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中小企业发展

2022-09-02

第一篇:信用社中小企业发展

创优信用环境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近期,市委政研室、漯河银监分局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我市部分县区和企业,就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扩大信贷投放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表明,我市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尽管呈逐年好转趋势,但仍然不容乐观,当前信用环境影响信贷投放的现象仍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引起重视。

一、 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优化信贷结构,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市信贷资本对经济贡献度还较低,存贷差距逐渐扩大、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等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一)存贷差距逐渐扩大,银企之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存贷差指的是银行的存款大于贷款,即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差额。2000年以来,漯河市存贷差距逐年扩大,2000年至2005年一直为贷差,2006年首次出现存差,2009年、2010年存差超过百亿,2011年存差继续扩大至128.08亿元,是2006年的将近15倍。从存贷比例情况来看,漯河市存贷比例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143.51%下降到2011年的71.78%,下降71.73个百分点。虽然存贷比越高发生不良贷款风险性会加大(银行存贷比监管标准为75%),但在存贷差过大、存贷比过低的情况下,随着银行自身风险降低的同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会进一步弱化,会出现大量资金闲置外流、盈利能力削弱的情况。由于部分企业存在信用意识相对较差、信用等级评定较低等问题,直接导致了企业需款却贷不到,银行有款贷不出、不敢贷、上级行信贷配额减少的现象,银企之间资金供需矛盾愈发突出。从调查情况来看,90%以上被调查的中小企业愿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但实际上仅有35.17%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方式上首选银行贷款,28.96%的中小企业首选通过担保机构向银行贷款,30.34%则首选向亲朋好友借款、其他企业拆借、内部职工借款、商品交易赊购、高息借贷等民间融资方式。

(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信贷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11年底,漯河市不良贷款余额28.69亿元,全省排名第9位,不良贷款占比9.36%,全省排名最后,比全省第一名郑州市高出8.02个百分点。虽然自2007年

起,漯河市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呈“双降”态势,但这种“双降”并非源自企业清偿了欠款,而是依靠新增贷款稀释和政策性剥离核销。初步统计,2004年至2006年,漯河市工、中、建三家银行通过股改政策性剥离、核销呆账13.69亿元;2008年,农行股改政策性剥离、核销呆账40.27亿元;2009年,漯河市农村信用联社央行票据兑付9.38亿元,2011年,政府置换不良贷款16.71亿元;2010年,农发行剥离核销呆账2.54亿元,2011年又分别核销呆账1.12亿元和1.59亿元。粗略计算,自2004年至今漯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呆账政策性剥离核销超过85亿元,漯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截至2011年底,漯河市信贷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仅为42%,低于全省2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79个百分点。漯河市信贷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近10年来最高水平为2000年的86%,“十一五”期间降至60%以下,呈逐年下降趋势。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发展缓慢,信贷业务步履艰难。较高的贷款损失率和风险率,使各家银行在省分行、甚至在全国的管理级别靠后,大型商业银行总行和省分行都将漯河列为“金融重灾区”,部分银行贷款审批权上收,基层行尤其是县级行不再享有实质性的贷款审批权,造成贷款准入条件和信贷门槛逐年抬高,审批链条拉长,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比如,农业银行有效资产严重不足,整体发展速度迟缓,信贷投放规模受到上级行的严格限制;建设银行效益指标在全省排名末位,由于不良资产“双降”工作进度缓慢,省分行一度上收了信贷审批权;中国银行由于不良贷款户多、金额大,比率高,省分行已将其列为高风险区,部分上收审批权限或业务品种。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给信贷管理工作造成较大压力,削弱了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2006年至2011年间,漯河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减少149个,从业人员减少623人,优质银行业金融机构引入难度较大,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优质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漯河望而却步。

二、制约我市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

当前,漯河市信用环境较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有了明显改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信用环境正在逐步形成。调查显示,82%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用建设非常重要,95%的被调查企业在企业信用管理方面进行了规范,76%的被调查企业银行信用评价达到A级以上。虽然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建设有了

一定进展,但漯河市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建设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发展程度仍相对较低,信用缺失的现象依然存在,大量不良贷款以及高企的不良贷款率使得漯河银行业发展处于全省乃至全国落后水平,“贷款难、难贷款”问题相对突出,阻碍了漯河中小企业进一步快速发展与壮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调查发现,尽管95%的被调查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仅有67%的企业建立了企业信用调查制度,其中4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企业建立的信用调查制度不健全,贯彻执行不到位;仅有22%的企业设立了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11%的企业配备有专职信用管理人员,14%的企业建立了客户信息现代管理制度。漯河许多中小企业缺乏信用状况评估和改善的机制,存在相对较为严重的信用管理与风险控制缺陷,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不到位和相互间信用关系的混乱与失控,是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二)信息共享平台缺乏,银行现有征信系统存在一定缺陷。信用环境的建设只有法院、公安、税务、工商、保险、工信、公用事业收费等多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反映中小企业信用的真实状况,以便作为银行放贷依据。实际上,各部门、各机构信息共享、有效协调配合意识不强,部分机构和部门基于安全和自身利益等方面的考虑,对自己所拥有的信用信息采取垄断式保护,使得信用信息公开无法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因缺少必要的基础性条件而进展缓慢。由于缺乏统一的征信机构,目前对企业信用的管理大多处于自发、各自为政状态,很多政府部门、金融部门、行业协会甚至研究机构都在做企业信用方面的评价、评级,各类证书鱼龙混杂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性差、随意性大。从银行征信管理角度来看,系统、规范、完整的信用登记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在信用档案建设方面,信息的准确性、完备性、规范性和时效性都较差,缺乏对贷款客户资信状况、发展前景、产品市场状况等因素全面连续的跟踪调查,对企业、个人的状况大多仅限于申请贷款时的静态资料,贷后维保工作落实不到位,银行资产保全工作缺乏周密性和前瞻性。

(三)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不够高,信用法律体系不完善。一方面,由于漯河市企业经营者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法律观念和信用意识不够强,个别企业经营者把追逐企业利益最大化和诚信传统道德相对立,缺乏共赢理念,从而催生出

种种不讲信用的动机和行为。另一方面,漯河属于典型的“熟人社会”,部分失信者或失信企业法人没有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赖债有理、逃债有利”的不良风气,不少贷款户对银行债务漠然,严重挫伤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遵信、守信、重信”的环境尚未真正形成。同时,由于我国的整体信用法制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套规范、完整的企业信用建设的法律体系,导致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缺乏刚性约束,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且收益巨大,直接形成了一些企业违约不讲信用的收益远比付出的代价大,守信的市场主体被迫退出市场或者主动放弃守信原则的现象。

三、改善我市中小企业信用环境、扩大信贷投放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正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与支持。打造良性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切实解决“贷款难、难贷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银行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涉及面宽、政策性强,建议市政府金融办、市文明办等部门牵头,按照“政府主导、人行和银监部门助推、多方联动”的原则,成立信用环境整治组织,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动企业、个人信用体系发展,统筹各方力量建设涵盖城乡信用主体、服务于基层政府、金融机构的信息平台。同时,加快“诚信漯河”建设,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审、“信用工商户”及“信用公民”评选活动,进一步做好农村地区“信用农户”、“信用村庄”、“信用乡镇”评选以及城市“信用社区”的试点创建工作。要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树立漯河诚信企业、诚信个人典范,加强向全社会宣传和普及信用知识,增强公民信用观念。

(二)统一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促进金融生态自我调节。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要努力促进金融生态自我调节机制的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组建银行同业信用评估公司,不仅要对单个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还要对区域信用环境进行评估,对照量化评定标准,定期组织各金融机构对漯河市县区域信用环境、重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估。针对信用环境极差的行政区域,各金融机构可联合采取区域信贷制裁。对信用观念强,社会信用风气好,无逃、废、赖等不良信用行为记录的区域,要按照客户准入标准重点给予倾斜,积极支持当地经济建设。

(三)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构筑新型银企关系。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征信中介机构,逐步开展企业信用记录、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加快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金融企业资产保全体系和保障制度,加强对守信用、有效益、有市场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一方面企业要及时反馈情况,如遇重大经营事项应及时与银行交流、沟通,定期向开户行反映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银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完善管理措施,优化金融服务,对企业有效的资金需求主动给予解决。银企双方要密切联系,定期举行座谈会,加深相互了解,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深度合作伙伴关系。

(四)规范整顿金融秩序,依法保护债权债务。一是持续解决历史遗留债务问题,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要建立职能部门和债权银行共同参加的“维护债权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相关制度,严格掌握企业破产、清算条件,充分尊重和重视金融债权人的意见,加大金融债务清偿力度,切实保护金融债权人权益。司法部门要坚持公正司法、严明执法,加强对债权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努力提高金融债权案件的审结率和执结率,切实维护债权银行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和制止逃废债行为。二是建立逃废债预警机制,实行通报公示和转化销号制度。对不能按期履行债务、按照有关规定认定有逃废债迹象的企业或个人,按照管辖范围,由债权方报送市信用环境建设领导机构建立台账,实行登记预警和内部通报。责任单位对登记预警的逃废债问题要给予密切关注,落实跟踪监测、限期转化的责任。对限期不能协调化解的列入失信“黑名单”,对实现转化的及时从失信“黑名单”上销号。对多次协调不能解决、社会影响恶劣的少数逃废债典型案例,依据债权方提出的请求公开曝光,并视情节给予银行同业制裁或由金融、司法、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执法部门实施联合制裁。

第二篇:企业信用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信用缺失企业的代价有多大?

11月17日,财政部和发改委发布通知,为切实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决定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共计22项。这代表着,中央对于中小企业的关注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如果再不支持中小企业,将会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引起大量的失业和经济衰退是必然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小企业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信用管理中心已聚集众多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信息。信用清白很重要。当代企业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中小企业能否做强做大做强,不仅取决于企业的委托、国家政策的支持,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状况。

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些失信的行为不仅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同时对经济发展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守信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信用的企业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不讲信用,也许可以为企业在短时间内带来高额利润,但一切都是短暂的,失去的信用是很难再次建立起来的,就像我们从小听的狼来了的故事一样。

三鹿集团本是中国企业500强,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

品牌价值也超过百亿。然而由于三聚氰胺事件,这些历经几代人创造的资产顿时化为乌有,集团3万职工被迫下岗。不仅如此,该事件对于整个奶制品产业可谓是灭顶之灾。

作为信用评级机构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信用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诚信是企业的立命之本,信用好比企业的性命。坚守信用,是经济的需要、人民的需要,还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的信用广受公众诟病。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诚信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在市场经济和经济活动中破坏市场秩序,违背诚信原则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馆馆员座谈时指出,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诚信企业家大会上,与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围绕企业的诚信建设进行了深刻反思。

诚信缺失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但与之相对的诚信建设远远不能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道德的底线一次次被突破。当然,我们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2009年全国逾期账款平均超过60天的占到33%,企业坏账高达1%-2%,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而发达国家通常是0.25%-0.5%。我国每年签订的40亿份合同当中,履约率只有50%左右。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的现象十分严重,制假额高达12000多亿元。全国28

3家名优企业中,有35%的企业产品被假冒侵权,650多种产品被仿造。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温再兴说,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些不诚信行为不仅对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也对扩大内需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杨再平谈起企业诚信缺失带来的损害不禁叹惋。他说,市场经济之初,出国都是买电子家电产品等,现在出国都买奶粉、蜂胶等。这些产品并非高科技,国内也都能生产。之所以这样,都是三聚氰胺奶粉、皮革奶粉、树脂蜂胶等国内假冒伪劣行为惹的祸。因为假货层出不穷,国人对国货失去信任,心有余悸,由此带来的GDP以及就业损失更是不可估量。譬如:三鹿集团本是中国企业500强,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品牌价值也超过百亿。然而由于三聚氰胺事件,这些历经几代人形成的资产顿时化为乌有,集团3万职工被迫下岗。不仅如此,该事件对于整个奶制品产业可谓是灭顶之灾。据统计,2008年以前,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的占比是6:4,2010年变成了五五对开,而且目前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比还在进一步缩减。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乳业有两成以上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诚信是企业的立命之本

如果说健康决定着个人的寿命,那么诚信决定的则是企业的寿命。坚守诚信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灵魂是诚信二字。诚信是市场的准入证,严格地说不讲诚信的人,是没有资格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指出,许多商店供着关云长的塑像,而且天天烧香,把关云长当成财神爷供起来。关云长本身不会保佑发财,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敬仰,主要是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坚守“忠义”二字,用在市场经济上,就是“诚信”二字。商家只有坚持诚信至上,才能做好生意,如果丢掉诚信,对关云长一天拜到晚也是没用的。李德水说,市场经济有三个基本特点:首先是诚信经济。诚信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是任何市场主体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第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绝不是无法无天的经济,必须在法律框架之内和商业道德的约束之下,通过正当的手段去谋取利润的最大化。第三,市场经济是标杆经济。法律、政策、道德这几根标杆绝对不可以逾越。

“诚信是企业家的经商为人之魂,诚信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之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表示,无论是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是世界经济的走出危机,最根本的是靠新技术革命、技术进步,也依靠各个市场主体从企业到国家政府、到全球治理结构的诚信和信用。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企业要把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不管是对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如此。大企业外部约束比较强,它不敢在信用、诚信方面有所粗心。小企业监管力度比较差,更多的是考虑以自律和自我约束为主。因此,诚信对大企业、小企业同样重要。

作为"诚信中国北斗七星奖"获得者金胜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金胜则表示:诚信应是每个企业家忠贞不渝的信仰,必须坚持这一份责任。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不仅是企业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企业竞争,要以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努力工作、诚信经营来取胜。也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得到社会认可、企业家才会赢得社会尊敬。

如何拾起诚信的稻草?

中国并不缺乏诚信的文化基础,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的故事流传已久;影响巨大的晋商和徽商是中国古代诚信经营的典范。而今天诚信缺失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一方面原因是商业社会对利益不择手段的追逐,而相应的立法没有及时跟上;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诚信教育没有到位,诚信意识没有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最深处。诚信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如果不讲诚信,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能持续。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前夕与网民聊天时指出,诚信和道德是现代社会应该解决的紧迫问题。

关于如何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李德水指出,要加强舆论监督监管,使不诚信、违法违规、丧失市场职业道德的企业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建立严格的制度,从流通等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健全和完善各项市场法规,严厉执法,加大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让违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倡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内部、企业间的相互监督。

侯云春表示,企业要讲诚信,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向产业链进行延伸。三鹿和双汇出的问题不是他们企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半节制的产业化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带来的问题。因此,企业不仅要管好厂房之内的事情,还要管理好厂房之外的事情,要向这个产业的两端延伸,才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主任金乾生表示,作为诚信建设的主体,企业首先要把诚信不仅仅当做是一句口号、一个标识,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管理制度,渗透到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处处体现诚信,用制度的形式固化。其次,要让诚信变成企业的文化,变成企业员工到管理者的自觉意识。只有进入意识形态层面,诚信才能真正起作用。最后,要使诚信成为企业的金牌。

温再兴介绍说,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更好维护创新型国家,国务院决定从2010年10月至今年6月,在全国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专项行动。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商务信用文化建设,推动行业信用建设,才能消除各种不诚信和违法违规的事情,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企业征信系统在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贷市场发展、提高社会信用意识和改善信用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守信激励、失信惩诫"信用机制的形成。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汪路提出,通过实现企业征信系统与个人征信系统的相互链接,建立"企业家信用报告"制度,来推动企业家诚信经营。

"孙氏信义兄弟事情发生后,我觉得企业、政府机关、人民群众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主任赵凤梧从发挥榜样作用的角度提出,要高扬诚实守信这面大旗,进行广泛的诚信教育,让社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信义兄弟,从而让社会风尚真正好起来。

第三篇: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2012-01-10 08:25来源:临汾新闻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是市政府为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而出资成立的一家政策性担保机构。自2006年成立至今,该公司在风雨中成长、在奉献中积累、在攻坚中破题、在参与中领悟,一路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

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公司实力不断增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注册资本金已由最初的1亿元增加到10亿元,年担保能力达到100亿元。公司总资产由最初的3130万元增加到11亿元,获得担保扶持基金2600万元,累计缴纳利税3110多万元,成为全市担保行业的龙头企业。他们坚持“架设银企桥梁、服务中小企业、助推经济发展”为宗旨,累计为160多户企业提供25亿多元人民币的担保贷款,为企业增加营业收入近50亿元,增加利税近5亿元,增加就业岗位约1万余个,走出了一条政府、企业、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共赢之路。

2008年,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造成的极大冲击,该公司早谋划、早决策、早应对,将扶持企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通过主动下浮担保费率20%、免收担保保证金、增加救急业务品种等一系列举措,与企业共度时艰。针对市供热、供气、市政建设流

动资金短缺的情况,该公司积极为企业提供便捷融资,5年累计支持供热、供气、市政道路建设改造工程10.8亿元,为保障全市民生和谐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了该公司的支持,原本借贷无门的企业赢得了发展空间。5年来,山西光宇电源有限公司、山西汤荣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受保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直接进入金融机构的授信贷款范围。这些企业有的已是当地纳税大户,并荣列全省工业企业100强,成为本地区的财政收入支柱。

担保公司经营的是风险、承担的是责任。为此,5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稳健经营这一理念,做到支持企业发展和规避风险相结合。每一笔担保服务,都本着为企业负责、为银行负责的态度,做好企业外围调查、实地调查和同行业调查,全面掌握被保企业的真实情况。同时,建立完善了《担保业务操作规程》《评审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5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唯才是举”的“精兵”之路,公司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建立了一支专业高效、团结和谐的运营团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先后两年被省财政厅授予“信用担保合作先进单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2011年,公司领导班子大胆提出了“立足临汾、辐射全国、多元经营、率先发展”的宏伟战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开始迈上大平台、全方位发展之路:立足临汾、辐射全国,公司已着手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地设立分公司,实施区域化

战略布局,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借船出海,以银养企,以企兴临。未来两年该公司资本金有望达到15亿元至20亿元,年盈利达到3亿元以上,进军全国担保50强。

多元经营,率先发展,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协同省、市、县(区)担保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尧都农商行、晋商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渤海银行十余家银行携手,“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建立“担保合作体系”,创新探索中期票据担保、集合票据担保、履约担保等多种担保品种,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踏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踏着古老平阳数千年辉煌的历史足迹,迎着未来崭新征程的召唤,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在临汾现代化进程中,昂首腾飞,在打造临汾担保航空母舰、助推临汾转型跨越,实现古都强势崛起过程中,谱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

第四篇:县粮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企业发展侧记

打造诚信企业创建民营品牌

――霍邱县粮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企业发展侧记

霍邱县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今年三月份,霍邱县被六安市政府确定为粮食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县之后,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对全县10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和5个规模

化粮食生产基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确定了永香米业等6家大米加工企业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从组织领导到建章立制,从整治外部环境到规范内部管理,深入开展试点工作。日前,第二批试点企业初步审查也基本结束,20家企业将进入第二批试点企业行列。

笔者有幸走访了这些企业,领略了各位民营企业家的风采,了解到这些企业走向成功的基本经验。

艰苦创业求生存

霍邱县荣芳米业有限公司创办于1992年,建厂初期是家庭经营、小作坊生产。总经理李荣正说:“我是农村人,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很是贫困,在做生意的初期没有经验,吃过不少的亏”。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该厂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企业发展模式。企业现有员工50多人,厂房25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年产量4万吨,产值3000多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拥有优质商品粮基地7200多亩,种植的“太湖糯”稻谷在加工之后,远销河南、福建、浙江等地。

纵观霍邱县粮食加工企业,大多数是从家庭小作坊逐步到规模化经营,有的企业甚至经历过濒临破产的危机。

霍邱洪鑫福联粮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大米加工销售为主的民营企业,总经理陈传勇身残志坚,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家刚开始只有2个人、1台碾米机的小加工厂,建设成今天拥有百万资产、数十名员工、产值上千万元的中型大米加工企业。谈到过去,陈传勇感慨万千:“我们残疾人做事,比健康的人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也正是他身上的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带领并影响着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也促进了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

诚信经营谋发展

霍邱县粮食加工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认识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不断改进经营和管理模式,注重提升企业信誉,提高产品质量。信用中国打造中国信用监督平台。县政府提出建立粮食安全信用体系之后,通过广泛宣传和政策引导,各企业更是坚定了“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谋发展”的思路,部分企业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乐民米业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生产合同,种植500亩“长粒香”水稻,注册了自己的“志明”牌商标。不少企业借助地域知名度,注册产品商标,如龙潭镇精米加工厂的“龙湖”牌,霍邱稼禾米业公司的“乌龙香”牌、白莲米厂的“白莲香”牌等,逐渐被市场和消费者所认可。有不少企业还在沿海地区设立销售网点,年外销大米40多万吨,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

政府帮促搭平台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安徽乐民米业公司总经理涂志乐说。霍邱县岔路镇政府为解决乐民米业公司扩大再生产所需场地和出路问题,在财政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0多万元资金,将临近厂区的镇水利站整体迁移出去,使该企业顺利完成了扩建。

荣芳米业公司一直想从韩国进口了一套大米色选设备,该套设备对于提高大米纯度和精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资金原因迟迟没有购买。今年,国家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对进口该批设备的民营企业免除27的进口关税,安徽省政府对本省粮食加工企业前十位用户给予贷款上的支持。荣芳米业因此受益,今年10月,不仅增添了先进的设备,而且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资金。

霍邱县农业发展银行热情服务大米加工企业,多次给予诚信经营的企业政策倾斜,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县质监、工商、税务等部门也以大局为重,落实优惠政策,规范税费征收,努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发展壮大谱新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霍邱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多方争取,为企业要政策、出点子、想路子。各试点企业也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细心谋划。部分企业开始实施改制,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其中石店精米厂已注册为万年红米业有限公司,另有多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之中。信用中国中国信用门户。

长集吉祥米厂易明祥厂长说:“试点工作的开展让我们的视野更宽阔,这些企业内部规范的落实,正是企业未来发展所急需的”。该厂在被确定为第一批试点企业之后,立即投资10多万元,重新装修了厂房,更新了部分落后的设备。安徽乐民米业公司不但拿出结余的资金用于企业设备更新,还开始涉足其他领域,走集团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路子。近期,该公司与日本合资的项目即将投入生产,届时,霍邱县的民营企业又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第五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与管理办法(试行)

0 目录

      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评定对象 第三章 评定指标与等级 第四章 评定机构与程序 第五章 信用等级管理 第六章 罚则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贷款企业的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增强企业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依据国务院关于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有关政策和总行关于贷款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发行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与管理是指农发行对贷款企业执行政策、经营和资信状况按统一指标和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和定级,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信用等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信用等级的贷款企业在贷款方式、贷款条件上实行区别对待、分类管理。

第三条 农发行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必须遵循客观公正、统一标准、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二章 评定对象

第四条 信用等级评定对象是:向农发行提出申请,符合农发行贷款条件,已在农发行开设基本存款账户的企业。

第三章 评定指标与等级 第五条 根据贷款企业执行政策、经营状况、封闭管理指标完成情况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设置定量与定性两大类指标,根据各指标对企业信用风险影响程度设置不同分值。

第六条 信用等级评定实行百分制。其中:定量指标90分,定性指标10分。

第七条 定量指标设置(90分)。

(一)执行政策指标(20分)

1.无违规多头开户(5分);

2.无违规降价销售(5分); 3.无新发生挤占挪用(5分);

4.坚持出库报告制度(5分);

(二)企业经营状况指标(30分)

1.资产负债率(5分);

2.流动比率(5分)

3.存货周转率(5分);

4.购销比率(5分);

5.销售货款回笼率(5分);

6.销售利润率(5分);

(三)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指标(40分)

1.新发放贷款与新实现收购值比率(6分);

2.贷款归还率(13分);

粮食企业:粮食贷款归还率(13分)

棉花企业:棉花贷款归还率(13分)

其中:新棉贷款归还率(10分)

陈棉贷款归还率(3分)

3.贷款利息归还率(13分);

4.不合理资金占用下降率(8分);

第八条 定性指标(10分)。

1.企业贯彻落实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情况(3分);

2.企业及时报送报表,接受、配合农发行信贷监管情况(3分);

3.企业领导政治业务素质及经营管理能力(2分);

4.企业内部制度建设情况(2分)。

第九条 信用等级的划分。根据企业得分高低,贷款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AA、AA、A、B、C五个等级,其中:

AAA级企业 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

AA级企业 得分在80分~89分;

A级企业 得分在70分~79分;

B级企业 得分在60分~69分;

C级企业 得分在60分以下。

第四章 评定机构与程序

第十条 评定机构。各级分支行都要成立由行长或主管副行长任主任,信贷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的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评审委员会,负责辖内企业信用等级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信贷部门,具体负责信用等级的初审、上报推荐、确认和发布评审结果等工作。

第十一条 贷款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审,采取“开户行初评,省、地两级分行评审确认”的办法。具体程序如下:

(一)企业申请。企业向开户行提交评定申请,填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申请表》,同时提交企业基本情况、库存情况、技术装备情况。企业领导者及职工素质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等相关资料。

(二)开户行初评。根据企业提出的书面申请,开户行信贷部门对企业的有关情况进行核实,评审委员会按照评审内容进行测算评分,依据得分结果提出初评意见,写出初评报告,上报地级分行评审委员会。

(三)审查定级。地级分行评审委员会对县级支行上报的初评结果及时进行审核,并对AA级(含AA级,下同)以下企业进行评审定级,同时将评审结果上报省级分行备案;对AAA级企业,根据县级支行提供的企业基本情况、评审测算数据以及初评意见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上报省级分行评审委员会。

(四)审核并确认。省级分行评审委员会对地级分行评审委员会推荐的AAA级企业进行审核并确认。

第十二条 评定时效。企业信用等级每年评定一次。评定的信用等级有效期1年。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每年6月底前公布。

第五章 信用等级管理

第十三条 按照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总体要求,对不同信用等级的贷款企业在贷款方式、贷款条件上实行区别对待,进行分类管理。对中央、地方储备粮油贷款企业,按中央、地方储备粮油贷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对AAA级企业,棉花企业的收购贷款,粮食购销企业的非保护价收购贷款以及粮食调销贷款原则上采用信用贷款方式,棉花企业要有1~3天的收购铺底资金。棉花调销贷款采用担保贷款方式,原则上要具备合法、可行的购买和销售合同,并具有所需贷款额20%的自有资金。

第十五条 对AA级企业,棉花企业的收购贷款采用信用贷款方式,但企业必须有3~5天的收购铺底资金。调销贷款采用担保贷款方式,并要求企业具有所需贷款额30%的自有资金;粮食购销企业非保护价收购贷款以及粮食调销贷款采用信用贷款方式时应从严控制,对具备条件的可积极采用部分或全额担保方式。申请调销贷款,必须同时具备合法、可行的购买和销售合同。

第十六条 对A级企业,棉花企业购销货款采用担保贷款方式,申请收购贷款必须有5~7天的收购铺底资金。申请调销贷款,必须同时具备合法、可行的购买和销售合同,并具有所需贷款额50%的自有资金。粮食购销企业非保护价收购贷款及粮食调销贷款原则上采用担保贷款方式,对少数经批准采用信用贷款方式的,企业必须具备占申请贷款额20%以上的自有资金,同时具备合法、可行的粮食购销合同。

第十七条 对B级及以下企业,对棉花企业原则上不发放贷款。对粮食购销企业除发放保护价收购贷款外,原则上不发放非保护价和企业自主经营购入粮食所需贷款。

第十八条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后,开户行每半年应复测一次企业信用等级。对信用等级发生明显下降的企业,开户行要分析原因,加强监管,并及时向上级行报告,必要时可重新评级并报审批行同意后调低企业信用等级。对出现多头开户、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的,要报审批行同意后取消企业原定信用等级。

第十九条 省级分行要对辖内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核实。对评级结果不准确的,要作相应调整。

第二十条 各级行要建立、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档案制度。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一条 为维护信用等级管理的严肃性,对贷款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信贷制裁。

(一)对企业用虚假资料骗取较高级别信用等级的,信用等级评定行要立即取消其评级资格,并实施信贷制裁。

(二)企业发生新的挤占挪用行为,要立即停止发放新贷款,并收回其挤占挪用贷款,撤销原定信用等级,一年内暂停其信用等级申报、评审资格。

(三)企业参与哄抬价格的,要撤销其信用评级,并停止贷款。

(四)企业不按质检程序收购粮棉,或掺杂使假的,要撤销其信用评级,并停止贷款。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农发行总行负责制定、解释和修改。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信用社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县意识形态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