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核算

2024-05-06

变动成本核算(精选十篇)

变动成本核算 篇1

一、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前提及核算流程

产品成本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并随产量而变动。根据这一原则,只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随产量变动, 所以产品成本只包括这三大部分。 固定制造费用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这些生产经营条件一经形成,不管其实际利用程度如何, 有关费用照样发生, 同产品的实际生产没有直接联系, 并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增减。 也就是,这部分费用联系的是会计期间,而不是产品, 它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逝, 其效益不应该递延到下一会计期间,而应在费用发生的当期,全额列作期间成本, 从本期的销售收入中直接扣减。 核算流程见图1。

从图1 可以看出, 在变动成本法下,变动制造费用视为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因此,仅有变动制造费用列为产品存货成本, 在产品售出之前, 变动性制造费用随存货的变化而增减,在产品出售之后,存货成本转入产品销售成本, 与销售收入相配比决定损益。

二、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前提和核算流程

凡是同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都应计入产品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是为保持一定的经营条件而发生的, 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消耗一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也要消耗一定的生产能力, 如果没有厂房,没有基本组织机构,不开动机器设:备,产品就生产不出来。所以为提供生产能力所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也应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一样都是产品的组成部分, 随产品而流动。 核算流程见下页图2。

从图2 可以看出, 在完全成本法下,变动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因此,变动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列为产品存货成本, 在产品售出之前,变动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随存货的变化而增减, 在产品出售之后, 将存货成本转入产品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相配比决定损益。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比较

(一)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则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在全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则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两者的不同通过下页表1来反映。

现举例说明两种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的差异。

例:设某企业月初没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 当月共生产甲产品50件,销售40 件,月末结存10 件。 该产品的制造费用资料和企业的非生产成本资料如表2 所示。

从表2 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总成本为16 000 元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总成本14 000元,而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为320 元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为280 元。另外,由于变动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所以完全成本法下期间成本7 000 元小于变动成本法下期间成本9 000 元。

(二)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不论是库存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制造费用的变动部分,而固定制造费用为期间成本处理,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不会转化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完全成本法,不论是库存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只包括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成本计价仍然是这一部分。仍以上例分析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并编制计算分析表。

从表3 可见,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3 200 元大于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2 800 元, 差异为400元, 而完全成本法下本期销货成本12 800 元大于变动成本法下本期存货成本11 200 元, 差异为1 600 元。 产生此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2 000 元包含在生产成本中, 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2 000 元包含在期间成本中。

(三) 税前净利润的计算程序不同。 变动成本下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 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当作期间成本, 即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由当期销售的产品承担。 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的, 期末未销售的产品与当期已销售的产品承担相同的份额。 由于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上的分歧对两种方法计算损益会产生影响。 仍以上例中表2 的数据和所设定条件为资料, 再假设每年产品售价为500 元; 销售费用中有变动性费用为20 元/件。 编制两种成本下当期税前利润的差异,如表4 所示。

从表4 可以看出, 两种成本法计算出的税前利润不同, 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税前利润为200 元,采用变动成本法时税前利润为-200 元, 差额为400 元。 这400 元恰好是完全成本下期末存货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在变动成本法下, 这400 元全部作为期间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参考文献

[1].刘继伟,于树彬.管理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变动成本核算 篇2

内容提要:物价变动影响企业会计核算的一些基本原则,导致企业资产难以反映其真实价值,收益难以反映其实经营成果。为解决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本文提出了通过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改变存货核算方式、建立“物价变动准备金”等具体方式,以及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状况采用不同方式的物价变动会计核算方式等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物价因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货币价值本身的变动、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垄断和竞争的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动。文章分析了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减轻和消除这些影响的对策。物价变动,会使以历史成本和币值稳定假设为基础编报的财务报表失去真实性。物价上涨导致低估资产、少计成本和虚计利润,使企业处于清算状态;物价下跌,导致高估资产、多摊成本和少计利润,使企业秘密准备得以形成,给国家税收带来损失。如何减少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计量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会计领域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物价变动 会计核算 影响 对策

一、物价变动的概念及分类

1)物价变动的概念。物价亦即一般称谓的价格,指商品、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数量即为货币购买力。在物价上升时,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额可购买的商品、劳务数量就会减少,即货币购买力下降;反之,货币购买力上升。在习惯上,我们将这种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动或者货币购买力的变化称为物价变动。

2)物价变动的分类。物价变动按变动范围,可分为综合变动和特定变动两类。综合变动反映货币单位的价值增高或降低。特定变动反映某一特定商品价格的增高或降低。综合变动和特定变动是相互依存而不是相互排斥的。综合变动以特定变动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特定变动施加影响。特定变动范围的扩展和程度的加深足以导致综合变动,但它最终又会受到综合变动的影响。

物价变动按变动方向,可分为物价上涨和物价下跌两类。现行商品或者劳务的价格高于它们以前在同一市场上的价格,称为物价上涨;现行商品或者劳务的价格低于它们以前在同一市场上的价格,称为物价下跌。物价持续较大幅度的上涨,称为通货膨胀。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共同问题,我国也不例外。

二、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由于物价大幅度变动,必然对传统会计模式赖以存在的基本会计理论产生一定的冲击。如不改变传统会计模式,必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目标的实现。

(一)物价变动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对货币计量——币值不变的会计基本前提的冲击。货币计量是会计的一个基本前提。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 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标准度量会计主体的一切经济业务;作为计量标准的货币价值是稳定的。货币计量前提在以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商品经济中,基本上是可以实现的。但伴随纸币对金属货币的取代, 世界各国时常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来达到干预经济的目的, 货币价值的变动就不可避免了。货币计量——币值不变的会计基本前提明显地脱离了当前的经济现实。在物价持续变化的情况下, 传统会计模式赖以存在的货币计量——币值不变假设必然受到冲击。

(2)对会计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最基本的计量原则之一,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毫无疑问,历史成本原则是以物价稳定为条件的。在物价持续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的计量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甚至严重歪曲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企业资产取得时的成本与它的现行成本严重脱节,从而影响到会计报表各个项目计量的真实性。以在通货膨

计量单位和会计计量属性。就会计计量单位而言,有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单位(不变购买力单位)。就会计计量属性而言,主要有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两种。由此出现了以下三种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即历史成本/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其目的在于消除一般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现行成本会计,即现行成本/名义购买力会计模式,其目的在于消除个别物价变动的会计影响;现行成本与一般物价水平相结合会计,即现行成本/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试图同时消除一般物价变动和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但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影响了其实际应用。

五、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选择

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选择,应考虑物价变动的特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加之物价结构性调整进展缓慢,以致企业受物价变动的影响程度存在很大差异。这就是我国会计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出发点。我们应当适应这一特点,设计我国的物价变动模式。根据我国的情况,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仍然是基本的财务报表的基础,对于提供物价变动影响的补充报表或补充信息,则可考虑“两种资本保持观念并举,三种模式并存”的混合模式。具体地说: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大型金融企业可实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于会计终了按现行购买力重新编制基本财务报表。因为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直接影响的是货币性项目,非金融企业的资产主要是非货币性项目,因而,采用这种会计模式就不一定合适,而金融性企业的资产主要是货币性的,因而可以实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以便比较真实地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

显性成本会计:资本密集型大企业可以实行现行成本会计,于会计终了按现行成本重编基本财务报表。当前企业在用资产的价值普遍低于其实际价值,但这种情况在不同企业又有所不同,而资产的结构又是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资本密集企业的机器设备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这些设备一经投入使用,很少有拆除变卖的可能,在短期内也不可能45重置,所以,按现行成本也即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重估价较为恰当。因此,在固定资产净值占总资产半数以上的大型资本密集企业,有必要实行现行成本会计。

重置成本会计:劳动密集型大企业,可以实行简化的重置成本会计,于会计终了按重置成本重新编制基本财务报表。这种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的比重较小,并且以房屋建筑物为主,存货比重很大,重置可能性大,仍易在市场上找到同类的商品。因此采用重置成本会计较为适宜。在存货总值占资产总额半数以上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只需对存货进行重新估价,就可大致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合理确定损益。

其他会计模式:其他企业也要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原则和维护企业资本不受侵蚀的原则,选择某种简化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当然,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选择,还应考虑物价变动的特点。

【参考文件】

关于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影响的研究 篇3

【关键词】 物价变动 会计核算 影响 策略

1.物价变动的概念及分类

1.1物价变动的概念。物价亦即一般称谓的价格,指商品、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数量即为货币购买力。在物价上升时,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额可购买的商品、劳务数量就会减少,即货币购买力下降;反之,货币购买力上升。在习惯上,我们将这种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动或者货币购买力的变化称为物价变动。

1.2物价变动的分类。物价变动按变动范围,可分为综合变动和特定变动两类。综合变动反映货币单位的价值增高或降低。特定变动反映某一特定商品价格的增高或降低。综合变动和特定变动是相互依存而不是相互排斥的。综合变动以特定变动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特定变动施加影响。特定變动范围的扩展和程度的加深足以导致综合变动,但它最终又会受到综合变动的影响。

物价变动按变动方向,可分为物价上涨和物价下跌两类。现行商品或者劳务的价格高于它们以前在同一市场上的价格,称为物价上涨;现行商品或者劳务的价格低于它们以前在同一市场上的价格,称为物价下跌。物价持续较大幅度的上涨,称为通货膨胀。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共同问题,我国也不例外。

2.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由于物价大幅度变动,必然对传统会计模式赖以存在的基本会计理论产生一定的冲击。如不改变传统会计模式,必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目标的实现。

2.1物价变动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2.1.1对货币计量--币值不变的会计基本前提的冲击。货币计量是会计的一个基本前提。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 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标准度量会计主体的一切经济业务; 作为计量标准的货币价值是稳定的。

2.1.2对会计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最基本的计量原则之一,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毫无疑问,历史成本原则是以物价稳定为条件的。在物价持续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的计量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甚至严重歪曲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企业资产取得时的成本与它的现行成本严重脱节,从而影响到会计报表各个项目计量的真实性。以在通货膨胀期间取得的收入与以前时期取得的资产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也会造成企业利润虚增的假象。从而,物价变动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妨碍了财务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的实现。

2.1.3对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挑战。会计的目标是为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然而物价的大幅度变动,动摇了会计的计量属性。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进而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

2.2物价变动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2.2.1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物价上涨时期,持有现金及等价物一般会遭受货币购买力损失,持有实物资产一般会获得持有利益,持有货币性债权一般会遭受货币购买力损失,持有非货币性债务一般会遭受持有损失,持有货币性债务一般会获得货币购买力利益。同时,由于低估资产、少计费用引起虚计收益,这些情况通过一般物价指数或按现行价格进行相应调整,便能反映其价值。但这是现行财务会计制度所不允许的,故造成基本会计数据失真。

2.2.2投入资本的保持情况不能得到恰当反映。企业的净资产表示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净资产的确认受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收益的确认所制约。在持续经营条件下,以上各个项目必须分期计量,而各个会计期间的货币价值和资产价值又各自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无论是从“财务资本”的角度,还是从“实体资本”即企业生产或经营能力的角度,投入资本的保持情况均难以得到恰当反映。

2.2.3无法正确反映投入资本的保全情况。企业所有者投资的目的主要是获取收益,而资本保全是其前提条件。由于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资产账面价值低于报告期的现时价值,形成少计费用和虚增收益,还要按虚增的收益多交所得税和支付股利,最后必然会形成虚盈实亏的情况,进而使企业所有者的产权资本受到侵蚀。

由于会计报表提供企业虚假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据此做出的决策会导致严重的失误。

3.物价变动影响的消除对策

3.1局部调整法。局部调整法,是为了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它不改变会计计量结构,着眼于某类资产的价格变动,以改变资产计价的方式来抵消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其包括的内容有:对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或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固定资产折旧在经济寿命内进行加速折旧或计提减值准备;对无形资产实行限期摊销或计提减值准备; 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等。

3.2全面调整法。全面调整法改变会计计量结构来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模式,即用物价变动会计来取代历史成本会计,借以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物价变动会计就是利用有关物价变动的资料,揭示或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提高传统财务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在会计计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会计计量单位和会计计量属性。就会计计量单位而言,有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单位(不变购买力单位)。就会计计量属性而言,主要有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两种。由此出现了以下三种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即历史成本/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其目的在于消除一般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现行成本会计,即现行成本/名义购买力会计模式,其目的在于消除个别物价变动的会计影响;现行成本与一般物价水平相结合会计,即现行成本/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试图同时消除一般物价变动和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但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影响了其实际应用。

4.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选择

国际通行的物价变动会计的模式一般分为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行成本会计和现行成本与一般物价水平相结合三种模式。根据我国的情况,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仍然是基本的财务报表的基础,对于提供物价变动影响的补充报表或补充信息,则可考虑“两种资本保持观念并举,三种模式并存”的混合模式。具体地说:(1)大型金融企业可实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于会计年度终了按现行购买力重新编制基本财务报表。(2)资本密集型大企业可以实行现行成本会计,于会计年度终了按现行成本重编基本财务报表。(3)劳动密集型大企业,可以实行简化的重置成本会计,于会计年度终了按重置成本重新编制基本财务报表。(4)其他企业也要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原则和维护企业资本不受侵蚀的原则,选择某种简化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参考文献:

[1]阎达五等编著.高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物价变动条件下会计核算的现实选择 篇4

物价变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主要是针对原始成本会计而言。众所周知, 原始成本会计拥有以下特点: 其制定的像会计假设、会计方法、会计程序等, 所依附的前提是不需要考虑物价会变动, 其对资产价值的计量方法是通过对实际发生的原始成本来合计, 通过详细的净收益的计算, 进而生成一系列能够对会计工作、会计运用提供有效价值的相关会计信息。当然, 这种情况的前提是物价不变, 那么现在, 物价发生了变化, 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结果就是, 之前假设形成的会计模式就会受到很大局限, 这对原始成本会计整体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1. 1 对于原始成本会计理论的影响

1. 1. 1 会计基本假设的前提基础受到影响

我们知道, 作为“四大基本假设前提”, 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以及货币计量, 它们是关乎会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而原始成本会计工作的展开, 也是以此四项作为基本前提的。当物价发生变动时, “会计主体假设”不会受到影响, 其他三项却会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

1. 1. 2 会计核算的基本性原则会受到较大影响

以原始成本会计为前提所进行的会计核算, 一般是围绕一定的会计原则展开的。而这些原则的建立与使用, 不仅可以为编制会计报表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还提供了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基本规范。然而, 当物价发生变动时, 会计核算所需遵守的一般原则是会受到严重影响的。

1. 2 对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

1. 2. 1 资产的真实价值难以被真实反映出来

依据原始成本会计原则的有关规定, 资产、负债的核算要按照发生时的成本来计算, 而不受物价变动的影响, 而显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数额, 则显示的是未消耗、未摊销的成本。当物价上涨之后, 编制会计报表时报表上显示的当时的市场价格是高于真实的原始成本的, 而这种差异较大的情况, 在固定资产项目上差异更是尤为明显。基于这一情况, 资产的计量如果仍旧遵照原始成本来进行, 就会出现资产的现行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 导致资产实际价值被低估。这样, 就会出现资产的真实价值的变化情况不能被原始成本真实反映出来, 企业的真实资产状况也就不明朗。

1. 2. 2 经营成果很难被真实展现

鉴于物价的变动不能够通过原始成本会计这一模式得到反馈, 那么, 这就导致资产以及负债等无法得到正确的计量。如果遇到物价上涨的情况确认然采取普通的、旧的成本计量资产的方法, 那么就会导致账面看到的资产价值要低于其现行实际价值, 也就是出现了资产被过低估量的情况, 那么收益的计量也就是不恰当的、过高的, 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 一部分资本会被当作股利进行分派, 利益分配不实。按此情况进行缴税的话, 所缴纳的税金也将高于应缴税金, 造成资本的部分耗损。由此看来, 如若物价上涨, 那么所计算出的净收益有一部分是持产利得却不是企业的实际业绩所得, 这就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难以得到说明。

2 我国现行相关调整法律法规

2. 1 关于的部分调整法规

《企业会计准则》中就有明文规定, 说的是财产、物资的实际价值的计算要依据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来计; 如若物价发生变动, 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调整账面的价值的, 除非国家有专门另外规定的。但是通过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 涉及物价变动的、部分调整法可被罗列如下:

( 1) 对于对外投资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要开展评估, 所估价值与账面显示的价值之间存在的差额, 即反映了物价的变动对资产价值造成的影响, 该部分差额被计入资本公积。

( 2) 对于外币项目, 其计价是借助现行汇率来体现的, 实际上也就是对现行成本的计量, 区别于历史成本。

( 3)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三项, 是上市公司的三种准备方式, 上市公司做出选择的依据是成本和市价哪一方更低一些。这是对物价的影响的调整措施。

( 4) 企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的方法, 来实施存货的发出。还可以通过加速折旧的方法, 来计提折旧, 当然必须是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对于上述两项, 其目的也是减轻物价变动所造成的影响。

2. 2 相当于针对物价变动的会计的全部调整法

“八五”期间, 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资产评估工作, 其中包括企业改制中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时的资产评估, 对此, 操作时要进行资产重估, 以作为账面调整的依据。

2. 2. 1 清产核资以及账项调整

“八五”期间, 通过资产清查和产权界定, 开展针对资产的、价值的重估, 这是第五次核资的主要工作内容, 以借此核实相应企业的国有资本额。其中, 涉及的价值重估办法, 有国家按定价法等三种, 重估结果则是相应企业账面调整的依据。此法与国外的相比, 物价变动会计还是有诸多相似的地方的。

2. 2. 2 资产的评估和账项调整

关于构建现代企业制、推进企业的改制以及产权的转移方面, 我国于80 年代后始, 就开展了由专业机构对目标企业开展评估的活动, 其评估结果, 也作为可靠地账面价值调整依据被认可, 而这些专业机构所采用的评估方法, 通常设及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等, 而运用最广的还要数前面两种。从某种意义上说, 我国现行的物价变动时资产的变动通过现行价值来反映的方式, 这与国外的相关做法是十分类似的。

3 反映物价变动的、会计核算的现实选择

目前, 我国会计核算在反映物价变动方面的现实选择是保留并发展资产的评估, 以及资产评估账项的调整。

3. 1 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及其相应的账项调整的比较

众所周知, “八五”期间, 被涉及的清产核资的企业, 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企业类型范围上都增加了不少, 核查覆盖面大大被扩展。但是就此次核资的目的以及方式方法上来看, 政策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很大, 其中对物价变动的考虑更是相对较少, 这就使人不由得对核资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了困惑, 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很明显并没有别很好地体现出来。

可以进行资产评估并开展账面价值调整的, 只有那些处于法定产权转移、企业改制等的企业才能实施。此过程的开展, 纵使也夹杂着一些政策方面因素的干预, 但是由于是委托独立评估组织机构实施的, 所以与市场现实状况联系还是十分密切的, 能够较为真实、准确地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动对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虽然在资产评估与账项的调整两方面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地方, 但是这些年来, 我国会计工作者所积累的相关经验方法, 已经能够很好解决一些问题了。现在看来, 借助专门的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工作, 可能是最能真实、有效反映物价变动对企业会计产生的影响的而一种途径。这可以被认为是物价变动条件下, 我国会计核算的一种现实选择。

3. 2 资产评估及其账项调整在会计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 1) 强化会计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和实用性, 有效应对现行市场价格与历史本本价格之间差距太大的问题。我国的改革进程体现出一个资产价格变动与资产实有价值发展不平衡的过程, 借助历史成本来体现企业现有的资产状况, 在这种不平衡性的影响下势必会出现企业财务状况无法得到真实体现的状况, 而企业是否经营成功也无从判断。而借助开展资产评估, 并依据评估结果开展相应调整, 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解决矛盾的途径, 同时也强化了会计信息的关联性和实用价值。

( 2) 能够使产权交易双方处于平等地位, 统一双方资产计量基础, 确保公平。资产的价值因其形成的时间和形成之后物价的波动而不同, 资产账面含金量差异的产生与资产形成的具体时期无关。所以说, 促使产权交易中的企业地位平等, 就需要建立在资产价值平等基础上, 这样才能统一计量, 公平交易。

( 3) 会计核算中现实矛盾汇总

(1) 是否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调账准则, 是企业之间财务数据产生不可比性的一个原因。而这种不可比性的出现, 往往是由于资产评估未能在所有企业中得到推广实施。

(2) 评估目的不同, 产生的财务处理结果也不同。就企业改制来说, 需先进行资产的整体评估,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账目。兼并时则仅需对目标企业的相关资产进行价值评估, 然后进行调整, 而作为兼并方, 却不自我调整, 进而出现兼并成功之后的企业内部资产计价不同。

(3) 体制是否健全、机制是否完善、人员技能是否合格、硬件设施是否合格、人员操作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这一系列问题都能直接影响到资产评估的质量。

3. 3 调整策略及其发展

立足我国实际, 结合国外所采用的资产评估与账目的调整方法, 我们就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上述方式方法可以作为应对我国物价变动时的会计核算的现实选择。

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看到, 实际操作中仍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那么, 可以考虑在现有基础上, 对现有操作方法做一些调整和修改, 就能满足全面、客观反映会计核算受物价波动的影响程度, 这在实际操作中是很有必要的。

( 1) 在加强监督基础上, 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 给予更多企业开展账项调整的权利。

( 2) 在会计处理上, 统一设置, 使得无论是资产评估还是账项调整都能保持一致。

( 3) 积极改进体制构建, 提升相关评估机构的独立操作能力; 细化制度, 将人为恶意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尽可能降低甚至为零; 开展定期既能培训, 让知识与现实不脱节。

我国目前有些条件还不成熟, 这时通过改进评估方式方法、扩大评估实施范围、实现评估专业化这些方式对企业展开评估, 这时我们当前关于物价变动的会计核算的现实选择。

4 结束语

物价变动时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核算模式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要做到既能最大化的消减物件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又要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从而带动会计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 更好地服务企业。

参考文献

[1]朱炜.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J].特区经济, 2007, 225 (10) :287-289.

[2]孙蕾, 孙丽男, 崔楠楠等.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探讨[J].商, 2012, 13:95.

[3]谭凤巧.浅谈物价变动对会计研究的影响[J].经济视野, 2014, 12:293-294.

[4]邹杰.浅析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消除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2, 33:177-178.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篇5

二,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可以计算出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和边际利润。通过盈亏临界点和量本利分析,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有利于决策者进行预测分析,作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三,有利于企业成本管理。变动成本法便于分清个部门的经济责任。变动成本是企业生产车间和供应部门的可控成本,其高低最能反映生产和供应部门的工作成绩,可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而固定成本往往是管理部门的可控成本,可通过制定费用预算办法进行控制。这样按变动成本法计算提供的成本资料,能把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升降清楚地加以区别,从而利于进行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四,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变动成本法把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固定成本从当期营业收入中扣除不计入产品成本,简化了产品成本计算中的费用分配,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学习业务,加强成本管理,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一,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传统的成本概念认为,产品成本应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不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变动成本确定的产品成本不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不能作为对外报告的依据。

二,不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建立在成本形态分析基础之上。以相关范围假定作为存在前提。但成本的形态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固定资本和变动成本的水平不可能长期不变,而长期决策的时间较长,又要解决增加或减少生产能力和扩大或缩小经营规模的问题,必然突破相关范围。因此,变动成本所提供的资料,不适于长期决策的需要。

三,会影响有关方面及时获得收益。从长期来看,企业只要期初和期末存货成本相等,产销总量平衡,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所确定的利润总额就会一致,只是分布在各期的数额有所不同。所以,在长期参与企业盈利分配的有关方面所得总额上,也不会有所差别。但企业如果由原来的完全成本计算模式改为变动成本计算模式,一开始,期末存货的价值因为产品成本的减少,一般会比用完全成本计算成本模式时降低相当数额,于是当前利润也会相应减少。只有当这些存货被售出时,这部分减少的利润才能够实现,这也就延迟了有关方面收益的取得。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一,刺激企业加速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按照完全成本计算法,产量越大,则单位固定成本就越低,从而整个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降低,超额利润也越大。这在客观上会刺激生产的发展。

二,有利于企业编制对外报表。由于完全成本法得到公认会计原则的认可和支持,所以企业必须以完全成本计算为基础编制对外报表。

完全成本法的缺点,一,只注重提供财务指标,不注重提供非财务指标。完全成本法以“产品”为中心,关注的只是与产品有关的数量化指标,在成本管理方面仅提供产品成本数量上的升降变化,却不能解释成本升高或降低的原因。

二,不利于产品定价。在完全成本法下,将全部生产成本计人产品成本,从而使全部生产成本随着产品的流动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是按全部生产成本计价的。由于制造费用是按生产工时比例法或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分配的,所以造成高产量的产品成本被高估,获利水平被低估;相反,低产量产品的成本被低估,导致其利润被高估。这种错误的估计,不利于产品价格的正确定位,不利于对产品获利情况的正确认识,从而不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价格策略的制定。

三,不利于进行本量利分析和短期决策。本量利分析是研究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问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进行本量利分析必须把所有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而完全成本法是将企业全部成本划分为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两大类,不能为本量利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和资料。短期决策一般不涉及生产能力的变动问题,固定成本相对稳定,从而使之成为一种与决策无关的成本。因此,在进行短期决策时,往往只需要比较不同方案的创利额即可,而创利额的资料,是完全成本法下所不能直接提供的。

四,不利于加强成本控制和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由于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包括制造费用,因而不能正确地区分由产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升降和由成本控制工作好坏引起的成本升降,从而也就不便于成本责任的归属和业绩的评价:因此,也就无法有效地控制成本。

变动成本核算 篇6

对于原始成本会计来说, 物价在变动的情况下可能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原始成本会计的特征:会计假设、会计方法以及会计程序, 其所依仗的前提是不管物价是否会有所变动, 它对资产价值的度量是依靠实际产生的原始成本来讲, 依靠净收益进行度量, 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系统的可以对会计工作、会计运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有关会计信息。上述所讲的背景条件就是物价没有发生任何变动, 一旦出现变化, 结果就会发生更改, 主要就会使得之前依靠假设形成的会计模式产生极大的局限性, 整体上会对原始会计成本产生不小的影响。

二、影响原始会计成本理论的情形

1.影响会计假设的基本前提

会计假设的四大前提主要是: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和货币计量, 这些因素对于会计工作是不是能够顺利的开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原始会计工作的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上述的四项基本假设。一旦出现物价波动的时候, 会计主体假设不会有所影响, 但是四大假设其他的几项却会对物价的波动比较敏感。

2.影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通常来讲以原始成本会计的基础所进行的会计核算围绕的是一定的会计原则开展。通常上述原则的构建以及运用, 可以很好的为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给予一定的指导依据, 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会计核算过程当中所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基本原则。但是上述原则会在物价发生波动的时候产生较大的影响。

3.不易反应出来真实的资产价值

依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一般是按照发生当时的成本来核算资产和负债的项目, 并非随着物价的变化进行波动, 当然在资产负债表当中显现出来的资产数值是没有摊销、没有消耗的成本。一旦出现物价上涨情况, 进行会计报表编制工作的时候反映出来的表中数据是低于当时的市场价格的, 甚至这一差距在固定资产项目上表现的更加明显。根据上述情形, 如果依然按照原始成本来进行资产的计量, 就会出现现行的资产市价会高于其账面价值, 就会导致低估资产实际价值的情形。并且此时此刻也很难依靠原始成本真实的反映出来资产真实价值的变化, 这样就不能很好的了解企业当前真实的资产状况。

4.不易反映出来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

因为存在着利用原始成本这一模式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来物价的变动情况, 所以, 利用这种方法就不能恰当的计量出来资产以及负债的变动状况。如果在物价上涨的时候依然运用原始成本这一计量模式, 那么就可能出现资产的实际价值是要比账面价值大的,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资产被低估的情况, 那么此时此刻如何依然按照这种方法计算收益, 那么此时就是不当的、不合理的, 最终运用此种方法的结果就是部分资产会被算进到股利当中去进行派发。并且如果进行税金缴纳的时候缴纳的税金也会高于应当负担的, 这就会造成资本的损耗。因此, 当物价上涨的时候, 依照原始成本计算出来的企业的部分收益其实是企业的资产在通胀的情况下价值被虚增所表现出来的, 并非是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造成的。

三、相关理论的概述

1.部分调整的法规

2014 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当中明确指出, 企业对于资产的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 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之后, 没有特殊原因一般不得随意进行变更, 如果出现物价变动的情况, 那么就应当依照其公允价值来计量, 其公允价值与资产或者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相应的进行调整, 对于这一调整原则有下面几点可以简单的概述:

(1) 如果要评估对外投资的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 当账面价值与实际的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时候, 把这一部分差额放到资本公积当中。

(2) 企业可以采用先进先出的方法来发出存货。还可以通过双倍余额递减法来进行加速折旧, 当前上述情况的前提条件应当是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上述两种措施的运用是为了降低物价波动来带来的影响。

2.跟物价变动相关的调整的会计政策

国家在八五计划期间就开展了系列的资产评估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评估、资产清算时候的评估, 对于上述评估工作开展依据的是资产的账面价值。这以后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们国家又对会计核算进行了简单的调整, 主要也是对会计相关的资产清查、重估价值进行相应的核资, 在清查核资的基础之查清当前国有资产的资本额状况。当然主要在这一过程当中运用到价值重估的方法, 企业对资产进行重估以后主要是依据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3.资产的评估以及账项调整工作

我们国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建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的改制以及产权转移工作的专项评估, 评估的最终结果也作为可靠地账面价值调整依据被认可, 上述评估主要运用的方法是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以及重置成本法, 而运用范围较广的主要还是后面两种,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 当前我们国家资产在物价发生波动的情况下主要是依靠现行价值来反映其情况, 这些做法跟外国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有相同之处的。

四、会计核算可以反映物价变动的现实选择

目前, 我国会计核算在对物价变动方面实际的选择主要是对资产评估进行发展以及保留, 加之对资产评估进行相应的调整。

1.资产评估以及资产核资时对应的账项调整之间的对比

十二五规划期间, 我们国家对资产核资的企业不管从类型上还是从数量上跟之前相比都大大增加了, 覆盖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就单纯的从目前核资的目的和方法来说, 政策因素是所有因素当中影响最大的, 但是此次核资考虑到物价的变动因素是十分的少的, 这些就造成了人们怀疑核资结果的准确性, 无法很好的体现出来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形。

既可以展开资产评估工作, 又能相应的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 仅仅是可以进行合法的权属移转以及企业改制的的情况下才可以开展。这一过程的运行, 即便是可能存在着政府政策层面的干预, 但是鉴于是第三方评估机构独立进行评估的。所以说其对市场的状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跟现实的情况联系也相对密切, 也能够恰当准确的反映出来物价波动对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目前或许存在着影响调整款项以及评估资产等许多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但是多年以来, 我们国家的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当中积累到的有关的经验以及方法对于问题的处理也是有一定的成效的。依照目前的形势, 目前可能成效最大的就是凭借着专门的评估机构对资产进行估值。上述情形就是当前物价波动情形之下实现会计核算的一种现实选择。

2.资产评估以及账项调整在解决会计问题当中的作用

(1) 对会计信息之间的实用性以及关联性进行强化, 可以有针对性的应对目前历史成本与市场价格之间出现较大价格差距的原因。概述当前我们国家的改革史, 当中一直贯穿始终的就是资产实际价值同资产价格之间有所区别的一个不平衡的发展历程, 主要判定的依据就是运用历史成对目前企业的资产情况进行评判。此种不平衡的出现就会造成无法真实的反映出来企业的某些财务情况, 也不容易判断出来企业成功与否。目前合理有效的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依靠对资产的评估, 并根据对资产评估的结果而有所调整。

(2) 可以确保权属双方都地位平等, 资产计量基础可以达到统一, 保证公平。资产的价值及其产生的时间以及产生之后对物价的波动的大小使得资产账面价值含金量差异的出现同自唱形成的具体时间之间没有相应的关系。因此, 在产权交易当中使得双方企业可以达到对等的地位才能够很好的进行公平交易。

3.会计核算当中存在的现实矛盾

(1) 账项调整的依据是否依靠资产评估开展的, 是企业之间财物数据提升不可比的要素之一。上述状况出现的缘由一般都是资产评估工作无法在较多企业当中加以推广所致。

(2) 评估目的各异, 就会产生不同的财务处理结果。对于企业的改制, 首先应当做到的第一点就是从整体上对企业的资产进行一定的估值评估, 然后依照最终估值出来的结果进行账目的调整工作。企业兼并的时候只需要对相对应的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相应的价值评估, 然后依照这样的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调整, 而在兼并方来看, 它们却不会进行任何的自我调整, 这就是造成企业重组之后会出现不同的资产计价的缘由。

(3) 资产评估质量的高低好坏是跟一个企业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否、人员技术层次合格与否、以及硬件软件设备是否符合标准、人员操作是否合乎规范都是密切相关的。

五、调整策略以及发展

要想解决上述所讲的问题, 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我们的国情, 在结合外国的方式方法上面找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 从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际的选择。

当然,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就是在实践当中依旧存在一些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 那么就可以考虑到在当前已有的基础之上, 应该对目前的操作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 经过调整这样就可以清晰、明了的反映出来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力度, 这些问题在操作处理的过程当中还是必须的。

1.要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 要在强化监督管理的基础之上, 把拥有账项自主调整展开的权利赋予给企业。

2.在进行会计处理的同时要使得设置标准有着一致性, 这样不论评估资产还是账项调整都可以保持一致。

3.探索体质革新的办法, 在操作技能上要对独立的评估机构加大扶持;细化各种管理制度, 降低人为恶意操作出现的概率;定期的对相关技术人员要进行技能培训工作, 促使理论可以很好的联系到实际。

当前我们国家现有条件还有待成熟, 此时依靠对企业提高评估方式、增加评估范围的方法、开展专业化的评估工作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展开是目前我们进行物价变动会计核算所最应当进行的工作。

运用何种会计核算模式对物价变动会计进行核算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我们期望达到的目的就是既能减少物价变动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又能确保数据的精准性。据此就可以带动会计工作高校的开展, 又能很好的服务企业。

参考文献

[1]刘建平.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21.

[2]李源远.探讨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10.

变动成本核算 篇7

一、消除材料价格变动影响的会计核算方法设计

对于因原材料价格变动而产生的会计核算问题可以通过设置“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和“材料价格变动损益”账户来解决,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提取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能够规避市场中材料价格变动的风险,保证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将这一风险提前反映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中去,并能够从已经实现的企业利润中提前得到补偿。

2. 按照配比性原则的要求,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理应从成本费用科目中提取。众所周知,工业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供、产、销”三个环节,其原材料价格的变动部分最终是被结转到销售这一环节中进行核算,即由实现的损益去承担。如果预先设置一个“材料价格变动损益”账户,就能事先把因原材料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费用变动提前反映到当期的损益中去,既能降低风险,又符合成本费用的配比性原则的要求。

3. 按照一致性原则的要求,提取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能保持一个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方法的长期稳定。当企业采用计提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这种方法进行核算时,就取消了计划成本法下的“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对存货也不再计提减值准备,同时还能将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汇总,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并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其具体核算方法如下:

在每次原材料入库时以一个事先已核定好的标准价或定额价入账,以“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金额的增减变动去抵消每次采购成本偏离标准价或定额价的变动部分,领用时再按这个事先核定好的标准价或定额价进行发出计价核算,并在各领用环节和核算过程中都始终按这个标准价或定额价进行核算。它不涉及计划成本法下的“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结转和分摊,同时还能保证原材料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中价格的稳定性。请看以下业务的会计处理:

(1)采购原材料时。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2)材料入库时(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若实际采购成本高于标准价或定额价,则:借:原材料(标准价或定额价),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实际成本高于标准价或定额价的部分);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第二种情况:若实际采购成本低于标准价或定额价,则:借:原材料(标准价或定额价);贷: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实际成本低于标准价或定额价的部分),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投产领用时。借:有关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标准价或定额价);贷:原材料(标准价或定额价)。

通过上述会计处理就能消除原材料价格变动对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所造成的影响。

二、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的提取

“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属资产类科目,其借方主要登记转回的价格变动损失和年末的冲销转账,贷方主要登记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的提取,月末一般有贷方余额(有时也可能出现借方余额或无余额现象)。

“材料价格变动损益”属成本费用类科目,其借方主要登记提取的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贷方主要登记冲销的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月末一般无余额。

月末编制财务报表时,“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若出现贷方余额就应作为“存货”账户的抵减账户。这是因为提取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是为了减小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旦采用“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进行核算,原材料价格就是标准价或定额价,所以其贷方余额理应作为“存货”账户的抵减额。

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提取比例的确定应根据市场物价指数的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以及产品生产成本的管理要求来测算。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所处的地域和行业以及所耗费的原材料品种各不相同,因此应制定出不同的计提比例和标准。现实中可以这样测算求得:选取某一正常条件下合理的原材料单位采购成本(含进价及运杂费)a0作为基数,这就是最初核定的标准价或定额价;以后若有价格变动,则假设其单位采购成本为a1,这样求出第一个价格变动系数为(a1/a0)%;若再有价格变动,则假设其单位采购成本为a2,求出第二个价格变动系数为(a2/a1)%;这样依次可求出第n个价格变动系数为(an/an-1)%。然后再求这n个价格变动系数的几何平均数,即:

n取值越大,其代表性就越强。企业还应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这个平均价格变动系数,使其尽可能科学、合理并符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

在确定了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的计提比例和标准后,则:

每期应计提的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当期原材料采购标准成本×平均价格变动系数

其中:当期原材料采购标准成本=原材料采购数量×单位标准价或定额价。

单位标准价或定额价由企业根据其定额成本管理的要求和企业具体实际情况事先进行测算和核定。

提取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时的会计分录为:借:材料价格变动损益;贷: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冲销时则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应用举例

假设某企业某种原材料的标准价或定额价通过事先测算核定为5元/公斤,该企业采用的平均价格变动系数通过测算得出计提比例为4%,假如其他项目(如工资、制造费用等)都实现定额化管理,下面分不同的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若当期计提的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能全部弥补当期的价格变动损失,期末贷方有余额,则在下期计提时应扣除这部分数额(即贷方余额部分)。

(1)假若一月份采购了该种原材料800公斤,货款及运杂费共计4 100元。

支付货款及运杂费时:借:物资采购4 100元;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下同)4 100元。

本月应计提的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为:800×5×4%=160(元)。借:材料价格变动损益160元;贷: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160元。

材料入库时:借:原材料4 000元,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100元;贷:物资采购4 100元。

本月末“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出现贷方余额60元。

(2)假若二月份又采购了该种原材料1 000公斤,货款及运杂费共计5 200元。

支付货款及运杂费的会计分录略。

本月应计提的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为:1 000×5×4%=200(元),但因上月末“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已有贷方余额60元,所以本月只需计提140元(200-60)。借:材料价格变动损益140元;贷: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140元。

材料入库时:借:原材料5 000元,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200元;贷:物资采购5 200元。

本月末“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余额为0。

第二种情况:若当期计提的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不能全部弥补当期的价格变动损失,期末借方有余额,则在下期计提时应加上这部分数额(即借方余额部分)。

(1)假如一月份采购了该种原材料900公斤,货款及运杂费共计4 800元。

支付货款及运杂费的会计分录略。

本月应计提的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为180元(900×5×4%)。借:材料价格变动损益180元;贷: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180元。

材料入库时:借:原材料4 500元,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300元;贷:物资采购4 800元。

本月末“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出现借方余额120元。

(2)假如二月份又采购了该种原材料1 300公斤,货款及运杂费共计6 660元。

支付货款及运杂费的会计分录略。

本月应计提的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为260元(1 300×5×4%),但因上月末“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有借方余额120元,所以在本月计提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时应补提这部分数额,即本月共计提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380元(260+120)。借:材料价格变动损益380元;贷: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380元。

材料入库时:借:原材料6 500元,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160元;贷:物资采购6 660元。

本月末“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贷方余额为100元。

第三种情况:若当期的实际采购成本小于或等于原材料的标准价或定额价时,则当期不再计提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而将实际采购成本小于标准价或定额价的部分作为“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的贷方增加数。

假如某月份采购该种原材料1 100公斤,货款及运杂费为5 390元。

支付货款及运杂费时:借:物资采购5 390元;贷:银行存款5 390元。

材料入库时:借:原材料5 500元;贷: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110元,物资采购5 390元。

第四种情况:混合型(即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发生)。

(1)一月份,仍采用前述第一种情况下一月份的数据结果,则本月末“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有贷方余额60元。

(2)二月份,假如采购了该种原材料700公斤,货款及运杂费共计3 700元。

支付货款及运杂费的会计分录略。

本月应计提的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为140元(700×5×4%)。但上月末“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已有贷方余额60元,所以本月只需计提80元(140-60)。借:材料价格变动损益80元;贷: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80元。

材料入库时:借:原材料3 500元,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200元;贷:物资采购3 700元。

本月末“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出现借方余额60元。

(3)三月份,又采购了该种原材料1 400公斤,货款及运杂费共计7 500元。

支付货款及运杂费的会计分录略。

本月应计提的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为280元(1 400×5×4%),但上月末“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有借方余额60元,所以本月应计提340元(280+60)。借:材料价格变动损益340元;贷: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340元。

材料入库时:借:原材料7 000元,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500元;贷:物资采购7 500元。

本月转回价格变动损失后“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科目仍出现借方余额220元。

(4)四月份,又采购了该种原材料2 000公斤,货款及运杂费共计9 700元。

本月因实际采购成本9 700元小于标准价10 000元(2 000×5),所以尽管“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上月末有借方余额,本月也不再计提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

材料入库时:借:原材料10 000元;贷: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300元,物资采购9 700元。

本月末“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出现贷方余额80元。

年末转账时应根据“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的年末余额推算本年度多计入或少计入材料价格变动损益中的材料价格变动部分。按照配比性原则,年末留存在账面上的“原材料”,亦即库存中的原材料没有投入到产品生产中去,其采购环节中所发生的因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一切费用变动不应提前计入材料价格变动损益,否则会使本年度的产品生产成本核算不实,从而影响全年利润的真实性和所得税的清算与汇缴,所以年末应对这部分多计或少计的金额进行结转。

若有贷方余额则为多计,应作如下会计分录进行冲减:借: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贷:材料价格变动损益。于下年初再将该部分金额补提回来。若为借方余额则为少计,应做与上述相反的会计分录。

通过上述调整,“材料价格变动准备金”账户就被结转平衡,年末无余额。于下一年初再重新按测算核定的比例进行计提。

四、说明

从上述不同情况的账务处理来看,基本上是消除了原材料价格变动给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带来的影响。这种核算方法的优点如下: (1) 剔除了市场价格因素变动的影响,保证了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稳定性; (2) 其计入产品中的单位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稳定的,便于不同生产车间、班组及不同期间的产品生产成本的比较与分析,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 在实行定额化管理的企业中前景很广; (4) 简化了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3].王华, 石本仁.中级财务会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问题的研究 篇8

在管理会计学中,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法是相对于完全成本法而言的。它从无到有、从一开始不为人们所认识到被普遍重视并被广泛应用,最根本的原因是变动成本法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在会计学中,固定成本主要包括:管理费用科目、营业费用、制造费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用、差旅费用等。然而变动成本主要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辅助成本、制造费用中与生产有关的分摊费用,营业费用中的促销费用、销售人员的提成工资等。

1.1 固定成本的概念

固定成本也称固定费用,它是变动成本的对称。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产品产量或商品流转量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如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金和保险费、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维护费、办公费等。当产品产量或商品流转量的变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固定费用就会有所增减。所以,固定成本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概念,我们称之为“相对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

1.2 变动成本的概念

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一样,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也是有条件的,即有一定的适用区间,如果超出了相关范围,变动成本发生额可能呈非线性变动。

1.3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依据

固定成本总额一般不随产品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却随产品成本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变动成本总额一般随产品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却通常是不变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依据为是否随着业务量变动而变化。

2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别

2.1 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固定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制造费用,主要指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

2.2 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两种方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所以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固定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均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作为了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固定化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2.3 计算损益的方法不同

在不考虑税金问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法下的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然而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4 期末损益不同

固定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存货与已销产品承担着同样的份额。产量越大,单位产品负担的成本越小,计算损益不考虑期末存货,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就越大。变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作为期间成本由当期已销产品承担。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当然在产销均衡的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是一样的。但产销均衡只是个别的、相对的和理想化的,不均衡才是普遍的、绝对的和现实的。

2.5 特点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根本差异主要在于如何对待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固定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本期已销售的产品和期末未销售的产品一起来承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是在以后可以换成额外的收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构成了产品成本。如果在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产量越大,到了期末,存货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越大,然而已经销售的产品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越小,因此企业所获得利润也是最大的。也就是说企业商品的产量与利润呈正比的。在变动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属于期间成本,从本期收入中得以补偿,它是一种为取得收益而丧失的成本。所以销量越大,在期间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润越大,即销量越大利润越大。在变动成本法中主要强调了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重大影响。

2.6 对决策的影响不同

固定成本法下产量的波动会使得企业的利润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也就说明当期增加销售量不仅不会提高利润,反而会使得企业的利润下降。也就是说,固定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不能够帮助企业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反而会使得企业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在变动成本法下,会出现多销售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变动成本法中可以通过销售量来确定产量,从而有利于增加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企业的领导者进行短期决策。变动成本法在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变动成本法具有一定的好处,近几年,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管理决策,这样有利于我国的企业领导者进行科学的决策,从而使得我国的企业沿着一个健康、科学、快速的方向发展。

3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相比,变动成本的优势

(1)营业利润会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上升,随着销售量的减少而降低,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

(2)便于进行成本、销量和利润的分析,有利于进行准确的销售预测。

(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者能够重视销售,这样可以防止企业进行盲目生产。

(4)有利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中一般采取以销量来定产量,这样企业可以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6)有利于企业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和精确的业绩考核。

(7)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顺利进行。

4 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

4.1 固定成本法的局限性

固定成本法给成本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固定资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计算工作量,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产品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使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第二,固定资产成本法不利于企业进行短期决策。因为在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时,其利润的变化与销售量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按固定成本法来计算,不利于企业进行短期决策、控制和分析工作,甚至会使得企业过分追求产量。

4.2 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

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变动成本生产由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估价必然低于全部成本法下的存货估价。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观念不符合会计准则;改用变动成本法时会影响有关方面取得一定的收益;变动成本法提供的资料不能使得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

5 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具体运用

某企业2008年开始投产,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其市场销售单价是15元。当年投产完工6000件,销售4500件,期末产成品为1500件。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搜集的当期发生的有关费用的资料如下:

在固定成本法下:本期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变动生产成本合计+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4000+14000+10000=48000(元),然而单位产品成本=48000/6000=8(元)

期间成本=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2000+3000+2000=7000(元),期间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8×1500=12000(元),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48000-12000=36000(元)。

在变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变动生产成本合计=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24000+14000+4000=42000(元),然而单位产品成本=42000/6000=7(元),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6000+500+1500+1000+2000+3000=14000(元),单位期末存货成本=7(元),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7×1500=10500(元)。

6 结论

在会计学中,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之间能够进行补充,它们两者之间的结合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为了更好的赚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就要充分发挥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决策和短期决策。

参考文献

[1]马晓静,孟庆跃.江西省两所医院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

[2]朱明,张志礼,李春民.回归分析法界定矿山企业变动与固定成本[J].有色金属,2001(4).

[3]胡金花,朱洁.按变动成本分摊固定成本的管理方法与探讨[J].管理观察,2011(33).

变动成本核算 篇9

关键词:物价变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市场经济

一、物价变动的概念及分类

1.物价变动的概念。物价是指商品、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字面意思理解为物品的价格,使用一定的货币换取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称为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随着物价变动发生变化,当物价上涨时,同等数量的货币换取的商品或劳务数量有所减少,货币购买力随之降低。当物价下降时,货币购买力随之升高。通常将货币购买力的变化称之为物价变动。

2.物价变动的分类。按照变动范围,可以将物价变动分为综合变动和特定变动两大类,综合物价变动可以反映货币单位的价值增高或降低,特定物价变动反映某一特定商品价格的增高或降低,特定变动是综合变动的基础,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按照变动方向,可以将物价变动分为物价上涨及物价下跌两大类,物价上涨是指现行的商品价格高于之前的价格,低于之前价格则为物价下跌。

二、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物价变动对会计理论的影响。货币计量是会计的基本,也是会计一个重要的前提,货币计量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以货币为主的计量标准,另一种是以金属货币为主的流通方式,以货币为主的计量方式会对会计主体经济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该种计量方式需要在货币具有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以金属货币为主的流通方式,基本都可以实现。一旦出现物价变动的情况,货币价值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导致无法使用传统的会计模式,物价变动会对币值的会计造成一定的冲击。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物价的必然条件,由于现在物价不断变动,时而上涨时而下跌,导致历史成本的计量无法体现出企业当时的财务状况,造成企业的资金与现行的成本严重不符,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准确,从而企业利润会出现虚增的情况,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2.物价变动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在物价不断变动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状况无法通过会计报表真实的反映出来,在物价上涨时期,货币购买力会随之降低,会造成持有物资的利益下降,通过连锁反应,最终所持有的货币会获得货币购买力的利益。物价变动使得企业获得财务信息无法统一,最终造成会计失真的现象。企业经营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而保全资本是获取经济利益的前提条件,一旦出现物价变动的情况,通过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企业出现虚增收益的现象,最终会造成企业出现虚盈实亏的状况,物价变动对会计实务产生影响,最终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物价变动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资金供需缺口巨大。物价变动出现资产高估的情况,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物价出现上涨,很容易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当物价上涨时,购置相同数量的商品,企业需要加大投资成本,另外,企业为了弥补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会出现囤积生产原料和货物的现象,会造成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各个合作企业之间,由于缺少大量现金运转,出现大量资金拖欠的状况,企业之间出现恶性循环,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运作,资金供需出现巨大的缺口。当物价出现频繁变动时,企业的经营利润会小于投机所得利益,市场上出现大量采购黄金、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企业出现资金紧缺,为了缓解企业资金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贷款业务,在借贷条件审核时更为严格,企业出现借贷困难的现象,资金的缺口不断变大。

2.资金成本持续提高。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在获得或者利用资金时,需要付出的各种费用,包括筹集资金时需要的费用,以及资金在借贷过程中产生的利息等,物价变动会影响利率的变化,资金的成本同样会随之出现变化。当物价上涨时,资金的利率也会有所增涨,另外,一旦出现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企业想要解决资金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投资成本越高,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大,投资成本的增加,导致资金的风险报酬率越来越高。物价上涨的幅度与通货膨胀贴水的高度成正比,通货膨胀贴水的高度越高,说明物价上涨的幅度越大,物价上涨,资金的利率随之升高,从而导致企业的资金成本持续提高。

3.不利于企业提高其再生产能力。物价变动导致通货膨胀,企业不断扩大资金投入,无法使用原始成本的会计模式。原始成本会计模式确定的会计利润大部分属于持产所得,持产所得的分派不属于企业收益的分派,将返还的资金按照持产所得进行分派,会损害企业的资产,一旦企业的资产受到损害,企业经营状况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则无法提高企业的再生产力,无法拓展新的业务活动。物价不断上涨,仍使用原始成本会计模式,会导致企业出现虚盈实亏的状况,不利于企业提高再生产的能力,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物价变动会对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物价发生变动,可以具体考量物价变动的特点,放弃原始成本会计模式,选择适当的会计模式,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尽可能降低由于物价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文珍.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J].大众科技,2013.

[2]孙蕾,孙丽男,崔楠楠.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探讨[J].商,2012.

变动成本法实用新论 篇10

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为期间成本, 所以单位产品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为低。当然, 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就高了。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上的区别, 是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其他方面的区别均由此而生。在变动成本法下, 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 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或存货成本的可能。

在完全成本法下, 固定性制造费用要计入产品成本, 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要在本期销货和期末存货之间分配, 因此, 被销货吸收的那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销货成本计入本期利润表, 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随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显然, 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

常用的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 销货成本全部是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 当期初存货量为零时, 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这三个指标相等, 或者前后期成本水平不变, 这时单位期初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可以用统一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来表示,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直接计算:本期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完全成本法下, 如果期初存货等于零, 则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这三个指标等于单位生产成本指标, 可以用以下公式直接计算销货成本:本期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

但在前后期成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除非产量也不变, 否则应当按照各期的产量来分摊所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的总额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减成等比例的增减, 产量增加一定比例, 变动成本也增加一定比例, 产品停止生产, 变动成本从理论上说也就等于零。变动成本同时间长短不发生关系, 它是以工作量为单位计算的, 也称为工作成本。所以, 从单位产品来说, 变动成本是等量的, 不论产品产量多大, 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变动成本总是不变的。因此, 销售量不同, 所承担的变动成本绝对不相等。按照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可能不一致。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 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额只有可能性, 没有必然性。

根据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本文通过下面具体实例的计算得出如下结论:厂家扩大销售, 可以回笼资金, 占领市场, 具有合理性。某企业2005年开始投产, 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 其市场销售单价是15元/件。当年投产完工6000件, 销售4500件, 期末产成品为1500件。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搜集的当期发生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表所示:

在完全成本法下:

假如最近三年的销售量分别为4500件, 5000件, 4000件。我们来计算这三年的营业利润。

上表是采用变动成本法编制的, 可以看出, 在变动成本法下, 企业的营业利润和销售量成正比例变化, 其斜率可能不是一条直线, 但是, 销售量大的年份其利润大, 销售量小的年份其利润小, 销售量居中的年份其利润也居中, 第二年与第一年相比, 随着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贡献边际也增加了, 另外, 又由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保持不变, 所以, 第二年比第一年的营业利润大, 第三年的销售量比第二年小, 也不大于第一年, 所以, 营业利润是最低的。

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重视市场销售, 认真研究市场, 增加销售来提高其效益, 防止盲目生产带来的大量积压。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 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 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 而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只与企业的经营有关, 与经营的“状况”无关, 所以应该在其发生的同期收入中获得补偿, 与特定产品的销售行为无关。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 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 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 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量为贡献毛益, 而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

不难看出, 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所以得出如下结论:利用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厂家扩大销售, 不要盲目生产, 提高其效益, 具有合理性。变动成本法, 主要用于企业短期的经营预测, 采用变动成本法, 对于进行成本控制也有一定的好处。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贡献边际等资料, 有助于揭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能反映出生产, 销售和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 从而为正确进行经济预测, 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另外, 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列入期间成本, 大大简化了成本分配工作, 从而减少了由于分配标准的多样性而带来的主观随意性。但是, 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 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 按传统成本观念的理解, 生产成本是产品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耗费, 既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 也应该包括不变生产成本, 这种观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很显然, 变动成本法不符合这一传统观念的要求。另外, 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 以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固定不变为前提条件, 这在短期内是成立的。但成本性态受许多因素影响, 不可能长期不变。而成其决策要解决的是生产能力的增减和经营规模的扩大或者缩小的问题, 涉及的时间长, 必然要突破相关范围的限制。因此, 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所以, 我认为用变动成本法组织日常核算, 对产品成本, 存货成本, 贡献边际和税前利润, 都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 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在编制会计报表时, 对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其间成本进行调整, 计算符合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兼顾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的需要。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学中基本的成本核算方法, 根据成本习性的特点核算产品成本, 确实起到完全成本法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辨析其利弊, 使之被企业管理者利用。

摘要:产品成本的计算可以用变动成本法进行, 变动成本法中的产品变动生产成本是由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组成, 它和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完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有了很大的差别, 传统的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是除了上述这些之外, 还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本文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本期销货成本, 期末成本以及变动成本法下不同销货水平下的营业利润的变动规律。日常核算时, 对产品成本, 存货成本, 贡献边际和税前利润, 都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 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在编制会计报表时, 对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间成本进行调整, 计算符合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产品生产成本,期间成本

参考文献

[1]刘翼生编著:《企业经营战略》.清华大学出版社

[2]孔祥祯主编:《会计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3]余绪缨编著:《管理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上一篇:语文教学小论下一篇: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