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设计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词语教学设计范文

词语教学问题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词语教学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构成语言的一条基本规律。李老师的词语教学, 就遵循了这样一条规律。由识字入手(因为本课有8个生字), 到词语的认识、理解、欣赏,再到体会句子的优美, 由句子扩展到段 (一)演示描述法

演示描述法又叫直观法,就是利用实物和鲜明的图画、幻灯、音响等生动的演示和抓住字形本身的特点进符释义等手段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有所理解或加深理解。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 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如教“攀岩”一词,没见过的学生很难理解这种体育运动。教学时,可以出示攀岩的挂图,或是播放有关攀岩的录像资料,再结合语言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直观形象的描述,学生就对“攀岩”这个词有了具体而又准确的认识。 (二)提问讨论法 提问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的思考,在讨论中完成对词语的理解。例如教学《夜宿山寺》中的“危”,教师可以直接提问学生,“危楼”中的“危”字,有两种解释,一是危险,二是高,你认为这里应取哪种解释?(高)接下来可以请同学讨论取义的依据(“危楼高百尺”,说明楼很高;“手可摘星辰”,也说明搂很高;“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说离天很近,大声说话天上人都能听到,也说明楼高,所以应解释为“高”) (三)动作表演法

学生喜欢表演,通过表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也是使学生理解那些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词语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对那些能通过动作神态表演来理解的词语,可指导学生通过表演来达到理解的目的。如《夏夜多美》中讲授生字“睁”的意思,学生可以根据字义做动作,目争睁,闭上眼睛做睁开的动作,想象小蚂蚁掉进池塘的样子。《回声》中有这样一个词语一“一蹦老高”,那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一下。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该词语的含义。还有像“大模大样”、“摇头晃脑”等词都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加强理解。 (四)联系比较法

联系法就是联系学生已学的词语、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比较法则是让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词义,如同义词的比较,或是删减比较等。如“胖乎乎”是指胖胖的,为了让学生体会它的意思,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回想一些小孩子的情况,胖嘟嘟的,很可爱。通过这种联想,使学生明白了词语的状态,唤起学生的感受来理解词语,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在讲授“颁布”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公布”这个词,公布的意思是(政府、机关、团体)公开发布(法律、命令、文告、通知),“颁布”与“公布”是同义词,行为的主体都可以是政府,关系的对象可以是法律、法令、条例。但“公布”的行为主体还可以是“机关、团体”,所涉及到的对象还可以是“通知、文告”等,“颁布”则不能这样用。通过这种联系比较,学生不仅回顾了“公布”意思,而且加深了对“颁布”的理解。由此可知,联系比较可突破就词论词、孤立地灌输知识的框框,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旧知识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对词义有更准确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和发展。 (五)阅读法

学生学习词语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是阅读法。即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词语。儿童学习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的印象记忆,他们把各种语言现象常常是以完整的语言模式接受下来。例如我们在教孩子说话时,需要多次反复的教,他们就可能在不同的场合说这句话。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学习语言的特点,汉字的教学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同样的道理,词语的教学也不能脱离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应该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进行。可以通过集体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等生动活泼的课文朗读方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也可以用开火车读、词语对对碰、找朋友、我是小考官指名读等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词语印象。对于新接触到的词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的来回的阅读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而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大量的课文与课外读物的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大量的词语。 (六)、造句拓展法

教学生学习词语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指导学生把学过的词语造句,加以运用,增强学生词语的体会与理解 一个词语让学生多造几个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这个词语兀价方面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文章时,在讲解词义时,在比较词语时,都可以进行造句训练,这也是学习词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看花灯》一文中有一个生词“猴子”,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又是很可爱的小猴子,我们可以进行拓展训练,用“猴子”说一句话,相信同学们会用这个词造出很多的句子,如“我家有一只小猴子!~这只猴子多可爱啊!”等等。由此可见,采用此法不仅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也达到了学以致 用的目的。 问题设计

一、什么是主问题

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

二、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 1.要紧扣教学的重点设计主问题

教师在确定每一篇课文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就要明确其中的教学重点。要把解决教学重点作为教学的主体任务。从文章的主旨人手设汁主问题是紧扣教学重点的捷径。例如,《邓稼先》一文是表现邓稼先作为“两弹元勋” 如何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做贡献的传记性文章,此文用六个小标题提起全文.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标题均能起到概括本部分内容的作用 于是.在解题和完满深情的朗读及点评后,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文中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你为什么感动?可以是一个事例,也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这一主问题的设计,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到深入理解, 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受、学习,到对本文在写法上的收获,对语言的品味等,都一包袱拎起来了。 2.要为突破教学难点设计主问题

《土地的誓言》一文是“东北作家群”之一的端木蕻良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写的散文。此文抒发了难以遏止的思乡之情,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从文章题目看是对故乡土地发出的誓言.主体内容在第二大段的后半部分,但作者却用了大部分的篇幅写自己对广大关东原野的热烈而深沉的热爱,以及故乡美好的生活所留下的记忆。很多学生不易理解.就可依此难点设计一个主问题:作者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自己对广大关东原野的炽痛的热爱以及故乡美好生活留下的印记?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文中一浪高过一浪的感情波澜在作者发出誓言时已达到了高潮。很显然,文章大量的篇幅是从感情为誓言的决心而蓄势.从内容上为发出誓言作铺垫。

3.要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主问题

我们要换位思考.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过程,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转化为学生的内化体会。因此教师必须将阅读策略转化为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熹语). 感受言语生命的活力,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如: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以“我”看社戏的经过为中心情节。一般的教学设计多是按照小说的三个要素梳理情节结构,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赏析景物捕写。这样的设计.难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将本文的情节从“事情”的角度概括为“随母归省一钓虾放牛一戏前波折~ 夏夜行船一船头看戏一月下归航一归航偷豆一六一送豆”八段情节以后,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特点、兴趣特点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你读哪一段情节觉得最有趣味,说说理由。2.你认为文中哪个段落或句子写得最精彩,说说理由。因为文中有很多充满童真童趣的情节可以调动学生童年生活的体验. 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情

感点,因而学生们说得兴味盎然。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难易度要紧扣住学生的

认知点、兴趣点、情感点.教学才可能是高效的。

4.从课文的标题人手设计主问题

如: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教学,在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后,我从解题人手设计了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你从题目中读到了什么? 消逝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消逝后又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使它消逝了?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深入到课文内部.通过对罗布泊消逝前后的对比,深究出了它消逝的原因。

5.从关键词或关键句人手设计主问题

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的结尾说:“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一句是全文点明题旨的话.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收束。我就从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忧愁而又快乐”人手,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行道树为何忧愁,又为何快乐?从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

通过这一组相互矛盾着的关键词,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理解行道树忧愁和快乐的真正内涵,从而深入理解了行道树在奉献中快乐着的奉献者形象。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的第一段末句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句领起了下文中的第

二、三段.在文中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可以扣住此句设计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下文中那些句子写了奇山,哪些句子写了异水,作者是怎样表现他们的“独绝”的? 6.主问题设计,可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入手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一种写作思路,并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得以体现从文章的结构脉络人手设计主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 如《石钟山记》一文,结构紧凑,文笔畅达,一气呵成。我采用“二‘笑’串全文”的统摄方法,在学生阅读全文并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最能表达苏轼心理活动的词。经过讨论统一到不个“笑”字上。它们是:“余固笑而不信也,’;“笑谓迈曰”;“而笑李渤之陋也”然后,我设计一个主问题,即三“笑”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笑”表现厂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针对三笑溯“笑”之源,探“笑”之真谛,进而更好感知课文内容 又如教《林黛反进贾府》,需要讲到细节描写,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课文中几次写到哭?分别是谁哭?(2)“哭”所表达的人物感情是否一样呢?这样的问题切合中学生认知水平,切口小,开掘深,紧紧抓住人物细节,将大观园内一个个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内心世界生动地凸现出来。

7.主问题的设计,可从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入手 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蕴含着作者一定的写作意图,或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或高扬人性的美好品格,或表达对人情冷暖的关注,或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或蕴含对世人的警示,或揭示某种社会现实,等等。这些蕴含在文章深层的主旨,有待于教师设计出各种阅读问题加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以此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比如讲《林黛长进贾府》时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我设汁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答“只刚念r《四书》”。后来,宝玉问:“妹妹可曾读1弓。”黛玉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黛玉这种矛盾的回答,是不是曹雪芹的疏忽?问题抛出,使学生心理处于冲突而又渴望得到解决的状态,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刘一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8.主问题的设计,可从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入手 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体现了作者一定的语言风格,或生动形象,或清新自然,或通俗易懂,或含义深刻,或幽默风趣,或富于人生哲理,或引经据典,或化用名诗名言等等,从而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为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主问题设计,可培养良好的用语习惯,领悟生动的语言文字,品析、鉴赏语言特色。

比如《荷花淀》一文,作者主要描写了“夫妻话别”和“寻夫遇敌”两个场面。当水生告诉妻子说自己已是第一个报名参军时,妻子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一句含义深刻的“台词”,透彻理解它的内涵对准确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思想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这句话本身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水生嫂对水生参军的事是支持还是反对?同学们依据情节先后得到了“反对”“支持”两个答案,表明他们已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对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基础上,我又启发他们:单用“支持”或“反对”来回答问题都是不全面的。在这两个主问题的支撑下,同学们逐渐领悟到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其实是作者艺术匠心的体现,在“支持”“反对”这一矛盾冲突中,作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为我们塑造了水生嫂这一真实可信而又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9.主问题的设计,可从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面入手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一般的思维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项链》教学中可让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假想一下,如果路瓦栽夫人大出风头后项链没有丢失,此后的情节会如何发展? 10.主问题设计,还可以从人文思想教育方面入手 提问应该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形成正确而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的教学功利性除了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外,更着眼于为人的成长而精心设计的教学提问,体现出鲜明的导向性。

比如对荀子的《劝学》,在完成对课文主旨分析的同时,可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如导向文化感悟,可用交谈的方式,和同学们谈论有关学习的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说说有关学习的名句,感悟古今伟人对学习观念、方法的远见卓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本身是一种文化,一种学问,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习”的学习;如导向品格修养,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字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此问题围绕“学什么”而展开,引导学生追寻学习的本质,即提高人的修养,引导他们对学习终极目标的思考;如导向哲理思辨,可设计以下两个问题:(1)文章中的“君子”和“吾”的学习境界有什么不同?(2)“君子”和“吾”是两种不同境界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向我们展示这不同境界的人呢? 以上引例可以看出,主问题的设计和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_存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主问题”的方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做到了学习、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课文,思考课文。而且,学生阅读课文不再是咀嚼教师阅读之后贩卖的残渣,而是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尊重。同时,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能力,使他们对课文的解读不是零散的、支离破碎的,而是全局的。

三、主问题设计的结构形式 (一 )单一式主问题设计

这样的主问题设计相对简单明了,即一堂课或一篇课文只有一个主问题,通过这个主问题来实施教学。如:《陋室铭》中,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刘禹锡喜欢陋室的生活吗?学生自然会在教师提问的指引下关注陋室的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苔藓都长到台阶上来了,可见陋室阴暗潮湿,来访的人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贬在安徽和州,又能有几个“鸿儒”,可见朋友少。“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生活是多么地冷清寂寞!“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自比诸葛、子云,建功立业之心是何等迫切!由此可见,隐居避世的生活并不是作者所想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以“刘禹锡喜欢陋室的生活吗?”引导学生思考陋室的生活,以及作者对陋室生活的态度,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复合式主问题设计

复合式主问题是指一堂课的主问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样的主问题设计不但要考虑问什么,而且要考虑问题的先后顺序。复合式主问题又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设计方式:

1.递进式主问题设计

这是一种常见的主问题设计方式,它是将几个主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安排,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前后问题环环紧扣、逐渐深入,以引导学生的思考不断向纵深发展。如:《风筝》一文,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我”和“小兄弟”对待风筝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7 .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我”和“小兄弟”小时候和长大后对风筝的不同态度:小时候“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厌恶他,以至于踏扁了弟弟的风筝;而“小兄弟”最喜欢风筝,风筝被踏扁后,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长大后“我”为这一幕而内疚自责,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2)“我”和“小兄弟”对风筝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小兄弟”的“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正表明了“我”精神虐杀之狠之深,“使”我永远得不到宽恕。在这两个问题中,第一问是第二问的基础,只有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第二问题;第二问是第一问的深化,能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但能统领全文,同时还能由浅人深、由丑小鸭的外形、经历深入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再由丑小鸭联系到安徒生,进而探究作者意图。只有学生对丑小鸭的外形、经历、成功原因有了全面的把握之后,才能将丑小鸭与安徒生进行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

2.矛盾式主问题设计

这样的主问题设计,一般由两个问题组成,前一个问题提出后,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结论,而后一问题则是对此结论的质疑与否定,是与之相矛盾的一个结论,这种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矛盾中思考、辨析、选择,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如:教学《社戏》一文,让学生讨论“那一夜的戏好看吗”。

(1)戏好看吗? 好看(看戏前盼,看戏时乐,看戏后喜)。 (2)戏好看吗? 不好看(想看的没看到,铁头老生不翻筋斗;不想看的拼命唱,老旦一唱唱半天;想吃的没吃到,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什么也没有看懂,只看懂演员的服饰、道具、动作,根本不明白在演什么)。

(3)既然不好看,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在下完“戏好看”的结论之后,又得出“戏不好看”的结论,看似都很有道理。这两个矛盾的结论在学生的头脑中冲突争斗,激起学生更深的疑问:戏到底好不好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才能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3.循环式主问题设计

这样的主问题设计如同一个圆形,从第一个问题出发,经过一系列问题之后,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但这并不是第一个问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再来重新审视第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思辩能力有了新的发展。

如:杨聪在《观潮》一课中,设计了这样几个主问题:

(1)周密“看”到了什么?周密从这些画面中看到了南宋临安的繁华热闹,看到了普通百姓闲适的生活,这一切在周密的心中就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2)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南宋王朝极其懦弱,偏安一隅,奸臣当道,堪称最软弱的王朝,最终灭亡了。从文中也还可以看出南宋灭亡的部分原因。

(3)作者为什么对昔Et临安的繁华津津乐道和欣赏留恋呢? 既包含了周密内心无限的感伤,也包含了他对南宋君主的留恋,还有对蒙古统治者的不满。

这样的主问题设计,从周密看到的南宋的繁华热闹出发,使学生看到了繁华热闹背后的衰败软弱,最后又回到了繁华热闹。让学生思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形成一个循环,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

4.并列式主问题设计

并列式主问题,即问题之间是并列关系,后一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并不依赖于前一问题,问题之间可以相对独立,删去其中一个问题对整体影响不大。并列式问题就好像是几条平行的公路,一条公路并不依赖于另一条而存在,一条公路的畅通与否也不影响其他的公路。

如:笔者在教学《夸父逐日》一文时,设计了这样四个问题:

(1)夸父是什么? 神、人、巨人。 (2)夸父为什么逐日? 力量说:“征服自然,证明自己的力量;征服太阳,证明自己的力量;追上太阳,证明自己的力量。”

生存说:“驱逐干旱,为了自己的生存。”拯救说:“消灭饥渴、干旱,为了拯救人类。”

(3)夸父是怎么死的? 物质原因:渴死、饿死、被沙子噎死⋯⋯身体原因:病死、累死、摔死、老死⋯⋯

精神原因:郁闷、绝望而死⋯⋯

(4)你是怎么看待夸父的? 英雄说:“志向远大、毅力非凡⋯⋯”傻子说:“不自量力、半途而废⋯⋯”

这几个问题,虽然前后联系,但后一个问题并不依赖于前一个问题的解决,老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从中选取几个问题进行教学,灵活性较大。

“主问题”设计有利于简化头绪、突出重点,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要着眼于文章整体,从大处着眼,注意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断地深化。同时,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调整和改进。

第二篇: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记“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正确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理解所学的词语,学习词语分类记忆的方法。

3、记忆积累词汇,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一段话。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词语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2、掌握词语分类方法及词语的运用技巧。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激趣导入

1、 出示图片(闯关游戏),这个游戏大家玩过没有?像这样的过关节目或游戏你还见过哪些? (学生自由回答)

2、课本里词语闯关的游戏你玩过吗?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玩本单元词语盘点里的闯关积分游戏。 【活动】我会读

1、第一单元课文主要描写祖国山河景色,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的词语,老师选了一部分词语你们会读吗? (各队依次朗读词语,师及时评价激趣)

2、小结:读要读准字音并用普通话有感情读。

3、出示闯关规则

【活动】第一关:听写词语

1、每队指派一名基础差的队员上台听写,其余学生在台下写。

2、听写词语内容(课前收集平时作业中的易错字,班长主持听写)

3、学生评价书写结果,如书写错误,交流识记方法。,

4、小结:书写要正确、美观。 【活动】第二关:据意说词 闯关准备:

说一说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想象课文中词语所在的句子出现的画面,想意思。)

小组交流3分钟:合作交流,消除词语理解障碍。

1、选择不同的头像,答出与所选头像相对应的题目,分两种题型: 闯关题: 根据意思说出词语 (人声鼎沸

应接不暇 ) 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语。

(1)、国庆节,我们一家人游览了庐山。山上云雾缭绕,给人( )之感,似乎走进了人间仙境。山间有( )的树木,真是太美啦!

(2)、天上的火烧云五颜六色,( ),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像一匹马,一会儿又像一头狮子,看得我( )的。

2、各队根据上一轮积分排名依次选派一名队员迎战。(先读题再说答案)

3、教师适时评价。

【活动】第三关:词语分类

闯关准备:怎么才能记住记住这么多的词语呢?板书:分类

抽生说 ,板书(按词语构成的特殊形式、按词语的意思······)

1、依据词语的特殊形式、词的意思将所有词语进行归类记忆。(二选一) 将课内词语分类,每一类至少说出两个词(不能重复类别)。

找一个课内词,两个课外词组成一类,每类至少说出三个词(不能重复)。

2、小组合作学习,自选方法分类记忆,根据分类多少积分。(准备4分钟)

3、各队根据上一轮积分排名依次选题作答。

4、教师适时评价,小结:运用分类的方法指板书记住了不少的词语。告诉你们,我们还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运用词语,这也是灵活运用积累词语的好方法。 【活动】第四关:选词写话

运用积累的词语写句子,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自由选择词语创设一个情景或场面写话,用一词计一分,积分最高的队即为获胜队。

(出示要求)

2、全员准备,积极答题。(准备8分钟)

3、各队根据上一轮队旗排名依次作答。

4、教师适当评价。 【讲授】课堂小结

1、总结闯关结果,夸一夸自己。

2、激励学生,拓展延伸。 【作业】作业设计

1、将第一单元词语盘点的词语进行归类(至少五种)

2、选择其中的3到5个词语写一段话描写一种场景,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篇:词语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本册部分新词的近义词、反义词,能正确写出词语。

2、熟练掌握本册四字词语,正确书写。

3、复习各类词语(如ABB、ABAB、AABB等类型),并能熟练写出3~4个同类词语。

学习重点:

通过复习将所学词语进一步巩固、积累,达到熟能生巧、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小组竞争方式相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课复习内容及目标

本节课,我们将进行词语部分的专题复习。

1、复习生词的近义词、反义词;本册的四字词语;不同类型的词语,如ABB、ABAB、AABB等。

2、通过复习,使我们能牢固掌握这些词语。

本课我们将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六个小组展开竞赛,哪一组回答问题多、正确者加10分,若有说话或走神、做小动作的,发现一人扣5分。希望各组能够齐心协力,勇争第一。获得前两名的小组,每人加五分。

二、复习近平义词、反义词

1、复习近平义词:(出示小黑板)

常常( ) 往常( ) 顿时( ) 惭愧( ) 附近( ) 孤单( ) 讥笑( ) 迟疑( ) 焦急( ) 夸赞( ) 斥责( ) 谦虚( ) 问:什么是近义词?(意思相近的两个词或几个词,叫近义词) 指名说每个词的近义词,师板书,各组相应加分。2 多种形式对读,加强记忆: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1 拿出习题,快速填写,遇到不会写的可以看黑板,但要做一个记号。比一比哪一组最先写完!(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2 小结:这些词语是我们本册课文中出现的生词,通过说近义词,我们不仅仅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同时也积累一些生词。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我们可以采用替换近义词的方法来理 解它。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大家要学会运用。

2、复习反义词(小黑板出示)

讨厌( ) 消失( ) 严寒( ) 庞大( ) 下降( ) 斥责( ) 熄灭( ) 谦虚( )

聚( ) 宽( ) 强( ) 穷( ) 胜( ) 是( ) 贵( ) 内( ) 恶( ) 加( ) 美( ) 对( ) 指名上台将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词后面(各组相应加分)1 多种形式对读,加强记忆:男生大声读女生小声读、老师声音粗粗的读学生声音细细的读、

快速书空,加深印象,重点遇到自己不会写的、掌握不扎实的词语多书空两遍。

拿出习题,自己填写。

同桌互批,全对者起立,比一比哪一组全对的人数多,加分。

小结:学生对反义词掌握的情况。我们在生活中要分清是非,明辨对错,学习中要认真仔细,来不得半点马虎!

三、复习四字词语

我们本册课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美的四字词语,掌握和积累这些词语,对于我们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 出示词语卡片(或幻灯片):开火车读(其他同学重复读)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黑白相间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绚丽多彩 焕然一新 从天而降 同心协力 众志成城 独木不林 孤掌难鸣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博采众长 多多益善 贪小失大 舍本逐末 轻重倒置 小题大做 勤学好问 好学不倦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重点书写:名胜古迹、夜幕降临、华灯高照、金碧辉煌、焕然一新、众志成城、贪小失大、博采众长、舍本逐末、轻重倒置、小题大做、 抄写一遍,要求将红色的汉字写大、突出一点、加强记忆。

四、复习各类词语

1、出示词语类型ABB、

学生汇报、师板书在黑板上。

2、出示词语类型ABAB 比一比哪一组写出的词语多。

打扫打扫、收拾收拾、检查检查、验算验算、商量商量、整理整理、打扮打扮、休息休息、放松放松、

3、出示词语类型AABB 比一比哪一组写出的词语多。

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红红火火、四四方方、摇摇摆摆、大大方方、明明白白、仔仔细细、认认真真、

4、出示词语:渐渐地 分析词语的特点: (1)、渐渐是叠词

(2)、后面是“地”【教师提示:所写的词语后面可以跟动词】 比一比哪一组写出的词语多。

渐渐地、慢慢地、偷偷地、悄悄地、静静地、轻轻地】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评比出优胜组。

六、作业布置:

把今天所学知识多读几遍,结合本课内容给同桌出一份考试题。

第四篇:《词语的变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进一步学习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积累,收集新名词 重难点:

通过词语的变迁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教学准备:

查找李白“天长水阔厌远涉”及杜甫“浩劫因王造”诗句意思及出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词语的变迁。

2、读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提问题,结合板块题目谈谈你对文题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生字。

3、进行写字指导。“萝”“媒”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记。 重点学习“攀”字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二、切入文章重点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段。

理解“从汉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这句话的含义。 积累词语:丰富多彩、历尽沧桑、充满朝气、新生儿

三、自主学习课文。

1 / 2

1、学习课文内容,在课文中寻找汉语变迁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找一找,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有哪些特点?

3、从“平台”一词入手,讨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时期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4、寻找汉语家园中出现的“舶来客”,交流汇报。

四、拓展。

1、“天长水阔厌远涉”出自李白《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2、“浩劫因王造”出自杜甫《玉台观》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五、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新名词”。

列举“新名词”,并探讨这些新名词背后折射出来的人们的生活和观念的变化。区分网络非正式词语和词语变迁的关系:

如:MM:妹妹;GG:哥哥。

恐龙:相貌难看的女孩;青蛙:相貌难看的男孩。 菜鸟:就是初级水平的新人;大虾:高手或是大侠。 倒:晕倒,厥倒;东东:东西。偶:我。

六、作业。

收集新名词,办一张以“词语”为主题的手抄报。

七、配题。

1、正音字:烙lào 甫fǔ 枇杷pípá

2、近义词:走俏—热销 宽泛—广泛

3、形近字:萝--罗 媒—煤

4、积累词语:

攀谈 媒体 浩劫 变迁

丰富多彩 摇身一变 脱口而出 侧耳倾听

2 / 2

第五篇:词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枯燥的,但也有很多方法能理解词

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

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很多教师通常

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

思,不能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

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甚至张冠李戴。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的体会到: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一些词语学

习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联系课文内容中理解词语含义

1、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

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

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

词语。

2、还要联系一段话中语句间的关系,理解词语。

语句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

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

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

从而理解词语。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她的报告使全场震

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定

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一句中要理解“美丽”,先要

弄清“居里夫人的美丽”与“她那执着的科学精神”的关系,她那

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联系

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还可以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

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3、联系课文语句所描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

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

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

《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的“浏览”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理解起

来交难。就让学生读句子,回忆自己平时读书书怎样的,遇到自己

喜欢的文章独立几遍,不喜欢的文章又是怎么读的,就体会了浏览

的意思。、

二、通过比较理解文中词语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

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

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

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

1、同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

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

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异词比较:就是不同两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

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

三、在情境表演中理解词语

1、学生情境表演。

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

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

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有人说:“看

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此话不假。体

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而

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

到开发。

2、教师情境表演。

教师表演包括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肢体语言。例如教学

《老人与海鸥》时,写海鸥扑向老人遗像时,“海鸥飞成了白色的

漩涡”一句中的“漩涡”,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

3、多媒体演示。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

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

生动地理解。

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

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

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

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

五、在思考词语的音、形、结构中理解词语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

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

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运用游戏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

命。”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

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不但能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还能培

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让孩

子进行有趣的游戏,既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模仿力、有能培养儿童

的表演才能。

词语教学看起是枯燥的,没有多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

乏味。所以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

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

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

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

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学海无涯,教海更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还要不断探索、

研究、总结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更上新

的台阶。篇二:词语复习课教学反思 四字词语复习课教学反思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都说明复习的重要性!新课上完后,都是比较长的一段复习时间,对学生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又有重点地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毕竟年龄小,对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或者已模糊不清,复习能有效地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字词语》是我尝试的另一堂词语复习课。四字词语包括成语和非成语,也叫固定词组或自由词组.四字词组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被大量运用于说话、文章里。自由四字词组不同于固定词组,它们是可以随意拆散,随意组合的。

学生从平常交谈和课文中接触到许四字词语,他们平时积累的四字词语多,但是都很凌乱,因此我想把他们进行归类,因此我有了上一堂成语复习课的想法。在上完这堂复习课之后,我对这节课认真做了反思。

首先努力做到的地方:

1.注重复习方法的渗透和归纳

一堂复习课不可能让学生牢牢掌握住四字词语知识,与其一味强求量的落实,不如讲求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它的一般规律,才可能在课外时间开展有效的复习,才可能有量上的实质提高。因此,我在《漫游四字词语王国》这堂复习课中,着重教学生学会进行四字词语的归类,引导学生从归纳总结出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数字四字词语、动物四字词语,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知道四字词语的大致分类。

2、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做对十道题更为重要。我也很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哪些同学知道这些成语呢?老师想请同学来说说。

不过在说之前老师有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到三到:眼到,要认真看;耳到,认真听别人说;手到,把成语补充完整。明白了没有?也就是边看,边听,边写。”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因为老师激励的话语,热切的目光,课堂的生命,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我就运用巧妙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使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课堂上,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就是一种启动思维的“催化剂”,会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闪现出“我要学习,我要思考”的火花。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应该是生活中的语文,而不能脱离生活。这节复习课中,我也特别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告诉学生:希望他们能当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出题不够严谨

出题过程中由于对第二阶梯第一小题出题欠严密,于是导致学生在此题上耽误了过多的时间,没有按计划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2、运用词语还存在问题

在这节成语复习课中我注重对成语的类型进行归纳,但是忽略的对成语意思的讲解,因此,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有些成语的意思,造成了运用不恰当的后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让学生能利用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查找成语的意思,并正确使用。篇三:词语盘点教学反思 词语盘点教学反思

1、自学词语:把自己不会读的或者没把握的词语做上记号,借用工具书解决,准备组内过关检查。

2、小组内交流:1)、把自己不会的词语向组员请教,尽量组内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向老师提出来。 2)、组内过关:可一人读其他人听;也可两两互读过关。

3、检测交流:异组互相检测,方法是:每组的组长到别的组随便抽查,进行读写。篇四:教学反思 词汇教学的反思 词汇教学的反思

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之本,要遵循语言教学原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词汇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英语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中学生不掌握大量的词汇,就不能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因而,词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一个重要领域。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由于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未得到完全地重视,目前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孤立教学单词。英语词汇不是孤立的,一方面与语音、语法、句型、课文结合;另一方面在听说读写中体现。综合教学法应在词汇教学中充分起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却长期坚持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先拼读词的发音,然而解释词的构成和语法范畴,罗列词义和用法,最后造句练习。这种教法,让教师的讲解占用过多的时间,使词汇教学变成了词典搬家。实践证明,孤立的授词法容易使学生烦燥疲劳,无法在听说读写中消化和吸收生词。 2 不全面揭示词义。词汇意义除了概念意义(词典中词条所收录的意义)之外,还有关联意义(可以看成是词的用法范畴),其包括内涵意义、语体意义、感情意义和搭配意义。一般来说,首先要讲授词的概念意义,然后补充非概念意义,并揭示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同义关系、一词多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反义关系等),目的使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词义。但在教学中,教师普遍只讲词的概念意义,不解释其它意义,忽视词与词之间的内在关系,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理解单词和准确地运用单词。 3 缺少记忆环节。记忆是智慧之母。学英语若记不住大量的单词,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要想记忆大量的词汇,除了努力与勤奋外,最关键的是讲究记忆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记忆词汇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记单词耗时多,效果差,难以形成词汇的积累,影响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造成交际失败。 4 脱离文化背景。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离开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该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但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导入不足,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了解甚少, 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一知半解,领会不深,运用过程生搬硬套,出现纰漏。篇五:低年级词语教学反思

低年级词语教学反思

教师:戴菲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

经过三年语文的教学下面是本人对低年级词语教学反思: 多感官参与理解:写话、习作常常是亲身经历、亲自体验方能写出真情实感,理解词语也不例外。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通常可以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如,《称赞》一文中的“粗糙”,可以找一块表面不平滑的木板,让学生仔细看一看,动手摸一摸,再想一想用这样的板子做成的凳子看上去感觉怎样,“粗糙”一词就在学生的脑中形象化了。而这个词语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对小獾充满真诚的鼓励,从而感悟“称赞为伙伴带来自信”的课文主旨,一举多得。

借助画图理解: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离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词语,一般可借助画图来理解。如,《坐井观天》中的“井沿”,等,均可在教学时几笔勾勒出具体的形象帮助理解。

比较辨析理解:教学中常常遇到字形、词义较为接近的词语,一般可借助字形辨析来理解词语。如,《纸船和风筝》一文中,在第七自然段先后出现了“漂流”“飘荡”两个词语,教师可手拿两张词卡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两个“piāo”字的字形,想一想哪张词卡应该贴在空中的风筝旁,哪一张又该贴在水中的纸船旁?借助部首比较,可轻松地突破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理解词语最常用的方法。如,《蓝树叶》一文中“吞吞吐吐”的理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说 话的经历。学生提到自己做了错事时,面对老师的追问会吞吞吐吐;还提到在不情愿做什么事时,也会这样说。最终明白,林园园这样说话是因为她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结合做动作理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一遍,可以加深对重点词句的准确把握。如,<清澈的湖水》一文中表达小洁的动作:手里紧紧地攥着、看得入了神,可以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活灵活现地表演。 换词理解:有些词通过找意义相近的词语很容易理解。如“兴奋”“称赞”“骄傲”等,均可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

创设情境体验理解:有些词语在随文学习的过程中,可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具化词语。如,《从现在开始》中的“议论纷纷”,就可创设体验情境:小动物们,猫头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白天休息,晚上做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快互相说出来吧!(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及时点拨:小动物们,你们刚才就是在“议论纷纷”。

借助经验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词语很难说出它的意思,却可以找到与它相匹配的事物。如,“鲜艳”一词,很难用“明亮而艳丽”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但却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他的生活经验: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鲜艳的事物?可能是盛开的鲜花,可能是颜色艳丽的衣服,可能是迎风的彩旗等等。当抽象的词语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时,它就变得形象、生动、可感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词语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巧词语范文05-15

词语评价范文05-16

词语对比范文05-16

词语运用范文05-16

词语比较范文05-16

词语情绪范文05-16

词语关联范文05-16

地名词语范文05-16

搭配词语范文05-16

恭喜词语范文05-16

上一篇:创新创业实践范文下一篇:初心凝聚使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