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的哲学思考

2022-09-11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文化生活都在发生着变化, 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家国情怀”作为一个人对祖国和人民表现出来的热爱以及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 是公民对本国或本民族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体现[1]。即使时代在不断进步与发展, 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家国情怀的根本内涵是永恒不变的, 人民群众对于家国情怀的关注以及国家对于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视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我们的日常生活, 提高人们对于家国情怀的认识程度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团结民族, 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一、对于家国情怀根本内涵的理解

所谓家国情怀, “家”指的是个人的小家, “国”即是国家, “情怀”则是指对于这两个主体的一种意识认知, 强调情感和思想。简而言之, “家国情怀”指的是将自身小家置于大国之中, 在关注自身小家的同时, 心中惦念国家, 牢记责任与使命;在进行大国建设时, 也勿忘小家之温暖。两者做到家国统一, 强调小家组成国, 没有国哪来家, 要对家国进行全面认识, 有归属感也要有认同感, 深刻正确的认识到家国情怀, 无论是对国家对个人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影响。

二、家国情怀的时代演变及新的时代内涵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回顾历史发展的长河, 会发现“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是经历了历史沧桑和跌宕起伏所沉淀出来的结果, 这种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纵观历史, 在王朝更替, 历史动荡之时, 家情怀成了“大丈夫文武忠孝, 求士为国, 不私于家”的气度,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忧虑, 以及“天下兴旺, 匹夫有责”的担当等, 正是因为这些文人志士的忧国忧民, 书写了当时的“家国情怀”。随着外国铁蹄对中华民族的踏入, 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怀下, 内省和觉悟, 救亡与图存又再一次重新书写了“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也许诞生于动荡之间, 但它绝不只存在于危难之际, 在时代发展, 国泰民安的今天, 我们同样需要拥有“家国情怀”, 根据时代的变化与发展, 赋予家国情怀以新的时代内涵, 体现新的时代价值。徐文秀认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 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2]。

三、讨论家国情怀的意识作用

“家国情怀”随着时代发展, 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这使得家国情怀不断进行深层次的发展, 不断被更新时代内涵, 这种深层次发展也意味着家国情怀作为意识也得到了新的延伸和扩展。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强调着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且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我们需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力, 依靠意识的能动作用, 发挥这种能动作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即依靠具有新时代价值的家国情怀, 去指导我们的实践。

(一)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纵观历史与时代的发展, 发现“家国情怀”这个思想概念自诞生以来, 就一直有它存在的意义, 它曾支撑着无数文人志士进行斗争和探索, 时至今日, 它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基石。这一过程的发展和演变都述说着历史的选择, 它始终是推动同呼吸共命运社会建设的不竭动力。

(二)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家国情怀”这个概念自提出到现在, 经历了多个时代, 每个时代都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期望, 对其进行新的时代价值输入。今天的“家国情怀”强调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等, 这些都表明了思维的加工与制造, 也都体现了“家国情怀”意识的创造性, 在应对时代变化的挑战时, 仍然能够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 指导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三)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可以指导工作, 将观念变成客观现实, 我们强调“家国情怀”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它能够帮助中国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 让我们在具有民族责任意识, 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努力促进家庭与国家的共同建设与发展, 使家庭和睦相处, 国家兴旺发达。除了在家庭与国家的建设中尽心尽力, 还要注重个人公民建设, 遵纪守法、勤劳本分、爱岗敬业, 做到从自身做起, 用小我去建设大国。“家国情怀”从多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它的具体内涵, 其根本目的都是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对家国情怀深刻含义的理解, 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充分的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四、剖析“家国情怀”中家与国之间的联系

国是千万家, 家是最小国, 明确“家”与“国”之间的联系是处理家国关系的根本, 发展家国情怀的出发点。从家国情怀的作用面出发, 能发展其无论是对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家国情怀, 把个人、国家、家庭三者有机联系和结合。

(一) 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间万物存在联系,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国家、家庭、个人三者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个人的建设有利于家庭和国家的建设, 而国家的繁荣昌盛又为个人发展和家庭建设提供了条件, 创造了环境。而家国情怀则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明确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及存在问题, 使中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开展更有针对性, 能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寻求教育合力, 创新培育方式, 提高中学生家国意识, 使其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力量[3]。举例说明了家国情怀对于青少年的影响, 是为了更好求更具体的让人们理解家国情怀的涵义, 家国情怀来源于生活并且指导生活。家庭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港湾, 而国家又始终庇护着无数家庭, 用无形和有形的力量始终作为个人和家庭的有力后盾,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家庭的支持, 正是因为有了国家和家庭的正确引导, 个人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所以对于三者的关系定义是国家、家庭、个人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无法割任何一方。

(二) 联系具有条件性

对于联系的条件要用唯物辩证地去看待。有力的条件促进事物的发展, 不利的条件制约和阻碍事物与发展。家国情话正是将国家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相联系, 之后国家繁荣富强, 才能促进个人的进步发展, 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国家危在旦夕, 社会动荡, 民不聊生, 不利于个人的自己发展, 制约了发展空间。因此我们需要将国家发展与自身发展相联系, 承担起国家发展的责任, 具有民族担当, 才能够为自我发展创造环境, 同时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不做损坏国家名誉与利益的事, 争取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

(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确定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促进个人、家庭、国家三者有机结合, 共同发展。我们以一个具体角度举例:对于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探究, 谈论哲学思考, 或许对大部分学生来讲都过于深刻, 但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建设性人才却必须被要求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在一方面能够直接的提高大学生对于自身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认识以及建立,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在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无论对教育领域或者是大学生们本身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国情怀产生影响, 但其根本内涵始终不变的, 但我们仍然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 赋予其新的定义。虽然时代的发展对于家国情怀的发展形成了挑战,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为国家家国情怀以及爱国主义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摘要:家国情怀的讨论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于家国情怀的思考也不断的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 家国情怀都有着不一样的内涵定义, 跟随时代的发展, 结合家国情怀不同时代的根本内涵, 一方面是促进家国情怀的深刻哲学思考, 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在探究家国情怀的意识作用。作者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出发, 探究家国情怀的根本性内涵以及家国情怀对于社会生活、人民大众以及国家的作用。

关键词:家国情怀,哲学,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晓莉.中国梦的家国情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3 (7) :102-103.

[2] 徐文秀.多一些“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 2012-01-20 (4) .

[3] 黄艳震.新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 3 (20) :118-119.

上一篇:互联网新经济背景下品牌“双定位”理论与实践探析下一篇: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