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学设计范文

2024-04-24

灰椋鸟教学设计范文(共8篇)

篇1:灰椋鸟教学设计范文

21、灰椋鸟

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篇记事写景的散文。课文写了“我”和同伴一起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重点在生动具体的描述“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自己爱鸟的感情,点明植树造林的意义。教学目标:

1、学会“槐、首、椭、栖、夕、俱”6个生字,会认“椋、郁、葱、翘、和、悉、棱、翩、喧、染”10个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郁郁葱葱、排空而至、浩浩荡荡”等词语的意思。

2、读描写灰椋鸟归林情景的句子,想象句子所描绘的场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懂得鸟事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事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难点:

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情景的句子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自制微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之前让大家观看了一个关于灰椋鸟的视频,我相信很多同学肯定对灰椋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也是因为一段视频录像便决定亲自去看看灰椋鸟,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瞧一瞧吧!

2、板书课题(提示“椋”字的写法和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课文读完了,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出示词语;翘首

迎合栖息

夕阳

俱乐部

刺槐林

椭圆形

郁郁葱葱

排空而至

浩浩荡荡 翩翩起舞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叽叽啾啾

3、这些生字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下面请章老师来教我们怎么写(播放微课2)。

4、好,下面请同学们根据章老师刚才的讲解,自由练习书写刚才那两个字。教师巡视,随机点评。

5、恩,写的真不错,下面让我们在回到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根据老师的提示,你能说一说吗?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____和____一起去______观察______的经过。)

三、感受灰椋鸟的生存环境

1、嗯,说的真好,这篇课文主要写的事作者和同伴一起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那是一片怎样的林场啊?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说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周围静的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这就是灰椋鸟生活的地方,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静谧、舒适)

4、你能给大家读出这种静谧、舒适的感觉来吗?

指名读。

四、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

1、就是在这舒适、静谧的环境中,作者与她的同伴们静静地等待着,翘首遥望着远方,大家知道什么叫“翘首”吗?(怀着期待、盼望的心情仰着头望着远方)

作者在期待、盼望什么?(灰椋鸟的归来)

灰椋鸟来了吗?

果然,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过来,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强调过程:小群----大部队----整群整群----一批一批。

这里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排空而至”(常指许多鸟从天空中迅速落下,很有气势),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还有的……”

3、这排空而至的灰椋鸟们给你什么感受?(壮观)

4、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这种壮观的景象?

(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数百米长、巨大、一批一批、浩浩荡荡)

5、谁能把这种壮观的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

6、此时作者不仅看到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情景,耳畔还想起了它们活泼欢快的叫声,她听到了什么?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7、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先回来的鸟,你会向同伴倾诉什么?你又会怎样呼唤呢?(看到了……找到了……听到了……快回来吧,不要留恋外面的美景了……)

如果你是一只后到的鸟,你又会怎样应和你的同伴呢?(我马上就要回来了,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啊……)

8、鸟儿们的倾诉,鸟儿们的呼唤,鸟儿们的应和让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又显得无比的温馨,和谐。

五、感受傍晚灰椋鸟们热烈的景象

1、这时,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的竹林,灰椋鸟归林的场面令人难忘,那么到了傍晚,林中的鸟儿们又会做些什么呢?

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自读第五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读: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划: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品:再读读,说说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也可在空白处写写批注。

3、师生交流。

预设:⑴如果学生说到“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这句。

学生说理由,教师及时反馈。

⑵如果学生说到“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学生说理由,教师及时反馈。

这金红色的灰椋鸟你们喜欢吗?作者与你们一样也是无比的喜欢,所以说她们像穿上盛装的少女。指名读前两句,齐读。

⑶如果学生说到“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学生说理由,老师反馈。

播放群鸟的叫声,你听,树林内外,百鸟争鸣,这声音似飞瀑,如惊涛 ⑷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4、面对如此热烈的场面,作者也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让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再来读一读。

5、这样你还会读吗?(留空读)

看,这几只_________________,那几只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羽毛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林内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整个________和_______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小结:灰椋鸟如此快乐而活泼,这小小的鸟的身上竟有如此蓬勃的活力,作者在它们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美,一种活力的美。作者已经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晚霞赋予了它的外观美,而作者的喜爱却赋予了灰椋鸟美丽的生命力。

六、感受护林人的辛劳

1、在回来的路上,作者在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生齐读

2、也就是说……(指名学生改句子)

3、作者在这里用一个反问句强调到之所以能见到鸟儿们归林的壮观场面是因为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和多年的大规模植树造林,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朗读这段话。

七、认识作者

1这篇文章的作者,名字叫做徐秀娟,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起来看。播放微课3.2、正式因为有着许许多多像徐秀娟这样爱鸟护林的人,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好,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八、板书设计 灰椋鸟

归林

壮观

温馨

俱乐部

篇2:灰椋鸟教学设计范文

仪征市张集小学 凌海荣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的敬仰之情。文章第二段是重点,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交融渗透,合为一体,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句,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文章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个: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地四、五自然段。

2、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欣赏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

针对本教材特点,我采用读中理解、品析感悟、想像拓展等教学方法,通过词语理解、句式的推敲训练,情感的体会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自读感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首先,我以课件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林场,去观赏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播放课件,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中。学生欣赏课件,身临其境,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起来。欣赏完后,让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所看到的场面。(板书:壮观 热闹)

接着,精读课文第二段。分两个环节教学:

一、感悟壮观场面;

二、感悟热闹之情。

(一)感悟壮观场面

即学习第3、4自然段,先让学生细读课文,用笔找出能体会出百鸟归林的 “壮观”的词句。“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交流时,相机出示第四小节,学生重点抓住“排空而至”、“数百米长”、“巨大”、“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来体会。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排空而至”。指导朗读时,先练读这些重点词,读出壮观之势,再将词语放入到句中进行练读。过渡:此时的刺槐林里变得热闹起来,引读“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一句,让学生理解“倾诉、呼唤、应和”内容时,我设计想像说话:如果你就是一只灰椋鸟,你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这一情景创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实现了个性化阅读,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此时此刻,我们眼前是排空而至的灰椋鸟,耳畔是他们活泼欢快地叫声,真是壮观、热闹啊!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感悟热闹之情

“夕阳已渐渐西沉,灰椋鸟们还不肯过早地安眠,林中又会是一番别样的景象。”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找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一读,在同桌交流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全班交流时,我相机出示两句话。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让学生回到一开始灰椋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进行比较朗读,感悟夕阳映照下,如翩翩起舞的少女般的灰椋鸟的美丽。从而对灰椋鸟更添喜爱之情。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好这句话。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播放鸟鸣声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在欣赏时边让学生想像,这声音如——似——。这样热闹、欢快的百鸟争鸣图,我们能不被它感染吗?此时的你会情不自禁地欢呼什么?学生抒发出内心的感情后,配上优美的音乐,带上喜爱的情感,齐读第五自然段。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学生通过“读、找、悟”与文本真切对话,学生自主学习,收获不少。我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能自己感知、发现,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起到激活、指引、协调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感悟、通过句式感悟、通过情景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体会爱鸟之情,学习第三段。过渡:同学们,在你欢呼、赞叹之时,你是否想过该感谢谁?引出第六自然段,齐读。出示反问句:“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欣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让学生改陈述句,可用上“如果……就……”“因为……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感悟到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随即问学生:那我们小学生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 这个句式变换的训练,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它训练了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二是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鸟、爱树木、爱大自然的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篇3:《灰椋鸟》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欣赏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课教学设计以“读、悟、内化”为线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感悟语言的魅力,通过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录像: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灰椋鸟的画面,谈谈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设疑激趣:灰椋鸟是一种很普通的鸟,在我们江淮一带极为常见,但作者为什么会对其情有独钟呢?现在请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来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演示、巧妙的设疑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既引领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又培养了对文本阅读理解的动力。]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达到准确、流畅的效果。

2.指导“椋、栖、翘、槐”字的读音;“椭、绒”字的写法。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读后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4.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灰椋鸟的吗?(教师板书:归林图闹林图)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理解难度并不大。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可以大致读懂文本,从而直奔文本重点内容。]

三、研读内化

(一)、研读“归林图”

1.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体会一下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给你什么感受。(场面的壮观,鸟的欢乐。板书:壮观鸟欢)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场面的呢?

3.投影出示相关语段,指导学生理解。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谁来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场面有多么壮观。

(2)同桌互相练读,探讨一下,要想体观场面的壮观应该突出哪些词语。(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数百米长、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

(3)现在,谁再来读这几句话呢?

(4)播放灰椋鸟归林场面的录像:看到这壮观的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能通过朗读展示一下吗?

惊喜——读出你心中的惊喜。

激动——读出你内心的激动。

4.导读:忙碌了一天的灰椋鸟终于归林了,它们显得非常快乐。先回来的鸟——(男生接读第5句话)后到的鸟——(女生接读第6句话)

5.想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灰椋鸟,会向伙伴们倾诉些什么见闻和收获呢?

6.小结:作者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场面的壮观,鸟儿的欢乐。那么,此时的林中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想不想欣赏一下?

(二)、研读“闹林图”

1.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它们在做些什么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汇报。(林子里,灰椋鸟或飞或鸣,载歌载舞,显得特别喧闹而又热烈。板书:热闹)

3.作者是怎样描绘出林子里热闹的情境的?请画出相关的内容。

4.投影出示: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1)“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这是为什么?(晚霞的映衬)作者生动地把它们比喻成翩翩起舞的少女体现了什么?(喜爱之情)能读出这种感觉来吗?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2)试着想象一下“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是怎样的声音,再读一读,细细品味,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3)此时林子里怎么会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晚霞——五彩的灯光;飞舞——优美的舞姿;鸣叫——悦耳的歌声)这种景象多么美妙啊!让我们把这两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5.看到灰椋鸟在林内高歌曼舞、热烈喧闹的景象,作者的情感如何?(深受感染,欢呼起来。板书:人乐)

6.如果你就在这林子里,你会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吗?你会怎样欢呼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关键在于“研”、“读”两点,两者相辅相成。只“研”不“读”,犹如建造空中楼阁;只“读”不“研”,则让感悟、内化成了竹篮打水。所以,一边是让学生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读走进文本,一边是通过分析、想象、探讨的方法深入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四、品读悟情

1.联系课文第6自然段,将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细细品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交流。(赞颂林场工人;热爱鸟,热爱大自然的高雅情操。板书:爱鸟)3.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听。

[设计意图:通过回头品读的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使领悟作者的情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五、招展升华

1.播放音乐《真实的故事》。音乐声中教师深情介绍作者徐秀娟的生平事迹。

2.总结:徐秀娟是当代的英雄,她的事迹永远鼓舞着我们。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向徐秀娟大姐姐学习,也来做一名“爱鸟模范、护鸟英雄”。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资料性课程资源,让音乐与文学携手并行,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体现了文道统一的目标。]

篇4:《灰椋鸟》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地四、五自然段,背诵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

2.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欣赏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解读作者描写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的“密码”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品读感悟重点段,产生体验,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

解读作者描写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的“密码”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活动

一、设疑“好看”,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1.谈话: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灰椋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一开始认为:有什么好看的呢?

2.是啊!外形不好看!那什么好看呢?

二、精读入境,感受“归林的壮观”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读提示”来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1.读:默读第4自然段中写鸟儿归林场面的句子。2.想:想象归林时让人值得一看的画面。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描写鸟的语句。4.写:写一写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原因。

(一)交流感受,相机朗读

师:谁先来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语句,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

预设1:引导:这“一小群一小群”就像是鸟儿的先头部队。这刺槐林就是它们温馨的家园。

预设2: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师:想象一下,“排空而至”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一节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大部队”排空而至。

预设3: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说一说你的体会?生:壮观:整群整群 数百米长 巨大 一批一批 浩浩荡荡 。

这就是灰椋鸟归林时排空而至的壮观景象!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文字,把脑海中的画面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第一组的同学你们是一开始的“先头部队”灰椋鸟,读第一句。其它组同学“大部队”加入一起读后面的句子。

过渡:孩子们,通过语言文字我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壮观)

预设4:“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与熟悉的伙伴会合。”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

师:从他们的叫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此时此刻,你会向你的同伴倾诉一天的哪些见闻和收获?

师:小灰椋鸟,刚才你向同伴倾诉什么啊? 这只小灰椋鸟,刚才你的同伴告诉你什么了?

师:它们又会怎呼样呼唤和应和自己的同伴和儿女呢?

师:此时此刻,听着鸟儿们的温情细语、深情呼唤你又感受到这是什么样的画面? 师相机板书:“温馨” 。

师:同学们,让我们读一读这句话,读出温馨的感觉来!女生读分号前先回来的鸟,男生读分号后到的鸟。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儿为什么用分号?

(二)解读写法,练习成诵

师:这么壮观而又温馨的归林场面,作者是怎样具体而有序描写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这一自然段,想一想!

生:作者写她看到的,写听到的、想象的,即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

生:从“一开始”“没过几分钟”“先回来的”“后到的”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也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作者就是用时间这条线,把她的所见所闻所感串联起来了。

解开了作者的写作密码,我们要记起这一段来就轻松多了,我们来根据提示一人一句接龙背诵。

三、品读赏析,感受“闹林的热烈”

其实,课文第5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的写法是一样的。都是写作者在林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就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用不同符号画出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汇报:5-8 你看到什么样的画面,最喜欢哪个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美丽的景象融入了作者炽热的情感,请一位男生读出这一份美好。

还有你喜欢的句子吗?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鸟儿们欢快地鸣叫着,它们你叫——我也叫,你叫得响——我要叫得比你更响,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叫——百鸟争鸣。

师:百鸟争鸣是一百只吗?是千只、是万只,所以这声音似——这声音如——老师把这个句子这样一排,你发现了什么?

先听老师读: 谁来读,读出飞流直下,惊涛拍岸的气势,采用指名赛读,小组读,全班读的递进方式。

在这俱乐部里灯光就是……舞台就是……歌手舞者就是……把这狂欢的气氛读出来!

师:同学们,灰椋鸟归林让我们感觉到壮观而又温馨,而这归林后的情景给我们什么感觉呢?用文中的词语来说。师相机板书:喧闹 热烈 。

其实,鸟儿早晨出林的情景同样壮观而又热烈,请同学们想象鸟儿出林的情景,学习第5自然段的写法,用你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鸟儿出林的场面写具体。

同学们:书写一段话要注意行款整齐,段前空两格,写在横格的中间,上不顶天,下不靠地,堂堂正正,工工整整立于天地之间。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大家的佳作。

四、感受“人林鸟”的和谐

孩子们,一群灰椋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作者在兴奋、感叹之余,她又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是呀,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就不会有郁郁葱葱的树林,也就不会有这活泼欢快的鸟,同样鸟又为树林增添了活力,为人带来了欢乐,这多么和谐的画面呀!板书:(和谐)

五、感悟情感,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作者对灰椋鸟的态度反转!是因为灰椋鸟归林时好看;是因为灰椋鸟闹林时好看;更因为人、林、鸟之间的那份和谐之美好看。然而现实往往让我们心痛!我们来听听鸟儿的心声。

如果没有林场工人,如果没有像徐秀娟这样爱鸟、护鸟的人,我们现在到哪儿还能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六、拓展作业,学以致用

1.阅读巴金《鸟的天堂》。

篇5:《灰椋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整体回顾。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灰椋鸟”,齐读课题。

出示灰椋鸟图片,看,这就是灰椋鸟。一开始作者徐秀娟很是不屑,觉得它: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出示句子)

可一次看了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后,就被感动了,甚至震撼了,从而完全改变了印象。是哪两个场面?

板书:归林、闹林

二、感悟文本,体会壮观。

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归林的场景?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第4自然段)

学生自读,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把印象最深,最喜欢的句子的画出来反复读,读出你独特的体验。

1.读了之后,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读后的感受。你看到了什么?灰椋鸟的数量极多,很有气势,对哪个词最有感触?出示句子: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突出“排空而至”,排的意思是?(遮住,至呢?“到、来”)出示图,:这就是排空而至。多密啊,多多啊,多壮观啊!再读一读,理解会更深刻。一齐读更有声势,一个或几个人读好像不够。

2.你还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这句话中,哪个字词最吸引你的眼球?“投”可以换成什么?“飞”,为什么不用飞呢?与刺槐林的感情深。我们平时说投到哪里?母亲的怀抱。可见鸟儿与刺槐林的感情。

3.还从哪里可以感受到鸟儿归林的壮观?出示句子:他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上飞过。从这段话可以感受到鸟儿怎么样?这种飞行习惯让你有点想起了哪种鸟?大雁的井然有序。又是从哪里感知到场面的壮观呢?浩浩荡荡、一批一批。从这两个词可以想像到什么?这两个词有什么相似的?这是叠词的效应啊,这就是汉字,这就是语文。齐读,从你们的朗读我仿佛也看到了那壮观的场面。

4.不仅还看到了,还听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鸟儿之间怎么样?和谐和睦从哪些词看出?倾诉、呼唤应和。理解“倾诉”的“倾:是什么意思?倒。平时大家遇到什么人会迫不及待地倒出来?亲人朋友伙伴。还有哪些词与“倾诉”的效应类似?会倾诉些什么呢?理解“见闻与收获”: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得到的。如何应和?像和山歌一样,小组一边呼,一边应,形成应和,和是多音字。小结:看,人的情感融入到文字当中,让我们感受到鸟儿的情趣,鸟儿与自然的一种和谐。

关注这段话中的分号,用下划线标出,说说它的作用。用在一句话中,表示并列的几个不同方面之间。联系现场举例说话,报告厅内,台上的„„;台下的。

5.刚才我们说的句子显得有点凌乱,但作者写得有乱的感觉吗?为什么?按一定顺序写的,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词体现了顺序?形成板书:一开始、没有几分钟、有的、有的、先回来、后到。

6.想把鸟儿归林的场景永远留在你的记忆里吗?借助板书练习背诵。7.引语: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多美呀!日出而作,日落而栖,这时候的灰椋鸟休息了吗?它们在干什么呢?带上你心灵的摄像机去拍一拍,给你最喜欢的画面取个名字。指导读书取名。

8.你想拍什么?出示句子: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啊!(翩翩起舞图、载歌载舞图)为什么想拍这段?鸟儿的活泼可爱美尽在其中。理解“盛装”:华丽的装束。通常在写前面可以用什么词修饰?节日的盛装。可见鸟儿像在过节一样。

9.你还拍摄到了些什么?出示句子: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百鸟争鸣图、天然俱乐部)

比较句子:无论站在树林内,还是树林外,都能听到成千上百的鸟儿在鸣叫,叽叽啾啾,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好似飞瀑流入深涧,如同巨浪冲击着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你认为哪段好?虽然词句短,但意思一样,比下面的干脆利落,读起来像曲子吗?紧凑。明快。

“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声音响冲击力大,恢宏的气势。特别是哪些字“落、拍打”。这两句是什么形式?对仗,字数相等,词性相当。朗朗上口,引导想象:像什么?像响雷划破长空。像狂风吹过林梢。

透过这些文字,除了读到灰椋鸟恢宏的气势,更读到了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从后面几句中可以看出,情不自禁、欢呼。为什么而欢呼?为灰椋鸟举行盛大的联欢会或庆祝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不然,不会这么热闹。

板书:这几只,那几只,树林内外,让我们再次回味一下灰椋鸟闹林的场面。齐读试背第5段。

三、回归文本,升华主题。

此刻大家有什么感觉?回来的路上,我意犹未尽,同时陷入沉思:是谁带给我们这份美好的感觉?是鸟儿、是树林、是林场工人,是一大批植树造林的人„„因为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不变,将它改成陈述句。

从这句话中哪个词可见这一切给了我美好的享受?观赏。在本课中有一个意思与它相近的词,找出那句话第二自然段,或看书后练习第3题: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这两个词能相互调换吗?为什么?用眼睛察看,用心感受。

篇6:灰椋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文本、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和灰椋鸟身上迸发的生命活力,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咀嚼富有特色的语言文字,理解作者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场面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课 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抓住重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灰椋鸟)。

2.最初,在作者眼里灰椋鸟是,齐读(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可是看了电视录像之后,她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她们来到林场,选好观察位置,等候灰椋鸟归来。

3.作者看完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人工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轻声读一读这些词句,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板书:归林 壮观

(设计意图: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由一词一句总领全文的教学,一词是“壮观”,一句是“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人工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这一词一句集中地表现了全文的灵魂所在,抓住了这条主线,就能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

二、探究感悟,理解发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四、五自然段分别描写了鸟儿归林时和归林后的场面。下面请同学们(1)读:默读课文4、5自然段;(2)想:边读边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3)画:画出你喜欢的词句;(4)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3.同学们,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把视线先聚焦到鸟儿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你喜欢的词句?

4.汇报交流。

片段一: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

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概括你想象到的画面,你会说什么?(气贯长虹、气势磅礴、壮观、浩浩荡荡)(2)你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老远。为什么?能具体说说嘛?

他不仅找到词,还能说出是怎么感觉到的,不简单。

“数百米长的长队” 我们的操场跑道大约是200米,数百米的长队该有多长啊,灰椋鸟可真多啊。

点评:他不仅分享了句子,还抓住了关键词,说出了自己的体会,真好,就请你带着我们一起欣赏这壮观的场面。

请你读。同学评价,再指名读。

(3)这么壮观的场面让我们一起来观赏,齐读!

(4)灰椋鸟一批一批,排空而至,排空而至是什么样子呢?看,此时的天空看不到——,看不到——,铺天盖地,遮天蔽日、势不可挡,作者看到了一幅多么壮观的场面,请你读,男生齐读。

(5)瞧,灰椋鸟真得飞来了。出示视频。

(6)带着心灵的震撼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乐读)

(设计意图:如何引导学生真实地感受这壮观的场面,先联系生活,从学生能够感知的意象开始,感受“数百米长的长队”的壮观;通过关键词句,让学生充分想象,想象的空间是无比宽阔的,交流学生想到的画面,彼此互相启发;最后观赏影像资料,视觉上的撞击,心灵上的震撼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片段二: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1)我们边读边边想象画面,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引读,这又让你想象到什么画面呢?——温馨、活力

(2)指名说。通过倾诉、呼唤、应和,感觉到灰椋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语言一下子生动起来。请你读。(3)想象说话:

一天没见面了,它们会倾诉什么呢?又会怎样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链接四幅图片,创设情境说话)(4)指名说。

同学们,让我们互相倾诉一下?你会说什么?

(这是你的收获,还有很多新鲜呢,还会怎么倾诉呢?)

互相说说心里话,这就叫倾诉。孩子还没有回来,妈妈在呼唤——

还有同伴呢?我的朋友,你在哪?后回来的鸟呢?

相机理解:倾诉、应和等。

(5)你呼我应,你唱我和,这是多有活力的的画面啊!

男生先回来的鸟,女生后回来的鸟。

我们读的内容中间有个分号,能换成逗号吗?为什么? 并列的内容我们用分号隔开。

(设计意图:分号,是学生初识的标点符号。教学时,不能机械地要求学生了解分号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那么,在设计此环节时,通过让学生感受前后两个分句的内容,通过用逗号来替换,让学生感知分号的意义所在。这样深入浅出地创新教学,学生立刻就明白分号的作用。)

(6)整体感悟:鸟儿归林时的场面壮观中也充满着温馨,再请大家轻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作者是把这种场面表现出来的呢?

(7)作者是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了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板书:看、听、想。

(设计意图:学生会感悟文章写得精彩,还要知道作者是怎样把这精彩的画面写好的。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写法,顺水渠成,自然而然。对下面运用写法去写鸟儿出林的片段提供了写法的抓手,做好了铺垫。)

(8)当晚霞映红了天空,鸟儿都归林了,作者又是怎样用这样的方法描绘的呢?

片断三: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1)美,鸟被想象成穿上盛装的少女,多美啊。请你读。

(2)对比:原先作者眼中的灰椋鸟是——,现在的灰椋鸟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3)作者越来越喜欢灰椋鸟了,都把它们想象成翩翩起舞的少女了。(4)金色的灯光,盛装的少女,曼妙的舞姿,女生们,一起读!片段四: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出示句段: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整个刺槐林和竹林热闹极了。

(1)再读一读这句话,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2)作者听到的鸟鸣,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场面的壮观,想象特别奇妙,语言生动!

(从听到的鸟鸣想到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的声音,从林子想到俱乐部,作者的想象多丰富,她还用比喻的方法来表现)作者的语言多生动啊。(3)这个句子还可以这样读,有什么特点?

(4)连用四个四字词语,语言有节奏、有韵律,句式工整,试着读出它的韵味。指名读。(5)齐读!

(6)诗一般的语言,喧闹的场面,让我们把它记在心里,试着背一背。齐背。(设计意图:课堂的容量是有限的,指导学生的背诵要落到实处,这段话是四五自然段的重点,也是学生背诵的难点。通过对比理解句子的妙处,感情朗读;通过改变句子的形式理解句子的节奏感、韵律美,读出美感;再去背诵,难题迎刃而解。)

(7)此时此刻,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天然的俱乐部。“俱乐部”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有灯光,有音乐,有人唱歌,有人跳舞,在这里你看到了吗?

预设:晚霞就是天然俱乐部的灯光。“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整个刺槐林。”

预设:归林的灰椋鸟就是舞蹈演员,它们身着金红色盛装在翩翩起舞,扑棱棱飞起就是它们优美的舞姿。刚刚落在枝头的又成了观众。

美,鸟被想象成穿上盛装的少女,多美啊。请你读。

对比:原先作者眼中的灰椋鸟是——,现在的灰椋鸟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作者越来越喜欢灰椋鸟了,都把它们想象成翩翩起舞的少女了。金色的灯光,盛装的少女,曼妙的舞姿,女生们,一起读!预设:鸟儿在林内唱歌,是集体的大合唱。

(8)音乐、舞蹈交相辉映,热闹非凡,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鸟儿在林子里唱歌、跳舞,其乐融融,怎能不值得观赏呢?

(设计意图:有效地开发文本的资源一直是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学这一片段,紧紧抓住“天然的俱乐部”,让学生体会它的内涵。)4.想象写话:(音乐、图片)

傍晚,倦鸟归林的场面作者用细腻的语言、丰富的表现手法呈现在我们面前,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刺槐林,灰椋鸟开始出林了,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你写出了鸟儿出林时的热闹、壮观,语言很生动,还使用了比喻、拟人修辞,又是一幅多么壮观的出林图。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语文课堂需要一些文学知识的引导,启发他们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方法,有益于学生习作的提高。在充分理解作者的感情,厘清作

者写作思路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着去写一写,对语言的内化、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提炼中心,升华主题。

1.还是那些灰椋鸟(出示第一段),在欣赏了归林的壮观场面场面之后,作者如此感叹,出示: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2.学到这里,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自由说。

3.是啊,人造林,林养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画面。《灰椋鸟》描写了这美好的画面,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也呈现了这温馨的自然之美,大家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下课。

(设计意图: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四、作业:1.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2.阅读巴金的《鸟的天堂》。

板书设计:

26灰椋鸟

归林 壮观 看

和谐 听

篇7:《灰椋鸟》教学设计

三亚市第四小学子 符史君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灰椋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和鸟儿的欢快。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

情感目标:凭借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爱鸟的感情,激起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品读感悟重点段,产生体验,进行感情朗读。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句子。

三、设计理念: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这节课,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读、想、议”与文本真切对话,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灰椋鸟》,通过上一课地学习,我们知道灰椋鸟在作者眼中是什么样儿的吗?课件出示灰椋鸟的样子,(师生接读)灰椋鸟()的嘴,()的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

2、在作者看来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

(二)读文入情,探究感悟

1、学习第四小节

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想一想,灰椋鸟是怎么样归林的呢?把关键的词圈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板书:归林)

学生自由读 交流

相机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在投影片上写上:飞入):将“投入”改为“飞入”行不行?(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欣赏、朗读体会壮观的场面,重点理解“排空而至”)这是我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所看到的,你还听到了什么?

相机出示: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汇合。

同学们,你们也读读这几句话,看看此时的感受还仅仅是壮观吗?(生练读体会)全班交流

小结:多美的归林图啊!我们再打开课本读读第四小节。

2、学习第五小节

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睁大我们的眼睛,竖起我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吧,大家读读课文第五小节,把你的感受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

学生自学 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相机板书:百鸟争鸣

作者已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欢呼什么呢?相机板书:闹林

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着作者,也感染了我们。同学们把你的欢呼,你的赞叹,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齐读第5节)

3、学习第六小节

看到了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作者兴奋、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出示第六节)指名读

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

(三)资料交流,深化主题

1、同学们,全篇课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以后壮观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作者徐秀娟是一个怎样的的人?(板书爱鸟)

2、课前布置大家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谁来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生交流 师:徐秀娟的事迹传出以后,为了歌颂、怀念秀娟事迹,艺术家们创作了一首动人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3、FLASH动画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

4、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像徐秀娟这样爱鸟护鸟,为了心爱的鸟儿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人,我们现在到哪儿还能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出示,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的一生来记住这句话!

(四)延情课外,行动落实

同学们,徐秀娟为了鸟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能为鸟儿做些什么呢?

七、教学反思: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堂课,由复习导入,重点学习四、五自然段。教学中,环节不多,但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分析不多,但圈点批注,感受颇深;文字不多,但热情朗读,声声入耳。

我先运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赏心悦目,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了起来。学生通过“读、想、议”与文本真切对话,抓住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和联想的到,展开说说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或句。其中,“排空而至”、“百鸟争鸣”等词纷纷落入学生视线,感受谈得很是生动:“它们像一支支很有纪律的部队一般。” “只有亲密的朋友、亲人间才会倾诉心里话,这里的鸟儿在作者眼中就和亲人一样,多么感人呀!”“我感觉到穿着金红色裙子的少女正在跳舞,她们在比谁的舞姿更美。”„„正是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作为支撑,课堂上的朗朗的读书声,可说是非常令人激动,特别叫人兴奋。

篇8:《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 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 让学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学习的过程中, 能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场景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整体感知

1.学生一起读课题。

2.快速浏览全文, 找一找课文的哪些地方介绍了作者观察到的灰椋鸟的情况。

二、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把关键的词和句子画出来。

2.课件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 你看到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学生回答并画出词语)

(2) 可以用哪个成语归纳一下它们归林的方式? (板书:成群结队)

A.先是一小群一小群地归林。

B.再是一大群一大群地归林。

(3) 灰椋鸟是成群结队地归来的, 这让我们感觉到了什么? (板书:气势恢弘) 还有哪些词描写了这壮观的场面, 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

3.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 你会和同伴们倾诉些什么?又会怎样呼唤你的儿女和同伴?

4.你们再读读这几句话, 此时听着鸟儿的呢喃细语, 你感受到的仅仅是壮观、气势恢弘吗?

5.你们已经融入到快乐的大家庭里去了, 感受到了这样一个壮观的画面, 我们可以给这个画面起个名字。 (板书:归林图)

6.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感受鸟儿归林时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读并体会, 说说喜欢的理由。

2.学生自学, 全班交流。

(1) 出示:“看……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着盛装翩翩起舞的少女?出示:“树林内外……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声音如飞瀑落入深涧, 如惊涛拍打岸滩。除此之外, 这种声音还像什么?

(2) 这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谁来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板书:“闹林图”)

(3) 归林的画面温馨、快乐, “闹林图”让作者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用文中的词来概括。 (板书:喧闹而又热烈)

四、小结

1.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林场工人由衷的感谢, 也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这几年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一行动的赞叹之情。

五、情感升华

1.简单介绍徐秀娟的事迹。

2.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出示:“鸟是人类的朋友……我到哪儿去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作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灰椋鸟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灰椋鸟教案设计04-09

灰椋鸟课文教案05-03

教学设计范文05-23

教学设计论文范文05-10

风教学设计范文05-19

功教学设计范文05-19

花教学设计范文05-20

鲸教学设计范文05-20

教学设计雪范文05-20

课教学设计范文05-20

上一篇:自学考试国际贸易试题及答案下一篇:不什么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