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的诗歌

2024-04-27

情怀的诗歌(通用14篇)

篇1:情怀的诗歌

家的情怀诗歌

你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怀

走到哪儿,你都在

你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梦外

想起你的时候

一股温暖在心间慢慢漾开

想起你的时候

仿佛看见了

年迈的.父亲

在村口久久把我等待

想起你的时候

仿佛看见了

白发苍苍的母亲

在为我做一顿拿手的饭莱

想起你的时候

仿佛看见了

儿时的伙伴在小河边等我归来

春雨飘落

在大地母亲的胸怀

白云悠然

在天空的怀抱自由自在

我何时能重温那份欢快

眼泪啊,为什么比我还难奈

还没有确定回家的消息

你就落下来

心跳啊,为什么比我还急不可待

回家的路,一步没迈

你就把速度加快

满怀感慨

只想早点感受走在

家乡土地上的那种豪迈那种轻快

篇2:情怀的诗歌

曾经告诉自己放开些,却在一步步越界

你说,开始是错觉,最后会冷却

我就像一只茧蝶,潜伏在你的世界,也许你没有察觉

可是爱你的情怀难戒

爱得太久不懂去妥协,心痛却不知不觉

我说,放开是永别,放不开是心结

我就像一只茧蝶,潜伏在你的世界,也许没人能理解

可是爱你的`心火不灭

我就像一只茧蝶,是你的回忆包围着黑夜

以为破茧后能触摸的世界,只剩我在舔着伤口的血

累了些 痛了些

我却微笑着说说谢谢

累了些 痛了些

我却微笑着说说谢谢

篇3:诗歌中仕途失意者的情怀

古代文人往往胸怀壮志, 一心想“达则兼济天下”, 可是, 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仕途失意之后, 他们往往感情复杂, 情之所至就会写下诗篇以抒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仕途失意者的情怀。

一、面对个人:年老迟暮之悲, 漂泊之感, 归隐田园之意, 坚守节操, 怀才不遇之愁, 能够自我开解、乐观的情怀

比如向子諲的《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 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 人物嬉游陆海中。星转斗, 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 愁对寒灯数点红。”在宋室南渡后, 他力主抗金, 因得罪秦桧, 被贬还乡。词中“而今白发三千丈, 愁对寒灯数点红”就抒发了诗人年老迟暮之悲和怀才不遇的愁苦。在杨炎正的《水调歌头 (把酒对斜日) 》中“千万里, 江南北, 浙西东。吾生如寄”点出了漂泊之苦, “尚想三径菊花丛”抒发了想要归隐田园之意。再如欧阳修被贬到滁州时所写的《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绕郭云烟匝几重, 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 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 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嘉客, 踏雪来看群玉峰。”诗中深秋群山争出, 野菊竞放, 青松苍劲的画面展示出了不可摧折的生机。最后两句更是塑造了一个身处逆境却能够自我开解、旷达的诗人形象。辛弃疾在被诬罢官、长期闲居带湖之畔时写下《生查子 ( 独游西岩) 》“青山招不来, 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 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 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 听读《离骚》去。”其中, 偃蹇的青山、山头的明月正表明了尽管诗人无从施展政治抱负却仍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操。

二、面对国家:离开故国的愁绪, 对故国的眷恋, 对国家艰难处境的忧虑痛心

杨炎正的《水调歌头》中“中有离愁万斛”“故国且回首, 此意莫匆匆”正表明了他离开故国的愁苦和对故国山河的眷恋之情。63岁时被贬至南海的李德裕在《登崖州城作》中“独上高楼望帝京”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眷怀故国之情。向子諲的《鹧鸪天》中, 诗人通过国家昔日歌舞升平, 今日国破家亡的对比, 表达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感伤。

三、面对君王:眷恋君王, 希望再次得到重用垂青, 对君王不满以至不屑

李白在《行路难》中写到:“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正是借用典故, 表现了自己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姜太公和伊尹一样, 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的愿望。而陆游在《鹊桥仙 (华灯纵博) 》中的“镜湖元自属闲人, 又何必君恩赐与”含蓄地表现了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之情。

篇4:萨福诗歌的女性情怀

关键词:萨福 诗歌 女性情怀

萨福(Sappho),古希腊最著名的女诗人,大约生活于公元前628年—前568年间,曾被当时的文论家柏拉图誉为堪与九位缪斯女神媲美的“第十位文艺女神”。萨福一生写过九卷抒情诗和一卷哀歌,可惜流传至今的只有完整的两首诗作及一些残篇断句了,更多诗作“均于一0七三年在罗马和君士坦丁堡被公开焚毁,罪名是这些诗过于伤风败俗”。[1]

中世纪初期教会对萨福诗作的焚之一炬,以及后人曾经对萨福其人其诗的有毁有誉,都各有其理由,并都意味着关于萨福尚存的研究价值和空间。本文拟通过萨福诗作的断简残章,透视其女性情怀的呈现及抒写,从而探寻萨福作为欧洲第一位女抒情诗人的价值和意义。

一、女性情怀的呈现:爱的坦诚与吟唱

萨福生活的古希腊,以尊重人性,崇尚自由著称,但女性受压抑也是不争的事实。《欧洲文学的背景》一书这样记载:“一般来说,在希腊的家庭里,女人的地位是操持家务”,“她们很少被允许加入到丈夫生活中比较严肃或智识性的圈子中……在外部事务中——在社会上,在法规前——她们的地位极为低下。相比之下,奴隶的特权似乎都比她们高。”[2]可见,萨福生活的年代,已出现了男女的不平等,女性的话语权已被压抑和剥夺。但萨福却能基于自己的生活领域,抒写女性特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表现出以爱的坦诚与吟唱为主旋律的女性情怀。

诗人首先肯定了爱情的客观存在和真诚美好,《我承认》写到:我承认/ 我爱那/ 给我安慰的/ 我相信/ 在太阳的光辉/ 和德行中/ 也有爱情的一份儿。旗帜鲜明地承认爱情、歌颂爱情,赋予爱情以“太阳的光辉和德行”[3],这仿佛是诗人的爱情宣言。在此前提下,诗人歌颂了不同领域的爱。

有少女的青涩之恋。《没有用》:“没有用/亲爱的妈妈/我不能做完/我的编织了/你去责怪/阿佛洛狄忒吧/她如此温柔/她快要/杀死我了,用/爱——对那个男孩。”[4]写了情窦初开的少女被爱所羁绊、所困扰,在母亲面前的撒娇、求助和春情萌动的焦虑、幸福。

有成人的真挚之爱。《当然,我爱你》:“当然,我爱你/ 但是,如果你爱我/ 娶一个年轻女子吧/我不能忍受/和一个年轻的男子/在一起生活:我老了。”[5]写一对男女间发生了真挚的情感,但因年龄悬殊,基于现实考虑,又不得不说再见。这是成年人爱情矛盾时艰难而又理智的抉择,是更上一层楼的爱情的歌咏、坦诚与守护,是诗人自尊、自爱的女性情怀的流露。

有母亲的博大之爱。《睡吧,亲爱的》:“我有一个/ 小女儿,她叫/克勒斯,她/象一朵黄色的/花/为了她/我不愿要/ 克洛苏斯的/王国,外加爱情。”[6]爱女在母亲心中的份量,是用富有的克洛苏斯王国外加爱情也不能交换的,母爱是如此的深挚无私、神圣和伟大!

有对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敬爱。《在中午时分》:“在中午时分/当大地/发亮,带着火光/炎热降临/。”[7]赤日炎炎,也阻止不了“蟋蟀,鼓起翅膀,高声歌唱”,小生命的放歌是大自然生命力的涌动,也是诗人内心生命情感的涌动!

有对弟子们的爱。萨福因其才气和影响,门下聚集了一些年轻姑娘,受教于萨福。她们结伴吟诗、唱歌跳舞、弹琴漫游,亲密无间。《我教有才能的》:“我教有才能的/希罗,我尽心地/教导她,她是/一个女孩,追踪着/几亚拉的星星”。[8]对弟子希罗的尽心教导中以点带面地透出诗人诲人不倦的无私的爱!

有对大龄姑娘同情理解的爱。《哀掉处女时期》“象榅桲的果实/ 成熟在树巅/高高的枝头上/从来没有/被采摘的人注意过/从来没有被触摸过”。[9]诗人是站在女性同伴的角度,给予理解和宽慰的爱!

甚至有对女性贞操的爱。《女傧相的赞歌·二》:第一个声音“童贞啊/我的童贞!/当我失去你/你要到/哪儿去呢?”第二个声音“我要离开你/去到一个地方/我决不再回来/亲爱的新娘!/我决不再/ 回到你的身边/决不!”[10]诗人不避世人的羞涩话题,写童贞,写童贞的即将远离,而且一去不返,既暗示女性人生的关键时刻,更是提醒女性珍爱自己,珍爱人生。

也许我们会认为萨福的诗太儿女情长,范围狭小。确实,她和同时代另一位著名的男性诗人阿尔凯奥斯相比,阿尔凯奥斯的诗作题材更为宽泛:“他十卷诗歌集里充塞着‘应景诗’、‘政治党派诗’、赞歌、饮酒歌和情歌等。他的充沛的精力,诚如贺拉斯所说的那样,似乎全部都倾注于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回忆中,以及游历、流放和战争的艰难困苦之中。”[11]

女诗人萨福不可能做到此,因为她属于“被遮蔽”的一族,她只能游走于自己的生活圈子,立足于女性视角,以女性自我的口吻,传达出女性的生命体验。然其“自述”,正是女性经验的真实记录,女性情怀的深切表白。

二、女性情怀的描摹:情的细腻与深切

萨福诗作围绕爱的主题所呈现的各种情感总是被描摹得极有层次,极其细腻和深切,充分显示了女性作者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对情感的细腻描摹,是女性情怀在抒写层面的体现。

如水建馥所译诗作《夜》:

月已没,七星已落,

已是子夜时分,

时光逝又逝,

我仍独卧。[12]

水建馥在译文中有如此的注释:“七星即七姐妹星……在希腊,每逢这七星落到天边,便到冬月。萨福提到七星,正是明指这是冬天,暗指那七星在神话中所含的艺术形象,暗示自己孤零零情恹恹的心情”。

月没星落,已暗藏几分冷落和孤寂;夜深人静,冬寒侵肤,独守空房,更令人百般地寂寞难奈!诗人此时的孤苦是不难想象的!孤苦的诗人绝对是辗转反侧,不可能入眠的,期盼什么?等待什么?似不便言说,也难以言说,但又总是情不自禁地期盼着,等待着,也磨折着,……简短诗句,透露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细腻情怀。

又如《阿尔凯奥斯》一诗(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第一卷第九章中引用过此诗):

你想说高尚美好的话,

你舌头上没有坏话要说,

眼睛中就不会有愧色,

尽管把正直的话直说。[13]

萨福和阿尔凯奥斯是古希腊莱斯博斯岛的两位著名诗人,据说萨福十七岁时就在赛诗会上与已经出名的诗人阿尔凯奥斯相互酬唱并赢得诗名。他们的抒情诗使古希腊抒情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两人间相互唱和之事,也历来传为文坛佳话,“他们用着优雅的言辞相互致意”,“许多装饰用的瓶画上,往往把萨福和阿尔凯奥斯两人画在一起,这就免不了使人联想到他们之间的风流韵事”。[14]据说有一次阿尔凯奥斯对萨福说:“我想告诉你一件事情,但又愧于启口”,《阿尔凯奥斯》一诗即是萨福给他的答复。诗歌尤为简短,只四行,但仔细品读,会发现其情致描写竟如此细腻、婉转和微妙。

篇5:腊月的情怀诗歌

《腊月》

腊月,带着梅花

唤来,漫天飘舞的雪花

飘飘洒洒,还你一个洁净的世界

静,是夕下的春潮

冷,是凉下的噪动和蜷瑟的心

日月潮汐,引动着天地轮回的岁月

今天如斯,我把暗香藏在蕊里

上苍把魂赋予我,带给大地

我抚摸着记忆,追赶着岁月的脚步

翠绿更翠,熬不住这千般无奈

卷起眼帘,听那西北豪风

《梅花》

看着刻意的新润

轻启朱唇,吻那菊墨秋香

雪花飘零,伏身大地

温存,我忍不住

一年的岁末,我尽情开启

袭一身暗香幽来,伴情竹深深

《雪花》

一年的风华落尽,被寒风赶尽杀绝

水做的伊人,是泪?

爱的结晶

落下,延绵千万里

洒满大地的是纯,写在心里的是洁

起伏的心,凌空翻云

随风起舞

一切,当落在尽情处

《岁月》

我不想挽留,岂能挽留

凋落,是生命的轮回

死亡,是走进历史的记忆

四季的音符联动

剔开杂音,留下的是一曲主旋律

风花雪月夜,皓月更皎洁

伤心最是无情处,暗香有情自开来

失去的,走开!

得到的,自然会来

又是一年,岁岁平安

《回忆》

走进历史的记忆,是落下的脚步

无声,是沉默的无奈

走吧,走吧

我不会再来,一颗心飘向那遥远

山,对着海深

容不下的.泪,心潮澎湃

日月垂眸,看那山峦起伏的变迁

杨柳万千,荡不住逝去的风情万种

《渴望》

挚起黑暗中的的火把,照亮

天下,让黑暗在阳光下曝光

让腐朽,在残酷无情的季节里死亡

凝聚能量,无悔人生

展开翅膀,扶摇直上

凌云,为了希望

展开,普天下的心

让大江南北,海峡两岸

民主富强的中国人-中华魂

篇6:淡淡的生活情怀诗歌

前些天,在脚印网,

一个笔友评论我的文章有种淡淡的情怀,不悲不喜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评价,有两种感觉。

一种是被关注的喜悦,一种是对这个评价的满意

静下来想想,人生何不追求淡淡的情怀呢?

生活本就是一道风光,没有两幅完全相同的.画面

一切都在更新,一切都在继续

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终究是戏中片段

读过的学校,认识的朋友,总有告别的一天

我们担任的角色在纵横转变

学生转青年,家长转员工…

走过新的城市,发展新的感情

买不同的衣服,理不同的事情

新旧观念交替,变幻万种风情

一切都默默的进行着…

生活就是这样淡淡的

感觉惊心动魄的事情

最后也回归风平浪静

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

都只是过程

都会有结束

喜怒哀乐发挥好

静观静思需淡淡的情怀

篇7:体现爱国情怀的诗歌

《歌唱祖国》

我热爱我的祖国

江河奔涌

山岳巍峨

我赞美我的祖国

风景秀丽

朝气蓬勃

啊我的祖国

宽阔的胸怀

坚强的品格

五谷飘香

四季如歌

莽原玉带彩绸绿波

虹霞升腾连牵银河

啊……

我爱你南国的果香

我爱你北疆的飘雪

我爱你

我美丽的祖国!

我歌唱我的祖国

绿阴成行

幅原辽阔

我祝福我的祖国

风调雨顺

一路高歌

啊我的祖国

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儒家思想

传统美德

环山抱川长江黄河

入海奔腾指向天歌

啊……

我爱你东海的碧波

我爱你西陲的绿色

我爱你

我伟大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歌唱祖国诗歌》

我的祖国,大河奔腾,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

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

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

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

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的祖国,人民勤劳,

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

东方神韵的精彩,人文风貌的风流,

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这就是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

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

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执着。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黑色的眼睛流露着谦逊的笑窝,

我的祖国,

可爱的中国,

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

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我自豪你的坚强,

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

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

我自豪你的精神,

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可爱的祖国啊,无论我走到那里,

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

无论我身居何方,

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

你用速度,你用实力,

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用勤劳,你用智慧,

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

篇8:论孟浩然诗歌的隐逸情怀

一、徜徉山水的悠然之情

孟浩然一生醉情于山水, 大部分的时间都隐居家乡襄阳, 这里有雄奇的山峰、幽深的沟壑和广袤无边的森林, 自小喜好自然的他, 踏遍了襄阳的山水泉岩。此外他的游踪还遍及吴越、湘中和蜀中等地, 与世事难料的现实社会相比, 他领悟到只有大自然才是清静永恒的, 能朝夕与青山绿水相伴, 舒性任情, 在自然的怀抱中终老一生,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在自然山水中, 孟浩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惬意地享受着那份闲适与悠然。

其诗《夜归鹿门歌》[2]: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傍晚时分, 诗人在汉江边随着人群渡江前往隐居的鹿门山, 在清幽寂静的自然山水环绕之中, 诗人隐约听到寺庙里传来的钟声。有着怎样心境的人, 在夜幕即将来临, 在人声喧嚣的匆匆归途中, 还能倾听到那悠远的山寺暮钟?这只有心无挂碍、明澈如镜之人才能做到, 诗人那宁静淡泊之情不言而喻。当诗人信步而达渔梁渡头时, 那里已喧嚣无比。熙熙攘攘的人们, 争先恐后地要渡河。悠然的寺庙钟声和鼎沸的人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尘世内外的情景两相对照, 犹如出世与入世之境。这喧闹的人境并不打扰到诗人, 他的淡泊与悠然的意趣, 不在于寂寥无声的环境, 而是自身心境的宁静, 这份宁静足以使他无视凡尘喧嚣, 固守心灵的恬淡闲适。当所有人都在尘世忙碌奔波时, 诗人却志在闲逸,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同样的归去, 却是别样的心境, 再次形成了鲜明对比。离舟上岸, 此时的鹿门山早已烟树迷蒙, 山月朗照, 不知不觉便到了“庞公栖隐处”, 诗人以汉代隐士庞德公自喻, 流露出对古代先贤隐逸山水由衷的赞赏, 也是对这幽静的隐居住处由衷的喜爱。松间小道上藤萝陈杂, 石门幽隐, 仿若与世隔绝, 唯有如幽人般的诗人悠然独自往来。其情其境, 正如施闰章的《蠖斋诗话》评其诗歌云:“襄阳五言律、绝句, 清空自在, 淡然有余。”[3]367

再其如《武陵泛舟》[2]:武陵川路狭, 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 仙家信几深。水回青嶂合, 云度绿溪阴。坐听闲猿啸, 弥清尘外心。武陵, 是现在的湖南常德的古称, 因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闻名。这里地势险峻, 青山环抱, 溪水清澈, 连碧天晴空之上的云彩都显得格外悠闲。当诗人徜徉于幽深而扑朔迷离的武陵溪与桃花林中, 恍惚之间, 好似与当年归隐田园的陶潜遥相契合。在这清幽的世界里, 甚至连一向凄清哀婉、引人愁思的猿鸣, 诗人都觉得是种悠闲自得的啼叫, 也能从中感受到一份宁静闲远。

二、置身田园的欣乐之情

单纯的人生经历使得孟浩然对乡村田园也有着由衷的喜爱之情。田园中没有现实社会的羁绊和政治仕途的险恶, 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让他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 优美的田园风光更令他内心怡然欣乐。乡居田园生活使得孟浩然隐隐不甘的仕进之郁闷消散殆尽, 取而代之的是欣然满怀以及与故友、农人间真淳质朴的友情。

如其《过故人庄》[2]: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此首田园诗描写了诗人于重阳日应“故人”之邀, 到农家做客的情景。诗人在受故人相邀赴约的途中, 看到这里有郁郁葱葱的绿树, 有远处若隐若现的青山, 有星罗棋布的村舍。诗人对田园的喜爱之情尽在这淡淡的景物描写之中。诗中故人那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更让诗人神往, 开窗面场圃, 诗人与故友把酒言欢, 开怀畅谈, 宾主尽欢。此刻, 没有鸿鹄之志, 亦无济世之慨, 只有质朴的农家稼穑之乐。置身在这如画的田园风景中, 诗人政治追求上的失意和人生通达上的挫折都烟消云散, 和谐自然的生态之美以及怡然温馨的田家生活荡涤了这位盛唐文人的功名利禄之念。“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一个“还”字, 看起来只是诗人与故友之间一个普普通通的约定, 可其中却蕴含着诗人对田园风景和田园生活的喜爱和不舍, 让他流连的不止是菊花, 更是诗人在那充满着泥土气息的村居生活中获得的那份平静与怡乐。

再如《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2]:樵牧南山近, 林闾北郭赊。先人留素业, 老圃作邻家。不种千株橘, 惟资五色瓜。邵平能就我, 开径剪蓬麻。首联诗人便点明他所居之处, 远离人迹, 南山脚下, 无论是放牧还是砍柴, 都很随性, 他在此过着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颔联感恩先辈留下的旧业, 让他享有田园之居和田园之乐, 并与老圃成为邻居。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孟浩然心态的平民化。古代文人, 即使了无功名, 也会以文人士子自居, 而对农、工、商鄙薄视之。此诗中诗人却以成为农夫而欣慰, 对在田间劳作的邻人, 更是友好以待。颈联“不种千株橘, 惟资五色瓜”, 五色瓜, 别名东陵瓜, 相传为秦东陵侯邵平所种, 因瓜美而名扬。因此, 诗人也只愿意种植五色瓜。尾联诗人还想象着东陵侯邵平一定会庇佑他种的瓜又大又甜, 诗人将自己作为老农的心态描写得传神入微, 这是农人盼望丰收的心态, 更表现了诗人躬耕田园的充实和置身田园的怡乐。整首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 没有刻意的雕琢, 诗人那安贫乐道, 恬淡自得的心境表露无遗。

三、参佛悟禅的超然之情

孟浩然自小就喜好佛教, 而其家乡襄阳, 在东晋时期, 就曾有佛教学者释道安在这里宣讲佛法长达15年之久, 从而也使襄阳成了佛学圣地。此处自然而未经雕琢的深绿浅碧中坐落着三、两佛寺, 隐隐可见白墙麻瓦的禅室。置身于这佛禅清净之所, 出家人那种淡出尘世, 静心修行的超脱, 无疑会给孤高狷介的孟浩然带来清心静欲、洗脱凡尘的影响, 令其对佛道禅理神往之至。其诗中不乏禅理之趣, 体现了他超然的隐逸情怀。如《春晓》[2]: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这首诗本身并没有禅语, 许多学者对孟浩然诗歌进行分类时, 也不将其视为禅诗, 但诗中表现的任运自然机趣、韵律无不与禅的妙悟、玄机暗合。诗人用最沉静的方式, 倾听、感受大自然的律动, 领略大自然的情趣, 呈现出空灵之美, 此处和“世尊有密语, 迦叶不覆藏。一夜落花雨, 满城流水香”[4]920的禅论, 有着相同的禅境和禅趣。

孟浩然性喜幽静, 在离群索居的山林生活中, 常与禅师唱和, 更向往禅师清静超然的生活。对佛法的参研, 使孟浩然明白现实的人生必然为“苦”, 而造成“苦”的根源是人们自身贪心不足的种种欲望, 只有超脱自身的世俗欲望, 才能够摆脱所有的苦痛。正是对佛理的研习, 使孟浩然的隐逸情怀中凭添了超然物外之意, 而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消极避世。

如《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2]:谓余独迷方, 逢子亦在野。结交指松柏, 问法寻兰若。小溪劣容舟, 怪石屡惊马。所居最幽绝, 所住皆静者。云簇兴座隅, 天空落阶下。上人亦何闻, 尘念都已舍。四禅合真如, 一切是虚假。愿承甘露润, 喜得惠风洒。依止托山门, 谁能效丘也。诗人和好友相伴, 探访兰若寺。密林深处, 怪石林立, 清幽寂静, 虽然还没有到达目的地, 诗人和志趣相投的好友已经相信, 在那佛寺之中的必然是处虚守静的得道高僧。内心之中, 对僧人不被“妄我”意念缚系的生存方式由衷地欣赏, 此刻所有的尘俗之念都不复存在。“四禅合真如, 一切是虚假。”参透四禅, 舍弃世间的一切妄念, 感悟至此, 诗人就能以一种超然的心态看花开花落, 任云卷云舒。感念佛法的熏陶, 诗人期待着就留在这佛寺之中, 不再效法孔孟的汲汲于世。当然, 孟浩然终其一生, 都是儒者, 并没有遁身佛门, 但其处虚守静的思想和飘逸淡然的处世之举, 始终为后人所称赞乐道。

《还山贻湛法师》是孟浩然的名作, 也是一首出色的禅诗[2]:幼闻无生理, 常欲观此身。心迹罕兼遂, 崎岖多在尘。晚途归旧壑, 偶与支公邻。导以微妙法, 结为清净因。烦恼业顿舍, 山林情转殷。朝来问疑义, 夕话得清真。墨妙称古绝, 词华惊世人。禅房闭虚静, 花药连冬春。平石藉琴砚, 落泉洒衣巾。欲知冥灭意, 朝夕海鸥驯。孟浩然深谙佛理, 他知道参禅悟道, 可以观自身之正因, 不被烦恼现实所蔽, 灵觉之性才得以显现。而与世俗相周旋, 自然就不可能“观此身”, 所以两者不能兼得。面对出世与入世的两相对立, 他的心态是矛盾的, 但是世俗之路的“崎岖”, 让他坚定了感悟佛法之念。佛法可以让人远离一切恶行烦恼, 人生诸苦的一切根源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在清寂的禅房之中, 体悟到了“虚静”, 明白了一切物境生灭无常。此刻诗人的心性净如莲花, 清澄无染, 不难想见, 诗人归逸山林的隐逸之情也在参研佛法之际得到了升华。

摘要: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歌真切地体现了他的隐逸情怀, 其中有徜徉山水的悠然, 有置身乡村田园的欣乐, 更有于山水寺庙中参佛悟禅的超然。孟浩然因其隐逸情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后代诸多诗人。

关键词:孟浩然,诗歌,隐逸情怀

参考文献

[1]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2]彭定求.全唐诗 (孟浩然卷) [M].北京:中华书局, 1960.

[3]施闰章.清诗话上册·蠖斋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篇9:论穆旦诗歌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穆旦 诗歌 家国情怀

1937年日寇入侵,中国的土地、生灵遭到残酷的践踏,对于忧患深重的中国来说,抗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事件,抗战给国人带来流亡、屈辱、受难,同时也带来奋起、热情与抗争。许多诗人投入到民族解放的洪流之中,将文学的社会化转换为文学的政治化,主流诗歌以人民、时代为本位,坚持对现实的关注。时代容不得任何有良心的诗人超然世外,诗歌创作亦不可能仅仅向内思考自我、艺术的意义和价值,还必须向外探索自我、艺术和时代的联系。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穆旦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首先把目光聚焦到了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得他的思考始终指向他们所生活的那片土地。穆旦积极应和着时代风云的呼唤,以知识分子视角透视、感受着现实,将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意识主动地融入了人民意识,其诗歌深层的文化意蕴是以家国为本的入世情感和心理,从中人们可以触摸到现代中国人灵魂的骚动不安,感受中华民族在特定时代的痛苦与艰辛。

一、西南联大南迁苦,莘莘学子爱国情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7月29日、30日北平和天津沦陷,战火烧到了平津。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北方最著名的学府决定南迁,在湖南长沙建立国立长沙联合大学,简称“长沙临大”(即后来西南联大的前身)。校园并非世外桃源,动荡的现实生活时时激荡着穆旦的心:

然而,那是一团猛烈的火焰,

是对死亡蕴积的野性的凶残,

在狂暴的原野和荆棘的山谷里,

像一阵怒涛绞着无边的海浪,

它拧起全身的力。

在黑暗中,随着一声凄厉的号叫,

它是以如星的锐利的眼睛,

射出那可怕的复仇的光芒。

——(《野兽》)

写于1937年的这首诗,恰是诗人在战乱离散之际,感受民族的痛苦,在自我灵魂深处挣扎、搏斗的心灵历程。他以野兽的受伤和不屈作为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反抗意识之觉醒的象征,在诗歌深处回响着民族抗战的有力呼唤。这类关注民族苦难现实的诗作还有《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古墙》《出发》《原野上走路》,等等。

1938年,长沙陷入危机。1938年2月29日,穆旦与西南联大的师生开始了步行迁校的“世界史上艰辛而具有伟大意义的长征”。这次长征全程350华里,历时68天,跨越了湘、黔、滇三个省份,最终到达昆明。诗人的双脚从此真正地踏上了广裹而坚实的中国大地,感受着祖国母亲的苦难,触摸着她累累的伤痕。惨遭铁蹄践踏的祖国,千万个家园被无情地毁灭,到处是战乱,人民已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些个残酷的,为死亡恫吓的人们,/像是蜂拥的昆虫,向我们的洞里挤。”(《防空洞里的抒情诗》)饱尝战乱之痛的中国人民的险恶处境,使穆旦深刻地体会到人的生命“像一只逃奔的鸟,我们的生活/孤单着,永远在恐惧下进行,/如果这里集腋起一点温暖,/一定的,我们会在那里得到憎恨,/然而在漫长的梦魔惊破的地方,/一切的不幸汇合,像汹涌的海浪,/我们的大陆将被残酷来冲洗。”(《不幸的人们》)踏过了处于艰苦岁月的三千国土,如此跋涉回来的诗人,不会是在象牙塔里抒写风花雪月的文学青年,而是让自己贴到泥土里,与社会、与现实相融。

战争使穆旦的心灵和肉体受到双重的考验,其在诗人眼前展开的不仅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更有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这使得穆旦的诗一触及祖国和人民,其笔墨就蕴涵着无限深情,《赞美》就是一部典范之作。“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赞美》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作者宛如胜利的预言家在高声欢唱:“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诗人穆旦在痛苦中并没有彷徨,他从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潜在的巨大力量,由此发出了反复的咏叹:“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他真诚地赞美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民,赞美他们的坚忍,赞美他们由苦难走向抗争,赞美整个民族的崛起!

二、缅甸远征不归路,一腔热血照汗青

如果说,从1937年到1942年,穆旦还是在局外感受战争带来的苦难,那么参加远征军并经历惨绝人寰的野人山战役,则是真正意义上用生命体察和咀嚼苦难。联大毕业不久的24岁的穆旦投笔从戎,毅然参加中国远征军,任随军翻译,出征缅甸抗日战场。仅仅三个月后,诗人便亲历了一场无比残酷的战斗:“那是一九四二年的缅甸撤退,他从事自杀性的殿后战。日本人穷追,他的马倒了地,传令兵死了,不知多少天,他被死去战友的直瞪的眼睛追赶着,在热带的毒雨里,他的腿肿了。疲倦得从来没有想到人能够这样疲倦,放逐在时间和空间之外,胡康河谷的森林的阴暗和死寂一天比一天沉重了,他更不能支撑了,带着一种致命性的痢疾,让蚂蟥和大得可怕的蚊子咬着。而在这一切之上,是叫人发疯的饥饿。他曾经一次断粮到八日之久。但是这个二十四岁的年青人,在五个月的失踪之后,结果是拖着他的身体到达印度。虽然他从此变了一个人,以后在印度三个月的休养里又几乎因为饥饿之后的过饱而死去,这个瘦长的,外表脆弱的诗人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坚韧。”整个战斗中,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把穆旦推向绝望的边缘,无情地把他置于常人难以想象的生命的极限状态,穆旦的这次死亡临界点的体验,这番特殊的经历和深重的苦难,使得其诗歌真实地描写饥饿、灾难、病痛、死亡,表达出非同常人的切身感受和丰富体验。在1945年,穆旦曾写了这么一首诗来追念战争中那些倒下去的伙伴——《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抗日战士“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而捐躯,而他们的归宿则是“原始的自然”——这个人类最初的“故乡”。这是对出国作战的众多野人山胡康河谷的白骨的献祭,是对死者的悲歌与礼赞,也是对众多无名英雄、农民战士的悼歌,更是诗人对残酷战争决绝的反抗。

对战争中个体的复杂感受的关注是这一时期穆旦很多诗歌的主题,《出发》里这样写道:“告诉我们和平又必需杀戮,/而那可厌的我们先得去欢喜。/知道了‘人不够,我们再学习/蹂躏它的方法,排成机械的阵式,/智力体力蠕动着像一群野兽,”“给我们善感的心灵又要它歌唱/僵硬的声音。个人的哀喜/被大量制造又被蔑视/被否定,被僵化,是人生底意义;/在你的计划里有毒害的一环。”战争服从鲜明的政治目的和政治要求,当个人并不是麻木地服从战争时,个体会用理性审视战争的残酷。战争里也有人性的复杂,有死亡的威胁,战争的过程成了每个个体经历炼狱的一个过程,而战争的意义和结果还是未知的,所以穆旦鼓励个体在残酷的现实中“活下去”:“活下去,在这片危险的土地上,/活在成群死亡的降临中,/当所在的幻象已变狰狞,所有的力量已经/如同暴露的大海/凶残摧毁凶残,/如同你和我都渐渐强壮了却又死去,/那永恒的人。”穆旦的这种现实关怀延续了鲁迅关注个体生命的思考,他告诉我们在战争年代的语境里需要对个体精神的关注,亲历了战争的诗人,其笔下的战争从来不是英雄主义的凯旋之歌,也不止于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式的对侵略者的浮泛谴责。在穆旦看来,战争是“一次人类的错误”,在战争当中,真正的敌人是罪恶的战争“本身”。换言之,穆旦对战争的怀疑与抗拒不仅仅是基于单纯的民族感情,更是基于对人类的博爱。观照战争,穆旦己超越了政治派别的意识,而站在“人”的立场上,以个体之良心见证这血和肉的搏斗。

三、流离辗转生计艰,心忧国难悯苍生

1943年初,穆旦在印度养病,撤回国内后,他没有重新回到联大外文系任教,而是颠沛于昆明、重庆、贵阳、桂林等地,先后在中国航空公司、重庆新闻学院、西南航空公司等处做翻译、学员或雇员,时而失业,生活困顿。一直到1946年,曾经一起在缅甸抗日战场共事的罗又伦将军邀请穆旦去沈阳创办《新报》,穆旦才结束了辗转于大西南各地的生活,到了东北。长期生活于社会底层,穆旦与劳苦大众有了更广泛的接触,也真切地了解到了底层贫民的喜怒哀乐。在这一时期穆旦经常面向时代、现实、人民、民族命运等宽阔的情思地带,为忧患的人生担待,表达出对芸芸众生的终极关怀。像《农民兵》,从普通的生命看到人间的不公,从生命对生命的压迫发掘社会良心:“他们是工人而没有劳资,/他们取得而无权享受,/他们是春天而没有种子,/他们被谋害从未曾控诉。”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感叹牵念。同时,和爱相对应的与生俱来的批判意识被激发得强悍无比,不遗余力地发掘现实的黑暗、丑恶与荒谬。“我们站在这个荒凉的世界上/我们是廿世纪的众生骚动在它的黑暗里,/我们有机器和制度却没有文明/我们有复杂的感情却无处归依/我们有很多的声音而没有真理/我们来自一个良心却各自藏起”(《隐现》)。中国人处于怎样失语和黑暗的环境中?真理还有人坚守么?文明还有人追寻么?良心在变质么?冷静客观不动声色的陈述表达了对现实生存的批判和否定。穆旦这种“拥抱人民”的姿态,这种寻找诗与现实、时代契合的精神立场,注定了他的诗骨子里永远镌刻着典型的中国情感和中国经验。

1945年,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一年:抗日战争胜利了!穆旦亲身感受了这一伟大时代的气息。亲历了战争,对战争有着深深的恐惧与抗拒的诗人,自然会感到振奋与喜悦,在《轰炸东京》中他深切感怀着抗日战争胜利的欣喜,情不自禁地呐喊着,“我们的思想炽热已不能等待”“一个合理的世界就要投下来”,在诗中穆旦亦有力地谴责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要把你们长期的罪恶提醒”,显示出其鲜明的反法西斯的立场。

血火交迸、纷乱异常的20世纪40年代,战乱、灾难、死亡,他以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身心,最敏锐地感受着中华民族的痛苦与磨难。在诗歌创作方面,穆旦自始至终坚持着诗歌艺术责任和现实责任的统一,尽管他没有用他全部诗作加入到集体的为民族前进的鼓动呐喊中来,但是穆旦的诗歌是深深地扎根于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而且他始终不忘用诗歌来表现民族的苦难和人民水深火热的处境。穆旦身上的这种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感,是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所应该具有的;穆旦所葆有的这种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也正是当代知识分子所缺失的,他留给我们的思考至今仍然闪现着智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温儒敏.中国现代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杜运燮,周与良,李方等编.丰富和丰富的痛苦——穆旦逝世20 周年纪念文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79.

[3]穆旦.穆旦诗文集(二卷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穆旦.穆旦译文集(八卷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辛笛,陈敬容,杜运燮等编.九叶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6]杆运燮,袁可嘉,周与良编.一个民族已经起来[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篇10:现代诗歌:风的情怀

姹紫嫣红的夏

是花的海洋。

你是花中醉人的蔷薇

当你煎熬在骄阳的炙热下

是风,吹来片片白云

为你遮起一片清凉

当承载你的土地被烤的干涸

是风,把乌云和雨带来

为你润泽每存肌肤

蓝天下,蔷薇不曾看到风

她只看到了头顶那片流云

她感谢

是云遮住了烈炎骄阳

是云滴下了雨的晶莹

蔷薇笑了

她对着云朵开放的`更加灿烂

风默默地在花丛中拂过

他伤心自己的透明

但他快乐

因蔷薇开得美丽

他沉醉

因蔷薇散发着芬芳

一天一天…

夏走了,

秋来了…

蔷薇在云下打了个冷战

她觉得更需要一点阳光

但云还是欢快地飘在蔷薇头上

是风,他看见了蔷薇的瑟瑟

他鼓足了力量

将她头上的云吹散

为她挽一屡秋日的阳光

蔷薇感到一丝温暖

秋,一日一日渐凉

是一屡阳光让蔷薇在秋天开放的更长

……

蔷薇微弱地抬起头看向天空

风,在将流云赶走

让阳光能一直照耀在她的身上

她终于看到了云中舞动的风

她笑了,她也哭了

她高兴

明白了风的情怀

她悲伤

错过了挽留的时间

……

风,我来了…

萧瑟中,蔷薇凋零了

泪水的花瓣

在秋风中慢慢飘舞

天凉好个秋!

风亦变的有力微寒

风,秋天的风

舞动着萧瑟

舞动着悲凉

他要将天上的云全都吹散

只留个天高云淡……

还在那片地上

继着蔷薇凋零的风中

是一支对着风微笑的海棠

是啊,秋海棠

她开的热情,开的欢乐

她记得,是风吹来的雨润泽了土地

让她的枝芽得到茁壮成长

蔷薇灿烂的时节,她还是一枝嫩芽

秋天。她的蓓蕾终于开放

她追寻着开放前对风的记忆

她将全部热情绽放给了风……

风,秋天的风

卷着片片落叶

如云中飘雪

清冷地从海棠身边吹过

请原谅秋风的冷漠

因为,等你发现的时候

虽然风还是风

篇11:端午节的诗歌情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作为与春节、清明、中秋并列的中国古代四大节日之一,端午属于夏季的节日。历代文人墨客情注端午佳节,吟咏其盛况的美诗妙词和民间歌谣浩如烟海。在具有悠久的诗歌传统的中国,在这个已被赋予一种特殊的历史和人文意义的节日里,今年的6月12日,广东观音山又将传唱出怎样的佳句,歌诵出怎样的精彩呢?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届时将盛大举行第六届端午诗会,欢迎广大游客及诗歌爱好者广泛参与、共同见证!

篇12:怀念西楼,墨染的情怀诗歌

(一)怀念西楼,墨染的情怀

一席秋风里

走来你寂寥的身影

想来你该用一种怎样的深情

把这深秋的美景

收藏在你的梦中

大雁南行

所有的风景都即将凋零

怀念西楼

在秋风低回的夜色中

用墨染的情怀述说情衷

你的深情穿越了千山万水

轻轻敲打着我的窗棂

你说你的情怀无人能懂

今夜里

有风拂过

窗前的风铃响个不停

你与文字作伴

放飞自己的心梦

二十四桥明月夜

你的笔尖

流淌着多彩的人生

倾述着岁月的无情

潇潇秋雨

洗刷着你苍凉的心境

薄凉的时节

有你给予了一份温情

秋的季节一片枫红

怀念西楼

墨染的情怀和谁与共

人生难得一知己

最怕无人能懂

寂寥的夜里

泪洒长亭

(二)我心依旧

流星划过夜空

那是生命最后的痕迹

一个拥抱

筑就了一部历史

一个轮回

叙述岁月的沧桑

一本诗集

记载着所有的爱恋

我心依旧

昨日的风雨

不会冲淡对你的情感

蓝色的经典

蓝色的爱恋

当季节的风

笼罩着北国的上空

亲爱的

枫叶已红

让南去的雁群

捎去我的思念

薄凉的季节

留下你的问候

就这样悄悄地下着

是你的泪滴吗

浮游在北方的夜空

如果我是一座山

你会是我生命中最旺盛的绿荫

渴求的目光

一旦寻到永远的寄托

这丰盛的储藏

成就了繁衍的希望

让你知道

什么是绿和生命的相依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

你是我清流里的童话世界

来自心灵深涧的消息

总能带给你最初的阳光

让你知道

生命如水般的延绵不绝

如果我是一粒种子

你是我梦中的处女地

总有五彩的世界在夜晚降临

色彩斑斓的世界

让你见证了我心依旧

(三)海上共潮生

九月的家园

红叶在枝头上摇曳

向北吹来的是

江南的暖风

而今夜

当中秋的明月升上天空

我塞外的亲人

可曾回到了家园

在月夜下

共饮葡萄美酒

一叙离别之情

当晶莹的雪花漫舞枝头

家园里

拉开了洁白的帷幕

而我站在旷野之中

独享一份

别样的宁静与温馨

雪花如翩然的蝴蝶

在遥远的`天际

飘落于我的掌心

然而

当中秋的钟声敲响

当家园里

又迎来了新的一次聚首

在月辉朗朗的今夜

亲爱的朋友啊

让你我共享春华秋实

共享流岚雾霭、海上潮生......

(四)想你,在灯火阑珊

夜幕降临

晚霞也即将落下帷幕

这样的夜晚

野外一片蝉吟蛙鸣

想你

在灯火阑珊

风轻云淡

无关风花

无关雪月

夜凉如水的夜晚

在朗朗的月辉下

思念悄悄燃起

远方的你还好吗

如果你知道

我是怎样的牵挂你

想知道你安然无恙

你会不会黯然流泪呢

你对我总是柔情似水

从相识到相知

一路上洒满爱的忧伤

情的甘露

想你

在灯火阑珊

不眠的夜晚

我倚窗而立

月光轻轻柔柔洒遍我的全身

多像你的爱抚啊

让我感觉

薄凉的夜也是温暖的

季节变换交替

亲爱的

保重自己

远隔千山万水

道一声今宵多珍重

想你

在灯火阑珊

(五)灯火阑珊处

美丽的时刻

也只因美丽的相遇

而流光溢彩

美丽的生命

也只因四季的轮回

而璀璨芬芳

日与月如此交替

谁又能留住年华的流转

在青春的眉梢

握住一缕野蔷薇的暗香

在飘落的花瓣上写满

年轻时的誓言

或许

那不经意飘落的时光

有太多无法述说的忧伤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请你

请你为我珍重

而今夜

当华灯初上

你我是否能远在天涯

近在咫尺

众里寻你千百度

暮然回首时

篇13: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怀

关键词:陶渊明,蔑视权贵,性本自然,超凡脱俗,美好愿望

前言:俗称五柳先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山水田园诗的体系, 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 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 寄意田园, 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 以及他淡薄渺远, 恬静自然, 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一、山水情怀产生原因关于陶渊明的出仕与隐退, 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大环境崇尚隐逸之风和他内儒外道的思想去解释。其实, 抓住陶渊明五次仕宦经历, 历史地具体地去分析他为何隐退守拙的原因, 可以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 一是社会现实使然。1、本性使然陶渊明少年时受传统儒经的影响, 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 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 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 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 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玄风扇炽的时代, 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的品格。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 应当说与东晋士族文人这种普遍企羡隐逸, 追求精神自由的风尚不无关系。就是这种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天然禀赋, 使他不堪“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而最终挂官归田。2、社会现实原因晋代的门阀制度, 使得“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在那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 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 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29岁时他进入官场, 当了江州祭酒, 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以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 不仅无由施展济世抱负, 而且于“志意多所耻”。最后一次为官是当彭泽令, 在官八十余日, 因不堪官场黑暗,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二、陶诗中的山水情怀陶渊明擅长“以情造境”, 他的诗歌古朴自然, 诗意深醇, 且能天然入妙, 体现山水情怀, 究其源动力, 在于他的山水情结。相较于一般文人, “陶渊明与他们不同的地方, 便是他与大自然之间没有距离。在中国文化史上, 他是第一位心境与物境冥一的人。”诗缘情而发, 他从山川河泽中得到美的感受付之以诗, 他的诗“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读者能触景生情, 情以景观。陶诗中出现的物象诸如山和泽大多包含着诗人欣豫自远、委心事外的态度, 本质上是一种山水情结的实体化。具体而言, 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向往平淡自然从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中可以看出他十分向往平淡自然的生活, 并且从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出了别样的平淡自然, 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容易看, 容易懂, 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正向梁实秋所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 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 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2、喜爱亲近山水陶渊明的一生是与山水结缘的一生, 单就“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这十个字, 我们便可感知回归自然是与他的人生追求相契合的。“爱丘山”的意思就是“爱自然”, “性本爱丘山”说明他的骨子里存有着亲近自然的因素。他渴望并在后二十年完全生活在大自然中, 已融成大自然的一员, 他不再是山水的旁观者、欣赏者, 更不是占有者, 山水早已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他的喜怒哀乐里。这是情结与实物之间的通感。也正因为诗人“性本爱丘山”, 拥有着妙造自然的山水情怀, 所以别人都瞧不上眼的山野景观在他笔下却显得格外亲切, 他的诗歌才能任怀得意, 营造出一种属于山水独有的意境。3、回归自然远离黑暗陶渊明生于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 在年少时, 他也有过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宏图大志, 但他真醇的秉性受不了宗室斗争、军阀夺权的政治野心, 受不了不断的血腥杀戮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 更兼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便选择了归隐这条路。选择归隐, 证明他“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归隐后, 可以“种豆南山下”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久去山泽游”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 可以尝试“山涧清且浅, 遇以濯吾足” (《归园田居五首》其五) , 可以怀想“在昔曾远游, 直至东海隅” (《饮酒二十首》其十) 。

参考文献

[1]钟嵘著.陈延杰注.诗品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3]房玄龄等撰.晋书.刘毅传[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4]前野直彬, 石川久夫.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M].

[5]吕慧鹃, 刘波, 卢达.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 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6]徐应佩, 周溶泉, 吴功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A].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2.

篇14:顾瑛诗歌中的儒家情怀

关键词:顾瑛;儒释道;儒家情怀

杨廉先生在评价顾瑛时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顾瑛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主持玉山雅集,成为玉山雅集的东道主、首席诗人”。[1]从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顾瑛一生中的两大成就就是主持玉山活动和成为首席诗人,其实这与顾瑛轻财喜事的性格和天资聪颖是分不开的。顾瑛出生在十分富庶的家庭,但是顾瑛“幼喜读书,善记诵”[2]、“年十六,佐父理家事,”[3]这将他与一般的纨绔子弟区分而来。也正因如此,“贵卿大夫多与之接,乡曲誉望,逾其诸父矣。”[4]而这一切是都是为了要“廓充先世之业,昌大其门间,逍遥户庭,名闻京师”。[5]此时顾瑛是有着荣进之心的有志之士。

其实最直接体现顾瑛荣进之心的是他在《草堂雅集》中写到的“绅先生无不爱重之。”将显贵的推重作为衡量一个诗人的重要标准,表明了他注重名利,也更加的想追求名利。还有诗句“壮年才力正峥嵘,功名肯落他人后”[6]都表明了他的用世之心。但是顾瑛并没有以参加科举考试的方式进入仕途。除了荣进之心之外,到了后期,社会混乱,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顾瑛此时的心态是由关注自我、求乐自适转为忧怀国事、体恤民情、忠君爱国。而这一切的思想都源自于儒家。“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主张,而“仁”则是其儒家思想的核心与基础, 顾瑛正是继承了儒家这一思想,并将其贯注在自己的思想理念和实际行动之中。通过欣赏顾瑛的作品就可以探析到顾瑛的儒家情怀。

一、 荣进之心的有志之士

《金粟道人顾君墓志铭》中:“予幼喜读书,年十六而干父之蛊,遂废学 焉……三十而弃所习,复读旧书,日与文人儒士为诗酒友,又颇鉴古玩好。”[7]这是对顾瑛读书最真实的写照。而这也为顾瑛进入仕途,提供了条件。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们都是通过读书这一途径来获得进入仕途的机会,从而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管理好自己的家事,族事,才能去治理天下。那么读书也就成了通往仕途的必经之路。也成了顾瑛想要入世的印证。其实在顾瑛在其诗歌中早已明志向。在《和答吕养浩》中:

博虎南山胆气雄,男儿壮志本来同。欲将短发描蒲女,又把新诗寄敬中。

夜月浙江何日渡,秋风淮甸几时通。要当挟策见天子,共看扶桑晓挂弓。[8]

那种心怀大志,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在心中积压,随时都将要爆发,给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极具感染力。“要当挟策见天子”那种胸中有丘壑,势必成大业的心态,让人折服。然而顾瑛并不是空抒发抱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关心时局势,当元朝局势危机,元军剿贼一次又一次失败,不能积极抗战,顾瑛痛苦万分,自己空有志气,却因远在朝廷,而不能杀敌卫国,在《许墅道中》就表明了顾瑛的那种愤慨的心态:

西出阊门第一程,山青水白不胜情。关河渺渺音尘隔,风雨萧萧官马鸣。

海上已闻天子诏,军中谁说亚夫名。秋光寂寞秋江冷,只为愁多白发生。[9]

至正八年,不满元朝统治,起义军并起,方国珍在浙江起义,破坏了元朝的海运,官府为了赢回海运权力而围剿起义军,与方国珍为首起义军发生多次战争,但都以失败告终。此诗则作于围剿失败后,官府派塔失司农劝降的路上。顾瑛听到后悲痛不已,他悲痛自己的国家受到战争的摧残,纵使山清水秀也不能让顾瑛忘却烦忧。顾瑛想去奋勇杀敌,可是以什么身份呢?没有仕途,他只能空留一声悲叹。但同时也为他勇入仕途埋下了火种。他不仅自己有着荣进之心,就是对于亲人、朋友,他自己也是积极鼓舞的。在庆祝其次子平贼胜利而归时,在《芝芸堂嘉宴》中:

玉山九月界溪浔,旭日朝开椿树林。门前子侄归下马,堂上亲朋来盍簪。

吾侪见面未白发,汝辈报君当赤心。举座称觞起为贺,烂醉不辞清夜深。[10]

描写了一幅幅亲朋好友相聚、举杯同贺的场景,让人喜不胜收,甚至是“烂醉不辞清夜深”。作为一名心系家国的诗人,打胜仗就是天大的喜事,更何况这是有他的亲人参加的胜仗。更加坚定了他报国为家的决心,以“赤心”来报君。高举酒杯来欢庆,一方面是为了高兴、另一方面也鼓舞了士气。而当友人参军打仗,他更是大肆鼓励。《铙歌十章并小序送董参政》中:

克淮西,法羸越。阵堂堂,火烈烈。介士奋,逋贼滅。杭城屹,长江撇。

将用良,兵用捷。赵用牧,东胡孑。汉用广,匈奴慑。有永斯世垂功业。[11]

至正十四年,顾瑛终于有机会进入仕途,但是此时的元朝却岌岌可危,顾瑛悲叹到:“寸心忧国惭无补,两鬓飞霜一半加”,对于仕途这条路,他奋斗过、实现过、最终也踏出了这条路。至此,荣进之意已散去,但是他仍然是名关心国家、体恤民情的诗人。

二、 激昂愤慨的爱国之士

顾瑛是儒家思想的忠实践行者,除了积极的入世态度外,就是对于儒家“仁”思想的继承。我们知道儒家倡导“仁爱”,而仁的含义也非常的广泛,他不仅包括爱民的民本思想、也包括遵守孝悌之意、更包括忠君爱国的思想。在《论语· 八佾第三》中,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12]就明确强调了忠君思想,而对于顾瑛,忠实的爱国之士,他对元朝始终是忠心耿耿的,例如在《送陈希文秀才北上》中:

西风鞍马鞍马古长洲,送子才时远游。山割岷峨分地,水排淮西合江流。

方今丞相南征日,似昔周公北伐秋。圣主筑台延国土,虎头食肉定封侯。[13]

对于元朝的统治者,顾瑛是以“圣主”而称,对于圣主,他充满了希望,他认为圣主定会贤明。对于元朝统治者是极尽赞美之情。因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顾瑛的这种忠君爱国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他始终是站在元朝统治者的政治立场上,将元军叫做“王师”而把农民起义军叫做“贼军” 《金粟冢中秋燕集》:

今闻王师出,卒伍皆兜鍪。弄刀走关马,千里风飕飕。桓桓李将军,大旗画蚩尤。

去秋夺汴城,今复追大酋。屯兵泗水上,添灶扼贼喉。东南贡米粟,连网起歌讴。

我曹幸无恙,坐见恢皇猷。[14]

对于君主,顾瑛是无限的崇拜,并对其充满希望的。而对于出战杀敌的将士和士兵,顾瑛更是赞赏有加。在顾瑛的笔下,每一名将士都是奋勇杀敌的壮士,他们有勇有谋。在《铙歌十章并小序送董参政》:

入昌化,群□降。旗整整,鼓逢逢。凯歌还,民乐康。走马报入中书堂。

海之平,海以宁。挟长戈,批奔鲸。鳞角摧,毒雾腥。

膏为卤,波不惊。我公开府,公告成。挽海水,洗甲兵。[15]

在顾瑛的笔下,每一位将士都是勇猛无敌,在将士的带领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大大鼓舞了元军的气势,这使得激昂愤慨的爱国之士顾瑛更加崇拜他的君主和将士,就连普通的将士也是威风凛凛的。如在《水军瑶》中:

富家阿儿美且都,红丝绦县金虎符。争誇杀贼取银盌,髑髅掷还纳大夫。

富家阿儿如阿童,操舟出海捉飚风。七星对襟卷簷帽,贼中传是水中龙。

还有在《张仲举待制,以京中海上口号十绝.附郯九成见寄,瑛以吴下时事,复韵答之》中:

白昼惊风海上号,水军三万尽乘涛。书生不解参军事,也向船头著战袍。

官鼓冬冬报二更,船头风浪尽军声。不知海若缘何事,一夜颠狂直到明。[16]

在顾瑛这样慷慨激昂的爱国之士心中,对君主是无限的崇敬,对于元朝的将领和士兵则更是无限的赞美。

三、 体恤民情的的苦情诗人

在儒家的传统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根本,儒家也强调“仁者,爱仁”顾瑛也不例外,他除了是一名忠君爱国的具有荣进之心,的有志之士外,他也是一名体恤民情的苦情诗人。元代后期,元朝已经是风雨飘摇,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危机四伏,民不聊生。顾瑛目睹这一切痛心疾首,用诗作记录下这一幕幕。在顾瑛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了元朝政府的压迫统治和高压政策。在《乙未五月口号》中就描写到:

二月修城五月过,修城不了奈城何。只因一夜斜风雨,到晓都坍一半多。

农家祈社种良田,尽卜今年胜去年。抱布贸秧都插遍,开门一夜水连天。

雨中卖鱼无买冰,沿村打鼓傍鲜秤。二斤十贯新交钞,只直接仓黄米四斤。

堤头放马是何人,两两三 三辏作群。强把新钱买村酒, 口称曾去作苗军[17]。

农民辛辛苦苦劳动成果,却受到政府的盘剥,政府实行的高压政策也让百姓苦不堪言。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苗军”,苗军是政府启用的用来镇压农民起义的一支军队,其实苗军除了镇压起义军外,更多的是欺压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除了政府的压迫统治,政府实行的高压政策也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由于战争的影响使得国库亏空,为了弥补国库的亏空,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高压政策。如政府实行的强行征粮、不平的的货币政策、以及出现了迫使富商纳粮捐钱等,使得元朝社会混乱不堪。顾瑛用诗作记录了这一切。

政府强行征粮的《官籴粮》:

官籴粮,官籴粮,东吴之民自惶惶,去年今年来侍郎。凛凛六月秋生霜,官钱未给先取将。今朝十万上官仓,明朝十万就船装。小斛较斛大斛量,吏弊百出那可当。输钱索物要酒浆,磨牙吮血如虎狼。满身鞭笞成痍疮,郡侯视之泗滂滂。忍使吾民罹厥殃,实欲止之无计张。

描写混乱的货币政策:

带号新军识未真,拦街作队动生嗔。官支烂钞难行使,强买籴粮更打人。(《张仲攀待制,以京中海上口号十绝,附郯九成见寄,瑛以吴下时事,复韵答之》)[18]

官府征求苦到骨,村落饿莩寒无裳。近时南来持斧使,尽是各部尚书郎。(《十一月三十日冬至》)[19]

迫使富商买官的《长歌寄孟天暐都事》:

补官使者招入粟,一纸白麻三万斛。频年官籴廪为空,数月举家朝食粥。[20]

上至富商下至百姓,无不都受到政府的盘剥。这种生活境遇使得顾瑛的诗歌增添了一些悲伤的情绪,更体恤百姓生活的不幸。

除了政府的盘剥加重了百姓生活的不幸外,自然天灾也使得百姓生活雪上加霜。在《长歌寄孟天暐都事》中除了描写被迫买官外,作者还描写了自然灾害给人民的负担:

时维五月梅雨多,眼见青田生白波,饥农仰天哭无食,今秋无成将奈何。吴江漫漫风波急,夜返扁舟及家室,左看急电怒驱雷,骤雨打窗愁欲泣。我歌长歌行路难,闻者抚膺坐长叹。皇天流毒虐下土,自此天下何由安。呜呼,自此天下何由?[21]

在作者反复“天下何由安”的吟咏中,我们感受到那种无能为力的惋惜,感受到了顾瑛那种强烈的悯农的思想感情。

在顾瑛的身上,我们感受到那种意气风华、挥斥方遒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那种忠君爱的、舍生取义的高尚风尚;那种我为天下,悲天悯人的思想情怀;都深深的打上了儒家的烙印,在这种心态下创作了一首首,叙事详细,描写细致的佳作,让我们看到了元代末期的社会,感受到了顾瑛那种浓浓的儒士精神,倍受感动。

参考文献:

[1]杨镰《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3.

[2]殷奎《故武略将军钱塘县男顾府君墓志铭》《强斋集》卷四,川库全书集部,第123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28.

[3]同上

[4]同上

[5]同上

[6]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19.

[7]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190.

[8]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51.

[9]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140.

[10]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92.

[11]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11.

[12]杨伯峻. 论语译注[M]. 中华书局,2008:30.

[13]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21.

[14]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210.

[15]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11.

[16]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4.

[17]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4.

[18]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29.

[19]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4.

[20]顾瑛. 玉山璞稿[M]. 中华书局,2008:44.

上一篇:六桶中心小学2014迎“六一”节目单下一篇:趣事一件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