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2024-04-07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精选8篇)

篇1: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时代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任何创新都是思维之花结出的实践之果,没有成功的思维就没有成功的创新。只有创新者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人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人只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在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创新者才能拥有将来。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建设祖国的栋梁。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这已成为世界的共识。祖国的未来、时代的发展呼唤千千万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2、培养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能否以较少的精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术,毕业之后能否以更少的时间做出更大的成绩,都取决于能力。一般来说,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掌握的知识越多,在这方面的技能就越强。但知识不等于技能。掌握的知识多,实际操作技能不一定就强。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培养,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9月4**,第25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看望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在谈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时,温家宝总理严肃指出:“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温总理深刻揭示了培养创新思维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实践

有人认为只有在类似于异想天开的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进行这样活动的机会,结果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不少教师看来成为可望不可及的事情。这是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造成的。其实,学生在课上每一次相对独立的思考,课下独立解决一个问题,都在相当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品格、创造能力和创造方法。教学可以启发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只要在教学方面有适当的安排,如提供思维材料、营造思维情境、采用启发和促进思维的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受到鼓励,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

我在教《机械基础》中凸轮机构这一章时,针对这一章中等速运动和等加速等减速运动,前者会产生刚性冲击,后者会产生柔性冲击,这两个规律是学生较难理解的教学难点,我是这样设计和实施教学的:1、提供思维材料。事先安排学生分别乘坐老式样双速电梯和新式调频调压调速电梯,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乘坐两种电梯的感受一样,老式电梯起动和到站时为什么会震动厉害并有较大的冲击?新式电梯起动和到站为什么很平稳?以此引出所要讲的课题。2、启发学生思考。结合本课内容,让学生大胆设想,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激发学生平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3、讲解答案,揭示谜底,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延伸。告诉学生,老式电梯只有两种速度变化,行驶过程中只有两种速度的等速运动,新式电梯通过调节电机的输入频率和输入电压,使电梯在起动阶段处于等加速运动,中途作等速运动,要到站时又作等减速运动,很显然前者的冲击大,后者的冲击小,因为前者的舒适感差,已逐步被淘汰。这与我们所要讲的凸轮机构这一章中这两种冲击很相似,其原理相同。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还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你骑自行车过一尖坡和过一圆弧坡时哪种冲击明显、直接?很显然过圆弧坡冲击小,课后再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一下,由此可真正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4、诱导学生课后举一反三,学会理性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使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比如在讲V带传动时,V带尖角为400,那么轮槽夹角为什么要略小于400呢?我同样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然后再进行开导启发,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这样不光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启示

培养技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善于抓住几个特点:一是激发性。要善于用教材因素激发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动机。二是多向性。要善于激发学生进行正向、逆向、纵向、横向等思维活动,把思维推向创新境界。三是超越性。要引导学生从一般常识性中解脱出来,创造想象出有充分根据的合理的新形象,形成有超越性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发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二是教会学生创新地学习。培养创造思维,必须重视学生创新学习。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要教会学生探索求导,学会开放性学习,注意从多方面获取知识。要教会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多参加与本学科有关的科研活动、生产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超越教师的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问,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合理因素的猜想,并善于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四是加强学生思维锻炼。培养求异思维,提倡自由思考,大胆想象,灵活变通。要讲究提问的内容和方式,提供更多的训练求异思维的机会,使学生不仅习惯于单向思维,而且要善于进行多向思维,更好地诱发求异思维,以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五是抓好基础,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储备热能。基础打牢了,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才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勤于推理、敏于概括,并精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掌握一定技能、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受社会欢迎的新一代技术工人,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长期努力的方向。

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学发展历史比较长,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西方国家在这方面也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道路,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从根本上作出改变。

2、我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状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做得不够,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老师对培养创新能力的认识不足,学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性不高,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没有太多的愿望。下面对政治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状予以分析:第一,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国家还是以高考升学率来衡量一个学校和老师的水平,教育理念能否全面改善,唯分数论还占据着大多数学生和老师的头脑,高考分数高,就会被好的大学录取,将来的就业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和老师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只能一味地灌输知识点,至于理解和发挥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就都谈不上了。面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学校和老师都很清楚,但是,现有的高考制度很难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第二,目前,我国的很多学校还没有形成创新思维氛围,以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为第一目的,老师不愿创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墨守成规的思想,限制了创新教育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突破陈旧思想的限制,打破僵化的人才选拔方式,形成全校园的创新风气,带动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第三,面对当前的个性化时代,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也要有个性化差异,不能千篇 一律,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特点,因材施教。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分地域差异、民族差异,全部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案,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开始学会照抄照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抹杀,灵活性和创新性也被抹杀。学生的求知天性、创造天性在这一模式和环境下也都被扼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多是背题的机器,考试的高分,能力的低分。不应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不同,其教学方法方式也要不同。

篇2: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应从小开始

因为幼儿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3岁幼儿的思维是很直接的,整个幼儿期,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刚刚萌芽。据此,培养学前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到幼儿思维的行动性、形象性,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幼儿从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后在不知不觉中会表现出来。

2.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的思维活动

幼儿一日的生活都是在幼儿园里进行的,如果教师你可利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状况来问幼儿,幼儿就能在你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幼儿的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例如:看见救护车时,教师就可问幼儿:“如果你的家人生病了,你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可能会说:“我请多拉A梦来帮我,因为它有很多法宝。”“如果多拉A梦有事不能来,怎么办?”教师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想问题,幼儿的答案一定有很多。

3.多提问教给幼儿思路和方法

我们并不是说知识就不重要,知识是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培养也是离不开知识的。我们的教学里面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对于幼儿的理解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给幼儿相应的知识之后,教师一定要总结升华,变成一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路和方法,并把这种思路和方法反复强化,通过幼儿动脑、动口、动手,使这些方法和思路逐渐内化成为幼儿的思维模式。

4.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童年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因为发展是成功的基础;而童年更应该是游戏的,因为只有游戏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发展!教师利用每个游戏把幼儿带入到一个有趣的情境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学习的方法、观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的方法等等。

5.提供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

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难调动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想让幼儿更好地与你进行互动,只能通过情景游戏环境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会根据本班的幼儿发展水平进行设计教学,同时创设适合幼儿游戏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如:《快乐的小雪人》游戏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目标。其中“打扮小雪人”的活动目标就是,通过不断地变换小雪人的脸蛋、帽子、衣服,创造出多个不同的雪人形象,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6.提供更多可操作材料

幼儿思维发展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前提,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授课时,能结合相应的教学挂图或可操作的材料来上课,幼儿是很容易接受的。如果教师只是说幼儿听,我想幼儿一定会坐不住也学不到知识,这样怎样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呢?因此,我在教学中会准备好上课的教具,同时提供给每一个幼儿能自己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自身操作过程中用语言来进行表达,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达进行小结。

课后把操作的材料放在活动区角里,让幼儿在课后能进行表演。如:《图形小精灵》中,我让幼儿学习一些图形的名称,同时提供一些相应的图形宝宝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能拼出很多不同的物体,有的是汽车、有的是毛毛虫、有的是青蛙等等。因此,教师能够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7.通过语言活动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重要性在现在高度的合作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敢于表现自己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美国的教育从小就非常注重这两项能力的培养,所以,幼儿能说会说,自信大方,敢于表现,所以,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采用教师精讲,幼儿多练;

教师启发,幼儿讨论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而且材料的多样、新颖、美观对于提高幼儿探究兴趣、促进幼儿思维、吸引幼儿的注意有直接的关系,影响着探究活动的质量。如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浮起来的蛋宝宝》时,给鸡蛋贴上眼睛、眉毛、嘴巴,使蛋宝宝更形象、逼真、可爱,幼儿操作起来兴趣盎然。

二、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创新能力,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能力,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幼儿时期关于创新能力的拓展,对成长教育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最珍贵的东西从人才转变为信息,又从信息转变成为创造的能力。谁能夺取先机在未知的领域做出成就,开辟出他人不曾发觉的商机或机遇,谁就是时代的引领者。一个孩子将来能在事业上生活上发展到何种境界,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

三、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

1.抓住游戏对儿童创新能力的启发

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而游戏中通过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景,使游戏本身富有浓厚的创造氛围。象征性的主题游戏需要选择主题、创编情节、角色协调,各种现实物的替代符号的创想和灵活运用以及人际矛盾的协调等,这都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激励他们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觑,具有其他活动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要求儿童拥有与他人进行言语沟通,自我控制,理解他人和理解游戏规则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营造宽松愉悦的游戏、学习氛围

研究表明,宽松的氛围可以释放孩子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过程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宽松良好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一般较有自信心,爱冒险,善于尝试新事物,喜欢以创造性的方式表现自己。孩子喜欢动手,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作为家长或老师,如能在合适的时间,适当地干预、指点、示范,就能促进孩子的创造行为。

父母应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自由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此时父母应尽量袖手旁观,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要急于宣布结论或提供答案。只有在孩子缺乏信心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时,父母才可伸手帮一把,提一些方向性的问题,如:“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为什么不这样试试看呢?”以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重新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这类活动一般每次持续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为宜。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新激情

幼儿阶段在人成长的一系列阶段中,扮演着“好奇宝宝”的角色,从3岁至6、7岁,儿童记忆力会有显著的提高,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阶段,儿童的无意想象经常出现,而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观察能力的提高和表象的丰富,幼儿的想象活动发展出创造性成分,而随着各种知识的不断丰富,脑中储备的大量表象以及思维发展的抽象概括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创造能力便得到明显的发展。

作为家长或老师,应不时启发孩子勤发现,多思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及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自身的思维模式,创造模式。

比如,父母给孩子买了一个电动玩具小汽车,可以适当询问孩子“这跟你原来的玩具有什么不同之处?”“这跟平时我们家里的小轿车有什么不同?”“怎么样才能让玩具小汽车往前跑,往后倒,往左转弯?”再比如,孩子喜欢吃红烧鱼,可以在吃饭的时候询问他“鱼还有什么不同的做法?”“红烧鱼和清蒸鱼在味道方面有什么不一样?”“红烧鱼的味道是甜的,酸的还是辣的?”

通过这种适当的引导,可以引导孩子多问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4.课堂学习引导

幼儿进行学习的环境基本是幼儿园的课堂和家中。在幼儿园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珍惜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和训练。

例如,美术的发散训练,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绘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可以是天空、太阳、云彩、溪流、大树、家和爸爸妈妈,通过绘画的线条及涂鸦了解孩子们的性格及内心感受。比如,一个幼儿大部分涂鸦的色彩都是红色和黄色,则能反映出他热情的性格;但如果是绿色和蓝色为主调,性格则偏沉静。

再例如,音乐创造性的培养,可以给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乐器,如竖笛、小鼓,培养幼儿的结构感及音乐感,也可以弹着钢琴让孩子们自由的哼歌吟诵,对思维的发散具有极大的效果。

除音乐美术这些基础的素质教育环节之外,家长还可以在家买一些提高孩子创造能力的教具,如七巧板、沙画、算盘等,教会孩子们使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操作过程及最终成品了解孩子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5.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篇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有利于学生体验追求真理的历程和树立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数学体系, 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 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等. 目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

1. 学生思维个性化的消失导致小学数学教学黯然失色

学生个性化的消失是数学教学黯然失色的主要症结.“亲其师, 信其道”等古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 “唯教师为至尊”的集体性潜意识行为的长期存在, 以及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的遮蔽和挤压, 使的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了话语权和主动性, 成为弱势群体, 最终在教师至上和考试独尊的压迫下, 丧失自我, 沦为分数的奴隶、考试的牺牲品. 小学数学教育在这样情形下黯然失色, 因为希望让一个被剥夺自主思维和自主意识的人, 滋生和发展创新精神无疑是遥不可及、一厢情愿的事情.

2. 教师话语的 “霸权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灵性

教师的权威化是学生缺失创新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 “师道尊严”, 确立了教师话语的“真理性”和“霸权性”, 弱化了学生话语的主体性和自由性. 这是传统落后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观念中遗留的一种狭隘意识形态. 它导致了师生间固化的先天性不平等的话语关系. 在这种严重缺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 学生的才智受到压制, 个性在温情中被抹杀, 创新思维也随之被武断地扼杀.

3. 对考分的崇拜使学生丧失创新思维的追求

传统的教学评估导致人们对考试分数的盲目崇拜而迫使数学教学走入“死胡同”. 数学是五彩纷呈的, 具有极强的变通性、现实性和灵活性, 教师完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利用自身的智慧, 灵活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尽最大可能地挖掘他们的智力潜能, 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突破常规的思维,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然而,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 教材、教学参考书成为教师唯一敢于依据的“圣经”, 其造成的严重结果是“圣经”成为教师的真理之源, 诠释“圣经”的教师成为学生的权威.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对策

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前后相继、比较漫长的一个过程, 对其在宏观上的改造, 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 那么在现有教学条件下, 我们如何扬长避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 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教师要努力将单调的课堂变得丰富、多样、生动而有趣,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自觉参与探索, 在学习数学思想的过程中体会追求真理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创造力的大小与人的好奇心、 求知欲是密不可分的. 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主动探索问题、深入研究问题的动力. 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愉快的状态, 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 能够较完整地回答问题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 而能够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作为教师, 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看问题, 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不要迷信和盲从教材, 培养他们大胆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同时, 教师应毫不掩饰自己对数学问题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对学生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 要允许学生出错, 因为即使学生错了, 也证明他在学习、思考, 认真学习, 勤于思考, 学生具有了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有了继续学习的基础和树立创新意识的环境.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自由的环境引导学生从“不愿开口”到“抢着说”的转变. 不怕学生别出心裁, 不怒其不听话, 不喜其言听计从.让学生在民主环境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让每名学生在创新中产生自信. 课堂上, 教师提出问题后, 要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回答, 并且要让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完. 教师可以时常设置问题让学生辩论, 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让他们互问互答. 这样, 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感到无拘无束, 思维也就非常流畅, 便常常会有创新的见解涌现出来.

2. 巧设习题, 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质疑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动力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来源. 学生是在对问题的注意、思维、记忆、操作等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获得认识和实现创新的. 因此,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启发性、探究性, 适时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 引导、启发学生去“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以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态度对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 设计能引起学生质疑的创新性思维练习题并指导学生练习, 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新颖性. 新颖性是指创新性思维练习题在形式、解题过程、解题方法上应该新奇独特、与众不同. 二是解题思路和方法应具有开放性. 这是因为创新性思维练习题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更强调解题的过程和方法, 强调思维的发散性. 三是应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 创新性思维练习题的内容既来源于教材, 又略高于教材, 贴近学生生活和他们熟悉的事物, 能够引发学生足够的注意和浓厚的兴趣, 驱使他们乐于思考和主动探求, 发挥最大的创新潜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以及类比等常用的逻辑思维形式.

篇4: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医学类研究生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52-03

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祖国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的重任,而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医学本科教育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开拓创新的重要作用。硕士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更为细致深入的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其地位的特殊性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独立科研能力,为今后专业性更强的博士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从国家层面而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落实到医学发展战略上,培养高层次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将极大有助于我国未来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的、高度原创性和先进性医学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创立,不仅可提高我国医疗卫生在世界上的地位,更能广泛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为国家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

就硕士研究生这一承上启下的培养对象而言,其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又有一定的特殊重要性。

(一)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医学硕士生大多具有很好的医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经历,但目前医学本科教学基础学科分别教授的现状有时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点比较散乱,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理解,因此,这就要求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抓住今后临床与科研可能涉及的方向,巩固与深化专业知识的理解,把握最新科研方向与进展,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

(二)科研兴趣的发现与落实

科研热点和前沿的把握是一个长期、系统的积累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而这对于研究生而言,既是一个训练过程,又是对其今后发展方向创立的初级基础,也只有发现了自身的科研兴趣落实点,才能给自身树立今后临床与科研进步的目标,才能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今后成为“大家”打下坚实基础。

(三)思维模式的开发与拓展

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的过程;而由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则更是学习思维模式的转变与培养的过程。独立科研思维的培养、失败中经验的总结与提升以及研究方向的拓展和创新,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也许是个痛苦艰辛的过程,但却是成长经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与训练显得尤为必要。

(四)团队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团队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事业成功的基石和保证,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渺小的,分工合作、协调共进才能取得研究的突破和创新的成果,这也是研究生人格发展和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生阶段科研训练不足

大多数本科医学院校在本科生教学中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科研思维的训练。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参与基础学科各课题组研究机会少,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学生考试能力强。进入研究生院后,导师发现学生科研思维薄弱,并且对科研缺乏必要的了解,这就迫使导师必须从头开始培养与训练,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间又很短很宝贵,这也一定程度上客观造成了研究生毕业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参差不齐。

(二)攻读学位的动机与学习态度

目前医学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大城市小地方、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医疗待遇和成长空间客观来说,差异很大,这也造成了医学本科生攻读研究生的目的与动机不一,不少学生受迫于就业压力或者追求名校情结。而以对学术追求为目的的学生人数不多,又因为经过艰辛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的疲惫感,认为进入了名校了任务就完成了,客观造成了学习态度的不明确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不足。

(三)医学硕士生培养模式的缺陷

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客观分为“临床型”或者“科研型”,以我校而言,临床型在前半年课堂学习后即进入临床各科室轮转,最后有半年的科研时间;而科研型在半年至一年课堂学习后即进入各导师课题组开展科学研究,其间有半年临床训练时间。这两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就临床型硕士研究生而言,平时大量的病房工作可以培养临床能力,但同时繁重的临床工作也使得平时创新思维的培养及科研能力的训练成为一句空话,而最后半年的科研时间又是极大的不足,也就造成了毕业时,独立科研能力、科学论文及科研标书撰写的能力不足,这对于当前培养“复合型”医生的大趋势和目标是非常不利的。

(四)各院校各课题组之间学术氛围参差不齐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多查阅文献、撰写综述以外,还要创造机会及引导学生多参与各级学术活动,把握本学科、本领域前沿和热点,并且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多与著名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与请教,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当前各级高校学术氛围不一,各课题组之间差异也很大,学术开拓精神不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和科研创新风气。

(五)研究生科研创新动力不足

科研能力培养和创新开拓除了要有很好的科研热点敏感度以外,导师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但是当前,有的导师科研经费不足、导师研究生招生过多导致照顾关注学生不够,临床学科导师要忙于临床工作等原因,也造成了培养计划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师没有精力去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客观导致了研究生科研创新动力不足。

(六)教学理念与培养模式先进性不足

当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理念包括研究生教学,在课堂授课模式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成绩评估重考核轻实践,这就极大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将受到极大影响,这也使得探索时间新型的研究生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举措

(一)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打下科研基础

本科生在基础医学院学习期间,正值各基础学科学习时机,在学习间隙应参与基础学科各课题组研究和进行简单的实验室操作;同时,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并招募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老师,让一部分掌握一定实验基础及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比如我校的“正谊学者”计划,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科研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并有助于科研能力的训练与科研思维的培养。

(二)注重学生思想交流,培养学术追求目标

目前入学的研究生进入“90后”为主阶段,个性上更为独立,思维也很活跃,这就要求导师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多交流谈心,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确立学术追求目标,而不是单一的工作式的布置和指挥。同时,要塑造良好的性格和团队协作精神,要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认识,发挥互相交流和协同工作能力,这将有助于更为优良的科研成果的取得,也利于研究生今后科研工作的组织与开展。

(三)培养学术氛围,加强师生学术研讨

学校层面,良好的学校学术氛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塑造和培育以创新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动力。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研讨会,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开拓科学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科层面,要打破各课题组之间的壁垒,定期组织各学科组研究生进行活动与交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可以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并做到交叉学科的融合。课题组层面,导师要与知名学者和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协作,定期邀请他们进行讲座与组织学术交流,导师与学生打破师生隔层,相互为师,积极交流,鼓励与引导学生多参加国际国内权威学术会议,积极发言与交流,这也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拓。

(四)加强对导师考核,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才的核心,也是研究生学习的榜样和动力。学校层面,要定期对研究生导师加以考核,对导师自身的科研成果和课题取得加以评价,对所培养毕业生的成绩加以考评,以保证优秀的导师引领学科发展,同时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导师自身,应积极把握所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临床学科的导师在繁忙临床工作时要注意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结合临床实践和难点热点开展转化医学研究,以导师相对成熟的选题为依托,规范指导,共同探讨,调研汇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研究生开拓科研创新思维,使研究生在科研能力深度与广度上有极大提高,最终推动研究生毕业时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五)重视研究生学术成果与创新,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一方面,积极鼓励研究生将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会议发言交流,并积极向高影响因子期刊投稿;另一方面,也应积极鼓励研究生将自己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在实践中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形成厚积薄发的态势。同时,导师也应尊重学生的成果和工作,引入课题奖励机制,重视学生最为关心的毕业后问题,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避免后顾之忧。

(六)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专题研讨式教学蕴含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需的内在要素,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科生的教学中,特别是在研究生的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床旁教学、PBL等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发展、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74-82.

[2] 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0-11.

[3] 邵文涛.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1):168-169.

[4] 蒋炜.研讨式教学法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4(11):136-137.

篇5: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多方面论证了创造和综合思维的`关系,提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勤奋专注精神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作 者:尹军利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04刊 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JOURNAL年,卷(期):5(1)分类号:B804.4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 文化素质

篇6: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造性人才。

关键词:语文课程激发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根据情境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的状态。

二、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1、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谁美丽?他为什么美丽?经过读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人们是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感动。

2、要善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一堂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老师爱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我说:“对!”话音刚落,一个学生说:“你们讲得不对。”我接着问:“你说的‘你们’是指谁?”学生说:“他和你。”我问:“我们错在哪里?”学生又说:“难道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你就不爱了吗?”我立刻说:“真的错了,对!老师爱所有的学生。”学生之所以敢于向我提出意见,表明看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关系。

3、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口头造句练习,“骄傲”有两种意思,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学生说:“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小明不因为考了一百分而骄傲自满。”……我启发道:“你们说得对,‘骄傲’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自豪,二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中,其意思也不相同。”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要真正奏效却并不多。因为激发的方式综合性很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过程和周期。操作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启发、引导和培养,真正“授之以渔”,调动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并参与教学过程,使其兴趣持久。在兴趣培养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任何思维都要凭借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实现,所以应该发挥优势,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最佳状态。

5、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操作上,老师应该融入更多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词语,然后顺学而导,通过“演一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反复比较,仔细推敲,形象记忆。比如在理解“挎”一词时,让学生表演各种“挎书包”的动作,由此又引出“挎篮子”“提水”等动作,拓展了学生对“挎”字含意的体验。从而使字词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记忆,而是生动具体、可感可触、充满童趣、富有活力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三、要讲究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没有实际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我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举手发言到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困生,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偶然回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的评价则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重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摹仿的直接对象。我在教语文课时经常和学生一起搞一些活动如“脑筋急转弯”、“故事接龙”,自己也成为参与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回答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课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教师用心付出,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我们的学生才不至于成为高分低能的高才生、才不至于出现连衣服都不会洗的专家,我们的民族之魂才会得以升华,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兴旺发达!

篇7:浅谈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 兴趣的培养;二 观察力的培养;三 想象力的培养;四 探索能力的培养。关键字:数学 创新思维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民族的灵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重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迫在眉捷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生喜欢学什么,不喜欢学什么,常以学习兴趣为转移,这是兴趣的选择和定向作用的表现。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起情感,促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设情景时,就应该选取那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作为题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对学习的需要。例如:要讲解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本来这些抽象的内容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去学习,我们在创设情景的时候就可以首先提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问当他们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是不是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呢?如果能够量出你在太阳下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你的身高,怎样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呢?当你发现很多同学都想知道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今天要学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就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外来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就是由于学生本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以及发现的诱惑力等而转化来的学习动力。这种内在动机所起的作用是强烈而持久的。

二 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无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前提,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又是怎样来培养的呢?

1.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2.在学生观察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积极的给与指导。比如说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异同点的分析,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3.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4.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例如:学习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画出具体的一些函数图象进行比较。在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与提示,观察当k为正数和负数的时候,函数图象有什么不同,当b为正数和负数的时候,又有怎样的不同?当学生分析了以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三 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想象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奥苏贝尔在同化概念里认为:同化就是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原有认知结构包含了新知识并扩大自身,形成更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例如:在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变成相等时,这时变成了什么图形?如果让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90度,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如果既让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又让一个内角等于90度,这时又是一个什么图形?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打开了学生的一连串的想象,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时变成了菱形,一个内角为90度时变成了矩形,既有一组邻边相等又有一个内角为90度时变成正方形。这样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四 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 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综合应用开放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探索式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数学探索能力是在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中,它表现在提出数学问题,探求数学结论,探索解题途径,寻找解题规律等一系列有意义的发现活动之中。探索能力强的学生,能迅速地轻易地从一种心理运算转到另一种心理运算,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在对思维活动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上,有较强的监控能力,对思维过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大胆猜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体验发现与创造。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选择是解开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

在课下,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去探索与发现新知,这对学生来说作业就是一个在认识上再创造的过程。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篇8: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世界能动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心里学研究表明, 只有借助于思维, 才能将知识由无序变为有序, 并将有序的知识激活而飞跃为能力。人们对思维的重要性的认识由来已久。《老子》中记载:“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唐代韩愈曾说:“形成于思, 毁于随”。首席培训师宋铁航先生也认为:“成也思维, 败也思维”。人类通过对思维的不断运用和反复强化, 促使自身思维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而思维能力是思维器官的机能和属性, 是思维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当今社会, 由于竞争的加剧和知识的膨胀, 使得思维科学的传播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全社会 (特别是国家领导人) 的高度重视。如江泽民主席将思维科学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相提并论;胡锦涛主席要求党员干部具备“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学习是教学生掌握认知的手段”等。然而, 对于思维科学的普及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中并非易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临终前多次询问国家领导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此为“钱学森之问”) , 上世纪九十年代钱老也为刚刚建立起来的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被无端砍掉而心痛不已 (此为“钱学森之痛”) , 从“钱学森之痛”到“钱学森之问”足以看出, 思维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是何等的艰难。此外, 英国布莱恩·克莱格说:“大脑是人最重要的器官, 但没有人给我们提供任何的操作介绍手册, 而且只有少得可怜的训练来开发它。”的确, 究竟人应该如何思维?有没有最佳的思维方式?如何训练人的思维?如何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社会各界一直没有科学的答案。

在高等教育领域, 由于受到传统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 导致现在的大学生缺乏思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而高校对大学生思维训练基本处于半放任状态, 不够自觉、主动, 缺少对思维的启发与强化, 课堂教学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 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少大学生已经表现出思维呆板、思维浅露、思维定势甚至思维偏执状态。因此, 加强大学生思维训练是客观所需、形势所迫。但是,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仍然不够重视。以广西为例,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除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及部分师范院校中少量专业开设思维培训课程之外, 其他高校几乎处于“思维教学的荒地”。思维教学“曲高和寡”, 出现“只喊口号而无行动”的尴尬局面。更为遗憾的是, 政府有关部门缺乏应有的支持, 导致思维科学的研究机构与队伍建设远远落后。如高校、研究所因为思维科学没有列入学科名录而无法获得经费资助, 思维科学专家资格无法经学术机构评审等, 目前只有淮南师范学院设有思维科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设有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之外, 其他许多高校缺乏思维研究部门的设置。可见, 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

二、国内外对思维的认识及实践

研究思维的科学在西方称为认知科学, 在中国称为思维科学。20世纪70年代中期, 认知科学在美国正式建立。它研究人类感知和思维信息处理过程, 主要涉及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意识及思维与表象等。当前国际公认的认知科学的核心包括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人类学及哲学6个相关学科。我国学者李伯约指出, 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核心学科, 神经科学、人类学和哲学是认知科学的外围学科, 著名认知科学家H·Simon教授则进一步将其概括为: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是20世纪世界科学标志性的新兴研究门类, 它以破解人类心智奥秘为目标, 被西方称为“21世纪智力革命的前沿”, 不断引起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美国心里学家布鲁诺和米勒于1960年在哈佛大学建立认知中心, 此后哈佛中心成为认知科学的策源地。著名心里学家斯滕伯格于1985年提出“思维三元智力体系”, 将思维划分为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三个层面, 并成功推出《思维教学》、《成功智力教学》等书。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根据学生思维能力不同发展时期的规律而有所侧重。美国教育学家贝斯特指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英国教育哲学家赫斯特强调:“教育的中心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主要的思维形式”。目前, 美国和欧洲各国已在大中小学开设各类思维课程, 在企业界开展思维培训, 收效显著。例如:美国在基础教育读、写、算中增加思维能力培养这一目标, 有20%的中学开设思维技巧课, 哈佛大学则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首位。英国“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波诺开发的思维课程《Co RT认知思维》和《六顶思考帽》, 已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50多个国家的学校。此外, 弗斯坦和李普曼的思维教程也颇具影响力。正如恩格斯所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思维科学的开拓者、奠基人。在钱老的倡导下, 1984年成立中国首个思维科学研究所 (山西) , 同年召开首届思维科学学术讨论会 (北京) , 1988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也成立思维科学研究所。此后各省市及部分高校纷纷成立思维科学学会、研究中心, 举办各类思维学术活动等。与此同时, 涌现出大量的思维科学专家和学者, 并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如田运的《思维论》、黄浩森和张昌义的《知识与思维》、王霁和傅小兰的《思维科学研究》以及杨春鼎的形象思维研究成果、刘奎林的灵感思维研究成果、朱长超的全脑开发研究成果等, 不胜枚举。思维科学研究已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创造思维、社会思维发展到特异思维、模糊思维、职业思维乃至动物思维、机器思维等。思维科学的应用领域中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首推思维训练, 例如:韩宏宇主持的“思维规律与思维训练”项目, 田运的“大学生思维训练”项目, 温寒江的“形象思维训练”项目, 庄寿强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项目等。目前思维科学研究以人脑思维为主, 以电脑思维 (人工智能) 为辅, “教育界关于思维的研究几乎全部都是以人脑思维为内容, 并且以培养、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 特别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 (田运语) 钱学森曾预言:“未来的世纪是先进思维的世纪”。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 是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国的“硅谷”、以色列的“智力工业”以及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等均是强化思维能力培养的典范。

三、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及价值

(一) 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的主观力量, 恩格斯把它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未来的竞争本质上是思维的竞争, 人才竞争只是思维竞争的外显和物化。因此,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爱因斯坦说:“人们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是用大脑思维能力和智慧, 而不是搬书本。”从人类特有的智力活动来看,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核心, 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条件。现代脑科学的研究和人类的实践表明, 人的思维能力是可以在训练中得到发展的。即通过训练人的思维器官、思维心里和思维方式, 能够有效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思维训练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 高等教育应以发展大学生思维能力为根本目标, 强化思维的训练。与此同时,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各学科教师的思维训练意识、加强学科思维教学的研究、克服“重知识轻思维, 重灌输轻启发”的不良现象、纠正“发展思维是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附属品”的错误思想以及促进思维科学的飞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 在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 通过探索不同学生的思维现象, 寻求个体最佳思维方法, 为回答“人应该如何思维”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依据。

(二) 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价值

常言道:“知识就是力量”、“智慧胜过刚强”。然而, 知识是思维之果, 智慧是思维之花。思维使人变得更加理智和敏捷, 对人的智力、能力及事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正是借助思维之力, 才得以正确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 灵活处理汹涌的信息浪潮, 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一个人的才能不仅取决于知识与技能, 更要依赖于他所具有的思维能力。在高等教育领域, 大学生通过对思维方法的不断掌握、积累和熟练运用, 逐渐产生思考问题的敏感性, 进而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实质,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中国思维魔王许国泰先生认为“用神奇的大脑思考大脑的神奇, 才能结出新的、奇特的果实。”因此, 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努力开拓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客观要求, 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然而, 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思维教学。所谓思维教学就是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运用相应的教学内容、方法, 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以培养良好的思维技能、意向和态度。思维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现阶段, 高校主要利用课堂平台开展思维教学活动, 强调教师对现有思维理论和思维方法的理解及其在相关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与运用。教师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思维训练, 能够促使大学生的注意力、洞察力、记忆力、分析力、综合力、联想力、想象力、直觉力及判断力等得到显著提高, 有利于造就拥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终身的教育就要坚持终身的思维训练。笔者认为, 一个人可以胸无文墨, 身无分文, 但不可以没有科学的思维。思维是一个人成才、成功的基础,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丧失理性思维的指引。

四、结语

思维活动是一种精神行为, 它受知识、智力、兴趣、意志、情感及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 最重要的责任在于研究思维科学, 强化思维训练, 挖掘思维潜能, 帮助大学生进行最佳思维, 最终形成超常思维。为达到此目的, 教师要在每个教学环节, 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实习、实训等, 明确思维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深化思维, 启发创造, 做到知识传授、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在智力大竞赛、能力大角逐的时代, 开展智力大开发、思维大培训的教育活动将成为一种时尚与必须。

参考文献

[1]佩特拉·理格林:《创造性思维训练》[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2]布莱恩·克莱格:《即时头脑风暴》[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3]应明阳:《中国思维魔王》[M]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7

[4]田运:《思维科学的应用和思维训练》[J]淮南师专学报, 2000, (3)

上一篇:扎兰屯市健康教育所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碳汇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