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的诗词诵读

2024-05-05

家国情怀的诗词诵读(通用11篇)

篇1:家国情怀的诗词诵读

诵读诗词,感悟爱国情怀

——致结对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思同学:

你好!时光总是一去不复返,总是悄悄地流逝,在时间的长河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捡拾一个垃圾,你会发现美好的希望就在你的眼前;如果的帮助一个过路老人,你会发现你自己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这些事虽看起来非常渺小,但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幸福。

一转眼2017年来临了,让我带着满青春的活力和满腔的热血,走向5月4日青年节。今天,我们全校师生为这次的活动兴奋而激动,我们全校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都为我们这次青年节而策划。只见,轮到我们班了。只见我的双手汗涔涔的,我握紧了拳头,放在腿上,痴呆呆地站在那里,我似乎不知道要做怎么办,我的双腿上下的颤抖着,我闭着眼,在心中一直默念着“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见我睁开眼的一瞬间,他双手上下的摇摆,眉头稍稍的紧皱着,他一个人来回的走着,嘴中还一直反复的说着自己的诗词,额头上冒着冷汗,希望这次能够更出色,我看着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努力坚持着最后的胜利,他们都在为了我们集体,为了我们的班级,而奋斗到底,永不言弃。只见他看见我们如此的紧张,他就匆匆的到我们的前面耐心细心的给我们讲了一句“拿出你们的真本事来,让他们刮目相看。”看着他坚定的样子,我们都充满信心的排好了队,我们站在最前方,就好像一把锋利的剑,什么样的风雨鬼怪都会被刺死,这些都给了我无比的自豪。我们立正站好,双手紧扣着,微微的倾斜在一边,我们都挺着腰,抬着头,庄庄重重的直视远方,好似什么大浪也推不翻我们前进的步伐了。总之,我知道一件事,只要我们努力了,加油了,我们最终会取的好样的成绩,如果失败了,我们也不能气馁,要有着不放弃的精神,去迎接未来,迎接明天。只见他在台上说了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场都肃然起敬,同时,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团结的意义。因为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要为了家而做出榜样,我们要为了家而骄傲而自豪。

这些,我们不光是为了我们的集体,而是为了我们祖国,为了我们的家而努力。我们若关住水龙头,若捡拾一块垃圾,短短的一些事情但能使我们这个世界更美,让我们的家更美,我们都应该有一颗爱国的心,让自己的家变得更美,变得更好。忽然我想到几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烈士之爱国也如家”“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小汪 2017年5月24日

(作者:秭归磨坪中学 701班 汪祖旭 指导老师 谭本英)

篇2:家国情怀的诗词诵读

钱学森在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放弃美国丰厚的待遇,回国振兴民族事业。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事业,他是先行人,披荆斩荆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正是心中那以国家为重的信念推动着他坚决回国,正是心中那“不服气”的民族自尊指引着他开创中国航天事业。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苦难是一所大学,那么范仲淹便是这所大学摇篮里的出类拔萃者。庆历新政的失败,本以为会让他一生黯然神伤,从此远走避世,再也找不到曾经的壮志与梦想。然而这场挫败却始终没有浇灭他熊熊燃烧的赤字之心,一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道尽了其中千般滋味。一位年过天命的改革者,独自利于城头,仍忧心百姓疾苦,忧心于边关情势,神情凝重,鬓添微霜,如何不让人心痛。这振聋发聩的声音直指人心,从此让世人记住了他一生心系苍生的情怀,记住了他毅然前行的步伐。

文天祥誓死不改为国雪耻之初心,与元军奋战到底;岳飞的精忠报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成虎门硝烟之盛况。历史的书卷上涌现了一位又一位心系国家,毅然前行的仁人志士,他们在画卷上留下了一笔又一笔绚丽的色彩。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肩负起民族兴盛的责任将由我们完成。守岛战士王继才,32年如一日的守卫着中国开山岛。岛上无水无电,但他与爱人毫无怨言。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安家,国安才能家安。在王继才心里,殷殷之倩俱系于中华沃土,寸寸丹心皆忠于国家使命。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32年的驻守,三代人的无言付出,两百面锦旗,收藏了太多风雨。浪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时代的快节奏生活,灯红酒绿的诱惑,使人迷了心智,乱了本性……

待繁华落尽,愿你我心中仍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回荡着,回荡着爱国志士冒死写下的文字,回荡着他们坚毅而刚强的面庞。

篇3: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其对策

关键词:家国情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界定及成因分析

1. 家国一体的内涵体现

钱穆先生说 :“有家而有国,次亦是人文化成。中国俗语连称国家,因是化家成国,家国一体,故得连称。”钱穆阐述的“家国一体”就是家国情怀的集中表现。1在以血缘关系为脉动的家国同构的政治管理模式中,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联结是古代中国伦理政治有效性的根基,是“忠君孝亲”等一系列专制制度的道德观念、规范的社会基础,是封建权力得以安全长久运行的根本保证。

从先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汉代“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两宋“精忠报国”,明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再到当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生。家国情怀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话题,横贯中国自西周以来的历史,展现在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之中。历朝历代都有无数仁人志士表达对国家独立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期盼并为此奋斗终生。家国情怀的内涵也因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对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是一种使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能屹立不败的精神凝聚力。家国情怀当属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宝贵也最活跃的精神资源。2

2. 家国情怀形成的原因分析

从古至今,家国情怀始终作为一种主旋律为中华人民所传唱,它的出现绝不是偶然。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情感在西周和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产生。

首先,小农经济使家族地位提升。古代中国生产的基本形式小农经济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生产工具简陋的因素决定了其分散性、封闭性、自足性的弊端,这些固有弊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意识和文化传统。对土地的依赖性,生产经营规模狭小,致使人们的活动空间相对狭窄,聚族而居使得家族构成稳固的社会基本细胞的形态加深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结合。小农经济伴随封建社会的发展始终,其深受自然条件左右、不堪一击的脆弱性使得人民渴望“明君”来改善自身生活处境。

其次,宗法制使君父权威相得益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确立了父权在家族中的统治地位,使得国家和家庭在组织方面的共同性更加突出,即他们的组织系统和权利结构都是严格的父权家长制。具体表现为 :在家庭中,父亲有最高权威 ;在国家中,群主享有最高权力。从国家范围来看,宗法制把君、父的角色合二为一,使皇帝既具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利,同时又可以成为天下所有人都必须孝敬的父母,从而导致“忠孝相通”,“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以忠孝治天下,治国与其家相互为用。3宗法管理的完善又反过来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了政治、经济统治的血缘化特征及其社会基础,最终为中国政治所无法弃置。

最后,儒家文化使家国一体深入人心。家国情怀形成的直接因素是儒家伦理学说。儒家历来主张以己推人,由近及远,将处理血缘关系的原则推广到社会关系之中。孟子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按这种由近及远的思想逻辑,儒家认为 :家是缩小的国,国则是放大的家。4《礼记·大学》说 :“古之人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于其国,先齐其家”。儒家思想还一贯主张 :忠君孝亲。儒家文化与家国情怀相辅相成,儒家文化为家国情怀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家国情怀不断引起人们的共鸣,加深了人们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从而使家国情怀历久弥新。

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调研

无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还是学子纷纷呼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或者是五四运动时期学生呐喊的“誓死力争”、“保我主权”,都包含着深沉而浓烈的家国情怀。历史行走到今天,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对家国情怀在认知和行动上是理性的,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其认识不够全面。

1. 传统文化的传承日见没落

传统文化作为家国情怀的载体,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记忆和民族往事,集中展示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气质、风俗习惯和精神传统,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5传统节日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包含着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时代相传的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因此,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保留至今,取决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然而,在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对于“是否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一题选择了“一般”,33.7% 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不太重视传统节日的意义,6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能够代表中国走向全世界的传统节日却在当代部分大学生的心中处于尴尬位置。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看来,庆祝传统节日就意味着放假,鲜有人在意、体味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虽然在全球化的今天,外国节日在中国大学生中广受欢迎无可厚非,但调查显示7% 的大学生本末倒置6,贬低祖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态度得以看出其家国情怀的浅薄。大学生对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的传统文艺的继承更是严重不足。

2. 国情现状的发展无人问津

当大学生对国家政策、国家实事漠不关心,对民间疾苦缺乏关注,“两耳不闻窗外事”,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就无从谈起。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信息的快速传播,大学生作为年轻朝气的一代,理应有能力利用各种网络媒体了解国家现状。事实上,据调查,66% 的大学生表示“上网时,用在了解国情现状上的时间较少”,12% 的大学生对国家大事“一点也不了解”,还有一小部分表示对国家大事的了解基本源于听周边人的讨论6,被动关注国家大事。大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更多地去追随娱乐的动向,他们中大部分人认为 :国家实事与我无关或者国家政策枯燥无味。而只有在国家政策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时他们才会主动选择关注,比如2015年考研时间的调整。大学校园里对于党的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质内容。拥有家国情怀还表现在对国家事务有责任的积极参与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然而大学生作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对这一权利的行使并不令人满意。43% 的大学生怀疑选举的民主性、公正性6,对于人大代表的候选人缺乏了解,往往大学生选举只是“走过场”;大生极度缺乏行使被选举权的意识,认为自己当选人大代表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3. 国家民族的认同不容乐观

当代大学生不仅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更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这些因素决定他们更加关注自我而集体、民族意识稍弱。另外,我国多年实施的爱国主义教育,多是对传统文化尤其是近现代历史知识的单向灌输,对微观层面的日常行为缺乏明确的引导,导致大学生知与行间的脱离,最终流于空洞低效的说教。7这与大学生思想独立、敢于挑战权威的个性形成对立,导致大学生厌烦枯燥唯理的家国情怀教育。与此同时,全球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已渗透到政治和文化领域。据调查,面对西方国家标榜的自由、民主等与我国政治文化大有不同的霸权文化的强势渗透,37% 的大学生好奇而又向往,32%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有可能将会移居海外,不打算移居海外的只有26%,18% 的大学生对此犹豫不决。6加之近几年来社会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恶意伤人问题、官僚腐化问题频发,大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不禁提出质疑,更加向往看似是“大同社会”的西方国家,对本国的信任和认同感也随之降低。建立在国家认同感基础上的家国情怀也必然降低。

三、升华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即将参与到建设祖国繁荣昌盛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以及描绘社会主义蓝图的浩大工程中去,他们决定着未来共产主义的实现。家国情怀随历史一路走来,演绎了无数仁人志士精忠报国的经典篇章,是激励当代大学生展现民族气节的精神支柱,是使大学生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心理基础。升华家国情怀是大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首要环节,也是使大学生广泛参与国家事务,发展民主的不竭动力。

首先,家国情怀是民族精神的本源,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基础。以家国情怀为思想理论基础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价值观念与价值追求,它迸发出巨大无穷的民族凝聚力,使无数人民与国家形成共同体,休戚相关,生死与共。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就必须从本源出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为家国情怀增添时代内容。鲁迅说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展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当代大学生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首先要拥有家国一体的家国情怀才能使中国立于不败之地,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勇攀高峰,取得“真进步”。

其次,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主旋律,是发展中华文化的关键。从漫漫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主旋律。传统文化是家国情怀的载体,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人民的精神纽带,家国情怀渗于其内,寓于其中。在开放多元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被遗弃,更悲哀的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缺乏兴趣。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抵制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首先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从最根本的、最能引起大学生共鸣的主旋律做起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国家、社会、个人3个层面,这种将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暗合了传统的家国一体理念。同时核心价值观为“家国情怀”注入“公民意识”、“社会意识”的现代文明元素。7

最后,家国情怀是参与意识的外化,是发展民主的动力。当今,家国情怀是对国家的责任感,是一切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行为。大学生作为新生力量,首先要有家国情怀才能长久地为祖国发展建言献策,真正以国家兴衰为己任,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更多的有序参与是中国社会达到民主、法治前提。因此,发展、完善民主需要中国人民的共同参与,尤其需要作为民族希望的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得其参与意识内化于心,为大学生利用广泛知识促进中国民主提供了途径。

四、升华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对策分析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接受家国情怀教育最直接、最主要的渠道,因此,科学正确地、克服旧有弊端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首先,拓展家国情怀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机械地传授家国情怀的相关知识概念,内容局限于书本,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除此之外,教育者引用的例子不是陈旧老套而不能符合现实生活就是空洞而使大学生厌烦。为加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要做好相关基本理论的教育,更要立足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对家国情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地开展教育。第一,关于进一步做好家国情怀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要求教育者突破书本的禁锢,增强渗透意识和能力,把国家的政策和党的会议带入课堂之中,侧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的家国情怀教育应当站在国际大局之上,把热爱祖国与热爱世界、铭记历史与展望未来、提高认知与升华情感的辩证统一,增强大学生理性而开放的家国情怀。第二,关于利用传统文化来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要求教育者把握家国情怀中民族意识、忧患意识的核心,探索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为人们忽视的家国情怀,而对于那些不符合当今社会实际的部分传统经典,教育者也不应回避,应详细讲解被社会发展所淘汰的经典之所以不再被承认的原因。不仅弘扬家国情怀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结合时代与社会的需要增添新成分,拓展家国情怀的内容。

其次,改进家国情怀教育方法。传统的家国情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取“满堂灌”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缺乏与大学生的互动,家国情怀教育只停留在说教层面而对大学生的情感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致使家国情怀的教育出现教育者侃侃而谈,孤芳自赏 ;受教育者沉默寡言,不以为然的尴尬局面。要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者应寻求一种适合大学生思维活跃特点的教育方法来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使大学生认同家国一体的精神。第一,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避免一言堂。教育者应采用对话式、讨论式、组织社会实践等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深受大学生欢迎的课堂组织形式并合理分配时间。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求教育者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观点,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第二,广泛利用媒体,使教育走出课堂。对家国情怀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局限于课堂的狭窄范围内,而应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灵。新时期,教育者必须主动占领网络媒体这片高地并自然使用年轻人的交流方式和交流语言,改变说教形式,充分展示亲和力和感召力,使家国情怀不断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篇4:琼瑶的家国情怀

作为燕赵之地的子孙,西北高天下的苍莽黄沙,边塞草原上的铁马冰河,是我心中所更加亲近的。因此,于琼瑶书中的恩恩怨怨,多少觉得是“小女子心态”,和我不大相关。直到看了她的《我的故事》。

那一天,琼瑶的世界在我的心中天翻地覆。《我的故事》是琼瑶的自传,我想,如果没有读过这本书,不可以算作真正明白琼瑶是怎样一个人的。

琼瑶的确出生于书香门第。然而,她用大量篇幅记录下的童年,却是逃难,与小资无半点关系。1944年,琼瑶六岁。那一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琼瑶家的祖屋所在地衡阳,是两军决战之地。逃难之前,琼瑶把自己最珍爱的一面小锦旗交给了妈妈,藏在寄宿农家的阁楼上,很快,日本人就烧掉了整个村子。这只是琼瑶记忆中苦难的开始。

在琼瑶的字里行间,几十年后依然可以读到家国沦亡之际一个普通人家的惨痛。

逃亡中,琼瑶第一次目睹了死亡。“山沟外面,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接着,有一个人影从我们掩护着的松柏外面闪过去。我从松树的隙缝里望出去,正好看到那奔跑着的人——一个平凡的农人,腿上滴着血,一跛一跛地飞跑着逃走,然后,就是一阵日本人的呼喝声,又一排枪声,那农人倒了下去。我呆住了,第一次了解死亡是怎样突然就能来临的。”

逃亡中,琼瑶的母亲险些被日军掳走。“一向文质彬彬的父亲,立即爆发了,他陡然间冲过来,抱住母亲,对那日本兵大吼大叫:‘放手!你这禽兽!放手!’一切发生得好快,我看到那日本兵举起木棒,对父亲拦腰一棒,父亲站立不稳,那山沟又是一个往下倾斜的斜坡,父亲摔了下去,顺着斜坡,就一直往下滚。祖父忍无可忍,也冲上前去,日本兵再一棒,把祖父也打落坡下,然后,他继续拉着母亲,往山沟外面拖去。母亲用手抓紧了山沟两壁的青草,哭着往地上赖。我眼看这一幕幕,恐惧、愤怒和无助的感觉一下子对我压了下来,我用双手扯住母亲的衣服,哭得惊天动地”。

这样的记录在书中比比皆是,都是那双六岁的眼睛亲眼所见——为了避免大家被发现,表叔伸手去扼死自己的亲生儿子;悄然将与琼瑶每天抱着睡在一起的小妹丢弃在旅途中;父亲母亲赴水自尽又被琼瑶的哭声唤回;生死辗转中祖父却固执地在口袋中留着自己抗日救国的诗歌;宁可被枪毙也不让汉奸侮辱……

琼瑶在书中写道:“我的国家民族观念,就在这枪口下建立起来的。所以我常说,别的人童年的教育来自学校,我童年的教育,却来自战争。”2004年台湾大选,琼瑶为反台独在网站上发表公开信:“亲爱的朋友啊!从何时开始,长江、黄河、青海、长城、喜马拉雅山……都不再是我们的骄傲了?唐宋元明都不再是我们的历史了?我真的陷进无法自拔的痛楚里。”

可是,有着这样经历的琼瑶,成年后的作品中为何却只有温柔婉约,而没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刚强之气呢?

直到看完《泰坦尼克》,我忽然若有所悟。影片结尾,罗丝并没有对杰克说我是多么的想念你,永远爱你这些话。她说,我结了几次婚,爱过几个人,生了几个孩子,走了世界多少个地方……

杰克的死,是为了罗丝的生。

对杰克而言,最好的报答正如罗丝所说的,她是那样珍爱杰克换来的生命,她让自己的一生都快快乐乐,轰轰烈烈,因为她的生命是属于两个人的。

先人在艰难时刻能够勇敢地面对苦难,不是为了把我们变成冰冷的钢铁,而是为了让我们按照和平与善良的本性生活。

什么是我们心中的家国呢?那些不朽的诗词歌赋,江南烟雨,漠北秋风,弄堂中孩子们跳猴皮筋时候的欢笑,女生在课堂上为某个莫名的惆怅而走神的瞬间。

对于琼瑶来说,悱恻温婉是她的本性,她用南方小女子独有的情怀,用她最柔弱的一面让人感到生命的顽强与灿烂。

当一家人经过一次次抢劫,杀戮,搜查之后,琼瑶在第八章《夜半穿越火线》的结尾一段写道:“中午时分,我们见到了第一队国军,看到了第一面国旗。”

篇5:家国情怀优秀的作文

20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之景可谓一派凋敝之象。外方开放出优厚条件,甚至用蛮力留住钱学森。可祖国尚处于水深火热,人民饥寒交迫,复兴大业还未完成,他怎能隔海自乐?他深情而笃定;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漂泊游子,始终挂念着远方故土,那一抹鲜红,是在外华胞心间的朱砂痣。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力拼搏,优秀的中国精神继续不断,薪火相传,一股“不服气”的韧劲儿在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流淌。

国情浓浓溢胸怀,小小人儿彰大志,中国的人民拥有浓烈的责任意识,黄发垂鬓,每一个人都应尽职尽责地为国奉献,袁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志气满怀;伟人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言壮语;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干将热血热沃中华”慷慨赴义。他们以伟岸的人格承接伟大的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也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对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知责行责者,一位位大丈夫挺起胸膛。

国情深深溢眼眶,大大国儿涵英雄。古之华国,曾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屈辱压迫后,是不屈的脊梁傲然挺立。自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华儿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九万里风鹏展翅翱翔。

国情悠悠荡我心,小我大我是民魂!中华儿女砺己如实,初心不忘,钱学森是人们奉为圭皋的标兵,前有黄旭华、钟扬、林鸣顶天立地的建设者,后有千千万万代愚公孙儿,秉一颗赤诚心,尽一份微薄利。中华民族砥砺前行,再挺民魂,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巨龙伸出一只臂膀。蛟龙潜水,嫦娥升天,火箭导弹事业均跻身世界前列。优秀的儿女铸造优秀的民族,优秀的民族培育更优秀的儿女。倘若没有一个个爱国人士英勇献身,哪有新中国昂首世界?倘若没有小我融大国的意识,哪得中国儿女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中国精神是坚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折不朽的古树,是昂首挺立的雄狮!正因为有了小我,才有了大国,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创造百年辉煌!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中华儿女,血性方刚。

篇6: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

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雪浦中学

吴应文

摘 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他在为国家时局的担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是具有常人的情思,长时在外,无不思念家乡的亲人。凡此种种,使他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就杜甫诗歌家国之情的表现方面进行阐述,意在探讨这位中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诗歌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他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眷恋之情,又是根植于忧国思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史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杜甫 家国情怀 忧国思民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 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大多是反映现实社会与劳动人民疾苦,因此他的诗也称作“诗史”。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杜诗现存有一千四百余首,都是围绕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人自身遭遇而做的。这些诗作,有的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有的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有的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有的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有的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些诗无不体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之情,赤诚的爱国之心。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甫屡试不第,献赋未成,使他出仕济世的幻想破灭,使他对唐王朝的统治堪优。入世无门,生活更加窘迫,使杜甫开始正视现实,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在诗中,诗人就是一个“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的“忧的形象”,爱国的“民族之魂”,诗人的忧,令人感动,令人崇敬。《留花门》中“高秋马肥健”时,诗人深叹,写下“诗人厌薄伐”的诗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诗人的激愤和忧郁的情感也达到了顶点。

一、诗歌,对国家时局的担忧

我们在读到《春望》时,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易,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以至于所见只剩下山河草木,一片空廓,国将不国,只有对国家的高度关切,才有如此的心语。《石壕吏》中老妪的致辞,老妪一家的惨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是无数家庭的缩影,从一个家庭反映出国家的惨败。在《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景色,引述了诗人万里离乡,多年漂泊,暮年多病,国事不宁,返乡无日的忧伤。另如《秋兴》八首从孤城日暮的情景联想到长安昔日的繁华,那低沉的音调深表诗人的爱国之情。又如长安“春望”,则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果没有对祖国执着的爱慕之情,这些诗句是写不出来的。

二、心系百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家人的思念。

《石壕吏》中的吏怒老妪啼诉,读时,让读者从心底看到了当时官吏的残暴,老妪一家的惨景,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老杜无时不在想着劳动人民的疾苦。另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经典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有因战争,富人的剥削,官吏的横暴带来的老百姓的苦,一一在老杜的诗中说得那么真切,真可谓诗为人民而作。

篇7:关于家国情怀的段落

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打算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也就是对自己有害。

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之情则是放大了的孝心。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

每一个伟大人物的历史意义,是以他对祖国的功勋来衡量的,他的人品是以他的爱国行为来衡量的。

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勃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宝贵。

古人有九死而未悔的爱国之心,今人有百折而不挠的爱国之情。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奋励自励,为我们伟大祖国与伟大人民继续奋斗。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

篇8:让端午节多一些家国情怀

端午节之所以能经历几千年而被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保留下来, 上升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是因为其中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正如网友所指出的, 不能让吃和玩成为端午节的主题, 端午节也应多一些家国情怀。

为什么要让端午节多一些家国情怀?众所周知, 端午节本来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因此, 几千年来, 端午从来就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爱国传统的节日。但曾几何时, 对于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 很多人除了吃还是吃, 使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 这也就难怪曾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保卫端午节”的口号, 其实质就是要保护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那么如何在端午节里弘扬爱国精神, 使端午节多一些家国情怀呢?笔者以为, 节日的仪式感非常重要。因为过去传统节日氛围浓,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相关的仪式活动。比如以前中国人吃年夜饭前一定要祭拜祖先, 那盛大的场面、庄重的气氛, 能够增加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因此, 比把传统节日设立为公众假日更重要的是, 如何恢复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仪式——即或是简化了的仪式, 也让我们多少保持一些对传统的崇敬心理。毕竟, 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今天, 我们要过上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一方面可以举办各种集体活动, 比如在端午节这天组织诗歌朗诵活动, 甚至可以将这一天定为朗诵节、诗人节, 让传统节日多一点时代的积极元素, 这样总比单纯吃粽子要好。

另一方面, 每一位公民都应在灵魂深处呼唤屈大夫——一个峨冠博带在江畔行吟的背影, 一缕大义凛然忧国忧民的忠魂, 并借以激发心灵深处对信念与梦想的追求。这, 既是端午节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 更关乎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和风骨, 关乎我们这个社会的民主、进步。

篇9:中国古代的家国情怀

夏到战国后期是中华民族爱国思想的萌芽时期。由于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尚未真正建立,这一时期的爱国思想主要表现为对故土即邦国的热爱。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当时的典型代表,他的全部爱国思想和情感都是以爱楚国为前提的。另一方面,爱国思想逐渐发展为“爱天下”“爱四海”“爱九州”的情感。在诸子百家中,“天下”占有很高的位置。《老子》中关于“天下”的内容就涉及了29章,共出现55次;孔子则站在“天下”的立场上为整个华夏民族思考命运;孟子去齐国以求天下安民之举;荀子更是指出:“国,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力持也;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国者,小人可以有之,然而未必不亡也;天下者,至大也,非圣人莫之能有也。”(《荀子·正论》)“爱天下”的情感逐渐成为爱国思想的主要内涵,并影响后世。像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才是国家的灾难。这些都在强调真正的爱国首先应该以天下为己任。

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民族与国家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爱国思想突出表现在对祖国锦绣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热爱,“忧国、忧民、忧天下”的意识,以及维护祖国统一和对于民族尊严的追求与奋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尽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击倭寇,郑成功勇逐荷兰殖民者光复台湾。古人笔下的千古名句和实际行动真切流露出对民族的爱和对祖国的爱。

篇10:家国情怀的中考作文素材

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心怀强国之梦,毅然舍弃了美国提供的优越条件,在获得博士学位7天后就回到祖国,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科研事业,不顾当时艰苦的环境,为我国的核事业默默奉献十多年,他把一生的精力和时间都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为祖国抛弃了个人荣誉和家庭幸福,这是一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世人所敬佩。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也有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毛泽东主席也说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又不同。”家国情怀从古至今已广为流传,有众多的中华好儿女为创建美好家园而无私奉献,这就是我们要弘扬的家国情怀,古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有宋朝名将岳飞的精忠报国,近代刘胡兰英勇就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爱国故事,正是这些人饱尝艰辛而不屈,才成就了如今富强、繁荣的新时代。他们心中深厚的爱国情怀,一心一意为着祖国的发展事业所努力,这样的人才是最值得我们敬仰,最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在当今,自然灾害、瘟疫频发,给全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也涌现出一批批为了“国”而放弃了“家”的感人事迹。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涝灾害,给中国带来极大的威胁,无数的解放军官兵和抗洪群众不顾个人生命的安危,用血肉之躯去构筑防洪之堤;的SARS疫情,无数的医务工作者们逆向前行,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去救治伤患;还有今年春节前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令我们更是揪心,又有无数的白衣天使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逆向前行,深入武汉核心疫区救治病患,他们为了节省防护物资、防止病毒感染,有的一天顾不得喝一口水、吃一口饭,累了就在休息区席地而卧;各路口值班的警察、工作人员、志愿者们,他们放弃休息,不顾严寒,做好24小时把守,就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无数的工人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建设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还有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湖北,他们都在舍小家为大家,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已的微薄之力。相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消灭病毒,保卫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篇11:父亲的家国情怀抒情散文

听了这句话,我无地自容。我心里明白,在父亲心里一直有一个结,他这个四十多年党龄的老革命,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不是党员。其实我也说不明白是为了什么,可能是自己不够努力吧!

父亲十三岁加入了儿童团,十八岁加入了青年团,二十岁加入了党组织,一直以来都是以自己是一个党员而自豪的。以前在工务段当养路工的时候,别人一天换四根枕木,父亲一天换八根枕木。累得晚上都上不去炕了。母亲说“孩子他爹,别人一天干四根枕木,你干五根就是先进了,为啥要干八根,把自己累成这样?”父亲说:“为国家建铁路,共产党员应该竭尽全力,不能留有余力。”

我中学毕业那年,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邻居劝父亲说:“你家经济困难,申请留大女儿在身边安置工作吧,不是说一家留一个吗?”父亲却说:“上山下乡是党和国家的号召,我是共产党员,怎能不响应国家的号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能去边防线上站岗放哨,是光荣的事情,我女儿能行。我信任她。”

后来,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大学开始招生。父亲给我写信说:“我们生活在国家要崛起的时代,国家搞建设需要很多大学生,你要响应国家的号召,身先士卒,一定要考上大学,以便更好地报效国家……”父亲不但给我语言上的支持,更是给我寻来了一大摞复习资料。我听了父亲的话日夜备考,终于在“矬子里面拔大个”地考上了大学。父亲在高兴之余严肃地对我说:“你上了大学就会成为国家的干部,什么叫干部啊,干部,干部,就是先干一步,多干一步,决不能落后于普通百姓。更不能徇私枉法!记住是我的女儿你就要努力工作,不计报酬。”听了父亲的话,我在工作中一直保持领先的位置。

再后来,弟弟高中毕业接了父亲的班,在交班仪式上,父亲说:“儿子,你要记住你父亲是共产党员,你也要加入党组织,以国家利益为重,高高举起手里的号志灯(号志灯是父亲工作中为列车进出车站打信号的,父亲视它为传家宝)。”弟弟真的很听话,历次圆满地完成任务,早早加入了党组织。

侄子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当时他是父亲唯一的孙子,父亲仍然很坚定地说:“谁说独生子女不能当兵,我孙子就是要到部队去,保家卫国。”于是侄子去北部边疆当了一名哨兵,每天为祖国站岗放哨。而且在父亲的书信鼓励和督促下,侄子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转业以后成为新一代的铁路工人。

父亲说:“我们家来自革命老区,我们的新生活都是国家给的,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报效国家。”父亲经常给我们讲抗日的故事,将老区的红歌教给我们唱。父亲常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抗日战争时期是救国救民,现在是强国强民。你们都要学习一技之长,为祖国建设献计出力。”

我们兄弟姐妹都受父亲的影响,在各条战线上努力工作报效国家。我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每当我出入烟台街的银行企业,都能碰到自己的学生。学生们都称赞我是“像妈妈一样的老师!”但是我的入党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几次都是组织上跟我谈话,说指标有限,要让给有行政职务的干部先解决;或者说让给年龄大的同志先解决。我的一直都在想着:“把荣誉让给别人”。可是怎么对父亲解释呢?我只好对父亲说:“我争取从思想上入党吧。”

后来,二妹三妹也在工人的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最后光荣退休。我的两个弟弟都在铁路上工作,大弟弟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小妹妹自己开公司,也干得风生水起……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国家富强,我们的小家庭才能生活得幸福美好。在2017年国庆节到来之际,我的外甥女成为一名光荣的新闻记者,而外甥则晋升为武警部队的一名团长。我的儿子则继承我的事业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大学教师。

上一篇:关于募捐倡议书格式下一篇:教育片《教育强国》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