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级土地利用规划调研要点

2024-04-25

乡级土地利用规划调研要点(共5篇)

篇1:乡级土地利用规划调研要点

乡级土地利用规划调研要点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调研要点

一、准备工作

1、阅读上一轮规划的材料熟悉相关情况

2、分析本乡镇土地利用的现状(从现状图上提取的分类数据)

3、如果有城镇规划的要阅读城镇规划,了解概况

4、阅读整理的各部门用地需求表格,找出本乡镇的相关内容

5、准备好调研提纲

二、调研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步骤

1、自我介绍,说明来意

2、听他们讲,要记录好。然后就主要内容做好提问。

3、检查下发表格并收回。每个都检查一下,看不懂的或者不清楚的问一下。最好由必要的表格:人口和经济表,土地利用规划相关表,生态保护相关表。

4、检查下发的图,如果已经落实,检查一遍,完成的收回,没完成得能否添加?现场完成或者再约时间完成。 国道和省道线经过的乡镇大概多少亩,落图。

5、表示感谢,有问题的再约定时间完善和修改。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1、道路交通: 各乡镇已有道路网、公路铁路占地及长度,落图。

2、重点项目 矿山开采用地面积,范围落图。 工业园区用地面积范围落图。、工业园区:其他重点 变电站、加油站选址、用地面积、范围落图。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范围落图。项目用地面积、范围落图。 水源保护区用地面积,范围落图。 林业保护区用地面积、范围落图。 自然保护区用地面积,范围落图。 生态旅游用地面积,范围落图。

3、生态保护其它生态敏感区或保护区的面积、范围落图

4、滞洪区用地面积,范围落图。土地利用项目基本农田中可调整基本农田现状(面积)及希望调整的基本农田布局。土地情况 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项目 三旧(旧城镇、旧在乡镇的位置(落图)、面积、时间。农村居民点、旧工矿)项目在乡镇的位置(落图)、面积、时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005—2007年间的项目及今后规划的项目。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规模、布局和时限。

5、城镇与农村 2007年全镇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即年增长率(分居民点:农村和城镇)? 目前城镇内最紧迫的用地是什么?面积大概是多少? 目前城镇的用地面积是多少?2010年预计扩大到多大规模?2020年?目前五个重点镇的城镇面积规模多大?人口多少(农村、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多少?目前目前城镇现状在图上的大概位置(让工作人员现场落图——大致范围即可)、2010年和2020年发展规模的扩展方向在图上表达出来农村居民点大概是多少?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大到多大?2020年?

6、人口与经济总人口变化及流动人口变化,城市人口返回经济发展特点和方向、GDP现状及未来预测农村人口的逆流情况

三、整理调研结果

1、资料归档,并进行资料评价将下发的几十张表格名称列出一个表格,如果回收就划钩,是否二次回收?情况备注。因此需要作一个表格将各乡镇资料回收情况简单统计,新收集资料也写上。

2、计算本乡镇的各类用地现状和未来需求,得出初步的规划表

3、简单的文档说明本乡镇的现状、用地规划及原因。

4、提出待讨论的问题。

四、注意事项

1、珍惜调研机会,尽量做好充分的调研准备,都尽量带上需要的资料,提高调研质量

2、对于各种用地规划,要注意年限,目前基本确定基期是2007年,要区分2005-2007年,2008-2010以及2011-2020两个时段。下发的表格是2006-2020年,目前稍有改动

3、尽可能浏览已经收集的各种数据和文件,熟悉地方的情况,否则不容易和乡镇对话

4、除了已发放的表格外,进可能地收集各种电子、纸质以及相关图件材料,备后来有时间的进一步分析用。

5、有时间组之间交流调研的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篇2:乡级土地利用规划调研要点

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8号

2010年1月13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随着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陆续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各地正着手进行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报批工作。大多数地方在规划修编和成果审查中,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和空间布局要求,做到图数一致,确保成果质量。但是,也有个别地方未能严格把握有关规定,有的随意调整基本农田,以劣顶优;有的以村庄缩并为名,变相扩大建设用地规模;有的规划图数不一致,甚至弄虚作假,造成控制指标不落实。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性规划,规划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能否落到实处。为了进一步从严要求,扎实做好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审核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严格履行核查职责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和监督,从严掌握成果质量要求,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要严格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加强对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规划成果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前,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重点对规划基数转换是否符合要求、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和耕地保有量目标是否落实、基本农田是否做到数量不减少和质量有提高、补充耕地任务是否落实、规划图数是否一致等进行评审。要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必要时进行实地核查,确保规划数据、图件与实地相一致,经论证和评审通过的规划成果方可正式报批。规划成果正式呈报后,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重点对论证和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复核,经复核确认意见落实的方可批复实施。对依法授权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审批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成果须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审核,并组织实地抽查,抽查面不低于10%。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要严格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层层落实各项规划控制指标,确保下一级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超过上一级规划确定的控制规模,耕地保有量和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上一级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合理。建立规划成果质量控制制度。对规划成果质量进行评价,重点对建设用地拆旧建新和基本农田数量、布局调整与质量等别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作为规划说明的重要内容随规划成果一并上报。强化规划修编各环节的责任,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规划成果在编制、论证、审核和签发等环节须由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正式签章和签署意见。对依法授权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审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参照其他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核查要求,认真组织论证和审查规划修编成果,确保质量。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批准后一个月内,须将规划成果和批准文件报送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备案。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对存在问题的及时提出改正或整改意见,并抄报部。部将依据“指导意见”及规划制图规范要求,开发市、县、乡三级规划成果核查软件,发送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使用,以提高核查工作质量和效率。各地要结合规划修编,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和要求,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建立规划数据库,完善土地管理统一监管平台。

二、严格执行核查标准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核查,应结合各级规划的功能要求,突出重点,严格执行核查标准。

(一)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应当确保: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图上量算面积与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一致;中心城区有条件建设区图上量算面积与经核定的有条件建设区规模一致;市域依比例尺上图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图上量算面积,及其与未上图和不依比例尺上图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之和,与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一致;市域城镇村发展区的城镇允许建设范围和独立工矿区图上量算面积之和,小于城镇工矿用地控制指标;基本农田集中区内标注的基本农田,与集中区外的基本农田和未上图的基本农田规模之和,不低于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

(二)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应当确保:各类土地用途区面积与相应用地调控指标相衔接;依比例尺上图的建设用地规模图上量算面积,及其与未上图和不依比例尺上图的建设用地规模之和,与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一致;依比例尺上图的城镇允许建设区范围和独立工矿区图上量算面积,不大于城镇工矿用地控制指标;涉及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调整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上一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平均质量等别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或调整部分的质量等别有所提高;设臵

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拆旧区与建新区合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等别有所提高。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还应当确保中心城镇允许建设区图上量算面积与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一致,中心城镇有条件建设区图上量算面积与经核定的有条件建设区规模一致。

(三)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根据规划管理需要进行土地规划分类和基数转换的,应确保辖区内土地总面积以及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转换前后一致,规划基期分类面积数据与图上量算面积一致。

三、严肃核查责任追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责任重大。负责规划编制、论证和审查各环节的单位和负责人,必须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修改规划资料和数据,不得强令或者授意规划修编人员篡改规划资料和数据。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辖区内规划修编的总体质量和本部门审查通过的地方各级规划修编成果质量负责,严肃查处地方规划修编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遇有本部门无法处理的问题要及时向部和所在省级人民政府报告。市级和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依各自职能对市、县、乡级规划修编成果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责。承担规划修编的单位和人员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切实提高

规划成果质量,并对规划成果数据、图件与实地的一致性负责。

篇3:乡级土地利用规划调研要点

1.1 实用性不够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控制, 具有强制性。为避免盲目扩大占用耕地, 进行第一轮基础规划, 强调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现实中往往存在规划和土地利用不配套、计划失去控制、与城市规划不同步等问题。

1.2 科学性不够

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 往往千篇一律的进行规划, 规划缺乏地方特色, 没有创新和突破。

1.3 参与度不足

公众参与规划不充分, 公众只是规划的被动接受者。尚未实现公众的有效监督。

2 总体规划实施对策

2.1 完善管理体系

编制具有法律效力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不能盲目规划和非法规划, 执行严格的法律法规, 使规划具有很强的法律约束力。

2.2 健全责任制

建立规划管理责任的考核体系。一是实施分类管理责任制, 层层签署责任协议, 确定管理, 落实责任。二是严格实行奖惩制, 将耕地基本农田的保护, 列入县 (市、区) 、镇 (乡、街道) 、村各级领导任期目标和绩效考核责任制中, 对管理和建设有贡献的奖励, 对失误者给予严肃处理。三是建立年度检查考核体系, 加强管理。每年检查各县 (市、区) 和乡镇规划和实施责任的目标实现情况, 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四是建立规划实施评价体系, 对擅自修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给予行政处分。上级政府责令改正和改进, 暂停农业土地流转和土地征收审批。五是广泛动员民众, 实行报告制度。

2.3 保障手段

市场和价格机制是重要的经济保障手段,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规划监管和市场监管的作用非常重要。应加强土地市场的建设, 完善市场规则, 加强规范化管理, 有效地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体系, 把握土地市场走向, 积极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 引导和规范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4 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构建公众参与社会公共规划机制, 参与决策和监督, 使规划符合公共利益, 调节各种利益关系。根据发布的信息、意见、规划决策过程, 通过大众媒体发放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座谈会等, 认真听取公众意见, 还要注意研究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途径。

2.5 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规划实施评价制度, 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既要立体评价, 又要分段评价, 年底进行总评, 与各级人员的收入、晋升、淘汰挂钩。

3 总体规划重要性

3.1 规范土地管理

通过建立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整体安排区域布局, 规范土地供应。一是总量控制, 通过规划做到控制土地总量。二是区域控制, 通过土地政策, 引导区域产业布局逐步优化,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分类监管, 使土地有效规范地利用。有效地解决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规划, 实现土地合理利用控, 明确哪些行业土地供应优先。水利、交通、能源、环境等综合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及重要的生态保护和旅游设施用地优先保证。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 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明确土地特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全面,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综合部门对土地的需求, 协调各部门的土地利用活动;战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特别是国家、省和地方 (市) 级土地利用规划, 重点研究解决一些重大战略问题, 国民经济部门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土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农田, 协调城市发展和布局的问题;长期, 规划的本质是一种长期实施计划阶段, 长期是其基本特征;控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垂直, 下一个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接受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 从水平讲, 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行业在该地区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权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和确保其实现通过国家权利, 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应该究其法律责任, 因此它不同于行业或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

3.3 合理利用土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满足土地利用长期规划的需要, 所以它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很长一段时间,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土地利用的盲人使用的状态没有规划、森林植被破坏, 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面积扩大, 耕地质量的减少, 非农建设用地Luan Zhan滥用, 严重浪费土地,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未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以防止土地利用短期行为继续下去, 使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迫切需要准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在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宏观规划, 以指导每个地方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改善和保护,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的环境, 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和土地使用, 创造一个良好的状态。

3.4 实现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中国人口众多, 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的持续增长, 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城乡建设用地会进一步扩大, 如数量有限的土地资源, 不受控制, 就会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 结语

建立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解决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 确保国民经济顺利发展, 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

摘要:建立和实施建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常重要。解决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 不仅能够确保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而且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就乡级建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性, 进行探讨。

篇4:乡级土地利用规划调研要点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规划;调查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95-1

1 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概述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查能够对一个地域的农业自然资源做出综合评价,从而判断一个地区的自然生产潜力。通过土地资源调查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情况,从而能够更加合理地制定土地资源开发计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现代化的发展角度来说,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是基础,通过系统化的全面调查,能够明确各项工作的开展进程。从土地资源的开发角度来看,土地资源调查和规划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土地资源调查是多种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也是最终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调查的直接应用成果,土地利用规划主要表现在对土地的空间形式、承载方式以及用途等方面综合分析土地的利用目的,从而能够以最佳的结构比例及最佳的组合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利用。通过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能够增强土地利用的效率,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避免盲目性,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使得土地利用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首先要从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其次是要与当前的社会科技水平和经济发达程度相吻合,再次是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开发,四是要制定出系统的综合计划并且考虑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2 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目标,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应该包含三个主要内容,分别是首先要明确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其次是要调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尤其是要对土质进行勘测,再次是要综合调查社会、经济、技术的实际条件和环境。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不仅反映了土质情况,还反映了长期以来的社会历史演变,是对生产水平和人类对自然改造的客观反映。从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来看,是要通过调查来了解土地的开发程度,只有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土地利用规划才是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具体内容应该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土地利用的方式以及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来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途径主要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来实现的。

土地质量的调查是对土地开发潜力的深入考察,是土地生产能力和综合属性的综合体现,也直接表现了土地各个要素之间的综合特征。土壤的综合质量会直接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结果。土地质量调查是土壤本身特性的调查,这与该地域的光、热、水直接相关,不同的光热组合之下会形成不同的土壤特征。土地质量调查还需要对土地类型的相关组合进行描述,分别是对土壤的酸碱度、土壤肥力以及土层的厚度和坡度、高度等进行综合调整。

土地资源调查的第三项内容便是土地利用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的调查,即主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周边环境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社会需要是首先进行土地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土地资源的开发也需要有客观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支持,从供需环境、价格因素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和价值。总之,通过土地资源调查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奠定基础,是土地资源开发的关键和前提。

3 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应用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生存的空间日渐狭小,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也更进一步地凸显出来。土地资源的研究开发起源相对来说比较晚,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因此使得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研究终究会是一个长期性的持续工作,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查的应用目的是明确的,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土地资源调查能够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作出评价,并且要结合当地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等多种因素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考虑。土地资源调查与其他自然资源调查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是国家规划资源配置重大决策的关键性依据。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也具有直接的联系,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基于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规划才是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的,才能因地制宜。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查能够减少在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决策性失误,避免出现过度开垦或资源利用不合理,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周步国.务实创新,开创国土工作新局面[J].金山,2011,(7).

[2] 曹明德,黄东东.论土地资源生态补偿[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3).

[3] 张睿.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法律规制[D].福州大学,2005.

[4] 胡小健.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若干思考[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下册)[C].2004.

篇5:乡级土地利用规划调研要点

江苏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编制技术要点

(征求意见稿)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二OO九年二月

为规范江苏省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保证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统一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本技术要点。

各市县(区)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部门沟通和协调,在完成规划成果之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以下简称“规划大纲”)。规划大纲应当符合本要点的规定。各市县(区)应在本要点基础上,根据各地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突出重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切实提高规划质量。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根本指导方针,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和“富民强省”的发展战略目标,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完善用地机制,统筹安排土地利用。

(二)规划原则

l、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坚持从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态文明出发,把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放在首位,严格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必须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以供给引导需求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划定城乡扩展边界,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加快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4、必须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土地利用。充分体现规划大纲的长远性、综合性和战略性,按照建设和皆社会的要求,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协调各业种类用地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土地开发新格局的形成。

5、必须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总结规划实施管理的经验和创新,强化土地规划制度建设,落实规划实施共同责,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三)编制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政策文件。

2,江苏省有关土地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

3、经批准的《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江苏省各部门与行业发规划、相关区域规划;

4、国家、江苏省颁布的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政策、规定。

5、经依法批准的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 能区规划、其他有关部门与行业的发展规划。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市县级规划大纲由所在地的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规划范围为覆盖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近期规划目标年2010年,远期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五)主要目标和任务

1、明确规划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分析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结构特点,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明确重大土地利用问题,确定规划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

2、制定框架性方案

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多方案比较,初步拟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控制范围、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以及布局、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方案、重点建设项目的排序,充分体现规划大纲对规划成果编制的指导作用。

3、提出重点任务

围绕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的实现,提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城乡用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耕地补充、节约集约用地以及分区管制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4、研究保障措施

在总结上一轮规划实施管理经验和创新的基础上,研究规划实施的法制、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不断完善计划管理、预审管理、农转用规划审查管理制度,规范规划修编调整制度,强化规划公告和监督制度,落实规划责任考核和评估制度,推进科技创新和队伍建设,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编制内容

(一)规划背景

分析区域内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趋势等分析的内容。

(二)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及政策导向

根据土地利用基本战略,立足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主要的土地利用问题,确定大纲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提出未来土地利用要实现的战略目标。

(三)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方案

围绕主要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基本趋势、土地利用政策导向和节约集约用地控制标准,提出各项、各类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方案。市级规划应划定城镇工矿的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县城镇、大型独立工矿等,县级规划应落实城、镇、村、工矿建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县级规划还需要确定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制定管制规则。

(四)制定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根据自然、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空间差异,提出把辖区内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并按照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要求,制定有针对性地用地管理与调控政策。

(五)分解落实土地利用调控任务

按照分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立足辖区内未来人口、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及其变化趋势,把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分解到下级行政单元,确保规划目标的落实市级规划还需提出对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目标和任务。

(六)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

围绕加强土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制定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确定生态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重点区域,及专项环境整治计划,提出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

(七)制定围绕规划目标实现的重点工程安排计划 认真落实对辖区内土地利用有重大影响的能源、交通、水利 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制定专项用地保障计划与措施。

(八)制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计划

围绕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制定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管理措施。

(九)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市级规划大纲应针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围绕各项规划措施,提出规划实施的法制、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保障机制或办法。

三、有具体要求

(一)规划基数

1、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需在 “四查清、四对对照”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合法认定,原则上以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基础数据和图件必须真实、准确、全面、可靠。

2、人口数据、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均用地指标等,应使用统计部门正式发布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分为约束性控制指标和预期性控制指标。约束性控制指标是必须实现的规划指标,不能随意增减。有6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量、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预期性控制指标是期望达到的土地利用指标,本次规划中也不能随意增减,但在后期滚动修编时可根据当地发展情况适当调整。有10项:林地面积、园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盐田置换指标。

大纲中确定的各项指标都应符合上级规划调控的要求。

(三)耕地保有量

耕地保有量指标分为耕地保护义务量与任务量指标。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根据上级规划确定的目标,同步确定耕地保护义务量与任务量指标。耕地保护义务量是各地必须承担的耕地保护的法定义务,是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基础指标。耕地保护任务量是根据规划安排经耕地易地占补后各地必须保有的耕地最量,是各地耕地保护的规划目标,也是考核各地耕地保护规划执行情况的依据,在规划中必须在空间布局上予以落实。在考核各地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时,以耕地保护义务量作为考核指标,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如各地自愿达成协议调剂耕地易地占补指标的,相应调整双方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

(四)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调整应当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遵循“依法合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原则来进行。新划的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应当为耕地。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开发整理新增优质耕地,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地形坡度大于25度或田面坡度大于15度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不得划为基本农田。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25度、严重沙化不宜耕作、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损毁、采矿塌陷和污染严重难以恢复的基本农田可以调出。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应结合土地功能区确定,划 定基本农田集中区,基本农田集中区内基本农田所占比例应在50%以上。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应结合土地用途区确定,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基本农田所占比例应在75%以上。部分地区还需按照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要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整备区。

为应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适应规划期内国家、省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对土地利用提出的新要求,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整备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由一般农地区中相对优质的耕地和规划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区中集中连片的新增的优质耕地两部分组成,是规划实施期间可以调整补充为基本农田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在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整备区的划定和管理模式可参照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但不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

(五)建设用地布局

按照规划调控指标,统筹存量与增量建设用地利用,在建设用地布局适宜性评价基础上,与相关规划相协调,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布局。为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应当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边界划定后,规划范围内形成允许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管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等四个区域,并制定这四个区域的管制规则。

在落实好区域内基本农田任务的前提下,科学划定城乡用地扩展边界。城乡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内原则上均不安排基本农田。城乡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不做具体规模限制,但原则上需依据有关经批准过的城镇规划、村庄规划确定的城镇规划控制区、村庄建设规划区来划定,确需超出城镇规划控制区、村庄建设规划区来划定的,需有城镇规划、村庄规划的总体思路及有关调依据。

(六)独立选址建设项目

独立选址建设项目在市县级规划中按照“列清单、留通道”的方式进行布局和考虑。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可根据规划期间市县级重点建设项目布局落位或选线走向,预留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和布局范围,主要用于交通、水利等线型工程用地布局的调整;对于规划期内确实不宜在城镇村架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又难以定位的独立选址建设项目(如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城镇村重要基础设施、污染企业搬迁等),应列入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安排建设的项目清单,预留建设占用耕地规模。规划期内己安排预留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的独立建设项目,以及在布局走廊范围内的交通、水利等线型工程,占用耕地面积不突破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预留规模的,符合规划,按一般耕地报批,按基本农田补偿。

(七)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补充耕地任务,拓宽耕地占补平衡的途 径,提出补充耕地的对策,加大土地整理尤其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建设用地复垦力度,积极开展优质园地整治,提出规划期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项目。

部分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省辖市,在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可以在省内实行耕地异地占补。在实施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时,必须确保补充耕地质量。‘

(八)特殊区域

为保证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全覆盖,农场、盐场、林场、渔场、监狱等特殊区域应列入当地规划中统筹考虑,需作为乡镇级规划单独编制。

相对独立的城市远郊区需单独编制规划大纲和规划成果、市中心城区可纳入市级规划主城区范围,可不单独编制区级规划,中心城区内乡镇、街道不需单独编制规划,但个别跨中心城区和郊区的乡镇,以及未纳入中心城区规划范围的偏远乡镇,需单独编制乡镇级规划,规划控制指标在市中安排。

开发区原则上不单独编制规划,但单独建立行政建制列入政 府序列的开发区应单独编制规划。市开发区在一县(区)范围内的,以及县开发区在一乡镇范围内的,纳入该县区)、乡镇统筹考虑用地布局,跨县(区)、乡镇的开发区,可依据市县级规划独立编制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作为市县级规划成果的组成部分。

四,主要成果

(一)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是规划决策结果的表达,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充分、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

规划大纲的主要内容有:

1、规划总则

包括规划的指导思想、依据、原则、期限、范围。

2、规划背景

3、指导思想和原则

4、规划目标与主要控制指标

5、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方案

6、土地利用布局优化与区域调控政策(市级)

7、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县级)

8、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9、土地开发整理计划安排

10、重大计划与工程安排

11、规划实施保障

12、附表

包括规划目标指标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面积表(分解到下级行政单元),新增建设用地及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规模控制表(分解到下级行政单元),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任务表(分解到下级行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表(分解到下级行政单元),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重点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表等。

(二)规划说明

规划说明主要阐述规划决策的理由依据和技术过程。规划说明应翔实充分,一般应该涵盖以下方面内容:

1、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2、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与主要问题(含规划基础数据的说明)3,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预测

4、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与政策导向

5、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与调控政策

6、建设用地供需平衡分析与规模结构调整

7、农用地规模与结构调整

8、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9、土地开发整理计划安排 10,土地利用分区调控

1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市级)1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3,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包括大纲编制的过程;各部门协调和公众参与情况说明;前期工作成果的修改完善情况说明等。

(三)规划图件 市级规划图件应有:

1、土地利用现状图(1:2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应反映规划基数。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 20万)

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主要表达各类用地的分布,以及土地利用重点管制区域(如基本农田集中区、允许建设用地区、限制建设用地区、禁止建设用地区等)的分布,市级及市级以上规划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布局等。

3、土地利用区域调控图(1: 20万)

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主要表达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分解到县(区)的流量控制指标。

4、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1: 20万)

5、市级中心城区总体布局图

主要反映出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等。

6、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1万—1: 5万)

县级规划图件应有:

1、土地利用现状图(1:5万)

土地利用现状图应反映规划基数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 5万)

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主要表达各类用地的分布,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分布,规划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分布,落实城、镇、村、工矿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拓展边界等。

3、县级中心城市和省级中心镇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图(1:1万—1: 5万)

主要反映出用地规模边界和拓展边界等。

4、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1万)

(四)其他材料

其他材料指规划专题研究,以及反映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技术路线、规划论证、协调方面的报告或图件。

(五)成果格式规范

上一篇:十大语文名师下一篇:探讨所有者权益会计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