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爱国情怀诗词

2022-07-10

第一篇:描写爱国情怀诗词

浅谈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摘要]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于宋金对抗的时代、外族的入侵,本族统治者的无能,使少年时代的陆游饱尝兵荒马乱之苦,成年后又仕途坎坷,逐渐形成了他的爱国情怀。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最具特色的是这些诗词洋溢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他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揭露与抨击,关心人民疾苦都倾注于他的诗歌之中,对后世带来深远影响。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收复失地是他一生的伟大志向,他的一生为国家统一而努力,谱写了一首首充满悲壮的爱国情怀的诗,不愧是南宋诗坛的领军人物。

[关键词] 陆游诗词

爱国情怀

影响

陆游生在金人入侵、国势衰微的年代,抗金复国,收复失地成为他一生的志向,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充满爱国主义情怀,他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都倾注于诗词当中,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愤懑不已。

一、陆游爱国情怀形成的原因

(一) 社会原因

陆游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十七日,在他出生的这一年,新兴的女真族统治正酝酿着一个侵略宋朝的计划,而在陆游出生的前十天,这个计划已经成熟了。淮河上暴风雨似的透露了时代的消息,象征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在国难临头的时刻诞生的。

女真族灭掉了辽国后,又想侵扰宋朝。由于北宋统治者醉心于一己的腐化享乐生活,坚持投降求和的可耻政策,对于爱国的将领和士兵则横加贬斥和压抑,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奸臣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打算,根本不能指望他们能挽救民族危机。在这天翻地覆的年月里,陆游是同当时的广大人民一起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这教育的第一课便是逃难。在兵荒马乱之中,颠沛流离,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这种生活给陆游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他曾这样写到:“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麦 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窜。”《三山杜门作歌》。这一段逃难生活,在陆游的幼小心灵上铭刻对敌人的仇恨;而义军领袖陈彦生的豪侠义勇,保境安民的爱国行动也给他带来很大的鼓舞,初步懂得团结起来,抵御外侮的道理。此后,他终生主张驱逐金人,收复失地,最早的根源就在这里。

(二)家庭和老师的影响

陆游出生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地主官僚家庭。陆游受到父辈们的影响很大,陆游的祖父陆佃当过尚书右丞,父亲陆宰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为朝廷出力不少,当他看到豺狼当道,就愤懑地退居林下,主战派、士大夫常去他家谈论国事。陆游小时候常看到父辈“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苦,人人自期以杀身 羽戴王室。”这使陆游对爱国志士的忧国忧民的言行,为国献身的精神,对敌人、对叛臣嫉恶如仇的态度耳濡目染,对爱国英雄充满崇敬之情,便立下“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的誓愿。

陆游的老师对他谆谆教诲及言传身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陆游的老师大多是刚直不阿的爱国志士,其中曾几对他的影响最大,曾几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分子,也是宋朝南渡以后诗坛的领袖。曾几把江西派的作诗方法传授给了陆游,使陆游在诗歌创作方面获得了很大进步。曾几的爱国思想和创作诗词的技巧使陆游一生受益匪浅。

(二) 个人修养和坚定的理想

陆游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戈”的英雄壮志,在“隆兴和议”进行期间,陆游仍上书朝廷,建议国家应凭借有利地势,积极从事收复中原的准备。而在主持北伐的张浚已罢,和局已定,主和派把持朝政之际,陆游还敢于提出这样的主张,这表现出他不计个人利害,为国家前途着想的爱国热忱。

陆游为了实现他的愿望,他坚持锻炼身体,钻研兵书,曾表示过“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的豪情壮志。在宋金两军试探战中,陆游也参加过,在西北寒冷的气候中,他身披铁甲,骑着骏马去追击敌人,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但陆游当时丝毫也不在乎,过后还非常留恋地在诗里一再提到,真可谓是“一寸赤心惟报国”。

二、陆游诗词爱国情怀体现

(一)表明了自己为恢复中原的壮志豪情

陆游亲历了丧乱之痛,从小便树立了恢复祖国统一的大志,毕生坚持不懈,他的作品可以说是的时代风云之助,唱出了当时抗战爱国的最强音,也是自北宋以来爱国精神传统的最集中体现。 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他是要求参加战斗,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在他的诗里一再表示“杀身有地初非”“裹尸马革固其常”的为国牺牲的愿望,甚至老了病了他也不灰心,如《夜读兵书》说:“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表明他自己老当益壮,如果有报国的机会,他愿意即刻投笔从戎,上马杀敌。又如《十一日四日风雨大作》一诗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戊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这时已经68岁,虽然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但杀敌雄心尚在,报国壮志犹存,一心只想能为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诗中巧妙地通过自然界的风雨,将梦境和现实联系起来,渲染自己此心无时不在中原,表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崇高精神境界。

陆游重整山河的豪情壮志和杀敌报国的赤胆忠心,使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意志的坚强,感情的热烈。然而还不止此,甚至在陆游意识到生命将始终的时候,还盼望着收复中原,写下那首作为遗嘱的《示儿》,也是陆游最后的一篇充满了血泪的歌唱。《示儿》中蕴含着对儿孙的谆谆嘱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它是作者一生抱负和理想的总结,也是诗人爱国思想的艺术结晶。诗中没有只言片语涉及家事,唯一使他放心不下的是失地没有收复,祖国没有统一,含着老泪告诉儿孙,一定要继承先辈的遗志,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人至深,诗人强烈的统一祖国的愿望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

(三) 表现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批判

南宋统治集团的罪行,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而对外又表现了投降的一面。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爱国志士和诗人,陆游因南宋统治者的对敌屈膝求和卖国派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和愤懑。陆游的深哀巨痛集中体现在《关山月》中;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和壮士心,沙里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早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诗人借守边将士之口,痛斥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政策,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愤怒斥责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腐败无能,揭示出那个年代尖锐的阶级矛盾。这正是南宋中叶沉闷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诗人用反问的态度“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加深感情,忧愤深厚,沉郁悲凉,充满爱国深情。对权贵的憎恨,对兵士们空有报国之志,没用武之地,对沦陷区遗民百姓的同情,种种爱国忧民的深沉感情都在诗中一一表露。

陆游始终信念坚定,要做一名坚持抗战,反抗妥协投降的爱国志士。“诗人以悲壮的笔触谴责隆兴和议,谴责南宋贵族的荒淫误国„„陆游对于这些误国的权奸满怀愤恨。”①强烈的憎恨之情通过字字句句表现出来。

陆游对腐败当局和卖国投降派产生了强烈的憎恨。他的词《桃园忆故人》(题华山图)中“云外华山千刃,依旧无人问”揭露了南宋王朝不愿收复失地的卖国行径;《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揭露了统治阶级刻薄寡思,卑鄙地打击坚持抗金的爱国战士们 的罪行。

三、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关怀和同情

陆游对沦陷人民的苦难寄予无限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他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生活的诗歌,例如他在公元1195年写的《农家叹》: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粳。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

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 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倘得食,妻子鸿毛轻。

这首诗通过一位农民的自述,反映当时农村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同时以简洁的笔触概括了农民处处种庄稼,辛勤耕田地的情景。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疾苦寄予无限的同情。

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说:“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头两句的“河”指黄河,“岳”指华山。黄河和华山是我国的名山大川,也代表着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而对于失掉它们的诗人肯定会痛惜和悲愤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关怀,他把他们称为“遗民”,暗示出那是由于昏庸的统治者逃跑了,把他们遗弃在那里,而他们被遗弃之后,就开始在“胡尘”的笼罩之下饱受敌人的蹂躏与奴役,过着悲惨痛苦的生活,他们含着热泪,年复一年地盼望着“王师”来解救他们,但由于南宋小朝廷奉行着向敌人妥协投降的政策,他们殷切地希望终究却成为了泡影。在这短短的四句里,诗人把他对祖国的热爱,把对敌人的痛恨,对卖国朝廷失望,对沦陷区人民的关怀写的那样的深切动人。陆游对处于那个时代的人民深表同情。

四、陆游诗词的深远影响

陆游是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数量非常丰富。在他八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和九千首诗词中,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我国诗坛上的崇高的地位。

陆游以卓越的成就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后期,不少诗人以陆游为学习典范,还继承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较为重要的如:戴复古和刘克庄。江湖派诗中戴复古和刘克庄的诗词创作中都继承了陆游的诗歌特色,他们在主题倾向和艺术风格中都受到陆游的深刻启迪。到了宋末,宋代遗民中许多爱国诗人都对陆游的爱国思想产生了共鸣。陆游的爱国诗歌在后代也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危难时,陆游往往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对祖国的统一而歌唱而呐喊的战斗精神,以及那种终生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对那个时代,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永远教育激励着后人。

总之,陆游诗词的成就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是杰出的,特别是诗人那些热血沸腾的诗篇,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抨击了统治者的昏庸,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感人肺腑。陆游为被分裂的祖国而忧虑,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可以说这种爱国情怀是他的诗词作品的主旋律。梁启超就曾热烈的赞扬陆游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②陆游的爱国诗篇鼓舞着人民,在宋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鲜亮的一笔。

注释:

① 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程》下册,于非主编 1989年(第一版) 101页

选自《饮冰室文集》;梁启超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8年(第一版) 340页

参考文本:

①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1999年11月出版 ② 《宋诗三百首》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2年2月第1次出版 ③ 《中国古典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第二篇:爱国作文:把爱国情怀放在心里

爱国作文:把爱国情怀放在心里

刚刚在校图书馆里看了一本名叫《中国人在美国》的书,生了一肚子闷气。从商朝讲到现在,重点为清政府如何落后迂腐,中国人如何不惜代价偷渡至美国。抗日战争没有提,只是笼统地说了一下二战,过度看起来很自然,天衣无缝。于是这段历史就被掩盖。

整个书字里行间明里暗里都表达着对中国不利的思想感情,这个时代说话讲究证据,当然人家也有照片为证。中国男人和女人们传着传统服饰,严重显头重脚轻,表情木纳,呆若木鸡。没有照片也可以画画,一个正在向美国偷渡的船舱里挤满了中国人,个个骨瘦如柴,面色土黄,眼眶凹陷,脸骨突出,神情呆滞。其中正有两位梳着大辫子的男人端起一盘老鼠在那里有滋有味地啃着。我才明白美国人空中说的‘中国人都是吃耗子长大的’这种理论从何而来了。

不过我记得另外一本书上说美国南部穷人闹饥荒的时候是吃泥土活下来的。饥不择食,人之本性而已,我们从中看的不是中国人吃老鼠这一性质拙劣,而应该想到迫使他们吃老鼠的原因。不过谣言向来都是橡皮泥,如何塑造定型都会被默认为事实,这对于散播着和听众们都可谓是很好的娱乐,越离奇,越拙劣,听者就越快慰。人们都喜欢下雨天坐在家里或者车里,看见路上的行人抱着脑袋在暴雨中乱跑,才会感觉幸福。

书的作者很会说漂亮话,什么‘中国是个文明大国,中国人的到来给美国带来了很多东方的文化,也是美国这个移民国家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etc.不过最主要强调的,给人以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别的,而是中国人有多么穷。Poor这个形容词在这本书里不只出现了多少次。好像只有别人穷,作为富者才会过得很得意,很安心。

旁边的印度小孩儿问我,中国人是不是吃蛇阿?我听这话顿时想掐死他,就像掐死一只猴子一样轻松。听说印度人吃饭都不用餐具,直接用手抓,哪个更恶心?不过后来才得知他是在电影里面看到的,无知者无罪,放他一马。据说成龙的尖峰时刻第三部在国内禁播,原因是里面有对中国不利的台词。原以为中国是保护主义太强,现在才明白是对的,人们向来都是道听途说,众口铄金,三人成虎。

校图书馆里关于中国的书还真不少,足足有几十本。我翻来翻去,遗憾,没有找到张纯如的《南京暴行》,看来这段历史真的被遗忘了。那是一本讲南京大屠杀的书,作者由于长时间查阅屠杀资料,导致精神分裂,自杀死亡。记得当时读者的杂刊上登出了小传——张纯如,用生命照亮历史。就是这样一本照亮历史的书,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禁止出版,原因是其中对学生运动表示赞成,对国家的镇压表示不满。我一直觉得她死得很冤,真冤,呕心沥血写成的作品居然也像那场暴行一样被有意地掩埋起来。或许也是她不够坚强,如果换是我编写这本书,应该不会导致精神分裂。我和这里的同学说起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他们要么是一脸茫然,要么是满不在乎的神情,也许他们觉得,中国人穷命贱!

她付出的努力徒劳了,照亮,那也只是一瞬间。小M总说那是我们祖宗辈儿的事情,不要抓住故仇不放,记住一个人得好总比记住一个人的坏要强。这话听起来似曾相识,记得三年前的我在瑞典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的确,小M根本不在乎什么中国日本,什么南京屠杀,她在乎的是日本的动漫,寿司。我们这一代尚且如此,我们的下一代呢,我们的下一代的下一代呢?他们究竟还会记得多少?只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个淡淡的光影,即使会被后人熟知,也不会那样刻骨铭心了。

记得在国内的时候学校总是定时地给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唱国歌。我一直觉得国歌时最难听的,词曲都不怎么优美。当时升旗仪式的时候,我后面的同学每当唱到‘前进,前进,前进进’的时候都故意唱成‘后退,后退,后退退’,笑倒一片,这就是我们的娱乐。

还有,从小一年级的时候是儿童团团圆,带着绿领巾。我们宣誓的时候,满嘴都是马克思列宁,却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们只知道,带着绿领巾是进步是优秀的体现,谁都渴望有一条绿领巾,谁都渴望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当然,我市第一批入的。

二年级的时候开始退掉绿领巾,戴上红领巾。有人因为没有选上而急哭了,而我是本来选上了由于宣誓的时候东张西望被老师刷下来了。我为此懊悔半天,正因那天心情不好,找茬将同桌的作业本撕了。想那时我真够矫情的。不过后来我还是入上了少先队,实际上,全班同学都入上了少先队,哪怕是最差的学生。戴上红领巾的第一天,我鼻子都厥天上去了,那叫一个自豪。老师说那是红旗的一角,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其实只要稍稍懂点几何知识的人都会知道,红旗的一角应该是直角三角形而并非钝角三角形。稍稍懂一点点常识的就会知道,红领巾不可能是鲜血染成的,而是一洗就掉色的工业染料。这点骄傲,这点期盼和美好就这样从血腥的童年里消失了,我常常会问自己,当时决定入队是脑袋进水了还是怎么着。其实是因为满足虚荣心,接受一种自己根本不了解的思想,只一味地相信老师说得天花乱坠。

到了六年级,我的叛逆思想增强,常常不带红领巾,大夏天的,图个凉快。老师为了这个给我们组扣了分,并说气话谁要是想退队直接找她说,她准给退。我兴冲冲地找到老师,当时还不好意思直接说,塞了个纸条,明里暗里的意思就是我要退队。老师满面慈容地找到我,念我小学一直在国外,对中文理解能力不好,没听出来是气话,所以才法外开恩,没跟我计较。反而还说,你到了中学就不用戴红领巾了,你就带队徽了,快了,再等几个月吧。

上了初中一年级,我们还是戴红领巾,因为大多数人都还是十二岁,年龄没到。在此期间学校的少先队队组织的活动也接连不断,要么是看感动中国,要么是看长征的过草原的片子,还有香港回归纪录片什么的。大多数人都很不以为然,我也尤为活跃,带头撇嘴,把严肃的题材变成笑话。

出国之前,我终于摘下了戴了多年的红领巾,并用黑色碳素笔在上面写上三个大字“大俗物”。那叫一个畅快!别人看见了都很佩服我的勇气,并且暗自感叹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解放。他们永远不能解放,因为退了队,还有团,退了团,还有党,如此继续。

可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我不想说我曾经是多么的愚蠢,也不想说我有多么后悔,我更不想说我做错了。其实当时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纯粹的心理发泄,就是为了解脱,为了逃离学校的唾沫横飞的爱国教育。戴红领巾,不能代表爱国。入团入队都不能代表爱国。我现在既不是少先队员,也不是共青团员,更不是党员。我不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懂什么是列宁思想,不懂什么是邓小平理论,不懂毛泽东语录。我胸前没有红领巾,没有徽章,我口里喊的不是空洞的口号,我不会像校长那样发表长篇的爱国感言,不会像班中其他同学那样写出一篇篇宏伟豪壮的气势磅礴的入团申请书。但是今天,我真的感觉自己平生第一次如此爱国。不是被强迫而说得违心话,也不是毫无感触地空话。爱国不是一种炫耀的资本,不是一种卖弄的工具,不是一种豪华的装饰,不用挂在嘴边,不用戴在衣襟上,不用写在纸上,要放在心里。

时刻记住我是中国人,并且我很自豪

第三篇:爱国情怀如何

爱国情怀如何“打开”(人民论坛)

——国庆之际话国家③

孟祥夫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29日 04 版)

国庆将至,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的大花篮,灿若朝霞。这里的升旗仪式,也将迎来一年一度最大的致意人群。而与飘扬在广场上空的国旗辉映的,则是大街小巷招展着、市民游客挥动着的五星红旗。10月1日,国庆佳节,人们表达着对祖国的归属感、自豪感,浓浓之情、拳拳之心,渲染热烈的爱国氛围。

的确,对每个国民而言,爱国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也是再自然不过的认同,更是再基本不过的责任。倡导爱国主义、表达爱国热情,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主旋律。不过,和平年代,却不是每个人都会面临“捐躯赴国难”的抉择,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直接报效祖国的机会。走出流血牺牲、生死考验的语境,该以怎样的方式“打开”国民的爱国情怀?

犹记南海仲裁案后,“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微博浏览上亿次、转发超300万,媒体上、朋友圈的讨论也如火如荼,坚定的民间立场与鲜明的国家态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为我们处理相关问题赢得了主动。亿万国民爱国热情的理性释放、爱国观点的合理表达,正是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中国号”航船能破浪前行最深厚的底气、最有力的支撑。

也有一些人觉得,爱国主义“太宏大”,爱国教育“太沉重”,爱国行为“太遥远”,不太好把握。其实,公众的爱国精神,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怀,也可以有不同方式来表达。有网友曾在海外旅行中经历这样一幕:海洋世界的鲸鱼表演开场前,主持人问,在座谁是现役或退役军人,请起立;有人站起来后,主持人说,这些人为我们的国家服务,请大家给他们鼓掌。这给我们启示:不一定要正襟危坐、凝神静气,哪怕是休闲娱乐、亲友欢聚之时,也未尝不能在轻松互动中,彰显国家意识,表达爱国之情。

对个人而言,表达爱国,可以更多一些行动能力。爱国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用来喊的,更不用说那些打着“爱国”的旗号,击穿依法、守法这一底线的行为了。正如有人所言,最好的爱国是做好自己。有一位了解德国的朋友说,出于历史原因,德国人对高谈爱国,会表现得很慎重。但他们平时严守法律、讲究规则、尊重契约——“很简单,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日耳曼人,并为之骄傲”。的确,爱国不是高谈阔论,也不是豪言壮语,而是体现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在日常的点滴里。

对国家来说,体现爱国,可以更多一些载体支撑。在韩国,随处可见“身土不二”的标语。这本是韩国农协号召国民消费本国农产品的广告,却扩展到了更多商品上,在韩国国民思想中深深扎根。其实,无论是博物馆、国家公园,还是纪念碑、国家墓地,都是民众表达爱国之情的好去处。一部高水平的电影、一场用心编排的戏剧,也能点燃人们的爱国情怀,塑造爱国精神。而对于网络的“原住民”们,社交网站、手机软件,可能是“打开”爱国情怀更亲切、更贴近的方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得深沉,更会爱得得体。相信,这浓郁的爱国心、爱国情,必将汇聚成磅礴的洪流,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中国力量”。

第四篇:爱国情怀的句子

1、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红色的庄严的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

2、我曾经远离祖国几年。那些日子,我对祖国真的说不出有多么的怀念。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同志、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3、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6、从最简单的一句话中,我可以联想到一长串的人物的画廊,联想到一系列的山川、树林、村舍、田野、池塘、湖泊。

7、爱国情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火种!充满爱国情怀的英雄人物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没有英雄出现的民族是一个可怜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幸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而且也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崇尚爱国英雄的传统。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8、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唐·王维《老将行》

9、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唐·李白《塞下曲》

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2、我爱祖国的劳动人民,是他们开辟荒野,种出粮食,挑来河水或井水把我哺育长大。

1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14、祖国的山对我们总是有情的。我们对它们每唱一首歌,它们都总是作出同样响亮而又热情的回响。

15、我爱祖国的语言。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尖一起跳跃。

16、爱国主义精神浸透着整个神州大地,爱国主义情怀深入到无数华夏儿女的心,追溯历史的长河,多少位爱国先贤的事迹流传千古。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那是何等的气魄;每当我回忆起这些英雄的往事时,便会周身热血沸腾,感慨万千!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时常在国人的耳边回荡,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着国人奋勇向前!

17、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三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18、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塞上曲二首》唐·戴叔伦

19、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

20、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1、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捉摸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想像到其中优美的图景,感触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襞褶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

2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23、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2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宋·陆游《陇头水》

27、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8、古老的中国曾经历经坎坷,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我们才从长久处于国家分裂与抵抗外侮的艰苦磨难中迎来了新生。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在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之后,中国将一个充满活力的崭新形象,呈现给世界。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已经不是往日意义上的那个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大国,我们的心态理当更加开放、包容、理性、自信,以国家核心利益为重,激情加理性才是我们表达爱国热情的正确态度。

29、我怀念我的母亲。她用她的乳汁喂养我,她用大巴掌抚摩我的头。直到今天,我的身上还能感到她怀里的体温。

第五篇:崇尚军人爱国情怀

很多人都会唱《为了谁》这首歌。歌中唱道:“我不知道你是?l,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句歌词,唱出了人们对军人的认知和敬意。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既是对军人的激励,又是对全社会的要求。军人总是与国家的总体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上凡是伟大的国家,无不把尊崇军人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俄罗斯人眼里,军人是“排在上帝前面的人”。在以色列,人们称国防军为“国家的精英”。在美国,将军的车来了人人自觉让路。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军人往往是与党、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的。在人们的心目中,爱党、爱国、爱军,三者往往是分不开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里,军人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在那物资贫乏的年代里,每逢年关,基层政府杀猪宰羊,敲锣打鼓到军属家慰问,贴春联,喊口号,既是对军人及其家庭的褒奖和激励,又是对社会的教育。然而曾几何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军人不那么被人尊重了。有的公职人员把转业军人的安置视为负担;有的把落实军人优抚政策看作是“军人特殊”;有的见到军人白眼以对,甚至喊出了“穷当兵的”这样的话。凡此种种,不仅使军人及当过兵的人感到心寒,而且在社会上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在不少地方,曾不同程度地出现“征兵难”的问题。一个国家,如果军人不被尊重,英雄不被保护,国防不被重视,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要懂得,崇尚军人是一种爱国情怀。军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安全屏障,他们平时流汗,战时流血。而不管是平时或是战时,都是代表着全国家、全社会的整体利益,代表着党和国家执行任务的。没有军人的奉献,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安宁;没有军人的奉献,就没有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现在有些人对军人不够尊重,主要是他们“钱”心太重,国家观念、国防观念淡薄了。

要懂得,崇尚军人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军人由于肩负特殊的使命,要有特殊的付出,因此应该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荣誉,应该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应该享受较高的待遇和优待的政策。现在是商品社会,人们习惯于用等价交换的法则来思考问题。实际上,军人付出的奉献和牺牲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试问:我要你一只眼睛或者一只胳膊,或者一条腿,要付多少钱?即使我给你这么多钱,你干吗!但军人遇到国家需要他付出时,他将义无反顾地把眼睛、胳膊、大腿甚至生命付出去,他根本不想会不会得到一分钱。

当然,军人也是人,军队中也有腐败分子,军人中也有形象不佳者、违法乱纪者。但个别不能代表整体,不能因此而改变我们对军人整体的崇敬,更不能成为个别人诋毁军队的理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贯彻习近平同志依法从严治军的要求,军队的形象有了根本改变,我们要自觉地相信我们的军队,爱护我们的军队,支持我们的军队。

八一节要到了,让我们想一想能为军人做点什么吧!

上一篇:秘书工作中的礼仪下一篇:美术与设计的关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