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革学校体育课

2024-04-15

浅析改革学校体育课(精选8篇)

篇1:浅析改革学校体育课

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

论文关键词: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改革

论文摘要:现代体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学校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使体育活动为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终身教育的提出,给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高校体育整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如何对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引言: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是学生学习重要的一站,是学校到社会的转折点和学与用的衔接点,因此,大学体育教学要顺应现代教育思潮,适应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必须以终身体育为主导,重建大学体育教学新体系。

一、转变对体育的认识和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政策不尽完善,使得大部分学校的领导不重视体育。一方面是人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比较模糊,导致体育教育根本提不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上来。二是体育课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考试方法和严格的考试制度,许多学校只把体育课作为考查科目,导致学生不重视上体育课。此外,部分体育教师本身也不重视体育课,教学无计划,上课无教案,再加上体育师资.包括体育教师的劳保待遇、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经费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最终导致我国的体育教育不尽如人意。终身体育的理念认为,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应该是“终身体育”。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正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极好时机。因为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锻炼身体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个人志向和奋斗目标也趋向集中,从而为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加强运动技能、理论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将体育锻炼延续终生,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工作的需要。

二、将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体育课程改革必须特别强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开拓精神,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等使他们在身体、心理上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在实施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具备的学识与能力,使其更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终身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大学生具备的鉴赏力与判断力,将使建立的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具有多向与多元化的显著特点;大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渐趋成熟,对各种环境条件、运动强度、运动形式的校园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适应力与选择性。因此,要将大学生本身作为实施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主体,使其自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增大,为其在校园体育活动中进行终身体育的提供更大的时空自由度,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

三、创新体育理论,建立新的教材体系

现有的体育教学大纲下体育教学的效果明显不尽如人意,归根结底在于受到现有体育理论的影响,它的很多陈旧的内容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教材内容,打破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体系,向健康型和娱乐型体育多样化发展,建立起实效性强、学生喜爱、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材体系。同时,教材内容应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统一性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灵活性是面向全体学生,可以根据这种思路与理念,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课程并存的改革,一方面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生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统一课程,另一方面各地方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设计因地制宜的课程,同时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该校学生的需求和对学校的课程资源评估基础上自行设置课程。

四、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

教学内容应该以传授新的体育文化知识、保健知识、运动健身的方法和技能,以增强体质为主,让学生学会多种健身方法等,让学生充分体现到运动的乐趣和体育的价值。因此,应增设更多运动项目以满足学生兴趣和爱好,如保健体育、武术、散打、跆拳道、滑冰、游泳等不太常见的体育活动。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运动项目对提高人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作用以及正确的练习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应把教、学、练统一起来,应有利于实现知识、机能传授的教学过程与锻炼养护的健身过程及体育意识、能力培养的过程和谐统一。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趋向于“综合”型,即以游戏、韵律操等形式为先导,自然过渡至学习教材,最后以音乐放松活动作为课的结束。在课程的管理方式上,依据大纲、计划,在体育课中实行以必修为主,以选修为辅,在必修课中对体育基础、接受能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采用游离和递进定位方式进行教学,选修课以普及、提高某一专项为主,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宽松式教学来提高授课效率。

六、改进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之中,普遍存在用“达标”、“技评”等竞技体育的手段来衡量、评价成绩的作法。然而,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教育、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别很大,这种考试方法不能全面、综合地评定成绩。在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过程中,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已是高校体育改革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评价和考核方法必须与终身体育目标相吻合,把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以确保课程评价更好地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服务。同时,考试内容应坚持全面性原则,使单一技术考试向综合性评价方面发展。

七、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观念的出现,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已超出了与课堂体育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成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一环。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在发展自我锻炼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要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这一体系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核心,终身体育教育是以校园体育活动为媒介,谋求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整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近期目标,以促进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兴趣,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保持终身健康为远期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和导向,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1992)11号文件.

[2]刘丽朋,高延军.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4).

[3]须晓东.新世纪高校体育创新教育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4).

篇2:浅析改革学校体育课

论文关键词 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课程评价 改革

论文摘要 针对目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脱离了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落后于职业教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就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

据调查,我国教育内部结构有了大幅度调整,有些地方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人数比逐步接近1:1,职业教育逐渐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体育健康教育仍停留在普通教育的模式,不能反映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且与专业实际相脱节,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逼迫着职业学校体育健康教学的改革,使其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更加适应择业、就业的需要,最终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职业学校体育健康教学目标的更新

(一)职业学校体育健康教学具有特殊性

职业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因培养目标的特殊,故有着自身的特点:

1.教学时数少

因专业、学历层次不同,故学制一至三年不等,并常有实习穿插其间,教学时数少,连续性差。

2.对身体素质要求高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最基层的工人、技术人员,对身体素质要求高。

3.有专业要求

各专业不仅仅对身体各部位力量、柔韧、抗疲劳等指标要求不同,并且对学生组织、管理、表达等方面能力的要求不同。因此,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体育教学目标也大大不同。

4.理论教学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专业要求,还需要介绍卫生知识、救护知识、健康保健知识等。

(二)职业学校体育效益观的更新

职业学校体育健康教学不应仅把视野局限于职业教育的内部、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而应把视野扩展到职业教育的大系统中去,扩展到社会宏观系统中去。在进一步提高短期效益的同时,重视长远效益,为学生从业与终身发展着想。

(三)职业学校体育健康教学目标应从单纯强调体质向兴趣化、习惯化、终身化方面转变。

学生是否积极、自觉、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锻炼,应作为学生是否受到良好体育健康教育的标志。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健康的教育已成迫切之任务:即“提高锻炼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锻炼技能,使之毕业后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使学校体育功能进一步延伸”,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

(一)结合专业精选教材,实用为本

因为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时数的限制,需精选教材,突出实用性,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教材体系。要以“少、精、活”为原则,应包括娱乐、健身、竞技体育等多项内容。譬如:增加健美操等新型项目,适应学生求新的心理,也为毕业后独立健身提供方法与手段。

(二)根据专业选择教材,因材施教,预防职业病

学生参加工作后,其动作轨迹多为固定持续的,易产生职业病,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教材,编排不同性质的徒手操,有针对地加强不同肌群肌力的训练。如:对长期伏案工作的电脑、财经、会计等专业学生,应加强肩带肌力,训练指腕灵活性,大脑反应速度等;而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则应加强上、下肢肌力与腰部力量的训练。

(三)扩展理论教学的广度,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救护知识

职业中学多数不开设生理卫生、健康教育等课程,而与此联系最紧密的莫过于体育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系统地向学生介绍这些方面的知识。补充书本上没有的健身知识,要利用讲座、板报等多种形式,讲授保健知识(如家用推拿术);普及救护知识(如心肺复苏等);讲解运动创伤的预防与处理等。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化。

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的更新

(一)在组织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健康分组、能力分组等多种因材施教的形式。对于不同层次需要的应有不同的措施与方法,不能以简单的自然分组贯穿教学的始终。

(二)设计课的结构不应拘囿于单调的“三段式”,应根据课的任务、要求不同而不拘一格。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突出专业特点,重视能力培养,注重心理与个性发展。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编操、带操,并给予讲评与评分。从编操中,发展想象力;从带操中,锻炼了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四、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课程评价的更新

原有的体育教学评价,基本上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同一年级不同体型及体质状态的学生,均采用划一性的标准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原有基础及经过努力提高的幅度,在评价中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构建的多元价值判断过程。因而,主体取向强调参与者、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相互驱动,强调评价是一种多元化的过程。评价标准多元化。现代体育教学提倡学生“全面+个性”的共同发展,尊重和鼓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坚持个性发展和教育共性要求的统一,这就要求评价必须兼顾个性和共性两个方面,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要从对学生的认识评价扩展为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由被动等待评价向主动参与评价发展。学生评价从关注结果向重视过程发展。在评价方法上,从仅强调测验分数向评价方法的立体、综合、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篇3: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

关键词: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教学改革,身体素质

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1.1 体育教学改革是体育教育与学生专业技能实践相结合的迫切需要

中职学校以培养技术能力为主, 强调的是操控技能和动手技能培养。一般情况下,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是中职学生最后一次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机会, 这就要求在中职体育教学时首先要结合未来发展培养目标, 使中职学生发展方向与体育培养相互融合, 相辅相成。首先, 新课改理念下的中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思路不能僵化, 教学模式不能搞一刀切, 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所以, 要使中职体育教学做到与时俱进, 就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模式机制和提升体育教学的创新能力, 以促进教改的顺利进行。其次, 职业中专学生从定所学专业时, 也就设定了未来职业方向, 这就说明在中职体育教学中, 不能简单的按教学大纲要求搞“一勺烩”式教学, 简单的按计划授课, 拘泥于完成体育的初等教学任务。这个阶段的中职体育教师应鼓起教学改革勇气, 注意结合专业教育培养需要增加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教学内容, 灵活施教, 因“技”施教, 使学生改变被动式的体育教学。如果能够彻底转变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 才能保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为将来更好的参加工作提供有力的身体素质保障。也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促进中职学校体育教学长足发展需要, 才能有力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1.2 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是中职学生发展终身体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普及, 终身体育已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 体育教育需求内容逐步递增, 这为发展终身体育提供了良好环境。职业中专院校教育是终身体育承上启下之环节, 它要做到连接在校期间体育和步入社会后的体育, 做到使学生受益终身。目前中职教育目的明确, 就是培养专业技能工作者, 学生毕业后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不多。因此中职学校在体育教学部署上要突出终身体育这一理念, 使学生能利用有限时间接受更多内容的体育教育, 夯实终身体育基础。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不断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手段, 深化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铸牢自主体育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革新, 同时引导学生创新体育教育方法, 为将来解决在终身体育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也如此才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生人才, 也才能带动体育教育蒸蒸日上。

1.3 体育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高质量的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主要是学习培养劳动技能, 毕业后面临的工作环境可能较为复杂、艰辛。这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没有强健的体魄, 就不能担当工作重任, 就会错过发展机遇。通过调查发现, 许多学生在入学前忽视体育锻炼, 导致身体素质不高;还有些学生由于教学条件限制, 接受的体育教育相当有限, 个别从艰苦地方来的学生甚至没有上过篮球、足球课, 没有触摸过体育器械等等。这些都给中职体育教育增添了不少难题, 要做到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根据不同学生心理、生理条件进行教学, 势必要求体育教育人员要综合衡量, 重点把握, 克服当前我国对职业体育教育投入力度不够, 体育资料、体育场馆设施不够健全等困难, 积极改革教育方法, 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 激励学生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老师教得好, 学生学得好, 使得学生综合身体素质不断得以提升, 收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2 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2.1 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教学内容及目标设置还不够合理

当前, 我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环境还不够现代化, 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体育场馆缺乏以及体育设施破旧, 是限制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有些经济欠发达的中职学校由于教学资源、环境影响, 不能开展一些特定的体育教学内容, 仅以开展相关的体育理论教学作为补偿。软件资源、硬件设施的匮乏都严重制约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进程。另外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方面, 一部分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没有领会大纲的内涵, 通常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计划不够完善、教学手段落后、缺乏教学活力”等问题。特别是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上不能结合自身学校特点进行, 而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原有模式或其它学校模式, 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终身体育教育, 导致了体育教学质量不高, 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兴趣不浓, 终身体育观念淡薄等突出问题。

2.2 学生身体机能、素质呈下降趋势, 区分式教学不能很好体现

学生的体质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近些年来, 中职学校的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呈现下降趋势。面对这种情况, 中职体育教学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方式, 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对学生开展专项训练。这是因为如果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层次区分, 那么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上类别变化就不明显, 因人施教就不能得到很好贯彻。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职学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很多中职体育教学都是班主任或非专业教师兼任, 教师水平、专业水准达不到标准要求, 这也大大限制了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3 中职学校教育改革应把握的几个方向

3.1 加大教学资源建设投入力度

中职学校要在教育改革中摒弃落后观念, 纠正中职体育教育可有可无的错误思想, 积极引进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充实到体育教学队伍中去, 一是可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的综合实力;二是能全方位提升中职体育教师的专业教育水准。在加强专业方面师资力量建设的同时, 不断重视中职体育教育发展, 这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念上的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变, 真正体现出中职体育教学的职业性特点, 与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加以区分。另外, 针对中职体育教学混乱、无序状态, 需要将有限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起来, 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有序进行。要克服一切困难“挤”出体育场馆设施, 比如建成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羽毛球室、篮球场、网球场、健美操场等, 购买体育教学必备的器械, 满足中职体育教学的器材需求。总之, 通过“引”来高素质体育教师, 完善中职体育教学的器械配置, 才能“送”出专业技能好、身体素质高的好学生。

3.2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及内容

中职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应组织教学骨干针对学生体育素质、学校专业设置、体育软件及硬件环境进行分析研究, 拿出一套完善可行的体育教学计划方案, 这可以使中职体育教学拥有一个更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视角, 既能体现出中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又能推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快速有效发展。首先,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需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设立合理体育教学目标及内容, 不盲目追求大而全, 坚持做到细而精。坚持基础体育课与专项体育课相结合, 同时穿插进行保健体育课教学, 做到教学类型多种多样, 按照不同的专业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从而满足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求, 这也满足了中职教育必须“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其次,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 以现实为基础的逼真动画辅助教学, 目的是为了激发中职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消除学生对体育运动所存在的恐惧心理, 特别是对那些较为胆小的女生效果明显。

3.3 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应紧贴学生未来发展方向

中职体育教学所追求的“强健体制、提升素质”的教育目标需要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加以支撑, 所以在中职体育教学的模式中建立互动机制, 当学生和老师关系处于一个最为和谐的状态时, 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深刻理解体育精髓, 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对中职生未来职业生涯影响深刻, 一个优秀的员工除了要敬业之外, 还要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中职体育教学所蕴含的深层教育意义, 它能使学生在参与教育教育过程中充分把握终身教育内涵, 培养团进、奋进、拼搏精神。

4 结语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坚持实用、高效、长久原理, 细致考虑在教改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做到认真梳理、合理规划、精心安排。要高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结合学校实际师资力量条件, 在追求所要达到目标上下功夫, 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勤思考,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多观察, 在验收阶段多总结, 不断创新变革, 梳理经验做法, 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新方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 保持科学态度进行体育教改, 就一定能形成适合自身专业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取得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满意成绩。

参考文献

[1]何绵良.发挥中职学生特长探索体育有效教学[J].中学时代, 2012 (10) .

[2]穆桢.管窥: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有效策略初探[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1 (6) .

[3]任鹏.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S2) .

篇4: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关键词:职业学校 体育课 现状 课程改革

近年来,职业学校体育教育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然而,仍然有很多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改革并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特点,依然在普通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探索,没有收到实效。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就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谈几点思考。

一、体育课程现状分析

在体育课教学中,笔者经常向在校学生询问对体育课的看法,他们的回答使笔者感到惊讶。其中有学生这样回答:“我们喜欢体育运动,喜欢体育,但我们不喜欢上体育课。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的几乎是千篇一律的知识。我们上职业学校,老师应该教我们毕业后该怎样从事体育运动,怎样在繁忙的工作中去寻找体育运动带来的轻松和快乐。”那么,该名学生所说的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比较片面

调查发现,54%的教师认为体育课的目标就是增进身体健康,30%的教师认为体育课要尽量让学生多学习些技能,10%的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领着学生玩,只要学生高兴就行。而对于职校学生的社会适应及心理健康目标,却很少有体育教师涉及。体育教师这种片面的认识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

2.教学形式忽略个体差异

目前,班级授课依然是职业学校体育课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男女分班、兴趣分班等方式基本没有被采用。班级授课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缺乏变化

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大都安排每周2节,每节45分钟。“一讲解、二示范、三巩固、四纠错”的程式化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原本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变得枯燥乏味。此外,职校体育课还普遍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老化、简陋,现代信息技术很少使用等问题。

4.考核评价没有体现过程性

成绩的评定是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应当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当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在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上依旧以技能成绩为主(大约占90%)。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只追求考核项目的成绩,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动机和兴趣,以致造成学生被动、消极地上体育课,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古希腊有句谚语,“孩子天生就会玩,孩子同样一向喜欢往高处爬。”身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爱玩,也爱运动,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却不喜欢体育课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体育教学没有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而取而代之的应是一种开放的、突出职业性的教学模式。

1.树立为学生健康和专业成长服务的理念

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落实教育部《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精神,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帮助学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设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全面发展学生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生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等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

2.积极组织实施课内外活动

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多少、体育爱好程度的高低、体育能力的强弱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根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体育能够为学生离校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根据职业学校学生课外时间较多的特点,利用课内外时间开展各种小比赛,如班级内部、班级之间、年级之间以及校际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奠定健康基础。

3.改革体育课的考核方法

体育教师考评学生要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从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定。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的考核办法是:平时成绩占40%、体质健康达标占30%、技能考核占30%。为实行这一考核方法,笔者在开学初就给学生下发了体育课评价指标,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评价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上课就有的放矢,既快乐又轻松,既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职业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改革既要突出职业性,又要体现个性化,才能收到实效。体育教学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迎来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娜.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个“切入点”[J].成功(教育版),2011(5).

篇5:浅析改革学校体育课

三、学校体育改革展望

作者:管理员

三、学校体育改革展望

(一)实现人的现代化

学校体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人,亦即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那么,什么是“现代化”呢?美国的著名政治家亨延顿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包含了人类思想和行为各个领域变化的多方而进程,因此现代化是一个在比较中而显出特质的概念。这里,我们不妨就从现代化的特征中来把握人的现代化的含义。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现代化特征有:

i.工业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现代化的原动力,它急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与人的关系。工业化是狭义的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的代名词.z.科学化.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科学知识是现代化工业的理论基础,现代技术是科学知识的转化:科学态度

则是对事实、对规律的尊重:科学方法是科学进步的原动力.它既包括依据可验证的系统方法去解决一种问越的程序,也包括整理原有知识体系,不断创新的革新精神,即科学思维方法。

3.制度化。系指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工作,都有法令规章或标准可循,活动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因此.公平、客观、合理的法制体系的建立,是现代化国家具备的条件之一

a_理性化。在处理关系到利害得失的事情时.能够避免感情冲动,以冷静的头脑、安静的心情、理智的判断来处理事务。国民理性化的程度越高。国家现代化的程度也就越高。

5.民主化.民主化包括各级政府工作的开放性,人民的参与性,教育、就业等机会的平等性,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由的思想和惫见,而不论其背景如何、地位高低、收入多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政府的权力结构中,应该由各种出身的人组成,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应以人民的意志为最高准则.6.专门化。社会组织的高度分化.分工细密、职业专精.企业、学校、机关、社会团体、警察等的职能专门化.各司其职.以

往传统社会宗教或社团可以包揽天下事并且具有百事都管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再也行不通了。

7.效能化.狭义的效能化,是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而作为现代化特征的效能化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手段与目的一致性,包括人的身心的满足与各组织(团体)对社会的贡献。

对个人来讲,效能化则是指普遍的成就取向,通过个人的奋斗和不断自我更新(包括必要的竞争)不断提高和跃进.重成就取向的一个必然结果是重视知识、尊重人才。不学无术,因循守旧、瀚惰是效能化的障碍.8.社会流动化。社会流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赞助式”流动,一种是“竟争式”流动。赞助式流动是社会根据某种偏见“传递身份”,贵族f-弟永远在社会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竟争式流动是根据效能取向,各人凭才能与努力捕捉机遇.流向自己希望的方向,这种流动性在横向和纵向上都是双向的,即在社会集团关系上是开放的,自由的,在社会等级层方而是可以升降的。

(二埃现学校体育现代化

学校体育如何发展并实现现代化?

伍绍祖同志1991年在全国县级体育工作会上说:“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必由之路.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必须依靠改革。”改革与发展的协进过程就是体育的现代化过程.体育改革的总目标和基本措施可以概括为“六化”,即生活化、普遍化〔大众化)、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这亦即是国家体育现代化的目标与标志。学校体育现代化无疑应具备这些特征.从现代化的程度上分析,学校体育现代化包括三个层而:第一个层而是学校体育在数量规模上的发展及在体育条件、经费、设备、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先进程度达到或超过现代化的一般特征要求:第二个层面是制度层而的现代化,包括建立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的学校体育制度、体制与机制,使体育制度与教育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市场体制以及法制化相契合:第三个层而是在体育价值、体育思想、体育内容以及体育观念等方面的现代化.这方面的现代化要求学校体育体系中能最优化地吸收世界教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研究的先进(由塑胶跑道网球场篮球场专业施工企业中山南方体育设施工程有限公司(http://.cn)提供。)

塑胶跑道,塑胶网球场,塑胶篮球场,丙烯酸球场,硅PU球场,体育器材,球场施工,中山南方体育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成果,革除不适应社会现代化的陈旧落后的体育观

念、体育内容、僵硬刻板的体育方法等,为培养体质优良、富有朝气、勇于开拓、富于责任感和创造力的现代化公民做准备.由于学校体育的现代化既是一种目标与标志,又是一种动态性的发展过程,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会对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特征发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在认识学校体育的现代化的内涵与本质时,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实现,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一种体育的情怀、理想和终极追求。学校体育的现代化是社会的现代化,特别是整个社会中人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尤其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不断变革,创新和完善。

我们看到,由于学校体育具有综合性特征,能反映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那么.学校体育的现代化及其历程,不仅能够标志中国学校体育的文明与进步,而且能够综合性地反映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历史进程井成为成功的标志。

篇6: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性质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式教学。传统式与自选“套餐”式体育课的对比 传统体育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不可能精通各个项目的教育

3、课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都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

自选“套餐”式的体育课优点:

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一改传统式教学内容及方法,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强责任感。

3、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及理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积极的竞争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及自我评价感,树立自尊、自信。

4、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及终生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意义

1、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先进资源,在课余时间各项场馆向学生全面开放。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发展特点,及学校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年级界限,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优点;由于打破班级建制、年级界限,同学之间互不熟悉,通过这种上课形式可使年级之间、同学之间增进沟通,塑造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诸多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展示教师的专长、学生的特长,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自主性、创造性学习,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空间。

4、把校运动队、有运动特长的学生的专项运动纳入体育课堂中,有利于校各个运动队的建设.五、开设自选“套餐”的具体操作过程 设想一:

(一)课程设置

1、分别在三个年级每周开设3学时体育课(每学年每个班级96学时)修满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

2、依照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特点出发,在学校三个年级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别设三套“套餐”,每周有一节课上必修课,另两节上选修课,身体素质练习随课堂进行。

3、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一套适合稍胖或稍瘦学生学习的套餐,如有氧健身操、跳绳、游泳比较适合身体较胖的学生。

(二)“套餐”内容的设置

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通过对全校学生的调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篮球、足球、排球、棒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健美操、武术、散打、跆拳道、游泳、轮滑、健美这些项目。我们从这些项目中选出供三个年级选修的项目,三个年级选修的项目可重复。如乒乓球项目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特别喜欢,那麽每个年级都设该项,每个年级设两套套餐供学生选择,另外给特殊学生设一套适合他们学习的套餐,在三个年级同时还开设必修课(田径和体操)身体素质练习贯穿每节课。

初一年级开设项目

必修课:田径

体操

套餐一: 乒乓球

游泳

排球

健美操

套餐二: 羽毛球

轮滑

排球

跆拳道

套餐三:跳绳

排球

游泳

有氧健身操(适合身体较胖的学生)

初二年级开设项目 必修课:田径

体操

套餐一:足球

乒乓球

游泳

健美操

套餐二:篮球

棒垒球

散打

健身拳

套餐三:跳绳

乒乓球

游泳

有氧健身操(适合身体较胖的学生)

初三年级开设项目

必修课:田径

体操

套餐一:篮球

乒乓球

手球

防身术 套餐二:足球

羽毛球

游泳

太极拳

套餐三:跳绳

游泳

素质练习

有氧健身操(适合身体较胖的学生)

(三)上课形式

体现个性化、多样化、提倡师生间学生间互助式学习,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大纲要求,按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授课,充分利用我校的先进资源,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失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专长,培养学生的特长。分组教学

1、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因材施教,按学生兴趣爱好、自身特点合理分组,分年组授课,一节体育课安排同年级四个班同时上课,每学期期末学生除必修课外,在两套套餐中选择一套自己喜欢的项目选修(一套四项),然后教师统计分组,开学分别由四至五位教师上课,个别项目男、女分开上课(如游泳),由于我们学校班额大,每个班级人数都在65人左右,可以增设一个机动组(适合一部分学生如较胖的、较瘦的或是身体素质及差的),将选每套人数尽量保持在40---50人分为一组,由一位教师授课。

2、体育教师合理分工,每学期末将每个学生下学期要选的项目统计完毕并分好组,学期开学前安排相应项目的专业教师上课,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自身所长担任教学,如有乒乓球专长的教师带喜欢选有乒乓球项目“套餐”的学生上课,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的体育教师应具备“一专多能”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专长,同时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变化,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这个班的专修课及身体素质训练也由这个教师负责,这样教师既提高了专业水平同时在其他项目上也一并提高了。

3、每个学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自身的特点选择一套进行学习,在学期前如学生选好一套运动项目,教师在进行学期计划制定时计划好每个项目需多少学时,如选择游泳

排球

健美操

跆拳道这一套,每学期共48学时,除每周一节必修课(16节),余32节用在选修“套餐”中,可分段进行上课,如游泳8学时、排球8学时、健美操8学时、跆拳道8学时。这也要求学生学习学好自己喜欢的项目之外还要学好其他三个项目。按教学大纲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修完大纲规定的必修课,同时也要修完自己选修的课程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每周每个班级三节体育课,规定利用其中一节课让每个学生都上必修课(田径、体操),然后利用另外两节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技能.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设想二

一、内容设置:每学期每个年级除必修(体操和田径)课外,分别在每个年级设置一套(六项)学生喜欢的项目(每人仅限一项)。

通过调查:每个年级学生喜欢的项目 初一年级

1、游泳

2、跆拳道

3、乒乓球

4、篮球

5、健美操

6、轮滑 初二年级

1、游泳

2、散打

3、乒乓球

4、健身拳

5、棒垒球

6、剑术 初三年级

1、游泳

2、篮球

3、太极拳

4、羽毛球

5、防身术

6、健美

二、课程设置

在三个年级分别开设每周三课时,其中一节必修课(体操、田径),另两节课(连上)按学生兴趣上选修课,例如:周一1—4班连两节体育课,周二5—8班连两节体育课,周三9—13班连两节体育课,周四1—4班、5—8班各安排一节体育课,周五安排9—13班一节体育课。也可打破年级界限安排上课。

三、上课形式

分项目教学,开学前将学生按兴趣分组,两节课连上四个班级同时上课分别由六至七位教师上课,每班人数在45人左右,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来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每位教师按项目上课,如有游泳专长的教师就上游泳课,乒乓球专长的教师就上乒乓球课,为使每位教师都做到“一专多能”所以必修课也由这位教师上。

六、评价

我们将一改传统的考核方法,将采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采用学分制

评价内容:必修内容+选修内容+国家体育达标测试内容 分为a、b、c、d四等,只有达到a、b两等才算合格

1、评价标准:每学年每位学生必修两项,两项成绩都在a、b两等才算合格1、2、体育达标考核每年一次,按照体育达标锻炼标准要求。奖励:包括课堂表现、出勤、参加比赛、课间操及课外活

动表现等。

3、4、其中有一项不合格者视为体育成绩不合格。

每位学生在所有项目学习合格后发给合格证,没有合格证的视为体育不合格。

篇7:浅析改革学校体育课

阳光体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阳光体育工程的实施,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结合阳光体育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切实改善青少年体质,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作 者:张金松 作者单位:资阳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四川资阳,641300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2.0关键词:阳光体育 学校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篇8:浅析学校体育课教学

一是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兴趣、爱好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 是指人个体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爱好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 兴趣、爱好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 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 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 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 对该活动没有爱, 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是以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 促进学生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 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 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 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 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也是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培养文明健康行为, 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工作环节。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切入点, 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实践活动, 满足他们运动体验和情感体验的需要。因此, 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习式教学模式,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支配、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不仅学会动作的方法与技能这一学习的结果, 也要掌握获得结果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 从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教与学法的运用到学习评价等各个环节, 都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最终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学习, 为终身锻炼打好基础,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是提高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和集体参与性。在体育锻炼中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因此、通过体育运动, 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 吃苦耐劳, 坚持不懈, 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同时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 因此, 在体育课中, 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趣味的体育教学比赛, 使得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课的比赛中, 以此增强师生参与合作意识, 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参与运动的乐趣, 感受到从运动中获得的喜悦, 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协作意识。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和兴趣。

四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随着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需求变化, 从而导致出社会、家庭的重心发生了偏转-学生的数科成绩, 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因此, 在很大程度上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 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 做到心中有数, 因材施教。如: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适宜选择球类活动和集体活动项目;对优柔寡断的可让他们多参加球类的活动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个人单项项目锻炼;对急燥、易怒的学生适宜选择下棋、慢跑、长距离的步行以及游泳等项目;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应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项目;对遇事紧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参加激烈的比赛, 特别是足篮排项目;对自负、逞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 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体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2]、崔伟《论体育教学系统》《体育学刊》1996年第1期

上一篇:体校体育的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上市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