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

2024-05-1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共9篇)

篇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说明和数据库

2、评估期历年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实施项目清单(配项目范围线)

3、评估期历年农转用报批项目清单(配报批红线)

4、评估期重大项目(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清单

5、本轮规划已批局调项目及相关文字、电子图件材料,局调指标台帐

6、评估期历年已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及相关文字、电子图件材料

7、评估期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及矢量数据

8、农用地分等定级电子数据和相关资料

9、截至评估年违法用地数量及查处情况

10、截至评估年低效用地的数量、类别和查处情况

11、评估期历年土地各供地清单

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清单(配项目范围线)

国土局的相关部门 收集资料

国土局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说明和数据库

2、评估期历年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实施项目清单(配项目范围线)

3、评估期历年农转用报批项目清单(配报批红线)

4、评估期重大项目(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清单

5、本轮规划已批局调项目及相关文字、电子图件材料,局调指标台帐

6、评估期历年已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及相关文字、电子图件材料

7、评估期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及矢量数据

8、农用地分等定级电子数据和相关资料

9、截至评估年违法用地数量及查处情况

10、截至评估年低效用地的数量、类别和查处情况

11、评估期历年土地各供地清单

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清单(配项目范围线)

环保局

1、评估期历年环境公报

林业局

1、生态林建设资料

2、评估期历统计资料或公报

3、县级林业规划(新一轮)

统计局

1、评估期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评估期历年人口及人口构成相关资料

发改委

1、地区十二五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

2、近期地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相关资料

规划局

1、新一轮城市(县域/镇)总体规划

农业局

1、标准农田数据库

人民政府

1、评估期历年政府工作报告

其他相关资料

1、行政区划调整相关文件、资料

2、涉及国家、区域重大政策变化的相关文件、资料

篇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

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掌控作用,保障和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切实保护耕地,保障建设用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根据《ZY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展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目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意义及基本原则

(一)目的意义

为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掌控作用,保障和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掌握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特点,分析 1

规划实施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规划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现势性,更好地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抓手作用,并为下一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原则

1、客观真实原则

采用依法公布和审批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等数据,保证编制过程和结论的客观性,如实反映规划实施情况。

2、综合评估原则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各类用地变化情况、用地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情况、规划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估,综合分析规划实施效益。

3、统筹兼顾原则

全面调查并充分听取城建、规划、林业、农业、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对评估中涉及的问题,在分析、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提出解决办法。

三、工作思路

采用加强调查、夯实基础,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公众参与、广泛借鉴,着力创新、重视应用的工作思路。其要点如下:

(一)加强调查研究和公众参与。加强对各行业、各部门、各镇(街道、乡)的结合式调研,在广泛的公众参与下,通过在实地开展现场踏勘、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重点开展DZZZ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系的调研,确保研究成果的扎实性和可靠性。

(二)深入分析DZZZ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控制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规划指标实现程度、规划布局和分区情况、用地结构与布局情况、用地节约集约程度、规划实施情况、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等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全面论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科学合理的对规划期内建设用地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

(三)做好对DZZZ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总体把握。深入分析各产业、各部门和各镇(街道、乡)对土地需求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尤其是“十二五”期间相关规划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根据规划评估结论,结合DZZZ县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客观需求,针对能进一步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准备

为加强对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成立由

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国土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二)落实报告编制承担单位

按照相关规范及文件要求选择具备相关资质条件,技术力量雄厚的编制单位承担评估工作。

(三)落实工作经费

县财政局在经费上要给予保证,根据评估工作任务和计划安排,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五、时间安排

(一)工作准备(2013年6月1日—20日)。成立工作机构,制定评估工作方案,落实工作经费;制定技术方案,选择技术单位,确定技术人员。

(二)前期调查(2013年6月21日—7月31日)。收集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相关行业数据、资料、图件,开展相关实地调研。

(三)开展规划评估(2013年8月1日—20日)。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总结规划实施成效、问题及原因,提出评估主要结论和促进规划进一步有效实施的建议。

(四)编制成果(2013年8月21日—9月10日)。编制规划评估报告、表格、图件等成果。

(五)成果审查论证(2013年9月11日—9月30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规划评估成果进行审查论证。

(六)成果上报、备案(2013年10月1日—10月25日)。10月20日前完成备案成果,10月25日前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六、基础资料收集

规划评估工作开展前,应收集的主要数据、资料包括:

1、社会经济资料。主要包括涉及评估时点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料,社会经济、产业发展政策资料等。

2、土地利用状况资料。主要包括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情况、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低效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情况等。

3、基础图件。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土地整治图、重大工程及重点

项目布局图、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反映评估时点现状的遥感影像图、发展战略图等。

4、规划与“二调”成果衔接情况。

5、相关行业、部门规划资料。主要包括反映评估时点现状的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城镇体系建设、城乡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地质、水文、环境等规划资料。

七、预期成果

成果由文本、表格和图件组成。

(一)文本《DZZZ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报告》。

(二)表格

1、规划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表

2、规划定量评价分值表

3、土地利用结构表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规划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表

5、规划实施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统计表

(三)图件《DZZZ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图》。

篇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的思路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 以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 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20年, 但由于规划数据库建库基础数据采用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 各类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活动均以规划数据库作为实施依据, 因此,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以土地规划数据库为基础, 采用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分析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规划重大背景变化、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规划修改、预审及报批等实施情况、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执行情况、规划保障措施落实情况、规划实施前景进行评估。通过全方位评估规划的实施成效及问题, 形成评估结论, 为下一步开展规划修改提供理论依据。

二、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实证研究

随着《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11]41号) 的下发, 汕尾市被确定为国土资源部土地规划定期评估和适时修改试点, 率先开展规划评估修改相关工作, 本文结合深圳市、汕尾市两市共同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重大背景变化, 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建设用地的需求, 以汕尾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为评估范围, 以2010~2011年为评估期限评估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文中数据全部采用汕尾市国土资源局网上公告的数据。

(一) 区域概况与规划编制情况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 北纬20°27′~23°28′和东经114°54′~116°13′之间, 东邻揭阳市, 与惠来县交界;西连惠州市, 与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 和紫金县相连;南濒南海, 与香港隔海相望。汕尾市现辖汕尾市城区、海丰县 (含合作区) 、陆河县、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星都经济开发区、华侨管理区、代管陆丰市, 土地总面积约4862平方公里, 总人口约330多万人。

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2008年开始编制, 2011年1月14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20年。土地利用基础数据采用2005年汕尾市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规划底图及规划数据库建库基础数据采用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

(二) 规划重大背景变化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规划批准实施后, 深圳市和汕尾市共同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 位于汕尾市海丰县鹅埠镇、小漠镇、赤石镇和鲘门镇, 既是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又是落实《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联动融合,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战略的具体体现。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设, 将改变汕尾市产业发展格局, 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将大大增加。

(三) 规划实施情况

1.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

汕尾市2009年农用地面积约为4126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84.85%, 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09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8.42%, 未利用地面积约为327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6.73%。

汕尾市2011年农用地面积约为4129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保有量面积约为1078平方公里) , 占土地总面积的84.94%, 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14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8.50%, 未利用地面积约为319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6.56%。

由上述可知, 2010~2011年间, 全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 其中农用地增加了3平方公里, 建设用地增加了5平方公里, 其他土地减少了8平方公里, 社会经济快速增长, 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2. 规划修改、预审及报批等实施情况

统计汕尾市规划修改、预审和报批用地情况, 截止2011年底, 汕尾市行政辖区内没有开展规划修改和用地预审项目, 用地报批均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 实施情况良好。

3. 重点项目实施情况

规划实施期间, 汕尾市严格按照现行规划加快推进能源、交通、水利和工业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和建设, 促进区域投资发展条件的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总量的增长。由于近年广东省推进粤东地区快速发展政策, 加快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汕尾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特别是交通能源项目、深汕特别合作区及各类开发区的建设, 建设用地需求非常大, 今后几年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4.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执行情况

根据汕尾市土地利用情况, 参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TDT1018~2008) 》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考核工作相关指标, 结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 从建设用地利用程度、建设用地投入强度、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三个方面选取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指标,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通过汕尾市2011年与目标年2020年各项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对比, 汕尾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一定提升空间, 全市建设用地利用强度较高, 达到了规划2020年的节约集约利用目标;建设用地投入强度远低于规划到2020年的节约集约利用目标;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对比规划到2020年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5. 规划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在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期间, 进一步增强了土地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健全完善了规划实施管理机制, 但还需进一步加强措施, 例如推动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建立土地规划定期评估修改机制等。

(四) 规划实施前景分析

1. 约束性指标执行情况

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目标为554平方公里, 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008平方公里, 基本农田目标为878平方公里。汕尾市2011年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14平方公里, 耕地保有量面积约为1078平方公里, 基本农田未被建设项目占用, 对比2020年目标, 全市建设用地不突破目标,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均实施良好。

2. 规划建设用地剩余空间分析

根据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减去已使用规划建设用地规模, 以及考虑到汕尾市各个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 得出汕尾市可调整至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规划建设用地剩余空间有5平方公里, 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剩余空间有3平方公里, 全部在汕尾市城区, 其他县市区剩余空间仅能满足各自辖区内的用地需求。

(五) 规划修改的必要性

经评估, 在深汕合作区及广东省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的背景下, 汕尾市经济社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城乡格局将面临重大调整, 结合汕尾市发展战略变化、基本农田布局制约城乡发展、城乡用地发展方向变化、中心城区内部分区域功能定位变化、重点项目与重大工程变化等五方面因素, 修改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六) 评估结论

规划实施以来, 强化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规范了土地开发秩序、提高了地方“依规划管地、依规划用地”的意识, 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保障重点建设项目民生工程用地需求、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后才提出建设的, 规划未预见到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对全市城乡发展布局的影响, 需要对汕尾市域内的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部分基本农田、耕地保有量布局进行调整修改。

三、结语

目前全国各地级市、县已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 随着《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13]25号) 的下发, 省国土资源厅也陆续出台《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订工作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订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等相关技术文件, 其评估思路和技术方法越来越完善, 在实践中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次研究成果以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为重点, 为目前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订提供新的方法与模式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旺彬.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评估研究——以崇左市为例[J].大众科技.2014 (16) .

[2]刘慧颖.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例[J].西部资源.2013 (01) .

[3]汕尾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评估报告 (听证简本) [R].2012.

篇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

关键词:工业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邹平县

山东省邹平县为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0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62:33,是典型的工业强县,对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研究,无疑将对其他类似县域有借鉴意义。

1.评估时点范围

1.1评估范围。本次评估范围为邹平县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行政区划实际管辖范围,总面积为124997公顷。

1.2评估期限。本次评估对2006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況进行评估。

2.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2.1耕地保有量。2014年底耕地7247430 公顷,比2020年规划耕地保有量7266220公顷少18790公顷。

2.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14年底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233365公顷,比2020年规划目标62087公顷多24665公顷。

2.3城乡建设用地面积。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742585公顷,已超出2020年规划目标1663135公顷用地规模7945公顷,出现倒挂。

2.4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2006-2014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78509公顷,已使用2020年规划目标131450公顷的5973%。

2.5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2006-2014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异地补充耕地方式共补充耕地85972公顷,距规划补充耕地161040公顷还差75068公顷。

2.6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规划到2020年完成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3013公顷,评估期间共完成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耕地35627公顷。

2.7节约集约用地情况。2014年底城镇人口4454万人,城镇工矿用地面积660582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4831平方米,距2020年人均186平方米有3669平方米差距。

3.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土地规划主要调控指标实现程度评估主要从规划指标、用地节约集约程度、规划效益、规划实施四方面内容进行评估,据此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包括4个因素、8个因子和23个指标,详见表1。

3.1评估指标标准化测算。对各项评估指标采用专家打分形式,量化反映各指标的执行进度和实现情况。为使各项评估指标具有可比性,将各评估指标转化为可比量纲,即评估指标标准化。标准化采用分段线性变化方式,标准化后各指标影响分值在0—100之间,指标影响分值越大,表示该评估指标的规划实施效果越佳,根据对各项评估指标的评估进行标准化计算。各指标评估分值结果详见表1。

3.2规划执行评估结果评判标准。根据定性分析将规划执行效果分为执行较好和较差二种结论,同时结合定量分析,每种结论又分二种档次。当执行较好且所有指标得分70以上,则等级为优秀;当执行较好但有1-4项指标得分70以下,则等级为良好;当执行较差但有5-8项指标得分70以下,则等级为稍差;当执行较差但有超过9项的指标得分70以下,则等级为差。

3.3规划实施情况综合评估结论。根据规划实施评估指标得分表,土地规划得到了较有效执行,绝大部分指标执行与规划预期一致,部分指标因社会经济发展等客观原因,执行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评估指标定量分析中有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等3个指标分值低于70分;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量、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建设用地总规模等3个指标分值介于70-80分之间;其余17个指标高于80分,因此本评估认为规划执行情况为执行良好。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对《邹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看出规划实施以来与邹平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效果较好,土地规划各项调控指标与预期基本一致,总体执行分值较高,但不可否认,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4.2建议

4.2.1适时开展土地规划修改。依据土地规划实施评估结论,对现行土地规划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优化规划空间布局,提高规划可操作性。

4.2.2加强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等其他规划的衔接,及时提供用地保障,可增加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对接频率,实行定期对接或其他规划批准实施时即进行对接。

4.2.3建立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机制。充分挖掘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评价制度,通过考核评估,反映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控措施。

4.2.4加强对土地规划实施管理的公众监督并将其作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篇5:土地利用需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需总体规划

潘F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尤其是中国这样疆土广大的国家,更应该重视有计划的开发利用土地,结合各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进行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在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一)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二)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五)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此外,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不占或者尽量少占农用地。城市的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的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

篇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

时间:2009-12-11 20:55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0)

【找法网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开发未利用的土地”(第38条);

“开垦未利用的土地,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可开垦的区域内,经依法批准后进行„„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破坏生态环境开垦、围垦的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第39条);“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第4l条)。

篇7:申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申请单位应提供下列材料:

1、乡(镇)人民政府的请示报告

2、经有关部门和专家论证后的规划修改方案。包括(1)文件说明,包括规划修改的原因、涉及的村、总面积、各地类面积,规划修改后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2)修改前、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件(标明规划名称、图幅号、调整地块范围、面积),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印章

3、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规划选址红线图(包括数码资料)

4、规划修改听证会议纪要

5、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篇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

1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1.1规划实施成效

1.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作为控制土地供应“闸门”的主要手段, 对新增建设用地有保有压, 利用结构不断优化, 既有效遏制了城乡建设大量圈占土地的势头, 又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1.2经过县国土资源局及各乡镇的共同努力, 土地用途管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城乡建设农转非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鼓励使用存量建设用地, 开展低效建设用地二次开发, 降低经济发展对农转非的压力, 有力地保护了农用地特别是耕地。

1.1.3规划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入限制建设区, 实行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明确各乡镇政府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将基本农田落地到户,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同时全县在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基础上, 增划一定数量的优质耕地, 增加规划弹性。

1.1.4相关行业、部门在编制规划时, 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重要依据, 在用地规模和布局上更加注意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同时, 公众依据规划关注和参与土地利用与保护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维护土地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1.2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1.2.1重视城镇工矿用地规划, 对农村地区规划深度及广度不够

由于城乡建设用地是约束性指标,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 满足地方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力度, 规划重点放在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上, 农村地区除进行建设用地挖潜、少量布局调整及分配基本农田任务外, 其他内容深度不足。出现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挂上重点项目的名义进行规划调整才得以建设;乡镇企业、村集体企业发展只能靠挖掘本辖区存量建设用地;农民自建房“被违法”、“被不符合规划”, 无法领取土地使用证或报批建设等现象。

1.2.2规划修改程序复杂, 周期长, 小型民生项目难以落地

规划修改需要评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及修改管理办法, 需要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 开展听证以及专家论证等。各步骤各审批环节需要花费不少的财力和时间, 一些占地面积较小的民生性项目由于修改规划时间成本及经济成本大, 放弃修改规划, 或是放弃项目建设, 或是违法用地, 这给土地规划实施及土地执法带来进退两难的局面。

1.2.3上轮规划估计或者执行不力对本轮规划造成压力

一方面, 上轮规划缺乏信息化管理, 规划与建设占地规模不一致, 导致项目占地面积瞒报、少报、不报。另一方面, 上轮规划缺乏实施保障措施, 执行不力, 规划仅停留在编制规划层面, 没有将规划落实到实际土地利用控制上来。致使上轮规划实施末期实际建设用地规模突破规划, 本轮规划为数不多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还需为上轮规划抹平溢出量, 对本轮规划实施造成较大压力。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分析

2.1评估技术方法

2.1.1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评价目标与评价指标两个层次, 由4个评价目标、12个评价指标构成, 从规划用地规模指标执行情况、用地结构与布局情况、用地节约集约程度、规划修改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1.2评价方法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其中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采用特尔斐法, 评价分值确定可采用目标值法, 指标标准化处理可采用目标值比例推算法, 确定指标分值后, 通过加权求和依次计算目标分值和综合分值。

2.1.3权重确定方案

通过对评价目标、指标的权重进行多轮专家打分, 并采用特尔斐法计算权重值。经过专家打分后得到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2.2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分析

2.2.1用地规模指标执行情况

(1) 耕地保有量目标实现程度。2014年全县耕地现状为15660.71hm2, 至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8780hm2, 得出耕地保有量目标实现程度83, 指标分值为16.6分。

(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实现程度。规划2020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目标17670hm2, 而评估时点的耕地面积为17773.83hm2, 得出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实现程度100, 指标分值为20分。

(3)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目标实现程度。当现状规模>2020年规划目标时, 按[0-60]线性评分, 2020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目标量为8454.62hm2, 而评估时点的面积为8520.08hm2, 得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目标实现程度59, 指标分值为11.8分。

(4)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目标实现程度。当阶段目标≤现状规模≤2020年规划目标时, 按[60-100]线性评分, 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1942hm2, 2014年规划阶段目标面积为1165.2hm2, 而至评估时点2014年实际占用耕地面积为1519.94hm2, 得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目标实现程度82, 指标分值为16.4分。

(5)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目标实现程度。2006~2020年全县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目标为1000hm2, 2006~2014年阶段性目标值为600hm2, 而实际2006~2014年补充耕地540.57hm2, 得出补充耕地目标实现程度90.1, 指标分值为18.2分。

2.2.2用地结构和布局情况

(1) 土地利用率。2014年全县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现状面积和为106201.54hm2, 2014年阶段目标为99518.23hm2。由此得出2014年实际土地利用率为84.64%, 2014年阶段目标土地利用率为83.41%, 得出土地利用率实现程度100, 指标分值为20分。

(2) 城镇工矿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比例。2014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8520.08hm2, 其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3534.82hm2, 占比为41.49%, 而2014年阶段目标占比为46.05hm2, 得出城镇工矿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比例实现程度为90.1, 指标分值22.5分。

(3) 使用允许建设区情况。目前各地建设均控制在允许建设区规模内, 实现程度为100, 指标分值为35分。

(4) 禁止建设区保护情况。禁止建设区保护良好, 实现程度为100, 指标分值为20分。

2.2.3节约集约用地情况

(1)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目标实现程度。2014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规模为220.9m2, 而2014年阶段目标人均城镇工矿规模为271.3m2, 得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目标实现程度100, 指标分值为50分。

(2) 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实现程度。2014年全县人均农村居民点规模为99.7m2, 而2014年阶段目标人均农村居民点规模为85.8m2, 得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目标实现程度86, 指标分值为43。

2.2.4规划修改情况

规划实施期间规划修改0次, 得分为100;每增加一次扣20份, 扣完100分为止。根据全县规划修改情况, 得出其指标分值为40分。

2.2.5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综合评估情况

根据以上对用地规模指标执行情况、用地结构和布局情况、节约集约用地情况和规划修改情况等实现程度分析, 计算得出规划实施以来, 连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综合评估结果见表2。

3结语

连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有一定程度缓解, 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得以实现,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较高, 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得到保障。规划实施以来, 现行规划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目标实现对土地的需求。城镇空间整合优化得到明显的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并有序建设;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土地供需矛盾也有缓解, 规划实施与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同时通过评估分析, 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和障碍。

3.1耕地保有量目标实现难度大

全县基期2005年耕地面积为20870.88hm2, 规划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8780hm2, 但由于第一次土地调查在调查技术手段, 土地分类标准, 面积量算与检查方式等方面的落后和不足, 导致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时耕地面积存在较大差异, 在土地利用规划与二调数据衔接时, 2009年耕地面积比2005年基期和2020年规划目标分别减少了4296.85hm2和2205.97hm2, 直接影响规划期耕地保有量目标的实现。

3.2耕地补充任务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 加上近几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较大,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且开发不当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随着今后土地整理工作的深入, 土地整理成本不断提高, 新增耕地比例降低, 新增耕地难度增大, 耕地占补平衡形势严峻。

3.3合理利用土地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交通水利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由于编制周期不一致, 且规划编制的期限较长, 新的建设规划必然产生新的项目需求, 导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新上马的重大项目保障不足, 必须通过规划修改才能顺利实施。

4建议

4.1进行规划适时合理修改

根据全县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结合下一步“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增加建设用地调控指标, 特别是增加建设用地增量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同时由于土地调查技术手段的更新, 二次土地调查与一次调查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导致耕地保有量目标难以实现, 建议根据二调数据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 对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指标时予以核减, 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2进一步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 出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的建设用地与拟建项目建设用地之间不能很好衔接的现象, 因此在不突破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前提下, 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城市发展方向等战略性目标进行一定规模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调整, 对原有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边界重新调整, 以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4.3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

加强全县中心村的建设, 以“整村推进”稳步推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积极推进“大造福”村庄整治工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合理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强化对农村宅基地的有效监管, 对确有需要且符合“一户一宅”及住宅用地标准的农户, 在不占用优质耕地或基本农田的情况下, 允许其按照土地规划预留选址建房。同时充分挖掘农村内部空闲地, 通过整治转化为农用地, 特别是耕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耕地面积。

4.4深化节约集约用地

由于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规划指标使用进度较高, 因此在保证上级下达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 应当合理安排剩余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于个别乡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较低, 要按照“要发展, 必须走内涵挖潜式道路”的理念, 努力探索解决土地瓶颈问题的方式和途径, 开展各项节约集约用地工程。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鲁建平.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的调控、引导和撬动作用[J].浙江国土资源, 2011 (02) .

[3]李章成, 杨娟, 任国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以绵阳市游仙区为例[J].西南农业学报, 2011, 24 (3) :1013-1016.

[4]夏春云, 严金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 2006, 02:19-23.

[5]蒋昀达.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实施评估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 2014.

篇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评估;制度建设

引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但与此同时,土地利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评估非常有必要。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因此,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将对此内容展开分析。

一、规划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定位作用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的概念

所谓的规划评估,顾名思义,就是指在规划土地利用这一阶段中,以规划目标为标准,采取有效的评估方法,定期的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与此同时,还要针对规划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等影响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判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科学合理,通过监测和分析两项工作,发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从而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节约土地资源。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的定位作用

由于编制工具还不够完善,专业技术单位在利用其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相对主观、或者不够严谨的现象,从而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加之要预测未来15年土地的利用与发展,每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工作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切实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给引导需求”的用地机制,满足规划实施方面的需求,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从而提高我国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政策演变的特点

近几年,我国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本文对国家近几年的政策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时间上分析,在每轮规划修编工作启动前期,都需要对现行规划进行实施情况的评价,以此作为依据,指导开展下一轮规划修编;第二,从制度演变方面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逐渐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实施评估的时间已不再局限于修编工作前期,规划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开展定期评估,同时其主体以及流程等内容逐渐有了明确的规定。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所具有的特点

第一,分级审批。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评估、修改等工作的成果,均需对应其行政级别和城市规模,向有审批权限的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或市级人民政府上报并等待批准,只有取得审核批文的正式成果才可以作为规划执行的法律业务依据;第二,服从上位规划。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进行编制。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设计的关键环节

在设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环节:第一,建立评估制度的机关必须是国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当研究现有法律规章、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及时制定并出台具有操作性的规划评估工作细则,指导下级部门开展工作;第二,各级人民政府作为组织实施规划评估制度的主体,应安排专项财政资金,通过法定采购程序,委托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单位开展规划评估工作,以保障成果的科学性、可靠性。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设计中长期目标

(一)长期目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的长期目标主要有:第一,促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体目标实现。第二,让评估制度成为我国土地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期目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的中期目标是: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监督和考核机制,组建专业的评估团队。

(三)短期目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的短期目标是:开展评估试点工作,在具体实施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累积经验,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工作体系

要想有效地开展评估工作,则建立健全的工作体系显得非常必要。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省市县分级开展的方式。此种方式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有效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从而确保辖区内的土地得以有效利用;(2)实施评估内容设计和评估方法的选取。评估内容与评估目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土地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具有实施滚动调整、完善追踪决策的弹性,因此,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准确的评价能够增强规划的预测能力和控制能力;

(二)制定明确的评估原则

为确保工作科学合理,在开展评估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估原则,并依据具体的原则进行工作。制定评估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定量分析和定向分析两者结合;第二,公众参与和政府决策两者结合;第三,系统性和综合性两者结合。比如客观真实原则,在开展评估工作的时候,应该采用依法公布的最新土地利用数据。只有评估基础资料真实、可靠,才能客观反映出我国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寻找到规划与现实的差距,进而增强规划的预测能力。再比如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开展评估工作过程中,多方听取其他意见,尤其是发改、水务、交通、林业、农业、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尽可能地收集、分析、研究土地利用涉及的其他行业产业规划,使之与评估工作相互指导、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评估制度势在必行,在有制度可依的情况下开展工作,才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从而提高我国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 刘庆,陈利根.长株潭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3(6):245-253.

上一篇:《一个数乘分数》练习课教学反思下一篇:交通部职业资格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