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管理部门

2024-04-23

电力管理部门(共6篇)

篇1:电力管理部门

电力安全论文电力管理论文: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新思路探索

摘 要:对安全管理必须树立系统管理理念、人本管理理念、动态管理理念、追求长期利益理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完善符合安全系统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安全生产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机制、积极争取建立电力企业安全投入的合理回报机制,努力提高安全效益;研究充实完善安全工作的定量分析水平,探索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管理的思路,以求对安全工作有所帮助。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新思路;探索

安全工作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局。电力企业在安全处理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电网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例如,还存在对安全生产思想认识不够,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进度的关系,安全投入不足,抓安全生产的态度不坚决,作风不扎实,习惯性违章现象屡禁不止等现象,安全生产管理呈现要前进一步都难的局面。这些现象只是问题的表面,其本质主要还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在新形势下,要取得安全管理新的突破,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探索新思路。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一)树立安全系统管理理念

安全工作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开放系统,它包含人员、设备、物料、检测手段、工艺方法、信息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全天候”的特点,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需要在从生产到流通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制、宣传教育等各种手段,促进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协调好整个系统中每个要素,使其运转处于正常、平稳状态,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

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摒弃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安全管理主要局限于生产领域,只针对生产领域去了解和处理存在的危险和隐患,片面、零碎地解决安全问题,认为安全生产主要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等等。要树立以安全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由人员、设备、电网、自然和社会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动态安全系统,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安全各要素进行战略重组,树立全方位、多层次、全员参与、全过程、一体化地解决具体问题的安全系统管理理念。(二)树立安全人本管理理念

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保护的对象,又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人是事故的受害者,又往往是肇事者,当然要强调以人为本。

所以,我们在管理安全生产中,要摒弃由于受封建社会文化和传统计划经济影响而形成的重物轻人,或重技术不重人,靠权力不靠人的以物为中心的思想。要把安全管理活动中人的因素提到中心地位,深入细致地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和不同时期的安全工作方法,树立安全人本管理理念。(三)树立动态管理理念

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受科学、技术、经济等的限制,我们的认识

有局限性,从而引发或加剧各种事故隐患,而且还会导致一些新的事故产生;人的生理极限也会造成某些行为失误,引发事故,人的智力局限也会引起种种失误,受社会、心理、教育等因素影响会不自觉地制造危险,所以不可能杜绝一切事故。安全活动中人、物、人与物三要素均衡协·23·理想化的绝对安全,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安全只是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对伤害和损失这种概率事件的承受、容忍程度。安全度和危险度是一种互补关系:安全度=1-危险度,危险度=危险发生后果×危险发生概率。社会把能够满足大多数人安全需要的最低危险度定为安全指标,只要事故率低于此指标,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在不同地区经济、技术条件下和不同环境中,安全指标往往是不同的。

安全系统中的人、设备、环境等,随时间推移、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变化,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它是一个人、物、人与物的关系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系统。

所以,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摒弃那种把安全理解为绝对,制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的做法;摒弃那种只注意安全相对静止的一面,对安全生产中的人、设备、电网结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认识不足,依靠突击式、运动式的方法抓安全生产的思想和行为。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技术条件和不同环境,科学制定不同的安全指标;同时安全管理要立足于变,密切注意、跟踪内外条件随时间、空间的变化,及时适应变化,不断变革、改进,不断提高应变力,安全工作永远只有起

点没有终点。

(四)树立追求长期利益理念

安全活动是为了获得安全而进行的一种投资活动,以获得良好的安全经济效益为目的,安全投入包括进行事先预防、控制事故发生的主动投资和为处理事故的被动投资。和其他有投入产出的经济活动相比,短期内安全的产出与投入并不是简单对应的,即不一定多投入就多产出,少投入就少产出,而表现为长期过程,并借助实际事故的少发生才会表现出来,安全投入在短期内往往给人以劳而无功的错觉。

安全不仅可以减少负效益———事故损失,而且可以带来间接的正效益———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可大大提高工效、降低消耗,还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声誉,不仅有经济效益而且还有社会效益,具有高收益的特点。安全管理追求的是企业和社会的长期利益。

所以,我们要摒弃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忽视安全投入的思想和行为。树立追求长期利益的理念,处理好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即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二、探索新思路,加强安全管理(一)完善符合安全系统管理的工作机制

按照安全系统管理的思想,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即企业管理的综合反映。安全生产工作要渗透到各部门、各环节,与各部门具体业务结合起来,各职能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都有安全生产的职责,故安全生产不光是安全生产部门和人员的事,而是

人人有责,应由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同时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也是为安全生产服务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不仅仅是各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也是安全生产管理者的职责。所以安全生产管理者和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安全生产管理者和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使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实践与公司安全生产的战略目标一致。要形成这种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了解公司的安全技术和管理知识,要更多地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者提供服务和咨询,让安全生产管理者参与本部门与安全生产相关政策的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者要了解与本公司的管理相关的各种管理知识,有效地参与各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

(二)建立安全生产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机制

安全效益表现为长期过程,并借助实际事故的少发生才会表现出来。电力系统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不良影响与干扰等叠加而成,具有偶然性。如果仅仅以利润和事故来考核,就会使得管理者对安全工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靠突击式、运动式的方法抓安全;心存侥幸心理的管理者就会忽视、放松安全管理,形成削减、挤占安全投入的短期行为,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取利润;也会使职工心存侥幸心理,致使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所以要建立安全生产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安全生产过程考核。对安全生产管理者和各部门既要以利润和事故进行考核,同时更要用安全性评价结果对他们进行过程考核。对职工既要以工作

完成量和事故进行考核,同时更要用平常违章的数量、安全生产技能等安全能力和行为进行过程考核。并且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使这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考核结果与管理者、职工的个人需求和发展结合起来,以激发他们自觉地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实现安全的自主管理。

(三)积极争取建立电力企业安全投入的合理回报机制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安全与生产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关系,都是为了全社会劳动者的利益,不能把安全理解为为了生产,只是促进生产的手段,而应认识到安全也是一种产品,安全生产不仅是安全地生产,而且是生产安全,满足人们的安全需要,由于生产安全要花费很多劳动,所以安全产品具有很大价值。

一般企业的安全投资可以通过降低产品的失效费用、提高产品的可靠度来提高产品价值、提高生产能力,生产更多产品而得到安全投资回报,产生安全效益。电力企业为预防社会涉电和电网事故而进行的安全投入,它的安全效益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和用电企业获得效益,而且为防止社会涉电事故和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它的投入往往非常巨大,现在的电价定价机制没有反映这一特点,所以这部分安全投入电力企业无法得到补偿,更无法谈安全效益。因此应积极争取在制定电价机制中,把安全价值的实现作为重要内容,使电力企业的安全投入得到补偿和回报,以提高电力企业安全投入的积极性和投入能力。同时由于电力设施点多、面广、处在不同行政区域、涉及的都是社会上的人

或各企业,所以电力设施保护光靠电力企业是不可能实现的,它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因此要游说政府加大对电力设施保护的力度,以确保安全。(四)努力提高安全效益

安全效益的提高可以从事实上帮助人们认识安全投入能产生好的效益,从而自愿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因此我们要尽一切能力去减少事故发生量、危害事件发生量,通过实现安全过程的优化,来提高安全效益。

要努力改善安全功能与安全投入之比,提高安全价值,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其一,在进行系统分析和安全评价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程度,在总结以往投入的经验教训上,有针对性地选定安全投入的方向,按轻重缓急和能力许可的原则安排好投入的次序和规模,解决安全问题,使安全投入的能力充分发挥。

其二,对于不同地区、条件和环境来说,目标和标准一般是不同的,安全目标并非越高越好,要根据不同情况,科学确定安全目标;要在制定的安全目标基础上,以系统的、超前性预防及治本为主的思想为指导,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制定多种方案,综合考虑多种方案的经济性、适用性,通过决策手段对安全措施方案进行优选,使安全投入达到高效。

(五)研究充实完善安全工作的定量分析水平

由于安全投资一般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主要通过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来体现其价值,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融合在我们生产过程和社会中,不可能单独地、及时地显现出来,表现为长期过程。因此要尽可能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安全投资以后产生效益的最佳程度表达清楚,使我们更明确地清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使政府、社会、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看到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从而自觉地加强安全投入,重视安全投资,重视安全工作。所以要不断地研究充实完善我们安全工作的定量分析水平,使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安全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充实完善起来,改变现在安全工作中定量分析相对较少,模糊性较强的现状。(六)以人为本进行安全管理

在安全管理中不仅要依赖生产中的技术装备、生产组织水平,更要以人为本,深入细致地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变化,把人文关怀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改进宣传教育工作,建设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塑造安全人格,提高人的安全素质。

要注重调动员工的安全管理积极性,使之成为安全因素。更加深入到职工的微观心理层面,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方式有效地激励,持续不断地激发并满足职工的需要。对取得成功的职工进行积极引导并保持激励的效果,不断为他们创造新的需要,使他们能不断前进,为遭受挫折的职工提供一个又一个新的机会,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不使他们产生消极和对抗行为,给他们新的希望。

在工作中,要根据职工的个性、心理、生物节律合理安排工作,合理搭配工作群体。为防止由于人的生理原因造成失误,在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执行标准化作业等管理措施的同时,要加强技术上的容错能力建设。在安全管理上要切实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建议权、批评权、拒绝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权、紧急撤离避险权。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全员参与、全过程的特点,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探索新思路,系统地想对策,一体化地解决问题,达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的最佳状态。参考文献:

[1]张兴容,李世嘉.安全科学原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俞文钊.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篇2:电力管理部门

周素媛 广电集团中山供电分公司(528400)

2000年以来,由于全社会用电的高速增长,部份地区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广东省甚至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为减少由于紧急拉闸限电给客户造成的不必要损失,电力供电企业被迫采取错峰用电手段,以避免由于过负荷而出现紧急拉闸限电现象。可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客户进行合理的电力消费,是供电企业既要开拓市场又要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

一、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

电力需求侧管理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在政府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下,采取有效的激励和诱导措施,通过电力公司、能源服务公司、电力用户等的共同努力,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改善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好社会效益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依靠增加能源供应满足需求增长的思维模式,建立了把需求方节约的能源作为供应方一种可替代资源的新概念。通过指导客户使用电能的方式,促进电力市场的发展,达到电力企业拓展电力市场、增加电力供应的目的。

二、电力市场拓展的新思路

在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的必然趋势下,供电企业面临着如何把优质高效的电力和服务送到客户面前的新课题。同时,由于供电企业存在基础性、公益性的特殊性,提供优质的服务已日益成为电力作为一种商品的价值体现,只有优质服务才能赢得客户,从而赢得市场,取得更大效益。

供电企业电力市场的拓展也同样要围绕这一中心开展。要开展优质服务,除了要从自身做起外,还要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以维护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能单纯地考虑该如何扩大电量销售,以增加效益,还要大力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将先进的技术推荐给客户使用,并帮助他们实施,从而使客户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效益的提高,客户的用电规模也会不断扩展,用电需求也会逐渐增加,相应地促进了电力销售的增长,形成了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状况。

因此,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活动已成为供电企业拓展电力市场的一项新思路。

三、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是电力市场拓展的有效管理手段

供电企业要拓展电力市场,一方面要保证有足够的电力供应,另一方面要保证售电量的稳定增长。

目前,广东省由于用电量的快速增长、电力供应逐显紧张的形势下,一方面要加大发电厂和输、配电网的建设的力度;另一方面要重视节约用电。

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使客户达到节约用电成本的目的,对供电企业来讲既能起到调荷节电、增供扩销的作用,同时也为供电企业树立了优质服务的良好社会形象。所以说,供电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在保证电力供需平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电力市场、赢取市场份额的一项有效管理手段。

四、应用需求侧管理技术拓展电力市场

在开展需求侧管理技术应用的同时不断拓展电力市场是供电企业面临的新课题。开展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对客户来讲必然要达到因节约用电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但对供电企业来讲,既要求这些措施的实施能给客户带来效益,也能带来新的用电增长,同时能起调整负荷作用。

目前,实施需求侧管理技术应用的主要措施有:引导客户使用蓄冰(冷)空调、蓄热电锅炉、节能型电光源和变频调速电机等节电产品,进行能源替代和回收余能,改变客户消费行为,减少浪费,推行峰谷电价等。

概括来讲供电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需求侧管理技术应用:

1.加强宣传力度,同时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

需求侧管理技术是最近几年才在我国推广的一种新技术,许多用电客户对这项技术并不熟悉,因此有必要加强宣传力度,比如通过传播媒体进行需求侧管理知识的介绍,通过举办需求侧管理应用技术的讲座,让客户了解需求侧管理技术以及电力是一种洁净、高效和安全的绿色能源。

对客户进行消费引导是一种有效的、不可缺少的市场手段。一般的客户普遍缺乏必要的节能知识,对市场上销售的用电设备的节能性能缺乏必要的了解,对投资节能设备的效果也持有怀疑的态度。因此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如普及节电知识、举办研讨交流会、向客户进行节电技术推广等,切实消除客户在认知、技术和经济上等存在的心理障碍,合理引导用电客户特别使新报装的客户使用节能产品。

2.依靠政府部门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

依靠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政策、制度等来规范电力消费和市场行为,以政府的力量来推动节能、结束浪费、保护环境。

同时通过政府的示范作用作为需求侧管理技术应用的最有力的诱导手段。通过推动政府部门及其办事机构使用节电产品,起以点带面的引导作用,从而唤起广大民众的节能意识,形成全社会都参与节能技术应用的风气。

3.与厂家合作,推广新型节能产品的使用

供电企业要有意识地与生产商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力量和经验,厂家负责开发新型节能产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供电企业采取一定的用电价格优惠措施,鼓励用电客户使用这些节能产品。

4.搞好市场调查,有针对性地为大型用电客户服务

供电企业的营销人员必须经常开展用电市场调查,通过走访客户,深入到各行各业的设备运行现场,调查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状况,同时要设计适当的调查问卷,跟踪了解企业的用电情况,以掌握企业第一手的资料,了解电力市场的发展动态和不同行业在不同季节的用电需求,为不同的企业制订合理的需求侧管理技术应用方案。

当需求侧管理技术得到成功有效的运用后,由于单耗的下降,企业的生产成本必将得到一定幅度的降低,生产利润相应增加了,企业的用电积极性也必将提高,从而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使用,终端用电效能也相应提高。企业的生产规模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不断扩大,用电量自然会随之不断增加,供电企业也由于销售电量的增长而使效益得到不断的提高,由此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5.实施峰谷电价

按规定程序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峰谷电价标准,用电价鼓励策略激励改变大型用电企业的用电方式,使他们在用电高峰期少用电,而在用电低谷期多用电,从而达到移峰填谷的目的,这是调节需求方管理效益在供电公司和用户间合理分配的一种管理手段。

五、结束语

在新的电力供需形势下,电力市场拓展的新思路是要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用户,从而赢得市场。

篇3: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初探

1 我国电力营销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电力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巨大,电网等配套电力设施不完善[2]。部分城市繁华地段商贾密集、人口密度大、电力负荷非常大,市区变电所和城市电网早已达到满负荷运行。中西部地区城市缺乏充裕的资金开展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受到变压器容量不足的制约,局部城区供电电压偏低,往往出现电流超过电线负荷,保险丝熔断的现象。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用电企业和个人的电力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直接影响了电网企业的电力供应服务水平,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环境。

1.2 开拓用电市场难度大

虽然城市居民有着巨大的用电需求,但是面对这一庞大的市场,电力供应企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城市居民逐渐地使用上了天然气和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作为传统能源的电能面临着新型能源的巨大挑战[3]。开拓用电市场难度巨大的原因是:传统的电力供应企业受到原有体制的影响缺乏开拓新市场的动力,供电产品和供电服务僵化,电力产品的策划和推广模式不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能源需求。同时,国家严格的电价管控制度也阻碍了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1.3 员工队伍建设乏力

电力供应企业内部电力营销策划人才匮乏,员工队伍建设严重滞后,部分资深员工岗位技术水平不高,不习惯应用新型的电力供应设备和电力供应技术[4]。电力供应企业管理模式长期地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我国的电力供应企业进入电力市场的时间比较短暂,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上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重视电力商品生产,但忽视了对电力营销策划方面的人才培养,致使目前电力供应企业内部电力营销管理人才缺乏。

2 加强电力营销管理的策略

2.1 构建和谐的用电环境

电力供应企业的垄断经营剥夺了用电企业和个人的消费选择权,单一形式的供电价格、僵化和刻板的服务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在我国尚未废除电力价格管理制度的能源供应形势下,电力供应企业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电力用户日益提高的个性化电力服务需求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力供应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用电企业和群众,制定一套可以供他们自由选择的电力供应价格机制,改革传统的供电业务办理方式。在办理新装增容用电、电费缴纳、用电明细查询、供电故障报修等供电业务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服务要求。阶段性地开放电力供应市场,让用电企业和群众有机会选择电力供应企业,积极地做好开放电力供应市场的前期调研活动,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开放电力供应市场的整体规划。

2.2 加强电力销售服务

加强电力需求的日常管理,深入用电企业和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了解用电企业和群众的个性化电力供应需求,做好用户电力需求情况分析工作。进一步开展用电报装业务改革,有计划地开展手机报装、互联网报装以及上门报装,满足电力企业和用户多渠道的用电报装服务的需求。大力提倡电费网络化缴纳模式,推广邮局代缴、“充值卡”缴纳以及互联网电费支付等用电费用缴纳方式,解决用电企业和群众的交费难问题。加强电力营销策划队伍建设,提高电力营销管理人员和普通电力营销策划人员岗位技能层次,打造电力营销精英团队。

2.3 强化人才培养,提升电力销售的客户满意度

电力供应企业的电力销售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此电力供应企业应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以及高层次的电力营销精英。同时,培养全体供电企业职工的电力营销策划意识,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电力企业营销策划的重要意义以及营销策划在电力市场竞争中的关键性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市场竞争意识,也彻底地改变他们的服务态度,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开展电力销售模式创新,细分电力供应市场

当前电力供应企业的电力营销业务依然沿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电力定价机制僵化,电力营销策划服务呆板,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电力用户的供电需求。电力营销模式的创新主要是根据电力供给服务的内容和水平制定差异化的电力供应费用标准,充分地满足电力用户的个性化供电需求。细分电力市场有助于在电力销售的过程中,根据不同供电用户的需求进行区别化的供电服务,以保证电力销售的效率。

3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电力供应市场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电力供应企业的垄断地位被彻底打破,电力供应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一切都要求电力供应企业重视电力营销工作,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电力市场的激烈竞争。

摘要:电力营销管理水平体现了电力供应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电力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力市场的格局必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传统的电力供应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以及明确的管理目标可以确保电力销售管理的高效性。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当前国内电力供应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强化电力营销日常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策略,现状

参考文献

[1]张全良.关于电力营销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9):123.

[2]霍颖.电力营销管理体系的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2,(2):165.

[3]李光.电力营销管理创新探索[J].企业研究,2012,(4):43.

篇4:电力管理部门

关键词:电力营销;风险;防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029-02

电力企业属于我国的重要企业,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电力市场的发展存在诸多风险,由于多数电力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迟滞,对风险认识程度严重不足。为了积极应对电力市场化运营造成的风险,笔者对电力营销风险防控管理进行研究。

1 电力营销的特点

与其他行业营销不同,电能不具备任何实体形态,属于特殊商品,因此其营销具备下述特点。

1.1 技术性强

由于电能的特殊性,对技术具有极高的要求,营销也需要高端技术的支持,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电力营销技术的要求会日益提升。

1.2 同步性

电能的特殊性使客户一旦购买就要立即使用,这对电力企业提出较高的要求,即供给量和需求量要同步。

1.3 电价的固定性

电能是国家的基础性行业,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避免引起社会动荡和矛盾,国家对电价进行严格的控制,因此电价具有固定性特点。

2 电力营销风险防控管理的必要性

2.1 能提升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多年来电力行业垄断的影响,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也缺乏竞争意识,在目前市场化状况下要更好的促进电力行业发展,就要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效力,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加强营销风险管理。只有对电力企业的营销风险进行管控,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2.2 能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确保其长期、稳定经营和发展的关键,经济效益越好,电力企业就能有更多的资源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做好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尽量规避营销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风险,减少对电力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3 能提升电力企业规划执行效率

通过对电力企业营销风险管理进行研究,能及时对营销管理进行改革,如简化审批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提升营销工作的执行和管理效率,在这种体系的推动下,能使营销工作的各个环节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和科学化,不仅极大的提升营销工作投资计划管理、财政预算等的准确度,极大的提升了规划执行效率。

3 电力企业电力营销风险因素分析

3.1 市场风险因素

电力企业的市场风险指电力供需矛盾风险,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有些省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电荒,供需出現矛盾,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下述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3.1.1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出现电能供需矛盾的重要原因,部分省份过度重视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如钢铁、电解铝等,在短期内这些行业能极大的提升本省GDP的发展,然而长期而言存在诸多弊端。当地领导在GDP增速的政绩考核之下,忽略了区域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投资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导致供电需求的迅速提升。原有的电网供电难以满足产业的用电需求,只好进行拉闸限电。

3.1.2 电力供需不平衡

在冬季和夏季用电量存在巨大差异,在用电高峰会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这也是导致电能供需矛盾的一个原因。

3.2 法律风险因素

法律风险包括供用电合同和用电检查等法律风险。

①供用电合同。供用电合同是否全面、合法有效,是往后能否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营销时要重视供用电合同的签订,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供用电合同法律存在一定风险。

②用电检查法律风险。用电检查是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要确保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还要确保正常的法律秩序。

3.3 电费风险因素

电费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

第一,业扩管理。业扩管理是电力营销的首要环节,属于售前服务,对开拓电力市场具有重要作用。业扩管理存在如下几方面风险,客户进行业扩报装时,若资料审核不严格,就可能出现现场电价与执行电价不同的状况,最终导致电费拖欠或漏收情况。

第二,电费安全。在电费管理方面,抄表可能出现数据信息的失误,导致用户对数据信息不符而拒绝缴纳电费的情况,还存在有国家政策导致一些用户重组、停业等,使得电费回收困难。

第三,自动化系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力企业引入了电力营销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作业,然而一旦营销系统受到黑客攻击、系统攻击等就可能造成系统数据错误,若电力企业不能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极易造成经济损失。

3.4 窃电及线损管理风险因素

对电力企业来说,防窃电和线损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商品,防窃电和线损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发生的风险主要集中在营业管理、计量技术管理及稽查管理等。窃电与线损管理是息息相关的,窃电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该区域的电损率偏高,造成电力企业电能丢失较多,就会降低电力企业的利润。因此,防范电力营销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做好营销管理工作。

4 电力企业电力营销风险防控管理控制手段

4.1 市场风险控制手段

对产业结构和电力供需矛盾风险控制可采取下述措施进行:

首先,电力企业可不断对自己的电网结构进行改变,尽可能提供更多电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其次,电力企业可通过三相不平衡测试,对电网的用电负荷进行及时调整,同时要及时淘汰掉部分高耗能变压器;

第三,通过宣传鼓励用户节约用电。

4.2 法律风险控制手段

4.2.1 供用电合同风险控制手段

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合同法》,合同要按照公平、自愿、平等的原则签订;

其次,要按照按照国家电网的《三个十条》执行,避免出现为用户指定相关单位情况的发生;

最后,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用电合同进行管理,避免出现合同丢失的状况,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4.2.2 用电检查风险控制手段

首先,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学习,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执行;

其次,在进行用电检查时要不少于两个人,一旦发现违规用电或者窃电状况的发生,要及时进行摄像取证并保存,对窃电用户开具《用电检查工作单》,告知用户处罚的基本依据让其进行签字确认,避免材料确实造成的风险。

4.3 电费风险控制手段

4.3.1 业扩管理风险控制手段

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性,对提供的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同时对业扩资料进行整理和保存,以便出现法律纠纷时能作为证据。

4.3.2 电费安全风险控制手段

加强对预付费电表的推广和使用,一旦安装了这种电表,就很不容易出现电费收缴的风险,对于目前还没有条件安装预付费电能计量表的,可与用户签订缴纳协议,降低回收风险,同时要不断完善电费回收制度,提高服务质量。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手机用电客户的手机号码,通过短信平台及时通知用户的电费欠交情况,以便用户及时了解自己的电费信息,及时缴纳电费。

4.3.3 自动化系统风险控制手段

要不断对电力系统的硬件进行升级,加强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和防护,防止受到黑客、病毒的攻击等;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防止出现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系统崩溃。

4.4 窃电及线损管理风险控制手段

4.4.1 营业管理风险控制手段

首先,电力企业要不定期对本区域的用电状况进行检查,避免违章用电及窃电行为的发生;

其次,要不断提升抄表人员的责任心和综合能力。

4.4.2 计量技术管理风险控制手段。

首先,电力企业要不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漏计电量;

其次,要对使用的计量装置进行严格的检查,要符合要求才可能使用,避免不合理装置流入市场,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最后,要及时迅速的对故障计量装置进行更换。

4.4.3 用电稽查管理风险控制手段

电力企业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用电稽查管理机制,要设置专门的稽查机构,对电力营销工作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

5 结 语

总之,电力企业电力营销风险复杂多变,不同类型的风险都可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因此电力企业要重视电力营销风险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电力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志勇.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管理控制措施探究[J].山東工业技术,

2015.5:89-91.

[2] 徐大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13,7:56-58.

[3] 武云乐.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论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

篇5:电力管理部门

关键词: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措施;

1电力营销管理思想

现代管理理论有:人本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再造理论、“三老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论、突变论、协同论)等。在经营思想方面,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确立许多新的观念。综观供电企业目前的经营形势,首先应确立如下观念:

(1)用户观念和服务观念。“不管用”就意味着供电丧失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现在不仅要管,而且要管好。要让用户在得到安全、可靠、廉价的电能的同时,更要获得满意的服务。要在优质服务中体现供电企业的形象和全新的经营理念。

(2)市场观念。近年,电力行业全面启动模拟电力市场,这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为此,供电企业必须牢固确立市场在生产、经营、投资、发展中的中心地位。要加强电力市场的研究和预测,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手段规范用电秩序,大力加强新建和改造电网,以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与此同时,要把提高用电营业管理质量作为开拓电力市场的突破口,加大电力营销力度,及时制定并有效实施科学、适用的营销策略、规划和措施,如电价优惠政策等。这其中以开拓农电市场尤为不易,难度较大,但势在必行,永不言退。

(3)效益观念。效益是管理追求的目标,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科学的效益目标体系、效益控制体系、效益评价体系,并贯穿于经营决策的全过程。

(4)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用电营业管理过程中,要以《电力法》为准绳,发挥引导、保障、约束、规范作用。

(5)价值观念。电是商品,要按照价值规律来确立价格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注重加强电费管理,顺利完成销售电能的同时,及时取得资金补偿是营业管理的基本职责,只有完成这一过程,供电企业的经营成果才能真正体现。

(6)创新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所谓创新,就是指新思想产生、演化、交流并应用到产品和服务中去,以促使企业获得成功,社会取得进步。重建用电营业管理新体制正是这一思想观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力求在客户服务中有所创新,诸如业扩程序的创新、电费管理程序的创新,不断地给用电营业管理系统注入新的活力。

2用电营业管理组织构造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用电营业管理系统的再设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之成为必要和可能。所谓用电管理系统的再设计,就是采用现代管理原理和工程方法,对用电营业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其运行体系进行优化设计,目的在于把用电营业管理业务纳入统一化、合理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这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用电营业管理的组织设计,包括职能和机构;二是组织运行体系的设计,涵括程序、标准和表单。用电营业管理系统设计的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职能分析,用电与营业管理的职能是应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规范用电秩序;用电营业管理工作的中心应是注重搞好用电需求分析和预测工作,平衡发电和用电功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鼓励多用电;用电营业管理增加新的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侧管理是用电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经济为杠杆、按市场规律办事的用电管理,是建立在公共利益上的行为。以上是用电与营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2)组织机构设计,用电管理的职能经过分析并确立之后,根据明确的功能构建组织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是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保证。在原有的用电营业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再造基础上,按实际需要和发展,应增加市场开发及客户服务部、政策研究及形象策划等部门及其相关职能。

(3)管理流程图,管理流程图是用一些经过归纳得出的图例加上简捷的文字说明描述管理过程的示意图。这种图用来表示,当管理过程从某一定点进行到另一点,人、职责、资料及结果出现了什么情况。它

可用来个别或合并地表明管理过程中包括那些工作环节,完成某一环节所涉及的部门或人员,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内容,执行某环节处理所需的时间,上下环境的信息沟通等。描述管理程序的流程图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描述单项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图,其二是描述工作系统情况的系统流程图。(4)用电营业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标准的制定,实际上可以说是组织结构设计的继续和细化,它使得设计出来的组织结构合法化和规范化,起到巩固和稳定组织结构的作用。管理标准主要包括业务标准、工作标准和作业标准。其主要内容是:职能范围、职责权限、业务流程和作业接口、工作承担者。

用电营业管理的标准体系的组成:

用电营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标准;

用电营业管理的技术标准;

用电营业管理的管理标准;

用电营业管理的工作标准;

用电营业管理的考核标准。

(5)用电营业管理的表单设计,由企业正式发布的有固定传递渠道,按规定程序由手工或计算机填写、处理、传递的信息载体,称为管理表单。众多的管理表单因其内在的联系而构成表单系统。例如:在用电营业管理方面就有许多管理表单,欠费明细表、季度考核统计表、抄表片等。

其主要作用:有助于管理的正常进行;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费用;表单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在用电营业管理方面,应在对现有表单分析和改造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符合目前管理需要的用电营业管理表单,进而建立用电营业管理表单系统。

针对目前我局实施的“趸售管理、利润承包、工效挂钩、指标考核”的经营承包模式,具体探究如何实现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定量化管理。四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反映着供电企业经营成果和管理水平。过去,我们一直处于经验管理状态,量化指标难以做到准确,为了实现供电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定量化管理将是必由之路。售电量的定量预测和分析是供电企业计划、控制、考核的重要依据,可采用单耗法和回归分析模拟法相结合的办法来预测售电量,在此基础上分解、下达售电量指标。

预计售电收入,可依据预测总电费等于行业i项预计用电量与行业事项平均电价来计算,可通过预计售电量和预计平均电价校调。

平均电价,通过固定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来分析造成平均单价变动的两种不同原因。分析平均电价、分类售电量、分类平均电价、追补电费对售电收入的影响。

线损率,通过理论线损的计算,可以衡量实际线损的高低,并揭示其与运行的电压水平、负荷率、平均功率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比较科学地制定降损的技术措施。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管理方法现代化。在用电营业管理领域采用一整套适合目前经营管理要求的科学管理方法,努力使用电营业管理工作做到标准化、系统化、准确化、最优化。目前在电力系统推广应用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有24项之多,按照目前用电营业管理的发展状况,我认为在用电营业管理领域应用现代化方法,主要应优先考虑经济方法、技术方法和法律方法的运用。经济责任制和全面经济核算都是运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经济责任制应用相对比较广泛,也相对成熟,而全面经济核算应用得不够广泛。在技术方(免费活动tang)法运用方面,应推广配电可靠性管理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量化管理等方法。针对目前我局实施的“趸售管理、利润承包、工效挂钩、指标考核”的经营承包模式,具体探究如何实现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定量化管理。四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反映着供电企业经营成果和管理水平。过去,我们一直处于经验管理状态,量化指标难以做到准确,为了实现供电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定量化管理将是必由之路。售电量的定量预测和分析是供电企业计划、控制、考核的重要依据,可采用单耗法和回归分析模拟法相结合的办法来预测售电量,在此基础上分解、下达售电量指标。

3用电营业管理手段现代化

篇6:电力管理部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规范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促进电力与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客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第三条 省电力公司和各市(县)供电公司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主体,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将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保证电力供应和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市(县)供电公司。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江苏省电力公司营销部为全省公司系统电力

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归口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家电网公司相关制度、办法,协助政府制定本省内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法规、标准、规划及政策;

2.负责编制电力需求侧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资金管理制度,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充分利用经济政策、市场机制以及技术措施,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3.组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和宣传培训等工作,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

4.负责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规章制度,对地市供电企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5.负责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实施的跟踪及效果评价。6.组织开展电力替代非清洁能源工作。

第六条 各市供电公司在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江苏省电力公司相关制度、办法,协助当地政府制定本地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法规、标准、规划及政策;

2.负责编制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县(市)供电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

3.严格执行电力需求侧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经济政策、技术措施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

4.组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宣传培训、推广应用、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工作,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

5.负责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实施、跟踪及效果评价。6.组织开展电力替代非清洁能源工作。

7.负责电力需求侧管理各项工作的总结、分析、报表汇总,并按要求上报。

8.完成省公司布置的其它任务。

第三章 工作内容与实施

第七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要建立有利于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将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电力规划建设、电网调度运行、电力供需平衡、业扩增容等工作中,并作为供电咨询和客户服务的具体内容贯穿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第八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制定调查方案,加强对本地区调荷节电等需求侧资源潜力进行调查分析,并据此编制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分地区、分行业、分项目提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目标。

第九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根据电力需求侧管理规

划、计划,提出具体的市场开发、负荷管理、节电管理目标和实施方案、相应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并上报省电力公司。

第十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要加强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和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分析、预测和开拓电力市场的能力水平。要深入分析重点行业、高耗能行业、重要客户负荷变化规律,挖掘转移电网高峰用电负荷与提高终端能效的潜力,为选择合理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对象和目标提供参考。

第十一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要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沟通,组织开展市场调研等相关活动,了解非清洁能源使用情况、限期改造信息,分析和掌握电力替代非清洁能源成功案例,拓展电力替代非清洁能源市场。

第十二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要积极采取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和手段,引导电力客户经济合理用电,使电力需求有序发展。通过经济技术措施每年合理有效地实现转移电网高峰负荷5%-10%,提高年平均日负荷率,科学合理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

第十三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峰谷分时电价、尖峰电价、季节性电价和可中断电价等政策可能引起的移峰效果,建立必要的分时电价、尖峰电价、季节性电价实施情况信息资料,提供电价制定方案决策依据。

第十四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要严格执行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

建立政府有关部门、发电企业、电网经营企业及电力客户之间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通报电网电力供需平衡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第十六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要根据工作重点拟定宣传方案,针对宣传场所(媒体)的特点,充分利用营业厅(展示厅)、网站、客户服务电话、专业刊物、电视、广播等宣传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知识、技术、产品和成功案例,引导客户科学合理用电。

第十七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要建立健全系统内外电力需求侧管理人员网络,借助行业协会、电力客户、科研院校、制造行业的能效和工艺专家的力量开展工作。

第十八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要将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拓展优质服务内涵的重要举措,重视并加强对从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技术标准及业务能力的培训,逐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四章 有序用电

第十九条

有序用电是指在电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利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优化电力资

源配置,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第二十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在实施有序用电工作时必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和环保政策,坚持社会效益与公司经济效益双赢,强化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电力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有条件的供电公司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根据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导向,环保要求,投入产出比等,按行业电耗水平和终端使用效率分类梳理出优势、均势、劣势企业,合理配置电力资源,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优先确保优势企业用电,力争满足均势企业用电,限制劣势企业用电。

第二十一条

有序用电工作应以“确保电网安全,确保社会经济稳定”为目标,严格遵循“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路”的原则,对错峰、避峰负荷实行“定企业、定设备、定容量、定时间”,认真做好有序用电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整合供电资源,合理安排电力客户用电方案,将电力供需矛盾给社会和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第二十二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根据本地区电网供应能力和用电需求预测情况,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并测算本地区电力缺口情况,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及电网安全运行原则,制定有序用电方案,经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三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要落实《电力供需平衡预警处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建立电力供需平衡预警机制,制订电力供应应急预案,编制《超电网供电能力限电序位表》和《紧急情况拉路序位表》,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四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要加强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完善、规范应用功能,扩大监控范围,提高系统运行水平,用技术手段支持有序用电措施的落实。对安装负荷控制装置的电力客户,要开展基本业务和装置使用的培训工作,确保负荷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五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制定合理的有序用电工作流程,将指导、监督客户有序用电工作作为用监人员的一项基本工作,加强客户用电信息管理,强化有序用电分析和督查工作,确保客户有序用电方案执行到位。

第四章 能效管理

第二十六条 节约用电、提高能效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市(县)供电公司应积极参与节约用电管理政策、标准的研究制订,争取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政策的出台,协助政府开展节约用电、能效项目建设工作,推广使用节电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全社会终端用电效率。

第二十七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积极宣传贯彻国家

制定的用电设备能效标准,敦促电力客户提供主要耗电设备、工艺合理用电情况,倡导使用高效节电产品和技术。经政府授权,对新上项目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低效高耗电设备、产品、工艺的,供电企业可依法不予受理、不予供电。

对新上电力客户和重点用电客户,各市(县)供电公司要敦促提交或通过调查取得主要用电设备、工艺能效情况,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用电咨询服务,并使服务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二十八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差别电价政策,抑制产品单耗高、生产工艺落后的用电企业的盲目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

第二十九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建立与重点用电大户能效信息交流渠道,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对本地区高耗电企业单耗的调查、统计汇总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向政府主管部门通报。

第三十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开展能效管理工作的新途径,积极推进能源服务工作,向客户提供有关节电的技术信息咨询、培训、能效测试、项目实施等一系列服务。

第三十一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在当地政府领导下,— 10 —

积极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工程建设,引导社会采用先进的调荷节电技术、设备和工艺,营造科学合理的用电氛围。

第三十二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积极相应政府号召,带头使用高效节电产品和技术,提高自身合理用电水平,为电力客户树立合理用电榜样。

第三十三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关注能效技术发展动态,注意收集能效技术信息、能效案例,并及时向上级反馈。

第五章 统计分析与评价

第三十四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要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效果统计分析与评价制度,定期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并将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效果纳入评价生产经营及优质服务工作的内容。

第三十五条

电力需求侧管理效果评价应从社会、电力企业、电力客户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着重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对实现电力供需平衡、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社会生产生活正常用电秩序、环境保护、电力市场潜力和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十六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要建立电力需求侧管

理的考核机制,对县(市)供电公司实行目标任务考核,对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中做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不力、绩效差的集体和个人应给予通报批评。

第三十七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总结、报表汇总、分析建议、工作设想等工作,并及时上报。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各市(县)供电公司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公司备案。

第三十九条

上一篇:安全伴我行参赛范文400下一篇:地理课题研究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