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制度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成本核算制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大省,新中国成立60年来,累计生产煤炭110亿吨,占到全国煤炭产量的四分之一,为支撑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提供了有效支撑。

第一篇:成本核算制度论文

装备制造行业成本核算制度新论

摘 要: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倒逼企业加强成本核算,装备制造行业因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成本核算与管理一直是个难题,如何在新制度基础上,设计开发出装备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对于规范与促进该行业科学精准核算与管理成本,进一步完善我国成本核算制度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装备制造行业对于成本核算的质量要求及实现的基础,阐述了装备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的特点和核算单元的设置、核算科目体系的设置和成本核算流程。

关键词:装备制造行业;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中非常重要和复杂的部分,如何更新和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的变化,是一个重要且严肃的话题。

一、我国成本核算制度概况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企业整顿时期,有关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如雨后春笋,成果层出不穷,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和1986年财政部发布的《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就是这个制度基础的典型代表。1993年7月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实施“两则两制”,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完全成本改变为国际通行的制造成本。

财政部2013年8月面向大中型企业发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以下简称“新制度”),相较历史是一次明显的进步,深入地考虑了二十多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对于成本核算需求的变化,也在成本核算方法上吸纳了作业成本法、责任成本制度等相关理论的总结,在成本核算制度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合理性方面均体现出了积极、审慎地探索与创新。2014年以来,财政部以新制度为根据陆续发布了石油石化、钢铁、煤炭、电网经营等行业的行业成本核算制度,我国完整的成本核算制度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

我国制造业中装备制造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石油石化和钢铁等行业与装备制造行业在产品类型和生产方式有着显著差别,前者的成本核算制度对于后者的参考比较有限。如何在新制度基础上,设计开发出装备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有着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二、装备制造行业对于成本核算的质量要求及实现的基础

1.现实性的质量要求

(1)实现多元产品的成本结果

装备制造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即使是其中重视产品标准化工作的优良者,一般也会随着客户数量增加、客户和自身技术研发成果的递进式更迭以及适应最终用户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等,所制造的产品逐渐走向多元(包括产品类型和规格型号的多元)。因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如斯,竞争决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新制度提出的“产品规格繁多的,可以将产品结构、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产品,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在实际工作中较难被经营者接受,产品成本核算到每个品类、每个规格上,几乎是一个绝对而非相对的要求。

(2)实现多维度的成本管理

一般而言,装备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有两大维度。一是产品成本维度,其中又包含多个小维度,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产品成本的基本核算方法,就对应着品类规格、订单批次、工序步骤三个维度,各个维度的管理要求不尽相同;又如管理会计角度下的产品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维度,是为企业应用量本利分析、定价模型等管理工具实现相关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基本保障而用。二是责任成本维度,即核算各个单元(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对其投入产出进行评价,目的是为企业基、中层建立清晰的激励导向和绩效考核机制提供基本依据。

(3)成本核算准确

“成本算不准”是许多装备制造企业的心病。产品多元、加工装配工艺繁多以及产品成本构成复杂,导致了企业精准核算成本并非易事,但远比这些原因重要的是以工艺、定额为基石的企业基础管理的薄弱甚至是体系的缺失,再者是在运用作业成本法解决间接费用合理分摊的具体落地操作中很多企业不得其法。

(4)成本核算及时快捷,且成本具有可追溯性

成本信息贯穿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影响产品实际成本的各种因素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及时快捷地反映产品实际成本的直接成本乃至全部成本的动态变化,反馈它们与定额之间的差异变化,于企业精细化管理善莫大焉。

当企业建立了责任成本管理机制,管理者一般会希望每个单元(成本中心)的生产管理至少有四项数据能够被追溯,包括每个单元在任意作业时间段的在制品/产成品的品类规格、产量、质量、单位成本等,但因缺少信息技术支撑而几乎无法实现。

(5)真正落地上述要求

新制度中明确了“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對象”、“在确定多维度、多层次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等,但这些要求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同步获得多元化、多维度和精准及时快捷可追溯的成本信息,这在新制度、在近些年社会相关论著中,鲜有见到具体的答案。

2.关于实现基础的分析

企业为什么难以实现上述质量要求,从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主要有这些企业管理基础较弱、管理者对成本动因理解不充分以及通用型信息系统不能支撑精细化核算三方面的原因,其中最核心的还是基础管理问题。

(1)企业基础管理

企业基础管理涉及面非常广,许多工作与成本信息直接间接相关,但与前述质量关联度最大的同时也是装备制造企业“通病”的,有如下三个:

①工艺数据管理

工艺数据管理又称工艺解析,是决定多元化产品和多维度成本核算的根本因素。它是企业在产品技术档案基础上,依据生产装备与生产技术水平,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工艺元素的数据分解与数据建模,该数据涵盖了与各品类规格产品对应的加工单元、工序、工艺流程、产品工艺方案、工序在制品编组、工序节拍、工序定员、工序工时定额、工序BOM、工序能源消耗、工序工装消耗等。工艺解析一般按照先产品分类解析,再产品个体解析的方法进行。

②在制品编组

在制品编组是产品成本和责任成本具有可追溯和及时性的前提。在制品编组就是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数量绑定,按照作业对象自第一道工序至最终产品运输包装,规范作业对象在单工序保持不间断作业和工序间批量移动的不可拆分的最大数量。将在制品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分次流动的现象定义为“编组”,是从管理范畴将在制品分次流动的现象予以规范。在信息系统和生产现场信息采集技术的支撑下,生产成本可以精细核算到每一在制品编组上,也能保证任一在制品编组的成本可以被追溯。

③工时定额管理

工时定额是企业管理基础之基础,是影响产品成本核算准确的最关键因素。它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和在制品所需劳动时间预先规定的限额。生产成本中的人工消耗和很多费用消耗是由时间驱动的,缺少准确的工时定额,自然不会得到准确的产品成本。许多装备制造企业至今还在采用简单计件的方式计算生产工人工资,没有建立起工时定额管理,所以“成本算不准”。

(2)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包括两个层次及步骤:第一,哪些成本是因直接消耗资源而产生,且产品成本和责任成本同时能够计量,哪些成本是因间接消耗资源而产生,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都不能同时计量;第二,生产中直接消耗资源但对应的产品成本不能同时计量,那是什么原因驱动了这部分产品成本的发生?生产中间接消耗资源但对应的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不能同时计量,那是什么原因驱动了这部分产品成本的发生?

基于上述理解,对那些不能直接计入责任中心和产品的成本,以每项作业、每个产品实现过程花费的时间作为分配标准进行分摊计入。花费的时间可有多种数据表现形式,例如工时定额、生产节拍、工序定员等(该等数据依据前述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而建立);同时对分摊设计恰当的流程和规则。

基于成本动因的理解,我们可将这些不同定义的成本进行整合,实现多维度并快捷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具体如下:

①直接成本=直接变动成本,间接成本=间接变动成本+间接固定成本

②变动成本=直接变动成本+间接变动成本=责任中心可控成本,固定成本=间接固定成本=责任中心不可控成本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和生产要素内容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成本性态来设置成本项目。

(3)信息系统

由于ERP信息系统自身的局限性,以装备制造企业为代表的离散型制造企业,想从其标准型成本模块获取前述上乘质量的成本信息是几无可能,需要对通用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或者自主独立开发一套ERP系统,过程中还要结合生产现场信息采集等现代信息技术。

三、装备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的特点和成本核算秩序设计

1.“五个一”创新

综合前文所述,装备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项主要创新——在制品编组。

(2)一个基本前提——工艺解析+工时定额管理+现代信息技术。

(3)一种核算方法——同一核算秩序下同步应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基本核算方法,并且融入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4)一组成本整合——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责任中心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予以组合,同步实现多维度成本结果。

(5)一套核算秩序——将责任中心、多维度科目体系和成本归集、分配、结转流程进行集成,形成一套核算秩序。

2.成本核算秩序设计

(1)责任中心即核算单元的设置

企業生产系统按照基本生产工艺流程、辅助生产工艺流程和公共管理服务流程,设置基本、辅助和公共三类成本核算单元。基本核算单元是指企业直接生产主要产品的基本生产组织,它可以是一道工序,也可以是多道工序;辅助核算单元是指为基本生产服务的产品和劳务供应的辅助生产组织,它可以是一道工序,也可以是多道工序;公共核算单元是指管理和间接服务于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的组织,它一般按照管理和服务职能来设置。

(2)多维度核算科目体系的设置

如下表所示。

(3)成本核算流程

企业按照核算单元,分别成本项目和费用要素,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①产品成本的归集

生产产品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委托加工材料、外购半成品、包装物根据工艺BOM领料,按照实际成本进行核算,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结转原材料、辅助材料、委托加工材料、外购半成品和包装物的成本,直接计入各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核算单元成本。

②能源动力成本的归集

生产产品使用的能源动力按照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根据相关数据确认其消耗量并计入各核算单元成本。

③直接人工成本的归集

直接及辅助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人工成本,直接计入各核算单元成本。

④制造费用的归集

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

企业应当通过工作令号管理,将制造费用下各要素费用分别计入相应核算单元。

制造费用下的在用周转材料摊销,应当按照各核算单元在用周转材料当期使用时间与其预定使用寿命之比来计算摊销费用。

(4)产品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①能源动力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各核算单元的能源动力成本,按照生产节拍分摊,计入各产品的生产成本。

②直接人工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各核算单元的直接人工成本中,未能直接计入各产品生产成本的各项津贴、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其他劳动保险及劳务费等,按照工时定额分摊计入各产品的生产成本。

③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辅助核算单元先计算所供应产品和劳务的单位成本,再根据受益核算单元(包括各基本核算单元、各公共核算单元和企业的非生产部门(如经营管理职能部门))耗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④制造费用的分配和结转

公共核算单元归集的制造费用,月末按照各基本核算单元定员数量所占总定员数量的比例分摊给各基本核算单元。

各基本核算单元的制造费用按照费用要素归集后,月末全部分配转入各个产品的生产成本。装备制造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采用工时定额、生产节拍、定员数量、在制品/产成品数量等作为基础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

各费用要素的分配方法如下:

间接人工费,按工时定额分摊;折旧费,按生产节拍分摊;无形资产摊销费,按工时定额分摊;运输费,按在制品/产成品数量分摊;维护及修理费,按工时定额分摊;财产保险费,按工时定额分摊;办公费,按定员数量分摊;水费,按定员数量分摊;电费,按定员数量分摊;差旅费,按定员数量分摊;会议费,按定员数量分摊;业务招待费,按定员数量分摊;外委业务费,按工时定额分摊;在用周转材料摊销费,按生产节拍分摊;租赁费,按工时定额分摊;机物料消耗,按生产节拍分摊;试验检验费,按工时定额分摊;劳动保护费,按定员数量分摊;排污费,按工时定额分摊;信息系统维护费,按工时定额分摊;其他费用,按工时定额分摊。

(5)产成品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基本生产工艺流程上的产品成本,按照上游基本核算单元向下游基本核算单元的实际运送量和实际成本,分步结转为下游基本核算单元在制品和产成品的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核算单元的产品和劳务,按照输入受益基本核算单元的实际数量和实际成本,結转为受益基本核算单元的能源动力或运输费、维护及修理费、试验检验费等。基本核算单元各产成品、在制品的成本费用完整归集后,根据入库各产成品的数量,计算各产品品种单位成本。

四、结语

本文是在财政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基础上,对装备制造行业成本核算制度问题,选择重点做了阐述。此制度设计基本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获得高质量的成本信息,但包括装备制造行业在内的离散型制造,其成本核算与管理问题深邃。文中论述仅为抛砖引玉,供更多同志对离散型制造的成本实务问题思考研究对策。

参考文献:

[1]《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2013财政部.

[2]郭雪萌,李红昌,门瑢.装备制造业成本与质量管理—以高速列车总装制造为例[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莫新良(1973- ),男,籍贯:湖南,本科,中国空分工程有限公司,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税务、管理会计等

作者:莫新良

第二篇:煤炭成本核算制度浅析

【摘 要】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大省,新中国成立60年来,累计生产煤炭110亿吨,占到全国煤炭产量的四分之一,为支撑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提供了有效支撑。西山煤电集团作为山西省国有煤炭企业的重要一员,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让我们必须研究如何让有限的矿产资源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可以让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利益得到完美统一,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抓好煤炭成本核算,客观真实地反映煤炭成本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文章结合《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及西山煤电集团实际,对煤炭成本核算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煤炭; 成本; 核算

煤炭是国家现阶段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需求、能源安全等方面。随着《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出台、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征收及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历年来,在煤炭价格走高的同时,煤炭成本也一路高升,煤炭企业财务核算的重中之重就成了煤炭成本核算。笔者从煤炭成本核算的演变、煤炭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怎样完善煤炭成本核算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一、煤炭成本核算的变迁

随着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走过的历史进程,煤炭成本核算工作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煤炭成本核算摸索时期(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核算制在我国开始全面实行,煤炭企业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探索了会计核算与群众性核算相结合的成本核算办法,属于煤炭成本核算的摸索阶段。第二阶段:煤炭成本核算制度破坏与重建时期(1958—1977年),受当时“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思想影响,以表代账、无账会计等错误方法得以在全国流行,使第一阶段摸索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直到《国营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和《国营企业会计工作规则(试行草案)》下发后,煤炭成本核算才又重新摸索建立。第三阶段:成本核算制度改革时期(1978—199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全面施行改革开放,经济效益为中心才逐步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企业成本管理才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煤炭成本核算制度才不断改革、完善,推动了煤炭成本核算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这一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煤炭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成本管理办法》的出台。第四阶段:成本核算制度深化改革时期(1993年至今),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煤炭行业的成本核算也不断在转变,主要是对煤炭成本核算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的改革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的方向,建立更加完善,更加适合于煤炭企业生存和有序发展的煤炭成本核算已成必然。

二、煤炭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虽然煤炭成本核算框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但还存在如下问题:煤炭成本是不完全成本;煤矿安全费用、维简费和沉陷治理等费用的提取标准过死;企业办社会带来的内部辅业、服务机构核算不清等。

(一)煤炭成本未完全体现环境治理费

现阶段煤炭成本所含环境治理费并不完全。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煤炭生产企业粗放式开采煤炭资源而排放的煤矸石、洗煤废水和矿井瓦斯等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处理煤炭开采形成的污染物的过程中还将进一步对环境产生污染,如燃烧煤矸石产生的气体,煤炭在储存、装运过程中形成的粉尘,都会对大气产生污染。

3.煤炭开采还会造成地表土地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固体废弃物占压和污染土地等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因煤炭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补偿费用,应完全反映在煤炭成本当中,但因种种原因,煤炭成本还未完全包含某些费用,从而致使煤炭成本中环境治理费缺失较多。建议在《核算制度》第九条,加工成本中包含“环境治理保证金”和“转产发展基金”。

(二)部分成本项目提取费用标准过死

煤炭成本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过程的投入应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决定,是企业自主经营的主要内容,是煤炭产品生产实际的耗费。根据现代会计核算基本要求,煤炭成本核算是生产过程中实际支出的真实反映,强制规定一些项目核算系数,不利于煤炭成本核算。煤矿地质开采条件的不同,开采技术、设备和人员的不同,必然致使煤炭产品成本在不同的企业也不尽相同。但煤炭成本核算项目中煤矿安全支出、维简费和沉陷治理费用等提取标准规定已不适应企业发展,与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未完全体现现代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三)内部辅业、服务、福利机构核算问题

职工福利费一般都是用于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的,对于非独立法人和非对外营利性的职工医院、浴室、食堂餐饮等均可在福利费中列支核算。非货币性福利通常是指企业提供给职工的实物福利、服务性福利、优惠性福利及有偿休假性福利等。企业担负着企业办社会的许多职能,如职工食堂、幼儿园、职工宿舍等职责。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会计准则规定不是很详细,导致会计人员无法把握福利费的支付范围,应在福利费开支的福利部门的折旧费、设施购置费、修理费等列入管理费;对职工食堂、托儿所等福利机构没有统一核算模式。这些福利机构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承包给个人、划归多经、划归后勤,可三种方式最终主辅分离均不彻底,仍然依附于企业生存,导致发生的费用因列支渠道不同,承包费用不清晰,挤占原煤成本,影响到原煤成本核算和成本的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

三、如何完成煤炭成本核算

煤炭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各种煤炭产品而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是综合性的概念。按照市场经济和完全成本理念,应以商品煤成本作为煤炭成本核算框架的研究对象。煤炭产品按加工可分为原煤、选煤和洗煤三大类,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应是煤炭企业长期坚持不懈的重要课题,以下针对问题提出四大方式。

(一)进一步加大成本的核算范围

按照科学发展观,妥善解决煤炭资源成本缺失问题,是建立煤炭完全成本核算制度的重要环节。例如:将煤炭资源税征收标准适当提高,进一步完善计征办法;煤炭资源税以销量为基数计征,是否可变为从价 计征。

(二)减少流通成本

由于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致使煤炭产出地和消费地相距较远,导致煤炭的流通成本因中间环节多而一直偏高,严重制约着煤炭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煤炭生产基地的西移,使得煤炭企业的材料和设备采购成本以及销售费用有增加的趋势,改革与发展使煤炭生产成本面临很大的上涨压力,但是煤炭的下游用户和国家整体经济对煤炭价格上涨承受能力有限,如何降低流通成本,增大煤炭生产成本上涨空间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减少中间环节,是改革和优化煤炭成本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煤炭成本的重要方式。

(三)完善煤炭企业内部辅业、服务、福利机构的核算

辅业、服务、福利机构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国有煤炭重点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已经实施,主要采取移交和改制两种分离方式,但未分离之前应做好这些单位的核算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核算办法,强化内部责任成本控制,明确独立核算单位、费用核算单位。建议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对内部辅业、服务、福利机构的收支在其他业务科目进行归集核算,分清费用列支渠道,不发生挤占煤炭成本费用的现象。

(四)应加强煤矿企业会计人员的实践培训

煤炭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成本核算主要是由会计人员完成。西山集团所属各矿与井下实际紧密相连的固定资产、材料、成本核算和管理等岗位,一般均为女性,女性特殊的生理,导致一般对井下原煤生产过程不清楚,在会计核算时容易造成差错。如:西山集团所属屯兰矿就曾将后续发生的东翼胶带输送机安装工程支出归入皮带运输机设备,按原固定资产剩余年限多计提了折旧,审计时才发现这一问题,然后才落实整改,所以应加强会计人员井下生产过程培训,让会计人员了解井下作业的流程,了解井下生产各环节作业情况,使会计人员对井下工作面的布局有整体的认识,减少会计常识性的判断错误,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做好成本核算。

煤炭成本核算还应建立战略规划,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思想,从战略高度认识与解决煤炭成本核算的问题。改变现阶段企业煤炭成本的相对劣势地位,获取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基层管理人员更多的重视和坚决执行,更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增强成本管理的意识,并且在战略规划上作出重大转变。构建完善的适合本企业的煤炭成本核算体系,对煤炭企业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是煤炭企业永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高波,张军强.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完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

[2] 武全民.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3] 师秀红.论成本核算在矿山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

作者:李晓东

第三篇:浅论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摘 要]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目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现状论述了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必要性,并就制定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提出一些设想。

[关键词] 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 成本报表

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仅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对成本会计核算有些零星规定。财政部在2010年会计管理工作要点中着重提到要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可见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重要性。

一、国内企业遵循的成本核算方法

实践中企业采取了从比较简单到较为复杂的多种成本管理方法,目前所遵循的主要方法如下:

1. 传统方法——品种法

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均采用完全成本法,其中大多数工业企业采用品种法。品种法是一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财务部印发的《国营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和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指出产品成本核算是以单纯核算对象的物理形态——产品品种为起点归集相关生产费用,即产品实物的形成过程便是全部的财务资金的转化过程,产品成本大致按料工费来核算。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对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计量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基本与国际准则接轨,间接计入费用和制造费用采用与产量或工时有关的分配标准计入产品成本。

2. 较为综合物理形态的方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由于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以及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一些企业在成本核算上由单纯的物理形态核算法逐渐向综合物理形态核算法方向发展,如分批法与分步法,这两种方法将最终完工产品总成本这一综合信息在加工或制造过程中分环节体现成本信息,目的是实现加工对象的实物变化与其成本信息同步。这种对称反映局限于物质形态上。

3. 较为先进的方法——作业成本核算方法

美国会计学者首次提出的作业成本法,在美国、日本和西欧被普遍采用,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我国现阶段也有少数企业采用其核算产品成本,但仅仅基于间接费用配置的部分作业成本,其他项目仍按传统方法计量。作业成本核算的出现,初步突破了“物对人的包围”,将实物结果背后人的动因一定程度地揭示出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必要性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目前除制造业以外的成本核算制度鲜为少见,另外产品成本核算成为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反倾销案件中被申诉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已势在必行。

1. 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较为混乱的现状

对制造业产品成本的核算,新会计准则的推行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标准趋同。据有关研究显示,我国企业对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通常都有恰当的记录,并按实际成本和消耗计入各产品,对直接人工有的企业采用标准成本分配,最终都核算为实际成本,直接人工中涉及的福利费处理在新准则实施后也与国际标准趋同。制造费用的归集范围确没有严格的界定,有的企业将一些间接生产费用归集到期间费用,在当期损益中进行扣除;对制造费用向各产品的分摊方面各企业的做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采用传统的分配方法,有的采用作业成本法,有的采用标准成本法来分配;对辅助生产部门成本的核算则更为混乱。由于没有统一的核算规定,致使企业对这部门成本信息的反映存在差异性,各企业的成本信息缺乏可比性,大大影响了成本决策的相关性和科学性。

2. 制造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急需相关政策的出台

现有会计制度中作出相关规定的仅局限于制造行业,对其他行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少有提及,只是在新准则中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核算作了一些相关规定,而对诸如:大中型冶金矿山企业、医院、学校以及IT行业、电信行业等的成本核算均无相关法规制度可循,尤其是一些特殊业务如软件外包等,因其将无形智慧转化为有形资产,会计成本核算更具特殊性,统一核算流程更具必要性。

3. 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是我国反倾销成功的关键

我国已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因此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人民币。经分析,遭受调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国内企业往往不能提供有关产品生产成本的准确核算资料,产品成本与是否存在倾销直接相关联。《反倾销协定》明确规定:“成本通常应以被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者保存的记录为基础进行计算,只要此类记录符合出口国的公认会计原则并合理反映与被调查的产品有关的生产和销售成本。”而我国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通行并且是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成本核算的制度,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常常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对我国产品出口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财政部在“2010年会计管理工作要点”中第三条着重提出:“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强化企业成本管理,为应对我国企业境外反倾销调查、实现‘走出去’战略做出贡献。”因此,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反倾销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大胆设想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各种新行业不断涌现,各种产品的成本核算便成为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要问题,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制度也将面临种种因素的考验。由于各行业生产工艺和管理要求的特殊性,要制定一套统一、符合行业特点、与时俱进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难度相当大。现就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 分行业编制成本核算制度

在新会计准则的基本指导下,仍采用分行业编制成本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对制造行业、房地产行业、医院、学校、IT行业以及其他一些特殊行业分章节作出规定。专门设置相关成本核算科目,详细规定各行业的产品成本核算程序和方法,统一每行业内成本核算口径,使行业内各企业成本核算数据具有可比性。

另外,针对大型企业尤其是央企有多个分属不同行业的主业的情况,应分别采用不同行业的成本核算规定,最终编制合并报表时再合并总成本。

2. 引入环境成本、人力成本等新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均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治理压力日益增大;另外人力成本与价值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也被理论界研究了近半个世纪,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时可考虑将环境成本与人力成本的计量和核算方法作出统一规定。但骤然将这些成本纳入到成本会计核算系统中面临的困难太多,需要有一种过渡的方式。

环境成本或称生态成本,包括生态维护成本、生态建设成本、生态事故成本和生态治理成本,对这些成本的核算可不纳入成本会计核算系统,不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体现,仅规定设置相应的科目,在财务报告中附注或设置单独的成本报表来反映。

人力成本也可采用环境成本相同的做法,与会计核算系统同时进行核算,不体现在现行报表中,只在相关报告中进行成本信息的披露。这样更有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关于成本报表的设想

(1)成本报表种类和结构的设想

从种类上看,我国企业目前常见的成本报表主要有产品生产成本表、产品生产销售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财务费用明细表、营业费用明细表以及其他成本报表。统一成本核算制度可将此类常用的报表格式和编制方法进行统一规定,另新增环境成本和人力成本报表的格式和编制方法。

从结构上看,我国成本报表所反应的信息主要有产品上期生产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目的是为了便于管理者分析比较企业上期与本期、实际与计划的成本变动情况以及成本变动的原因,为降低产品成本提供参考依据。主要涉及的内容是较为简单的成本比较分析与核算,几乎没有涉及财务管理的相关思想,统一核算制度可引入西方设置成本报表的做法,放弃传统的产品生产成本表和产品生产销售成本表,将产品的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内容综合体现在一张报表上,这样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全面,更有利于管理者进行成本分析。与之相对应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下可分别设置:直接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和产成品存货三个项目,以明确报表与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更有利于企业对存货进行更好的管理和决策。

(2)适当公开部分成本报表

成本报表一般来说是企业内部管理用的报表,为保守商业秘密,按惯例不对外公开。但笔者认为,可公开新规定的环境成本和人力成本报表。公开成本报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无弊。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和行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促使各行各业均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使社会资源进行更有效配置,加速经济发展。

总之,由于我国各行业的特殊性,管理要求的具体性,以及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使得统一产品成本制度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在对各行各业进行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地、稳步地向前推进,以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黄 毅

上一篇: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下一篇:内部控制与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