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案设计

2024-04-09

灰椋鸟教案设计(共9篇)

篇1:灰椋鸟教案设计

灰椋鸟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写的一篇记事写景的散文。课文写了作者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赞颂之情。文章第二大段是重点,而第四、五自然段,又是重点中的重点,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情真意切,情理贯通;拟人手法和反问句的妙用,让人在思考中体味明理。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课文的作者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她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就在 1987年9月16日她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她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教学时对作者进行简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鸟、护鸟之情。

二、设计理念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两翼。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注重语言材料的感悟和积累,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引领科学的价值取向。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鉴于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又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随教学进度让学生掌握“杉”、“栖”、“棱”、“涧”四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和” 、“翘”,重点是抓住美文夯实基础,围绕字、词、句、段进行理解、阐述。让学生较好地由“语表层”进入“意蕴层”,从而进入文本的“意境”。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各自的感官去“触摸”、“品味”语言文字,达到与知识深刻的共鸣。同时,注重言意转换,思考文本语言表达的形式,从而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本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的精神殿堂;同时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椋”;掌握“杉”、“栖”、“棱”、“涧”四个生字,理解“翘、和”两个多音字组成的词。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能用楷书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应和、排空而至、见闻”等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在具体点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从而体会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能用楷书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为歌颂本文作者徐秀娟所创作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上课作情感铺垫。

(一)、导入课题 随“题”识字

1、作者简介,导入课题 (徐秀娟 1964—1987)女,1964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满族渔民家庭,一个养鹤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徐秀娟小时候常帮着父母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1987年为寻走失的天鹅溺水牺牲。被追为烈士,誉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2、解析课题 导入生字

①教师指导课题“椋”的结构同时提醒学生“椋”的读音。齐读课题。

②归纳和“椋”的字形相同的生字“杉”、“栖”“棱”“涧”并强调书写左右结构生字的注意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介绍灰椋鸟。(点击课件出示灰椋鸟图片,看这就是灰椋鸟它正栖息在枝头,它的嘴尖尖的,它的背灰灰的,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不起眼的鸟,在作者徐秀娟的笔下那么富有生趣,尤其是鸟儿归林的场面)

2、初读感知灰椋鸟。请打开课本,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把你认为难读、关键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多音字

① 水杉 栖息 扑棱棱 深涧

② 多音字 翘首 应和

(三)、赏析品读“归林”,积累词句

过渡:假如你是一个摄影师,让你抓拍文中最精彩的一个镜头,你会抓拍哪个镜头?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鸟儿“归林”的场景?

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了鸟儿“归林”的场景。

2、请同学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初步感受鸟儿归林的场景。

3、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场面,你会用哪个词语?

4,学生自由汇报,并由学生随机板书。(整群整群、排空而至等词语)

5、联系语境,词语归类。(教师将学生汇报词语根据描写归林时壮观的场面和气氛的热闹而分类。)

1、教师过渡:灰椋鸟归林时是何其壮观,气氛是多么热闹,现在就让我们轻轻走进灰椋鸟,走进那片刺槐林,去感受灰椋鸟的世界。

2、提出学习要求

①读: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②画:画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③思:边读边思,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或句子。(教师边出示边讲解要求。)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评指导朗读、联系语境理解词语。

过渡:(刚才我们交流了一些描写鸟儿的句子,在交流感受的时候感觉有些凌乱,但是作者在描写这些句子时有没有感到凌乱?这是因为?散文形散神不散,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四)、小结第四自然段的写作顺序。

①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a.从 “一开始”写到“没有几分钟”;b.从“一小群”写到“大部队”;c.从“先回来的鸟”写到“后到的鸟”)

②现在我们来跟随作者完整的感受鸟儿归林的场面,大家一起来合作朗读这一段,分成三部分朗读。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过渡:刚才老师欣赏了大家的朗读,现在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的书写能力,古人云:“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这是古代书法家颜真卿练习书法心得,书写本课生字。首先来一起读帖。

①复习本课生字,分析字形及结构特点;

②学生描红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

③用楷书在田字格里书写本课生字。

④书写讲评。(用实物展示台讲评存在问题和优点)

⑤书写小结:同学们看到大家在书写方面的点滴进步,老师就自然想起了一句关于写字的名言“执笔写好字,秀出民族魂”可见写字是人的另外一张名片,老师愿每位同学都有进步写一首漂亮的字。

(六)、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教师小结:同学们课上到这里,我不禁想问作者一开始就喜欢灰椋鸟吗?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表达对鸟儿的喜爱吗?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好,看一下回家的作业。

(七)、作业设计

1、听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八)、板书设计

26 灰椋鸟 群鸟归林

排空而至 一批一批 浩浩荡荡

互相应和 边飞边鸣 整群整群

(学生完成)

(此板书的设计意图在于创设一个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同时拓展、积累词语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环境,学生在与老师完成板书的同时老师随机指导、点评学生书写的姿势、笔顺、字形)

篇2:灰椋鸟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背诵课文3~5。

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三、朗读课文

板书:

15、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篇3:《灰椋鸟》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欣赏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课教学设计以“读、悟、内化”为线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感悟语言的魅力,通过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录像: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灰椋鸟的画面,谈谈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设疑激趣:灰椋鸟是一种很普通的鸟,在我们江淮一带极为常见,但作者为什么会对其情有独钟呢?现在请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来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演示、巧妙的设疑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既引领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又培养了对文本阅读理解的动力。]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达到准确、流畅的效果。

2.指导“椋、栖、翘、槐”字的读音;“椭、绒”字的写法。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读后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4.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灰椋鸟的吗?(教师板书:归林图闹林图)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理解难度并不大。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可以大致读懂文本,从而直奔文本重点内容。]

三、研读内化

(一)、研读“归林图”

1.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体会一下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给你什么感受。(场面的壮观,鸟的欢乐。板书:壮观鸟欢)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场面的呢?

3.投影出示相关语段,指导学生理解。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谁来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场面有多么壮观。

(2)同桌互相练读,探讨一下,要想体观场面的壮观应该突出哪些词语。(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数百米长、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

(3)现在,谁再来读这几句话呢?

(4)播放灰椋鸟归林场面的录像:看到这壮观的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能通过朗读展示一下吗?

惊喜——读出你心中的惊喜。

激动——读出你内心的激动。

4.导读:忙碌了一天的灰椋鸟终于归林了,它们显得非常快乐。先回来的鸟——(男生接读第5句话)后到的鸟——(女生接读第6句话)

5.想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灰椋鸟,会向伙伴们倾诉些什么见闻和收获呢?

6.小结:作者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场面的壮观,鸟儿的欢乐。那么,此时的林中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想不想欣赏一下?

(二)、研读“闹林图”

1.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它们在做些什么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汇报。(林子里,灰椋鸟或飞或鸣,载歌载舞,显得特别喧闹而又热烈。板书:热闹)

3.作者是怎样描绘出林子里热闹的情境的?请画出相关的内容。

4.投影出示: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1)“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这是为什么?(晚霞的映衬)作者生动地把它们比喻成翩翩起舞的少女体现了什么?(喜爱之情)能读出这种感觉来吗?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2)试着想象一下“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是怎样的声音,再读一读,细细品味,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3)此时林子里怎么会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晚霞——五彩的灯光;飞舞——优美的舞姿;鸣叫——悦耳的歌声)这种景象多么美妙啊!让我们把这两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5.看到灰椋鸟在林内高歌曼舞、热烈喧闹的景象,作者的情感如何?(深受感染,欢呼起来。板书:人乐)

6.如果你就在这林子里,你会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吗?你会怎样欢呼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关键在于“研”、“读”两点,两者相辅相成。只“研”不“读”,犹如建造空中楼阁;只“读”不“研”,则让感悟、内化成了竹篮打水。所以,一边是让学生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读走进文本,一边是通过分析、想象、探讨的方法深入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四、品读悟情

1.联系课文第6自然段,将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细细品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交流。(赞颂林场工人;热爱鸟,热爱大自然的高雅情操。板书:爱鸟)3.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听。

[设计意图:通过回头品读的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使领悟作者的情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五、招展升华

1.播放音乐《真实的故事》。音乐声中教师深情介绍作者徐秀娟的生平事迹。

2.总结:徐秀娟是当代的英雄,她的事迹永远鼓舞着我们。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向徐秀娟大姐姐学习,也来做一名“爱鸟模范、护鸟英雄”。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资料性课程资源,让音乐与文学携手并行,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体现了文道统一的目标。]

篇4:《灰椋鸟》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地四、五自然段,背诵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

2.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欣赏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解读作者描写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的“密码”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品读感悟重点段,产生体验,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

解读作者描写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的“密码”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活动

一、设疑“好看”,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1.谈话: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灰椋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一开始认为:有什么好看的呢?

2.是啊!外形不好看!那什么好看呢?

二、精读入境,感受“归林的壮观”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读提示”来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1.读:默读第4自然段中写鸟儿归林场面的句子。2.想:想象归林时让人值得一看的画面。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描写鸟的语句。4.写:写一写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原因。

(一)交流感受,相机朗读

师:谁先来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语句,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

预设1:引导:这“一小群一小群”就像是鸟儿的先头部队。这刺槐林就是它们温馨的家园。

预设2: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师:想象一下,“排空而至”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一节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大部队”排空而至。

预设3: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说一说你的体会?生:壮观:整群整群 数百米长 巨大 一批一批 浩浩荡荡 。

这就是灰椋鸟归林时排空而至的壮观景象!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文字,把脑海中的画面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第一组的同学你们是一开始的“先头部队”灰椋鸟,读第一句。其它组同学“大部队”加入一起读后面的句子。

过渡:孩子们,通过语言文字我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壮观)

预设4:“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与熟悉的伙伴会合。”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

师:从他们的叫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此时此刻,你会向你的同伴倾诉一天的哪些见闻和收获?

师:小灰椋鸟,刚才你向同伴倾诉什么啊? 这只小灰椋鸟,刚才你的同伴告诉你什么了?

师:它们又会怎呼样呼唤和应和自己的同伴和儿女呢?

师:此时此刻,听着鸟儿们的温情细语、深情呼唤你又感受到这是什么样的画面? 师相机板书:“温馨” 。

师:同学们,让我们读一读这句话,读出温馨的感觉来!女生读分号前先回来的鸟,男生读分号后到的鸟。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儿为什么用分号?

(二)解读写法,练习成诵

师:这么壮观而又温馨的归林场面,作者是怎样具体而有序描写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这一自然段,想一想!

生:作者写她看到的,写听到的、想象的,即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

生:从“一开始”“没过几分钟”“先回来的”“后到的”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也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作者就是用时间这条线,把她的所见所闻所感串联起来了。

解开了作者的写作密码,我们要记起这一段来就轻松多了,我们来根据提示一人一句接龙背诵。

三、品读赏析,感受“闹林的热烈”

其实,课文第5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的写法是一样的。都是写作者在林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就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用不同符号画出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汇报:5-8 你看到什么样的画面,最喜欢哪个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美丽的景象融入了作者炽热的情感,请一位男生读出这一份美好。

还有你喜欢的句子吗?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鸟儿们欢快地鸣叫着,它们你叫——我也叫,你叫得响——我要叫得比你更响,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叫——百鸟争鸣。

师:百鸟争鸣是一百只吗?是千只、是万只,所以这声音似——这声音如——老师把这个句子这样一排,你发现了什么?

先听老师读: 谁来读,读出飞流直下,惊涛拍岸的气势,采用指名赛读,小组读,全班读的递进方式。

在这俱乐部里灯光就是……舞台就是……歌手舞者就是……把这狂欢的气氛读出来!

师:同学们,灰椋鸟归林让我们感觉到壮观而又温馨,而这归林后的情景给我们什么感觉呢?用文中的词语来说。师相机板书:喧闹 热烈 。

其实,鸟儿早晨出林的情景同样壮观而又热烈,请同学们想象鸟儿出林的情景,学习第5自然段的写法,用你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鸟儿出林的场面写具体。

同学们:书写一段话要注意行款整齐,段前空两格,写在横格的中间,上不顶天,下不靠地,堂堂正正,工工整整立于天地之间。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大家的佳作。

四、感受“人林鸟”的和谐

孩子们,一群灰椋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作者在兴奋、感叹之余,她又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是呀,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就不会有郁郁葱葱的树林,也就不会有这活泼欢快的鸟,同样鸟又为树林增添了活力,为人带来了欢乐,这多么和谐的画面呀!板书:(和谐)

五、感悟情感,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作者对灰椋鸟的态度反转!是因为灰椋鸟归林时好看;是因为灰椋鸟闹林时好看;更因为人、林、鸟之间的那份和谐之美好看。然而现实往往让我们心痛!我们来听听鸟儿的心声。

如果没有林场工人,如果没有像徐秀娟这样爱鸟、护鸟的人,我们现在到哪儿还能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六、拓展作业,学以致用

1.阅读巴金《鸟的天堂》。

篇5:灰椋鸟教案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生字词。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2、读一读这些句子及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五、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灰椋鸟开始归林--归林时--归林后的情景。

3、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4、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5、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这顺序体现在哪些词上?( “一开始” “几分钟”。 “一小群一小群” “先回来的鸟”……)

(2)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3)写“大部队”时,作者用哪个词,准确地描绘了当时的气势?“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描写的句子。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6、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俱乐部。”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象,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7、指导背诵第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鸟是人类的朋友……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3)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2、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1、写几则保护益鸟的公益用语。

【板书设计】

25、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篇6:灰椋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及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

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及灰椋鸟在树林中的快乐生活。难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一起读课题——《灰椋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灰椋鸟。

过渡:有同学见过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吗?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语言文字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轻声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把关键的字词圈出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交流句子

①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A、“一小群一小群、”

师追问:你读书非常仔细,从一小群一小群、看出灰椋鸟归林时不是单独行动,好的,从这段话中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它们归林时的这种特点呀?

引出整群整群、一批一批

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它们归林时的特点吗? 师:继续交流,你还找出了哪些关键词? B、a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

b同学们展开想象,天空中当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c这样的场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板书:壮观)

d谁来试着读读这个词,把这种壮观的场面、浩大的气势读出来、生读词。师:除了“排空而至”这个词,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觉到当时的场面非常壮观呢?

C、“数百米长的长队”有多长呢? D、“浩浩荡荡”也让人感觉气势很大 E、“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②师:我们能不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好,读出这种壮观的场面呢?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先自己练一练。

③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文字,争取把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画面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老师请第一、第二大组同学先读第一句,第二句时,三、四两大组加入进去一起读完。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这哪里还是一只只的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小精灵组成的队伍啊!

这段文字描绘的是作者看到的情景,她在刺槐林中还听到了什么呢?一起来看——)

3、师引读句子:“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1)师:在作者的耳中,灰椋鸟的叫声意思可丰富着呢。它们在倾诉、在呼唤、在互相应和,你一言,我一语,可热闹啦。

(2)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倾诉些什么?又会怎样呼唤、应和你的同伴或儿女呢?鸟儿们,尽情地倾诉、呼唤、应和吧。(3)全班交流 师:老师仿佛听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灰椋鸟在欢快地鸣叫,感觉到你们已经融入到这快乐的大家庭里去了。哪两只灰椋鸟愿意先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鸟语?

师评:真是两只友好的灰椋鸟!真是两只见多识广的灰椋鸟!呀,你们飞那么远,累不累呀?

4、小结: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眼前是排空而至的灰椋鸟,耳畔是它们活泼欢快的叫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你能给这样的画面起个名字吗?(板书:归林图

师小结:作者为了把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先写了看到的情景,再写了听到的叫声,写得很有条理,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同学以后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5、让我们一起再一次完整地来朗读第4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灰椋鸟在树林中生活得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用心地去感受作者的语言文字。看看文中哪些写鸟的句子深深地吸引着你,把它们划出来,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

(1)“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呢?

a原来,灰椋鸟在作者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没什么好看的,可是此时此刻,大自然赋予了灰椋鸟新的生命力,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是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b你感到此时的灰椋鸟是怎样的?

c那种翩翩起舞的轻盈的姿态谁能通过朗读带我们去看得更真切些? d指读 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一起来读!(2)还有你喜欢的句子吗?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a“百鸟争鸣”是指一百只鸟在叫吗?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b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么多鸟一起欢叫的热闹场面。师评:真热闹啊!c“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其实是指什么? 想不想听一听这似飞瀑、如惊涛的鸟叫声?

师:林子里栖息着那么多灰椋鸟,真像一个天然的俱乐部。d齐读,读出这种热闹的气氛。

(3)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已经来到了林中,听到了叽叽啾啾的灰椋鸟的叫声。这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你能给这样的画面拟一个小标题吗? 板书:闹林图

师:听着如此欢快的鸟叫声,作者情不自禁地这样想到——

(5)“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

师:在作者眼里,灰椋鸟是在举行联欢会,在庆祝节日呢读到这儿,你觉得灰椋鸟在树林中生活得怎么样?(板书:快乐)

师:作者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想,此时此刻,不仅是作者,我们每个人都被感染了,你会欢呼些什么? 学生简单交流

师:是呀,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同学们,把你的欢呼,把你的赞叹,把你的惊喜,融入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6)齐读第五自然段

请同学们拿好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结合板书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欣赏了灰椋鸟壮观的归林图、快乐的闹林图。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有那么多灰椋鸟排空而至,来到这里,而且在这里生活得这样快乐呢?

2、请学生自由发言。

3、鸟儿们生活的树林是怎么样的呢?快速找到课文中描写树林的句子: 出示:第一处: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第二处: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齐读句子

4、师:哦,原来是茂密的树林在等待着灰椋鸟的归来,因此,它们排空而至,它们翩翩起舞、它们呼朋引伴。灰椋鸟在这里自由自在,快乐无比,因为树林就是它们的家,它们的乐园。

5、请同学们留意这个词:人工 师;从这个词,你想到什么?

师小结:是呀,这么多大面积的树林离不开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呀。在回来的路上,作者想到:

师小结:同学们,这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林场工人由衷的感谢呀,让我们把这感谢之情表达得更强烈些好吗?

(五、)了解作者、情感升华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本文的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师:她有一颗爱鸟的心 板书:爱鸟

2、出示“徐秀娟”资料

3、艺术家被她的事迹感染,创作了一首动人的歌曲,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MTV。(一个真实的故事优酷视频百度快照

4、师小结: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像徐秀娟这样爱鸟、护鸟,为了心爱的鸟儿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人,我们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让我们一起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师:是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六、)布置作业:

1、摘抄第四、五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写鸟的句子,并写出喜欢的原因。

篇7:灰椋鸟详细教案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学生齐读课题)。

2、灰椋鸟起初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3、可是,作者因为看了有关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灰椋鸟归林的场景究竟有什么好看的呢?为何如此吸引作者?想去看看么?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第四小节:

1、打开书,自己读读第四小节,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板书:归林。

指名说一说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2、过渡:原来灰椋鸟就是这样归林的。

(1)、出示文字:“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的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指名读。

(2)、投入在这里的意思是?生:飞入。

换成飞入可以么?哪个更好?自己读读看。指名说说为什么。

(投入一词让人不由想到投入妈妈的怀抱……)

(3)、有感情朗读。

3、过渡:一开始是这样归林的,后来呢?

(1)、出示文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他们大都是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从头顶飞过。”指名读。

(2)、给你什么感受?从哪感受到的?师圈画相关字词。

(3)、想去看看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用心去感受一番。

睁开眼,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灰椋鸟可真多呀,你想到了什么词?生:不计其数、遮天蔽日、数不胜数、多如牛毛……

是呀,灰椋鸟就是这样不计其数、遮天蔽日、数不胜数、多如牛毛……的飞过来了,这就是―――排空而至!

出示: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不禁惊叹道:―――

指名说一说。板书:壮观。

(4)、有感情朗读。

4、过渡:这是我们通过语言文字,通过读加以想象看到的归林场景,我们还听到了什么呢?指名说。

(1)、出示文字:“先回来的鸟。。。。。。与熟悉的伙伴会合。”指名读。

(2)、这是作者―――(生回答)想象的。

想象他们在干什么呢?指名说,是相机圈画字词。

(3)、想一想,他们会倾诉哪些见闻和收获?又会怎样呼唤、应合自己的同伴和亲人呢?选择一个方面动笔写一写。

指名说一说。(他们会这样倾诉、呼唤、应合:。。。。。。)

(学生回答应合时,老师相机再补充两个回合加深学生对应合的理解。)

(4)、他们就是这样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同伴汇合。他们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

(5)、你能快乐的读读么?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五小节:

1、过渡:夕阳渐渐西沉,……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作者把此时的刺槐林和竹林比作?

(1)、指名回答。

(2)、出示文字:“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指名读。

(3)、俱乐部是人们―――(指名说)。

(4)、在这个俱乐部中都有谁呢?

2、过渡:那么多的灰椋鸟,他们排空而至聚集到这里。他们在这天然俱乐部中又干些什么呢?自己读读第五小节。

(1)、指名说。

(2)、出示文字:“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来。。。。。。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啊!”指名读。

(3)、给你什么感受?

(4)、少女在人们印象中是―――美丽的,盛装的少女则―――更加美丽。作者把什么比作盛装的少女?指名说。

(5)、作者起初对灰椋鸟的印象是?为什么在这里竟变得如此美丽?

(6)、这些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呢,多美的画面啊,你能美美的读读么?

有感情朗读。(女生齐读)

3、过渡:他们除了在这天然俱乐部中翩翩起舞之外,他们还在干什么呢?

(1)、指名说。

(2)、出示文字:“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指名读。

(3)、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4)、你看,这些灰椋鸟,你唱我也唱,你唱的响亮,我要唱得比你更响亮,这就是―――(生说)百鸟争鸣!这声音―――(生读)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这声音真―――?指名说。(动听、响亮。。。)

(5)、有感情朗读。(男生齐读)

4、小结:原来这些灰椋鸟在这天然的俱乐部中不仅翩翩起舞,还在尽情欢唱,这俱乐部可真―――(生回答)热闹。板书:热闹。

这么热闹的场景,再来完整读读好么?生齐读。

5、引读:难怪作者会问―――这上万只灰椋鸟……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相信此时此刻,不仅作者被这场面感染了,同学们也一定被这场面感染了,你会欢呼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四、升华:

1、过渡:你看,虽然我们没有去过林场,但通过语言文字,我们同样可以身临其境。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美不美?生不生动?

作者怎么能把原本那么不好看的、黑乎乎的灰椋鸟写得如此生动、美丽呢?

指名回答。板书:爱鸟。

2、想认识这位爱鸟的作者么?

(1)、出示幻灯片:作者的照片。

(2)、过渡:她叫徐秀娟。看她笑得多么灿烂,可是,你知道么?如此灿烂如花的笑容却永远定格在了23岁。想听听她的故事么?

(3)、简介:她生长在养鹤世家,从小爱鸟,爱动物。大学毕业以后,她如愿以偿地开始从事她心爱的养鹤事业,可是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年轻女孩的身上。1986年9月16日的这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在渡河时不幸沉入河底,为了她心爱的丹顶鹤,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纪念她,还创作了这样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4)、播放flash音乐。

3、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是感慨万千的。这位年轻女孩就是本文的作者。播放音乐:《寂静山林》。三读课文:

(1)、她是那么爱鸟,正因为她爱鸟,所以原本并不好看的灰椋鸟在她眼中竟如盛装的少女般美丽:出示文字:“看,这几只。。。。。。翩翩起舞啊!”齐读。

(2)、正因为她爱鸟,所以原本普普通通的鸟叫声在她听来那么美妙、动听:

出示文字:“树林内外,。。。。。。如惊涛拍打岸滩。。。。。。”齐读。

(3)、正因为她爱鸟,所以在回来的路上会有这样的感想:

出示文字:“鸟是人类的朋友,……壮观场面呢?”齐读。

(4)、小结:是啊,我们要感谢林场工人,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不会看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更要感谢作者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美的文章―――(齐读课题)灰椋鸟。

五:总结:

1、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篇8:《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 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 让学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学习的过程中, 能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场景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整体感知

1.学生一起读课题。

2.快速浏览全文, 找一找课文的哪些地方介绍了作者观察到的灰椋鸟的情况。

二、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把关键的词和句子画出来。

2.课件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 你看到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学生回答并画出词语)

(2) 可以用哪个成语归纳一下它们归林的方式? (板书:成群结队)

A.先是一小群一小群地归林。

B.再是一大群一大群地归林。

(3) 灰椋鸟是成群结队地归来的, 这让我们感觉到了什么? (板书:气势恢弘) 还有哪些词描写了这壮观的场面, 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

3.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 你会和同伴们倾诉些什么?又会怎样呼唤你的儿女和同伴?

4.你们再读读这几句话, 此时听着鸟儿的呢喃细语, 你感受到的仅仅是壮观、气势恢弘吗?

5.你们已经融入到快乐的大家庭里去了, 感受到了这样一个壮观的画面, 我们可以给这个画面起个名字。 (板书:归林图)

6.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感受鸟儿归林时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读并体会, 说说喜欢的理由。

2.学生自学, 全班交流。

(1) 出示:“看……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着盛装翩翩起舞的少女?出示:“树林内外……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声音如飞瀑落入深涧, 如惊涛拍打岸滩。除此之外, 这种声音还像什么?

(2) 这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谁来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板书:“闹林图”)

(3) 归林的画面温馨、快乐, “闹林图”让作者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用文中的词来概括。 (板书:喧闹而又热烈)

四、小结

1.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林场工人由衷的感谢, 也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这几年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一行动的赞叹之情。

五、情感升华

1.简单介绍徐秀娟的事迹。

2.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出示:“鸟是人类的朋友……我到哪儿去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作业

篇9:《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5课《灰椋鸟》,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它的外形?(屏幕出示图片与文字)

2.灰椋鸟归林的情景究竟有多好看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领略这些小生命归林的壮观气势。

二、 链接归林,感受美

1.品读“归林”,领略壮观

(1) 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灰椋鸟归林的句子。

(2) 学生交流品读文字的心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帮助学生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气势。(板书:壮观)

(3) 小结:灰椋鸟归林数量之多,列队之整齐,气势之宏大,多么壮观呀,让我们一起读出壮观的气势来。

(4) 这些鸟儿陆陆续续都回到了林内。引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屏幕出示相关文字)在这儿,鸟儿们就成了一对对——朋友,一对对——儿女,一对对——熟悉的伙伴。他们在互相……在呼唤……在互相……简直就成了——一家人!一对对、一家家多么亲密呀!此时鸟儿们也把这片树林当成了——(家园,天堂,乐园……)

(5) 让我们把这种温馨美好的感觉读出来。(学生配乐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通过一次又一次地指导,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朗读,读得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 赏读“闹林”,奏响乐章

(1)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刺槐林和竹林。天空中的鸟儿越来越少了,整个林子的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 看,这几只刚刚落到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读出鸟儿的活泼可爱)

(3)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体会比喻句式的美感以及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通过指导朗读赞叹鸟儿的美。)

(4) 树林中是怎样的场面呢?(学生在想象中体会林中鸟儿的欢快之情)

(5) 此时的刺槐林和竹林已成了灰椋鸟的天堂和乐园,它们生活得多么快乐呀!(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来感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灵性飞扬、生命律动的精神殿堂。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及感受,朗读投入且到位。

(6) 对比揣摩,读写迁移:

A.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

B.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俱乐部。

① 对比学习:请看这两句话,作者都是写鸟在鸣叫,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② 迁移运用:(出示句子及图片)这几只刚刚……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

③ 创设情境:归林后的灰椋鸟有的刚刚落到枝头上,有的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姿态万千,你能想象出它们在干什么吗?也学着作者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描述一下。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对比朗读与情景创设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并展开丰富想象的表达方式,从对比学习中习得写作方法,并进行迁移运用,提高了学生运用优美文字的能力。

3.难怪作者说:(引读)这上万只灰椋鸟……联欢会……

4.假如你就站在林子里亲眼目睹着这令你惊讶的一幕,你会怎么欢呼呢?

5.小结:可爱的小精灵们玩累了真的该休息了。可这热闹场面深深地留在了作者的脑海里,也留在了我们心中,让我们把一切对鸟儿的热爱、赞叹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去吧!(师生合作配乐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 走近作者,升华美

1.在回来的路上,作者感慨万千,(出示最后一段并齐读)

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相机板书:朋友)

师述:是啊,正是因为林场工人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为鸟儿安了家,给它们带来了欢乐。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设计意图】文本最后一段升华了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随着对作者的了解得到了升华,在不知不觉中落实了环保教育。

上一篇:接货员年底工作总结下一篇:爱从来不卑微阅读及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