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论文

2022-05-01

【摘要】在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给予了大力扶植。然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时有发生,且有蔓延趋势。因此,应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授信风险的管理,以达到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质量之目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论文 篇1:

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论文 篇2: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授信风险的管理分析

【摘要】在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给予了大力扶植。然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时有发生,且有蔓延趋势。因此,应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授信风险的管理,以达到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质量之目的。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 贷款 授信风险 管理现状 对策

中小型商业银行由于核心资本和资金负债比例等因素的制约,自然把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局限性,如不对称的信息,不合理的信贷配给,交易费用高等,导致融资困难;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授信和贷款的时候,往往存在“惜贷”的现象。如何破解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在信贷问题上的僵局,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方面

1.缺乏担保与补偿能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产较少,抵押物不足,更多的采用保证方式,商业银行出于自身资金安全,要求中小企业互相保证。一旦借款人经营不善,不能及时偿还,商业银行就会要求联保企业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家企业发生风险,会导致整个联保团体陷入困境,甚至于破产,如缙云工业区园区企业因担保链风险波及一大批企业倒闭和破产。即使进入贷后资产处理,商业银行不但需要花上较高的费用,而且受偿率也很低,难以补偿银行放款资金。

2.信息披露不足,财务数据失真。中小企业没有将信息充分披露出来,部分数据有作假情况出现,导致银行无法有效开展信贷调查工作,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很难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位,也不能保障评估风险的有效开展。我国没有形成健全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部分企业只有财务报表,其它有关证明信用方面的资料,同时,还面临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提高信誉度和信用评级,中小企业通过调整数字方式对财务报表进行修饰,实现最终的信贷审批。金融企业很难把握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给贷款审查和授信等环节带来不便。

(二)银行方面

1.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减少交易成本,银行会在平均风险成本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设定相同的贷款利率。实力雄厚的企业,不愿接受过高的利率。这样就产生一种情况,商业银行拥有数量庞大的、高风险的、低质量的客户群,只有采用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在经济活动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对他人做出不利行为。获得资金的商业银行,将这部分资金运用到风险更大的项目上,更加强了风险的产生。

2.银行信用体系不健全。当前,在针对中小企业的评估上,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形成有效地评估体系,专业性较差,预警机制落后,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在评估中小企业信用时,部分商业银行仅仅参照其财务报表。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虚假成分较高,无法为银行提供切实可行的信用评估证明。

3.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形成科学的信息系统,缺乏连续性和前瞻性,数据信息虚假成分较多,丢失现象严重,数据割裂现象时有发生,一致性较差。基础数据较为分散,缺乏准确性,借助基础数据分析的结果偏离问题突出,无法对高层次风险进行有效分析,不能实现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不利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商业银行的会计部门、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处于一种相互独立的状态,各自为政,统计口径和出具数据之间存在不相符,不能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企业分支机构在注册资本和所属行业等方面出现了突出问题,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实际情况很难进行有效把控,无法有效分析。

二、加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途径

(一)强化银行信贷业务法律运行环境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有力引导,国家应当对有关信贷方面的法规进一步完善,减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生成的对自身发展不良因素的影响。另外,国家还要遏制地方行政机构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对商业银行政策干预,保障商业银行有独立的地位,防止不良资产在商业银行中萌芽,从根本上遏制商业银行授信和贷款风险的产生。

(二)制定风险预警制度

风险预警是风险控制中的首要工作。风险预警的制定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开展具体的工作。从宏观开展的视角来看,需要有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同时,需要对中央央行货币政策和国家宏观政策进行研究,确保信贷资金在宏观投向的方向上能够符合银行资金的活动规律。从微观研究视角出发,将企业的微观经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实现风险预警传动信息系统的构建。信贷风险是客户风险转移来的。财务风险本身有一定的先兆性,所以,在银行信贷风险研究过程中,将企业的财务指标和银行存货风险财务指标进行有效的联系,实现两者之前的动态性映射。其中,需要建立客户信息库,客户信息库的内容包括账户信息和财务信息,另外,像和客户相关的其他财务信息也是客户信息库包含的内容。接下来还需要构建财务风险信贷资产传导机制。

(三)建立中小企业信贷基础数据库

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信贷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很有必要。在信用评估过程中,中小企业要求较高的数据积累,这种技术的实现光靠个人是实现不了的。为了提高构建模型的使用性和准确性,中小企业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享信息,实现牢靠评分模型的构建。

(四)加大风险管理执行力

在贷款之前,需要调查,这是全过程体系强调的重点,共分两种:现场调查和非现场调查,为了减少企业内部假会计账目的出现,贷款人员不要对这种数据进行针对性核对,获取信息的渠道可以为海关信息和税关信息,要和相应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对代理商和供应商要有所了解,另外对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了解也很有必要,从中获取真实的信息。

(五)加大对相关业务员的培训力度

银行业务人员在办理银行业务的时候,要本着敬业精神,这样才能够预防风险的产生。银行融资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具备清醒的风险管理防范意识,同时,还要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这是银行融资人员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银行要对融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外汇政策和外汇业务管理,保障银行融资人员有较高的管理业务素质,让银行融资人员对政策水平有清楚认识,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性操作。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有关授信和贷款方面的风险成因,然后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以实现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体制的构建和完善,为商业银行在授信和贷款业务中预测和控制风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忠,邹传伟.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银行贷款审批权分配和激励机制设计——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启示[J].金融研究,2010.8.

[2]龚烨,李欢.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J].经营管理者,2009(22).

作者:曲国权

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论文 篇3:

信用评分技术与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经过风险调整的经济收益。只有在建立了良好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中小商业银行才可能更大范围地进入中小企业信贷领域,否则,盲目地大举进入高风险(尽管也可能是高的收益)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领域,可能将中小商业银行引向绝路。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有信贷决策的“6C”法和信用评分方法等。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主要有KMV模型、CreditMetrics、麦肯锡模型和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等四类。这些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开发和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生产率,改进了商业银行资产的质量。这里,我们侧重讨论信用评分模型的经济绩效。

信用评分技术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美国的经验

虽然美国的商业银行系统很早就采用了信用评分模型,但主要运用于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对于消费信贷而言,我们只需要知道的是个人的财富、工资收入以及已有的信用记录。对企业而言,由于不同企业的情况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很难用这种评分系统来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例如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违约的因素是多样化的,任何一种意外的因素就可能导致一笔贷款发生拖欠违约。因此,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方法才被美国的中小规模的商业银行采纳用以评估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图1显示了美国第9区的银行借贷情况:该图表明,中小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而大规模的商业银行则主要为大企业提供大额信贷。小银行将63%的信贷资金配置给了中小企业,而中型规模的银行则将35%的信贷资金配置给了中小企业,最大规模的银行(资产超过10亿美元)只将11%的信贷资金提供给了中小企业。笔者相信,随着信用评分系统的普及,中小银行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我们还可以从图2中进一步看出美国银行规模与资产配置的情况。

该图同样表明,小企业的信贷(小于10万美元的信贷)有49%的是由资产规模小于1亿美元的小银行发放的;当信贷规模在25万美元—100万美元之间时,小银行(小于10万美元的信贷)只提供了18%的信贷。这同样表明,美国中小银行的定位在于中小企业信贷,而大银行的规模在于大企业的信贷。

梅斯特爾(Mester,1997)的一项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认为,我们可以用中小企业所有者的相关信息来判断其掌管的企业的信用风险。他认为,企业主的每月工资收入、所欠债务、其金融资产、工作年限、拥有的不动产情况以及先前的贷款拖欠违约情况等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来判断企业的信用风险。这样,美国的商业银行可以从个人信用管理机构获得其个人信用信息后,再结合其企业的一些特征,将这些资料输入信用评分系统,然后就可以得出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就可以用来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曼斯特(Mester,1997)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对于1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信贷,这样的评分方法非常有效。

弗雷姆(Frame),斯里尼瓦桑(Srinivasan)和伍斯利(Woosley)(2001)的实证研究表明,由于采取了信用评分技术,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量在样本期间内增长了8.7%。三位研究人员对美国中低收入地区的中小企业信贷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采用信用评分技术之前,美国的商业银行对这些地区一般具有一定的歧视心理,主观地认为这些地区经济条件不好,所以所有的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就不是特别明朗。同时,这些地区的居民往往多为少数民族,因此s商业银行也就似乎更加不愿为其提供信贷;拉德(Ladd,1998)的研究深刻的表明,美国银行在提供信贷时存在明显的种族歧视现象。然而,在采用了信用评分系统之后,该地区的中小企业信贷数量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因为一旦采用了信用评分系统,信贷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更加客观的评分系统,而不再依赖于银行管理人员直观的、甚至带有各种偏见的判断。很显然,即使落后地区,同样存在着优秀的企业,因此,该信用评估系统推行后,中小企业的信贷增加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启示

从美国的经验看来,采用新的信用风险评估技术将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信贷门槛。这对我国当前中小银行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改变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拓展业务空间。这种技术允许商业银行可以在不与中小企业发生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贷款进行评估、管理和监督,这样,中小商业银行在网点有限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拓展业务空间。其业务服务范围不再限定于本地企业,只要其具备必要的信息,中小银行同样可以对外地的一些中小企业发放信贷。由此,中小商业银行就可以克服规模的限制,从而与大的商业银行在更广泛的地域内进行业务竞争。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规模有限,因此,其贷款范围也很有限;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规模和网点优势,获得了更多的客户,甚至吸引了品质优良的中小企业客户。一旦信用评分技术得以采用,那么,中小商业银行就可以在与当地四大商业银行的竞争中获得较多的盈余和发展空间。

降低银行的信贷成本。这对优质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技术,无法较准确地判断出优质客户,从而导致一部分绩效优良的中小企业流向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采用了这一信用评分技术后,中小商业银行在决定信贷价格方面就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同时也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

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尽管企业情况各自不同,但是,一旦进入信用评分系统,它们就具有了共同的经济特征。银行可以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汇总,加以证券化。一旦中小企业信贷形成规模,且利用评分系统进行统一归类,那么,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就可以将其打包卖出,从而促进资金的循环,提高中小银行资金使用效率。由于中国的中小银行在资金来源方面与四大银行相比一直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如果能够利用信用评分系统,将资产统一归类并证券化处理,那么,银行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流动性资金,并源源不断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中小银行如果不能够准确定位,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这一定位,那么,中小银行将在与四大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为了采用这种信用评估系统,我们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对于目前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以下改革措施可能是有益的:

促进各个中小商业银行的联盟与合作,发挥网络之间的协同效应。一旦建立联盟,也就有利于信息的分享和新技术的采纳。考虑到采用新的信用评分系统意味着较高的固定成本,因此,中小商业银行的联合将有利于分摊前期投资,降低采用新技术的风险。

必须注意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使用和维护信用评分系统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而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规模和声誉劣势,往往难以吸引高水平的专业人员的加盟,因此,中小商业银行需要在引人人才方面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激励方式,留住人才。

外部的制度环境改革也是必须的。美国的商业银行能够使用并依赖于这一信用评分系统,与他们能够从个人信用管理处获得企业主的信用状况有关。中国的个人征信系统尚未完善,因此,我们需要花较多的精力用于收集和处理个人信用信息。同时,我国目前法律对于信用违约的惩罚以及执行力度都远远不够,这样使得一部分人故意拖欠违约,导致银行风险的增加。因此,制度法律环境的改革对于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和信用评分技术的引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进忠

上一篇:高中教育体制下的时事政治论文下一篇: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