事为切入点,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观众的兴趣度, 吸引了观众的关注度, 对下一步的讲解教育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3]。

(二) 博物馆举行的夏令营、户外考察等活动

博物馆可以利用展厅展品与藏品特点为主题, 开展相关的夏令营与户外考场活动。针对具体的展品对观众尤其是学生进行相关的历史教育, 对产品的出土与发现进行一定的趣味讲解, 激发刺激学生体验自然、科学探险的兴趣爱好, 进而开展有主题意义的夏令营与户外考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围绕具体展品继续进行讲说教育, 通过学生自身切身实际的大自然接触, 会迅速提高对我国历史文物的浓厚兴趣, 至此树立“爱我中华、努力学习”的积极理念, 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 入校、入社区等开展教育活动

首先, 博物馆应选取馆内较为珍贵且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展品进行入校、入社区。通过将展厅展品引入校园与社区, 可以更加主动直接的对居民与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讲解教育。使进入馆内的被动教育转变为出人馆外的主动教育, 教育模式的改变, 大大提高扩大了教育效率与教育范围。在展品入校、入区的教育过程中, 应该针对不同的人群与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对针对性的讲解教育, 使文化水平较低的社区居民也能充分的了解掌握展品的信息与意义。通过对展品进行校园、社区引入方式, 不仅提高了居民与学生的教育意义, 更加鼓励了广大群众进馆参观的浓厚兴趣, 对博物馆的自身发展也有其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 远离展厅的专门活动区域课程与活动

在此课程活动中, 虽然与展厅及展品存在一定距离, 但其更应积极客观的将层重点放在展品上, 始终以展厅展览为核心, 对观众进行教育与讲座。在相关课程的讲解中, 应该以具体展品为参照物, 通过课程理论与实际展品相结合的方式, 采用重点灌输、侧重聊天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育, 使观众与学生在轻松趣味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为博物馆日后的相关课程的设置与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4]。

结论:

综上所述, 博物馆教育的主要载体是馆藏展品, 只有通过相关展品的讲解才能使观众更加立体清晰的了解掌握。进而起到实时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展品为核心开展相对的主题活动, 将博物馆教育理念规模成功的扩大与提高, 充分利用好展品与教育的默契关系, 结合当下我国实际情况,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 将博物馆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做大、做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人们已经完成了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需求的转变。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历史知识与发展进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博物馆已经成为现阶段人们了解珍贵文物与历史发展的重要场所。目前, 我国的博物馆教育意义发展还处于起步初级阶段, 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位通过对博物馆展品与教育关系进行客观分析, 并提出相对的建设性意见, 对以后的博物馆发展与其教育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参照。

关键词:博物馆,博物馆展品,博物馆教育

参考文献

[1] 郑钰.辨析博物馆展品与博物馆教育之关系[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6, 12 (3) :37-42.

[2] 邓永红.浅谈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的关系——从吐鲁番博物馆临时展览谈起[J].大众文艺, 2017, 6 (14) :63-63.

[3] 宋文雄.浅谈博物馆临时展览陈列设计——以甘肃省博物馆"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精品联展"为例[J].丝绸之路, 2017, 15 (18) :65-66.

[4] 王进修.四川博物院"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市联展"的审美意蕴[J].山西档案, 2017, 6 (2) :97-99.

上一篇:高等教育中教师如何起好导学作用下一篇:基于SaaS模式的中小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