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

2024-05-02

成本核算(精选6篇)

篇1:成本核算

如何区别财务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

做好项目成本核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区别财务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一直以来,公司实行的是财务一级核算,财务核算是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规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项目成本是为项目管理需要进行核算的成本,二者存在很大区别。

一是核算主体不同。财务成本核算的主体是企业,核算的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全部支出。而项目管理成本的核算主体是项目,核算的是项目发生的全部成本;

二是核算目的不同。财务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进行建筑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和应摊销费用,正确核算企业利润和应缴税金;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三是核算范围和内容上的差异。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范围是整个建筑企业,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建项目成本及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期间费用。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工程项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

四是核算的方法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同意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时因地因项目而异。在核算中,除了会计方法,还常采用统计学、技术经济、运筹学和其他管理科学的一般性方法。

五是在处理核算信息程序上存在着差异。一般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有严格的处理程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成本核算人员按照凭证、帐簿、报表等会计程序进行,要求凭证、帐帐、帐表和帐实相符,数据计算精确有据。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则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不要求十分精确,只要符合重要性的要求,满足管理的需要即可。

综上可知,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组织管理人员核算的是管理成本,而不是财务成本。如果在实践中将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混为一谈,则会产生成本核算周期长、手续烦琐、数据复杂、核算结果对项目管理没有指导意义等现象。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管理成本,一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改变过去项目成本管理中引用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模式,将解决上述的矛盾,使成本核算更具可操作性。

篇2:成本核算

如果评估船舶采用重置成本法,则以普通钢质船为例,其重置全价包括材料费用、设备费用、人工费用、生产专用费、期间费用、利润及税金六大部分,其中材料费用、设备费用、人工费用为直接成本,构成船舶重置全价的主要部分。

一、材料费用

船舶的材料包括钢材、焊接材料、涂装材料、电缆、辅料及其他材料。

1、钢材

1)钢材净重

钢材是船舶的主要材料,按船舶主尺度估算法进行估算:

钢材净重的估算:

g=K1(L×B×H)(1)

其中:g-船体耗用钢材净重(吨)

K1-钢料耗用系数(见表1)

L-船舶总长(米)

B-型宽(米)

H-型深(米)

表1钢材系数 K1的取值

2)钢材实际消耗量

由于船舶零部件尺寸规格不统一和钢材供应的尺度问题,钢材不可能得到100%利用,在确定钢材实际消耗量时必须考虑钢材利用率。

G=g/钢材利用率(2)

其中:G-钢材总重(吨)

g-船体钢材净重(吨)

根据评估人员对有关船厂及金属结构制造厂的直接和间接调查,钢材的一次利用率在80~85%左右,二次利用率为3~7%,合计钢材利用率为85~90%。

2、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包括电焊条、焊丝、焊剂、钎料等,是构成船舶重置全价的重要内容。焊材的熔敷金属量以及在施焊过程中各种工艺性损耗是决定焊材消耗量的主要因素。焊接材料的选用必须与船舶所耗钢材的牌号相适应,全船焊接材料总消耗量的估算,主要依据全船钢材的总消耗量而定。

焊接材料费用 = G×K2×焊接材料单价(3)

其中:K2—焊材消耗系数

G— 钢材总重(吨)

焊材消耗系数K取值见下表

表2 船焊材消耗系数K2

我们可以发现,上表中船舶吨位越大或全船钢材消耗量越多,则焊材占钢材消耗量的比例就越小;反之则比例增大。

3、涂装材料

1)涂装材料主要指油漆,其净消耗量由式(4)确定,Gy1 = L×(B+H)×K3(4)

其中:Gy1-油漆净重(吨)

L-船舶总长

B-型宽

H-型深

K3-每平方米油漆重量

2)油漆实际消耗量

Gy = Gy1×I/K4(5)

其中:Gy-油漆实际消耗量

I-油漆稀释系数,取1.15-1.2 K4-油漆工艺消耗系数,取0.5-0.55

4、电缆

电缆价格=电缆长度×电缆平均单价(6)

电缆长度计算公式:

电缆长度 = K5×(DWT)0.15×(∑KW)0.3(7)

其中:K5-电缆消耗系数,见表4

DWT-船舶载重吨

∑KW-全船电源总功率(kw)

表4电缆消耗系数K5

注:客轮可按载客量换算为载重吨。

5、辅料及其他

辅助材料指不构成船舶产品本身而是在船舶建造过程所需要消耗的材料,如二氧化碳、氧气、乙炔、高压气、高压水等辅助材料,这项费用可按船用钢材总重量估算。

辅料费用=全船钢材总重量×钢材平均单价×辅料消耗系数(8)

其中辅料消耗系数根据经验取值为0.04-0.05;

其他材料是指如木材、有色金属等材料的费用。可按材料总额的2%~3%估算。

二、设备费用

船舶设备包括轮机设备、电气设备、舾装设备三大类,品种杂、数量多,如果一一询价,时间和经济都不允许,另外也没有必要。因为占设备数量20%的主要设备,其价值占设备总价值的80%以上,所以通过对主要设备进行询价,就可达到目的。另外,一些标准设备,例如通讯、导航设备,完全可以根据经验进行估价。

以46000吨原油轮设备估价为例:

1、轮机设备

表546000吨原油船轮机部分进口设备

表646000吨原油轮轮机部分国产设备表

2、电气设备

表7 46000吨原油轮电气部分进口设备表

表846000吨原油轮电气部分国产设备表

3、舾装设备

表946000吨原油轮舾装部分设备表

三、人工费用

人工费用根据造船工时数量确定。

人工费用=造船工时数量×工时单价

造船工时数量的估算方法,通常按全船载重吨来估算。

建造总工时Hr=0.18×(DWT)0.6287万小时(9)

其中:DWT-载重吨

四、生产专用费

船舶生产专用费包括设计费、船检费、出口船佣金、出口船银行保函费、保险费、钢板预处理费用、胎架及支撑费、船台费、下水费、船坞费、系泊和试航费、码头费、专用工具和模具费、吊运费、保修费、船东供应品的报关和仓储费、技术服务费、不可预见费等。

其中设计费用含三部分,基本设计费,详细设计费(送审设计)和生产设计费。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以船总技 [1986]1324 号文《民用船舶产品设计收费暂行规定》对船舶设计费用标准进行了规定,此规定以船舶设计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作为设计费用依据。

船检费是指按船舶入级的要求,从设计图纸送审起,直到交船止,依据船级社的规定,进行有关的船舶检验工作和发放各种合格证书所需要支付的费用。

出口船佣金是按国际惯例,因介绍业务而支付给中间商的酬金,其费用含于船价之

中。

出口船建造合同的还款担保费,通常采用银行信用担保,银行对买方开具还款保函,并收取的保函费为出口船银行保函费。

按国际船舶建造惯例,由于船舶项目占用资金大,建造时间长,期间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如在建造过程中的损毁风险,试航过程中的全损风险等。为了确保船东和建造厂的利益,防止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经济损失,一般在船舶建造期间,都应投保船舶建造险。

船台费是指高架吊车及船台折旧费,大、中、小修费,动力费、人工费及其他相关费用。

下水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船舶下水时所需支架、木料、润滑脂、人工费等;二是观礼及招待费。

船坞费由进出坞、住坞、排楞、移位、倾斜试验等费用组成。

系泊和试航费包括主机设备、辅机设备、甲板机械、轴系等各项试验费用。

篇3:成本核算

目前, 大多事业单位只实行了简单的成本管理模式, 成本管理和核算的内容缺乏系统性, 对全面成本管理认识不足。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人员成本意识淡薄, 核算管理模式简单, 成本核算归属不规范, 成本费用分摊随意性大, 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人为因素过多, 致使成本核算不实、不准。这样的成本核算体系必然存在着较多缺陷, 导致它不能真实、完整、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影响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一) 推行事业单位内部成本管理是竞争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事业单位也面临着竞争的风险, 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事业单位的市场理念、竞争意识、效益观念就要与时俱进, 这就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引入较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

(二) 推行内部成本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

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 使管理难度逐渐增大。而财务部门自身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如何运用合适的财务核算体系, 提供较为真实、准确的会计核算信息, 特别是成本信息, 应从项目设计到实施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入手, 把成本浪费控制在源头, 实现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及事前控制, 避免出现增收不增效的情况, 进而有助于管理人员决策的科学性。

三、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

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大多采用收付实现制, 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 不计提折旧, 由于折旧费用不包括在成本中, 人为造成了相关收入的成本降低, 导致盈余虚增, 不符合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 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

(二) 普遍缺乏成本效益观念

与企业组织不同, 事业单位作为非盈利组织, 其业务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 事业单位的上级部门不要求得到经济回报, 也不需要下属事业单位提供利润信息, 使得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层对于是否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本身也持怀疑态度, 他们认为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 不需要应对市场竞争, 不需要成本核算, 这种不注重成本控制、没有危机感的现象, 导致事业单位损失浪费严重。

(三) 预算体制的约束

事业单位的收入已纳入预算管理, 执行“收支两条线”。按照现行部门预算管理要求, 各单位必须按照收支脱钩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年度部门预算, 事业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必须将本单位可用收入全部用于安排当年支出预算, 在编制预算时不能为以后年度的载体和装备建设项目预留财力;同时, 单位年度支出预算结余中, 仅当年未完工基本建设项目或设备购置项目的支出预算结余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其他支出预算结余财政均将收回, 一般不予结转单位继续使用。这使得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看预算指标花钱, “有钱不花, 过期作废”的错误观念, 较少关注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四、对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体系的建议

事业单位应在不违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基本原则基础上, 根据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 在单位内部推行一套能满足内部管理要求的成本核算制度, 以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更好地节约资金和运行效率, 应对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 成本费用预算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成本费用预算制度, 成本费用预算应当符合单位的事业发展目标和成本效益原则。编制成本预算应与单位各项业务计划衔接, 具有可行性、先进性与完整性, 避免随意估计, 产生保守或冒进偏差。事业单位编制成本预算应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 由财务部门牵头, 组织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方面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 并由单位领导办公会集体讨论通过。

(二) 对成本费用项目的控制

1. 控制人员支出

人员支出是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的人工成本一般包括:国标工资, 绩效工资, 社会保障支出等内容。近年来, 事业单位的人员总数及人均成本费用支出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如何控制人员支出成本, 事业单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严控进人用人关, 控制人员支出总量; (2) 人均人员支出的增加应与效率相配比, 人均人员支出的增加能够使单位持续发展, 但是不一定能留住、激励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一般需要付出较高的人工成本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对此有相对应的激励机制, 才能使增加的人工成本变为有效的增长, 除一般的工资福利性的支出外, 还需在人工成本的使用方面采取适当的政策性倾斜。

2.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在日常工作中, 按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无需提取折旧, 而是在新增固定资产时以“固定基金”的形式, 按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净资产, 造成净资产不断地虚增, 这完全不符合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导致资产更新的资金来源无法保证, 因此可以执行虚拟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对现有的固定资产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确定资产的现值和剩余折旧年限, 按资产的不同类别确定相应的折旧办法和折旧年限, 以避免折旧计提的随意性。

3. 直接费用的成本管理

目前, 虽然事业单位的考核多以社会效益为基础, 但在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已形成多元化、市场化格局的情况下, 事业单位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同时, 也在采取各种有偿形式开展业务活动。因此, 从成本控制角度出发, 应该在正确界定各种收入项目同时, 考核收入征收部门的直接成本和费用 (例如劳务费、差旅费、公务车辆运行费等) , 参考历史和同行业的相关直接费用数据, 对直接费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制定合适的直接费用单位定额标准, 不断加强对直接费用的成本控制。

4. 物耗成本管理

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主要是人员支出、设备购置费、日常公用经费三大块, 而日常公用经费即日常消耗又是成本核算中最容易产生浪费也是最可控的费用。这些日常消耗包括办公用品支出、水电费、邮电费、会务费、业务培训费、公务接待费等, 如何加强对这部分的支出的核算就显得尤其重要, 应根据单位具体情况, 对各部门制定一个日常公用经费的全年预算总额, 在总额内对相关公用经费进行控制。

(三) 成本费用归集和核算

在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时, 为了正确归集各部门的成本费用支出、及时提供各项费用消耗信息, 考核和控制成本费用定额, 应对“事业支出”中按部门设置辅助核算。同时要对“事业支出”中按费用性质设置辅助核算, 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管理费用”。成本费用的归集要在兼顾重要性和成本与效益的原则下, 要尽可能做到准确, 使归集的管理费用、直接费用及间接费用能真实地反映单位实际情况。

(四) 成本报告及成本分析

财务成本报表是提供单位财务成本信息的内部管理会计报表, 通过分析财务成本报表, 可以考核成本和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 为领导正确进行相关的成本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成本报表编制和报送必须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成本分析贯穿于成本费用发生和形成的全过程。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成本分析制度, 按月、季、半年、年度定期进行成本分析, 对成本影响较大的问题, 应及时组织专题分析, 查明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五) 成本管理考核与监督

事业单位应建立成本费用考核制度, 考核成本费用的节约情况和成本费用率的控制情况。成本费用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岗位目标考核以及绩效工资考核的重要内容。除政策性原因或不可比因素外, 当年成本费用节约额或成本费用率降低额为负数的业务部门, 效益工资不得比上年增长。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对成本费用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 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成本核算情况进行检查。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定期不定期的对所属事业单位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 单位应当采取措施, 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事业单位在管理模式、用人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事业单位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必然要注重效益。由此如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体系, 加强和规范成本效益核算, 为内部日常管理提供参谋, 为分析、评价建设项目投入产出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篇4:科室成本核算与病种成本核算探讨

一、科室成本核算介绍

1.科室成本核算内容。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科室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等四个类别。

2.科室成本范围:主要包括七部分

(1)人员成本,包括工资、奖金、社会保障费、各种福利费等;

(2)物耗成本,包括各项卫生材料、维修材料、水电汽费、洗涤费、消毒费等;

(3)设备成本,包括设备折旧费用、大型设备维修费、设备贷款利息等;

(4)房屋成本,包括房屋折旧费、房屋维修费用等;

(5)辅助检查成本,包括化验、放射、CT等医技检查成本;

(6)药品成本,包括两部分:药品采购成本、分摊药剂科费用;

(7)管理费用分摊,即无法直接计入科室的行政后勤人员费用。

3.科室成本归集及分摊。根据成本类别的不同,分别统计出临床服务类等四类科室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按下述方式逐级分摊:

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分摊参数可选择工作量、业务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

二、病种成本核算

病种成本就是将科室成本核算所得的数据通过一定方法分摊到科室开展的所有病种成本中。

具体操作时,病种成本包括病房治疗成本、药品成本、医技服务项目成本、手术成本、麻醉成本(包括麻醉药品)五项内容进行归集。

成本归集的原则:可以直接归集的直接归集,确实无法直接归集的通过分摊计入:

直接归集,依据病种临床路径,把通过调查统计所得的如耗材支出等实际数据直接计入病种;分摊归集,无法直接计入的如水电汽、人员成本、行政后勤人员管理费用等依据全成本核算的数据,根据不同的分摊参数分摊计入病种。

病种成本具体归集明细如下:

1.病房成本的归集方法

(1)直接归集,它包括病房内所消耗的卫生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折旧。

该部分根据临床路径,通过调查科主任、护士长获得。

①卫生材料:科主任、护士长依据病人住院天数、治疗及换药次数等,统计病人所需的输液器、注射器等材料数量,根据采购单价计算出材料成本。

②资产折旧:根据病种不同,由科主任、护士长列出该病人所用病床、床头柜、监护仪等直接使用的固定资产或设备类别,依据病人住院时间(实际占用床日)、资产折旧计算出病种消耗的固定资产成本。

(2)间接归集,包括该病种应分摊的水电汽、办公用材料、办公用固定资产折旧、维修费、洗涤费、人员费用、分摊的医院管理费用。

该部分由科室全成本核算数据中直接获得,再依据病人住院时间(实际占用床日)进行分摊。

2.药品成本的测算方法

药品的成本包括两部分:药品采购成本和分摊的药剂科成本。

(1)药品采购成本是根据病种临床路径所确定的药品名称和数量,依据药品进价计算药品成本。

(2)分摊的药剂科成本,该成本依据药剂科成本核算数据(剔除药品采购成本),按该病种药品采购成本占全院药品采购成本比例分摊计算。

3.每项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成本测算方法

根据医技科室全部成本、检查人次,计算出每检查人次的人均成本,由医技科室确定具体每项辅助检查占总检查人次成本的权重,计算出辅助检查项目的成本。

4.手术麻醉成本的测算:

由手术室、麻醉科根据手术原始登记统计每个病种平均手术、麻醉时间,然后再测算病种手术、麻醉成本。

(1)直接归集,包括病人手术期间所消耗的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及病人所需的麻醉药品费用。

该部分根据临床路径,通过调查手术麻醉科护士长、科主任据实获得。

①卫生材料:依据手术的不同`统计手术所需的材料类别、数量,根据采购价格计算材料成本。

②资产折旧:根据手术的不同,由科主任、护士长列出手术所使用的无影灯、麻醉机、监护仪、手术床等设备名称,依据病人手术、麻醉时间、设备折旧额计算出该病种的固定资产成本。

③麻醉药品:依据临床路径中麻醉药品的名称、数量,根据采购价格计算出麻醉药品成本。

(2)间接归集,包括该病种应分摊的水电汽、维修费、洗涤费、应分摊的办公用材料、应分摊的办公用资产折旧、人员费用、分摊的医院管理费用。

间接部分依据病人手术麻醉时间进行分摊。

根据上述测算方法,将明细数据汇总即可计算出病种成本总数。通过准确掌握病种成本,结合当前病种费用金额即可计算出医院单个病种收支情况,为病种效益分析提供了可靠数据。另外,医院也可根据现行收费标准与医院成本消耗的差额,积极向物价部门反映,争取更符合实际的收费价格,也更有利于对医院各项服务的全面体现。同时病种成本测算数据也为基本医保结算方价格制定提供了准确依据,为按病种付费工作的推行提供了有力抓手。

篇5:成本核算

两者实际算下来都是按实际成本进行结算,只是劳动强度、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多少有些不同。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的核算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下面仅用材料取得和入库这一过程为例,用简单的分录来加以说明:

实际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均是以实际成本反映,所以月末不需加以调整。

计划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

计划成本法下,要在月末进行汇总,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具体分录如下: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物资采购×××。××

或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

从以上对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描述,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在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明细账可以只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将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随时求得材料收、发、存的金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和调整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简便易行。而在实际成本法下,对存货的数量、单位成本和总金额都要详细记录,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篇6:成本核算对成本控制的作用

(杨令梅)

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的计划、考核、预测、分析等诸多控制工作,那么成本核算到底对成本控制有哪些作用呢,小编为你整理了以下七个方面:

(一)成本核算属于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2.成本核算属于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发生的各种的耗费都按照一定对象做出分配与归集,并计算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3.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全面系统,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成本管理对促进企业增产节支、强化经济核算的力度,改进企业的管理,增强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十分重大意义。

(二)成本核算对于企业成本计划落实、控制成本水平以及实现目标成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本核算的过程,能够如实反应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之中各项耗费,也是一个成本管理运行使成本信息可以更清晰反馈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能否正确的进行成本核算,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的计划、考核、预测、分析及改进等诸多控制工作

例如:某企业定的A产品计划成本是100元每件,准确计算出来的成本应该是100.3元,跟计划成本接近。由于会计人员工作的疏忽,将其中一种材料的单价用错,使得A产品的成本高估了10元,总经理在预测市场需求时,考虑到成本偏高,将没那么大的市场需求量。同时在做考核时,由于实际成本高出计划成本的10%,当期生产车间的有关人员的绩效也被考核了。所以说,财务人员能否正确的进行成本核算,关系到企业成本计划、考核、预测、分析及改进等诸多控制工作。

(四)便于有关部门制定产品价格和企业编制财务成本报表的依据。

例如:某企业定的A产品计划成本是100元每件,准确计算出来的成本应该是100.3元,跟计划成本接近。由于会计人员工作的疏忽,将其中一种材料的单价用错,使得A产品的成本偏低的10元,这样导致总经理在定价时,降低了10元的报价,这个订单有1万件,这样无形中就损失10万元。所以通过成本核算,可以计算出产品实际成本,可以作为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可以确定企业盈利的依据,便于有关部门制定产品价格和企业编制财务成本报表的依据。

(五)可以控制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从而做到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例如:我们公司定的A产品的计划成本是100元,其中材料成本是70元,人工成本是20元,机器、电费耗费是10元。而我们实际计算出来的成本确实120元,其中材料成本70元,人工成本确占了30元,机器、电费耗费是20元,这样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是人工成本和机器、电费耗费增加了,这样就要去车间查找原因。车间找到的原因是这个月由于人员流动性较大,新招了好几名工人,新工人技术不娴熟,返工率高,造成人工成本偏高。由于这个月都是白天工人上班,用电正好都是高峰期,(大家知道的白天用电高峰期是晚上低峰期的3倍)这样也加重了机器、电费耗费成本。通过成本核算,与计划成本一对比,这样就可以发现问题,下个月就知道要在人工和电耗方面降低成本。

(六)通过在产品成本的核算,还可以反映和监督在产品占用资金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为加强在产品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节约有效地使用资金提供资料。例如:通过在产品成本的核算,发现企业的在产品数量超过我们正常的水平,这样我们就要思考这些在产品所占用资金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我们企业管理当局就要制度一些提高资金周转和节约有效使用资金的措施。

(七)通过产品成本的核算计算出的产品实际成本资料,可与产品的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等指标进行对比,除可对产品成本升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外,还可据此对产品的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进行适当的修改,使其更加接近实际。例如:A企业原来某产品的标准成本是80元每件,通过成本计算,该产品成本变成了90元每件,通过查找原因,是因为改产品的主要原料涨价了,而且价格一直往上走的趋势,通过各部门讨论,决定对改产品的标准成本进行调价,调整为90元每件。

上一篇:东阿县农业机械管理使用情况调研下一篇:饮水安全电视宣传片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