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诗意情怀

2024-05-07

数字时代的诗意情怀(精选6篇)

篇1:数字时代的诗意情怀

山旯旯的诗意情怀散文

我的家乡位于云贵之巅的边陲小镇上,被群山环绕着。四周翠意朦然,尘嚣稀迹。对于外出打工的人。这里便是一个美妙而温馨的归所,时刻牵挂着流动的心扉。

许久没得清闲,总想回家看看,看看家乡的景,家乡的人,特别是家乡那种淳朴而充满诗意的生活。炎炎夏日,去绿意环抱的山里寻找一份清凉,似乎已然成为一种奢侈。

适逢周末,便想,还是回去看看吧!终归是自己的老窝。从县城出发,大约走了十里。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果然,一路扑面而来的绿色渐渐将燥热稀释,丝丝的微风裹挟着山野花草的清香,不断从车窗外涌来,将团紧的心情一点一点洇开,大自然的慷慨总是让人获益匪浅却又心生敬畏。一股浓浓的乡情从额头涌向心田。在山间旋转,在树上沉思。

平坝县位于贵州省正中央,四周被高峰山,天台山,笔架山,大坡岭分隔。但由于区位使然,大坡岭却不如其它同仁有名。笔架山至始至终被文人墨客青睐,闻名暇讯。天台山和高峰山又是宗教住所,每逢佳期,更是人流沸腾。至于大坡岭则不同,一直保留着那份原始,原生态的天然构造。若非斯拉河水电站的修建,恐怕至今依然无人问津。

沿着平齐路到齐佰去,一路上,群山叠翠,百花争艳。沐浴着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淡淡的花香,一路赏景,一路看溪。

沿着狭长的山谷,是一条通往大坡岭的山峪,看着周围的景象仿佛一幅美妙的画卷。山崖顶上,松林茂密,浓墨重彩;峭壁之间,迎春怒放,金光璀璨;山间的浓荫,村舍的坎烟,也为这神奇的画面添加完美的色彩。

大坡岭山峦起伏,如苍龙盘卧。远处清翠披彩,山中弯延曲折。峰瓣层叠有序,幻若水中波纹,时刻准备清洗佳人身上的秀迹。

弯曲的羊肠小道,就像仙女的彩带飘落在山崖。跟随乳白色的云纱飘浮游戈,犹如观看仙娥典雅舞姿。再也不愿寻找来时归路。

列车越过山峦,走过在青鸾的簇拥下,终于登上顶峰,届时,真有种“海无涯时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快感,曾经也听见过这句话,但不知其中寓意。当经过一路颠簸,屹立在群上之上的时候。恍惚明了其中的道理。放眼望去,眼前一片翠意。山与山相接,树与树相连。只有少许的白绫将山与树分隔,听着哗哗的声响。远处的村舍,依稀撒落在山崖,让你分不清哪里是三棵树,哪里是茅草寨。只能看清坎烟升起而形成的云朵,在岭上徘徊。

此时,望着群山,想着江海,顿时感觉声色轻非,所经历的已如过眼云烟,随着微风消逝,慢慢沉淀在梦里。可谓莫愁脚下无路,阳光自在心头。想起了外公佝偻的身躯,外婆白发苍苍的脸轮。在山间,在田野里。

这便是我的家乡,一个充满诗意而无人问津的地方。我爱她,因为她承载了我童年的记忆。我爱她,因为她将是我老年的归所。

大坡岭,一个原生态的自然地带,流露出非一般的异域情怀。

篇2:数字时代的诗意情怀

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许多美丽的故事,屈原抱石投江的忠贞,陆游至死未忘九州同的爱国忧思……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像一朵朵芬芳的玫瑰,摇曳在我心中。

稍大些,翻开历史的长卷。才知道,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记忆中,爱国的情怀在无奈与痛苦中深埋,在金戈铁马中奋起,透过历史,我听到了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有力的呐喊:‚河山,忠心,爱国!‛

从此,‚爱国之梦‛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当我把目光投向我的生活,我发现,有多少人背负着沉甸甸的爱国情怀上路,他们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国忧‛的祖训。非典肆虐的时候,有位诗人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直面死亡,白衣天使做到了。不是每一种情,都能表示爱国,白衣天使做到了。‛有了这种情怀,才有了出征苍穹,太空遨游的骄傲……一年又一年,中国人续写着爱国的华丽乐章,中国梦如此灿烂辉煌!

我,也在用稚嫩的心灵读着‚爱国‛二字。

那天,班上的两个男生吵了起来,突然,觉得吃了亏的同学环顾左右,一把拉住从韩国来的韩中翰:‚你,帮我骂他,叫他神经病,神——经——病——‛不明真相的韩中翰来了个鹦鹉学舌:‚神——经——病—‛同学们一下子围了上去,愤怒地说:‚你怎么教韩国人骂中国人?‛‚难道韩中翰回国记住的是中国人爱骂 ‘神经病’?‛

为此,我们在班队课上展开了讨论,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让韩中翰记住什么?是‘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柔美舒缓;是‘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豪迈;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洒脱飘逸;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人誓言……

一个个字,敲打着同学的心灵,至今,我无法忘怀那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在那个早晨,我真切地感受到‚爱国‛二字,能让人激情澎湃,经历风风雨雨,未能让他褪色;历尽沧海桑田,他依然保持着动人风姿。

篇3:数字时代的诗意情怀

在淘宝上“卖故事”

在行形形色色的淘宝店中,商品琳琅满目,可你听说过“买”故事甚至不用付钱的店铺吗?“CY故事”和“逆时光故事”,就是这样卖故事的店铺。进入这些店铺,一股清新的味道扑面而来,一个个拥有专属链接图片的原创故事,或讲亲情,或述爱情,展示比小说更加精彩的现实生活,借助网络在不经意中传递着正能量。

在这些店铺的链接中,记者发现,除了店主自己的故事,售卖的更多的是别人寄存的故事。“宝贝们”虽然篇幅都不长,却都是真实的,标价皆为1元。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原创故事写出来,发到店铺的指定邮箱,被选中的寄存故事,经过店主的文字编辑,配上精美的原创图片后将作为商品标出,故事一旦卖出,网店收取20%的租费,剩下的80%完全归卖家所有。

其实只要点开链接,故事就已经完整地显示在宝贝详情中。即使不付这1元钱,也一样可以阅读所有的故事。付钱还是不付钱,完全靠读者“自觉”。

曾经有人问过:“买了这些故事有什么用呢?”“CY故事”店长丛平平的回答颇为文艺:“我不知道有什么用。看书有什么用?听音乐有什么用?看电影有什么用?谈恋爱有什么用?是的,买故事同看书、听音乐、看电影、谈恋爱一样,或许有些事情并不遵从理性,情到深处时,—份感觉便足以将你沦陷。”

也有很多人质疑,怎么会有人傻到为免费的东西付款呢?亲朋好友们也劝说店主不要这样,可以免费试读,看完需要付款。可最终两位做着同样的“文艺梦”、同为80后理科生的店主却始终坚持免费阅读。

在丛平平眼中,“掏钱买故事的都不是傻子,就算是,也是有情怀的傻子。”同样的,“逆时光故事”的店主李杨也认为,“总会有一位读者,为自己心灵产生的启发、感动、共鸣等任何一种感觉埋单。”在他们看来,如果读者不喜欢,拍下这1元钱对他们也没有太大意义,和开店的初衷不符。讲真实的故事和免费阅读,是他们最初也是一直的坚守。

如今,“CY故事”在线售卖的故事已有316个,“逆时光故事”也有115个,尽管单个故事最高的销售额只有53元,他们依旧很知足。

与孩子们一起读诗

数字化时代阅读的改变不仅在于文字、图片的在线浏览,也包括对图像、色彩、声音的接收领悟。与“CY故事”和“逆时光故事”卖普通人的故事不同,“给孩子的诗”APP和“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则为更广泛的受众提供了共享高尚文化艺术品位的平台,在虚拟空间里聆听、分享、交流诗歌体验。

作为起源于民间歌谣的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用奇妙的词汇组合,阐释了人类心灵最美好的想象。因此,北岛在《给孩子的诗》的序言中这样写道,“遇上诗歌,就像遇上心中的情人,当青春遇上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之间,内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在时刻喷涌着海量信息的数字化时代,读诗并不算什么难事,关键是认真地读好诗,并记得与孩子们分享。

诗集《给孩子的诗》,可以说,最早缘起于4年前,北岛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带回了一首准备朗诵的诗歌《假如我是一支粉笔》,这样文笔粗糙且想象力匮乏的诗,令北岛气愤难忍。于是,北岛花费3年,为所有“不想做粉笔”的孩子们选编了一本诗集《给孩子的诗》,收入了70首外国诗和31首汉语新诗,期望孩子们在诗歌的密林中如卡瓦菲斯在《伊萨卡岛》里写的那样:“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孩子们是天生的诗人,也是语言的天才,他们未经磨损的赤子之心,对世界有着独特的感受,单纯率性的诗意,珍贵也脆弱。当然,让孩子们通过多样的渠道尽可能地接触到诗,是和读什么诗同等重要的命题。

在孩童都能操作手机的时代,一款合适的诗歌APP,也是一次读诗的有益尝试。与《给孩子的诗》相继问世的同名APP,在原诗集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媒介设备专门为孩子们挑选了一些适合阅读的“有声”的诗,同时提供给与读者为自己的孩子录制诗歌的机会,让父母与孩子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一起愉快地读诗。如读诗这么好的事,怎么都不嫌早。

其实,类似于“给孩子的诗”的中文诗歌APP也有不少,但大都形式简单。英文类有几款诗歌APP很值得学习。如《趣味童诗》,用小朋友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各种生活画面诠释诗的内容,诗里的每个词语都能在生活的情境里找到对应,真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像成人和孩童都能读的《荒原》,则把文本精读、手稿展示、朗诵和表演视频等丰富元素缝合在一起。与其浪费时间在“愤怒的小鸟”、“保卫萝卜”等手机游戏中,流淌着诗韵的APP更益于孩子们的身心。

微信里的诗歌黄金时代

诗歌是最精炼有力的语言创造,也是最易在网络广泛传播的文体。从论坛、博客,到微博、微信,新兴的自媒体让诗歌在短时间内传播得更加快捷。如今,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在微信上“享受诗歌”,那些经过精心编辑的文字、应景别致的图片,加上抑扬顿挫的真人朗诵,带给读者的不只是文字的审美和情感的共鸣,还有全新的视觉和听觉的立体盛宴,完全有别于之前单一的纸质浏览。在“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上,几乎每篇推送的诗歌的阅读量都在10万以上,成就了一场盛大的网络阅读奇观。也难怪有人感叹诗歌的黄金时代又回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团队,并非专业的诗歌机构,而是一家名为“BeMyGuest(尚客私享家)”的文化公司。它与20位中国各界精英翘楚共同发起“为你读诗”公益诗歌艺术活动,致力于倡导诗意生活和呈现诗意中国。

nlc202309031535

2014年4月25日,彭丽媛与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共读安徒生经典童话《丑小鸭》的段落,是“为你读诗”推出600多期以来最特别的一次,首次实现国家元首在新媒体朗诵文学作品,也唤起了更多人对诗歌的关注。这个拥有百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默默坚守诗意的情怀,每晚10点,让人们在自媒体语境下与诗歌重新结缘,打开了人们接触诗歌的多种感官,丰富了我们对诗歌的体认和想象,悄然抚慰着忙碌一天的疲惫心灵,给予人们希望和力量。

时代在不停地变化,媒介和出版物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不变的是诗歌创作和阅读“有感而发”的抒情本质,以及人类对内心本源诉求的探索。

如果说在这个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挤压出较长的时间手捧纸质书埋头阅读可能只是一个奢侈的愿望,但至少我们可以抽出几分钟听一首诗、读一个故事,摒弃浮躁与虚荣,回归沉静与真挚,用诗意的阅读充实我们的生活,如同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的那样:“人,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

链接

大师们的阅读观

鲁迅:读书应博览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偏看看理科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在博的基础上,要渐择而入于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

培根:书亦可请人代读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钱穆:读书应先定“旨趣”

读书应先定“旨趣”,否则“莫谈方法门径、书籍选材以及其他等等”。读书旨趣有两途,一是为谋职业、温饱、声名等私利;一是纯粹为一种求知的兴趣和热忱,即为己而学。

林语堂: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

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读书全部之主旨,读出自己性灵来。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要脚踏实地,不可舍己耘人。

毛姆:为乐趣而读书

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众口一致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别忘了批评家也会犯错误,批评史上许多大错往往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叔本华:绝不滥读

读书之前应谨记“绝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

钱钟书:多读书,下功夫做笔记

许多人认为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篇4:温馨诗意的古典情怀

《张充和诗文集》里新诗很少,大多是古诗词。沈尹默曾以“词旨清新,无纤毫俗尘”评价她的词。“闪灼光芒若有无,星星摇动一茎扶。直从叶破疑方解,不是珍珠是泪珠。”这是张充和十三四岁时作的《荷珠》诗,教书先生左履宽批为“妙不可阶”。“记取武陵溪畔路,春风何限根芽,人间装点自由他,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这首《桃花鱼》是张充和1943年在嘉陵江畔见到桃花水母的感赋,无意中却预示了她的人生路途,她心心念念于自由,为此可以漫漫跋涉,虽身系天涯亦在所不辞。

由于身处灿若星辰的一众名家贤士之间,张充和的知交师友中有陈寅恪、胡适之、沈尹默、章士钊、闻一多、沈从文、卞之琳、张大千等等。这位集聪慧、秀美、才识于一身的“张家四小姐”,诗、书、画、音乐俱优秀,早在三十年代就曾在北大开班讲授,享誉一时。她的书法格调极高,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骨力深蕴,气息清朗。董桥赞曰:“张充和的毛笔小楷漂亮得可下酒,难得极了。”但她最为人所关注的还是昆曲,此曲进入世遗即与她有关。1943年在重庆粉墨登台的一曲昆曲《游园惊梦》,曾轰动大后方的杏坛文苑,章士钊、沈尹默等人纷纷赋诗唱和,成为抗战烽火年间的一件文化盛事。30多岁时,她嫁给了德国汉学家傅汉思,到了美国后,她一直热心为昆曲奔走,来往之间,从亲自上台到走向幕后,被称为“最后的闺秀”。

张充和的散文分为三部分,一是发在张家创办的《乐益文艺》上的少作,有《别》《梁石言先生略传》《我的幼年》文章。二是她在《中央日报》“贡献”副刊担任编辑时发表的作品,内容涵及亲情、师道、成长、变故、友谊、旅程、信仰、感悟等等,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隐含着无限的悲悯之心。此外是晚年的充和追怀忆旧文章,以及未刊的《曲人曲事》一组短文。这些作品行文朴实亲切,情真意挚,描写旧时习俗、家庭生活,趣味盎然。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张充和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她曾说过:“我写字、画画、唱昆曲、作诗、养花种草,都是玩玩,从来不想拿出来展览给人家看。”充和先生本是无刻意于以著作传世的,编辑《张充和诗文集》这本书,既是对先生的纪念,也是与有心人一道怀念。

篇5:用诗意的情怀 写就时尚人生

刘江 著

中国三联出版社 2012年4月版

定价:38.00元

“对于美洞穿式的透视,几经淬炼近乎明净的纯挚,刘江的诗总能带给你一片相许与悸动。因为美而关爱,因为透明而斑斓,因为纯挚而丰富,或许是对生命时尚最深刻的诠释。” 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在评价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刘江诗集《诗意的时尚》里如是说。

读罢刘江先生《诗意的时尚》,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他用诗人的情怀感受着生活、工作的诗情画意,并时刻用诗歌的语言记录着繁杂芜乱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的美。在自序中,刘江先生说:“我们的任务,我们的责任,即是将情感、回忆,甚至对于悲伤往事的回忆转变为美。”在他看来发现所有过程中的美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是生活的使命,这一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情怀,让人怎么也想象不到这是一位掌控一个庞大传媒集团的企业家的话。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商界里打拼、劳碌的企业人能有如此诗意的情怀?能够在奔走中去用淳朴的而至善的嗅觉敏锐身边事无巨细的美,能够在嘈杂繁芜的现实生活中时刻保持着对美的探索、洞悉和提炼,这的确难能可贵。

美好的东西总是富含诗意,时尚是一种深刻的美,那么这种美中必然蕴含着更为多姿、多情的诗意,刘江先生说:“在时尚创办之初,我们就是抱持着对美好事物的痴迷梦想出发的,在追求美中创造美,生活本身是诗意的,而时尚是最精彩的部分。”从创业至今20余载,刘江先生用他数不尽的诗句抒写着诗意的生活感悟、哲思物语,用他浪漫、臻美的情怀抒写着极富诗意的时尚,正是这种诗人的情怀气质和他的坚韧、睿智和果敢,在时尚界的图纸上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打造了一个充满激情极富诗意的时尚,也正是他对美的敏锐感知和发掘创造了一个光鲜亮丽的时尚,一个改变着生活的时尚。

细细品咂《诗意的时尚》,你会发现心跳的速度放慢了,整个身处嘈杂社会疲惫不堪的身体突然间歇息了,我们开始体会那些曾多次感官交错却被忽略的小情动,开始回味青涩时光背后也曾狂妄不羁的斑驳岁月,开始冥思生活之于生命的纯粹意义,开始叹悟被现实逼仄下那些遗失掉的美。这样一本书,让毫无时间理会生活真谛的人们享受到了片刻诗意,也激发了内心饥渴多时的对美的探索欲,这样一本书,让钦佩他创业激情的读者重新认识到了一位身处华丽炫目的时尚圈中却有着如此动情、诗意感悟的刘江,这样一本书,让新一代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品读到了一种更加宝贵的精神。

刘江先生在他的诗作《瀑流》中有这样一段:

“终于,轻轻的纵身一跃

大地之鼓,骤然响起深沉的回音

倾尽平生积郁

笑成一篇波涛……”

这发自肺腑的豁达与坦荡,是对生活的挚爱,他爱生活、爱工作、也爱时尚,倾尽一生的奔波操劳,也会在生活的重压下璀璨的笑。

《诗意的时尚》这本诗集,语言简洁耐回味、精致独巧妙,字里行间透露着刘江先生饱满的情感粟粒、豪迈豁达的胸襟、细腻的情感流露,似溪绵延流淌、似浪激荡起伏……整本文集沿袭以往灵动的语言风格,在文辞表达上有意规避使用华丽的辞藻和繁复的意象,看似平实却又充满了巨大的张力和丰富的内涵,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行文间勾勒了一位细腻、睿智、恬然、有童心、爱思忖、真善美的诗人形象,也流露着刘江先生充满激情、创意、果敢、坚毅的品质特点。

篇6:诗意的女性视角与人文情怀

一、深切地关注当代中国的现实人生,用严谨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艺术地反映当代中国普通家庭的生活

无论是《牛玉琴的树》、《午夜有轨电车》,还是《牵手》,我们都可以看到导演杨阳对中国当代人们现实生活的密切关注和她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在《牛玉琴的树》创作体会中,杨阳说她被在西北沙漠中种下2万多亩绿树的牛玉琴深深感动,她与编剧一起来到荒凉的毛乌素大沙漠,找到牛玉琴的家,与牛玉琴整整谈了三天三夜,杨阳说:“当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我怔住了。我握着她的手,心里有一种强烈的震颤,那不是一双女人的手,它甚至比男人的手更硬、更粗糙,我握着它好像抓着一根木棍。那一瞬间,那种陌生感、那种仰视的感觉顿时消失。我们面对面地交谈,心与心地交流。”站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上,看到牛玉琴和她的一家种下的万亩绿树,杨阳泪如泉涌,这些生——落在沙子上,死——埋进沙子下的人创造的人间奇迹,使她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坚韧和壮烈。此时她终于找到了多年来期待的一个故事:将生命的辉煌升华到悲剧性的程度。于是她用一种介乎于纪录片和故事片之间的手法,去讲述牛玉琴这个人和她一家的故事,这就有了《牛玉琴的树》。

杨阳认为对剧本所描写的生活的深入了解和感受是拍好一部戏的关键。杨阳与《牵手》作者磨剧本长达4年之久。她与编剧一起深入到中关村,采访高科技领域的成功人士,又参加妇联主持的“婚姻与家庭”讨论会,了解当代年轻人的婚恋态度,由此确立了男主人公事业上和情感上的位置,以及对第三者身份内涵的重新界定,从只讲女人受感情伤害的故事,扩展到探寻当代人心灵深处那隐秘的伤痛。杨阳认为“在人们不再为衣食温饱奋斗的年代,丰衣足食后的人们是可以为情而死的,这是一种绚丽的残酷,一种无奈而深刻的悲伤”。正因为杨阳在剧本阶段的深入参与,才使该剧有了一个新的飞跃,为日后《牵手》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杨阳的作品中流露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人文关怀,解构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观念体验,探索女性意识,找寻属于女性的生命视野。其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人生,诗意而艺术地再现了生活

“在文艺作品中,艺术家们对构成作品各种因素的处理方式,他用各种可能的媒介因素来表现他所认为重要的问题的独特表达法,就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①杨阳通过塑造当代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描述她们平凡的生活,她们的痛苦、欢乐、幸福、不幸,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和爱情的态度,女性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其作品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义精神和女权主义色彩。

作为女性导演,拍女性题材,强调女性意识,为女性去仗义执言是无可厚非的,可杨阳在女性视野下,客观公正地理解男性,从人性的角度去评判男性过失,其作品体现出对男性的宽容与理解,对生活本质意义的把握,深刻而丰富地表现了人性美。在《午夜有轨电车》和《牵手》中都讲述了男人对女人的背叛,但其中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男人的谴责上,而表现的是现象之后更深刻的内涵。如《午夜有軌电车》的结尾,原剧是陶明返回日本,肖月华坚强地继续面对生活,杨阳将此改为陶明留在了国内,决心和肖月华重归于好,并在全片中深入地描写了陶明情感变化的过程,把二人的情感变化与时代的变化、中国的变化融在一起,使其从家庭和性别上的局限中走出来;另外最为明显的是《牵手》,在导演阐述中杨阳这样说道:“我不想将自己的同情毫无原则地给予那些容易受伤的女人,也不想简单地痛斥那些因种种原因而不回家的男人。”为此她对钟锐、王纯、夏小雪三人保持着一种客观的态度,创造着一种平等的氛围,“以揭示代替揭露,以解析代替批判,以人物的自我完善化解矛盾冲突,以人文关怀的态度去表现复杂的情感世界”。因此,为人真诚的钟锐,仍不失他人格的崇高;夏小雪被抛弃后少了许多哀怨,却多了一些自尊和自强;王纯不仅没有成为令人唾骂的第三者,反而显示出她单纯宽容的人格魅力。这些人物的塑造,使该剧成为一部具有警世与启迪意义的较有深度的言情片。

三、杨阳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精美的构图画面,层次多变的光影,细腻生动舒缓的节奏,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生动感人的细节,共同构成了如诗如画的意境美

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判断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用典型的细节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是杨阳最为擅长的。《牵手》中有许多细节恰到好处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导观众思考。片中第一集有一个找卫生纸的细节,钟锐领谭马回到家里,谭上厕所,钟锐翻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也找不到手纸。小雪回家后仍因钟锐忘记了结婚纪念日而生气,两人争吵一番,钟锐愤怒地准备离开,突然听见丁丁喊:“妈妈,要手纸。”于是他悄悄回来,看见小雪从窗台下的柜子里一个看似隐秘却绝对合理的地方拿出手纸,他恍然大悟地离开了。这个细节不仅让观众体会到小雪是一个贤妻良母型女人,钟锐从不干家务,他们互不理解交流,为其以后的离婚做了铺垫。而《牛玉琴的树》中张加旺送给牛玉琴的小铃铛又物化了这对夫妇长期的默契和深厚的感情。

精美构制的画面,层次多变的光影,立体丰富的音响,真实细腻的表演,酣畅淋漓的音乐,构成了她几部作品行云流水般的整体节奏。杨阳在艺术上追求着一种诗的意境。如《牛玉琴的树》中对沙漠的多次表现,特别是风中沙漠的那种动感的体现,在展示西北风光的粗犷和雄浑的同时,更深刻地体现了人与沙的密切关系,写实和写意有机地结合,使影片的主题升华并独具魅力。

上一篇:食堂用餐协议下一篇:道歉短信:幽默道歉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