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研究

2024-04-15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研究(通用8篇)

篇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创新机制研究

作者:项金玲 来源:证券日报 2012-09-25 09:30:3

4■ 浙江大学 项金玲

摘要: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如果能够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将能够为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解决一大障碍。文章指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创新的重要性及当前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创新举措。

一、“倒闭潮”下的中小企业

信用担保机制分析

(一)中小企业“倒闭潮”现象背后的资金困境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的冲击不断加大,进入2011年,这种影响开始趋于明显。中小企业大规模停工、停产,甚至倒闭的现象在我国中小企业最集中的浙江温州、珠三角等地出现。其直接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无法持续经营。那么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融资渠道闭塞,导致资金源头被截流

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快、过热增长,我国自2008年以来持续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得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使得银行信贷规模急速减少。因此,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资本。我国民间资本潜力大,发展不规范,在资金极度紧张的特殊时期,民间借贷的年利率高达25%-30%,担保公司的放贷月息则在5%-6%,甚至高达10%。在经济不景气时选择这样的融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中小企业出现大规模的资金链断裂现象。

2.国内持续上升的物价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作为物价风向标的CPI连续走高,表明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情况仍然非常严重,尽管有关专家一再预测年内物价将要回落,但美好的预言并不能作为现金使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使得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3.销售不景气导致资金回流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江浙地区的中小企业,对于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全球性经济不景气导致我国对外贸易额减少。同时,国内外市场的疲软使得中小企业销售状况不容乐观。

上述三个环节代表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过程,可以看出企业的资金输入与资金回流都出现了问题,中小企业因此而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重要性

解决这一问题有如下途径:一是理顺现有融资渠道,让中小企业现有融资渠道变得更顺畅、更规范;二是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比如完善资本市场、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等,形成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对于银行贷款融资,中小企业面临的直接问题是用什么担保?谁来担保的问题。如果能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银行贷款融资的渠道就能够理顺。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于1999年6月正式启动,200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金融制度建设、国际信用再担保等实质性建设阶段。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发展按照“一体两翼”的模式进行建设,其中一体是指国家信用担保机构、省市信用担保机构,互助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是两翼。尽管如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因担保不足导致的融资困境表明我国信用担保机制还存在许多问题。

1.一体两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局限性

政府主导下的信用担保机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既不能提供持续的担保资金,也不能真正做到政企分开,这违背了设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初衷,不利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长期发展。

2.风险抵御能力差

我国信用担保尚未建立有效的再担保机制,缺少有效的风险分散方式,信用机构承担了几乎所有的担保风险。担保机构资金补充有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担保调查组的调查,我国有60%以上的信用担保机构缺少协作银行,由此,导致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担保抗风险能力弱。

3.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信用高低直接影响着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进行的一项统计,我国每年因企业信用缺失而导致的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而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企业信用制度的滞后,导致对企业、法人缺少有效的信用约束。

4.信用担保的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寻求信用担保时,进行信息搜集的成本偏高,而且手续繁琐,加重了企业负担。在获得贷款后,由于放贷部门后续跟踪不到位,导致抵押物被处置变卖,给担保机构带来损失。在企业违约后,担保机构获得的企业抵押品缺少有效的流动市场和变现渠道,致使交易费用增加。

二、国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体系的经验借鉴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国外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许多做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习、借鉴这些成果将要将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完善,本文选取美国和韩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进行分析,以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创新提供借鉴经验。

(一)美国、韩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美国

(1)信用担保机构。设有专门的小企业管理局,负责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帮助其获得商业银行贷款。

(2)担保资金来源。政府全额拨款,直接出资,由国会预算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提供资金。

(3)信用担保风险防范。由政府担保部门代偿资金由政府财政补偿。公司主要股东(以拥有公司20%以上股份判定)在企业不能偿还债务时将以个人身份承担债务,贷款购置的资产必须作为反担保抵押。

2.韩国

(1)信用担保机构。韩国信用担保基金(KCGF)和韩国技术信用担保基金以及14个地方性担保基金组成。

(2)资金来源。初期资本由政府、金融机构出资,其中政府出资占50%以上,由国会批准政府制定的信用担保业务资金预算后拨款。

(3)信用担保风险防范措施。利用信用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出现信用恶化时,KCGF将通过一切司法手段进行资产包括,包括对资产进行临时性扣押,然后对代偿资金进行催收及追缴,或者通过法院处理抵押物。

(二)国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要经验

1.担保法律体系较完备

围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各国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针对受保企业的信息披露、财产抵押及处理、争议诉讼、欺诈处罚等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法律条文,形成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2.政府支持力度很大

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构建中,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或通过财政预算全额拨付,或通过金融机构与社会团体共同出资。政府投入后续资金并承担代偿损失。

3.高效的运行机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建立在完善的信用管理和征信制度基础上,能够获取大量一手的、可靠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为信用担保业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4.有效的风险控制与分散

国外信用担保体系的风险控制与分散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限定担保上限,主要通过限定担保倍数和规定最高限额来实施,二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共同分担风险,担保机构承担风险的比例有所不同,美国为75%-80%,日本为50%-80%。三是有完善的再担保机制。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机制创新的措施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行机制的创新

政府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中小企业的需求,一方面我国实行的地方政府担保、中央政府再担保体制下,地方政府难以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持续担保资金。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信用低,又缺乏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进行监督和约束,完全由政府代偿的风险过高。因此,作为其补充的商业性担保和互助性担保应该是我国信用担保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是成立专门的信用担保基金,实现政企分离,避免行政干预对担保业务的影响,扩大商业性担保的规模和担保能力,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截止2011年底,我国共有信用担保机构5724家,其中,国家出资担保机构1698家,占所有机构的29.66%,出资额占担保资金的26.78%,相比于2003年的49.78%和46.85%,表明我国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数量在增加,规模在壮大。

二是由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互助性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在中小企业中广泛存在,由多个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互助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降低了银行风险,提高了贷款效率。我国的重庆、广东、上海等地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信用担保风险防控和分担创新

1.风险防范和控制

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创新应做好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担保机构的治理结构,二是风险控制的人才配备。在此基础上,担保机构要建立动态的风险管

理机制。动态风险管理强调风险防范与担保活动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全员、全程控制。具体包括:

(1)事前控制,通过审保分离对受保人的贷款申请、资信状况、偿债能力、反担保措施等进行调查核实,对担保可能承担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给予担保建议。

(2)事中控制,根据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商定的监督责任,建立风险监督预警机制,对受保企业实施共同监督。监督内容包括贷款使用是否按照申请用途、企业信用状况变动,担保机构应深入受保企业,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

(3)事后控制,事后控制一是做好反馈,二是做好损失补偿。对于有偿还可能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应考虑为中小企业争取贷款展期或延期还贷,对于已无可能偿还债务的企业,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债务追偿。

2.风险分担机制

担保机构应与商业银行建立风险责任磋商机制,探讨风险分担比例,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约束,分散担保风险。同时,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风险分担责任书,规范担保业务的发展。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再担保业务,不仅包括政府担保还应包括商业担保、互助担保,其核心是确定再担保比例,例如信用机构承担70%,再担保机构承担30%。

(三)信用担保社会服务体系创新

1.政府职能创新

纵观国内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可以发现,政府对于信用担保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应树立服务意识,为信用担保制定健全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准入。组建有效的地方再担保机构,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

2.构建社会征信体系

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的体系应以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登记系统为基础,该系统已记录了我国85%的信贷业务数据,并将我国金融、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分散的信用数据资料实现共享,由社会征信机构对信息优化整合,负责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价等,为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作为企业获得贷款、担保等的依据。

3.中介服务组织的完善

要制定和完善中介服务的法律体系,为中介组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有其提供中介服务是较为现实的做法。但是,从长远来看,中介服务应尽快推向市场,成立多样化、专业化的中介机构。同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中介服务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瑞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20-23.[2]孙永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及其制度创新[J].管理世界,2011,(9):46-47.

篇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研究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王可心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担保机构

论文摘要:信用担保机构有效的运行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即信息优势,非营利性,强控制力。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效率;而这三个假设条件有其现实的局限性。文章通过对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和互助性担保对三个假设条件的满足程度的分析得出在现阶段我国应主要采取互助性担保这一模式的政策建议。

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请求往往选择惜贷,而信用担保作为一种金融中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1]。信用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约定以信用担保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当中小企业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由信用担保机构进行代偿,承担中小企业的责任或履行债务,是一种信用增级和资产责任结合在一起的金融中介行为。目前我国存在三种方式的信用担保,即: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互助性担保。虽然三种模式的运作方式各有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作用。

一、信用担保的基本假设和建立

在信贷交易中,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能否履约缺乏足够的信息,但它对信用担保机构的履约能力是放心的;而信用担保机构参与信贷市场的理由在于,担保机构较银行直接面对中小企业具有许多信息方面的优势,同时担保机构利用专业人才和专门技术,通过明显的规模效应节约了信息收集成本,从而可以认为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是基本对称的。这样,信用担保机构就自然成为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桥梁,通过其中介作用完善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信号机制,修正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使得双方信贷交易得以继续进行。

因此,信用担保的良好运行必须包含以下假设:

假设一:担保机构能够获取中小企业的信息,包括各种隐性信息。这一条件是信用担保存在的最大理由,如果没有信息上的优势,信用担保机构和银行没有任何区别。

假设二:担保机构以非营利性为目的,没有额外增加中小企业的负担。如果信用担保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其必将对不甚了解的企业增加保费或是反担保,最后成为“合法的高利贷”。假设三:担保机构能够寻求企业的所有资产用于抵押,并有能力控制这些资产。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控制力不够,在其违约的情况下对其惩罚措施有限,使得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概率增大。这就需要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有强有力的控制,方能改善博弈的结果。

在这三个假设成立的前提下,担保机构参与信贷市场,与银行和中小企业组成一个三角关系,三方通过签订双边合同,保证信贷交易的执行。在满足三个假设前提条件下,信用担保制度能有效地修补信贷市场的不完全性,扩大信贷交易规模,提高社会福利。

二、假设条件的分析

假设前提条件毕竟与现实情况存在差距,下面分别对这些假设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假设一:担保机构能够充分获取中小企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是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一条鸿沟。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准入制度可以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性方面发挥作用。可以是某一区域内的多家企业联合互助担保,或是基于产业链的一系列企业联合互助担保,或是以行会为基础的联合互助担保。这样的担保机构与会员企业间建立起一种长期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担保机构对企业进

行充分了解;会员之间也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对方信息,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友善地相互帮助和自觉地相互监督,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危害问题。另外,担保机构服务的企业数量比银行的要少,人才结构比银行的要多元化,且本身就是企业,对企业运作熟悉,这些方面都有利于担保机构发挥监督和服务功能。特别是在对新加入的会员的信息识别方面,互助性担保优势更加明显。

假设二:担保机构的非营利性。当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或微利经营时,能够促进中小企业贷款。如果担保机构追求商业利润,中小企业将会因为通过担保获得贷款的费用过高而放弃此种借款方式。因而,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应以组建非营利担保机构为主。虽然目前的政策性担保和互助性担保都是这种非营利性,但两者之间也有所区别。首先,政策性担保机构的组建是被动性的,是从方便政府管理、贯彻政府政策的角度考虑的,是外在的动力,面临困难时为了生存则收缩担保业务,产生了同银行一样的惜贷心理。而互助性担保机构的组建是自主性的,是从方便会员角度考虑的,有内在的动力。面临困难时会主动出击。另外,政策性担保机构面临高风险时考虑更多的是退路;互助性担保机构面临高风险时考虑更多的是出路。政策性担保机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转移给政府(寻求政府的财政补偿),在政府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则采取收缩担保业务策略,工作重点转移到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经营上,与政府设立担保机构的初衷大相径庭。互助性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最终要由会员分担,他们有压力和动力去互相帮助,提高会员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降低风险,这才是担保机构的出路所在。

假设三:担保机构的强控制力。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资产不足是其融资的关键瓶颈。事实上,中小企业并非没有资产,只是依据当前的《担保法》,其中的许多资产不能用于抵押。修订《担保法》和制订相关物权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浮动资产抵押的法律依据就显得很有必要。同时,担保机构应当寻求中小企业的“所有财产”用于抵押。“所有财产”包括有形的物质资产(包括动产)和无形资产,其中无形资产有商标、名誉、营销网络、社会关系(包括与政府、同行业的企业和相关客户之间的关系)等。对担保机构而言,控制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很重要。控制的工具有:(1)法规;(2)政策导向;(3)行业自律制度;(4)非正式手段(包括正面的私人关系、非市场化的交易,反面的有开除会员资格、行业内孤立对方、市场排斥对方产品以及社区舆论等高压手段)。不同的担保机构可以运用的工具是不一样的。互助性担保机构可以充分利用上述四种手段来达到对无形资产的控制,因而,互助性担保机构在设置反担保措施方面有更大的选择范围、灵活性和控制能力。[2]

三、政策含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三个假设前提条件在现实社会中能否得到满足的分析证明了:互助性担保机构较另外两种担保机构而言,能更好地满足三个假设前提条件。一方面,互助性担保能产生贷款户之间重复博弈的纳什均衡,而且搜集成本、监督成本和交易成本方面也有独到的优势,互助会员之间连带责任和一致利益可使政府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治理达到最优;另一方面,互助担保组织作为虚拟的信用联盟,不以营利为目的,除缴纳少量风险基金外,无专门的运作和管理成本,不仅节省了担保费用,还免除了相关的资产评估费、认定费和其他烦琐支出。互助担保组织在绩效理论上优于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对于那些处于“金字塔”底端,处在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更适合建立互助性信用担保[3-5]。因此我国应该发展以互助性担保为主,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为辅的担保体系,使之更好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篇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

关键词:信用担保,中小型企业,融资,风险控制,信息不对称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概念及含义

中小企业,包括自然人企业和法人企业,是描述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相对于本行业内的大型企业来说,在生产规模与能力上比较薄弱,发展程度也不够成熟,甚至仅处于创业阶段。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担保,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财政出资组织构建信用担保机构,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形式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专业信用保证。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担保,究其本质是使用一定的财产作为债务保证,信用担保机构通过约定的形式实现债权的多种方法与措施。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担保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角度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够雄厚,在土地使用权或商业用房等方面难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可供抵押的财产,这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金融市场上只能通过提供可被接受的条件或价格来筹集资金。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在业务素质方面参差不齐,使得财务报表难以达到会计审核的标准。并且,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较短,对外缺乏足够的信用记录,在向外部投资者申请贷款或融资时,很难被外部投资者与银行接受。

(二)政府角度

面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我国早已于1995年和1999年颁发了关于信用担保的法律法规。不久后,七部委又联发了关于担保公司的规章制度。然而,现实中这些规章制度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担保很难起到实践性意义,政策性支持实在有限,这使得对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的法律保护难以落实。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着一些漏洞,需要财政继续加以支持。现实中,财政的支持力度具有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其本身成长迅速,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也比较完善,相关的信用担保机构也更多。与之对比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型企业与担保行业的发展则呈现出相反的差异。

(三)信用担保机构角度

本国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即对风险控制与防范仍然不够完善。目前,银行受所实行的信贷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机制影响,在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时,很难达成风险的合理分担,过大的风险使得信用担保机构难以承受如此重负。面对着贷款损失,我国的承担方主要为政府的财政,而非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这在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的同时,也难以对银行的道德风险有所约束。

三、信用担保问题对策浅析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要实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长效发展,需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这一支持不仅要体现在资金持续注入上,也要体现在税收优惠和财政贴息上。政府可以通过投入专项资金来保证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并且,中央或地方在进行财政预算时加大资金的投入,使相关的信用担保机构能够做大做强并起到带头作用。同时,对于那些吸收各方资金的信用担保机构,在政府的监管下选择市场化运作模式。

(二)建立信用担保风险分散机制

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在运营的过程中很难兼顾资产价值与政策性目标两个方面:即坚定实行政策性目标就会使资产逐渐萎缩,若想保证资产不会贬值就无法在政策性目标上做到坚定不移。为了使信用担保行业能够健康发展,国家需要设立一个部门,专门对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进行监管,定期审查相关机构的资格,并对相关机构的收费标准或担保机制进行管理。同时,建立信用担保的风险分散机制,使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在市场条件下通过协作来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担。为了保证信用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在风险机制的引导下,做好一定的风险准备,以防坏账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

(三)立足担保机构,完善再担保机制

担保机构的再担保机制拥有许多重要的作用,如可以分散和防范风险、提升担保公司在市场形势下的运营能力,还能提升担保机构的偿付能力,并提供数额巨大的担保资金。可以说,再担保机制是担保体系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为已担保风险的分散提供了极大的保证。与政府的资金转移相比,再担保机制可以使担保以商业化模式实行,使担保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构建风险担保体系,要多加建设全国性的再担保信用机构,同时注重担保和再担保机制的合理运行,通过优化银行记录中担保机构的信用记录,提高银行贷款的批准率。

四、结束语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企业不仅为社会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也为国家税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拥有雄厚背景的大型企业不同,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诸如资金匮乏、融资困难的阻碍因素。为了解决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信用担保体系做出了相应的调节和改变。并且,信用体系的构建也实施了政策的反哺。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式比较复杂,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调整,构建出符合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需要的信用担保体系,从而最大程度的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贾康.财政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31)

[2]姬会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特区经济,2011(02)

篇4: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用担保 风险分担 法律法规

0 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较差等方面的劣势,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困难,这种在融资方面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瓶颈[1]。

为此,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采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一措施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在政府的扶植下,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时至今日,这一体系也暴露出了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的过于集中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的现状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现状分析

1.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现状

據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共有4817家,筹集担保资金达3915亿元,当年为35万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额1.58万亿元。

具体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着三种担保机构,分别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由政府出资设立,接受政府机构的监督,实行市场化公开运作。商业性担保机构实行商业化运作,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的投入。除此之外,互助性担保机构是指中小企业自发组建的、带有行业合作性质的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的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企业的出资。以上三种担保机构构成了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一体两翼”结构。其中,“一体”是指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两翼”是指以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辅助,补充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不足。

1.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信用担保业是高风险行业,因此有效的风险转移与分散机制是保证信用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是,从目前我国商业性担保业务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承担的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风险全由其自身来承担。而按照国际惯例,担保机构一般只承担80%的贷款追索责任。除此之外,在我国,能起到风险转移和分散作用的再担保机制尚未健全,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健康发展。

1.2.2 信用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与信用担保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一部《担保法》以及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自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等。其中,《担保法》所调整的对象只是一般企事业单位或自然人的非专业的担保行为,注重的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地方性法规主要针对的是政策性担保机构,适用的范围较为狭窄。这造成了我国当前有关保障担保行业发展的法制建设明显落后于行业的实际发展水平。

1.2.3 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是信用担保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但是国内与此相关的信用评估体系却不健全。目前,对一般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则是由一些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进行,准确度不高。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资金被信用差、发展情景不好的企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经验借鉴

2.1 美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95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法》,并在联邦政府内设立小企业管理局(SBA),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此开始创建。从其本质上来看,SBA实际上是一种政策性担保机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财政。SBA具有完善的风险防范与分散机制。根据美国的相关规定,SBA并不对其所担保的资金负有百分之百的追索义务,实际上承担的责任一般是75%-80%。

2.2 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日本对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营则由协会和基金等专门机构来进行,政府只是负责出资和管理。目前,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信用保证协会与信用保险公库两级构成。日本政府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法》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对信用担保的具体问题做出了规定。其中,信用保证协会由1个全国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和52个地方信用保证协会构成。全国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主要负责对各地的信用担保服务标准及市场参与主体的业务范围给予统一界定和监督;各地方信用保证协会分别独立地为本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服务。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主要职责是为信用保证协会提供再保险和低息贷款。

2.3 美、日两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和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有以下三点值得我国进行借鉴:

2.3.1 通过立法对信用担保加以规范

通过美、日两国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不难看出,完善的立法为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使得不论是担保机构的内部运营还是对担保机构的外部监管都有法可以,规范了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相比而言,我国信用担保方面的立法却严重滞后于该行业的实际发展水平。

2.3.2 重视风险的转移与分散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都没有承担全部的违约风险,而是通过与银行协商或是再担保机构进行风险的分担。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信用担保机构的利益。而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却缺乏相应的风险转移机制。

3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

3.1 建立有效的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为了降低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促进其快速良好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此项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分别是建立再担保制度和与协作银行共担风险的机制。具体来说,再担保制度是由再担保机构承担部分风险。另外,信用担保机构还可以通过与协作银行进行协商,双方共担风险。这样做在分散了担保机构所承担的风险的同时,还增加了银行的责任意识。

3.2 完善信用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信用担保方面的法制建设已滞后于信用担保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因此,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将会有助于规范担保机构的运作,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要对《担保法》进行补充,在其中加入有关专业性的担保行为和担保机构的条款。其次,要尽快出台专门调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为的法律,在其中对担保机构、被担保企业、协作银行和政府四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出明确规定,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化。

3.3 推进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出面,建立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政府部门应抓紧制定这类机构的建立标准和运作要求,并通过新建或改造现有的信用评估机构来加快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刘进,吴东作.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

[2]梁泠曦.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J].法律广角,2010(9).

[3]米文通.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监管体系研究[J].银企信用,2011(6).

篇5: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谢八妹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2期

[摘 要]当前,我国担保体系发展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文章对信用担保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应该对现有的制度供给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10;F276.3

篇6: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构建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袁吉伟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9期

篇7: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研究

【关键词】信用体系;信用评价;对策

1引言

篇8: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是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而出台的一种解决方案, 迄今全世界已有48%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Chan and Kanatas (1985) 提出了资信评价与信号传递担保理论, 他们认为当借贷双方拥有不同信息时, 担保可以提高贷款者对预期收益的评估能力, 当借贷双方由于信息的差异对贷款项目产生不同评价时, 担保也能对合约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David Besanko (1992) 通过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同市场结构在信贷配给中的作用的分析, 发现担保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信贷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证明了第三方担保的存在增加了担保的可获得性。Navajas (2001) 认为信用担保机制通过保证贷款的部分或全部偿还, 驱动贷款人给那些在通常状况下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一旦出现被担保借款人违约, 担保公司将按照合同规定的担保率向银行代为偿还, 从而降低银行面临的风险, 使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变的有利可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建立, 可以帮助更多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并有助于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聂建平 (2004) 运用博弈论原理, 对商业银行、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申请信用贷款过程中博弈行为分析, 认为结果应是三方共赢的局面;张俊生、方兆本 (2004) 运用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得出, 信用担保业务及担保机构的产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交易活动对信用和社会性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 为了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等等。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经济分析

1.信用担保功能原理的经济分析。

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与银行巨额存差并存, 说明信用价值低的中小企业项目, 对银行而言是高风险项目;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便附带苛刻条件, 如高利率、提供抵押品等。这样广大中小企业便面临着严峻的融资困境。而信用担保体系使用自身信用, 以收取担保费为条件, 承担了部分融资风险, 加快了银企合作。如图1中, A线代表信用担保体系出现前银行的信贷风险, C线代表企业承受的利率风险, B线代表信用担保体系出现后银企面临的风险。 (RA—RB) 与 (RC—RB) 分别代表信用担保体系出现后银企降低的风险程度。可见, 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了中小企业信用缺乏和质押问题, 帮助了银行转移风险, 拓宽了民间投资渠道。

2.信用担保经营原理的经济分析。

信用担保属于公共资源, 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这种混合提供方式既避免了公共提供因过度消费而造成市场损失, 也避免了市场提供因短缺而造成的效率损失。如图2中, D为申请担保方的需求线, S为市场供给线, D1为市场对信用担保的需求线, S1为有信用担保的供给线。三角形FEE1为市场供给短缺造成的效率损失。故而政府提供信用担保, 信贷量扩大到Q3, 价格降低, 并形成“效率弥补” (三角形E1BB1) 。若S1与D相交于C点, 即B与C点重合, 则效率弥补与效率损失恰好相等 (S△FE E1=S△E1B B1) 。

3.信用担保机构介入前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

信用担保介入之前, 假设银行知道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为P, 银行贷款利率为r, 那么一个单位银行贷款的预期收入为vB=P (1+r) , 若银行不贷款, 用同一个单位资金购买年利率为rg的国债, 到期银行的收入为1+rg。对于银行来说, 只有至少vB=1+rg时, 银行才可能接受贷款。所以可以得出, P (1+r) =1+rg, 则, 同时考虑到贷款产生的其他费用率re后, 银行向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定下的贷款利率为。

当信用担保机构介入后, 假设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承担比例为t: (l-t) , 则贷款到期后银行的预期收入为vB=P (1+r) + (1-P) (1-t) , 若银行不贷款并用同一个单位资金进行国债投资, 所获得的收入1+rg, 那么有v'B=1+rg, 银行才可能贷款, 那么得出:, 同样考虑银行贷款所产生的其他费用率, 那么银行给担保后的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为:

通过比较担保前的银行给定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和担保机构参与后银行给定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 很显然, r"

图3中横轴代表信贷量, 纵轴代表利率, D是中小企业贷款的需求曲线, S曲线代表银行供给曲线, 开始时随着利率提高, 银行愿意贷款的数量逐渐增加, 当利率提高到r0后, 银行贷款规模达到最大, 此时由于贷款利率的提高, 必然高风险高收益的中小企业增加, 同时低风险的中小企业减少, 即发生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 导致银行的收益不确定性增加, 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及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 必然会减少信贷供应量, 因而S是一条类似抛物线形状的曲线。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参与后, 银行的风险相应降低, 银行信贷供给量增加, 于是供给曲线S向右移动, 即在相同的利率水平下, 此时的均衡利率为r", 供给量为s", 且有r"s', 即市场利率下降, 信贷市场供给增加, 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银行贷款, 同时由于信贷规模的扩大, 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会相应的增加。因此, 无论对中小企业还是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参与后, 使得它们的福利提高了, 显然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康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截至2007年12月底, 全国信用担保机构的数量已达3729家, 比2006年的机构数量净增363户, 增幅达10% (见图4) , 其中, 省级担保机构544家, 全国注册资本一个亿以上的机构是528家, 约占全部担保总数的14.16%。2007年担保资金总额是是1774亿, 比2006年净增542亿 (见图5) ;2007年全年担保机构从业人数为37454人, 比2006年增加8475人;2007年累计担保企业户数是70万, 2006年是38万, 将近翻了一番。尽管我国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发展迅速, 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担保结构分布的不合理, 缺乏资金补偿机制。

全国担保机构规模普遍偏小, 其中注册资本一个亿以下的机构约占全部担保总数的85.84%。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为主, 以收取担保费用为辅。如商丘市截至2007年9月, 全市共有专业性的信用担保机构八家, 其中政府出资占45%;开封市2008年由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申请国家开发银行专项资金3000万元, 作为政府参股注入金基担保公司。然而地方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通常是一次性的, 规模有限, 政策性担保机构又不以营利为目的, 收取的担保费用也很有限, 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商业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较小, 同样缺乏资金补偿机制, 大多数商业性担保机构把高担保费作为资金补偿来源, 部分担保机构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一半收取担保费。而在国际上, 大多数国家的担保费一般为1%左右, 法国为0.6%, 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区仅为0.5%左右。

2.担保品种单一, 担保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多数担保贷款基本上局限于流动资金, 设备、技术改造、项目融资等长期贷款担保极少, 担保贷款的期限大都在6个月以内, 最长不超过1年, 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国际上, 多数国家都能对中小企业提供丰富的担保品种, 包括创业贷款、科技开发贷款、设备贷款、票据贴现等担保。同时, 担保行业是高度专业化的行业,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 不仅要求其具有金融、服务、担保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还要高度熟悉企业每个环节的运作情况。而国内对担保方面的理论研究不足, 这远不能满足信用担保机构快速发展的需求。并且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担保从业资格准入制度和失信惩罚机制, 这使得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很难提高。

3.银行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在担保风险的分担上, 协作银行往往只享受权利而不愿承担义务, 甚至要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承担100%的风险, 这使得担保风险过于集中于担保机构身上, 而没有在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之间合理的分摊。在保证方式选择上, 协作银行要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借款人任何形式的违约, 担保机构都要无条件的承担连带责任, 从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有了担保公司担保, 金融机构放松了对贷款企业监控, 使得一些不良贷款没有被及时发现, 最终导致损失的发生。

4.缺乏法律保障, 治理不规范。

国家对担保业的法规体系尚未形成, 对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和运行机制也未明确规定, 《中小企业促进法》有关信用担保的四个条文, 操作性不强, 应该有配套措施, 《担保法》应规范担保行为而非担保机构。河南省为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快速发展, 2006年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但执行效果还有待加强。多数担保机构依附于政府, 许多担保未评估还贷能力, 致使风险加剧。少数组织市场化运作, 治理较完善, 但只重视眼前利益, 收费高, 既限制了参保企业数量, 也无法提升产业结构。

5.外部信用环境不佳, 缺乏信用评级制度。

从信用环境方面来看, 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信用环境有待改善, 缺乏对其信用评级制度。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共享的以中小企业的信用征集、登记、评估和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体系, 没有建立针对中小企业信用的评级制度。社会信用信息失真, 有关中小企业经济行为的基础信用资料不规范, 信息不完整, 市场缺乏足够准确的信息作为评价和判断信用状况的基础资料。但从整体而言, 由于整个社会信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对借款人或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惩罚制度。随着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深, 外部信用环境的僵乏严重制约了我国担保业的发展, 这意味着担保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

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

1.美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政府便以专门的立法形式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195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法》, 并在联邦政府内设立小企业管理局 (SBA)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此开始创建。美国属于联邦制国家, 联邦政府与州、县、市之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非常清楚, 所以在美国形成了三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是由SBA直接操作的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其宗旨是为创办之初或现有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贷款担保、经营管理咨询等服务, 全美共有7000家商业银行参加了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二是由地方政府操作的区域性专业担保体系, 其目的是帮助该地区的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三是社区性小企业担保体系, 由于SBA直接操作的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及其协作银行遍布全美各地, 因而小企业对社区性担保体系的需求较大。美国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具有良好的协作关系, 两方都可从中受益从而实现“双赢”。同时, 美国的信用管理制度非常发达, 全美有许多著名的信用评级公司, 其评级结果的准确率很高;美国也具有良好的风险分散机制和发达的金融制度:如规定担保比例与协作银行分担风险, 担保机构并不进行全额担保, 一般贷款保证计划的担保金额一般不超过75%~80%;美国对企业实行风险约束, 贷款保证计划要求主要股东和经理人员提供个人财产抵押, 以增加业主和管理者的责任。

2.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经历了近70年历史, 为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以及日本经济的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06年3月, 信用担保金额达28.7964万亿日元。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信用保证协会与信用保险公库两级构成。全国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属于行业管理协会, 主要负责对各地的信用担保服务标准及市场参与主体的业务范围给予统一界定和监督。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支持非常大, 不仅在税收、法规等方面给予有力的保障, 最主要的是在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的资产由基本财产和借入资金两部分构成:基本财产包括政府投入和公共团体捐助 (约占16%) 、金融机构出捐 (约占9%) , 担保机构经营收支差额中提取的基金准备金 (约占75%) ;借入资金由信用保证协会向国家和地方行政机关借取, 通常是国家每年列入财政预算。日本完善的法律规定为各方主体提供了明确的权利义务范围和规范的行为模式, 有利于纠纷的解决。

3.意大利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意大利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比较特殊, 它是一种互助担保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形式, 即由中小企业联合起来, 成立为共同成员获取贷款提供担保的集体担保组织, 由政府对其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意大利的小企业贷款合作最早出现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其信用担保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由50家以上的中小企业组成的集体担保组织, 它必须拥有不低于5000万里拉的货币担保风险基金, 这笔基金由该组织各成员企业出资筹集。二是由全国五家以上担保组织联合体出资建立的第二级集体担保组织, 其担保基金也来源于各成员出资, 也可享受有限额的国家补贴, 这一级组织实际上是为第一级担保组织提供再担保, 前两级担保组织都属于互助担保性质。第三级担保是政府担保, 即由国家出资成立信用担保机构为第二级集体担保组织提供再担保, 但是只针对向中小企业担保组织联合体提供优惠贷款的中期信贷机构和中央中期信贷银行的放贷提供担保, 其最高担保比例为贷款额的80%。意大利中小企业互助贷款担保机构在解决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有许多优点, 但并不是所有的小企业都能成功地建立起该种机构, 互助担保机构的建立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如这些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产业上的联系, 建立互助担保机构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 (本地的中小企业协会、商会等) 等等。

五、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建议

1.建立分层次的政府财政支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结合实际我国可以建立以地方政府出资为主, 中央与地方政府为辅的分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层次上, 建立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三级联动互补的担保梯次。省级担保机构应成为地市级担保机构参股的再担保机构;建立以股份制政策担保机构为支撑、会员制互助担保机构为主体、股份制商业担保机构为必要补充的地市级担保体系, 建立以会员制互助担保机构为支撑、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辅的县区级担保体系。美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每年都能得到政府固定的财政支持, 我国亦应提供的充足的担保基金来源, 以保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应在担保机构成立初期财政拨付的基本运营资金外, 每年财政应注入一定比例的财源培植和风险补偿基金作为追加投入。

2.明确规定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

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较大, 应借鉴美日的经验,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 以保证信用担保机构的稳定发展。主要措施如:单项最大担保数额不得超过担保基金总额的20%, 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承担的风险限制在贷款总额的70%~80%;规定代偿权和追偿权, 在贷款预期不能收回时, 由担保机构承担代偿责任, 并依法取得和行使追偿权;规定反担保措施, 企业必须以合法的资产作抵押担保;规定风险准备金制度, 担保机构从经营收入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冲抵担保发生的经营亏损、代偿支出和弥补担保呆账损失。

3.政府带动民间金融和担保机构。

政府参与的担保计划主要起着引导和带动民间机构的作用。如美国的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为地方开发投资公司和小企业投资公司发行的债券提供担保。日本中央政府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 由地方性担保协会进行再担保等。同时, 政府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确保担保机构的合法权益并协调银行、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给予担保机构采集信息支持和工作配合。

4.发挥担保行业协会作用, 加强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

行业协会可以加强各担保机构之间的交流, 统一行业规范, 并为会员机构提供培训、传达政策、信息采集等服务, 从而促进行业协会的建设, 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另外从目前情况来看, 担保机构几乎承担了所有来自中小企业违约的风险, 银行与担保机构应加强合作, 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在业务上信息共享、加强交流, 达到双赢的目的。

5.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外部环境。

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一方面应加快建设中小企业联合征信系统 (一些省份如河南省, 征信系统刚刚起步) , 尽快建立科学、客观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通过信用评估使社会真正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 为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真实、可靠的信用信息。此外, 还应尽快搭建起全国性的社会信用体系组织和公共信用信息两大信用平台。另一方面要完善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法规。通过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专门立法, 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运作。

参考文献

[1].白钦先, 薛誉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2].陈文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际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3].曹凤岐.《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金融研究, 2001 (4)

[4].陈柳钦, 孙建平.论制度创新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3.5

[5].陈柳钦, 孙建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参考, 2003 (6)

[6].何光辉, 杨咸月.中国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的理论研究.财经研究, 2000 (8)

[7].Stiglitz, Joseph E., Weiss, Andrew.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

[8].Robert J.Barro.The Loan Market, Collateral and Rates of Interest,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76.8

[9].Banerjee, A.V., Besley, T., Guinnane, T.W.The design of a credit cooperation with Theory and a test.The Neighbor’s Keeper.1994

上一篇:在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下一篇:临床营养学课程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