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人的家国情怀

2024-04-08

铁建人的家国情怀(通用9篇)

篇1:铁建人的家国情怀

铁建人的家国情怀

作者:朱锡荣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家国情怀是一种深沉的爱国精神。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培育,中国的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透着“家国”二字。

家国情怀就是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心怀理想,以不懈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从上古时的炎黄逐鹿,到而今的国门洞开;从“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抱石沉江的屈原,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到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靑”的千古名篇;从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到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家国”存在于每个中国人心中,散而外发为“沛乎塞苍冥”的浩然正气,“家国”两字,在中国人心中重逾千钧!

“背上行装扛起了枪,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当年勇敢的铁道兵就是唱着这首《铁道兵志在四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用青春和汗水、用智慧和力量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中国铁建自成立以来,在发展的旅程中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无论是在非常年代,还是在建国初期;无论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还是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道路上,中国铁建肩负“共和国长子”的责任,禀赋强烈的家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脊梁作用,为共和国的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

中国的第一条地铁、第一条高原铁路、第一条高速铁路、第一条海底隧道和第一条高速公路,都凝聚了我们铁建人的心血和汗水。

少年倚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

60年来,波橘云诡,斗转星移,多少铁建人为了共和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劳绩俱在,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看!在祖国的江河之上,长虹翔飞,天堑变通途;听!群山之中,轰隆隆的钢铁巨龙为共和国输送着血液。

辞家壮志凭独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哪一个铁建人没有走三山、闯五岳、登高原、识大海的经历?他们经历过多少风雨的洗礼,承担了多少光荣的使命,目睹了多少伟大的事变。天地悠悠,幽州台上感慨:千载以下,忧思相乘的思考,皆集于一心,聚于一胸。今日来到惊涛骇浪、咆哮东啸的黄河,明天又临群莺乱飞、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江南,不见地图的无名溪谷,长留于心版的风土人物,萦怀于心的是蓬飘寄萍,离恨乡愁。历经风雨而不改,透过岁月沧桑仍光彩夺目。

一心忠赤山河见,百战功名日月知。

中国铁建这支队伍,经过60多年的风风雨雨,栉风沐雨,走过了一段段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光辉历程,有着引以为傲的业绩。

我的思绪穿越那些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峥嵘岁月„„

诞生于1948年的铁道兵部队,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对越自卫反击战。仗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被誉为是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新中国成立后,铁道兵以“汗水融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的意志,完成了鹰厦线、黎湛线,在包兰线、成昆线、嫩林线、青藏线(至格尔木段)等铁路项目建设,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得到开国元勋叶剑英“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赞誉。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指战员,从“轻伤不下火线”的“登高英雄”杨连弟,到被国防部命名为“铁道兵硬骨头战士”的张春玉,再到今天中国铁建的“创先争优”模范代表石明记,还有数不清的无名英雄,他们为了祖国和企业的发展奉献出青春甚至是宝贵的生命,用满腔热血谱写了生命的华彩乐章。如此,他们用短暂而有限的生命,融入了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之中,使精神有了归属、诠释了生命的真谛。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954年,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将军向毛泽东主席立下军令状:“一定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1958年至1984年,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建设中,铁道兵战士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 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克服高寒缺氧、技术力量不足、后勤供应跟不上等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凭借风枪、铁锹等简陋设备,打通了4010米、海拔3680米的关角隧道;在万丈盐湖上修筑了铁路。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5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

中国铁建又秉承铁道兵的意志,挥师青藏高原,决心在格桑花的家乡修筑一条“天路”。数万员工,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科技、注重环保、依法管理”,弘扬铁道兵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担负起该段建设挑大梁的重任,培育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精神,攻克了青藏铁路建设“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圆满地完成了施工任务。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任务,创造了令国人瞩目、世界关注的“惊世工程”。

笔者曾在十五局贵州路桥公司格尔木制枕场参与青藏铁路的建设。亲眼目睹了广大平凡而伟大职工谱写着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

格尔木制枕场地处青藏高原格尔木市南山口,海拔3080米,是新青藏铁路的起点。自2001年建场以来,格尔木制枕场全体职工战严寒,克服高原缺氧、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等重重困难追求卓越,向青藏铁路供应各型轨枕二百余万根,为青藏铁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青藏公司、柴木铁路项目部、铁建系统兄弟单位等用户的充分肯定,在青藏铁路范围内赢得了信誉,为公司西部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温家保总理曾先后来到这里视察工作,并给予高度赞誉。2006年7月1日,西藏这个全国唯一一个不通铁路的省区终于结束了没通火车的历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时至今日仍有一大批热血之士抱持这种信念,这是今日中国的幸运,是祖先留给后人最珍贵的精神遗产,也是民族血脉能够绵延千年不绝的根本原因。

值得弘扬的主题,那就是关爱生命、激扬精神、眷念家国,感天动地的家国情怀,一次次让我热泪纵横,思绪起伏。汶川“五·一二”地震灾难发生后,中国铁建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抗震救灾的现场,他们的英勇表现,深深感动着世人;他们的胸怀大爱,义薄云天,彰显了共和国长子的家国情怀。

“建一个工程,创一项精品,赢一方信誉,树一座丰碑”——这就是一个共和国长子对祖**亲的庄严承诺。

壮志何慷慨,志欲威八方。

麦加轻轨铁路具有世界迄今为止设计运量最大,室外温度最高,同类工程工期最短等特点,它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沙特国王的共同见证下签约的,政治责任高于一切,国家荣誉至高无上!为祖国荣誉而战,展中国铁建风采。2010年初夏,中国铁建吹响集结号,调动全系统15个集团公司,不讲条件,不讲代价,火速集结麦加轻轨铁路工地,一场规模空前、前所未有的海外工程大会战在麦加打响。

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工地上气温高不高?高!每天45度以上,高温缺水,多数人中暑,但我们光荣的中国铁建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气温高,我们的斗争更高!

工地条件苦不苦?苦!二十几人挤在一间板房,宗教习俗制约众多,水土不服,劳动强度大。但我们光荣的中国铁建人无一人叫苦叫累!

“吹起了集合号,我们又出征,跨过那山越过那水,踏上新里程,肩负起祖**亲的希望„„献出了你的爱,献出了我的情,阳光照耀,大路在延伸,这就是你,这就是我,生命的历程。”熟悉的《铁建员工之歌》又在沙特王国的上空响起,这正是我们——为祖国荣誉而战的铁建人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主席曾经谆谆告诫我们:人应该是要有点精神的!

是的,我们铁建人就拥有“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的企业精神。

目前,中国铁建人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孜孜以求,掌握了时速350公路高速铁路的设计和修建技术,在已经通车的京津、武广、郑西、沪宁和正在建设的京沪、广深港、沪杭等高速铁路项目中,中国铁建的设计和施工份额名列第一,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主导企业。

中国铁建创造的奇迹太多太多,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了铁建人博大的家国情怀!

鲁迅曾说的“中国的脊梁”,“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大军打到哪,铁路修到哪里!”这是第一代铁道兵发出的铿锵誓言,他们不愧是共和国的钢铁脊梁!

“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这是每个铁建人的不懈追求,他们不愧为新时代的钢铁脊梁!

今天,数十万铁建人继承了铁道兵的优秀传统,在当今这场没有硝烟的市场竞争中敢于亮剑,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在关乎企业声誉与命运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敢于承担责任,为企业排忧解难。他们找准市场定位,打造品牌实力,成功站稳海外市场,将中国铁建的大旗插到世界各地的建筑工地上„„

位卑未敢忘忧国,数千年古国,不知养育了多少英魂人杰。岁月如轮,许多东西被改变了,但总有一些东西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积淀下来,而且越积越厚,这就是深深爱着这片土地的家国情怀,这就是中华文明的魅力。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性,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使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能屹立不败的精神凝聚力。

凭铁胁,千磨百炼,丈夫功烈!

千秋不改,铁建人的家国情怀!

篇2:铁建人的家国情怀

钱学森在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放弃美国丰厚的待遇,回国振兴民族事业。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事业,他是先行人,披荆斩荆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正是心中那以国家为重的信念推动着他坚决回国,正是心中那“不服气”的民族自尊指引着他开创中国航天事业。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苦难是一所大学,那么范仲淹便是这所大学摇篮里的出类拔萃者。庆历新政的失败,本以为会让他一生黯然神伤,从此远走避世,再也找不到曾经的壮志与梦想。然而这场挫败却始终没有浇灭他熊熊燃烧的赤字之心,一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道尽了其中千般滋味。一位年过天命的改革者,独自利于城头,仍忧心百姓疾苦,忧心于边关情势,神情凝重,鬓添微霜,如何不让人心痛。这振聋发聩的声音直指人心,从此让世人记住了他一生心系苍生的情怀,记住了他毅然前行的步伐。

文天祥誓死不改为国雪耻之初心,与元军奋战到底;岳飞的精忠报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成虎门硝烟之盛况。历史的书卷上涌现了一位又一位心系国家,毅然前行的仁人志士,他们在画卷上留下了一笔又一笔绚丽的色彩。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肩负起民族兴盛的责任将由我们完成。守岛战士王继才,32年如一日的守卫着中国开山岛。岛上无水无电,但他与爱人毫无怨言。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安家,国安才能家安。在王继才心里,殷殷之倩俱系于中华沃土,寸寸丹心皆忠于国家使命。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32年的驻守,三代人的无言付出,两百面锦旗,收藏了太多风雨。浪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时代的快节奏生活,灯红酒绿的诱惑,使人迷了心智,乱了本性……

待繁华落尽,愿你我心中仍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回荡着,回荡着爱国志士冒死写下的文字,回荡着他们坚毅而刚强的面庞。

篇3:让端午节多一些家国情怀

端午节之所以能经历几千年而被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保留下来, 上升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是因为其中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正如网友所指出的, 不能让吃和玩成为端午节的主题, 端午节也应多一些家国情怀。

为什么要让端午节多一些家国情怀?众所周知, 端午节本来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因此, 几千年来, 端午从来就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爱国传统的节日。但曾几何时, 对于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 很多人除了吃还是吃, 使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 这也就难怪曾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保卫端午节”的口号, 其实质就是要保护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那么如何在端午节里弘扬爱国精神, 使端午节多一些家国情怀呢?笔者以为, 节日的仪式感非常重要。因为过去传统节日氛围浓,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相关的仪式活动。比如以前中国人吃年夜饭前一定要祭拜祖先, 那盛大的场面、庄重的气氛, 能够增加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因此, 比把传统节日设立为公众假日更重要的是, 如何恢复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仪式——即或是简化了的仪式, 也让我们多少保持一些对传统的崇敬心理。毕竟, 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今天, 我们要过上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一方面可以举办各种集体活动, 比如在端午节这天组织诗歌朗诵活动, 甚至可以将这一天定为朗诵节、诗人节, 让传统节日多一点时代的积极元素, 这样总比单纯吃粽子要好。

另一方面, 每一位公民都应在灵魂深处呼唤屈大夫——一个峨冠博带在江畔行吟的背影, 一缕大义凛然忧国忧民的忠魂, 并借以激发心灵深处对信念与梦想的追求。这, 既是端午节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 更关乎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和风骨, 关乎我们这个社会的民主、进步。

篇4:媒体人的家国情怀

从名人大腕儿下乡搞农业,到各大商场兴起“老公寄存处”,一一被否决。

最后,终于敲定了“庆丰包子走进江苏两会”,立足点为“‘庆丰包子’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包子,而是官员朴素亲民、厉行节约的代名词”。

做完稿件,我给特邀主编范庆锋发信息:说白了,我就是有时对你感兴趣的点不感兴趣。

他给我回复:悲哀,到现在還不明白怎样做编辑。

我苦恼不已,愤而写下《我怎么不会做编辑了》一文作为当天的工作日志。

周三上午,编辑部内部开会,我们称之为“圆桌会议”。

这个会议上,我的同事们将一个久而未决的问题重新提了出来:我做的东西是不是首先得是我喜欢的,我若不喜欢,或者我不赞同的理念,我如何拿来去传递给我们的读者?

这一次,除一位同事之外,其他人基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主编一直以来在强调的:个人喜好不能凌驾到杂志的价值观之上。那么,我们对主编新闻理念的解构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后的工作思路。有人认为,在自己还不能与他一试高低的时候,听着他的便是了;有人认为,他的政治敏感度,对新闻事件的把握能力的确能让我们感佩;也有人对他不甚认同,继续表示不愿意跟随。

今天下午,我重新梳理了四个月以来主编给我们的审稿意见以及他自2013年第七期开始写下的卷首语。其中有两期的审稿意见,他都在提一个问题:“单个人和媒体人的关系,个人喜好和媒体价值观的关系”。

快下班的时候,我跟前不久离职的一位同事交流一年来的心得感受。他说自己最大的心得就是领悟到了媒体使命——为国为民。

实际上,在他离职之前,我们不止一次交流过这个问题,他总提到媒体人的悲悯情怀,而我却一直游离其间。我时而觉得自己满怀爱心和信心,时而觉得自己狭隘又短视,时而觉得女汉子我力大无穷志在千里,时而又觉得凄风苦雨失魂落魄。我在无力与有力中胶着难耐。

2013旧历的年底,我们再一次提出这个问题。我忽然意识到,这位同事所说的“为国为民”这样的媒体使命,不正是主编一直以来引导我们前进的方向吗?往大处说,就是如何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好,如何为建设一个更强大的国家而努力;往小处说,就是如何与民有利,给予人民力量,让无力者有力,让有力者前行。

想起主编曾经写过一篇有关拜谒范仲淹墓的文章,范仲淹一生忧国忧民的情操成为他人生中的重要支撑。

重新回到我们今天的讨论,如何更深层次地理解主编身上所具有的家国情怀似乎要比纠结于要不要跟随他的指令走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为国为民”这四个字让我醍醐灌顶,它渗透在主编每期写给我们的审稿意见中,流淌在他夜晚伏案写下的卷首语中,与我们每期编前会上他的发言融为一体。他从来没有明确地提出过这么大的口号,说教式地要求我们怎样怎样,而是润物无声地引导我们往这个方向努力。

他是一个有如此情怀的人。

我想他回我“到现在还不明白如何做编辑”,也是因为我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从“个人喜好和杂志理念”这个矛盾中跳出来。

我想我今天才真正明白,他想要赋予媒体的使命是真正地——为国为民。这才是他想要的媒体形态。

在这两年当中,我们经历了无数次争论,也产生过不少摩擦。不止一次地,我担心他放弃我,去跟他道歉。

可今天,我想我不用再怕他放弃我。他是一个一直在路上的行者,我在后面跌跌撞撞想赶上他的步伐,甚至,想超越他。我与他,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如今的我,只是离他的背影远与近的问题。我跑得快时,便能看到他;跌倒了,就爬起来,继续赶。

他不需要我的歉意,想看到的只是我跳出狭隘的自我,真正地走出来。我想跟他说,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

这一生,不言弃。有失败,没退缩。

篇5:家国情怀命题作文

那么先让我们来听听一个小故事吧:

有一个富豪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连忙扶起她说:“先生我来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哪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窝口,有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断断续续地回答说:“哪,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子罢了。”

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电脑,不是用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物质的丰富固然能给我们带来感官上的.快感,但那只是暂时的。试想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充满了暴力与冷战,纷争与撕吵。“家”终将不成为其家,而成为争斗的战场。也难怪有一些大款自我解嘲到:“我穷的只剩下钱了。”

家是情感的港湾,是成长的摇篮,是灵魂的栖息地,是精神的乐园。当你拥有它时,他平凡的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当你失去她的时候,掏心掏肺也找不回来。

有一种情感每个人都会有,即使你不承认,他也依旧依附与你。那就是爱国情,即使你向往彼岸富饶的国度,也依旧抵不过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会与他分享。当你失败的时候,也会希望他的富强。当你身处异乡时,它会在你梦中萦绕;当你重归故土,它会将你紧紧的拥抱。

它像是一条线,拉着你与祖国,即使之间横亘着千山万水,也阻不断这自生而有的脉脉深情。因为你骨子里流淌着他的血液,你的灵魂已经烙印上他的印记

篇6:家国情怀作文

邓稼先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一生低调行事,却做出了不朽的功成,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邓稼先一直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是他领导着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设计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他所做出的成就是中国历史道路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但他没有因此而变得膨胀,目中无人,如果说用一个字来形容邓稼先先生,那这个字是就“纯”。他为人真诚坦白、忠厚平实,没有一丁点小心眼儿,他可以作为每个人的模范,每个人的目标。他的身上有着对祖国深沉的爱,他愿意将他的一切献给祖国。

在生病期间邓稼先先生依然坚持着为国家做着贡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面对谣言,他沉着冷静,没有慌乱手脚,更没有及时否定,他一直在以证据说话,对于实情没有隐瞒。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别人劝他回头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这话冷静而坚定,这话背后藏着的就是这浓浓的家国情怀啊!这是他对工作的一种负责,更是对国家的负责,逆流而上,迎难而上,这就是邓稼先先生。在遇到危险、困难的时候他永远站在队伍最前端。

篇7:学“家国情怀”有感

家国情怀,是一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自觉担当,也是一种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品德情操。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更应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些为民情怀,常念民之冷暖,常思国之兴衰,涵养崇高的家国情怀。

一要涵养忠诚的政治情怀。忠诚,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忠诚才能可靠,可靠才能可信,可信才能堪用。组工干部践行对党忠诚,必须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要做党章党规和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和捍卫者,炼就不忘初心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

二要涵养担当的工作情怀。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精髓。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有多大成就。组工干部不能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要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大家”,把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人民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把爱党为党、忧党兴党责任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做到乐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三要涵养宽广的人生情怀。格局,是一种境界,是组工干部践行宗旨的视野高度。家国情怀是一种大格局,一个人只有心里的格局够大,大到心里装的是国家、民族和人民,才有可能自觉践行家国情怀。组工干部要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胸怀大爱,涵养容长的雅量、容短的肚量、容异的气量。

篇8: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其对策

关键词:家国情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界定及成因分析

1. 家国一体的内涵体现

钱穆先生说 :“有家而有国,次亦是人文化成。中国俗语连称国家,因是化家成国,家国一体,故得连称。”钱穆阐述的“家国一体”就是家国情怀的集中表现。1在以血缘关系为脉动的家国同构的政治管理模式中,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联结是古代中国伦理政治有效性的根基,是“忠君孝亲”等一系列专制制度的道德观念、规范的社会基础,是封建权力得以安全长久运行的根本保证。

从先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汉代“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两宋“精忠报国”,明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再到当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生。家国情怀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话题,横贯中国自西周以来的历史,展现在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之中。历朝历代都有无数仁人志士表达对国家独立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期盼并为此奋斗终生。家国情怀的内涵也因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对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是一种使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能屹立不败的精神凝聚力。家国情怀当属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宝贵也最活跃的精神资源。2

2. 家国情怀形成的原因分析

从古至今,家国情怀始终作为一种主旋律为中华人民所传唱,它的出现绝不是偶然。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情感在西周和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产生。

首先,小农经济使家族地位提升。古代中国生产的基本形式小农经济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生产工具简陋的因素决定了其分散性、封闭性、自足性的弊端,这些固有弊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意识和文化传统。对土地的依赖性,生产经营规模狭小,致使人们的活动空间相对狭窄,聚族而居使得家族构成稳固的社会基本细胞的形态加深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结合。小农经济伴随封建社会的发展始终,其深受自然条件左右、不堪一击的脆弱性使得人民渴望“明君”来改善自身生活处境。

其次,宗法制使君父权威相得益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确立了父权在家族中的统治地位,使得国家和家庭在组织方面的共同性更加突出,即他们的组织系统和权利结构都是严格的父权家长制。具体表现为 :在家庭中,父亲有最高权威 ;在国家中,群主享有最高权力。从国家范围来看,宗法制把君、父的角色合二为一,使皇帝既具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利,同时又可以成为天下所有人都必须孝敬的父母,从而导致“忠孝相通”,“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以忠孝治天下,治国与其家相互为用。3宗法管理的完善又反过来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了政治、经济统治的血缘化特征及其社会基础,最终为中国政治所无法弃置。

最后,儒家文化使家国一体深入人心。家国情怀形成的直接因素是儒家伦理学说。儒家历来主张以己推人,由近及远,将处理血缘关系的原则推广到社会关系之中。孟子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按这种由近及远的思想逻辑,儒家认为 :家是缩小的国,国则是放大的家。4《礼记·大学》说 :“古之人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于其国,先齐其家”。儒家思想还一贯主张 :忠君孝亲。儒家文化与家国情怀相辅相成,儒家文化为家国情怀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家国情怀不断引起人们的共鸣,加深了人们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从而使家国情怀历久弥新。

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调研

无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还是学子纷纷呼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或者是五四运动时期学生呐喊的“誓死力争”、“保我主权”,都包含着深沉而浓烈的家国情怀。历史行走到今天,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对家国情怀在认知和行动上是理性的,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其认识不够全面。

1. 传统文化的传承日见没落

传统文化作为家国情怀的载体,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记忆和民族往事,集中展示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气质、风俗习惯和精神传统,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5传统节日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包含着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时代相传的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因此,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保留至今,取决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然而,在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对于“是否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一题选择了“一般”,33.7% 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不太重视传统节日的意义,6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能够代表中国走向全世界的传统节日却在当代部分大学生的心中处于尴尬位置。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看来,庆祝传统节日就意味着放假,鲜有人在意、体味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虽然在全球化的今天,外国节日在中国大学生中广受欢迎无可厚非,但调查显示7% 的大学生本末倒置6,贬低祖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态度得以看出其家国情怀的浅薄。大学生对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的传统文艺的继承更是严重不足。

2. 国情现状的发展无人问津

当大学生对国家政策、国家实事漠不关心,对民间疾苦缺乏关注,“两耳不闻窗外事”,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就无从谈起。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信息的快速传播,大学生作为年轻朝气的一代,理应有能力利用各种网络媒体了解国家现状。事实上,据调查,66% 的大学生表示“上网时,用在了解国情现状上的时间较少”,12% 的大学生对国家大事“一点也不了解”,还有一小部分表示对国家大事的了解基本源于听周边人的讨论6,被动关注国家大事。大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更多地去追随娱乐的动向,他们中大部分人认为 :国家实事与我无关或者国家政策枯燥无味。而只有在国家政策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时他们才会主动选择关注,比如2015年考研时间的调整。大学校园里对于党的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质内容。拥有家国情怀还表现在对国家事务有责任的积极参与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然而大学生作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对这一权利的行使并不令人满意。43% 的大学生怀疑选举的民主性、公正性6,对于人大代表的候选人缺乏了解,往往大学生选举只是“走过场”;大生极度缺乏行使被选举权的意识,认为自己当选人大代表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3. 国家民族的认同不容乐观

当代大学生不仅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更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这些因素决定他们更加关注自我而集体、民族意识稍弱。另外,我国多年实施的爱国主义教育,多是对传统文化尤其是近现代历史知识的单向灌输,对微观层面的日常行为缺乏明确的引导,导致大学生知与行间的脱离,最终流于空洞低效的说教。7这与大学生思想独立、敢于挑战权威的个性形成对立,导致大学生厌烦枯燥唯理的家国情怀教育。与此同时,全球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已渗透到政治和文化领域。据调查,面对西方国家标榜的自由、民主等与我国政治文化大有不同的霸权文化的强势渗透,37% 的大学生好奇而又向往,32%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有可能将会移居海外,不打算移居海外的只有26%,18% 的大学生对此犹豫不决。6加之近几年来社会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恶意伤人问题、官僚腐化问题频发,大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不禁提出质疑,更加向往看似是“大同社会”的西方国家,对本国的信任和认同感也随之降低。建立在国家认同感基础上的家国情怀也必然降低。

三、升华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即将参与到建设祖国繁荣昌盛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以及描绘社会主义蓝图的浩大工程中去,他们决定着未来共产主义的实现。家国情怀随历史一路走来,演绎了无数仁人志士精忠报国的经典篇章,是激励当代大学生展现民族气节的精神支柱,是使大学生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心理基础。升华家国情怀是大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首要环节,也是使大学生广泛参与国家事务,发展民主的不竭动力。

首先,家国情怀是民族精神的本源,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基础。以家国情怀为思想理论基础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价值观念与价值追求,它迸发出巨大无穷的民族凝聚力,使无数人民与国家形成共同体,休戚相关,生死与共。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就必须从本源出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为家国情怀增添时代内容。鲁迅说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展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当代大学生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首先要拥有家国一体的家国情怀才能使中国立于不败之地,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勇攀高峰,取得“真进步”。

其次,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主旋律,是发展中华文化的关键。从漫漫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主旋律。传统文化是家国情怀的载体,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人民的精神纽带,家国情怀渗于其内,寓于其中。在开放多元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被遗弃,更悲哀的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缺乏兴趣。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抵制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首先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从最根本的、最能引起大学生共鸣的主旋律做起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国家、社会、个人3个层面,这种将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暗合了传统的家国一体理念。同时核心价值观为“家国情怀”注入“公民意识”、“社会意识”的现代文明元素。7

最后,家国情怀是参与意识的外化,是发展民主的动力。当今,家国情怀是对国家的责任感,是一切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行为。大学生作为新生力量,首先要有家国情怀才能长久地为祖国发展建言献策,真正以国家兴衰为己任,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更多的有序参与是中国社会达到民主、法治前提。因此,发展、完善民主需要中国人民的共同参与,尤其需要作为民族希望的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得其参与意识内化于心,为大学生利用广泛知识促进中国民主提供了途径。

四、升华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对策分析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接受家国情怀教育最直接、最主要的渠道,因此,科学正确地、克服旧有弊端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首先,拓展家国情怀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机械地传授家国情怀的相关知识概念,内容局限于书本,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除此之外,教育者引用的例子不是陈旧老套而不能符合现实生活就是空洞而使大学生厌烦。为加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要做好相关基本理论的教育,更要立足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对家国情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地开展教育。第一,关于进一步做好家国情怀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要求教育者突破书本的禁锢,增强渗透意识和能力,把国家的政策和党的会议带入课堂之中,侧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的家国情怀教育应当站在国际大局之上,把热爱祖国与热爱世界、铭记历史与展望未来、提高认知与升华情感的辩证统一,增强大学生理性而开放的家国情怀。第二,关于利用传统文化来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要求教育者把握家国情怀中民族意识、忧患意识的核心,探索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为人们忽视的家国情怀,而对于那些不符合当今社会实际的部分传统经典,教育者也不应回避,应详细讲解被社会发展所淘汰的经典之所以不再被承认的原因。不仅弘扬家国情怀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结合时代与社会的需要增添新成分,拓展家国情怀的内容。

其次,改进家国情怀教育方法。传统的家国情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取“满堂灌”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缺乏与大学生的互动,家国情怀教育只停留在说教层面而对大学生的情感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致使家国情怀的教育出现教育者侃侃而谈,孤芳自赏 ;受教育者沉默寡言,不以为然的尴尬局面。要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者应寻求一种适合大学生思维活跃特点的教育方法来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使大学生认同家国一体的精神。第一,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避免一言堂。教育者应采用对话式、讨论式、组织社会实践等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深受大学生欢迎的课堂组织形式并合理分配时间。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求教育者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观点,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第二,广泛利用媒体,使教育走出课堂。对家国情怀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局限于课堂的狭窄范围内,而应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灵。新时期,教育者必须主动占领网络媒体这片高地并自然使用年轻人的交流方式和交流语言,改变说教形式,充分展示亲和力和感召力,使家国情怀不断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篇9:一个渠首人的家国情怀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数以万计的有为青年历经三次创业浪潮,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次创业浪潮以城镇知识青年返城为标志,通过自谋职业缓解了社会沉重的就业压力;第二次创业浪潮以体制内的精英人群“下海”为特征,利用发展市场经济的有利契机助推了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次创业浪潮以大量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特点,引进智力、技术、资本等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优化发展。

当前正在兴起的第四次创业浪潮,则以返乡务工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体,自主创业成为典型特征,中国梦则是最大的动力所在。

6月18日,56岁的老宋吃过早饭后,便骑着摩托车来到了淅川县九重镇的2000亩软籽石榴种植基地。这天,他的主要工作是给石榴苗浇水。

老宋清楚地记得,今年3月1日,丹江缘茶业公司在九重镇建设的2000亩软籽石榴基地正式建成,数百人在这里挖坑、栽苗、培土、浇水。

记者了解到,丹江缘茶业公司是一家集茶叶育苗、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秉承“带一方农民致富,护一江清水北流”之宗旨,在“以水养茶,以茶护水”经营理念引领下,在丹江库区承包2万亩荒山,种植茶树、金银花、软籽石榴和薄皮核桃等,不仅染绿渠首,带富农民,还实现了“丹江红”茶品品牌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速跨越之路。

在淅川,像丹江缘这样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为数不少,而这家公司小有名气是因为这家企业的老总是一个返乡创业的典范。提起来总经理赵丹,大家都会赞不绝口。

“淅川优越的区位、特殊的气候、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沃土,在这里投资发展大有希望。”丹江缘茶业公司总经理赵丹开门见山道出了自己回乡投资的缘由。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四季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日照较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水文和气候条件,是天然高品质茶叶的适生地,也是茶叶的原始种植地和采食地之一。

近年来,省、市各级政府对培育发展茶产业十分重视,并给予厚望。步入后移民时代的淅川县,更是把发展以茶产业为主的生态产业作为全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一个战略目标和重要举措。为扶持加快茶产业发展,2012年年初,淅川县委、县政府“一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配套实施“4+10”奖励扶持措施,包括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品牌认证奖励、基地建设奖励四项政策支持,以及水利、农业、林业、扶贫等10项项目扶持。

赵丹从小生活在丹江河畔,甘甜的丹江水滋润着他贫瘠而幸福的童年。长大参军复员后,满怀创业激情的他在平顶山市成立了亚丹婚纱摄影公司,先后与台湾、意大利等婚纱摄影专业公司广泛开展战略合作,还以其品牌优势,开展全国连锁经营。2003年5月,他创新组建“蜜月岛”海南三亚实景外拍基地,并在全国推广,一时业内沸腾,应者云集,开创外景拍摄之先河,被媒体赞誉为婚纱“大鳄”。

可是,不论走到哪里,丹江总是赵丹心头挥之不去的梦萦。

2009年年底,当赵丹得知淅川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后,库区水质保护日益迫切,很多荒山急需绿化。经实地考察后,他果断作出在淅川承包荒山绿化的决定。“既能绿化渠首,净化水质,又能带动家乡农民增收致富,是水清民富的双赢选择。”赵丹从此走上了一条致力于水源地生态绿化的发展之路。

“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抓品牌建设。只有以先进的生产工艺作后盾,以优质的茶源品质作保障,才能打造国内一流的茶叶品牌,提高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赵丹认为。

建设万亩有机茶园,保证茶叶品质原生态。短短几个月时间,丹江緣茶业公司就流转承包2万亩荒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茶园3000亩茶苗,建设1000亩育苗采穗基地,办制茶厂的加工设备也一步到位。库区万余名农民与公司合作从事茶树栽植、茶园管护、茶叶采摘加工等,工资收入加上荒山租金,一年下来,每户净增收入1万多元。

内挖潜力外联合,“珠联璧合”造好茶。按照“优质原料、一流工艺、精心制作、品质卓越”质量管理方针,丹江缘茶业公司建立完善了从茶树种植、茶园管理、环境监测到采摘、装运、加工、包装、销售、售后服务全程茶品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为生产高品质茶奠定了基础。在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丹江缘茶业公司还与福建省正山堂茶叶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借助其技术优势,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发展,从茶叶种植、管护、采摘、加工等各方面创新严把茗茶品牌质量关,强强联手打造南阳高端红茶。

“我们在种植、研制、生产的同时,同步运作产品品牌,铺设销售渠道。”赵丹说,公司走专卖店经营路子,已在淅川、南阳、郑州、北京率先开设4家专卖店,而后在全国招商加盟,制定SP标准化手册,提高市场聚集和辐射功能,将逐步形成“买全省、卖全国、闯世界”的格局。

在丹江缘茶业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淅川县也及时组织银企对接,为公司解决资金难题;按照年初制定的奖励扶持措施及时兑现补贴,鼓励企业坚定发展的信心。县主要领导也多次为企业解决难题。在2012年初夏的抗旱保苗中,淅川县委书记马良泉协调周边县市多辆消防车为茶园送去“甘露”,确保了茶苗的成活率。县长赵鹏也多次带领职能部门深入茶园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了水利配套等多项难题。

合力共铸伟业,实力铸造品牌。“丹江水,养好茶”,既道出了丹江缘茶业深厚的底蕴魅力,也是对其品质做出的最有力诠释。口感醇香、汤色红亮、经久耐泡的“丹江红”产品一经上市,产品就供不应求,并陆续斩获了省、市“最具潜力品牌”等5项大奖,被作为全国第七届农运会指定用茶。

“‘丹江红’真的很好,汤清透明,内质非常好!”北京的茶专家李枫博士品鉴丹江缘茶业公司生产的“丹江红”后称赞不已。

“我回到家乡发展,为的就是感恩家乡、回报家乡,让渠首更绿,让丹江更美,让乡亲们更富,也能为南水北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赵丹朴实的言语流露出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家国胸怀和责任担当。

“茶历来都不仅是农产品,还是一种文化,与餐饮、书画、休闲、旅游等生活元素相融合,涉及的产业领域较广。”赵丹表示,为做好茶产业这篇大文章,丹江缘茶业将投资9000千万元规划建设融生产、加工、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丹江缘茶艺苑;打造香花镇宋岗码头至九重镇陶岔渠首环库路沿线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带,规划建设茶观光园、观光带、观光点,推进茶园生态游、文化游,全面助推第三产业发展,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工人。

“带富村民必须依托产业扶贫,只有做大产业才能搞好产业扶贫。”赵丹告诉记者,公司以茶叶作为主打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同时,还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正在毛堂、九重、老城、老城等乡镇大力发展金银花、石榴、薄壳核桃等生态富民产业,以吸引更多的农户投身绿色产业发展,使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道路。“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模式,尝试让农民从企业分享红利,共享生态发展的成果。”

上一篇:带鼎字的四字成语下一篇:管工初级理论知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