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师范学校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04-25

谈师范学校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共10篇)

篇1:谈师范学校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谈师范学校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化学课程是师范学校的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确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来确定.

作 者:王守兰 作者单位: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浑源,037300刊 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年,卷(期):“”(8)分类号:C652关键词:化学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篇2:谈师范学校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精神、严谨工作作风及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为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化材学院着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一、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化材学院的实验室的基本情况,我们研究制定了化材学院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实践教学分为几个模块:基础实验模块(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专业实验模块(材料物理化学实验、中教法实验、化工实验、结构化学实验和现代仪器分析试验);教育实习模块(国培、省培和集中实习);专业生产模块(化工见习);毕业设计模块。每个模块由低到高,各具特色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每个层次的侧重点不同,层次间又互相衔接融合。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1.基础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要求独立设课,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强调动手的规范性,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科学规范的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每门实验课程,录制或购买实验教学录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参加考核,要求学生人人过关。组织化学系、基础化学系和材料化学系的各个课程组,对基础实验课的内容进行改革,2011年5月借学校培养计划的修订,我们着重对实验教学与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出台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员的考核制度。我院召开了实验教学改革会议,主要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广泛的研讨,制定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针对实验内容不合理,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也不合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内容改革,要求每个基础实验拿出了具体的改革办法。

2.专业实验

专业实验室主要包括:材料物理化学实验、中教法实验、化工实验、结构化学实验和现代仪器分析试验等五门实验课程,操作上继续巩固基础实验所形成的良好习惯和规范操作,知识上以巩固专业知识为主。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仪器的使用操作,为进一步的深入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教育实习模块

我校实行3.5+0.5培养模式,我院学生的教育实习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国培实习、省培顶岗实习和集中实习。学生通过半年的教育实习从分的锻炼了自己,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4.专业生产模块

我院与山西焦化厂和山西三维集团公司建立了实践合作基地,学生分批进行化工见习,通过亲身的实践,得到了感性认识,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毕业设计模块

我院鼓励学生从大三开始,分批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让学生深入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去,通过协助老师做好科研工作,掌握查阅文献的能力。采用科研和教学相结合培养模式,学生经过三年级一年的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技能,具备了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再经过四年级一年的毕业论文的实践过程,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撰写论文的能力,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措施和保障

1.各系和各课程组每周开展教学研讨会,讨论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学院定期检查各课程组项目的实施和落实情况。

2.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以及具有专业实验室的老师,必须进行论文指导工作,实行承包制,每位教师指导1-8位学生,实行双向选择,没有意向的学生学院实行安排分配制,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指导教师。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责任到人,指导教师从三年级学生开始进行指导培训,老师要为学生可以独立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3.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按照山西师范大学毕业论文指导规定进行核算。4.教师和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违反教学规定的老师和学生,按照化材学院和山西师范大学规定处理。

篇3:谈师范学校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1.1学生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和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开展。然而在现实中, 学生多是依赖于中学的化学实验基础, 不去主动思考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预习报告流于形式, 照抄教材, 缺乏创造性、科学性思维锻炼, 致使化学实验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1,2]。

1.2教学方法传统, 教学方式滞后

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化学课开设在第一学年, 由于学生初中阶段的实验基础各异, 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尚有待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延续, 教师直接灌输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报告等, 学生失去自主的思考性, 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依赖性。长此以往, 按部就班的学习态度腐蚀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4]。

1.3考核制度不完善

实验课成绩往往是由实验报告成绩和学生课堂表现组成, 两者分别在实验课成绩分值计算上占有不同的比重, 而不同的学生又表现各异。有的学生擅于写实验报告, 但学生课堂表现一般;有的学生不擅于写实验报告, 课堂表现却很好。如此的考核体系不能完全反应出学生的真实实验能力, 考核制度有待改善和提高。

2 中职涉农专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策

2.1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涉农专业的化学课是涉农专业基础课, 是涉农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 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课程实践。一方面, 教师应该给涉农专业学生讲解化学实验课对学习专业课的重要性, 使学生明确涉农专业学生上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不同学科间的联系, 从系统、发展的角度让学生明白化学学科的应用范围,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2 精选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的安排应该遵循“先易后难, 由简入繁”的原则, 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化学领域。例如对于简单的实验,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实验方法、实验步骤,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独立解决问题。对于复杂的实验, 教师应该预留预习时间让学生查阅资料, 建立兴趣小组, 讨论实验方案, 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5]。

2.3 提高实验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实验,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要求学生分组实验, 选择不同的溶质进行配制, 各自设计实验方案, 写出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提前2周布置, 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认真的审阅后, 学生再分组实验, 在教师的指导、督导、引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 并在实验中加强交流、加强合作,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独立思考的意识[6]。实践证明,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使学生的思维较活跃, 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质量,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4 科学制定考核制度

实验考核是实验化学的一种重要考核标准。考核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验化学成绩[7]。例如可以设计实验考核, 按照各部分所占实验课分值的比例计算:实验到课率占25%、小组成绩占20%、实验报告成绩占30%、实验课堂表现占15%、实验创新占10%。

3 改革成效

近年来, 全校坚持对涉农专业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有益探索, 已初见成效。学生多次在省级、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10年荣获河南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动物外科手术”一等奖2人次, “种子质量检测”一等奖3人次, “艺术插花”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1人次, 参加国家级“动物外科手术”大赛获二等奖2人次、“艺术插花”二等奖2人次等。可见, 进一步完善涉农专业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方东, 杨锦明, 王庆东.结合示范中心建设探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12) :82-84.

[2]王军锋, 李子荣, 张雪梅, 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 2010 (12) :254-255.

[3]顾承志, 陈宏伟, 马晓伟, 等.浅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 2010 (12) :260-261.

[4]吴宝华, 张艳, 车成彬, 等.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5) :254, 251.

[5]典灵辉.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4) :210.

[6]余先纯, 李湘苏.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2010 (12) :115-116.

篇4: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实验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29-01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化学知识,锻炼操作技能,由此可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该文就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高中化学实验改革与实践进行探究,提出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实验改革的顺利发展。

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对于高中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对于做實验也缺乏动力,学生学习化学的前提是高考中有这个科目,学生普遍不喜欢化学学习。

考试较多,教师很少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造成学生学习化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化学实验教学局限于课堂内,老师将实验的步骤和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演示进行操作,对实验结果也没有任何异议,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缺乏必要的指导,即使指导了,也是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使学生体会不到探究的乐趣;在高中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实验教学提不起兴趣,对实验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完成课堂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学生不善于做实验,没有养成做实验的良好习惯;进行实验时,学生比较依赖老师,能独立完成实验的学生很少,大多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帮助。

2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培养基本操作技能

对于高中的实验教学而言,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是最基础的任务,也是促进今后实验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对于实验教学而言,基本功的掌握至关重要,只有掌握基本操作,才能为做好各种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验课堂上,老师要讲述基本操作的步骤,并反复给学生做演示,待学生基本掌握后,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规范,并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一般情况下,将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划分,要求其中两个小组独立操作,其他小组认真观察,并找出不规范的操作,老师加以总结,并让学生自己纠正;对于实验的细节,老师要加以规范和必要的讲解,例如: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取用试剂,告诉他们取用试剂采用的仪器,像试管、容量瓶、移液管等,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称量,并让他们掌握提纯、分液等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试验情况,合理利用实验仪器,不能随意损坏仪器设备,及时做好清洁工作,并指导学生制定预习报告,培养他们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

2.2 优化实验设计方案

教师要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下功夫,因为实验方案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老师要和多位化学老师进行探究,并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最佳方案,使实验探究具有可行性。例如:教材中要求学生用鸡肉皮做实验,来测定蛋白质的特征,首先者个鸡肉皮不好找,其次也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选择鸡蛋壳的皮来做实验,不仅材料易找,而且降低了实验的难度,依然可以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老师要设计与学生个性特征几乎相符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取得一点小进步,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老师要尽量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实验,在这些试验中加入创新和探究性元素,让学生在趣味的试验中,学习化学知识,在实践中,体会化学的乐趣。优化设计在试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优势。

2.3 注重探究性实验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实验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实验,可以很客观的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学生深感好奇,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为了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转化成探究性的实验,运用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拿石蜡油分解制备乙烯的例子进行讲解,老师要提出几个探究性的问题,例如:联想乙烯的基本性质,检验能否生成乙烯,并思考石棉的作用,加上碎瓷片的原因等,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实验中取进行验证,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实验独立去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想象,进而分析和探究,这个过程看似普通,但却能锻炼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和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也是改革的一个重点。

2.4 实验问题的设计

实验问题的设计是实验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作为支持的,通过对学习活动的指导,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实验问题的设计要以教材中的设计为基础,并进行创新和具体化,实验问题的设计必须和教学内容的重点紧密联系,要使这些问题设计的具有目的性、思考性和探究的价值,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如果遇到困难,老师要加以引导,不能让学生因出现障碍,就停止思维;老师对问题链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和控制好子问题之间的透明度及联系,对于子问题的设计跨度要进行合理的控制。

2.5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

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实验课的开展仅仅依靠课堂,即使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验,课下也没有时间做,到下节课又要开展新的内容,因此,不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因此,学校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开放课余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去做实验,学生在实验室可以进行自主探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专门辅导的老师,指导学生的操作步骤,解答学生的实验疑问,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 结语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进行了重点论述,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化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红岩.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

[2]姚思童,张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0(3).

[3]林保华.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1).

[4]王红莉.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1(6).

篇5: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作业

2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种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本文就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活动实例分析予以阐明、借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环节,原则,注意的问题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学习方式。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不仅作为重要的课程理念加以强调,作为教学建设加以提出,而且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本文就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理论依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及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作初步的探讨,借以抛砖引玉。

一、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研究青少年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主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学要建构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在内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积极主动建构者、探索创新者、情感发展的体验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并在三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一要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建构知识的意义;二要在建构意义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论证;三要把当前学习内容和反映事物尽量与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授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积极参与者、探究者。”

3、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

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也是一种过程和方法,他主张

教学应遵循以下步骤:设置疑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等。仔细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它与今天所说的科学探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蕴涵探究的学习活动模式。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他主张不能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提出,对当时的科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和改进,如今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美国科学教育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习方式。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

探究式学习是指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学习活动形式,它是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给学生提供观察、调查、假设、实验、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化学探究式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基本环节:

(一)提出问题:在特定的情境中如观察、实验、阅读等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符合逻辑的猜想和假设。

(三)收集证据: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如实验、观察、调查、查阅文献、上网等收集有价值的证据。

(四)解释:对所收集的事实和证据进行筛选、归类、设计和列表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五)评估: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解释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合理的评价。

(六)交流与推广:用语言、文字、模型等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要能够解释探究计划以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最后,将结论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探究性活动包括以上的六个步骤,有的可能会有更多的环节,如在交流了探究结果后,又发现了新的证据,这时还需补充或重新解释等,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只由上述某些步骤组成。

三、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实验证明,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学生就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教学心理学认为:决定学习兴趣的内在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价值有多大,二是学习活动中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如在让学生探究铁的锈蚀和防护前,教师通过播放铁生锈而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的录像,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发生在身边的铁生锈的事实和已知的防护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2、问题性原则

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端。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关键在于“问题情境”的设计,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包括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的解决方式,连锁引发新问题的方式等,问题引入的方式很多,如可采用实验引入,通过日常生活观念与科学观念的矛盾引入,也可采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问题,也可利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素材创设问题引入等。如在Na2O2性质的探究学习活动,可通过“滴水生火”,“吹气生火”,两个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由趣生疑,由疑引探,最后获得知识。

3、过程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不是通过学生事先得到问题的结论,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如实验观察、调查、制作、查阅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既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的设计。如氯水漂白作用的探究,可设计成如下的探究过程:红墨水中滴入氯水,红墨水褪色:(1)提出问题:红墨水褪色为什么褪色,是氯水中哪些成份起作用了?(2)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氯水中的HCl;②可能是Cl2;③可能是ClO-;④可能是HClO;(3)设计实验:①将HCl溶液滴入红墨水中;②将干燥的氯气通入放盛有干燥布条的集气瓶中;③将Ca(ClO2)溶液滴入红墨水中;④在次氯酸钙溶液中滴入少量HCl溶液,再滴入红墨水;(4)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5)分析得出结论:在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成份为HClO、ClO-。学生通过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同时体会了一定的成就感。

4、量力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探究活动难点的突破应是学生的最近发

展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目标过于容易,失去探究的魅力,会使学生形成一种不愿深入思考、不会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探究的要求过高,学生会失去探究兴趣和学习信心。探究性学习活动要应用的知识技能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探究性学习活动既要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又应是经过学生努力能够达到的,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在这一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另外,还要关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无论是观察、测量、调查、实验,还是交流,提出假设,建立模型等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如果没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支持,探究方案将难以实行。因此在活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校、社区的条件,包括探究所需的物质条件,如仪器设施,教学工具,实验经验,活动空间,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等等,使探究式学习活动方案能成功实施。

5、合作性原则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从各自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的,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建构知识的。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对问题答案的假设,探究活动方案,收集信息的方法、角度、活动的体会和感受,结果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学习活动的设计时,应注意组织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习者群体的合作交流,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共享思维的成果,使个人的理解和认识更加丰富,全面、准确。同学的合作、交流和讨论可以最有效地发挥科学探究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进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与讨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用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学生在发展自己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和方法,交流探究性体验和感想,倾听他人探究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丰富自己的探究成果。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是人们探索解决问题,发展科学体系的有力手段和工具。教育家施瓦布曾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更好呢?”科学探究活动是进行科学方法最好、最有效的载体。因此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不同阶段要及时地渗透不同的科学方法的教育,在问题阶段渗透观察、记录现象,发现问题的方法;在假设阶段渗透推理,形成假设的方法,在检验阶段渗透实验设计、观察和实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归纳、演泽推理等方法;在结论阶段渗透如何建立、检验和论证结论的方法及表达和交流的方法等。

2、处理好探究性学习和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用一种符合科学知识产生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学生的学习活动,无论是探究过程还是探究的结果都直接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联系在一起,因此,强调探究学习不等于降低知识的作用。有人将探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相比,认为两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从探究过程看,两者之间确实只有内容和程度的差别,而没有质的不同。但是,如果将这种质的相似性随意推广,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科学探究,忽视学生学习上的特点,是错误的。学生的学习的特点之一是需要小结的,在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之后,需要把获得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总结,并与原有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概括与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利于在后继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3、强调探究性学习,并不能排斥其他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它与其他的学习方式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知识,完全靠探究性学习无法完成,且也没有必要,况且要组织起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除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外,还与所学知识内容有关,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易设计或通过探究性学习去获取。但这不意味着间接的知识学习就只有靠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应大力倡导、开展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篇6:谈师范学校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用性、综合性人才,中职化学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实现了市场需求与人才发展方向统一的目的。对于化学教学课程的改革需要摈弃传统教育中的不足,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人才的需求进行的改革。通过中等职业学院的化学课程改革,为化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提高了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化学教学课程改革中,会遇到一些阻碍因素,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院 化学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71-01

随着互联网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的推动着教学工作的进步。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的开展中职化学教学,已经成为中职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中职化学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化学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家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极其重要。据调查,很多中职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都是由亲戚和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对学生进行照看。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的教育,使得学生意识不到知识教学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这部分学生更加重视自己就业问题,想要尽力的为家庭减轻负担,更注重技术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使得学生出现极大的逆反心理,厌学的现象产生。由于家长教育因素,使得学生对于化学教学提不起兴趣。

2.出现学与用脱节现象

中等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应以人才的成功就业为主要导向,进行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应注重的是人才实践能力,但部分中等职业学院这方面的意识不强。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实践的化学实验操作经验,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学习中。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于中职学生的成功就业就有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院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意识缺乏,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出现学无所用的现象。

3.课程教育理念趋于传统

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中,教育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被动的灌输知识,学生也习惯性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产生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的现象。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教学的内容,学会缺乏化学实践经验,出现理论高于实践的不协调状态。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缺乏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意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现阶段化学教学实践的改革方针和应对办法

1.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1)把翻转课堂应用到中职化学理论课程中,应把握好“用度”,翻转课堂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化学理论课程都适合用翻转课堂,比如《无机化学》课程中原子杂化轨道章节,内容抽象难懂,基于中职生的知识积累,学生在探究及自主学习中相对吃力,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打击学生积极性,故此类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教师需在课堂上借助微课或flash动画突破重难点。

(2)翻转课堂需要学生保持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中职生最大的特点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翻转课堂需要学生高度的配合才能完成真正的翻转,所以从学生入校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及时跟进监督机制。

(3)诸如微课的“互联网+”模式创新了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但是教育资源的开放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抄袭”的空间,部分学生会剽窃其它同学的劳动成果,甚至会“依葫芦画瓢”。所以,既能满足教育资源开放化,又能体现学生反馈隐私化的类似“云课堂”式的APP软件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2.利用网络手段拓展学生视野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使得中职学生能够仔细的辨别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该积极的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的眼界。由于化学实验很多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不方便在教学课堂中开展。互联网便为中职化学教学提供了便利的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查找化学实验资料,清晰明了的展现化学实验步骤,使学生能够安全直观的了解化学实验的奇妙,开拓学生们的眼界。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与品红反应实验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视频搜索,将视频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在试管中放入SO2,放入1/4的品红溶液通过震荡使品红变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特点,将无色溶液加热又变成红色说明遇热分解的现象。通过互联网形式能够有效的将实验步骤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好奇心,拓宽学生视野。

3.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评价制度

完整的教育制度对于学校的教育事业起到主要的作用,应在学校建立一个教师教育评价体系,对于教师教育改革的成果进行考核评估。通过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增加了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评价体系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在化学课程教育改革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需给予一定的激励,增加教师教育积极性。作为教学成果的验收和就业岗前的准备,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习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能停留在宽泛的、无指向性的考量阶段,而应该实行严肃的、有指向性的考量,即通过考察体系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来分析学生在具?w岗位上所能完成工作的程度,这既是对学生就业前的严格把关,也是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总结和归纳。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并且达到工作所涉及的要求。而这些在学校已经先期完成,减少了漫长的磨合,增加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通过对化学课程教育的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提高了教育水平,实现了学与用结合的形式。通过化学的实践,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符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靖也.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8):207-208

[2]靳梅.翻转课堂有效提高中职校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案例分析[D].苏州大学,2016

篇7:谈师范学校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针对物理化学的课程性质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以兴趣为导向,教学内容新而精,制作形象科学的教学资源,配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物理化学是化工、材料、分析、环境工程、地质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物理化学的目的是在已学过的先行课程基础上,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进一步研究物质化学运动的普遍规律,对化学运动的一般规律,从理论上给予更深刻、更本质的说明,又称理论化学。是化学各专业研究生入学的必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学好物理化学,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化学运动,从理论上解释化学现象,才能更系统、更深刻地掌握化学知识。因此物理化学对于提高学生化学水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能为以后从事化学教育和化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化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1)理论知识较深,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对于理论基础薄弱的本科生来说,不易理解,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然不够高;(2)课程内容与无机化学有重叠,且主要内容多为19 世纪的知识和定律,缺乏新知识新理论,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不够充分,需借助目前学校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我校的物理化学课程从2008获得广西区精品课程以来,物理化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基础。结合本人多年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通过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不断认真思考、尝试和总结,谈谈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体会。教学内容改革方面

多年来,大学本科教学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始终未见突破性的进展,基础课的教学更是在“基础课教学内容是基础的、基本的,没有必要不断更新”的思维定式下,课堂教学内容数年来一成不变或变化甚小[2]。物理化学基础课来说,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于1850 年左右,距今已有150 多年。经典热力学固然重要,但应该增加最新的前沿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学中大胆地对热力学三大定律内容的讲授动大手术。讲授时要更加简明,牢牢抓住如何使用热力学三大定律判别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以及能量转换的问题。对先行课程中学生已学习过的知识简单的复习,在其基础上再讲授物理化学课程内容,不要反复炒冷饭; 将节省出来的学时用于讲授新的内容。

我们在讲授物理化学的各章节时,可从基本原理出发,适当介绍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融汇基础与前沿。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能了解学科前沿的基本点,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入门作用。如,在讲授绪论的时候,从空间单位(纳米)和时间单位(飞秒)引发出纳米科学与飞秒化学,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和研究前沿。介绍电化学章节的时候,可以介绍最新的电化学在化学电源、表面处理与防护、电解工程、电分析化学、生物电化学等方面的应用,扩宽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探索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一言堂”,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呆板,枯燥无味,课堂上教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3]。所以尝试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1 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转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首先,要改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态度,就让学生明白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化学是他们自身的需求,学生将来要考研究生或者将来从事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大家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挑战杯等科研中也需要有扎实的物理化学理论基础,而不是仅仅为了期末考试。其次,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改变自上而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讨论问题能深入而浅出,能举一反三,能温故知新; 即从“教”达到“不教”而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再次,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要实行多样化。以统一要求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实现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2 课堂上多种教学策略组合,提高教学效果

启发式+探究式组合教学法:首先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再提出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再回归到解释应用实例,采用这种启发――思考――讲解――讨论的方法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更大,印象更深刻。如:讲解相平衡理论的时候提出了爱斯基摩人根据季节的变换从海水中取不含盐的冰的故事,引出学生对这件事情原理的思考,然后介绍水―氯化钠二元相图来解释通过控制温度从海水中去淡水的原理,再将此相图扩展的别的二元相图上,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组合教学法:如讲解界面现象这一章之前,让同学去阅读江雷课题组2013年4月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与界面现象相关的Structured cone arrays for continuous and effective collection of micron-sized oil droplets from water[4]论文.这篇论文是从基于仙人掌的刺能从空气中抓住小水滴的能力,研究人员制成了人造尖刺,它们能抓住水中的小油滴,和表面现象的原理关系密切。下一次上课时讲完理论内容后再拿出来讨论,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这种方式既能介绍物理化学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也能提高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

归纳总结+例题练习组合教学法:寻找物理化学公式中的联系和规律,帮助同学记忆课程中难于记忆的公式。如克拉佩龙方程、范特霍夫方程、阿伦尼乌斯方程,形式上是一样的,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不同,有助于学生记住物理化学中复杂的公式。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巩固所学公式在具体实例中的应用。

2.3 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归纳出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结合课程内容和多媒体技术,开发一些物理化学优质教学资源。①对难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制作一些直观、形象生动的动画;如:气体的可逆膨胀压缩动画,原电池的原理动画,渗透压动画等。②运用网络编程,将物理化学中常用的一些函数关系通过二维和三维的动态图表方式表示,并能改变相应的参数自动绘制曲线,形成动态图表生动,并能对实验数据处理进行处理简便、科学。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三位动态图。③通过动画制作模拟实验,具有可操作性,能供学生网上预习和课后复习实验的操作步骤,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方便。④实验教学改革中采用物理化学电子版实验报告,电子版的实验报告提高了学生处理数据的精确度,降低数据处理中带来的误差。结语

总之,以兴趣为导向,教学内容新而精,配合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进行物理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能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协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但物理化学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跟踪物理化学的研究前沿,持续开发新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学习、多积累、多总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物理化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谈师范学校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除需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近年来, 会计教学由于受到教学环境的限制, 往往只能在教室中开展教学, 容易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而偏重讲授会计理论, 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呆板的教学模式, 造成了几个突出的问题:1.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失去学习兴趣;2.按部就班, 缺失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3.不会成本核算,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原本被认为“动手能力强”的中职学生在面对灵活多变的现场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师设计案例与模拟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分组学习, 分层进行动手能力训练, 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以《基础会计——原始凭证的填写与审核》为例, 谈谈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

三、新会计课程教学

1. 课前准备

(1) 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对知识与技能的陈述要反映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 不宜用“培养”、“理解”、“掌握”等, 尽可能用“养成”、“学会”、“体验”等更多地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本次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识别常用的原始凭证, 学会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

(2) 确立合适的教学起点

确立合适的教学起点, 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3) 确定适用的教学方法

必须考虑“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留足学生思考时间和创新空间”、“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创新”等因素。

2. 课堂教学

(1) 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 让学生课前搜集原始凭证, 并在课堂上展示收集的典型的原始凭证 (例如:火车票、商场的购物发票、差旅费报销单等) 。通过观看自己收集的原始凭证,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将自己所学专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而不再单纯依赖课本或课件的文字或图片, 单凭想象开展教学, 通过收集凭证的方式,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了。

(2) 情景再现, 新知探究

课堂中先将学生分成几组, 每组任命一名组长, 教师为每组成员派发空白的原始凭证 (借款单、入库单、普通发票、现金支票、进账单) , 然后通过设计企业采购员借款买材料的一个情景来进行角色扮演并填制凭证, 在填写过程中, 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 也可以通过查看课本知识自行完成任务。教师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根据情况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填制完成后, 随机抽取一组展示所填制的凭证,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对自己任务加以完善。每小组指定一个财务负责人, 负责每一次工作任务的完成, 组内成员要相互沟通、协作, 并轮流交叉进行角色岗位的体验, 这个轮换的模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并体验更多的票据填写要求, 增加自己的实操经验。基础会计的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基础会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品尝到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从而理解得更深刻。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成功与乐趣,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更重要的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学生的个人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 强化巩固

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一种习惯。课堂中填制的原始凭证, 基本凭证大家接力完成, 简单凭证随机指定代表小组来完成, 稍有难度的小组推荐成员来完成, 再难点的小组研究共同来解决。之后学生通过投影仪观看自己组的作品, 由别的组指出问题所在。班级内没有一个学生是孤立存在的, 都融入了自己的小组当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设计练习内容。凭证的填写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同时还要注意设计练习的开放性, 练习中有学过的凭证, 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也有新的凭证, 让学生拓展新的知识。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

3.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要顺应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表现和情感表现, 通过各组组长对分组演练过程中各成员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则对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做法进行纠正, 在学生总结中给予引导、梳理;使其每节课都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感。课堂评价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

4. 课后作业

对后进生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 如:普通发票、进帐单的填写。对中等生则可适当安排一些选做题和一些拓展的习题, 如:支票、差旅费报销单填写。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 甚至要求一题多解, 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 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如:原始凭证中涉及哪些账户?按学生能力布置作业, 在同一时间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数量不等的作业任务,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效果

本人从事会计教学工作以来, 深刻体会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近两年开展了相关方面的教学改革, 并与传统模式的教学班级进行了教学效果的对比, 结果如下:

1.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教学实验调查

从每个学期的测试记录和问卷调查所得的有关数据显示, 教学效果实验班比对照班好。

2.同一个班的教学实验调查

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证明, 这种新教学模式的确是有成效, 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五、结束语

在开展新课堂模式的《基础会计》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各种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 达到学生乐学、好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传统的注入式会计教学方法重讲授, 轻学生参与, 重理论, 轻实践, 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当前会计工作的要求。本文从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操作能力为本位的创新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教学改革,角色模拟,分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学元.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咨询, 2009, (16)

[2]邓东梅.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探讨[J].北京:科技创新导报, 2009 (8)

篇9:谈师范学校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教学改革;角色模拟;分组学习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除需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近年来,会计教学由于受到教学环境的限制,往往只能在教室中开展教学,容易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偏重讲授会计理论,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呆板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几个突出的问题:1.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2.按部就班,缺失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3.不会成本核算,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原本被认为“动手能力强”的中职学生在面对灵活多变的现场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设计案例与模拟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分组学习,分层进行动手能力训练,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以《基础会计——原始凭证的填写与审核》为例,谈谈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

三、新会计课程教学

1.课前准备

(1)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对知识与技能的陈述要反映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不宜用 “培养”、“理解”、“掌握”等,尽可能用“养成”、“学会”、“体验”等更多地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本次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识别常用的原始凭证,学会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

(2)确立合适的教学起点

确立合适的教学起点,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3)确定适用的教学方法

必须考虑“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留足学生思考时间和创新空间”、“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创新”等因素。

2.课堂教学

(1)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课前搜集原始凭证,并在课堂上展示收集的典型的原始凭证(例如:火车票、商场的购物发票、差旅费报销单等)。通过观看自己收集的原始凭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自己所学专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不再单纯依赖课本或课件的文字或图片,单凭想象开展教学,通过收集凭证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了。

(2)情景再现,新知探究

课堂中先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任命一名组长,教师为每组成员派发空白的原始凭证(借款单、入库单、普通发票、现金支票、进账单),然后通过设计企业采购员借款买材料的一个情景来进行角色扮演并填制凭证,在填写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通过查看课本知识自行完成任务。教师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根据情况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填制完成后,随机抽取一组展示所填制的凭证,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对自己任务加以完善。每小组指定一个财务负责人,负责每一次工作任务的完成,组内成员要相互沟通、协作,并轮流交叉进行角色岗位的体验,这个轮换的模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并体验更多的票据填写要求,增加自己的实操经验。基础会计的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基础会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理解得更深刻。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成功与乐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个人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强化巩固

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课堂中填制的原始凭证,基本凭证大家接力完成,简单凭证随机指定代表小组来完成,稍有难度的小组推荐成员来完成,再难点的小组研究共同来解决。之后学生通过投影仪观看自己组的作品,由别的组指出问题所在。班级内没有一个学生是孤立存在的,都融入了自己的小组当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设计练习内容。凭证的填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还要注意设计练习的开放性,练习中有学过的凭证,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也有新的凭证,让学生拓展新的知识。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

3.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要顺应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表现和情感表现,通过各组组长对分组演练过程中各成员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则对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做法进行纠正,在学生总结中给予引导、梳理;使其每节课都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感。课堂评价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4.课后作业

对后进生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如:普通发票、进帐单的填写。对中等生则可适当安排一些选做题和一些拓展的习题,如:支票、差旅费报销单填写。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甚至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如:原始凭证中涉及哪些账户?按学生能力布置作业,在同一时间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数量不等的作业任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效果

本人从事会计教学工作以来,深刻体会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近两年开展了相关方面的教学改革,并与传统模式的教学班级进行了教学效果的对比,结果如下:

1.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教学实验调查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测试结果对比(表1)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调查结果对比(表2)

从每个学期的测试记录和问卷调查所得的有关数据显示,教学效果实验班比对照班好。

2.同一个班的教学实验调查

实验班实验前后调查情况统计表(表3)

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证明,这种新教学模式的确是有成效,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五、结束语

在开展新课堂模式的《基础会计》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各种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达到学生乐学、好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学元.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咨询,2009,(16)

[2]邓东梅.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探讨[J].北京:科技创新导报,2009(8)

[3]寿莉,刘文洋.会计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7,(18)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

篇10:谈师范学校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中职学校开设的重要专业大类之一,各个学校根据就业形式、自身软件(师资)和硬件(教学配套设施)环境又开设了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化肥等子专业。此文章主要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探索和调整背景、现有教学计划的弊端、探索中教学计划改革的思路进行一些简要阐述。

关键词: 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教学计划

引言:中职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主要由过去的中专学校、技校和职业高中组成。由于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社会认知和关注程度不同,中职学校发展也参差不齐,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和东部地区的职教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职教水平则进步甚微,由于社会的开放程度不够和资金短缺,使得这些学校又不能照搬东部沿海地区模式。因此,立足现实,挖掘潜力,利用有限的职教资源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是中西部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要发展,就要创新,职教的改革创新首先是教学体系的调整,教学体系的根本就是教学计划修订和实施。1教学计划探索和调整的背景

1.1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四大工程”(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和“四个计划”;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全国建设2000所);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全国建设1000所);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全国高职100所,中职1000所);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30000名,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20000名)。2006年国家对就读中职学校的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今年国家又加大了资助力度,实行了在校学生人均1500元/年的普惠制度。

1.2化学工业发展迅猛,化工企业前景远大。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化工行业也不例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制订了《“十一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其总体目标就是使化工行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60%,坚决把高达5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下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化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石油工业就是我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已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比如,以乙烯为标志的石油化工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五位;煤化工项目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和工程放大进行了产业化;生物化工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拥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工程;精细化工突破了核心催化技术、现代反应工程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当然,我国化学工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化工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科研成果较少,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任务仍然严峻。因此,在呼唤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化工即将呈现原料多样化、技术新型化、生产绿色化、工艺集约化等新的大发展局面。

1.3在校学生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双低”(低收入、低文化)家庭。预计在2010年,我国中职学生在校人数将突破800万,陕西省教科所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对本省中职学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1】数据来自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根据调查回收的6800余份学生问卷统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信息:a、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父母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体。(学生父亲为农民的占38.1%,工人占23.7%;母亲为农民的占46.8%,工人占18.1%。父亲是公务员或专业技术人员为10.1%;母亲是公务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占5%左右。父亲是其他的占23.2%;母亲是其他的占26.9%。b、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包括中专、职高和技校等)为多,父亲的文化程度略高于母亲。大专以上约占6.5%;高中约占32.9%;初中约占44.5%;小学以下约占16.2%。c、家庭经济情况: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抽样调查显示:职业学校农村学生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3000元的占42.7%,3000~7000元的占32.9%;城市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1000元的占77.6%。其中,低于3000元的家庭占24.8%,3000~7000元的占27.9%,说明来自农村的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收入近半数低于平均

水平,来自城市的职业学校学生家庭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为主。d、学生入学实际文化程度:新生中有64%是参加过“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以一般普通高中的入学录取分数400分为线,成绩高于400分的仅占21.1%,低于400分的占78.9%,在没有参加中考的另外36%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初中成绩较差登记入学的,有10.3%是初中没有毕业提前分流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新生中仅有20%左右的学生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成绩。以上数据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来源于社会的较低层次家庭,而且隔代教育、单亲家庭极为普遍,所以学生的文化素质、生活品质和习惯较差,就是人们所说的“双差”学生。

1.4 企业对化工工艺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调查。中职教师利用假期对部分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包括教学改革、市场需求等,表1就是学校教师在今年7月-8月期间的部分调查数据(【2】数据由重庆市工业学校化工工艺教研室提供)

表12004年-2007年部分企业对中职学生大致需求调查表

统计表明:一部分企业对中职学生需求量有逐年减少趋势,原因主要有三:a、企业一线技术工人新老交替基本完成,已经达到饱和;b、学生本身素质下降(主要原因);c、部分企业效益随市场在变化。另一部分企业对中职学生需求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原因主要也有二:a、企业发展较快,对一线技术工人需求量增加;b、部分学生在企业表现良好,增加企业要人的信心; 2 现有教学计划模式

2.1现在中专学校化工工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2+1模式)(【3】资料来源于重庆市工业学校)

表2现在中专学校化工工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

2.2现有教学计划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略其针对性的矛盾十分突出。现有教学计划基本上沿用了过去四年制中专学校的教学计划,只是将部分课时进行一定的压缩而变成了2+1(两年学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模式。它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量严重失衡。以上教学计划看出:理论学时与实践实习学时之比约为4:1(将化学实验技术100%和计算机文化基础50%作为实践课程)。不难看出:轻实践,重理论是不争的事实。

2.2.2现有教学计划的实施很难让现有中职学生捕捉到课程之间有必然联系,学生无法逐类旁通,举一反三。一方面,现有教学计划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大部分专业课都在三、四学期,虽然保证了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现在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较差,作风散漫,根本无法达到自己筛选内容的要求,当专业课中需要前面课程的知识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将其忘的一干二净了。

2.2.3 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一位教师讲解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时,竟然用到了高等数学中的微分和积分知识,他自认为思路清晰,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但是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竟然没有一位学生能够理解,当然啦,学生也不可能理解。又如,一个学生向老师诉苦,她不知道应该听哪位教师的,也不知道哪个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原来,在作化学基础实验时,关于烧杯是否需要淌洗,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出现了分歧。一般来讲,文化基础课教师来源师范类学校,专业理论教师、实验室教师来源于工科学校或企业,可能在自己的领域内他们是行家里手,但在相关领域,甚至联系很紧密的领域就可能是生手了,理论教师讲理论,实践教师做实验在大部分中职学校普遍存在。3 探索中的教学计划模式

3.1 以能力为本位,单元操作为载体的教学计划值得期待。重庆市工业学校化工工艺教研室老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市场调研,针对企业的要求,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了大胆调整和设想,确立以能力为本位,单元操作为主线的分层次模块式培训计划(2+1模式),具体如下:

表3探索中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3.2探索的教学计划目的性强,操作方便。该教学计划不是简单地

以课程为基本元素,而是以某个操作单元的核心模块,各门相关课程围绕这个核心来组织材料和教学内容,每个单元操作完成后进行独立测评并计算学分。

3.2.1公共能力强调职场道德的重要性和文化知识的实用性。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加重了职场道德的学习分量,压缩语文、数学文化基础课的学时量,不单独开设英语、物理等相关课程,也是基于当前中职学生实际现状,但是,并不是删除文化课,笔者走访的大部分企业对用工要求提得最多就是文化素质、职业态度和职场道德,因此,在公共能力模块中,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普通文化知识的积累则以实用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主,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强调知识的独立性和实用性,专门开设借条、请假条、合同等简单却事业应用文的写作,而把陶冶情操和提高文化修养的文言文、散文等作为文学鉴赏放在选修内容中。数学则以专业能力模块中要用的知识反推来组织教学材料;英语、物理等直接将内容融入专业能力模块教学中。

3.2.2 专业能力强调技能知识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中职学校学生培养的目标就是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掌握基本操作单元及设备维护保养。那么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将原来《化工制图》《化工仿真》《化工自动化及控自仪表》《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学》《化工设备》《化工机械维护及修理》《化工环保与安全》等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分块整理,并以单元操作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和实地培训。以离心泵操作单元为例,学

生认知过程是:认识实习(企业实地考察)→化工仿真(工艺流程图)→化工设备(泵、阀门和管道等结构、型号)→化工自动化及控制仪表(压力表、真空表等原理、结构)→化工原理(流体基本知识、离心泵工作原理)→化工工艺学(操作和控制)→化工机械维护及修理(泵、阀门和仪表的维护和检修)→考核并计算学分,在整个培训实施过程中,强调环保、安全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培训,学生学习目的性强,也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实际进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操作单元相对独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修或补修,教师考核难度也相对降低。参考资料:

上一篇:大学如何申请留学下一篇:焦炉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