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土地利用规划

2024-04-22

合浦县土地利用规划(精选10篇)

篇1:合浦县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技术措施。它既要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和指导,又是总体规划方案在专项土地利用上的补充和深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一性,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技术措施。一般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同时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以解决某类特殊方面土地利用问题,使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科学和合理。若在不具备编制总体规划条件的地区或为结合解决当前某类任务时,可针对某一方面专门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如小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在内容的广度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超过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而在内容深度上,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超过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一般可划分为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和土地整理等几方面的规划,其任务是合理开发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获得最优的土地综合效益。土地开发规划是通过对地区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进行自然、社会、经济评价,确定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目标、方向和方式,确定土地开发规模,制定实现开发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土地开发规划通常分为农用地开发规划和城镇土地开发规划。

土地开发是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开发活动,如将农地开发为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整治规划是指为改变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状况,保障土地永续利用而进行的规划。如水土流失规划、盐碱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是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整治、盐碱地的整治、风沙地的整治、沼泽化土地整治、红黄壤综合整治等类型。

土地复垦规划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占压等造成破坏的土地,根据社会经济生态条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土地复垦规划按其废弃地的类型可分为矿山开发废弃地复垦规划,煤矿塌陷地复垦规划,交通、水利等工程压挖地复垦规划,废弃宅基地复垦规划等。

土地保护规划是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这一国情提出的,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保障土地生态环境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及不合理占用土地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措施。

土地保护分为土地产权(资源类)保护、土地用途(珍稀物种类)保护和土地质量(生态环境类)保护,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

土地整理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将土地利用的分布状况加以重新调整,通过调整使土地利用方式、强度和结构适应特定时期的特定目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国家措施。

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土地整理一般为农地整理,而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篇2:合浦县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的特性:

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性是土地利用领域永恒的主题,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客观必要性。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其主要目标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的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与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问题:

(1)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按人口计算,我国人均各类土地的占有量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耕地数量少。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由于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地区大等情况造成的。

(3)林地面积少,森林覆盖率极低。我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为8.6m3。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最少的国家之一。

(4)农用地土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破坏较为严重。耕地质量下降;土地沙漠化严重;土地流失严重。

(5)建设用地数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的内容:

(1)土地利用规划图。这是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的主要部分,是一张全面组织土地利用的总设计图。

(2)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系指全部规划的文字说明,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各业生产用地的划分及其内容,以及规划实施与经济效益概算等。

(3)技术和法律文件及其他调查资料

篇3:构建土地发展权优化土地利用规划

一、建立土地发展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土地发展权的内涵

土地发展权这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很普通的观点:土地拥有者往往是既有土地所有权,又有土地发展权,这样的土地拥有者在其自己所拥有的土地范围内可享受自主开发建设,自主耕牧,自行开采矿山等权益。如遇国家需要占用其土地,国家必须向其购买土地发展权和征用土地所有权;但也有很多土地拥有者只有土地所有权而没有土地发展权,这样的土地拥有者只能对其拥有的土地范围内进行延续的使用,而不能改变其使用性质,如耕牧只能耕牧,就不能建设或开采,如需建设或开采、开发,则必须向政府购得土地发展权。

土地发展权是对土地在资源利用方面改变原有的利用形式,进行再开发的权利。是突破原有的土地利用形式,在空间维度上向纵深方向发展,在使用上变更土地用途之权,是一种未来土地使用性质权益变更的获利性,它是一种不动产的物权。

2. 土地发展权的必要性

(1)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有利于促进基本人权建设。发展权是一项普遍的、基本的人权,不仅得到国际社会的确认,而且我国已将“发展”定为国家的“第一要务”,土地发展权制度建设是促进基本人权建设的重要举措。

(2)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促进社会利益最大化,是追求社会公平的需要。伴随着所有权的社会化,国家为了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限制土地所有权的行使,来保护农地、营造良好的环境。但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自身带来了土地所有权人之间的不公平。一部分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利用受到限制,不能够以更有效益的方式利用土地,如将低收益的农业用地转变为收益颇高的商业用地,这部分土地所有者遭受“暴损”;而另一部分发展不受限制的土地所有者,却因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带来的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获得暴利。发展受限制地区的人民牺牲了发展权益,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环境、开敞空间等公共物品,反而遭受暴损;可发展地区的土地所有者为了私利开发利用土地,却获得暴利。这种现象显著不公平。如果设置一种产权将保护生态环境的外部性行为内部化,由可发展地区的土地所有者对发展受限制地区土地所有者进行补偿,则可实现社会公平,并且激励良好环境、开敞空间等社会公共利益的提供。

(3)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也是土地管理的需要

土地发展权的缺失,造成土地使用权权能的模糊、空洞,导致其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等市场交易活动不规范,城市土地发展和农地被征用等所发生的土地增值无法以产权的形式进入市场,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无法有序流动。同时,地方政府多重目标导致的短期化、寻租等不规范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土地发展权作为作用于土地使用性质变更的财产权,为土地管理优化开辟了一条新径。

3. 土地发展权的可行性

科学发展观为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都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蕴涵着深刻的理性思考,体现一种完整性、系统性的发展观念。科学发展观是上升到更高的科学理论层次,认识、说明和力图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土地发展权的设置提供了理论指导。其次国外配置土地发展权的实践做法为我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再加之我国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强了对土地发展权的研究,出版或发表了不少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建立做了必要的理论探讨和铺垫。

二、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现实问题

1. 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侧重保护耕地的面积不减少这一出发点,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本应无可厚非。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传统的农用地管理方式不足以控制农用地的大量流失,严重束缚了经济发展的脚步。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要求我们多视角地审视农用地的利用。中国已驶入城市化进程的快车道,城市用地向农村扩张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由于历史与制度等原因,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一再激化,面对这一难题,作为“龙头”的土地利用规划应该何去何从,值得令人深思!

2. 缺乏公众参与。

据调查,群众普遍认为规划是政府行为,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而规划人员也为了节约成本以及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不会积极主动吸引公众参与规划,即使有了“公众参与”也并没有代表性,参与程度、层次较低。以至于规划方案制定后才发现很多不合时宜的地方,严重失真。

3. 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着效率和公平问题

(1)土地利用规划本身面临的效率问题主要有:土地利用规划机构很难准确地知道各种用途土地的最优需求量,特别是公共物品供给的最优顺序,面临来自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最终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不一定是效率最大化。

(2)土地利用规划本身面临的公平问题主要有:土地利用规划往往导致一些人蒙受意外损失而使另一些人获得意外收益。土地利用规划一旦划定不同的规划分区,处于不同规划分区中的土地财产就具有了不同的市场价值。那些处于规划商业区内的土地拥有者,如果不做限制,他们就可以由于自己土地所处的位置不劳而获地得到意外收益,而那些处于限制开发区的业主则要相应地承受意外损失。显然,这其中存在显失公平的问题。其次,土地利用规划会使土地价值发生变化,从而会刺激开发商通过寻租活动修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以谋取利益。

三、构建土地发展权优化土地利用规划

1. 有了土地发展权,就可以从行政和产权两方面明确界定政府的土地管理权限,维护土地规划的法律权威性。

土地发展权是土地使用性质变化发展的财产权,是一项目的性,功利性非常强的制度,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依据。因此土地用途的更改受到产权和法律的保护,任何政府组织和个人不能肆意变更土地用途。土地规划就是对土地开发用途的产权界定,具有法律权威性。必须建立对政府土地开发权限的行政和产权双重约束机制。各级政府官员应该遵循土地发展权的产权法律规定,明确各自在城市土地开发中的权能权限,不能破坏土地规划的法律权威性和非法干预土地用途变更。

2. 构建土地发展权市场运作机制,增强市场调节作用,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完善。

土地发展权市场运作指在土地发展权国家源头供给的前提下,由行政单独配置划拨土地发展权向政府与市场双重配置土地发展权转换。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借助经济手段对土地发展权配置的调整和弥补,通过支付土地发展权取得成本,提高使用土地的门槛,从而达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护农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开敞空间的目的。最终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完善。

3. 建立土地发展权的产权运作流程,优化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流程。

土地发展权的产权运作流程:创设、让渡、变更和灭失。依据土地发展权的产权运作流程,土地开发利用操作流程进行如下优化:一、界定现行土地利用现状和利用主体利益,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变化发展的具体内容。二、对土地使用现状变化发展进行行政和产权双重管制,有效管制土地发展权的授予、让渡、出让等行为。三、政府对土地开发密度、强度和用途进行管理,并审批土地开发者土地开发用途变更的申请。四、确认土地发展权因法律或事实原因的不存在,进行土地发展权回收管理,处理相关产权纠纷。

摘要:文章以构建土地发展权为视角,分析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我国应该建立土地发展权。有了土地发展权,就可以从行政和产权两方面明确界定政府的土地管理权限,维护土地规划的法律权威性;构建土地发展权市场运作机制,增强市场调节作用,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完善;建立土地发展权的产权运作流程,优化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流程。

关键词:土地发展权,土地利用规划,综述

参考文献

[1]王群,王万茂.《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利用规划》.资源论坛[J]2005,10:28-30.

[2]王小映.《论土地利用规划的效率与公平》.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2003,3:14-17

篇4:合浦县土地利用规划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规划;调查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95-1

1 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概述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查能够对一个地域的农业自然资源做出综合评价,从而判断一个地区的自然生产潜力。通过土地资源调查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情况,从而能够更加合理地制定土地资源开发计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现代化的发展角度来说,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是基础,通过系统化的全面调查,能够明确各项工作的开展进程。从土地资源的开发角度来看,土地资源调查和规划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土地资源调查是多种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也是最终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调查的直接应用成果,土地利用规划主要表现在对土地的空间形式、承载方式以及用途等方面综合分析土地的利用目的,从而能够以最佳的结构比例及最佳的组合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利用。通过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能够增强土地利用的效率,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避免盲目性,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使得土地利用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首先要从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其次是要与当前的社会科技水平和经济发达程度相吻合,再次是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开发,四是要制定出系统的综合计划并且考虑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2 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目标,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应该包含三个主要内容,分别是首先要明确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其次是要调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尤其是要对土质进行勘测,再次是要综合调查社会、经济、技术的实际条件和环境。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不仅反映了土质情况,还反映了长期以来的社会历史演变,是对生产水平和人类对自然改造的客观反映。从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来看,是要通过调查来了解土地的开发程度,只有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土地利用规划才是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具体内容应该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土地利用的方式以及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来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途径主要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来实现的。

土地质量的调查是对土地开发潜力的深入考察,是土地生产能力和综合属性的综合体现,也直接表现了土地各个要素之间的综合特征。土壤的综合质量会直接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结果。土地质量调查是土壤本身特性的调查,这与该地域的光、热、水直接相关,不同的光热组合之下会形成不同的土壤特征。土地质量调查还需要对土地类型的相关组合进行描述,分别是对土壤的酸碱度、土壤肥力以及土层的厚度和坡度、高度等进行综合调整。

土地资源调查的第三项内容便是土地利用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的调查,即主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周边环境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社会需要是首先进行土地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土地资源的开发也需要有客观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支持,从供需环境、价格因素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和价值。总之,通过土地资源调查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奠定基础,是土地资源开发的关键和前提。

3 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应用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生存的空间日渐狭小,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也更进一步地凸显出来。土地资源的研究开发起源相对来说比较晚,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因此使得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研究终究会是一个长期性的持续工作,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查的应用目的是明确的,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土地资源调查能够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作出评价,并且要结合当地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等多种因素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考虑。土地资源调查与其他自然资源调查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是国家规划资源配置重大决策的关键性依据。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也具有直接的联系,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基于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规划才是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的,才能因地制宜。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查能够减少在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决策性失误,避免出现过度开垦或资源利用不合理,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周步国.务实创新,开创国土工作新局面[J].金山,2011,(7).

[2] 曹明德,黄东东.论土地资源生态补偿[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3).

[3] 张睿.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法律规制[D].福州大学,2005.

[4] 胡小健.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若干思考[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下册)[C].2004.

篇5:土地利用规划专业真题

2、试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内容

3、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内容、关系

4、试述土地整理的内涵及其对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的意义

5、试述土地用途管制在规划中的实现及其对耕地的保护意义

6、阐述土地资产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如何实施

2005

1. 试述区位理论、地租低价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

2.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国土规划、城市规划的关系。

3. 简述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体系。

4. 试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及内容。

5. 试述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指标体系、6. 试述影响土地利用供需状况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7. 试述土地用途管制的内涵及其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具体体现。

8. 试述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并阐述土地整理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核心内容及其在我国土地利

用中的意义。

2006

1.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程序、内容。

2. 简述门槛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在居民点规划中的作用。

3. 简述区位理论及其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4. 简述我国土地退化表现在那些方面,应如何改善?

5. 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及评价的指标。

6. 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主要方法。

7. 简述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具体意义

8. 简述居民点用地规划的内容。

9. 简述水库用地的一般要求。

10. 简述公路选线的原则

11. 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主要因素及预测方法。

二、论述题

1.试从土地规划方法、内容等角度论述土地利用规划对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紧张的意义。

2.试述城乡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2007

1.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2.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基本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

3. 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

4. 简述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的内容、方法。

5.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内涵及其主要方法。

6. 简述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内容。

7. 基本农田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程序内容。

8. 土地用途管制的重点及其土地利用规划实施途径。

9. 简述居民点布局的基本理论与原则。

篇6: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

XX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区域概况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气候、水源、土壤、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与城市化水平、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农产品产量、基础设施状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

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五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篇7:土地利用规划学习感想

班级:09资环 姓名:曹玉 学号:0914021032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感想

一、我对本课程的理解

土地利用规划亦称土地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性布局和统筹安排。它是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利用为中心,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是:编制规划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提出问题报告书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规划的协调论证;规划的评审和报批。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是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成果的文字说明部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和方案说明。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资源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导言、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各部门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地域和用地区的划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规划方案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规划方案事实的可行性论证等。

二、学习感想

在规划体系上,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大多与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都市计划等联系在一起, 并没有形成像我国相对独立的国家、省、市、县、乡完整的五级规划体系。通过研究发现, 各国及地区在规划体系上, 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大致维持三级制, 即全国性(或全地区性)规划、区域性规划和地方性规划。在这三级规划中, 最重要的且与民众最有直接关系的为第三级的地方性规划, 其法律效力对民众具有直接约束力, 在规划层次上相当于我国的县、乡级规划, 而其上位规划多属规范性、纲要性规划, 对民众一般并无直接约束力。因此, 研究我国县、乡级地方性规划中土地资源微观配置问题对科学编制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证其有效性、合理性、可实施性意义重大。微观经济学提出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率地配置稀缺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 是各种资源之首,土地资源的配置合理与否, 对国民经济发展乃至国家社会安全意义重大。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提高土地资源的运行效率, 实现土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加强土地的宏观调控, 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土地资源配置意味着在相同投入(土地数量)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最大的产出(地价总和)。根据经济学的原理, 在土地资源的用途配置与市场需求模式完全吻合时, 经济效益达到最优状态。由于外部效应等市场缺陷的存在, 市场机制下的土地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所谓的最优状态, 因而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种公共干预是合理的和必要的。

伴随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按照WTO规则运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和地区分工的打破,知识经济的来临,我国的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必将做出新的调整,必须与各类市场的国际竞争格局相适应利用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机遇,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潜力,尽可能地扩展发展的空间,促进经济的增长, 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在这一全新的变革当中,对中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土地资源配置优化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细。经济学这一学科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深刻和广泛,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将会越来越迫切。

三、国外土地规划的经验模式

(1)美国模式

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制定土地利用目标和规划;其规划形式包括城市和大都市规划、联邦州和区域规划以及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从规划体系来看,可以分为三大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用地增长管理规划)和六个层次(国家级、区域级、州级、亚区域级、县级和市级);从规划内容看,一般包括7个要素:土地利用形式(公有地、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交通、居住地、空旷地(绿地)、保护地、安全设施和防噪音污染;规划总的规划思想有三种:保护农业用地、控制大城市扩大用地规模、保护森林及生态系统。(2)日本模式

规划分为全国规划、都道府县规划和市镇村规划三级;在都道府县范围内,还要制定“土地利用基本规划”,主要内容有:确定土地利用的基本方向、按照城市、农业、森林、自然公园、自然保护的五种地域类型进行土地利用区划。除了上述两个规划外,还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使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是以土地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基本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以法律和行政手段实现土地利用的微观调控,着重于宏观的直接调控,间接实行微观调控。(3)英国模式

规划分为四级:国家级规划(规划政策指南)、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指南)、郡级规划(结构规划)和区级规划(地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大多依靠制定专门的法律,主要控制手段为土地用途管制或规划许可。(4)前苏联模式

篇8:规划土地利用的发展探究

一、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建设中土地资源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与土地管理不相适应

加快城镇建设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大举措之一, 同时强化土地管理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目前虽已形成了比较配套的城镇建设和土地管理法规体系, 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各地市实际情况的千差万别, 城镇建设与土地管理之间仍存在着一些不相协调的地方。一是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发展规划不相适应。即现有建设需求同土地供给的矛盾, 也是两个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部门间缺乏沟通衔接的问题。城镇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 由城建管理部门负责制定, 而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 由于双方在制定规划时未能充分交流, 使得两个规划存在不相协调的部分, 这就会对今后的建设管理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管理步调不够一致。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土地管理和建设规划管理程序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两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不力, 导致两个方面的管理时常脱节, 对城市建设和土地管理造成影响, 不能保证城市建设有序进行, 或者造成办事效率低下影响建设速度。

2、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

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经营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合理有序的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城市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必需的条件。但现在一些城市建设和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二、空间规划概念和内涵

1、空间规划概念和内涵

1997年欧洲空间规划制度概要中对空间规划做了如下定义:空间规划主要由公共部门使用的影响未来活动空间分布的方法, 它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更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关系的领土组织, 平衡保护环境和发展两个需求, 以达成社会和经济发展总的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是一种空间规划, 现在土地利用空间规划则强调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城乡统筹兼顾, 在空间配置的过程中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规划重点。

2、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相关理论

自1980年代以来, 我国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的实践中已有很多重要理论。但是目前土地利用规划空间结构和布局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相关理论建设滞后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我国规划方面的学者在1990年代便注意到环境污染、人口拥挤、资源枯竭等问题, 从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角度出发, 指出在进行土地规划的时候应当考虑到自然生态的需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俞孔坚提出的景观安全格局理论, 倡导的天地—人—神和谐的规划理念。还有很多学者就景观生态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做了研究。有些学者提出应将西方空间规划理论引入土地利用空间规划当中, 以期能够为土地空间配置注入新的理念, 如田园城市理论等。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 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 将田园城市理论引入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实践中, 对我国国情就更具有实践意义。有学者认为加大公众参与将利于使得规划过程更加简单有效, 如何提高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效率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这一理论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

3、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布局过程和方法

石英等在研究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时, 引入遗传算法进行规划, 得到了多种规划方案。实践证明采用遗传算法可以解决土地利用空间规划非线性、规模大得多的目标优化问题, 且更加客观、量化, 得出多个方案以供选择。王新生等将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湖南省长沙市暮云工业区的用地规划中, 结果表明模拟退火算法具有不受连续性、导数存在等约束条件的限制, 以及算法快等优势, 在解决非线性、高维的土地空间规划问题时都可以采用。赵晶将细胞自动机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 对上海中心城区边缘带进行模拟预测, 具有借鉴价值。张明媛将GIS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 进一步完善了GIS运用于土地利用动态分析的理论与应用。

相对于在大尺度研究上用到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效应模型 (CLUE) , 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型 (CLUE-S) , 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的研究中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蔡玉梅等在研究邯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时利于了CLUE-S模型, 结果表明CLUE-S模型在模拟小尺度地区近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具有一定的优势, 能够解决不同空间尺度上面的土地利用空间分配问题。鉴于CLUE-S模型在模型小空间尺度上面具有的优势, 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不断开发扩展, 扩大其应用领域。CA模型更多的是应用于模拟城市扩展。

三、结论

在理论研究上, 完善与深化目前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相关理论, 形成严密的土地空间规划科学理论体系。目前, 由于缺少成熟的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 在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实中难以把握规划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往往造成规划方案难以与实际发展相适应。因此, 迫切需要加强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相关理论研究, 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体系, 从而进一步指导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在研究视角上, 应树立“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理性发展”“弹性规划”“动态规划”“绿色规划”等理念, 从多目标、多视角、多方案的角度出发, 采取综合方法和手段, 力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配置出最优方案, 最大限度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篇9: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目前,我国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开始不断提高。随着新制度的建立,对预防环境的污染发挥了积极地促进作用。由于近几年经济活动的开展范围在不断扩大,所以环境的污染情况也越来越明显,这成为了一项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任务。在治理环境污染任务的要求中,做出了相应的改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分析是治理环境污染中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对其进行探讨与分析,才可以对环境污染有效治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污染影响分析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对治理环境污染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

土地利用规划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以前的发展中,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发生的矛盾。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受到由于各因素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制约[1]。因此,土地利用规劃的实施应结合土地的生态环境情况,进一步了解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体现评价结论,通过科学的评价和分析土地环境问题,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

2、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性

土地的使用不仅体现在生产中,它还可以体现在人们生活和生态环境中,相对于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来讲,土地利用规划也是一个载体,且具有协调性。对土地的资源配置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2]。在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来看,可以充分体现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协调性,建立其中相互协调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性。

3、弥补开展建设项目的不足点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不断研究,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需要从根源找切入点,才可以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经研究表明,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的配置方面,因此,资源配置对建设项目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单项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能全面的认识到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弥补开展建设项目的这些不足,正确认识到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环境问题的影响,并对控制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4、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开展

现阶段发展中要求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接受性、生产性和可行性,由此可见,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不仅是对现状进行研究,还包括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做出相应的预测。所以,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促进了其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1、影响土壤

对土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对土地利用的过程中,造成土地的退化问题,主要包括土地流失、土地荒漠面积增加和土地盐碱化。

2、影响水资源

土地的利用影响着水资源,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需要扩张,利用到的水资源随之增加,导致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不平衡。

3、影响生态系统

土地是由不同的生态系统构成的,主要包括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林地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范围的变化。所以,生态系统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是一项重点考虑的内容。

4、影响自然环境

由于自然条件变化或者人为因素导致发生自然灾害。土地利用规划或者对土地使用的范围发生变化会使自然灾害增加或减少[3]。比如一项项目的建设,其土地的利用向湿地扩展,使湿地中的雨水贮存受到了破坏,同时也降低了土壤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从而增大了洪水的发生率。

三、对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建议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在我国刚刚起步,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的总结性考虑,因各种因素带来的问题,都会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带来大大小小的挑战。因此,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开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1、加强基础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基础数据、质量和评价指标,对土地使用的范围和环境效应的关系、土地评价方式的应用进行基础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土地使用范围的大小对水资源的影响方面来进行研究,研究的范围应集中在湿地区域和自然坡面区域等区域,对大范围的区域难以进行开展相关研究,所以加强基础研究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构建指标体系

这里的指标体系是由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每个环节的数据分析得出的 [4]。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土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以及土地生态环境数据库。通过这些数据库进行研究在层次、区域、和生态环境方面的不同,建立一系列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开展服务,使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具有共享性。因此构建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有着一定的促进的作用。

3、加强公众合作

相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而言,结合了土地利用规划自身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其中所涉及到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的资源学和土地经济学以及土地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要想正确的和全面的对规划指标进行理解和把握,这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5]。而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评价重点考虑的是,土地利用规划开展之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和生态系统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所以,以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为核心内容,汇集多学科人才,进行凝聚多学科知识,进而集成多学科的方法,加强公众的合作性。在此基础上,经济市场的发展要求土地使用者应参与到对土地的利用中去。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应该加强公众的合作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一项技术性的管理措施,它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在传统资源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组对经济的发展重视,而忽略了治理生态环境的目标。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它是一项对土地利用规划而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制定的相关措施,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对规划区域产生的生态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但能够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性和弥补开展建设项目的不足点以及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开展。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治理土地环境污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光明等.分层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保护,2012(5):33-35.

[2]彭建等.国内外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12,25(2):85-93.

[3]刘硕.国际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13,15(6):38-45.

[4]李昌峰等.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的现状和趋势[J].土壤,2011(4):191-205.

篇10: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愈来俞显得重要,并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在这个学期的第16周,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土地利用规划实习。目的在于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学,及其研究方法,增强我们队已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这一专业以后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提高我们的观察与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培养我们以后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我们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实习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3)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4)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研究 ;(5)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以上研究内容均已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为基础。

而实习之前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首先是分组,每个班级分成3组,每组13-14名成员,有组长与副组长,由这两名同学分配以后实习过程中每个组织员的任务与安排;接下来是教师对我们进行实习指导,指出这次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数据要求,并进行实习讲解;最后是教师给我每个组分发实习指导课程书。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实习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这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因此,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对土地利用现状做深入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找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实现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以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并提出优化利用土地的合理建议。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这一内容是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编制实施成效,客官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建设用地布局和规划实施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本次规划修编的基础数据、重点内容、技术要求和编制方法等方面的建议。

三、加强耕地和基础农田保护研究:在调查易县工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根据一线耕地在规划期间有效地生产能力、粮食安全指标,提出规划期间全县农用地及耕地需求量:结合各乡非农业建设和生态建设占用耕地需求和补充耕地能力,提出分乡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研究提出新形势下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四、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研究:根据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要求,按照“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内涵挖潜为主,合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则,研究解决易县如何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和控制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并从规模、结构、时序等方面、研究提出调控各业、各类建设用地的目标及政策建议。

五、土地综合整治研究:根据一线土地利用现状,对全县土地利用潜力进行深入挖掘,科学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最后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指定科学有效的措施,使全县土地达到有序开,发合理利用。

经过这次做土地利用规划实习的经历,我对乡镇总体规划有了初步的认识,大概了解了工作的流程,这对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为期一周的实习,我了解了现状分析方法、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内容,掌握了一定的规划技术与要求。在这期间,收获颇多:在做新农村规划中进一步加深了近期规划的内容。

有收获的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由于时间有限,没能更加全面的学习了解专题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等,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都尽心尽力的完成了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为这次实习的完成付出了自己的汗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施工队进场安全生产协议书下一篇:2022春第3周高一2班值周心得与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