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化学教学探讨

2023-02-02

四川省的师范化学教材换成了新教材,这也就标志着我省的化学教育正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通过对《师范化学课程标准》的认真研读。我体会到新的化学课程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力求使新的师范课程能更全面地展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化学科学素养。为此,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把握化学课程模块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基础化学课程知识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前瞻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对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理解和认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要善于利用各种模型以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教会学生主动与人交流合作

科学探究是一复杂的过程,靠单个人的力量完成某项探究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重视团队协作的作用。就学生个体而言,在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自己的理解。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通过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交流可以使个体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和丰富,有助于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创设化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新的课程理念要通过实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首先不仅要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化学,认识化学,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求知和探究欲望。例如,“微型多泡管”的制作,小试管(10×100mm或12×100mm)、废旧酸(碱)式滴定管,或找口径与滴定管相近的玻璃管,小橡胶塞等。裁管:先根据实验需求要制作“几泡”,来确定玻璃管的长度(为操作方便,“泡”外管口的两端应不少于3cm),用三角锉刀或小砂轮便可切断。切割时左手握住玻璃管,姆指指甲顶住欲切断处,将玻璃管平置于实验台边缘处使其与边缘线的交角约30°左右。右手持三角锉(或小砂轮)在欲切断处沿与玻璃管垂直的方向锉一锉痕。如果一次锉出的痕不够深,可在原处沿原方向再锉几次,但不可来回乱锉,否则会使断口不齐,也会使切割工具迅速变钝。然后,将玻璃管拿起,双手水平握持,两手姆指指甲并齐顶在锉痕背面向前缓缓推压,其余手指分握锉痕两侧向斜后方拉折,开始用力宜小,缓缓加大力度直至断开。为了安全,可在锉痕两侧分别以布包衬,然后折断。吹泡:在玻璃管的一端塞上合适的胶塞,若制“二泡管”可用小试管制作,确定准制“泡”位置,将玻璃管的这一位置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加热灼烧(玻璃管必须持平),当该位置灼烧至红热时,立即移开火焰,手持玻璃管且用一手指按住一端的胶塞,用嘴在另一端吹气(用力适当!注意玻璃管烧嘴!),玻璃管加热处将慢慢隆起现出一个“泡”,制成的“泡”直径约1.2~1.6cm,高约1~1.2cm。按照此法依次操作,可以在同一玻璃管上不同位置吹出多个“泡”来(泡间中心距在2.5~3cm为宜),即制得“微型多泡管”。

四、突出化学学科的特征,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向学生展示整洁规范的实验环境、形状多样的实验仪器、摆放有序的仪器装置,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外在美。以此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通过教师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以及讲解,让学生在感受实验操作的同时,引发对化学实验的思索,确立基本的科学实验态度。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并发展学生热爱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师范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又如,2008年轰动全国的奶业界的“三聚氰胺”事件;2005年吉林的苯厂爆炸事件,造成松花江的严重污染。还可以根据实际有选择的向学生介绍化学与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身体健康;化学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这样,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使之在生活中有目标的去感知,去发现。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

关键词:师范化学,发展需求,教学方式,解决问题

上一篇:谈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课堂教学评价下一篇:浅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助教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