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高校《教育法学》课程教学改革遮谈

2022-11-06

《教育法学》是师范类大学生学习教育法学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法律法规、树立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执教能力的主要课程, 该课程开设的效果, 直接决定着师范类大学生教育法律素质的养成。师范类大学生是未来的教师, 是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在“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升为宪法规定的治国纲领的当今社会, “依法执教”已经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因此, 改革《教育法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提高师范类大学生的教育法律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提高师范类大学生教育法律素质的意义

师范类大学生的教育法律素质是指师范类大学生树立教育法律观念、掌握教育法律知识、运用教育法律知识指导和规范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通过《教育法学》课程的教学和实践, 提高师范类大学生的教育法律素质, 使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岗位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人师表, 并能自觉履行依法执教的职责, 是《教育法学》课程的主要任务。

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法律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法制比较完备、全体公民具有较高法律素质是其重要的内涵。”要提高人的法律素质, 离不开法制教育,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加强法制, 重要的是进行教育, 根本问题是教育人。”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弘扬法治精神, 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弘扬法治精神。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师范类大学生是未来的教师, 是为国家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 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法律素质, 当好创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的带头人, 为“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 推进教育法治化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是, 由于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起步较晚, 法制教育没有引起教师培养、培训部门的足够重视, 师范类大学生教育法律素质差、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法律基础知识欠缺、依法执教能力低下的现象比较普遍。笔者在“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师培训班中以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些违法事件为问题, 要求教师谈谈对这些事件的看法, 60%的教师认为只有手段残忍、伤害程度严重、影响极其恶劣的行为才是违法行为, 其余的只能算是教师职业道德或教师素质问题。当要求其回答:“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什么”、“教师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义务有哪些”、“《教育法》第43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哪几项义务”、“新《义务教育法》对教师‘三应当’、‘三不得’的规定是什么”、“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哪几项权利”等问题时, 80%的教师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准确, 许多教师不知道教师自身的权利、义务, 甚至把权利和义务相混淆,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法律素质如此之差直接危及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起因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当引发的学生伤害事故也经常见之报端, 学校教育出现的这种现象与“依法治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 加强师范类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提高他们的教育法律素质, 是教师教育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2 高校师范类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普法教育, 我国的法制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相比较而言,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弱化的现象, 尤其是对师范类大学生的教育法律专业知识教育重视不够,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实效性不强。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 社会的精英, 师范类大学生更是未来培养精英的精英, 法律素质不仅是大学生、更是师范类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有些学校认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会影响专业课教学, 影响学生的就业率, 因而忽视学生的法制教育, 法律基础课流于形式, 导致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违法犯罪率上升, 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第二, 法制教育课程单一, 缺乏针对性。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仅有《法律基础》一门课程, 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另外开设与行业相关的法制教育课程, 仅在师范类教育学专业开设了《教育法学》, 师范类其他专业没有开设相关的法制教育课程。而且《法律基础》教材抽象概念多, 只讲一些基本法律知识, 专业性、针对性不强, 既没有与大学生的专业相联系 (如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 , 也没有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结合 (缺乏鲜活的案例教学) , 不利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和对行业法律法规的掌握。

第三, 不重视师资的培训, 法制课教师的素质不高。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 具有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法制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知识素养、法律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能力。然而, 目前从事大学法制课教学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只是阐述法律概念, 解读法律条文, 缺乏结合法律现象分析问题和评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四, 缺乏高质量的教材和课外读物, 法制教育的形式单一, 教学方法陈旧。要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 必须编写出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 符合不同专业学生对口就业行业需要的法律教材和课外读物, 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然而, 目前大学生的法制教材和课外读物仍存在着内容抽象、概念化、条文化, 法律的惩罚作用讲得多、保护作用和导向作用讲得少等弊端;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形式单一, 概念讲解多、案例分析少;课堂讲授多、社会实践少;理论分析多、联系实际少, 制约了法制教育效果的提高。

3 推进《教育法学》课程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实效

师范类大学生是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是教育人的人, 加强法制教育, “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只有“人类灵魂工程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教育法律素养, 才能培养出具备法律素质的学生。全面提高大学生 (尤其是师范类大学生) 的法律素质, 是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弘

(1) 本文为200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师范类学生教育法律素质养成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批准号:20060382, 项目负责人:谭细龙

扬法治精神, 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的基础工程, 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我校是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 主要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规范, 法律素质将成为人的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师范类大学生是培养人的“工作母机”, 他们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学育人的质量。因此, 加强师范类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师范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值得花大力气重点研究的课题。笔者经过10多年的教学实践, 认为只有改革现行的《教育法学》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 才能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

首先, 在教学内容上, 应多列典型案例, 加大案例教学的份量。现行《教育法学》教材一般都追求体系的完整性, 从教育法概念到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立法、教育法实施、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等罗列了一大堆概念, 缺少与理解这些概念相对应的案例分析, 学生学得云里雾中, 虽然能背熟概念, 却不能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 更不具备运用这些法律知识去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育法学》课程应增加典型案例, 加大案例教学的份量, 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 改变单一的教师讲授方式。教师课堂讲授, 是学生理解法律概念的主要渠道, 是《教育法学》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但如果只有讲授这一种方式, 就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为在教师主导的讲授课堂上, 教学信息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 缺少师生之间双向的信息交换, 学生听懂没有, 理解与否, 教师不知道;再者, 学生只是被动听讲, 懒得开动脑筋思考, 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 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 多开展课堂提问、专题课堂讨论、案例辩析等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网上自学答疑相结合。为了丰富学生的教育法律素养, 我们在开设《教育法学》必修课的同时, 还开设了《中小学教师依法执教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法制与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未成年人权利保护与班级管理》等选修课, 选编了《中小学教育教学侵权案例分析》, 在拓宽学生的法律视野, 警示教育教学中的违法侵权行为, 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 增强依法治教的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在教学形式上,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 开发了《教育法学》网上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教师也可以在网上回答学生的问题。

第四, 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在中小学课堂实践中提高学生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师范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养成, 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 必须让他们深入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去。因此, 《教育法学》的教学, 必须有一部分课时让学生走出大学校园, 深入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过程之中, 让他们在中小学校园和课堂里去感悟教育法学理论知识对中小学教学和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判断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他们将来到中小学任教后应该怎样行为?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教育法学理论知识, 才能更快地提高他们的教育法律素养和依法执教的能力。

摘要:师范类大学生是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是教育人的人, 只有“人类灵魂工程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教育法律素养, 才能培养出具备法律素质的学生。《教育法学》是师范类大学生学习教育法学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法律法规、树立教育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执教能力的主要课程, 改革《教育法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对提高师范类大学生的教育法律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师范类高校,教育法学,教学改革,法律素质

上一篇:论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下一篇:新时期校长的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