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教学设计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功率教学设计范文

功率教学设计

第二节

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功的单位?

二、引入:在建筑工地,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看法.

思考:甲乙两同学分别将12块砖搬到二楼 ,是否做功?做多少功?谁做功快?

带领学生归纳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a.做同样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

1 b.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如果做的功不同,时间也不相同,又怎样来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和学生一起回忆速度的定义并引入功率的概念。

三、新课教学:

(一)、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做的功叫做功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公式:pwt P-功率-瓦特(W);W-功-焦耳(J);t-时间-秒(s)。

1W=1J/s,1KW=1000W。

(二)、举例说明功率的物理意义: 1.运动员的功率70W表示什么意思? 功率70W表示运动员在1s内做了70J的功.

2.功率70W和450W功率哪个大?做功哪个快?为什么? (450W=450J/s,70W=70J/s) 450W比70W功率大,做功快. 3.一些物体的功率。

四、例题讲解

例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7t,起重机在15s内把它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g=10N/kg) 例2. 一架起重机在5分钟内把60000牛的中午匀速举高25米,它的功率是多少瓦?

五、设计实验测功率

小丽和爷爷想比一比谁上楼的功率大。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

2 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试些出功率的表达式。

六、小结:

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概念

3、功率的公式

4、功率的单位

七、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则功率越大 B、做功的时间越短,则功率越大 C、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 D、功率小,做功一定少

2、某同学爬楼的功率是150W,表示该同学( ) A、每秒做功150W B、能做150J的功 C、1s的功率为150W D、1s内能做150J的功

3、起重机将104N的重物匀速提高了8m,用了40s,求:(1)起重机做的功。 (2)起重机的功率。

八、作业

第二篇:《功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1)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2)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

人上高楼(如16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增强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 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30分钟)

一、功率概念的引入

回忆以前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公式:功率=功/时间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则可以把上式写成P=W/t(板书) 思考:类比速度的单位,功率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J/s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用字母w表示,是为了纪念英国的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s 在工程技术中,功率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兆瓦(MW),它们与瓦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换算关系:1kW=103W 1MW=106W 练习:结合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单位,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量

速度

功率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定义

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计算公式

单位

m/s km/h

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记住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60~80W。 例题: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速度单位是距离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是m/s。功率的单位应该是功的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应该是J/s。 学生积极思考,完成表格。

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物体做的功多,但做功用的时间较长,功率不一定大,A错。物体做功时间短,但做的功太小,功率也不一定大,B错。物体做功越快,其含义是做相等的功用的时间短,或相等时间内做的功多,所以功率越大,C正确。物体做功时间长,而做的功如果太少,功率反而越小。

运用类比,从科学方法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研究类似问题提供方法上的帮助。

让学生区别做功快慢与做功多少,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功率的测量 上课铃响了,你和你的同伴都从一楼爬到了四楼,你们俩的功率谁的大?如何测量你们爬楼的功率? 思考:(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才能测出人的功率?(在学校里,人爬楼的高度通常可以利用一阶台阶的高度×台阶数进行测量)。 (2)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3)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4)设计出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重力G/N 台阶数n

一级台阶高度h/m 时间t/s 功率P/W

与同学合作,测量在不同情况下人的功率。

想一想:还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功率?(如跳绳、俯卧撑等)。 指导学生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 由和可得

指出对解决车、船的速度、功率、牵引力的问题较为方便。 计算时注意“F”的单位是N,“v”的单位是m/s,此时“P”的单位才是W。

公式说明,当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当需要较大的牵引力时,要减小其行进的速度。汽车爬坡时,司机采取的换挡减速的办法,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例题:一辆小轿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6000N,求:(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 (2)5秒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

练习:一辆功率为45kW的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需要测量人的重力或质量G、一级台阶的高度h、跳过的台阶数n、所用的时间t。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磅秤、秒表、刻度尺。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 。

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于表格中。 学生听讲并练习。

通过估测人体登楼的功率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第三篇:功率教学设计

课题:《功率》

授课教师:吴 克 卫 单 位: 韩庙初中 时 间:2009年2月19日 第三节《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 (2)从功率概念的定义,体会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3)理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4)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 (5)具有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坚持原则,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功率的定义; (2)通过观察和联系实际生活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功率的概念;

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理论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做功有快慢之分吗? 引导学生看书: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

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想想议议学物理

二、探究: 如何判断做功快慢?

1、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做功快慢?

2、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4、引出比较:

做功相同,时间不同,比较; 时间相同,做功不同,比较。

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

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

归纳总结和巩固

三、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老师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

2、巩固提高:

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

联系实际学物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认识

1、提出问题:此问目的在于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身边所熟悉的问题,认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和区别。

3、指导学生学看机械铭牌并回

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身边所熟悉的问题,认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义。 指导学生读家里的电器设备上的额定功率都记录下来,并计算家里的每部机器每天要做多少功?要消耗多少电能?哪一部机器最耗电?相互讨论。

想想议议学物理

五、探究: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1、提出问题:功率与力、速度有何关系?

2、师生共同分析得出:p=fv。

3、根据p=fv分析实际问题。

学生思考: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驶时,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较徒的上坡路段,汽车司机要做好什么调整,才能确保汽车驶到坡顶?为什么?

师生共同根据w=fl和l=vt推导出p=fv。 引导学生利用公式分析上述问题,及如何应用于实践

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六、通过例题训练,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想想议议:

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

2、例题:体重为900n的爷爷与体重为300n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10米。若: (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

(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2倍; (3)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

以上三种情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少

引导学生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讨论及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边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班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解答,教师在课室巡视,给有学习困难的学适当的帮助。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再用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习惯。

小结

七、小结

请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先自己总结归纳,教师引导个别代表回答并作适 本课黑板中间的主板书: 功率;

1、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2、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3、计算公式:p=w/t 单位:瓦特 千瓦

4、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5、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 p=fv

6、生活中各种机械功率的意义及功率知识的应用。 篇二:功率教案

《功率》教学设计 海口新海学校 文华波

教材分析

功率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安排在功和机械效率之后,需要学生对三个概

念准确的区分。功率在生活中具有实际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概念和它的物理意义

2、知道功率的单位及功率的计算公式。

3、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并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具体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

2、学会把速度的知识迁移到比较做功快慢上来,理解功率的定义及其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用类比的方法可以研究相似、相近问题的思想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提高

他们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功的计算,我们现在计算一个有关做功的问题

题目:

质量50千克的小张,他的教室在三楼,如每层楼高3米,那小张每次上教室要克服自己的重力做多少功?

平时他上教室用的时间是30秒,但是有一次下到一楼后发现忘了关灯,就匆忙赶上去关灯,这次上楼只用了20秒,

提问:

1、他平时上楼做的功和这次一样多吗?

注意单位:在本公式中功率只能用瓦做单位,时间用秒做单位,功用j,kw.h只在电学中用

7、练习

1、一台液压起重机在10s内把一辆重为15000n的汽车举高了2m,起重机对汽车做

了 j的功,功率是 w(g取10n/kg)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计算功和功率的方法.由公式w=gh可求出起重机对汽车做的功, w再利用 p= 求出功率. t

2、关于机器的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器的功率越小,做功越慢 b.机器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c.机器的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低 d.机器的功率越大,做的有用功越多

分析:(1)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说明做功快,与做功多少无关; (2)功率与机械效率无关.

由上可知,功率与机械效率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并不 一定高,同样,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并不一定做功快,二者之间无因果关系 8.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功率的定义、物理含义、公式及单位,我们把容易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混淆。希望同学们下去对比复习一下功和功率这,机械效率这三节的内容。

9、板书设计

三、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2、物理意义:做功的快慢。

3、公式:

变形公式: w=pt t=w/p

4、单位:瓦特, 1j/s=1w, kw 第 3 页 共 3 页 篇三:《功率》教学设计

班 姓 学

级: 09级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名: 马光辉 号: 40906281 《功率》教学设计

《功率》教学设计

【课题】功率

【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功率”这一节位置在“功”和“重力势能”之间。接上“功”的内容,对物体做功拓宽理解。后面的内容是功与能之间的期初衔接部分。“功率”的内容贯穿以后的整个物理学。

本节内容风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功率。学生要弄懂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还有功率的单位。第二部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正确理解和判断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第三部分,功率与速度。根据公式推导,得到p=w/t=fv。让学生理解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学生分析】

学生掌握了功的知识,并且学过速度,知道速率的定义。所以对功率的概念较容易理解。但对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会有不少问题。

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针对性辅导,对与实际问题尽量分析透彻,让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2.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2.

通常指平均功率,

为瞬时功率;

的运

,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重、难点分析】 1.重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就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概念。通过汽车起动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习方法】教师指导下的理解与结合实际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7.3 功率

一、功率

1.定义: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定义式:p=w/t。 3.单位:w 1mw=1000kw 1kw=1000w.

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额定功率:正常条件下可以长时间工作的功率. 2.实际功率:机车实际输出的功率.

三、功率与速度 p=fv

四、平均功率:p=w/t 瞬时功率:p=fv 【教学反思】篇四: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功和功率》

物理教研室:尚亚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折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恒力做功。会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掌握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的几种方法,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如何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会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4、掌握汽车的两种起动问题,以恒定功率启动和以恒定牵引力启动。

5、会用函数关系分析图像问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解决物理问题有两条思路,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 功的讲解应从做功的两个要素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理解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转换。学生虽然在二年级学过功和功率,但没有把知识整合成串,尤其是从能量这条思路解题,学生还没有养成好习惯。本节课要让学生认识到用能量观点解题的优越性。

【教法建议】

可以让学生先预习本节内容,并填写相关填空题(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对本节的概念进行逐一讲解,以讲解例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本节的内容。然后小节。最后学生演板练习本节课习题,通过练习发现本节课学生还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功的计算方法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和功能关系。 【教学难点】 机车启动的两种方法和功能关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本及练习册并填写相关填空题。

二、新课教学

1、功 (1)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做功的两个要素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例1】 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水平 推力f使斜面体向左水平匀速移动距离l,物体与斜面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如图5-1-5所示.求: (1)m 所受各力对它做的功各是多少?

解析:(1)m受力方向及位移方向如右图所示.因物体匀速 移动,则支持力fn=mgcos θ,静摩擦力ff=mgsin θ,因 mg、fn、ff均为恒力,由w=flcos α可得重力做的功wg =0支持力做的功wfn=mgcos θ·l·sin θ=mgl·sin θcos θ静摩擦力做的功wff=mgsin θ·l·cos(180°-θ)=-mgl·sin θcos θ

(通过此例题加深学生对功的公式的应用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做功的两个要

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以及总功的求法有

1、先求合外力,然后

用功的公式求出总功。

2、先求出各力做的功,然后把各力做的功进行代数和。

3、利用动能定理。) (2)正功与负功根据w=flcos α可知:

和瞬时速度的夹角关系去判断力做正功和负功,还可以利用功能关系去判断,此处需要补充这些知识)思考讨论,归纳得到,功的正负既不表示大小,也不表示方向,正功表示动力对物体做正功,让物体的动能增加,负功表示阻力对物体做负功,让物体的动能减少。

2、功率有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① p=w/t,p为平均功率 ②p=fvcos α(α为f与v的夹角) ,v是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v是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速度).

【例2】如图5-1-2所示,汽车在拱形桥上由a匀速率运动到b,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 ) 图5-1-2 a.牵引力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 b.牵引力和重力做的总功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c.合外力对汽车不做功 d.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会变化

解析:牵引力和重力做的总功与摩擦力做的功的代数和为零,a、b错误;因汽车做匀速率运动,动能增量为零,故合外力对汽车不做功,c正确;重力做功

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与重力方向的分速度的乘积,故瞬时功率会变化,d正确。 (通过此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瞬时功率时一定要注意力和瞬时速度的夹角一定不能丢。此题还复习了功能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用能量观点去解题的优越性,还让学生学习了如何求变力做的功。)

3、机动车的两种启动方式:对机动车等交通工具,在启动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启动方式,以恒定功率启动和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现在比较如下:

(说明:机车启动的两类问题是孤立的问题,和其他知识没有太大的联系,学生只要掌握了就可以在考试得到这类题的成绩,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板书设计

(一)功

1、功的两个要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2、功的公式:w=fscosα

3、正功和负功:正功表示动力功,负功表示阻力功,功的正负既不表示大

小,又不表示方向。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完成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公式: p=w/t,p为平均功率 p=fvcos α(α为f与v的夹角) (v是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v是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速度)。

(三)机动车两种启动方式

1、以恒定功率启动:

2、以恒定加速度启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理解功的定义及正功和负功的定义。本节课学习的过程就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用图像解题的能力和总结归类的能力。设计本节课的目的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尝试做事的态度,不怕失败,只要努力去做,终究会成功。篇五:电功率教学设计

二、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l 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2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和方法

l 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2、会用公式p=w/t 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能表

教学课时:3时(1电功率,2电功率的计算,3电功率的测量)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电能„„

电能表„„

电功„„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能表有时转的快?有时转的慢?为什么?

各电器的“w”是什么意思?

进行新课:

1、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学生讨论:如何表示?)

教师:规定一时间,看谁做的功多!!!

(1)定义: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s内所消

耗的电能。

即 电功率=功/时间 p=w/t 或 w=pt (2)单位:w――电流做的功――焦耳(j) t――时间――秒(s) p――功率――瓦特(w)

1w=1j/s 1kw=1000w (3)、功率的应用、常见电器的功率

例:电视机的功率p=200w=kw 例:我们说洗衣机的功率是500w,其含义是

例:课本34页例题 练习:课本36页练习。

2、“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 w=pt 所以 若p――千瓦、t――小位

则w――千瓦时 (1课时)

3、怎样测量功率

学生讨论: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电功率的大小与电流、

电压大小有没有关系?

试验表明: p=iu 单位:i――安(a) u――伏特(v) p――瓦(w)

例题:课本35页例题

练习:

1、一只标有“220v 4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若电路的电压为200v,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2、某电能表标有“220v 3a”字样,这表最多可以在220v电压下给多少只60w的灯泡供电? (利用本题解释功率可以相加)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1、重点是电功率的含义,特别要注意单位,避免学生混淆。

2、 对于公式的应用,应通过一定的练习量进行培养。

第四篇:功率 教学设计 孙莹

第七章 第三节 《功率》 教学设计

白山一中 高一物理组 孙莹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功率的概念,引入这一概念并不困难。教科书在本节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引出功率的概念及定义式,并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最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起比值定义的方法,理解公式P=W/t和P=Fv的物理意义,并能用公式进行有关功率问题的分析计算是本节的重点。对于“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教科书通过“说一说”和“做一做”栏目,作为扩展性的选学内容,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因材施教。

2. 教学目标

(1)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定义式P=W/t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3)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含义。

(4)根据功率的定义式推导P=Fv,并能用于分析,计算和解释现象。 (5)能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6)通过对各种机械的功率的探究和有关功率的测量,认识功率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案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幻灯片两幅图片,提问如何来比较做功的快慢?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分析三台起重机做功的快慢,第一台和第二台做功时间相同,但提升高度不同,第二台和第三台起重机做功提升高度相同,但时间不同。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① 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②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做功就慢。

③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概念。从而引入功率的概念及定义式。

(二)新课教学

一.功率

(1)定义:物理学上用物体所做的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作为在该时间内物体平均做功快慢的量度。

定义式: P=W/ t

(2)单位:请一位同学正确地说出公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P:功率,单位:瓦(W),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

W:力所做的功,单位:焦耳(J) t: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 单位换算:1kW = 1000 W1W=1J/s

(4)功率是标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

二.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功率这一概念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很多机械名牌上都标有额定功率的值,这是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但是机器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是在额定功率下工作,实际功率一般总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如果机器长时间在大额定功率下工作,机器会被损坏。

配两道习题练习,学生以抢答加分的方式回答。 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是说明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功率是说明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小

D、力做功越多,功率一定大 2.某人用同一水平力F 先后两次拉同一物体,第一次使此物体沿光滑水平面前进距离l ,第二次使此物体沿粗糙水平也前进距离l ,若先后两次拉力做的功为W1和W2 ,拉力做功的功率是P1和P2 ,则 [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三、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即使是同一个力做功,做功的功率可能是有变化的,在一段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实际上就是这段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若为瞬时功率,则表示某一时刻做功的快慢。

四、功率与速度 思考与讨论:

一部汽车载重时和空车时,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驶,试讨论这两种情况下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预测学生会回答:

①载重汽车与地摩擦力较大,牵引力也大,由于行驶速度一样,故相同时间 内,载重车的牵引力做功较多,所以载重汽车的输出功率较大。

②载重汽车行驶得比空车慢,因此功率较小。

③载重汽车比空车费力,因此载重车的输出功率较空车时要大些。说明: 上述分析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功率与力和速度有何关系。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片面和不完整回答,教师参加到学生的讨论分析中,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推导过程:

功率与速度关系是重点内容,也是常考内容,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自行推导,教师加以解释,并强调当V为平均速度时,P=FV表示平均功率;当V为瞬时速度时,P=FV为瞬时功率。从而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的应用此公式。

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当P一定时,F和V有什么关系?

当F一定时,P和V有什么关系?

当V一定时,F和P有什么关系?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并回答。

为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做一套例题如下:

最后,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有学生来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三、案例分析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功率”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在引入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等概念时,都注意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和有趣,学生易于认识和理解“功率”概念,并且设置了简单小练习,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研究问题,并积极回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率定义式的得出以及功率与速度关系式的推导都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思维方法,体会比值法在定义“功率”概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功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生活与物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形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较好地体现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课程理念。

第五篇:功和功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知识回顾

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公式是什么? 答: W=Fs 活动二:思考与讨论

实例1:一台甲起重机在 1min 内把1吨的货物匀速提升到预定高度,另一台起重机乙在 30s 内把1吨的货物匀速提升到相同高度。

实例2:一台甲起重机在 30s 内把1吨的货物匀速提高了10m。另一台起重机乙在 30s 内把1吨的货物匀速提高了5m。

提出问题:

1、这两个起重机对货物做的功有什么关系?

2、这两个起重机哪一个做功的快?

3、你又是怎么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讨论的结果。

得出结论:功率是表示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定义式P=W/t,功率是标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 活动三:分组探究

提出问题:根据功率的定义,功率是平均功率,力对物体做功时有无瞬时做功的快慢--瞬时功率? 说明:即使是同一个力做功,做功的功率也可能是变化的,在一段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实际上是这段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平均功率:描述一段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瞬时功率:表示在某一时刻做功的快慢。

展示成果:瞬时功率公式:P=Fv

平均功率P=Fv (V是平均速度); 瞬时功率P=Fv (V是瞬时速度);一般表达式:P=Fv 活动四:讨论区分机械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组内讨论的结果。 第二课时

研究性学习:机车启动过程探究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内人员构成采取“异质”组合原则;各小组间保证研究实力均等,小组间实现“同质”。每组9人, 各成员选出组长1名、副组长2名,负责每名同学的分工和本组研究课题的开展和管理。 2.小组分工与策划

9人可分成三个小组,每组3人,第一组收集各种机械的铭牌数据,第二组研究起重机以恒定功率提升货物时,速度、牵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