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2024-05-04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精选10篇)

篇1: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农村中学论文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论文:浅谈农村中学音乐

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红岩二中的音乐教学工作。工作期间,发现当地音乐教学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针对问题提出一点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见解。

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经,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中学的我们应该看到当地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中学的学生音乐知识极其贫乏,学生识谱能力普遍较低。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识谱,没有受到过系统的音乐知识教育,因为农村的大部分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无法开设音乐课,有的学校即便开了,也只是课表上有,除此之外,音乐学科没有系统的考核方式来检测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对学生产生不了评价、激励、促进作用。还有农村家长、学校和一些教师也对音乐课有偏见,认为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就行了,学音乐那是不务正业,还会影响学习成绩,加上学校对音乐成绩比较漠视,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其次,中学课业负担重,每班每周一节音乐课(40分钟)

课时不够,初三下学期就不开音乐课,文化科占了学生大多数时间,因此,教学任务就仅限于一周短短40分钟。教材又没有新颖性更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

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也缺乏创新和活力,都是一个模式。即:“师生问好—发声练习—节奏练习--教授新歌—反复练习课堂小结”这种模式无法上出音乐课的特色,更谈不上音乐课的“美”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这种学生基础本来就差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作为农村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教材、全面分析学生、精心设计教法,在培养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完善音乐课程体系、促进美育的发展,是广大农村音乐教学工作者值得商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非常活跃的因素,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参与情感体验 孕育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

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并以此感染听众、教育听众,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参与,强调感受和体验,在感受、体验中引起情感共鸣,孕育学习兴趣,以达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生变化和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时期,他们需要多彩的生活,需要情感交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贴近他们生活的通俗歌曲,如《爱的奉献》、《家乡》、《真心英雄》、《同桌的你》、《童年》等歌曲来演唱,引导他们从音响感知入手,通过聆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让音乐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打开心灵之窗,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为孕育音乐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结合现实生活 诱发兴趣

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社会生活伴随着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用于节日庆典的礼仪音乐;用于广告、舞蹈的实用音乐;用于休闲、影视的背景音乐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已走出供人们娱乐、欣赏的圈子而体现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

有专家曾做过实验,给母鸡放音乐能提高产蛋量,给奶牛听音乐也能增加产奶量,看来我们需要另眼相看“对牛弹琴”了。再看音乐用于医疗的菜单:《春江花月夜》、《平湖

秋月》、《军港之夜》治疗心情不安症;《匈牙利狂想曲》、《喜洋洋》治疗精神抑郁症;《月光奏鸣曲》、《步步高》治疗烦躁、易怒症等等,结合生活中的这些音乐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主动探究、思考音乐对人生的意义,诱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具体的、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3.丰富教学手段 巩固兴趣

随着中学学科的增加和分化,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会出现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富有激情,讲授生动、唱奏优美,学生的兴趣会逐渐浓厚并得以巩固。如有位教师在讲授“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时,将音乐作品与学生熟知的历史事件相联系: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松花江上》;“一二九运动”华北危机——《毕业歌》;“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太行山上》等,这样将音乐、历史相互融合,不仅掌握了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也理解了音乐的时代风格,使学生感到这种教学方法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性。

4.运用学科综合 稳定兴趣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使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在教学时找出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音乐教学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势,以稳定学生学习

音乐的兴趣。

4.1将音乐学科的不同内容综合。在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及基本乐理教学中,可将音乐的不同知识点相互融合、融会贯通。如歌唱与欣赏结合、音乐理论与欣赏结合,还可以将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与音乐的表现要素(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调试、和声等)相互综合、互相渗透,加深理解。

4.2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音乐的姊妹艺术大都有视觉的可感性或文字的语义性,这些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象性相互补充,将其综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使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又满足了人的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4.3将音乐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相综合。音乐与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如音乐与语文中的诗词;音值、节奏与数学中的数量概念;节奏与自然现象、人的生理现象;节奏与体育的广播操、韵律操;音乐的风格特点与其产生的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语言特点、生活习俗等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将音乐与它们综合起来,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而且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文化素质。

第四、营造音乐氛围 发展兴趣

除了利用音乐课堂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外,教师还可利

用形式繁多的课外活动营造、创建学习音乐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校园广播举办“每周一歌”、“每天一曲”的音乐节目;也可结合不同节日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音乐会等活动;还可组建合唱队、舞蹈队、组织音乐知识讲座等,使课内所学的知识在课外得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中发展兴趣。

篇2: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兴趣是诱发学习情绪最好的催化剂,是引导人们迈向成功的阶梯,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帮助他们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了兴趣,其全身的动力和潜能都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无论是思考还是探究,都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学习的基础阶段,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能够真正地享受地理。

一、重视课堂导入艺术的运用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之所以要在课堂上设置导入环节,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导入环节的运用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做铺垫。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艺术的运用。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很多,包括游戏导入法、复习式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生活实例导入法等等,但是无论哪种导入方法,都至少要符合一个条件,那就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导入的功能。例如,我在讲到”天气和气候”时,就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中央电视台每天都会播出的天气预报栏目,当天气预报节目的音乐声一响起,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来。这种天气预报节目每个学生都看过,然而,很少有学生去真正地注意它。而一旦我把它拿到了课堂之中,学生就会感到既熟悉又新鲜,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候,我再要求学生注意听一下,在天气预报中,天气预报员通常会播报哪些信息,然后思考一下,这些信息的来源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就这样,在多媒体的运用之下,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之中,顺利地进入了今天的课题“天气与气候”。由于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有了良好的铺垫,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始终显得兴致勃勃,这就是导入的魅力所在。

二、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

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是学习兴趣的大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意调节学习氛围,而只是采取平铺直入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倡导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境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情境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是把知识直接的“喂”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得知识。由此可见,这种情境教学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这种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要注意在地理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娱乐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中东”这部分的内容时,依据以往的经验,这个“三洲五海”之地是全球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其中有很多着名的城市、港口、海峡等,而很多学生总是被这些复杂的地理状况扰乱头脑,因此,这部分也就成为了学生经常犯错误的“重灾区”。为此,在学到这部分的内容时,我就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利用游戏的方式把这些知识点编入游戏之中,游戏的主题是“去中东旅游”,旅游的线路是从中国海南省的琼州海峡出发,入南海以后经过马六甲海峡到中东地区,再进入黑海,经过土耳其海峡、地中海沿线回到旅游出发地。规定了线路以后,接下来,在黑板上挂上一幅亚洲地图,然后从班级中选出几个学生担任小导游的角色,按照前面所说的旅游线路去游览中东,把所经过的海洋、海峡、国家、港口、城市等名称报出来,最后比较一下哪位导游说得最准确,然后评出最佳导游。就这样,在“纸上谈兵”的旅游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且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翻地图找答案,就这样,经过一趟中东之旅过后,学生对该区域的地理状况也了解得差不多了,原先繁杂的知识就在学生的游戏过程中被不知不觉地吸收了。

三、大力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我们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最为主要的形式,而课外活动也是我们地理教学活动最为重要的补充形式。在课堂上,学生获得是间接的知识,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则能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性经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亲自动手、亲身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来,这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初中生而言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此,教师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地理课外实验、举办地理知识竞赛,进行野外观察活动、参与访问和调查等等。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兴趣作为指引,学生自身所具有的潜能会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发,可以说,在兴趣的浇灌之下,更有利于学生开出美丽的智慧花朵。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认识到兴趣在教学活动中重要性,在地理教学中把兴趣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孙尚福。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3(1)。

[2]王思源,林宪生。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J].地理教育,2011(2)。

篇3: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我从事中专计算机教学工作十余年, 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中专学生, 今天, 我就在FLASH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新颖的导入

有效的导入新课, 引人主题, 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 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比如, 我在上第一堂FLASH课的时候, 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FLASH课到底是学什么的, 我并没有着急讲解FLASH的功能和作用, 而是先问同学们:“咱们都喜欢上网吗?”这一问, 同学们立即来了兴致。我又问, 那咱们上网都干些什么呢?这下课堂立即热闹了起来, 有的说聊天的, 有的说玩游戏的, 有的说查资料的。紧接着我又说:那你们想做网页和那些漂亮的动画吗?这一问, 没有一个不想学的。进而也顺理成章的引入了本节课的重点———讲解FALSH的功能和特点。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 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进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从学生的爱好入手

现在的中职学生, 对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都很感兴趣, 由于他们在中学的时候大多数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中专的, 因此, 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对学习有不同程度的厌倦。这时, 如果在课堂上你直接说:今天我们学习设置按钮动作的基本方法。绝大部分同学会本能的排斥这节课, 这样, 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教果。因此, 我在讲解设置按钮动作的基本方法时, 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利用按钮作了一个具有交互性的小动画, 上课的时候, 利用局域网传送给每位同学。接着对同学们说:这节课, 咱们先玩一个小游戏。同学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 很惊奇的看着我, 提到玩游戏, 立刻都精神百倍, 当游戏发给他们时, 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玩了起来。玩了几分钟以后, 有的同学能反应出来, 便问:老师, 这个好像是用按钮作的, 为什么我们的不能动呢, 这时我再进入正题, 对他们说:没错, 这就是按钮作的, 今天我们就让自己的按钮都动起来。

这样, 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整个课堂变得轻松、活泼, 自然也就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做到分层教学

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等方面独特品质和风格, 形成自己的特长。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因材施教,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

我从几年的FLASH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这样一条规律:学FLASH入门很容易, 但学精很难。因此, 我们不能对所有的学生实行统一的教学目标。我在讲解动作补间制作动画的时候, 我要求同学们能自己制作一个大风车的旋转动画,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 一个练习的内容较全面, 包括了元件、绘图的基础知识;二是大风车这个动画许多同学在回家的时候都能见到, 这样容易比较优劣。但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作出良好的效果, 这时, 我给同学们制作了如下目标:要求每个学生都能作出类似的旋转效果, 有能力的同学要求达到与电视上类似的视觉效果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完善甚至依据自己的喜好完成动画。在课堂还剩余几分钟时, 我利用局域网展示了部分同学的作品, 让他们不但会自己制作, 并能从其他同学的动画中取长补短。

教师在教学上要分层次, 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和阶段性检测试题, 让他们都有展示自己, 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 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间接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目标, 由于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 使计算机学科在现学现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 中职计算机的学习不是太强调系统性, 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 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

现在是一个网络社会, 许多中职生在课余之外, 网络占了他们绝大部分时间, 于是, 在讲解FLASH动画时, 我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 利用网络动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 在讲解文字特效时, 我对他们说:今天咱们做一个网络动画。于是, 我给他们演示一个网络上常见的文字逐渐显示动画。同学们一听他们也能做网络动画, 注意力逐渐集中, 这样, 我讲起课来也就变得简单, 教学目标也能顺利的完成。

五、激励机制合理

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 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 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 是个漫长的过程。FLASH课都是在机房上课, 时间久了学生对于课堂上讲解的知识也会产生厌烦情绪, 不愿意练习, 常常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完成, 而去看其它一些东西。针对这种情况, 我常常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好的作品大屏幕展示、完成任务的同学有优先玩游戏的权利 (有益的游戏) 、或者过一段时间, 同学之间分小组竞赛等。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同学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篇4: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有效方法

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喜欢学习,学会如何学习。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一、巧妙性地导入历史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巧妙性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导入语中产生疑问,形成一种渴求有关知识的心理。导入语设计的巧妙,会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精心备课,认真设计导入语。“趣味历史”的故事也能点燃起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决定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所谓赏识教育,即用欣赏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切不可冷漠他们。教师的冷漠,同学的白眼,往往会使差生丧失学习历史的信心,更谈不上对历史兴趣的培养了。反之,教师的关心和希望、同学的帮助,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热情,为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提供可能。应该怎样实施赏识教育呢?一是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手段,对学习的激励功能是必要的。当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时,其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另外,在历史教学中知识、技能、能力等诸方面的教学目标要定的合理适度。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可行性,要注意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二是教师在布置习题和设计试题时应依据大纲及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恰如其分。教师在批改作業、评定试卷和讲解试题时,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特别是作业的批改,教师除了对作业的正确与错误给出判断外,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给予评价。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中肯的批评和希望能够更好的激励学生,往往比简单的给分效果好得多。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来创设历史情境,教师用再丰富的语言也难以再现历史的场景,因而难与学生达成共识,进而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因此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多媒体创设情境在再现历史的真实性方面是其他手段难以企及的。

四、适当补充与课本有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补充一些历史资料。

中学生初涉浩瀚无际的历史海洋,由于视野开拓,见识增长,他们会由衷地感到学有所得,感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从而期待着从历史课上吸取更多精彩的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这种积极进取的情感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知识的积累,推动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五、鉴古知今、挖掘热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距现实太远往往被认为是历史学科的劣势,然而历史学本身就具有鉴古知今的本质功能,历史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连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出这些“热点”,创设实用的历史情境无疑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感的认同。

六、开设活动,扮演角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历史活动的组织有多种形式,就课堂教学这一有限的时间空间而言,开展讨论、辩论、知识抢答、模拟角色都是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让学生成为历史角色的扮演者,实际上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学生在扮演历史角色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史实、设计方案、评价历史事件等活动,也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讨论法也是经常采用的历史活动。讨论前教师应当先给学生创设一种能激发起兴趣的历史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竟相发表各自的意见。当出现争执时,不要轻意否定任何一方,并鼓励求异思维,让各方面的观点都摆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尽情地发挥他们思维的潜力,广泛地进行交流。

面对历史,学生如果没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就很难形成牢固的历史知识,更谈不上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当借助一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时空界限,创设一系列可以参与的历史情境,这既可以使学生感知历史的真实、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协作的精神。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科学地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创设新颖的历史历史情境,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愉悦中自主去实践、去创新,产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新课改的精神真正得到体现。才能使我们的历史课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5: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姓

名:

工作单位:

社旗县桥头镇一初中

撰写时间:

二O一O年四月八日

浅谈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经,在农村中学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完善音乐课程体系、促进美育的发展,是广大农村音乐教学工作者值得商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中学的学生音乐知识极其贫乏,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识谱,因为农村的大部分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无法开设音乐课,有的学校即便开了,也只是课表上有,除此之外,家长、学校和一些教师也对音乐课有偏见,认为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就行了,学音乐那是不务正业,还会影响学习成绩,加上学校对音乐成绩比较漠视,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消极情绪,面对这种现状,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教材、全面分析学生、精心设计教法,在培养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非常活跃的因素,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催生兴趣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

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问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他所教的那门课了。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得向教师学习。我们还可以根据每个同学的演唱水平,给他们诸如:“歌坛小天王、小天后”、“情歌王子”、“通俗歌王”、“超级组合”等美称,并且给他们安排了“一帮

一、对对红”的任务,让这些相对来说喜欢唱歌和唱的比较好的同学帮助那些相对弱的同学,包括帮助他们掌握平时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不会唱的要教会唱,唱的不好的要帮助他们唱好。通过这个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从而建立起笔者和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萌生学习的兴趣。

二、参与情感体验,孕育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并以此感染听众、教育听众,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参与,强调感受和体验,在感受、体验中引起情感共鸣,孕育学习兴趣,以达到音乐教育“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生变化和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时期,他们需要多彩的生活,需要

情感交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贴近他们生活的通俗歌曲,如《爱的奉献》、《家乡》、《真心英雄》、《同桌的你》、《童年》等欣赏或演唱,引导他们从音响感知入手,通过聆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让音乐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打开心灵之窗,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为孕育音乐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兴趣

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社会生活伴随着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用于节日庆典的礼仪音乐;用于广告、舞蹈的实用音乐;用于休闲、影视的背景音乐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已走出供人们娱乐、欣赏的圈子而体现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有专家曾做过实验,给母鸡放音乐能提高产蛋量,给奶牛听音乐也能增加产奶量,看来我们需要另眼相看”对牛弹琴”了。再看音乐用于医疗的菜单:《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军港之夜》治疗心情不安症;《匈牙利狂想曲》、《喜洋洋》治疗精神抑郁症;《月光奏鸣曲》、《步步高》治疗烦躁、易怒症等等,结合生活中的这些音乐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主动探究、思考音乐对人生的意义,诱发音乐兴趣,是音乐学习成为一项具体的、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另外,针对初中生模仿欲望和能力强的特点,可以为他们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并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远远不够,一些热播的影视剧插曲、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都值得我们介绍给他

们。我们教师可以将这些优秀作品提供给学生,如电视剧《雍正王朝》热播时,介绍《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歌;《水浒传》热播时,介绍《好汉歌》,慷慨激昂的乐曲和刘欢热情洋溢的演唱,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充分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这些歌曲当然可以用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

四、活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增进兴趣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视与听、听与动、听与想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情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例如我在教学生欣赏《黄河船夫曲》一课时,可以先播放视频,让学生体会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的境地,聆听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感受两岸人民当时所受的苦难;听完一遍后,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力,形成了不同的场景和图画,再听一遍,学生受到深深的震撼和感染,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总之,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要尽可能多运用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不断地挖掘和提高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五、运用学科综合,稳定兴趣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使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在教学时找出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音乐教学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势,以稳定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篇6: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什么是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当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时,就发展成为爱好。兴趣发展成为爱好后,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凡是与自己的兴趣相符合,就容易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使人轻松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兴趣之中蕴藏着求知、探索、发掘才智和开创新天地的巨大活力和生机,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志趣活动。笔者从事多年钢琴教学,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示范演奏激发学习欲望

幼师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有自己喜欢的歌曲和音乐,如学生喜欢听理查德的钢琴曲《童年的回忆》、《梦中的婚礼》等曲目。针对幼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上课之前我会弹几首学生爱听的乐曲,激发她们的求知欲,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会弹些通俗歌曲,边弹边唱,通过示范弹奏学生爱听的乐曲和歌曲,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歌曲伴奏的兴趣,使学生明白要弹钢琴曲必须练好基本功,懂得“万丈高楼从地起”的道理。

二、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在基础练习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经常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在训练手指的独立性时,我用小鸟飞的游戏训练大臂带动小臂提起落下,找到手指的支撑力度:先提低点练习,用手腕提起,手指离开琴键,手部自手腕下垂,然后落下,其中一个手指做触键的准备;在手指将要落到琴键时,手腕放平触键——手指第一关节“挂住”键盘,腕关节下沉;然后再提高一点落快点,逐步加快加强。再用小朋友拉大锯的手指操练习手指的灵活性,用在竹竿上挂毛巾的游戏练习手指挂住键盘的弹奏要领。在讲授连奏的弹奏技法时,要运用重量转移的方法,就是第一个音用提起手、落下去的方法弹奏出,弹第二个音落下时手指承受的重量感转移到第二个音上来,这个转移不是再落一次,而是通过弹第二个音的手指主动触键实现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弹奏方法,我用传接力棒的游戏训练手指的重量转移,并配合口令“抬、弹、松、反馈”来加强手指练习。

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训练,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很快就能掌握弹奏要领。

三、利用鼓励信任培养自信,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短暂兴趣是和某种活动紧密联系的兴趣,它产生于活动中,并随某种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稳定的兴趣具有稳固性,它不因活动的结束而消失,而是在个性上留下痕迹,成为个人活动的显著特点,使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且成为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保持住学生短暂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对学生的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尤其要加以特别的关注。由于幼师学生有一部分来自农村,从小没有接触钢琴,当她们看到城里的学生弹得很好,会有点自卑,不敢上台弹奏,看到老师时手指紧张得发抖。在这种情况下,我总是轻声地对她们讲话,手把手地教弹,先教她们唱谱、认识音符、掌握节奏,先分手打节奏,然后双手打节奏、口喊拍,再一个音一小节地弹奏,慢慢地她们紧张的情绪就放松下来,只要她们能够弹完整一小节,我就及时给予肯定。如学生陈某在我耐心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够弹完一首练习曲了,看到老师的.微笑,她高兴得站起来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喊了一声老师。当时我很感动,这些学生是多么可爱,只要老师多付出一点、多耐心一点,这些孩子是能够学好钢琴的。

四、开展各项表演活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个对文学感兴趣的人,随着文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需要不断的满足,对文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会达到“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在学生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我们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满足其学习需要,使她们对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1)开展钢琴演奏会。通过演奏会,同学们可以互相观摩、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上台表演的学生会很珍惜上台的机会,不能上台表演的学生也会暗自下决心,下次争取。(2)开展自编故事的活动来提高对乐曲的理解。如弹奏乐曲《啄木鸟》,我就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结构自编一个小故事,根据故事的情节来弹奏乐曲。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模仿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来弹奏跳音,就会自然地用手腕来断奏,弹奏乐曲时就会用心去弹用耳去听自己的音乐。(3)开展美术绘画来表现音乐。由于对幼师的学生要求是弹、唱、说、跳、画五项全能,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用绘画来表现音乐作品。如《春之歌》这首乐曲非常优美,线条清晰,在弹奏时犹如春风抚面,我要求学生用一幅美术作品来表现音乐作品。有的同学画的是绿草、小鸟、阳光,有的学生画的是小溪、鲜花、绿树,有的画出了春雨蒙蒙,有的画出了冰雪融化……同学们画出了自己心中的春天,再来弹奏《春之歌》,就弹出了春雨蒙蒙的感觉,弹出了春风抚面的感觉。(4)开展弹唱活动,培养学生的伴奏兴趣。如弹唱幼儿歌曲《红公鸡》时,要求一人弹唱,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学生们表演各种式样的公鸡形象(由于学生弹奏水平有高有低,有的学生节奏不稳,有的伴奏型选择不当等问题),导致表演的“公鸡”有欢快的有生病的,同学们在欢歌笑语、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就学会了儿童歌曲伴奏的特点。学会怎样正确选择伴奏音型。

篇7: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 要】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化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多关心、帮助和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为学习化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人们一但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那么就会使得人首先关注这些事物,并会积极的参与探索。所以学习兴趣历来都受到众多教育家的重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从自身的教育经验中总结出:“学与乐不可分。”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些话语中就可以看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兴趣的发展有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其中有趣是初级水平,是事物的表象所引发的兴趣,它的产生时间短暂,随生随灭。而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巩固形成的,其特点是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而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持续时间最长。当兴趣从初级上升到高级阶段后,就会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化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下面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趣味实验,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很有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奇特的趣味实验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绪言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今天我就想让同学们看到不一样的景象——水往低处流。紧接着向同学们演示喷泉实验。此时由于学生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景象,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高涨,让同学们了解到虽然大家是第一次接触化学这一学科,也是同学们首次接触化学的学习,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提出让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保持第一堂课时的心情,什么样的心情?教师拿出一张用酚酞画好的笑脸的滤纸,浸入到碱溶液中,使学生能惊奇的看到红色笑脸的出现,同时也让同学们看到化学的神奇和有趣,再讲解绪言内容。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维持学生的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其原理和计算都比较枯燥,为了使学生有稳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法、讨论法、探究演示法、发现法,并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如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将枯燥、难理解的内容通过丰富的形式讲授给学生,例如在离子的形成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教学,将离子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家庭实验,将学生的有趣转化成乐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却相对较少,所以使得很多同学会因为接触不到实验而逐渐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将学习拓展到课外,延续化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完成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的净水器,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做出净水器,并将各小组所做的净水器进行展示,让同学们互相评比,再取一杯污水检验各净水器的净水能力,最终由同学们选出优秀的作品,以此来激励学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学习的乐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化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现代物质文明的提高离不开化学科学的贡献,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从而使学生由需要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解“CO2的性质”一课时,作者会由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化学知识,并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讲解,将生石灰转化成熟石灰,然后将熟石灰用来粉刷墙时,为什么要用火烤?并且会出现越烤越湿的奇怪现象,通过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学习兴趣。

五、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而课外活动又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提高和培养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的能力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相关的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谜语、趣味化学实验,充分注重将化学结合生活,培养学生利用化学视野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将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深化。

总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会使得教学工作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8: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一、认真上好绪论课,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头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论课对学生尤为重要, 绪论课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 因此,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介绍一些电工基础理论在生活中、生产中、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以及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事例, 说明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使学生通过本节课对《电工基础》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也让学生认识到在职中学习与初中文化知识学习是有区别的, 能让他们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通过娴熟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

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 只有熟悉教材才能对所讲授内容分析的透彻、深刻, 对重难点的处理才会得当;其次, 教师应结合学生情况及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增减, 对于理论较强难度较大, 学生难以掌握的定理推导要删减, 而对于与专业课有关的数学、物理知识根据需要进行补充, 比如在讲到正弦交流电时, 由于高二数学才讲到三角函数, 这时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作适当补充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另外, 根据理解的需要还可对教材中的章节做适当的调整。例如:在讲第二章第八节电位计算时, 可以放在复杂电路后讲效果会更好, 有利于学生接受;最后, 教师可通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交流电的产生时, 可以讲些发电厂现状, 发电过程及电能输送等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些知识就在身边非常实用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形式各异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听课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每节课的课堂导入可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同时, 形象的课堂导入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课堂导入方法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及学生的心里需要以及知识基础进行设计。

1. 演示实验导入法。

《电工基础》大多知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 讲授某些知识时采用新颖生动的电工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可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 生活经验导入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电工学的问题, 教师可举一些随处可见的生活实例, 加上教师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分析引入新课, 更加生动有趣, 也能大大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例如:讲第一章电能和电功率时, 向学生提问, “测量电能的仪表是什么?”“电费怎样计算?”通过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度表用来测电能、电费的计算可通过用电器消耗功率乘以用电时间及每度电价来算出。随后导入新课, 提出电能和电功率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3. 采用类比导入法。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 采用类比法导入可以使一些难理解和掌握的概念、规律更容易。例如:在讲电位时为了让学生引起注意, 先提出水位的概念, 研究水位要确定参考点, 两水位之间存在水压, 有了水压水才能从水龙头流出。这些知识学生已懂, 然后教师提出电位与水位很类似,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电位。

4. 设问引疑导入法。

讲授新课前, 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起学生联想。例如:讲“安全用电”这节课时, 可提出“人为什么会触电?”、“触电会有什么危害”、“怎样预防触电”、“触电时应采取什么急救措施”等等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然后学生踊跃回答, 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 学生能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本节课可沿着这几个问题逐渐展开。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 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 利用实物、模型等手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视、听、触觉等器官的协调作用。例如:学习变压器构造及工作原理时, 通过拆卸实物、通电运行, 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结构, 思考它“变”什么和“怎么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且理论性强的学科, 为帮助学生理解可利用计算机制作逼真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手段将抽象的电现象和过程形象的展示出来, 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学生乐于接受, 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讲电磁感应现象时, 利用多媒体动画过程将导体切割磁感线和条形磁铁从螺线管中插入或拔出时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变化, 形象说明产生了电磁感应, 会让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3. 充分利用实验实训教学资源。

《电工基础》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大多内容课通过实验来验证, 采用实验教学可随时设置疑问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从而促使学生多思考, 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深刻印象, 引起浓厚学习兴趣。另外, 本课程还有一些技能操作项目, 可让学生动手实践。如:电工工具的认识使用等, 通过实训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操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和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潜力。例如:在讲自感现象应用时, 让学生连接日光灯电路, 通电运行观察日光灯点亮过程感知整流器与启辉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教学, 会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这门课的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激发他们努力去掌握基本原理和重点知识的分析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 这种教学满足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及发展要求, 对于学生对该课程的全面学习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苏丽萍.电工技术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篇9: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当前,地理作为高考中文科综合的一科,其重要性正日益显现。不少的同学因为高考中地理失分严重,不但影响了文综的成绩,也影响到高考的成绩。笔者调查发现,不少的中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其中固然与地理本身较为抽象,需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手段單一、教学形式简单化有关,这些使学生难以激起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地理基础打不牢,知识上欠债多,从而不可收拾。一位教育家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此浅谈如下方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深入学生,了解学生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兴趣出发,就必须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关心他们的兴趣所在,在了解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创设情景,正确引导,渗透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于其中。那如何才能真正的深入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能够认同你呢?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基于对教师的认同感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我们:

首先,要放下教师的身份,平易近人,尊重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问题与课堂无关,也要认真对待,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听,而课后要及时解决。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与认同感。

其次,深入学生生活,注意观察学生课下讨论的话题,简单记录整理,作为创设教学情景的背景资料。关注学生的业余爱好与体育活动,从体育精神和偶像的力量上,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兴趣也能成为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思考的精神。

再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用每课前找学生谈谈与地理有关的热点问题,作为让学生培养关心时事的活动,让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基于以上几点体会,教师可以为教学情景的设计准备充分的资料,并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铺设好道路。

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言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1、多媒体教学。这种课型主要是结合课内的知识,给学生上地理景观录像课,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方面,此课型可以起到独特的效果。这是一般讲述式无法与之相比的。因相当多的地理知识本身以景观的形式存在。“百闻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

2、课内外结合,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这对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3、开展专题讨论课。这种课型是结合教材的某一内容,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四、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借助地图,还可使学生加强对知识记忆的效果。例如,学习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通过观察挂图,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理解了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了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篇10: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多年来的历史教学改革试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其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而兴趣存在于思维和探索中,存在于收获和成功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为其创设探索的问题,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

“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历史教学内容的疑问。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形成认识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此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目的的那样一种情境。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

1.利用导言,创设总的问题情境。

每节课的导言给学生的印象很深,甚至会决定其对本节课的好恶感。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导言,充分发挥前因效应的积极作用。他们总是要设几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在学生面前展示将要发生的情境。由此把学生带入新的知识天地,通过一系列或熟知或陌生的故事,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真、求实的欲望,创设一个总的问题情景。

2.精心设计,创设具体问题情境。

思维发端于问题,又通过问题来展开,始终和一定的问题相联系。在教学中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引路,创设覆盖每一课,特别是每一具体事件的情境。问题的.情境由问题的背景与问题的体系系列共同构成。问题不断指向着认识活动的远近目标,推动着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介绍典型而新奇的事实入手,引出的问题最生动,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能引起学生的思维。

3.引导学生,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把创设问题情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为教师带来宝贵及时的教学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切实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兴趣向更深层次发展。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从无到有,不断增强,必然引起兴趣的自我强化。

4.注意策略,灵活设置问题情境。

设置问题情境的策略可用下面几种:提出一个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学生不能或很难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只有学习新课后才能解决;根据学生对某一学习对象认识上的差异,挑明矛盾,摆出对立的两种看法,要学生作出选择,并述说理由;结合时代背景讲述历史人物当时遇到此问题是如何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当年历史人物思维的情境之中。

5.组织交流,创设讨论、争辩的情境。

这是一种由讨论题和学生发言的评价构成的问题情境,能造成紧张而热烈的学习气氛。但只有比较复杂,学生普遍投入思考,而个人智力又难以胜任的问题,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讨论与争论。

6.讲求落实,创设实践的问题情境。

历史作业是学习历史的主要实践活动。历史作业的活动内容与形成要新颖,尽量用多样化的题型来代替机械记忆题,让学生参与这些题的编拟。这样,学生在作业和训练中也有创设问题环境的主动权。

二、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

所谓“成功的情境”,即能使学生成功的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历史认识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发现”的愉快情境。创设成功情境的途径主要有: 1.强化感知,浇铸成功的基石。

感情知识既是问题情境的基础,又是成功情境的基础。为了使学生直接地和间接地感知到全部所学历史知识,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要做必要的直观教具,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制作课件,优化活跃课堂,而最不可少的是教师形象生动的直动描述。通过以上一些活动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建立在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

2.教给方法,掌握成功利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教给学生方法,最根本的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要教会学生注意积累感性知识,并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要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要教会学生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学会从比较中抓特性,从联系中综合分析出共性。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容易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成功的学习。

3.传授真知、构筑成功支柱。

真知是通过深思熟虑、融会贯通了的内化知识。教给学生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起合理的认识结构。传授真知关键在于抓好“双基”教学。因为双基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反复运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它们是进一步成功学习的基础,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做好整体构思和安排,针对学生的知识准备状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好重点知识,力争突破难点。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把握主次之分,关键所在。

4.引导参与,架设成功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上是否成功在于积极参与教学的程度。

5.及时评价,激励成功斗志。

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利于学生本人改善学习行为。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最好水平,巧用分数杠杆,让努力掌握了最基本内容的差生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教学过程中具体帮助学生学会与提高积极性同步进行。在为积极上进的学生设“进步奖”,在鼓励探求的同时,还要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设置一些易于解答的梯度题,帮助他们沿台阶去解决基本问题乃至稍难题。使这类学生有表现他点滴进步的机会,并及时予以肯定评价,以不断唤起他们成功的斗志。

上一篇:重油是不是危险化学品下一篇:初中体育组计划.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