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2024-04-18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共11篇)

篇1: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最常用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学信息的最基本载体,是联系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最重要媒介。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靠语言来授予学生知识,引导学生思维和发展学生能力,同时也主要靠语言来捕捉教学反馈信息,并籍之来调整教学节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可以说,语言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研究证明,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对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心智的启迪和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即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着直接巨大的影响。不难想象,象评书演说家那样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言之成理、妙语连珠的教师,其授课时,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想象力的发挥及思维的活跃,都会是持久而热烈的,其教学效果定然是优秀的。而说话颠三倒

四、字不成句、句不成文、文不成理的教师,其授课语言只能使学生思维混乱,兴趣全无以致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何以能好!因此,精心锤炼教学语言,赋予教学语言强烈的艺术色彩,是每位教师增进教学技艺,提高业务水平的必炼之功。

地理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方法:

地理科学的空间性、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文理兼容性等特点,决定了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方法必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主要方法有:

(一)巧用修辞

修辞是语言的美化剂。运用修辞可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理趣、情趣,从而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地理课堂上,常用的修辞格有:

1.比喻。用学生熟悉的浅显而形象的比喻,可触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设性联想,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由生疏变熟悉,从而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例如,“我国行政区划中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单位就象一所学校内部的年级、班级和小组”;“地壳演化史中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五个地质代有如一个人一生中的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五个阶段”;“化石是文字,地层是书页,地理环境的全部演化史就是一部宏篇巨著”;“意大利的领土轮廓很象是一只穿着皮靴的巨脚在踢足球”;“森林是环境的‘肺脏’,是‘天然空调器’,是‘绿色水库’,是‘农田卫士’”;“煤炭号称‘乌金’,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荆江如‘九曲回肠’,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排列顺序就如自西向东下楼梯”;“地球就象是一个半生不熟的鸡蛋,其内部三个一级圈层就象是鸡蛋中的蛋壳、蛋白和蛋黄”;“自流水盆地中的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就象是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自来水塔、地下水管和用户家中的水龙头”;“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关系就象是炸弹的爆炸力与杀伤力之间的关系”;“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大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形如马鞍,两峰一谷”;“工厂烟囱喷出的‘黄龙’、‘黑龙’已使我国许多地方的天空难以见到青天白日”;“风景秀丽的广西漓江已成一半青来一半浊的‘鸳鸯江’”等等教学用语均具有扩展想象意境、降低理解难度、加深记忆印象的独特表达效果。

2.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地把地理事实夸大或缩小,可使教学用语生动活泼、形象鲜明。例如,可用“在宇宙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来形容宇宙之大、地球之小;可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说明黄河的源流状况或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可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描述解放前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闭塞状况;可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青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长江三峡落差巨大、水流湍急;可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描绘横断山区气候的垂直差异;可用“如果不节约用水,那么,人类下个世纪能够看到的最后一滴水也许就是自己的眼泪”来警示节约用水的迫切性。3.拟人。赋予地理事象以人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特征,可使教学用语更为通俗感人。例如,在评价我国季风气候的利弊时插入“季风给了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丰厚的馈赠和脉脉的温情,但苍天也有变脸的时候,季风也有冷漠和无情”作为转折;在强调耕地的重要性时用“耕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作为概括;在讲到黄河含沙量巨大时用“黄河年输沙量达16亿吨,年带走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难怪一位外国学者惊讶地称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为中华大地上的‘主动脉出血’”来作为总结等等。

(二)幽默谐趣

幽默是语言的调料,亦庄亦谐的幽默语言能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和疲劳、增强学习兴趣、加深记忆程度,使学生在看似说笑打趣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可用“若将耀斑在短短几分钟内发出的能量折算成百万吨级的氢弹,再按地球上现有60亿人口均分,则每人可以分到一至两颗氢弹”来突出耀斑能量的巨大;可用“长江、长江,我是黄河,请向我靠拢”的仿电影配音来形容长江流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而导致的含沙量剧增;可用“我国城市年产生垃圾6000万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些垃圾有80%运往城郊堆积起来,大有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来说明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严重状况。

(三)变换文体

教学用语采用多种多样的文体形式,可以取到新颖别致、跌荡起伏、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文体形式有:

1.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造地球到同位素地质年龄;从天圆地方、麦哲伦环球航行到人造地球卫星拍摄地球影像;从魏格纳病卧床榻观地图到大陆漂移学说的诞生;从诸葛亮葫芦峪火烧司马懿到气旋及其天气特征;从每年高考期间新疆考生每天天色未明就得起床备考、许多重大国际体育比赛的实况转播得在半夜收看到地方时与区时的差异;从“二战”期间德国潜水艇能避开英军的严密监视顺利往返于直布罗陀海峡两端到密度流的形成;从1492年和1493年哥伦布两次航行于欧洲与北美洲之间所费时间的差异到洋流的航海意义;从英国女王曾设立巨额奖金奖励发明大规模经济有效地淡化海水的人而迄今为止尚无人前去领奖,到沙特阿拉伯设想用大型拖轮把南极洲的冰山拖到缺水地区融化,再到全球“水荒”的成因及其对策;从日本50年代的水俣病事件到水体污染及其危害;从1946年和1955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到大气污染及其危害;从深圳的崛起到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从15世纪到19世纪罪恶的奴隶贸易到世界的人口迁移、美国的人种构成及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从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到月面环境及星际航行;从20世纪20年代一支俄罗斯探险队进入我国新疆乌尔禾地区“魔鬼城”的经历到风蚀地貌的形成及其特征;从欧洲人首次将家兔带入澳大利亚酿至野兔成灾,到生态平衡问题;从1934年5月9日—11日美国黑风暴,到我国2000年春季北方沙尘爆危害,再到土地资源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其对策等等,都可以围绕一定的故事情节展开和深入,只要其中的情节能环环入扣并有一定的曲折起伏,就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渲染出良好的教学情境。

2.谚语、古语、俗语、歌谣。谚语、俗语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生活和生产斗争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有些谚语或俗语看似粗俗,但却极其富有哲理。在地理课堂教学言语中,准确及时地插入一些谚语或俗语,有时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表达效果。例如在讲到苏南运河水环境的恶化及我国水体污染的发展迅速时,可用“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不洗马桶盖”来描述;在谈到我国解放前人口增长迅猛的原因时,可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来解释;在讲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时,可用“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来加以强调;在讲到光化学污染情景时,可用“眼难睁,雾茫茫,人不伤心泪常淌”来描述;在讲到我国牧区靠天养畜生产效率低下时,可用“牧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来说明;在讲到解放前长江中游洪灾严重时,可用“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年年淹大水,村镇良田变荒洲”来加以描述;在讲到食物链上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时,可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毛虾,毛虾吃硅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加以概括;在讲到人地关系时,可用“爱山者仁,爱水者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等来具体说明;在讲到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时,可用我国新疆“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描述其气温日较差的巨大;在讲到我国锋面活动规律及其天气变化时,可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进行归纳;在讲到我国土地资源结构特征时,可用“七山二水一分田”来加以概括。

此外,在地理教学语言中,还可以使用谜语、诗歌、散文、文言文甚至小说节选等文体,只要运用适时适度且切换自如,即可使教学语言熠熠生辉、妙趣无穷。

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最基本部分。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见效,因此,教师语言技能的修炼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毫不松懈,惟有如此,才能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艺术风格。

篇2: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它包括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教学体系、板书、语言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教学语言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实践,摸索这门艺术的门复杂劳动,便可登堂入室,成功地驾驭教学,左右课堂形势,达到言之确凿,证之有据,扒之有理,谈之成章,使教学语言完美,炉火纯青。笔者以为就性质和特点来看,教学语言可大体分为如下十类。

快语。直截了当,干净利落,明快简洁。这种高频度、高密度的语言振波,可使学生的听觉达到亢奋状态,调动情绪,触发思绪,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比如:午后对流雨的特征快速描述:“转眼之间,浓云密布,遮蔽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片刻须臾,雨过天晴。”

慢语。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错落有致,控制节奏。一字一顿,抑扬顿挫,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在放松的情况下,得到较强的刺激,留下较深的记忆。如“森林”这个“大自然的总调度试室”其“绿色效应”可“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护卫农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造福人类”。

趣语。可使干巴枯燥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因此,应设法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谈笑之间,轻松愉快地掌握应有的知识。正如著名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所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例如,世界著名商品粮出口国,可概括为“美加法奥拉,饿了就去拉”。由于将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可能收到出人意料的功效。

曲语。旁敲侧击,委婉达意,不悟不透,富有新意,使学生产生联想,受到启发,通过类比分析,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掌握应有的知识,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比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对于等量的太阳辐射升降温不同,进而造成气压场的变化这一知识点,由于学生物理知识的欠缺,可以设置曲语:陆地是一个每顿只吃五个饺子的小肚皮的小孩儿,而海洋则是每顿吃二十个饺子的大肚皮的大人,同给饺子一百个,那么,陆地象小孩儿可吃二十顿,而海洋则吃五顿,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导语。针对某种问题,设计一种情境,步步诱导,引入境界,环环相扣,直逼主题,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比如“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可以这样设计: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在近日点和远日点哪一点得到的热量多?哪一点时是夏季?对于后一个问题学生会感到十分奇怪,此时就要抓住时机,深入一步,准确地告诉学生,千万这种奇怪现象的是“黄赤交角”,然后再交待什么是黄赤交角,学生便会注意力高度集中紧跟老师的思路,寻求答案。

诠语。大多数用于地理现象、地理概念的解释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种语言应该准确通俗,明白清楚,既不能拖泥带水,也切记冗长累牍。如:进理事象即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统称。

引语。为了重点证明某一问题,或引入新课,或上下内容的衔接承转常用引语。恰当地使用,可以起到统帅全篇、引人注目、提纲挈领、烘托主题的重要作用。比如:“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一从理论的说明,可以这样引入:人,一张嘴,两只手,一嘴用吃饭,两手能干活。形象具体,贴切生动。再如:粮食问题可引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说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补语。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语言的线性接引规律,在学生出现思维阻塞、中断或卡壳时及时配合,给以必要的补充说明,使信息的转入呈连续状态。

问语。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针对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特点,设计出不同的问题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问,可以促进思维;问,可以活跃气氛;问,可以发现问题。问不仅重要,而且有很强的艺术性,因此,才能问出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复语。对于一些难点、重点内容可以反复强调、重复显示。当然,最好不要简单的重复,应精心设计,从多角度、多方位,正反两方面重复,才能帮助理解、增强记忆、加深印象。

篇3: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地理教学的语言要具有幽默感和节奏感

教师运用幽默性语言从事地理教学工作, 这对学生来说是高智能的、友好的、善意的表现。学生在愉悦的笑声中绽放出智慧的花朵, 领悟到教师的用意, 即理解了知识又加深了记忆。同时学生对地理课学习还产生了兴趣, 而不把学习地理课当成负担。如, 在讲述死海盐度大时, 可以讲一个幽默故事。古代一支军队打算把战俘扔到死海中淹死, 可是无论他们扔几次, 战俘总是漂在水面上。于是他们认为这是真主在保佑战俘, 而把战俘释放。实际上死海盐度很高, 水的浮力大, 人可以浮在水面上。

大多数人都喜欢音乐, 因为音乐是有节奏的, 他能唤起人们的情感世界。地理教师的语言也应当是有节奏的, 这样有助于感染学生, 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 最终和你的思想产生共鸣。如, 讲述地震后, 地理面貌发生哪些变化, 还有改变后的地理面貌有什么特别之处,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教师讲述原理和概念时语速放慢, 适当可以重复一下;总结性语言速度要快、声音洪亮;课堂提问要用疑问的语气, 并稍微停留一会儿。语言有节奏感也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生机与活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想听, 然后知道为什么去听, 最后能说出自己听到了什么。

二、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语言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评价过程中, 要注意融入情感教育, 做到心诚意切, 对学生的评价发自内心, 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 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在地理教学中课堂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的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 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 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一般地说, 评价以激励为主, 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 老师经常会说这样的话:“多独特的见解!你的发言最精彩!”“今天大家讨论很热烈, 说得很有道理, 我为你们感到高兴。”一种是对“后进生”的激励, 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 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 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课堂语言应该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同其他语言一样, 都是反映多姿多彩物质世界的思想外壳, 必须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地理课堂中,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精心组织, 应该选择确切、精辟、通俗、常见的生活案例, 应极力避免使用令人费解的、罕见的案例和不切实际的讲解等。这样, 才能达到课堂语言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的目的。其次, 课堂语言还应讲究语法规则, 且言简意赅。竭力使字、词、句等各级语言单位符合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不说半截句, 不含糊其辞, 也不拖泥带水。再次, 教师在地理课堂中举例都应是学生易于接受且是喜闻乐见的东西。否则, 就达不到通过举例来进一步说明问题的目的。

四、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古人说:“教人而不见意趣, 必不乐学”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生动活泼, 意趣盎然。但是, 仅此一点还是不够的, 因为教学艺术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来传授知识, 构成学生的“趣味中心”的, 而教师的神态、姿态、手势等体态语言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倾向。

许多时候用手势来代替语言更受学生的欢迎。在教学中我经常用手势和学生进行交流。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 我就会微笑着对他们竖起大拇指, 这样学生得到鼓励后会对学习更有信心。比如学生们做完又蹦又跳的动作时, 我想让他们停止活动了, 我就会拍手或做一个暂停的手势。又如一次在上课时, 有一位学生正在做小动作, 我发现后并没有停下讲课来批评他, 而是不动声色地边讲边往他那儿走过。那位学生听到我的声音离他越来越近了, 赶快停下手里的玩物, 装作认真听讲的样子。这时, 我走到他身旁暗暗地伸过去一个大拇指, 意在夸奖他改得对。那位学生也庆幸自己的行为没有被揭露, 于是兴致勃勃地听起课来, 不好意思再做小动作了。

五、用巧妙的语言把课内引向课外

如, 在地理教学中讲到有关地貌、天气变化、日月星辰有关的知识时, 可以巧妙地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讲述这些知识点, 让学生很容易接受和吸收, 并激励学生课外多观察, 多读书, 由课内的教学过渡到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钻研更深层次的知识。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化能启发学生思维, 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保证教学更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课堂语言艺术化, 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要积累自己的经验, 借鉴别人的经验, 为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成功创设而坚持不懈地努力。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要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地研究教材与学生的特点, 正确有耐心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4: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虽不能说语言能力强的教师教学效果就一定好,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必定语言能力强。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做到:

一、明白易懂,准确简炼

课堂语言不像书面语言,可以多次看、反复想,它诉诸听觉稍纵即逝。因此,课堂语言首先要做到明白易懂、准确简炼。

1.语音上说得清

语音正确是课堂教学语言的第一要义。讲课时,教师的口齿要清,读音要正确,要用普通话教学,不要用方言土语、生造词语。如,鄱阳湖的鄱(pó ),鸭绿江的绿(lù )、会(kuài)稽山、番(pān)禺等等,都是易读错音的。音量要根据微观教学环境确定大小,使听力差的学生也能清晰感知。其速度宜快慢交错、有张有弛、此起彼伏。不成功的课堂教学语言,总是缺少变化,一课一腔,千课一腔,不看文体,不顾内容,严重影响了教学氛围和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愉悦。

2.语义上听得懂

人际交往中,说话的第一要著,就是准确简炼,让人一听就懂。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还要明快、干脆、利落,而不能拖泥带水—昂啊嗯哎,更不能信马由缰—这个那个,没完没了。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贴切。不能把“天气”说成“气候”,也不能把“气温、气候”混为一谈。再如:把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概括为:光照强,温差大,雨水少。

3.语气上有感情

语气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教师对教材的真实充分感受,发自内心的共鸣。使语言的轻重变化,与语句的断续疏密,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思想内容的转换节奏,教师感情的变化起伏相一致,做到抑如平湖秋水,扬若天女散花,顿似金戈铁马,挫象雷霆万钧。就一堂课来讲,起始阶段的语言宜新颖、有趣、简明并舒缓徐进;分析阶段的语言宜准确、深邃、犀利且波澜起伏;讲到重点时,加强语气语调,满腔韵致激情;讲到难点时,缓和语气语调,言词委婉清晰;结束阶段语言宜概括、重述且微昂微收。

二、通俗生动、具体形象

毛泽东同志在“十大教授法”中早就指出:“说话要通俗。”书面语言虽然严整,但不如口语生动活泼。教师要运用通俗生动的口语,概括性强的语言,恰当运用民间谚语,做到准确、具体、通俗、生动。如把亚欧的分界线概括为一顺口溜:“两乌里有块大黑土地”。口语化不等于俗语化,如将热带雨林说成“热雨”,热带沙漠说成“热沙”等都不是正确的口语,也违背了地理教学的科学性。

三、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口语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教师讲课,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才能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文似看山不喜平”是说写文章用的书面语言,但口头语言也不宜平板,要像丛山一样有起有伏、有断有续,尽管山峰中断,却有山脉相连。语意连贯就是把断断续续的课堂语言,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红线,把片言只语串联起来,即“一意以贯之”。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可分解为若干问题,课堂语言的每一段话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每段话之间有逻辑关系,推理符合逻辑规律。如:“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斜交成66.5°夹角,因此,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

四、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幽默的原文是humour,原意是动植物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地理教学如能在课堂语言这个“齿轮”上注入“幽默”这一润滑剂,必将使教学这机器转动得更迅速、更欢畅。教师幽默语言的巧妙运用,是使地理课堂语言具有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因为“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莎士比亚语)

课堂语言要有幽默感。一方面,幽默能增加讲授内容的形象性和鲜明性,容易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听者的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要发展其逻辑思维,也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而幽默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的教学语言,特别是内含哲理的幽默语言,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要使学生觉得地理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地理教师的语言应该生动风趣、富有变化、声情并茂、优美流畅,使课堂教学张弛有致、跌宕起伏,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例如,记忆巴西的特产(咖啡、甘蔗、香蕉、剑麻)时,加上形容词帮助记忆:苦苦的咖啡、甜甜的甘蔗、弯弯的香蕉、尖尖的剑麻。生动形象,记忆深刻。再如:讲“地球”时,让学生了解地球已有50亿岁,再过50亿岁就将消亡,以着急的语气问学生:“到那时,你们该怎么办?”引起学生的会意一笑,既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又让学生接受了知识。再如:当一同学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时,“你刚才到那个风景名胜去游览了一番?都看到了哪些地理事物”?运用地理语言,巧妙寓意,幽默批评,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达到柳暗花明的境地。

教师讲得有趣,学生就听得有味,就能以趣激学,寓教于乐。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既然是心灵的接触,就要有民主、相容的气氛,愉快、和谐的环境。而幽默的教学语言和风格,正是创造这种气氛、这种环境,促进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必须正确运用语音、语义、语调、语气,特别要注意发挥他们之间的“合力”作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像演员苦练基本功一样,锤炼课堂语言,提高语言修养,掌握语言艺术。

篇5:浅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要】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好坏。本文试从四方面阐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用的技巧和艺术。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修养;情感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孔子也云:“言之无言,行也不远。”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十分重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好坏。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篇目,大多是文质兼美、适合鉴赏的好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课堂上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注意哪些艺术呢?怎样的语言才是中学生认同的语言呢?

一、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所谓“序”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一节课的教材做认真深人的钻研和细致周到的分析,弄清所要讲述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及背景,掌握其确切的内涵和规律,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语言解读,确定如何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必须后讲,哪些需要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做到画龙点睛。这样教师只有在“序”上肯多下点工夫,才有可能保证课堂教学思路井然有序,讲解逻辑才会条理清晰,促进学生在该节语文的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比较深入透彻的理解。

二、晓之以理,以理服人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在语文学科,教书和育人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研读、诵读等各类典范的语言作品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则、方法和技巧。这些语言作品,内容十分广泛,而且带有综合性、形象性,它们涉及到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色,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历史巨变,小到鸟兽昆虫;既有人生哲理的探讨,又有自然奥秘的窥察。语文学科指导学生阅读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卓越见解、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语文教师通过课堂的深人浅出的语言,把如何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如何爱所当爱、憎所当憎的道理讲的透彻、明白。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心理学家贝额和科温的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对学习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适合认知加工。”在这一点上,首先要求教师一踏入课堂就应及时进入教师的角色,不要把课外的各种复杂的心情带入神圣的课堂。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通过语言把学生的情绪导向愉悦是非常关键的。语文课堂,实际上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升华。俗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激发与渲染同样遵循这一俗语,它要求语文教师需有积极饱满的情绪,渗透进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师生互动中,从而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并以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投入教学,认真听讲,作好笔记,圈出并识记文章的重点,根据老师的激情有效讲解和自己的平时积累顺利的突破教学难点。久而久之,出现和谐共振的课堂教学增力效应是指日可待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同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倾注感情,尝试进行情感化教学,综合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并通过创设特定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感情波澜,诱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不断撞击学生的情感心灵。教学实践证明,教师

只有强化教学语言的抒情性,才能增强学生对语言学习运用领悟及其内化的感染力。于漪老师在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这样介绍闻一多先生生平:“年青的诗人闻一多,追求艺术完美,编织鸳鸯蝴蝶的美梦;学者闻一多,埋头于纸堆中,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开发祖国宝藏;战士闻一多,在民族危亡关头,掀髯作狮子吼,拍案而起,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精心设置的诗意语言,并借助铿锵激越的语言声调,形成感情起伏节奏的课堂教学语言声波热浪,极大的震撼撞击着学生的心扉。可见,教师强化了课堂教学语言的抒情性,是增强学生对语言感悟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又比如,我在上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岳阳楼记》全文,就能让学生们认识到范仲淹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古今诗词,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诗歌的情感美、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四、言之有趣,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绪、思维在不同状下,接受新事物的快慢会不一样。当人们的情绪、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时,接受新事物就快,反之则慢。同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诙谐幽默,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教学,可想而知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幽默的语言,有选择地合适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具有神奇的魅力,它可以使愁眉紧锁的人笑逐颜开,破涕为笑,有利于化紧张的教学气氛为轻松幽默的课堂,拉近学生与威严的教师和稍显枯燥无味的教材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唤醒了学生对祖**语学习的注意力与吸引力,并以祖**语的不断了解与深入把握为载体,激励学生与老师共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升课堂语言学习与内化的育人功能。例如:有位教师在讲马克?吐温的文章时,引用了一个有关纽约州长和马克?吐温对比性极强启发性教育性很高的 故事,通过 这则小故事的讲解以及相关故事教学视频的播放,使学生忍俊不禁,其心境明显处于愉悦状态,在一阵轻松的笑声中让学生感受、了解、把握马克?吐温的犀利幽默的语言特色与风格。

另外,我认为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使用中还必须注意一个“度”的把握。让含蓄、温故知新式的幽默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粗俗、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式的“趣语”等语言运用的消极影响荡然无存。总之,合适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具备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语言内在特征。让我们不断努力,积极探索中**语的实际运用,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与别样风采,实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2期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5年第7期

[3]于漪.语文??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篇6: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严谨性,每个概念都有确切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的条件.教师在讲述这些内容时,要准确地阐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法则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例如“形如ax = b(a,b为已知数且a ≠ 0)的方程叫最简方程”的定义,要准确地阐明为什么a ≠ 0,而且在每次叙述出“最简方程”概念时都不能遗漏a ≠ 0这个重要条件,同时让学生思考b = 0时有没有意义,以防止出现把“形如ax = b的方程叫最简方程”或ax = 0的方程无解的错误,进而让学生懂得理解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二、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精炼性和简洁性

所谓语言的精炼、简洁就是在课堂教学上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它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提高语言的质量,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并充分使用数学术语、式子、符号来表达有关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讲课语言繁琐重复、面面俱到,这样会使学生思维疲劳,注意力分散,产生厌烦情绪,效果反而不好.当然,语言的精炼,简洁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必须确保科学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拨云见日、画龙点睛的作用.三、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

首先,要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可以凭借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因此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使学生能更容易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教师的语言也不可片面地追求生动通俗,避免低级、粗野,应当文明、规范、高雅,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乳汁.四、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改正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这样既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三是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接受、记忆新知识.如有理数计算,学生不注意先确定符号,教师可幽默地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姓“正”还姓“负”?

语言的幽默要有深刻的智慧,要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丰富的知识,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否则,一味地调笑取乐,就有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幽默语言时,应该注意将幽默与无聊的插科打诨和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能人为地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因为不管幽默批评多么高明,都难免不带有讽刺意味,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了.五、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篇7:浅谈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

教师课堂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课堂任务的主要手段,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每个教师都拥有40分钟,但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情趣横生,气氛活跃,学生双眸闪光,兴趣盎然呢?我认为教师的驾驭能力固然重要,但教学的语言修养及运用语言也不能忽视,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由于教材是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表达严整的知识体系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用准确而简明的语言使学生获得一个印象清晰的概念。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神奇般的意义和作用,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的重要保证。因此,较高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每个教师必备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一个教师讲课若能声情并茂,那么,她的声音便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

一、有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听老师讲课的确是一种享受,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使同学们既放下包袱又羞愧不已;一段精辟的阐述,让人终生难忘。所以,人们常说“教师全凭一张嘴”,此话在一定意义上是有道理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在职业技能上,教师应把语言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那么,教师的有声语言有怎样的要求呢?

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

在人际交往中,谈话的第一要求就是准确而简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用准确严密而简明的语言表达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可能性。每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地。此外,由于小学课堂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导和陶冶的任务,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示范性,用值得学生仿效的准确而简明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能以声引人,以情感人,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境界,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例如我教“狗”字后,很多学生都把“ ”写成“扌”我便笑着对同学们说:“哎呀,同学们,你们可真厉害呀!把狗也教会了立着走路,什么时候我把我家的狗也带来让你们教一教,好不好呀?”我的话音刚落,便引起了学生们的一阵笑声,同学们也从笑声中醒悟了。又如一次在课堂上一位同学故意捣乱,学起公鸡啼叫,引起课堂上哄堂大笑,我却不动声色地看了一下表,说:“我这只表误时了,没想到现在已是凌晨。不过,同学们请相信我的话,公鸡报晓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咱们教室里什么时候来了一只公鸡为我们服务呢?” 顿时引起了学生的笑声和喝彩,犯纪律的同学也在这笑声中认识了错误。由此可见,幽默的教学语言既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又能在学生出现错误和不足行为时起到揭示、批评的效果。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是教师口头语言的归宿。教师一句启示性的话,有时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性的话,有时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讲到学生心坎里的话,既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又能作用于人的心灵。

音准,带有示范性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地说普通话,用生动的的语言,富予感情色彩的语调,表达流畅、完整、清楚,听得顺耳。

二、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古人说:“教人而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生动活泼,意趣盎然。但是,仅此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教学艺术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来传授知识,构成学生的“趣味中心”的,而教师的神态、姿态、手势等体态语言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倾向。因此,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需借助自己的体态(神态、手势、姿态)来补充,加强有声语言。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使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神态语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神态语,可使学生感到亲切中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如在一次课堂上我提出问题后,一个学习基础较差的小李想举手又未举起来,这时,我立即向他投以热情、信任的目光。从这目光中也许他获得了信心和勇气,大胆地举起了手。但当他回答稍有犹豫时,我又投以鼓励的目光,暗示他:别紧张,慢慢说,会答对的。他的紧张终于清除了,思维的闸门豁然打开,终于出色地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对他投去了赞叹的目光,他得意地笑了。又如一次上课铃响后,同学们还沉浸在下课的欢乐中不能立即安静下来,我本想大声喊:“上课了,安静了。”但我又想到这样会影响到整节课师生的情绪,于是我没有出声,而是用严肃的眼神环顾每一位同学告诉他们已经上课了,教室里马上变得鸦雀无声。

手势语

许多时候用手势来代替语言更受学生欢迎。在教学中我经常用手势和学生进行交流。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就会微笑着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这样学生得到鼓励后会对学习更有信心。比如学生们做完又蹦又跳的动作时,我想让他们停止活动了,我就会拍手或做一个停的手势。又如一次在上课时,有一位学生正在做小动作,我发现后并没有停下讲课来批评他,而是不动声色地边讲边往他那儿走过。那位学生听到我的声音离他越来越近了,赶快停下手里的玩物,装作认真听讲的样子。这时,我走到他身旁暗暗地伸过去一个大拇指,意在夸奖他改得对。那位学生也庆幸自己的行为没有被揭露,于是兴致勃勃地听起课来,不好意思再做小动作了。手势语有时还能帮助学生们回答问题。如我在教《我是什么》一课时,为了让学们正确地找出小硬球是怎样从空中打下来的动作,我举起拳头在空中用力地一拳„„学生马上明白了是“打”„„

(三)姿态语

学生的注意力有其特殊性:一是持续时间短,二是模仿能力强。针对这些特点,我努力丰富了自己的手势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我在教学《小猫刮胡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小花猫为什么也想把胡子刮掉,我边读课文边学着主人刮胡子的动作,尽管我的有些动作滑稽可笑,但作用是无法否认的,同学们马上就明白了:原来是小花猫看到主人刮胡子非常好奇„„

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学生跟着模仿,将会大大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若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玩,一起唱,一起跳,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一旦喜欢上老师,就必然会喜欢上你所教的科目。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我在教《天鹅、大虾和梭鱼》一课时,我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地体会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在拼命地拉,大车却未动分毫的原因,于是,我让全班同学起立边读课文边做动作(可自由组合小组成员演示)。就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练和表现的机会,同时也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了流动的阳光,形成了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环境中玩、学,其乐无穷。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不疲。

篇8: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俗话说, “好马长在腿上, 好人长在嘴上”。一个教师除具备渊博专业知识和高尚道德情操外, 还必须有一定的语言功夫。有的教师理论水平不低, 知识视野不窄, 但语言的艺术功力不足, 感染力不大, 听之平淡无趣, 味如嚼蜡, 效果较差。而有的教师用生动、形象、精炼、准确的语言进行教学, 听起来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像吸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的思维活动随时跟着教学语言而变化, 则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语言要严格、讲究。它们应是加工了的群众语言和艺术化的科学语言, 既有科学上的要求, 也要有艺术上的要求, 二者不可偏废。

一、群众语言科学化

地理是一门科学, 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讲清地理科学基础知识, 同时还要挖掘其内在思想因素, 使学生在牢固地掌握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同时, 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因此, 教学语言应以群众语言为基础, 经过搜集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使其与地理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所以, 地理教学应善于使用科学化了的群众语言, 正确地反映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地理概念、原理的讲解和论证, 对于地理事物的叙述和描绘等, 语言要鲜明、准确、周严、可靠, 切忌语言不当而使知识逊色、语言“弯曲”而使科学失真。

(一) 鲜明

立场坚定、观点鲜明, 毫不含糊, 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讲解地理科学知识, 决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向学生宣扬唯心主义和灌输封建迷信思想。例如, 说彗星的出现“不吉利”;说“闰八月”年景不好, 农业欠收。“马年”烈马乱蹄, 是不吉祥的年头;又说“马年”不打春是“寡妇年”等。地理教师对这些唯心的和迷信的说法决不能听之任之, 而应该站在科学的立场上, 用科学的语言和唯物的观点, 旗帜鲜明地结合天文、历法等内容, 给学生讲解彗星、农历闰年和闰月的科学知识。科学道理。批判唯心, 破除迷信, 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准确

教师传授地理科学知识做到准确无误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基本的。要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说得准确, 有的放矢, 说到点子上。例如, 把“流域”说成“区域”, “时刻”说成“时间”, “天气”说成“气候”, “寒潮”说成“寒流”, “降水”说成“降雨”或“降雪”等都不够准确。

(三) 周严

在地理教学中, 不管讲述什么地理内容, 话要说得准确、全面。不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的字或词。例如, 在讲本初子午线时, 只说国际会议决定, 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作为计算经度的起点 (标为零度) 叫本初子午线。而把天文台后面的“原址”二字丢掉, 语言就不够周严。

(四) 可靠

说话要有理论根据, 不可随意夸张、臆造。例如, 讲火星时说:火星上有许多地方与地球相似。特别是有类似于人的高等动物———“火星人”, 比地球上的人长得丑陋……等。再比如, 讲吐鲁番盆地时说:吐鲁番盆地非常热, 那里的居民做饭不用炉火, 把饼贴在墙上就熟了。上述的例子都不够可靠, 它任意夸张、臆造, 不仅缺乏理论根据, 而且失去了事物的真实性。

二、科学语言艺术化

地理教学需要用艺术化的科学语言来传授地理科学知识。实践证明, 一个语言艺术较高的地理教师, 能把课上活。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听课和较快、较好地掌握地理科学知识, 而且还能给学生一种语言上的艺术享受。因此, 经常研究和探讨科学语言的艺术化, 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语言的艺术要求, 主要包括通俗、生动、精炼、趣味等几个方面。

(一) 通俗

就是话要说得明白, 讲课要使人听懂, 这是对教师起码的要求, 也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要做到这一点, 就语言来讲, 只有通俗才能易懂。就内容来讲, 只有深入浅出才能化难为易。二者相辅相成。例如, 讲解地球的自转运动时教师向学生讲, 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心从西向东旋转叫自转 (同时用地球仪演示) 。这个问题要讲清两点, 一是自转, 二是方向。但是, 这种运动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是感觉不到的。当然, 要消除学生的疑虑, 证明这一自然现象, 方法是很多的, 诸如落体偏东、太阳的东升西落、大熊星座的视运动等, 都可以使用。但比较通俗易懂的例子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因为落体偏东, 语言既不通俗, 内容也很抽象。大熊星座的视运动, 多数学生不一定注意到这种自然现象。

(二) 生动

说话要传神, 要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实践证明, 两个地理教师在同样条件下, 讲述同样的教材内容, 一个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具体, 一个死板机械、抽象空洞, 效果不同。例如, 讲台湾的地理位置, 用生动和死板的两种语言讲述做一比较。第一种讲法:台湾位于我国的东南海面上。东临大洋, 西望大陆, 介于东海、南海之间, 与大陆只一水之隔 (福建与台湾的最短距离为130km) 。它像一个威武的哨兵, 又像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站立在祖国的东南海面上, 守卫着祖国的大陆, 巡视着太平洋的风云。它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舟山群岛和海南岛等像锁链一样怀抱着祖国的大陆, 构成海上长城。台湾海峡是南北方向上的海上“走廊”, 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位置十分重要。另一种讲法是: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海面上, 介于东海、南海之间, 位置十分重要。两种讲法, 效果大不相同。

(三) 精炼

用简明精粹的语言, 把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科学知识说得清楚明白, 干净利落。在教学语言中, 语言简练可以突出地、鲜明地表达教师的思想、教材内容, 便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又节约时间和精力, 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例如, 讲长江三峡时, 可以这样说:长江东流到川、鄂交界处, 切巫山而过, 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这里, 两岸悬崖峭壁, 江宽不过百米 (最窄处) 。江中滩多水急。唐朝诗人李白曾有“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在三峡航行, 忽而“山塞疑无路”, 忽而“湾回别有天”。

(四) 趣味

说话风趣有滋味, 要“字正腔圆”, “声情并茂”, 还可适当地加些肢体语言。例如, 讲

中国的气候, 用描述的语言说明南北温差大时说:我国北方冰天雪地, 南方绿荫盈野。当黑龙江的边防战士在林海雪原里巡逻的时候, 海南岛的战士正在烈日下站岗。其速度要快, 要一气呵成。再如, 讲锋面概念时, 教师一边口述:冷暖气团相遇, 形成的界面叫锋面。一边用两个攥成拳头的手 (一个代表冷气团, 一个代表暖气团) 做一个相遇的动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课的趣味, 也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便于学生对锋面形成的理解。讲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时, 也可用类似的方法。另外, 还可以用整个身体, 从教室讲台西北向东南方向做一个进攻姿势, 然后, 调转身体, 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做一个后退的姿态, 表示冷锋。相反, 表示暖锋。

总之, 语言丰富就可以左右逢源, 随时变换, 相反, 语言贫乏就会“捉襟见肘”, 时时感到窘迫。我们常常发现, 教师讲课有一种平板单调或词不达意的现象, 其中原因之一是词汇贫乏造成的。平时积累语汇不多, 临到课堂上找不到适当的语汇, 只好用有限的语汇来拼凑, 自然造成含糊其词和重复原词的现象, 当然教学语言就很难谈得上生动活泼和有感染力了。

有了丰富的语汇, 还要运用正确才行。要边学边用, 边用边学, 结合语法、修辞、逻辑等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溶化成自己的语言。吸收各种语言的长处, 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 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摘要:地理教学的语言运用要讲究科学化和艺术化。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十分有效的手段, 教师应深入研究, 巧妙运用。

篇9:浅谈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语言艺术;地理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活动,而教学语言却是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法中,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多年来.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进行初步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讲究语言的趣味性

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克服学生学习中的思维障碍,能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运用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在讲“青藏高原”一节中的牦牛时,指出牦牛能在崇山峻岭、流沙滚石、冰雪间行走自如.有“高原之舟”的美称。并把牦牛的外部特征加以形象化,牦牛的头像牛.尾像马。裙毛像羊.鸣声如猪.所以也叫“猪声牛”。 通过形象比喻.把地理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可使问题浅显化,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用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在地理课堂中,用激情的语言或歌曲把相关的地理知识巧妙地表达出来.能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具有鲜明的印象。如在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歌词吟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此时学生就会展开了想象、思维开始活跃.仿佛自己置身于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又如在讲“南极洲”一节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讲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英雄业绩时.多数学生无不为我国科学史上的创举而感到自豪。产生情绪共鸣.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插入富有地理特色的诗词,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如在讲长江三峡时引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听起来觉得自己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对长江三峡的景象及滔滔急流,达到一览无余的境界。又如在讲森林美化环境时用“绿树村边舍,青山郭外斜”等待句进行教学,这些诗词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风味。

二、讲究语言的科学性

在传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学语言不仅要有趣味性,而且要有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若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会影响教学质量、误人子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上下功夫。首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要严密。如气流下沉,不能讲下降:其次,在教学中的语言读音要力求准确。如地壳(qiao),秘(bi)鲁,补给(ji),鄱(po)阳湖。这些易混淆的读音应强调指出,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使他们牢记。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语言的启发性

疑,最容易引起探究思维活动。有疑方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诱发学生探究,并用启发性的课堂语言,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热情和求知欲,而且能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在进行地理课教学设计时,精心设计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大洲和大洋”一节时,在引导学生读图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说,人们给地球取错了名字?2.世界的陆地(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哪个半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以陆地还是海洋为主?3.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4.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这样设置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二)立疑设问,启发思维。立疑设问能使学生学习知识犹如在迷宫中寻找通道,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一节课结束仍意犹未尽。如在读“新加坡城市风光”图时看到市区高楼林立,道路密如蛛网。哪些高楼以商业、金融业、旅游服务业为主。但看不到冒烟的工厂。这时可以设置三个问题:工厂建在哪里?市中心布局的是一些什么?生活在这样整洁优美的城市里,你想把新加坡称之为什么样的城市呢?同学们在教师的启发下,边思考边讨论,最后自然得出:新加坡政府很重视环境保护和美化城市的工作,不愧誉为一个“花园城市”。

(三)设疑问难,强化思维。在讲完新课后,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点,设置一组富有思考性问题进行发问。如在讲完“商业中心及其分布”后,设置两个问题:1.以历史上无锡米市的形成为例说明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在我国重要商业中心分布图中找出重要商业中心,看看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设置的问题与课堂的传授内容紧密联系,答案必须经过一番思考,才能作答。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图。激发学生识图联想,启发学生思考。在整个问答过程中,学生眼、耳、手、脑并用,依靠多种感官捕捉信息。经过大脑对信息的分析处理,积极回答问题,效果十分显著。

篇10: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艺术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而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使用教学语言,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一种心灵的满足、学习上的喜悦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作 者:魏静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小学部,江苏连云港,22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23.71关键词:

篇11: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剑河县温泉小学:黄云艳

[摘 要]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教育艺术修养的一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它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知识宝库的钥匙。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机智性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作一浅显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语言艺术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工作方法。可以说语言表达是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语言。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用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语言的艺术性,以增加教育的实效,增强教学的魅力,强化教学的效果呢?

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炼

教师准确的课堂教学用语依赖于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和细致地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讲解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时,教师语言更需要规范,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或误解。如果要解释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必须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要了解透彻。例如说,“课桌是长方形”时就忽略了长方形是平面图形,应该说,“桌面是长方形的”。同样,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这些都违背了矛盾律;而“任何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盖

全,不符合规范准确;我们的数学教学语言还必须要精练,有时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意思就完全不同,又例如:在运算中12÷3必须读作12除以3,而不能读成12除3,“零除以任何非零数都得0”,必须强调除数必须是非0数,因数和倍数:12÷4=3,12是4的倍数,4是12的因数,而不能说12是倍数,4是因数。由此可见,教师准确精练的语言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与否。

二、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师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是教师语言修养的更高要求,是当好一名出色教师的重要条件。如果把讲台比喻成教师的舞台,那么每一堂精彩的课就是教师自编自导的艺术珍品,而在这艺术珍品中,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是奠定这一堂课能够成为艺术珍品的先决条件。一位教师不论上哪一门课,如果他的语言不但能做到准确、精炼,而且能做到生动、形象,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那一定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就要以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来刺激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注意力稳定,激发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试想如果一节课只是一味地围绕教学内容去干巴巴地讲解,那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意志力才能做到认真听讲,长期沉浸于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免会感觉单调、乏味、缺乏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相反,教师只有在讲课时用生动、精妙、新颖的语言去吸引和感染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到新鲜、亲切、真实,趣味横生,从而受到教育和启迪。教师授课的语言生动形象,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爱学习,想学习的求知欲望。如教学“有余数除法”,出示例题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一只聪明的小猴子很喜欢做数学题,可是被一道题给难住了,他左思右想总想不出答案,咱们个个都比小猴子聪明,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呢?同学们来比比看,看谁先想出来。接着再出示题目。这样,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大家积极思维,争答问题,既掌握了新知识又促进了记忆的形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幽默机智

幽默机智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对是非观念的认识。“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寓庄于谐,要能更好地调节课堂的气氛,激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又如魏书生老师主张,每堂课

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可以使差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幽默而富有情趣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充满活力。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某教师脸长,有学生嘲笑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驴头,并注明“xx的驴脸”。该教师来上课,看到这幅漫画,摇摇头撇嘴说:“没画好。”随即拿起彩色粉笔修改画。他以娴熟的简笔画法,三下五下就构勒出了一匹活泼可爱的小毛驴,然后又顺手把“脸”字擦掉,原话变为“XX的驴”。还问:“我画的这驴怎么样?比刚才那画强多了吧!”同学们有的鼓掌,有的赞许说:“强多了!”教师也以得意的神情笑了笑,宣布上课。一些同学将目光投向那位搞恶作剧的同学,教师循着眼光发现了“他”,仍不动生色。第二天,在“他”的作业本中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错了,您批评我吧,这几天您一直没找我‘算帐’,我难受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言行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教学幽默语是教师才智的表现,幽默和机智的批评语言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缩小师生间的心灵差距,益智明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

当然,幽默的方式远不止这些,还有如正话反说式、巧妙换言式等。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幽默语言时,应该注意将幽默与无聊的插科打诨和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能穿插一些认为与教学无关的笑料,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因为不管幽默批评多么高明,都难免不带有讽刺意味。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了。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语言是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借此来“粘”住学生,让他们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知识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

[1] 杨欣《教学语言艺术》四川;四川出版集团2009,8

[2] 翟雅丽《教师口语技巧》;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4

上一篇:垫资合作协议范本下一篇:公司扶贫捐赠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