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行政起诉状

2024-04-13

工伤认定行政起诉状(精选12篇)

篇1:工伤认定行政起诉状

原告:付xx,女,55岁,xx铁路第一中学老师(今年退休),系死者周xx之妻,住xx市xx区xxx村x栋x户。联系电话:xxxxxxxxxxx(宅),手机:xxxxxxxxxxxxxx

被告:xx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法定代表人:张xx,厅长

第三人:xx铁路局

诉讼请求:

1、 撤销xx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赣劳社伤认字[xxxx]第A007号工伤认定通知书和xx省人民政府赣府复字[xxxx]11号行政复议决定书。

2、 判令被告对南铁车辆段广告公司已故经理周xx是否属于工伤死亡重新认定。

3、 判令被告承担本案一审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

一、 xx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赣劳社伤认字[xxxx]第A007号工伤认定通知书认定事实错误。

1、 被告认定周xx不属于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一认定与事实不符。

(1) 周xx死亡原因,根据xx市第九医院死亡医学证明及xx铁路局公安处调查后出具的证明,已经确认周xx死亡证明书第一份作废,以第二份为准。第二份死亡证明书证明周xx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颅内出血,而不是第一份死亡证明原因为“病毒性肝炎”。该份死亡证明书证实周xx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颅内出血,而不是病毒性肝炎。

(2) 周xx所在的xx铁路局车辆段广告公司是个自负盈亏的企业,其工作性质决定其不可能按照一般工作固定8小时工作制,不可能只在单位办公室办公,市场经济,人走到哪里,随时都有工作找上门来,这是其工作职责所决定的。

(3) 周xxxxxx年11月20日至12月10日患病住院期间,始终带病在坚持工作,单位也始终没有明确宣布停止周xx的经理职务,也没有派人接替其工作,他一直在履行工作,xxxx年11月29日催回外地客户的广告费165500元。多经广告公司财务也送若干单据到医院由周xx签字,还有业务主办方锡平开公司小车从医院接他回单位处理公事。

(4) 与xx铁路局车辆段广告公司有业务联系的客户北京辐轮广告公司崔端平总经理的证言、同病房病友缪朝华的证言,均可证实周xx在住院期间一直在坚持工作。

(5) 周xxxxxx年12月10日上午9—11点多在医院和业务主办方锡平商谈工作两个多小时,商议的工作计划和底工作小结。当天晚上周xx突发“颅内出血”死亡,抢救时间未超过15小时,工伤认定第15条第1款: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48小时之内死亡的可视同工伤。

上述事实可以证实,周xx是在工作和工作岗位,因履行工作职责劳累过度直接导致“颅内出血”死亡,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第1款的情形,应当视同为工伤。

2、 被告认定周xx不属于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一认定缺乏证据支持。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当事人家属和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应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但本案中xx铁路局车辆段并未提出足够充分证据证实周xx死亡不属于工伤。

(1) xx铁路局xx车辆段xxxx年6月12日对省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的答复以及xxxx年8月16日对省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再次取证的答复,均以xx市第九医院第一份死亡医学证明书关于死亡诊断系病性肝炎为证据来认定死亡原因。而实际上这两份答复所依据的xx市第九医院的第一份死亡证明书是作废的,并作出了新的居民医学生亡证明书,直接死亡原因是“颅内出血”。因此,xx车辆段以已经作废的死亡证明书举证不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第一份证明是xxxx年12月26日交给车辆段人事科的,第二份死亡证明是xxxx年3月之前交给人事科的)。xxxx年9月10日前原告付xx和亲属到xx车辆段党委书记王保根的办公室,问王保根:你不到第九医院去调查,你两次举证给省医保的答复完全是与事实不符,就死亡证明一事,xx铁路局公安分处去第九医院调查,原件在xx公安分处,复印件是xx铁路车辆段领导在xxxx年11月1日听证会上交给了主持会议的龚河兴处长。

(2) xx车辆段没有证据证实周xx患病住院治疗期间没有带病坚持工作,也没有证据证明已经安排他人接替其工作,相反原告方提交的多份证据可以证实周xx是在带病在病房一直履行法人和经理的职责,因工作劳累而导致颅内出血死亡,平时和业务主办谈工作在50分钟之内,而在xxxx年12月10日周xx和方锡平谈工作有两个多小时,用脑过度劳累后导致“颅内出血”死亡。

(3) xx车辆段没有证据证实周xx死亡系由原来的慢性乙型肝病导致死亡而与工作劳累无关,更不能证明“颅内出血”与慢性乙型肝病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xx车辆段没有足够充分证据证实周xx不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因突发“颅内出血”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且其提供的重要证据死亡证明书已经被xx市第九医院作废,故其证据不充分,也不合法。

二、 xx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赣劳社伤认字[xxxx]第A007号工伤认定通知书适用法律错误。

1、 根据被告xxxx年9月20日致xx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中心的答复书第二点“申请人无法提供周xx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有效证据”,与《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不符。工伤认定争议,应当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因此这一认定违反了法律规定的工伤认定举证规则,因此是无效的。

2、 被告认为周xx在住院期间死亡因此不属于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死亡缺乏法律依据。

首先,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是为了职工因工作原因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而予以救助的制度,因此判定是否属于工伤关键是看与工作职责是否有联系,而不能机械地固定在上班时间、上班地点,所以在上下班途中出现交通事故,也属于工伤,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周xx在住院治疗期间,一直在坚持工作,完成自己的职责,完全属于工作时间、工作岗位,认定其不属于工作时间、工作岗位于法无据,与事实不符。

三、xx省人民政府赣府复字[xxxx]11号行政复议决定书自相矛盾,依法予以撤销。

本案在行政复议期间,经多次听证,调查、询问有关人员,充分听取原告、被告、第三人对本案事实的描述,已经查清了本案的事实,与被告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的事实基础――车辆段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完全不符。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复议机关应当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责令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重新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xx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曾在xxxx年5月12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赣劳社伤认字[xxxx]第A007号工伤认定决定书的建议函》,虽然下达该建议函违反行政复议的法定程序(xx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下发该建议函时,本案处于中止审理期间),建议函的内容有悖《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法》没有规定复议机关可以对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完善),但已经认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原作出的不予工伤认定决定所依据的主要事实与查明的事实不符,应当重新作出认定。因此xx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该份行政复议书自相矛盾,依法应予撤销该行政复议书。

综上所述,被告的工伤认定书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请求贵院依法撤销。

此致

xx市中级人民法院

具状人:付xx

xxxx年七月八日

篇2:工伤认定行政起诉状

住所地: ,联系电话: 。

法定代表人:XXX。

被告:珠海市x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所地为xx区教育路24号。

原告不服珠海市x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xx社工决字XXXX工伤认定决定书,提起诉讼。

诉讼请求:

篇3:工伤认定行政起诉状

一、工伤认定行政复议诉讼案件现状

2011 年至2015 年, 政策法规调研科共参与处理工伤认定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案件68 件, 其中2011 年度处理7 件, 2012 年度处理10 件, 2013 年度处理12 件, 2014 年上半年处理16 件, 2015 年处理23 件。 上述68 个案件中, 裁定驳回起诉结案12 件, 判决维持工伤认定结案32 件, 经法院协调原告与第三人达成工伤补偿协议后撤回起诉的17 件。 5 年来, 针对开封市人社局作出的工伤认定行政行为引发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问题, 为优化行政复议办理工作的流程, 开封市人社局专门制定了《关于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案件办理若干规定》, 做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有序开展, 行政复议案件答复、应诉程序顺畅, 职责明晰。通过扎实开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办理工作, 有效化解了争议和矛盾, 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切实维护了开封市人社局工伤认定行政行为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工伤认定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发生原因

1. 单位法律意识淡薄, 漠视职工合法利益。 利益最大化是企事业单位普遍的追求。 一些单位 (尤其是中小型私营企业) 不惜牺牲职工的合法利益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这种法律意识淡薄、漠视职工权益的做法是产生工伤行政争议的主因。 具体体现为:一是工伤风险意识淡薄, 心存侥幸, 不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 在发生工伤事故后, 不愿意承认职工所受伤害是工伤;二是经常要求职工加班加点, 导致职工长期超负荷劳动, 疲惫不堪, 极易引发工伤事故;三是为解决用工饥荒, 对新招职工不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 就让职工匆忙上岗, 边干边学, 对技术的不熟练导致工伤事故频发。

2. 职工 ( 农民工) 维权意识不强, 自我保护认识不足。 随着当今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解放了一大批劳动力, 许多富余劳动力不断拥入城市打工, 开始到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 由于文化水平、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制约, 许多人从事劳动强度大、危险性强的职业。其中一些人还存在短期打工的想法, 他们与单位管理人员谈妥一天或一个月的工钱后匆忙上岗, 既不要求签订劳动合同, 也不要求购买工伤保险。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指导和劳动安全知识培训, 他们不适应新工作或操作生疏, 往往上岗不几天就发生工伤事故。 此时, 其他工人可能连受害者的名字都说不上来, 单位也不配合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调查, 导致相关证据难以提取, 受伤职工长时间得不到赔偿。 比如, 尉氏县农民工陈某的案件。 由于家中承包土地少, 农闲时间较多, 陈某便利用空闲到县城打工, 且选择的工作不太固定。 2012 年5 月, 陈某在县城一金属材料公司打工的第11 天, 由于操作不当, 不慎将设备中的钢水喷洒出来, 将陈某身上大面积烧伤, 烧伤面积达70%, 造成重大工伤事故。 公司没有与陈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也没有为其加入工伤保险。 为了获得工伤赔偿, 陈某先后经历了劳动争议仲裁、工伤认定、工伤行政复议等程序, 最终于2012 年3 月诉到法院, 形成行政诉讼。 该金属材料公司的法人认为:一是陈某为企业工作时间很短, 未做出多大贡献;二是其受伤主要由于自身操作不规范, 与企业没有多大关系;三是企业经济效益不好, 随时可能关闭。并在诉讼过程中一直主张与陈某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这拖延了其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的时间。后虽经法院协调, 陈某作出一些让步, 金属材料公司支付了陈某的部分工伤赔偿金, 案件得以解决, 但对于陈某来说, 其遭受的损害无法完全靠赔偿金来弥补, 其寻求救济的艰辛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3. 法律宣传不够深入, 执法力度不够到位。 虽然国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工伤保险法律法规, 来规范单位用工行为,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但是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执行较为落后。 当新的单位成立时, 往往一方面缺乏技术与资金, 另一方面缺乏安全生产的认识和对职工合法权益的尊重。 因此, 社保经办部门在依法征收工伤保险费的同时, 应同时注重对单位、职工宣传缴纳工伤保险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实践中, 由于相关部门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深入, 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工伤保险费的征收存在误解, 影响了其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 实践中存在一些企业不但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而且在办案人员向其送达有关法律文书时, 企业负责人不予理睬, 其他接待人员对办案人员态度非常冷淡, 拒不配合执法工作。 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缴纳工伤保险费是国家变相向企业要钱, 加重企业负担, 对职工没有什么好处, 还不如将这部分保险费用于发福利。 另外, 实践中社会保障执法部门的监督工作存在不够到位的现象, 也是发案原因之一。一些企业, 特别是小型企业开办后, 没有及时向社会保险征收机构申报、缴纳职工社会保险,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也未及时发现并予以监督、处理处罚, 一旦发生工伤事故, 很容易发展为行政复议诉讼案件。

4. 法定救济程序繁琐, 部分单位恶意诉讼。 根据有关工伤保险法律规定, 如果职工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因工受伤后, 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 寻求工伤赔偿的最长程序为:劳动关系确认—劳动仲裁—劳动争议民事一审、 二审, 工伤确认—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一审、 二审, 工伤赔偿一审、二审, 民事执行。 尽管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取消了工伤确认案件的行政复议前置程序, 但即使当事人对工伤确认决定不经行政复议程序而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受伤职工自与用人单位产生工伤赔偿纠纷之日起, 到最终获得赔偿可能需要一至二年的时间。 如此繁琐的程序, 为用人单位恶意申请行政复议与提起行政诉讼、人为拖长赔偿时间提供了合法的依据。

三、相关对策及建议

1.加强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 针对职工技术不过关、 操作不熟练导致的工伤案件, 最好的防范措施是由单位组织他们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 通过采取这两项措施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能力, 从源头上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2. 积极参加工伤保险、 分散工伤风险。 工伤保险是职工因工作原因致使身体健康受到伤害提供补偿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 目的是保证职工受工伤后得到补偿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单位应当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 在保障职工的合法利益的同时, 分散工伤事故给单位带来的风险, 提高单位抗风险能力。

3.做好执法服务工作。 社会的发展要求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在人社部门行政执法管理中, 应当帮助单位从设立初期就完善用工制度, 加强对单位、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职业技能指导, 提高单位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的认识, 促进职工主动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 (聘用) 合同并加入工伤保险。

4.加强执法处罚力度。 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 劳动保障违法案件日益增多, 行政执法机构存在疏于管理监督的问题。 要需要充分调动内部各部门的积极性, 加强配合, 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 同时, 还应加大对单位拒缴或不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拒签劳动 (聘用) 合同、非法用工等违法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 做到管理与服务、教育与惩戒相结合, 切实维护单位职工的合法利益。

篇4:审查起诉阶段诈骗罪的认定

一、简要案情介绍

犯罪嫌疑人林某,男,20岁,无业。2009年11月29日,犯罪嫌疑人林某从车行租来一部小轿车开到被害人肖某处,骗其该车是他在赌场里放高利贷,以三万元得来的车,肖某欲购之,而林某正缺钱,便以人民币3万元将租来的车抵押给肖某。林某收钱后与肖某签订借款合同:“以闽BXXXXX车为抵押,向肖某借款3万元,一个月后如果不能还钱就将该车过户给肖某。”

不久车行租期至,林某向肖某要车,肖某不肯。林某承诺先偿还三千元给肖某,再重新签订一张两万七千元的借款合同,以取回租来的车,肖某同意。林某取得车后,与肖某签订借款合同,商定在15日内还款,并口头约定由林某姐姐黄某进行担保(黄某系肖某隔壁店主,口头同意担保,但并未在借款合同上签字)。林某将车开回租车行。15日后,林某未能还钱,肖某找不到林某,情急之下报案至公安机关,随后犯罪嫌疑人林某当日被公安机关抓获。

本案有借款合同两张,证实林某与被害人肖某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合同内容具体如下:合同1:“2009年11月15日林某向肖某借款3万元,用闽BXXXXX车用于抵押,一个月内未还,将车过户给肖某”;合同2:“2010年1月26日林某向肖某借款27000元。”

在处理该案时办案人员持不同观点,对于林某行为的定性存在较大争议:观点1认为林某与肖某签订借款合同的行为是为了非法占有肖某的钱财,并不打算还钱,并且作为抵押的轿车也是租来的,存在欺骗行为,肖某基于相信轿车是林某的财产才积极主动的交付财物。签订第二张合同这一行为属于前一诈骗行为的延续,是拖延的手段,因此本案应当定性为诈骗罪;观点2认为,林某并非意图占有他人财物,只是客观上未能及时还钱,林某与肖某签订的第1张借款合同,双方合意一致,主体合格,轿车只是抵押,不影响民事合同的成立。第2张合同更是对双方债权债务的重新确认,是正常的民事债权债务关系,本案应认定为合同纠纷,而不宜认定为犯罪。

至此,犯罪嫌疑人本身是否具备“非法占有为目的”,就成为本案罪与非罪的争议焦点。

1、如果认为林某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两张借款合同及用于抵押的轿车都是林某用于骗取被害人信任的手段,为了使被害人交付財物,其并不打算履行合同规定的还款义务,则本案的借款合同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借款合同。则排除合同纠纷定性,应定性为诈骗罪。

2、如果认为林某不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主观上有还款的意愿,同时积极主动的履行了还款义务,即使用于抵押的轿车不是林某自己的轿车,存在欺骗的行为,本案的借款合同也只能认定为受欺诈而签订的合同。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被害人受欺诈而签订合同,意思表示有瑕疵,属于可撤销的民事合同,依然属于民事纠纷,不宜定性为诈骗罪。

笔者认同后一种观点,认为本案犯罪嫌疑人林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

二、司法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对于一般诈骗罪而言,“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应当从行为人是否有履行还款的能力;行为人是否采用了欺骗的手段;行为人是否有准备还款的实际行为;行为人对财物的处置情况;行为人不履行还款义务的原因和事后的态度等几方面综合认定。

但是对于本案中,合同履行期刚过不久,相对人肖某由于找不到行为人,情急下就报警, “非法占有的目的”认定起来就有相当的困难。因为,以上述的认定标准来看,行为人林某并未完全丧失履行能力,也有部分履行合同,还款三千元的实际行为,且在案发后表态自己主观上是愿意偿还,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笔者认为,对于本案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认定,案情特殊,应当以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借款合同的过程中是否违反合同的“积极履行原则”为初步判断标准。

合同的积极履行原则是指:合同自签订生效后,是对价的,双方都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双方为实现合同的目的,在就必须先期投入为履行合同所必须的款物或行为, 积极创造履行合同所必需的条件。因为“履行行为的有无最能客观的反映行为人履行合同规定的民事义务的诚意,也是认定行为人是否存在‘骗取钱财’目的的重要客观依据”。

(一)认定行为人林某违背了合同的积极履行原则的处理情况。

假设行为人林某已经违背了合同的积极履行原则,此时是否可以认定其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呢?笔者认为还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看合同履行期限到期后,行为人给对方造成的客观损害结果是否予以弥补。如造成向对方损失数额较大,并未弥补对方损失,就应当认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行为人以诈骗罪处罚。司法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合同履行期限到期后至案发前经相对方催讨,仍不履行:或者合同期限到期后,行为人突然有意消失,逃避责任达到一定期限等等。

反之,如果此时行为人对合同履行不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及时予以弥补,就不能一概认定行为人就一定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借贷也是有风险的,行为人在为履行合同做的努力可能最终没有结果,但并不能否认其为履行合同所做努力的真诚性。

对于其所作努力是否真诚,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引入司法推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推定是英美法系常运用的一种证据制度,简言之,就是根据行为推断来进行判定主观意愿。“非法占有为目的”是人的内心心理活动,需要通过人的外在行为加以判定,但是司法实践中,要全面掌握用来证明人内心思想的行为人的外部表现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刑事推定,可以使犯罪构成中某些无法通过证据直接予以证明的要素得到确认,简化认定事实的环节,缓解诉讼证明上的困境,提高诉讼效率。

如在借款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际,经相对人的催讨或者在经过一段合理的时间后,行为人弥补了相对人的损失就可以推定其之前的行为属于为合同的履行作出了真诚的努力,而不认为其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反之如果不但不弥补损失,反而以逃跑等方式逃避债务,则可以推定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推定认定事实,应当允许嫌疑人提出反证。

本案中,相对人肖某在合同期刚刚届满时,并未经过合理的时间催讨,出于心急便报警处理,公安机关即以涉嫌诈骗罪将嫌疑人林某抓捕。笔者认为,根据司法推定原则:首先,由于没有合理催讨时间,不能推断出林某没有弥补相对人损失的意愿;其次,一般诈骗犯罪,犯罪嫌疑人得手后,往往一走了之,而本案中林某并未逃跑,暂且可以推断其有弥补相对人肖某损失的意图;再次,林某与肖某协商由其姐姐黄某提供担保,这一行为也应该推断林某有还款意图。

同时,根据我国刑法中“疑罪从无”的原则,与民事判决“占优势证据原则”不同,刑事犯罪定性中,“应当排除一切合理怀疑”方能定罪处罚,如上文所述,本案中合理疑点尚多,因此笔者认为本案证据尚不足以认定为诈骗罪,应认定为一般民事借贷纠纷为宜。

(二)认定行为人林某并未违反特定合同积极履行原则的情形。

假设本案中林某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并未违反积极履行原则,而是由于合同刚刚到期便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罪抓捕,导致履行不能。此种情况下,则更不能认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只能作为合同纠纷处理。虽说本案中行为人有隐瞒事实真相涉嫌诈欺的情节,但是这里的诈欺是担保,并未在实质上影响借款合同的性质。林某在获取不法利益的同时,也承担了合同约定的义务,且其不法利益的取得,是必须通过履行还款的义务取得的。此种情形下的,一般来说虽然也许会给被害方造成相当的损失,但这是典型的合同欺诈,属于经济纠纷,用《民法》的相关规定予以调整即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案犯罪嫌疑人林某的行为,应当定性为民事合同欺诈,而不应认定为诈骗罪。

三、结语

诈骗罪是目的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是区分一般合同纠纷与诈骗罪司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行为人是否违反合同的积极履行原则是“非法占有为目的”认定的分水岭,是认定诈骗罪的前提。之后还要看行为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到案发之时,对合同对方所造成的损害后果持何种态度,如能主观上希望,并能够及时弥补相对方的损害后果,就不能认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反之,就应当认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篇5:工伤认定行政起诉状

原告:河南科兴建设有限公司,住所地: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 15 号院。

法定代表人:董海丝,职务:董事长。

被告: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所地: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 73 号市委北院。

法定代表人:周春辉,职务:局长。

诉讼请求:

1、依法撤销被告于20**年 9 月 6 日作出的豫(郑)工伤认字(20**) 5068 号《河南省工伤认定决定书》;

2、本案的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20**年 12 月 1 日上午 11 时许,在原告承建的鹤壁市民兵训练基地工地由于绳卡脱落导致钢筋反弹,伤到在此工作的许效军的`下颚部。事故发生后,原告立即派人带其到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 16 排螺旋 CT平扫和 CT 成像检查,诊断结果为头颅 CT 扫描未见异常。原告为此支付了全部费用。同时,自 20**年 12 月 1 日事故发生至今,许效军未再来原告处工作。

20**年 7 月 12 日,许效军向被告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声称自己当初被钢筋反弹除伤及下颚外,还伤到了左眼,致使“左眼视网膜震荡伤”。被告经补正(审查)后,于 7 月 19 日受理了许效军的工伤认定申请,并于 7 月 25 日书面通知原告就许效军所受伤害是否为工伤做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据,于 20 日内报被告。原告收到被告的《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后,于 8 月 5 日向被告做出书面说明,认为许效军声称的“左眼视网膜震荡伤”并非因当初被钢筋碰伤所造成,与原告无关,不能认定为工伤。同时,原告向被告指出, 20**年 12 月 1 日,原告派人带许效军去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时,该医院所出具的诊断报告书及 CT 影像在许效军处。但被告对原告做出的书面说明置之不理,未经调查核实,就认定许效军所受的“左眼视网膜震荡伤”为工伤。

综上所述,许效军所受“左眼视网膜震荡伤”不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不能认定为工伤。故原告不服被告作出的工伤认定,特提起诉讼,望人民法院依法撤销被告作出的工伤认定,并责令被告对许效军所受“左眼视网膜震荡伤”是否为工伤重新作出认定,以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此致

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

篇6:工伤理赔起诉状

被告:

诉讼请求:

1、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误工费、陪护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66821.85 元(详见赔偿明细。另: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后期治疗费、鉴定费待伤残鉴定结果予以确定)。

2、判令本案的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原告自2月至6月一直在被告从事油漆喷漆工作,206月退休后,被告继续雇佣原告在公司内从事油漆喷漆工作。年12月13日下午15时许,原告在被告内进行喷漆作业过程中,由于被告提供的喷枪出现故障发生泄露,喷枪内的油漆从侧缝处喷出,穿破皮肤后直接喷射到原告的左手中指内,后原告被送进医院进行住院手术治疗。出院后不久,原告的左手中指伤口开裂、化脓,虽在2月1日进行了第二次手术,但至今左手中指内仍有化学物无法清除,致使左手中指麻痛、僵硬呈畸形,生活不便。在原告治疗期间,被告仅支付了1000元的医疗费,其它费用分文未付。为此,原告多次找被告协商,但都未能达成一致协议。

综上所述,原告在从事被告指示范围内的劳务活动中受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告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向原告支付相关的赔偿费用,原告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故起诉至人民法院,恳请人民法院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此致

xx人民法院

篇7:劳动关系认定起诉状

负责人:郑XX,电话:135XXXXXXX

被告,刘XX,男,汉族,1980年6月10日出生,住河南省XXXXXXX38号,电话:186XXXXXXX

诉讼请求:

(1)依法判决原、被告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

(2)本案的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原告是一个经销部,是个体工商户,来打工者一般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农忙时回家收种庄傢,有的感觉工作不合适随时来随时走,劳务費即时结清,原告无法限制打工者的去留。原告負责人郑XX夫妇也是农民,农忙时也关门回家干。20xx 年10月被告來到原告处打工,被告称他随时可能走,到新疆打工,原告对待被告与其他务工者一样,去留自由。因此,原、被告之同形劳务关系。

20XX年1月24日被告在务工时,违规操作,右手被粉碎机击伤,后被送往医院治疗,原告花费十多万元将被告治疗出院。后被告将原告诉至郑州市金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原被告之间存在劳动关系。20XX年8月7日郑州市金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裁委员会作出金劳人仲裁字(20XX)304号裁决书,认定原、被告存在劳动关系。该认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1)被告不受原告管理,去留自由。

(2)被告随时来,随时走,劳务费即时结清。

(3)被告提供的劳务不是原告的业务组成部分,二者关系是松散的。

(4)根据法律规定,被告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的对象应是郑XX,而不是郑州市XXXXXXX品经销部,郑XX与被告形成的是劳务关系。因此,郑州市金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金劳人仲裁字(20XX)304号裁决书,认定原、被告存在劳动关系是错误的,为了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特向贵院提前诉诠。

具状人:

篇8:论行政处罚的认定

在我国台湾, “行政处罚”也被称作“行政罚”, 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罚”包括了行政刑罚、行政程序罚、惩诫罚及执行罚 (行政强制执行) 。狭义上的“行政罚”则以秩序罚为主要内容, 故又称为行政秩序罚, 是指行政机关为维持行政秩序, 对违反行政义务者, 予以刑罚以外的处罚。

我国现行《行政处罚法》中也没有对行政处罚进行定义。综合各种教材中对行政处罚的定义可概括为:行政处罚是指依法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予以制裁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由此可见我国行政处罚的四个基本特点:

第一,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是依法具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第二, 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三, 行政处罚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第四, 行政处罚具有制裁性。

但实践中, 仅以上述四个基本特点并不能完全划清行政处罚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之间的界限, 不能将其作为认定行政处罚的唯一标准。

二、从“高校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的处分”看行政处罚认定的标准及意义

(一) 案例

2002年底, 重庆某高校两名大学生因同居怀孕被学校勒令退学, 两学生不服向人民法提起诉讼, 最终两审法院均以“学校处分不是行政处罚, 不属法院受理范围”为由驳回起诉。以上案例中, 法院的判决都将“开除学籍、勒令退学”表述为“处分”, 而学校开除学生学籍的行为实质是什么呢?

首先, 行政处分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依照法律和有关规章, 给所属的有轻微违法或违纪行为人员的一种制裁, 属于内部行政行为, 由行政主体基于行政隶属关系依法作出, 但不涉及其外部权利即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开除学籍, 勒令退学”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一种限制, 而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 具有“外部性”。由此可见该种行为不属于行政处分。其次, 行政处罚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行为, 通过限制或剥夺违法者的基本权利对违法者进行惩罚。“开除学籍, 勒令退学”虽名为处分, 却为对学生受教育权的限制, 实质为处罚。但当前, 被学校开除学籍的学生并不能依照行政处罚的相关规定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面对学校此种“处分”时, 得不到司法救济。

(二) 行政处罚的认定标准

笔者认为, 行政处罚的认定与行政处罚是否合法和成立是两个问题。因此, 行政处罚的条件、依据、权限和程序是否合法关系到行政处罚是否合法, 与是否为行政处罚无关, 认定行政处罚时, 应该把握行政处罚的本质, 具体可根据以下标准加以判断:

1.该具体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积极做出。消极的不作为不可能是行政处罚, 这也是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的区别。

2.该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制裁性或惩罚性。通常这种制裁又以限制剥夺行政相对人权益或科以一定义务的形式呈现。

3.该制裁的内容是对相对人已经获得的利益的限制剥夺。《行政处罚法》第八条列举了六种行政处罚的种类, 这些具体的种类在学理上又可划分为四大类:人生罚, 财产罚, 行为罚, 申诫罚。

4.该制裁具有外部性。行政处罚往往针对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外部权利, 如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综上所述, 在实践中, 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是行政处罚时, 应从行为本质出发, 若全部满足上述标准, 则为行政处罚, 被处罚人可以根据行政处罚相关规定进行救济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完善我国行政处罚认定相关规定的建议

(一) 我国行政处罚认定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

目前, 造成行政处罚的认定存在大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首先, 我国行政处罚法中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什么是行政处罚, 也缺乏认定标准的相关规定, 使实践操作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次, 对行政处罚的种类的分类不利于实践操作。目前, 我国仅在《行政处罚法》中将行政处罚分为七种: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最后, 行政处罚的设定权缺乏限制, 行政处罚设定杂乱。

(二) 完善我国关于行政处罚认定相关规定的建议

1.以法律形式予以界定

在法律中明确界定行政处罚是准确认定行政处罚及正确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所必须的。结合行政处罚的原则及行政处罚的目的、价值, 笔者认为, 我国行政处罚是指依法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予以制裁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2.完善关于行政处罚种类的规定

笔者认为在相关法律中可从行政处罚所涉及的权利角度将行政处罚的种类可分为:精神罚、财产罚、行为罚及人身罚四大类以取代现行法中的列举分类, 以此将各种具体的处罚形式包含其中。

3.在实践工作中, 认定行政处罚应从其本质出发, 不应只凭其名称对其定性。具体而言, 应该以政处罚所具有的所有特性为标准, 即该行为是否具有积极性, 制裁性, 外部性, 终局性, 且行为内容为对相对人已经获得的利益的限制剥夺。

摘要:行政处罚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没有界定行政处罚的标准使得实践中许多名为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实质是行政处罚的情形存在。笔者认为认定行政处罚应从该具体行政的实质出发, 不能仅凭其名加以判断。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行政处罚的街道, 并阐述具体认定标准, 并对我国认定行政处罚的相关规定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构想。

关键词:行政处罚,认定,标准

参考文献

[1]陈磊.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监督[J].法制与经济 (下旬) , 2010, (06) .

[2]王晓璐.共犯理论能否在行政处罚中适用[J].法制与社会, 2011, (04) .

篇9:工伤认定行政起诉状

关键词: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认定及排除

一、多渠道发现非法证据

公诉部门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非法证据主要可分为两种途径,一是依职权主动发现非法证据;二是检察机关在收到反映存在非法取证的证据、线索等情况后进行审查,确认存在非法证据并依法予以认定并排除。

(一)主动发现非法证据

1.审查案卷材料

检察机关接触案件是从审阅案件材料开始的,审阅案件材料可以帮助检察机关掌握基本案情、查清案件事实、核实相关证据。检察机关在阅卷过程中,可以发现相互矛盾的证据材料,然后判断非法证据是否可能存在。

2.讯问犯罪嫌疑人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查明是否有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的重要步骤。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前的讯问是调查核实证据合法性的必经程序,是进一步核实口供可靠性与真实性的重要方法,分析口供与其他证据之间有无矛盾、相关性大小的必要准备。

3.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基于辩护律师的特殊地位,犯罪嫌疑人对其有充分的信任,能将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这点是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都难以做到的。缘由于此,检察机关在调查核实证据时,应主动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从中发现是否有非法证据的痕迹。

(二)仔细审查非法证据

非法证据的发现渠道必须得到不断地拓宽,应规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犯罪嫌疑人或是其辩护律师具有启动和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权利,由检察院进行是否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权衡,综合各方利弊,以作出排除与否的判断。检察机关在收到侦查部门移动审查起诉的材料时,应当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权利。

二、多种手段调查核实非法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都必须认真审查核实相关证据,形式上排除了非法的可能,就要进一步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实质审查,判断其是需要绝对排除,毫无自由裁量余地的,还是需要通过解释说明后继续采用的,这都需要公诉人——进行甄别。

(一)调查核实侦查机关的录音录像

检察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审查录音录像中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的证言、被害人的陈述等内容是否和笔录记载的一致,被讯问人的精神面貌是否正常、语言表达是否流利、外表是否有受伤的痕迹或是有无其他不妥,侦查人员有无保障其适当的休息、讯问的时间地点人员信息是否前后一致等情况。

(二)调查核实犯罪嫌疑人的伤情鉴定意见

公诉部门应当获得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身体健康状况有关的资料,犯罪嫌疑人的健康检查记录等。获取犯罪嫌疑人同监室人员的证言,了解犯罪嫌疑人平常的精神状态,在押期间的表现,是否表露过自己遭受刑讯逼供的事实。对于犯罪嫌疑人无法及时进行伤情鉴定的,笔者认为可以赋予辩护律师申请进行伤情鉴定的权利,在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如发现其身上有伤痕或是犯罪嫌疑人有反映刑讯可能情况的,辩护律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有关部门申请进行伤情鉴定。

(三)刑侦配合建立绩效考核体制

侦查人员在审查起诉阶段也应注重积极配合检察人员认定证据。我国在程序规则改良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司法系统内部的政策导向以及司法组织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之合理性。例如,在美国,警察内部有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纽约警察局有强有力的内控系统去监督警察的行为,处罚措施非常严厉,如果违反规定程序可能会扣除大笔的年薪。鉴于此,我国宜将非法证据排除率纳入侦查机关的考核体制中去,将破案率与非法证据排除率的总和作为侦查机关绩效考核的最终考评标准。

三、补救瑕疵证据

对于证据存在的瑕疵,主要是指程序瑕疵,办案人员应向侦查人员提出补救方法。补救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重新调查取证。检察机关可以退回侦查,也可以直接补正,然后让侦查机关开具情况说明。通过重新调查取证,使整个取证过程合法化,使瑕疵证据得到补正,以要求法庭将其作为定案的根据。二是对那些无法重新勘验或是检查、鉴定的证据作出合理的解释或说明。应该要求侦查人员出具说明的同时附上相关的取证手续、取证证明及人证物证等,承办人员应当依据法律的规定,制作证据审查报告,并提出排除建议。

四、依法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在我国,犯罪嫌疑人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提出侦查机关非法收集证据的控告,委托辩护律师收集相关线索和材料。检察机关应就这些线索和材料认真审核,只要达到了检察部门对侦查人员调取证据的合法性产生合理怀疑的程度,就应积极对证据进行实质审查并主动配合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收集证据,必要时予以权利的保障,以制约侦查机关的权力,抗衡侦查机关主动的地位。

五、完善对非法证据认定的异议处理机制

检察机关在经过对证据的审查后,认为确系非法证据的,可直接予以排除,并做好审查意见书,列明排除的原因及相关的证据。对于影响案件审判结果的证据需要排除,对定罪量刑至关重要的,应当及时向有关负责人请示,并对排除意见的认定按照规定进行审批。侦查机关对排除非法证据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请求复议;对复议结果还是不服的,可向上一级检察机关请求复核一次;上一级检察机关应当立即复核。

总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尽管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都存在种种的不完善之处,但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台以及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都表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应用日趋完善,也表明我国维护程序正义,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

篇10:工伤认定行政起诉状

职工未申请认定工伤不能直接起诉索赔

近日,某县人民法院审理了李某状告莒县某橡塑有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一案,因李某未认定工伤,不符合受理条件,只得申请撤回了起诉。

李某自2009年3月份起在该公司从事机器操作工作。2011年3月19日,李某在工作中将手指挤伤,伤后住院治疗。李某于10月11日诉至法院,请求人身损害赔偿。该公司辩称:根据《劳动法》及《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李某应当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不能直接到法院起诉。法院经审查后认为,本案原告与被告形成了劳动关系,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2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据此,法院向原告说明应先申请认定工伤,才可以按工伤要求赔偿。原告遂向法院申请撤回了起诉。

篇11:工伤认定行政起诉状

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讼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

起诉人:

年月日

篇12:行政起诉状

法定代表人胡少斌,董事长。

被告:文成县人民政府,住所地文成县大学镇建设路。

法定代表人:吴开锋,县长。

第三人:文成县住房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住所地文成县房管局大楼。

法定代表人:邢建文。

第三人:温州金穗造价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住所地温州市小南路农行大厦14楼。

法定代表人:吴泉,董事长。

第三人:文成县中兴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住所地文成县大学镇伯温路4号5楼。

法定代表人:陈晓春,董事长。

第三人:温州市房地产公司,住所地温州市县后巷口解北大楼二楼。

法定代表人:许建党,董事长。

第三人:温州市银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温州市江滨路江滨大厦二层。

法定代表人:谢怡帆,董事长。

第三人:温州市龙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白楼下村。

法定代表人:瞿王敏,董事长。

第三人:温州市城市安居工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温州市桥儿头住宅区金菊13幢。

法定代表人:郑庆喜,董事长。

第三人:温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温诈市东游路67号。

法定代表人:王忠浩,董事长。

诉讼请求:

1、判令确认被告以文成县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在《温州市文成县建设工程挂牌成交通知书》中作出的确认招投标结果有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2、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4月28日,第三人文成县住房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将其名下的文成县凤溪花园职工住宅楼工程,以公开挂牌竞价的招标方式委托第三人温州金穗造价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州金穗公司)向社会公开招标。该工程建设规模为总建筑面积22783平方米,共1幢17层小高层、2幢18层小高层。原告为取得该项工程的建设,向文成县招投标中心进行了竞价报名,并按要求提交了相关报名资料,领取了由温州金穗公司制作的凤溪花园职工住宅楼工程代建挂牌须知、挂牌竞价申请书、竞价单及挂牌须知补充说明四份。从以上得到的招投标相关资料中原告获知,文成县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为本次招投标的行政监督单位,履行对招投标过程合法、合规的行政监督职责,并最终有权确认招投标是否有效。

经过审查,包括原告及第三人温州城市安居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文成县中兴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在内的共七家单位参与了205月15日的竞标。然而,当日的竞标出现了诸多不合招投标设定的`规则,甚至是违法之行为,致使原本公开透明、公平有序的严肃招投标活动,成为一场儿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本次招投标适用的法律错误。因本次招投标系建设工程的招投标,依温州市人民政府温政发44号文件第三条规定,应当适用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故本次招投标所适用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及与建设工程招投标相关的法律。而本次招投标却并没有按以上的法律、法规操作。

第二、随意变更招标标竞标时间。依挂牌须知的规定,本次招投标竞价开始的时间为年5月11日上午9时,截止2006年5月13日下午4时。然而,温州金穗公司于2006年5月8日以补充通知二的形式,以5月13日、14日为休息日为由,将竞价截止时间顺延至2006年5月15日下午4时整。同年5月9日,温州金穗公司又以补充通知三形式,将原定竞价时间3天,改为1天。而且,金穗公司在其通知二中,将“下午4时整”误写为“下午4是整”,且事后又没有进行更正。温州金穗公司的此种随意变更时间做法,使参与竞价的单位无所适从,为违法行为。

第三、挂牌须知通知二规定,投标竞价的截止日至2006年5月15日下午4时整。但当日下午2时就被宣告停止竞价。在众竞价人的谴责下,又重新竞价。

第四、原告与文成县中兴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同时提交竞价单(报价为1595元每平方米),且在竞价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的,温州金穗公司居然不予接受原告的,而接受了另一竞价人的。第三人温州城市安居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在竞价时间内提交了报价为1577元每平方米的竞价单,温州金穗公司亦没有接受。并且还最终选定报价为1596元每平方米的文成县中兴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为最终竞得人,高出第三人温州城市安居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报价每平方米19元,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3万余元。

第五、挂牌须知是以文成县住房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与温州金穗公司联合做出的,而其后的四份挂牌须知补充通知却仅由温州金穗公司做出的,不合规则。依《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办法》有关规定,招投标的相关事项的变更必须进行公告,温州金穗公司无权变更原公告的内容。

第六、整个竞价过程没有公证人员在场公证,无法证明竞价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

第七、依《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第四条规定及《招标代理和招投标禁止行为》有关规定,招投标的代理机构必须取得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温州金穗公司是否有工程招投标的代理资格,本次招投标没有告知,提供的资料中没有代理资格证书。

第八、没有设立评标委员会,没有进行评价,随意确定中标人。依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五十一条、第五十六条之规定,评标委员会承担评标职责,并应当提交书面的评标报告,以确定中价人。

第九、还有其他违法、违规的行为,在本诉状中不再一一罗列。

现经查,文成县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为文成县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文成县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为事业法人单位,受被告的委托对招标投标进行监督、管理。因此,本案的行政监督行为虽由文成县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作出,但应由文成县人民政府为适格被告。法院经法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后,原告现予以变更。另外,因本次招投标的参与者除原告外,还有其他六家单位,以及投标的代理人和招标人,本案的处理结果与他们均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故均一并列为第三人,以参与本次诉讼。

对于这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被告作为本次招投标的行政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其行政监督职责,果敢予以制止与纠正。然而,被告却没有认真履行其行政监督职责。更有甚者,被告还于2006年5月19日在温州市文成县建设工程挂牌成交通知书上监管机构一栏中以文成县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签字、盖章,以行政监督的形式宣告本次违法、违规的招投标合法、合规,对这种粉饰是非的违法行政,原告是断断不能接受的。

综上所述,本次招投标存在许多违法、不合规之处,然被告作为本次招投标的行政监督机构,没有认真履行其职责,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作出本次招投标合法、合规的行政监督结果是极其错误的,应当予以纠正。为此,为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原告特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向贵院提起诉讼,请予立案审理并判决如诉请。

此致

上一篇:晋宁县教育信息港下一篇:巴金《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