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成本会计论文

2022-04-21

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本会计》是讲授成本分配与核算的会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大量的成本核算公式,这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将结合成本核算的特点,对《成本会计》中成本核算公式的教学做一些思考和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成本核算成本会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成本核算成本会计论文 篇1: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程序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设计与改革

摘 要: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会计类课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但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均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的成本核算程序一直是教学当中比较困扰的方面。本文从成本会计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年教學中的体会和感受,对成本核算程序的教学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改革,以便于从实践和实用性上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成本核算程序;层级剥离法;教学;改革

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程序是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成本会计在学科体系上,属于管理会计的学科分支,不同于以往学生所熟知的财务会计的学科体系,从基础到中级再到高级财务会计,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活动展开的。成本会计主要以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环节为基础,结合成本核算程序来实现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这对于不清楚企业供应链流程、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理解上比较困难,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由于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方法复杂,长此以往的教学方式在实际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一、 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普遍存在

《成本会计》课程是以成本为对象,运用多种方法对成本的各项费用要素进行归集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综合管理能力进行深入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日常账务处理内容不多,主要是围绕成本的核算程序讲述各种分配方法的综合运用。另外,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深奥,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成本核算程序难以融会贯通,往往无法理解,学起来晦涩难懂。每每提及这门课程。常会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

二、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传统理论教学的方式多以讲授为主,但《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决定仅仅以教材的章节设置来完成理论教学,很难让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理解内容,了解成本核算程序的实质,容易出现学习没有主动性,产生畏难情绪;势必影响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的全面了解,同时也不利于实现从财务型到管理型人才的培养。

三、 学生对单个知识点容易理解,整体运用能力较差

在这门课程的讲授中,大多数教材都是以章节为重点,每个章节集中讲述成本核算的一个核心内容,并辅助大量方法介绍。例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分配这一章节,除了介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概念、特点之外,主要是大量介绍分配的七种方法。这样的章节设置优势在于集中、清晰,但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独的章节能够理解,但是把所有内容和成本核算程序结合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混淆。学生会出现这样的误区,认为成本会计主要就是学习方法,至于这些分配方法和成本核算程序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不得而知。

综合以上在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在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做了一些设计和改进。

(一)用“层级剥离法”结合整本教材内容讲述成本核算程序

从企业主要的生产环节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用“层级剥离法”设计教学内容,把成本核算程序融合整本教材内容进行逐层分析,让学生能够脉络清晰,易于理解。这个方法的使用就如同把成本核算程序整理成一条线,贯穿始终,把一个个的知识点象珠子一样串到线上,形成完整统一的格局。既可以实现思路清晰,又能够做到内容丰富。

产品成本的核算程序通过层级剥离可以描述为几个步骤:

(1) 从企业当前会计期间的所有费用开支中划分出属于企业总成本的部分。

(2) 把总成本再划分为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3) 期间费用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大类;把产品生产成本在多个产品品种中再次完成分配,分配出属于单一品种的生产成本。这属于一个横向上的分配,对应各要素费用在多品种之间分配的内容。

(4) 将分配到单一品种上的产品生产成本再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最终核算出完工产品成本。这属于一个纵向上的分配,对应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内容。

图 层级剥离法在成本核算程序中垢运用

(二)用学生最熟悉的企业损益表来分析成本包含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一、二年级通过学习初级、中级财务会计,对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及账务处理都有所了解,同时基本掌握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对损益表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基础了解。通过对成本核算程序的层次剥离,学生对企业总成本的范畴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企业的总成本主要包括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而这两大部分正好对应损益表中的两大支柱构成内容。通过把学生熟知的损益表作为桥梁,可以完成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内容衔接,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成本的构成。即产品的生产成本对应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部分);期间费用对应损益表当中的费用内容(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

(三)组合企业的实训项目让学生自主进行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将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以实训项目的形式组成实训单元练习,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实训项目,平行结转分步法实训项目,品种法实训项目等等。在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知识理论及方法的同时,加强实训项目练习,在实训过程中完整体会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巧妙结合,既加深了学习效果,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建议,对成本会计课程当中成本核算程序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设计和改进。用层级剥离法清晰简化描述成本核算的程序,最终发现成本核算的核心;以损益表做桥梁,让学生充分了解成本核算包含的两大内容;结合实训项目设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成本核算的实质内容。目的在于改变以往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利用多种途径,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关键内容,寓教于乐,打开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参考文献:

[1]尹瑜.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

[2]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现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9).

[3]宋红霞,于广敏.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8)

[4]钟念,袁广达,李玮玮.“图示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1(25).

作者:徐海清 王姿兰

成本核算成本会计论文 篇2:

论《成本会计》中成本核算公式的教学

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本会计》是讲授成本分配与核算的会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大量的成本核算公式,这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将结合成本核算的特点,对《成本会计》中成本核算公式的教学做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成本会计》 核算公式 教学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生产工艺的多样性决定了费用的发生情况和成本核算的多样性,《成本会计》作为主要反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课程,对这种多样性的体现就是各种费用分配和成本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的多样性。名目繁多的費用分配和成本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让学生眼花缭乱,若学生在学习中不理解计算公式的原理和费用成本计算分配方法的特点与应用范围,只是死记硬背,很容易将不同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相互混淆,应用时不是文不对题,就是无从下手,令学生觉得疲惫不堪还事倍功半,从而对成本会计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成本核算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既要总结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与公式,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自主总结一些具体公式的特点和应用条件,以提高教学质量。

要达到以上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成本会计》教学目标,总结基本分配公式

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其很重要的竞争策略就是低成本战略,这就使得成本核算和管理变得异常重要,学习《成本会计》的目的就是要能正确的进行成本费用核算与分配,以正确计算利润,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就是讲述各项成本费用如何分配,既然要分配,就必然会涉及到分配什么(成本费用额),分配的标准是什么,参与分配的受益对象是谁的问题。这就引申出了成本分配的基本公式:

分配率=成本费用额÷分配标准之和

某受益对象应分配额=该受益对象的分配标准×分配率

要向学生指出,所有的成本分配公式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公式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与应用,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 针对《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各种成本费用分配方法与计算公式的多样性的特点,针对《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一些较难的或较重要的具体公式的特点,以方便理解记忆与应用。

2.1 辅助生产费用的顺序分配法计算公式的特点

辅助生产费用的顺序分配法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如下特点。

辅助生产费用的顺序分配法的分配步骤分两大步:

第一步是各辅助车间排序,其方法是采用交互分配法的第一步“交互分配”,计算各车间受益的多少,并按照“受益少的排在前,受益多的排在后”的原则排序。

第二步是分配,分配的原则是“排位在前的车间可向排位在后的车间分配费用,反之则不行”。依据这一原则我们可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其它辅助分配方式的分配步骤与辅助车间的个数无关,而该种方法却是有几个辅助车间就要分配几次。如有4个辅助车间提供了劳务,采用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或代数分配法只分两次,直接分配法只分一次,用顺序分配法就要分4次,因为有4个辅助车间提供了劳务。二是根据分配原则,越往后分配,待分配的费用越来越多,而参与分配的部门越来越少。

2.2 约当产量法计算公式的特点

约当产量法是《成本会计》中最重要的一种产品成本分配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之一。在约当产量法的应用中,其难点就在于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而要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就要正确的计算原材料的投料程度与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加工程度。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原材料的投料程度有四种算法,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加工程度有两种算法,不考虑其他因素,单纯从计算公式来说,加工程度的第一种算法与投料程度的第二种算法一致,加工程度的第二种算法与投料程度的第四种算法一致,这样学生在记公式时,就可以少记两个公式。

投料程度的四种算法中,比较难的是第三和第四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公式比较麻烦,但我们可以分析例题计算过程得出如下结论,对第三种分工序投料方式的投料程度计算为“以前工序的定额全额相加,本工序的定额全额相加,再除以单位产品的总定额,就是本工序的投料程度”,此种情况下最后一道工序的投料程度一定是100%,这个结论可以直接应用。对第四种分工序陆续投料方式的投料程度计算为“以前工序的定额全额相加,本工序的定额加一半,再除以单位产品的总定额,就是本工序的投料程度”。

2.3 成本还原公式的计算特点

成本还原是指在综合结转分步法中,将完工产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项目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原始的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该部分是《成本会计》中最难的内容,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对还原分配率公式的描述都晦涩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实际计算中采用以下公式更简单

还原分配率=应还原的半成品成本÷上一步骤本月生产(领用)的半成品成本合计数

其中:(第一次还原)

应还原的半成品成本=完工产成品中的半成品成本

(第二次及以后还原)

应还原的半成品成本=上一次还原出的“半成品”成本

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这个公式后,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应用。

3 关于成本核算中的小数点的取值

关于成本核算中的小数点的取值,应分分配率与分配金额两种情况来考虑,同时要考虑实际工作的需要。

成本核算的重点就是要进行成本分配,要分配就要计算分配率和分配金额。分配率是有可能除不尽的,这就涉及小数点保留几位的问题。理论上,分配率的小数点可保留任何位数,一般保留4位,在实际工作中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根据被分配对象的特点和单位价值确定。如服装厂如分配纽扣、线等材料费用,由于这些材料单价太低,分配率的小数点一般应保留4位数以上,而对于单价很高的面料,如有些进口面料最高可达几千上万一米,这时分配率的小数点保留2位数即可。

对分配金额的保留问题,理论上应保留2位,这和我们财务账簿登账的最小值是“分”相对应。实际工作中为了方便计算,则金额尤其是要素费用的分配金额一般保留整数。

在教学中以上内容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尤其是分配金额,有学生会保留4位小数,这就是没有搞清二者的区别造成的,应专门向学生指出,避免错误。

总之,《成本会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成本费用分配与核算公式的教学,老师在授课中,能做到依据核算规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公式的特点,学生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并应用相关公式,越学越有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凤花,王凤英.成本会计[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庞碧霞.《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3]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06).

作者:唐茂霞

成本核算成本会计论文 篇3:

刍议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审计

[摘要]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中的核心内容,它为一定的目的提供管理上所需的成本信息,并把成本信息传递给有关的使用者。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此进行审计。

[关键词]生产成本;核算;审计

一、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的意义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中的核心内容,它为一定的目的提供管理上所需的成本信息,并把成本信息传递给有关的使用者。成本核算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正确计算成本。确定企业收益

存货计价和确定收益是财务会计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成本核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成本核算是将历史成本汇集起来,然后分配给各种成本对象,计算出成本对象的成本,目的是为了对存货计价,计算销售成本,对收益进行确定。为此,成本计算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存货计价和收益确定是否正确,最终表现为所编制的财务报表能否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提供成本管理信息,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成本会计具有双重性。它既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管理会计角度看。成本核算是为企业正确进行最优决策、有效经营和进行成本控制服务的。

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有效经营,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往往会从许多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优”的标准主要是依据经济效果,而各种形式的“成本”,又是经济效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成本核算能为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数据。

企业进行成本决策后所确定的成本称为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实现目标利润而制定的成本控制指标,要通过预算的编制付诸实施,这一实施的过程就是成本控制。现代成本控制是将成本事前的计划、日常的控制和最终产品成本的确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由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处理成本差异3个环节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所以,成本核算能为控制、降低成本提供必要的信息。

成本管理还包括成本考核,成本考核是为了贯彻经济责任制,激发企业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责任感,便于企业管理机构对各个成本中心的业绩进行考核。进行成本考核必须建立责任成本制。要把成本责任指标分解落实。使企业各部门、各管理层次和个人都承担一定的责任成本,并把责、权、利相结合。这里的责任成本也是由成本会计提供的。

随着新技术革命与适时制生产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相辅相成、配合运用。成本核算还通过分析成本动因,在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便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为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指明方向。总之,成本核算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提供必要的内部管理的成本信息,帮助他们了解并解决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并为今后的决策提供所需的资料:

二、生产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很多企业未根据本企业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及成本计算方法。存在生产成本核算不规范、不符合会计制度的现象。现以订单(分批)法核算为例:

(1)设定按订单(分批)法核算成本,未见按订单(分批)法设置的账簿来归集生产费用,也缺乏相应的材料、工资及制造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账表,在产品(各订单)盘点表等配套表格:

(2)工业企业的产品讲究其生产周期。假定某订单的甲产品从投料到入库待售为10个工作日,在同等条件下(无增人、加班),每月20日后投入生产的某订单的甲产品都只能是在产品。车间期末还在热火朝天地生产,但账面期末在产品反映零余额、少余额、甚至是红字余额。严重地存在账实不符。特别是电机等行业在持续生产的情况下,不定期接受订单,组织生产,一年12个月,月月都没有在产品。

(3)在产品余额成本项目反映:①材料小于人工、制造费用;②只有人工、制造费用;③只有材料和人工或制造费用。

(4)明细账只设到二级。

(5)生产费用发生未按发生的时间及时入账,时而无材料,时而无工资。

(6)生产费用发生直接列入主营业务成本等。

(7)随意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8)在产品盘点表未反映订单(分批)的成本项目、数量和余额,有的企业反映的是产品名称数量金额。有的企业反映的是一个品种多种规格的材料。

(9)材料领用消耗大大超出产品自身定额耗量。材料领取太多,未按规定办理退料或假退料手续。

三、生产成本核算的审计

(一)生产成本核算审计的注意要点

注册会计师自身应弄懂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方法的规定,同时应帮助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被审计单位,改正成本核算错误方法,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规范内部控制制度,让成本核算方法规范在既定的业务流程之中,有章可循。

注册会计师在对生产成本核算进行审计时,应从检查会计账簿设置和从内部控制获取相关的成本配套表格人手。审计到产品成本核算的审计环节时,重点是成本核算方法不能乱用,产品成本计算应遵循“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的原则。分配方法应科学、合理。方法一经选定,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对生产成本核算进行审计,错过在产品监盘机会的,应在测试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审核被审计单位的盘点方法和记录,运用一些分析性复核程序,同时在期后结合抽盘存货一并抽盘在产品。但一定要记住。相同的产品品种在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虽然有着相同的在产品实物形态,在账表上的反映,却有不同的形式。

注册会计师在获取生产成本核算方面的证据时,一定要认真关注,才能获得生产成本核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二)生产成本核算审计的内容

1,成本核算控制

成本核算控制是指关于自领用原材料至产品完工入库这一过程的相关实物存货和成本的控制。这些控制可以分为两类:①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实物控制;②相关成本的控制。

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需要对其资产实施实物控制以杜绝由于滥用和失窃等原因造成的资产损失。对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采用相互独立的、限制进入的存储地点是保护这些资产的一项重要控制。在有些情况下,分派一些职员负责存货的保管也是保护资产的必要措施。使用经核准的、事先编号的凭证来控制存货的流转也是防止资产滥用的手段。填写这些凭证的人员应将这些凭证的副联直接送至会计部门。而不通过保管资产的人员。如经审批的、从仓库领取原材料的领料单。

由不保管或接触资产的人员负责管理永续盘存存货主文件是另一项有用的成本核算控制措施。永续盘存存货主文件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永续盘

存存货主文件可以提供库存存货的记录,这些记录可以用于确定在什么时间生产产品或购买更多的原材料、商品;永续盘存存货主文件可以提供关于原材料使用和产成品销售的记录,这些记录可以用于检查冷背或积压的存货;当企业调查存货实地盘点结果与账面金额的差异时,永续盘存存货主文件的记录可以用于界定保管责任。

成本核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存在充分的内部控制,将产品生产与会计记录有机结合以便确定所有产品的准确成本。对于管理当局来说,存在充分的成本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其进行产品定价、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

2,成本核算测试

成本核算审计中的概念与其他业务循环讨论过的概念没有区别。在审计成本核算时,注册会计师主要关注4个方面:存货的实物控制、存货流转的凭证与记录、永续盘存存货主文件和单位成本记录。

(1)实物控制。注册会计师主要通过观察和询问来测试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实物控制的充分性。例如,注册会计师可以检查原材料存储区域以确定是否存在加锁的仓库以防止存货被盗窃和滥用。称职的保管员、足够的存储空间往往能够保证存货的有序存储。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客户的实物控制存在缺陷以至很难进行存货盘点。注册会计师应增加监盘存货的工作量以确保客户对存货进行了全面的盘点。

(2)存货流转的凭证与记录。注册会计师在验证存货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的业务时,最关注的是是否存在关于存货流转的账面记录;实际发生的存货流转业务是否已经记录;所有账面记录的存货流转数量、品名和日期是否正确无误。进行相关测试之前。注册会计师首先需要了解客户记录存货流转的内部控制。在了解了内部控制之后,通过检查凭证和记录可以很容易地测试存货流转情况。例如,关于货物从原材料仓库转至生产流水线这一业务的存在和准确性的测试程序是检查领料单的编号先后顺序、检查领料单是否经过恰当审批,将领料单上的数量、品名和日期与原材料永续盘存文件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类似地,完工产品的记录可以与永续盘存存货主文件进行比较以确保所有完工产品均已运送至产成品仓库。

信息技术提高了人们跟踪货物在生产过程中流转情况的能力。例如,通过激光扫描具有标准条形码标签的产品,人们就可以了解存货的流转情况。

(3)永续盘存存货主文件。充分的永续盘存存货主文件对注册会计师监盘存货时间和范围有很大影响。如果客户存在准确的永续盘存存货主文件,注册会计师可以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测试实际的存货。对于客户和注册会计师来说,在期中进行实地盘点会节省大量的成本,客户可以更早地取得经审计的报表。关于存货监盘的控制风险评估值为最低水平时,使用永续盘存存货主文件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缩小对存货实物的测试范围。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测试相关凭证和记录来测试永续盘存存货主文件,从而减少对存货实物的测试或者调整测试时间。在测试购货与付款循环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检查相关凭证来验证原材料采购业务。在测试前面讨论过的成本核算记录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以检查关于生产领用原材料引起的存货减少、产品完工引起的产成品数量增加的凭证。通常,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会测试企业因向顾客出售产品引起产成品存货减少的相关凭证。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情况、确定了控制风险的评估值应降低至某一水平之后,测试永续盘存存货主文件的准确性就比较容易。很多公司只存在电子版本的凭证。而且。永续盘存制度往往与其他会计循环有关联,那些循环所发生的业务会自动更新永续盘存记录。这样。通过测试计算机执行的控制程序可能会支持—个较低的控制风险评估值,并进而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从而提高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审计效率。

(4)单位成本记录。取得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准确成本数据是成本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的成本核算记录必须与生产记录和其他会计记录相结合才能得到所有产品的准确成本。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成本核算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会计资料。因为这些记录的恰当设计和使用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的计价。

在测试存货成本记录时。注册会计师首先需要了解相关内部控制,这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因为成本的流转通常与其他会计记录相关联。而且。企业可能没有明确产品生产过程中关于原材料内部流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内部控制。

注册会计师了解了内部控制之后,进行内部验证的方法涉及前面讨论过的验证销售与购货业务的相同概念。在可能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将成本核算记录的测试作为购货、工薪、销售测试的一项内容。以避免重复测试有关记录。例如,注册会计师在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中测试购货业务时,可以将原材料的数量和单位成本与永续盘存存货主文件中的原材料数量和单位成本、原材料总成本与成本核算记录中的总成本进行比较。类似地,存在不同批别的人工成本数据时,可以将工资汇总表直接和工薪与人事循环测试中的各批产品成本记录进行核对。

验证存货成本记录的一个主要难题是确定成本分摊的合理性。例如,将制造费用分配至各个产品需要作出几个对存货单位成本以及存货计价公允性有重大影响的假设。在评价这些成本分摊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单位成本计算的分子和分母的合理性。例如,在测试按照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的制造费用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应等于实际制造费用总额除以实际直接人工总额。由于制造费用总额测试是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一项内容。直接人工测试是工薪与人事循环的一项内容,确定制造费用分配率并不困难,但是,如果制造费用按照机器小时进行分配。注册会计师需要独立测试客户的机器使用记录来验证机器小时的合理性。在评价所有成本分摊(包括制造费用)的合理性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成本分摊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是否和以前年度一致。

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记录的内部控制存在较大差异,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对企业的成本核算记录性质的了解以及信赖内部控制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程度来设计恰当的测试。

作者:赵海侠

上一篇:保健机构经济管理论文下一篇:电气安装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