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与工伤保险有什么区别?

2024-05-06

工伤赔偿与工伤保险有什么区别?(通用14篇)

篇1:工伤赔偿与工伤保险有什么区别?

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工伤事故在赔偿责任上属于民事侵权赔偿责任与工伤保险赔偿责任两种法律责任的竞合,就民事侵权行为所引发的工伤事故,受害人如何获得赔偿目前世界各国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①:

①选择模式 即受害人在民事侵权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之间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②取代模式 即以工伤保险赔偿取代民事侵权赔偿,受害人只能请求工伤保险赔偿。

③兼得模式 即受害人在获得民事侵权赔偿的同时还可获得工伤保险赔偿。

④补充模式 即受害人可以同时主张民事侵权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但其最终获得的赔偿不得超过其实际遭受的损失。

篇2:工伤赔偿与工伤保险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 2015-11-23 15:26:15 作者:王少明 来源:策略说法

我要评论(0)

摘要:

很多劳动者在工作的过程中遭受了身体受伤,由于不懂相关法律规定,于是就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时会把劳动工伤案件当作普通的人身伤害赔偿案件处理。由于适用案由和法律条文不一样,所得的赔偿也不尽相同,甚至相差很大。注:各位法律人同学,如果发现内容有错误的地方,请您指出,我们第一时间修改完善,先行谢过。工伤案件赔偿与一般人身伤害赔偿案件主要有以下区别:

发生的基础关系不同

工伤的前提是劳动关系,这里的“劳动关系”是法律特有概念,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劳动,是适用劳动法律的关系。

人身损害却是一般的雇佣、帮工、承揽过程中的发生的身体损害。

赔偿标准不同

工伤案件没有城镇和农村居民之分;一般来说,工伤的赔偿数额高于人身损害赔偿。

一般人身伤害案件要根据城镇居民或者农村居民计算赔偿标准。(网友提供:内蒙古不分户口类别)

适用法律不同

工伤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及配套劳动法规调整

一般人身伤害案件适用《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及人身损害司法解释。

处理机构不同

工伤由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仲裁机构处理.一般人身伤害直接由法院受理和审理。

伤残鉴定机构不同

工伤由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适用的标准是《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一般来说,对于同一种伤情,工伤伤残等级要比交通事故等的伤残等级更有利于伤者。

一般人身伤害由司法鉴定机构鉴定,适用的标准则是人身损害或交通事故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同样的伤情,劳动鉴定的标准比司法鉴定的标准要高一级)。

举证责任不同

按照法律规定,工伤纠纷对劳动者的伤害事实、工作年限以及工资标准有争议时,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即举证倒置。用人单位举证不能的,就直接采信劳动者的主张。

一般人身伤害案件,受害者对自己的伤害以及工资标准由受害人自己负举证责任,受害人举证不力的,就要承担不利的后果。

赔偿主体不同

工伤的一方当事人是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另一方则是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或者个体户(必须有营业执照,工程层层转包的,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发包方承担)一般人身损害案件的主体可能都是自然人。一般而言,自然人的赔偿能力远远不如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或者个体户。

责任划分不同

工伤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不给劳动者划分过错责任.一般人身伤害要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划分责任(如:三七开、二八开)。

是否可以一次性赔偿的区别

在工伤赔偿中,除了5-10级伤残可以一次性解决赔偿外,1-4级伤残一般法律不允许一次性赔偿解决,因为1-4级伤残一次性解决往往不利于伤者的后半生生活。通常,如果一名工伤者如果25岁、4级伤残的话,如果按月领取伤残津贴,在北京一般都有一百万元以上的总额累计。如果1-3级还有护理费的话,按月领取伤残津贴和护理费总额累计可达数百万元之巨。所以,1-4级伤残,国家法律一般不支持一次性赔偿解决,因为伤者吃亏太大了。目前,在我国有的省、市和自治区地方性法规或规章规定了1-4级可以一次性解决(例如北京、天津等),但赔偿额真的是杯水车薪,建议伤者及其家属最好不要采取这种方式,还是按月赔偿有保障。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生效了,1-4级伤者的后半生将会更加有保障了:第四十一条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除了后续治疗费之外,一般都是一次性解决赔偿问题。

二次手术费等后续治疗费由谁承担的区别

在工伤赔偿中,5-10级伤残的伤者,在解除劳动关系后,二次手术费等后续治疗费一般都由伤者自己来承担。一般在解除劳动关系后,工伤职工就和原单位不存在任何关系了,工伤二次手术费(一般为取内固定物钢板费用)由工伤者自己出。因为在解除劳动关系时,法律规定了工伤者可以要求单位赔偿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其中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里面就包括了后续治疗费,而后续治疗费里面就包括了二次手术费用。那工伤职工如何才能让二次手术费由单位出,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自己又能得到赔偿呢?那就有两个办法:

1、暂时不解除劳动合同,等做完二次手术再解除劳动合同,这样二次手术费用就由单位出了,自己解除劳动合同还能得到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2、和单位协商预付了二次手术费才解除劳动合同,要不就不解除劳动关系。

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后续治疗费由侵权人或加害人来承担没有任何异议。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区别

工伤赔偿没有精神抚慰金一说,如果在工伤赔偿中,伤者及其家属一方在劳动仲裁或诉讼中提出精神抚慰金,则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一般不会得到仲裁或法院的支持。当然,如果伤者及其家属在与单位谈判、协商过程中提出精神抚慰金,这个可以和单位协商。

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一般只要存在伤残等级就会有精神抚慰金的赔偿,一般各地掌握在一个伤残等级为2000元-5000元的赔偿标准。

关于诉讼时效的区别

伤认定申请的时效也是一年,伤者及其家属应在受伤害或职业病鉴定后1年之内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后,何时提出劳动仲裁申请赔偿,法律对此不严格执行一年劳动仲裁申请时效规定,根据具体情况掌握。

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一般诉讼时效是1年,从受伤害之日起计算。

工伤和其他人身损害赔偿发生重合时的区别

在我们国家,关于交通事故导致的工伤,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重合,是否可以得到双重赔偿,国家没有统一的法律来规定。这个由各省、市和自治区来规定,而且规定也并不一致。在北京等省市,是可以得到双重赔偿的,因为法律没有相抵触的规定,而且《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中规定除了一次性票据报销的除外均可以获得赔偿(双赔);而在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却规定了不能得到双重赔偿,而是类似地规定了交通事故赔偿额不足的工伤保险应当补足差额。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2006]行他字第12号):“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近亲属,从第三人处获得民事赔偿后,可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向工伤保险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补偿。”

一般人身损害赔偿和工伤赔偿除上述区别之外,还有其他具体赔偿项目的计算标准,程序的区别(工伤一般分为四阶段: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劳动仲裁,对仲裁不服才进入诉讼;而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直接进入诉讼)等等。

篇3:工伤赔偿与工伤保险有什么区别?

1、工伤的概念及认定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没有对工伤的概念进行界定, 只是对工伤范围做出了规定。工伤较为合理的定义应为:工伤, 也称为职业伤害, 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 因工作、执行职务或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的活动, 发生意外事故而受到的伤、残、亡或患职业病, 包括工业事故造成的伤害和职业病造成的伤害等。它是劳动者的人身伤亡事故, 而不是财产遭受损害的事故。工伤事故具有双重性质, 即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 它具有工伤保险的性质, 而据民法理论和实务, 工伤事故属于工业事故, 又是一种侵权行为。

2、工伤保险赔偿概念

工伤保险赔偿就是指按照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由用人单位为其职工向工伤保险机构缴费, 在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 由工伤保险行政机构承担的向工伤职工支付保险待遇的责任。

二、民事人身损害赔偿

1、人身损害的概念及认定

侵权行为法中所称的人身损害, 不仅仅包括轻伤害、重伤害和轻微伤害, 还包括致人死亡, 以及未造成人身权损害的对身体权的侵害。人身损害程度的认定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法律规定的专门司法鉴定机构对其人身损害程度进行鉴定。

2、人身损害赔偿的概念及认定

人身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的健康权、身体权、生命权受到不法侵害, 造成致伤致残、死亡的后果以及其他损害, 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侵权法律制度。对受害人来说, 人身损害赔偿是一种重要的保护人身合法权益的手段, 对侵权人来说, 它是一种重要的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三、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人身损害赔偿的比较

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人身损害赔偿在实质上都是对主体人身权 (健康权, 身体权, 生命权) 受损害的赔偿救济;但二者仍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选择适用上更是不尽相同, 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 法律属性不同。前者在性质上属于社会保险责任, 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 其关系到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民事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是私法上的责任。

第二, 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工伤保险赔偿责任是劳动法所确立的对劳动者合法权益进行倾斜保护的法益宗旨的价值体现;而民事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则是在公平理念的指导下, 对受害人所受损害的赔偿。

第三, 涉及的主体不同。工伤保险赔偿责任是工伤保险机构向作为受益人的工伤职工所承担的责任, 同时它还涉及到作为缴费义务人的用人单位;而民事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所涉及的民事主体仅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侵权行为人和受害人双方主体。

第四, 引起赔偿的原因不同。工伤保险赔偿责任是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职工发生工伤事故而引起的, 其实行用人单位无过错责任原则。而民事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则是由于侵权行为而引起的, 通常情况下, 除非有法律特别规定。

第五, 适应的法律和解决纠纷的途径不同。因工伤保险赔偿而发生的纠纷, 应当适应劳动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 当事人首先应当提请劳动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后若对仲裁不服的, 再向法院提起诉讼。民事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则主要由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来调整, 其可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

四、确定工伤事故中的人身损害赔偿

目前, 在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人身损害赔偿的竞合适用上, 世界上主要存在四种立法模式:

1、选择模式, 系指被害人仅得于侵权行为损害赔偿与劳灾补偿之间, 选择其一, 不存在两种方式都适用的可能。

2、免除模式, 是指遭受意外伤害的劳工, 仅能请求工伤保险

赔偿, 而不能以侵权行为的规定, 向加害人请求损害赔偿, 即完全免除侵权行为人的责任, 由工伤保险取而代之。

3、相加模式, 是指允许受害雇员接受侵权行为法上的赔偿救

济, 同时接受工伤保险给付, 即获得“双份利益”。该模式对受害职工极为有利, 但却违背了工伤保险创设的目的, 加重了雇主的负担。

4、补充模式, “补充者, 谓被害人对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及劳

灾补偿均得主张之, 但其取得者, 不得超过其实际所受之损害。”此种模式赋予当事人很大的选择权, 即两种救济途径都可以选择, 只要最终获得的赔偿数额“不得超过其实际所受之损害”即可。

“自动选高机制”应当是一种理想的模式, 即在面临着民事赔偿和工伤赔偿的选择时。具体说, 基于“自动选高机制”设计工伤保险赔偿和民事赔偿竞合之选择模式有以下三点基本思路:

第一, 免除模式应当作为普遍模式。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工伤事故的发生具有客观必然性, 此时, 填补工伤者的损害就成为唯一的追求, 或者说只能够实现填补损害的目的, 否则就会过多地增加用工成本和司法成本。

第二, 补充模式应作为第三人侵权的主要模式。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 应当允许当事人有一定的选择权, 工伤制度只能承担补差功能。

第三, 选择模式应当作为雇主重大过失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情况下, 工伤者先行领取工伤保险待遇, 再向雇主寻求民事赔偿待遇, 但要扣除已经领取的工伤保险待遇。

五、结语

总之, 通过上面对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人身损害赔偿的比较, 我认为确立工伤事故中的人身损害赔偿是很有必要的;并将其在即将制定出台的《劳动合同法》或我国《民法典》中加以明确规定, 在实践中也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人身损害赔偿在实质上都是对主体人身权 (健康权, 身体权, 生命权) 受损害的赔偿救济;但二者仍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选择适用上更是不尽相同。本文试图从劳动法所确立的对劳动者合法权益进行倾斜保护的法益的角度, 对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人身损害赔偿进行比较, 以求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工伤事故,伤保险赔偿,身损害赔偿

参考文献

[1]董保华等.社会保障的法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董保华等.社会保障的法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黄越钦.劳动法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2]黄越钦.劳动法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3]王利明, 杨立新等.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3]王利明, 杨立新等.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4]王全兴.劳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4]王全兴.劳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5]王益英主编.社会保障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5]王益英主编.社会保障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6]王泽鉴.劳灾补偿与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载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第3册)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6]王泽鉴.劳灾补偿与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载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第3册)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7]许建宇.“有利原则”的提出及其在劳动合同法中的适用[J].法学, 2006 (05) .[7]许建宇.“有利原则”的提出及其在劳动合同法中的适用[J].法学, 2006 (05) .

篇4:工伤赔偿与工伤保险有什么区别?

[关键词] 工伤 雇佣损害赔偿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劳动用工主体和雇佣关系非常复杂。由于我国劳动立法滞后,这两类纠纷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营利性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等主体,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惜降低预防成本,致使社会成本加大,工伤与雇佣损害赔偿问题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由于劳动契约是从雇佣契约中分化而来,它们之间有近亲的渊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处理这两类纠纷时很难把握,导致当事人讼累。

一、 侵权损害赔偿到工伤保险

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劳工执行职务遭受意外灾害,原来只能依据侵权行为法的规定,向加害人请求損害赔偿。不符合侵权行为要件,劳动者当然没有请求权,即使具备侵权行为要件,主张权利实际上也有困难,其理由有二:一是侵权行为法是采取过失责任主义,被害人需证明加害人(尤其是雇主)的过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是劳动者靠出卖劳动力谋生,欠缺提起诉讼的时间、精神以及能力。19世纪中叶之后,社会主义思想发达,工会运动兴起,各国政府为保护劳工,以谋社会安定,积极设法解决,大体上说,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改进侵权行为法;二是创设劳灾补偿制度。其中以德国、英国法制的发展最具有创设性以及模式性,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仿效。

然而,无过错责任并非万全之策,实践证明它的实行又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无过错责任不以雇主的主观过错为前提,加重雇主赔偿责任,使得雇主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和竞争力降低,这对雇主是极为不利。尤其雇主为小业主时,无过错赔偿责任可能会令其陷入破产的困难境地。另外,由于雇员最终能否获得赔偿仍取决于雇主的经济能力,如果在雇主没有支付损害赔偿的资力时,即使根据无过失责任认定雇员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也不能得到满足的支付,从而成为有名无实的赔偿。

因此有建议应该修改法律,使雇主负有危险责任,并规定强制责任保险,以资配合。然而当时执政之宰相俾斯麦认为要彻底保护劳工之权益,必须实施广泛之伤害保险制度。因此,德国政府于1884年7月6日制定劳工伤害保险法。德国劳工伤害保险制度实行迄今将近100年,对德国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二、劳动契约与雇佣契约的联系与区别

工伤与雇佣损害赔偿,其母体分别是劳动契约与雇佣契约。劳动契约,我国劳动法将其规定为:“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雇佣契约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于一定或不定期限内为他方服劳务,他方给付报酬的契约。雇佣契约体现的是当事人缔结契约时自由独立自主的合意,当事人的地位平等,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平等,具有有偿性、继续性的特点。其目的在于给付劳务,以劳务本身为标的,不对劳务产生的结果负责。根据两者概念的阐述,劳动契约与雇佣契约主要有以下联系与区别。

1.其联系是:(1)都是私法上的合同。当事人地位平等,以双方当事人相对立的意思表示的合意而成立。虽然劳动契约的订立必须符合法律强行性规定,但合同内容所属私法上的法律关系。(2)都以给付劳动为目的。这两类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者依约向雇佣人提供劳务的行为,而不在于实现雇佣人的预期利益。这是同承揽合同、委托合同不同的。在承揽合同、委托合同中,订立合同的目的在于实现定作人、委托人的预期利益,承揽人、受托人给付劳务的义务仅是作为手段性义务或附随义务。(3)都是继续性合同。作为给付劳务的合同,受雇人给付劳务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必须在合同存续期内持续的实施给付行为,因此是继续性合同。(4)都是双务有偿合同。这两类合同中,受雇人必须依约提供劳务,雇佣人必须依约支付报酬,双方当事人都负有义务,并且双方的义务具有对价性,任何一方从对方取得权利均需付出代价。(5)都是诺成合同。这两类合同经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以成立生效,而不以当事人一方的交付为成立要件。

2.其区别是:(1)主体不同。这是劳动契约与雇佣契约产生差别的根本原因。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雇佣人,即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雇佣合同无限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合伙、自然人均可以作为雇佣主体。(2)形式不同。劳动合同必须订阅书面契约,我国《劳动法》第19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劳动合同是要式合同。雇佣契约没有形式要求,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既可以是书面合同,也可是口头合同,雇佣合同为不要式合同。(3)二者受国家干预的制度不同。雇佣契约作为一种民事合同,以是以意思自治为基本原则,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条件的约定有很大的自主自由。而劳动契约,国家经常以强行法的形式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敢干预劳动合同的内容的确定,当事人的约定不能超出法律的规定。(4)历史不同。雇佣合同自罗马法就存在,沿袭至今。而劳动合同则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国家干预的结果。(5)解决争议的方式不同。雇佣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可直接向法院起诉。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必须经仲裁才能向法院诉讼;(6)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动契约解决时适用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劳动法另有规定才能适用民法规定,而雇佣合同解决时适用民法。

三、工伤事故责任与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区别与竞合

工伤是指劳动者因工作、执行职务行为或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活动,受到的伤、残、亡或患职业疾病。雇员人身损害是指雇员按照雇主的意旨完成雇主交付的任务时自己的人身受到损害。

1.两者区别在于:(1)构成条件不同。工伤事故责任的构成前提是存在劳动关系,无论法定的劳动关系还是事实的劳动关系,发生因工伤害都应当按工伤来处理;而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必须存在雇佣关系。区分工伤事故责任与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关键是区分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2)适用法律不同。工伤事故责任是由劳动法强制性调整,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应依据劳动法律法规来处理,具体的依据是《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司法解释、规章的规定。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由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来调整。不久前公布执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做了比较详尽的规定。两者在赔偿的项目和标准上有很大不同。(3)赔偿主体不同。国家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自行支付费用。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4)解决纠纷的途径不同。工伤事故赔偿解决的途径,必须依据劳动法律法规来处理,劳动仲裁是处理工伤事故的必经程序,不服仲裁裁决的才可以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当事人可直接起诉到人民法院。具体操作中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在确定损害程度的途径方面,有工伤认定资格的是劳动部门,对于工伤认定不服的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加以解决;而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只要有鉴定资格的机构均可以确定其伤情等级,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到鉴定机构重新鉴定,或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在请求赔偿时效方面,工伤赔偿在认定工伤后,受害人必须在60日内申请劳动仲裁部门裁决,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则遵循《民法通则》人身侵权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为一年的规定。

2.两者的竞合问题。解决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竞合,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竞合问题。在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竞合问题上,可以做如下理解:其一,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如果雇佣关系中的雇员遭受人身损害时,雇员有权向雇主或者第三人提出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无工伤保险赔付请求权。其二,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对用人单位仅享有工伤保险赔付请求权;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对于雇主采用“工伤保险取代侵权损害赔偿模式”,对于第三人采用“补充模式”。具体来说,因雇主行为造成工伤的,工伤职工只能申请工伤保险赔付,不得向雇主提出民事赔偿;因第三人行为造成伤害,并认定为工伤的,在申请工伤赔付的同时可以依法请求民事赔偿。

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竞合的问题,关系到工伤当事人所获赔偿的多少,直接影响工伤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其处理不仅与工伤当事人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同时还必须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的承受能力等因素,是一个涉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实践中必须认真对待、慎重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全兴:劳动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74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S].1995

[3]王泽鉴:民法债法总论[M].三民书局出版社,1993

[4]黎建飞庄仪表:工伤赔偿诸类型案例评析[J].判解研究,2003年

[5]黄成建郭振纲:劳动争议典型疑难案例精解[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

[6]郭捷刘俊 杨森:劳动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李力:劳动权益与劳动纠纷处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8]梁书文王卫:劳动事故损害赔偿及配套法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宁丽红:雇佣契约研究[J].载中国民商法律网

篇5:工伤保险赔偿流程是什么

2、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工伤即职业伤害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伤害到职工生命健康,并由此造成职工及家庭成员的精神痛苦和经济损失,也就是说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劳动权受到影响、损害甚至被剥夺了。

因此工伤保险是基于对工伤职工的赔偿责任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他社会保险是基于对职工生活困难的帮助和补偿责任而设立的。

3、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归于用人单位还是职工个人或第三者,用人单位均应承担保险责任。

4、工伤保险不同于养老保险等险种,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即工伤保险的投保人为用人单位。

5、工伤保险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但因工伤事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工伤保险赔偿流程

2.工伤保险赔偿流程2017

3.南京工伤保险赔偿流程

4.2016滨州工伤保险赔偿标准及流程

5.湖南工伤保险赔偿流程

6.获得工伤保险赔偿的流程

7.工伤保险赔偿流程详解

8.2016菏泽工伤保险赔偿标准以及流程

9.青岛工伤保险赔偿流程

篇6:属于工伤赔偿的范围有?

属于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准备性或者扫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因为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着落不明的;

6、在上放工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划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或者在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流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戎行服役,因战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以上便是工伤认定赔偿的范围,请各位好好把握!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工伤承担赔偿责任者:

篇7:九级工伤并离职可以得到什么赔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如经劳动能力鉴定为9级伤残的,可享受如下工伤待遇:

1.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

2.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

3.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

4.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按由工伤职工所在地标准发放;

5.工伤赔偿:

(1)如果继续在单位工作,不辞职的话,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9级工伤为9个月本人工资。

(2)如果选择辞职不干了的话,在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同时,还可以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的金额由工伤职工所在地制定,地区不同,赔偿额度也不同,可以拨打12333咨询一下当地劳动部门。

篇8:工伤赔偿与工伤保险有什么区别?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单位参加劳动过程中或者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下受到了伤害, 或者因受到职业性有害物质的影响导致劳动者受伤, 乃至残疾甚至死亡的时候, 受害者及其供养的亲属可以获得一定的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这种工商救济方式, 简单迅速, 能使受害者在短时间内获得赔偿, 从而实现对劳动者的充分保护。但工伤保险赔偿的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 赔偿标准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社会的最低标准确定, 在性质上更倾向于补偿性。侵权损害赔偿是平等民事主体在参加劳动过程中基于侵权行为引起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等法律条文中均对其所有规定, 在法律实践中一般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或过错责任原则。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工伤事故责任属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一种。但和工伤保险赔偿相比, 民事侵权赔偿的赔偿范围相对较大, 受害者既可以得到物质损害赔偿也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而且这种民事赔偿标准较高, 继而赔偿金额也较大。但这种救济方式存在诸如诉讼程序复杂、成本高等局限性。

二、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的几种模式

在审判实践中关于工伤保险与民事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这一争议长期存在。国外对两者竞合的处理提供了四种模式:免除模式、选择模式、兼得模式、补充模式。这四种模式各有利弊,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几种模式。

(一) 免除模式

免除模式, 我们也称替代模式, 即完全免除侵权行为人的责任, 是指受雇的劳动者在受到伤害, 发生工伤事故后只能选择工伤保险来请求赔偿。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它仅适用于由同一雇主或雇主雇用的特定的人, 某些特定类型的事故 (意外事故, 职业或通勤事故) , 具体的伤害 (通常仅限于人身伤害) 和具体的事故 (通常仅限于轻伤) 。目前, 采用这一模式的国家以德国为首, 其次还主要有德国、法国、瑞士、挪威等国。这种模式可以减少诉讼,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有利于减轻雇主的责任。但这种选择方式往往使受害者的损失得不到应有的赔偿, 特别是受害者的精神损失得不到赔偿。

(二) 选择模式

选择模式顾名思义, 给了劳动者选择赔偿的权力, 即发生工伤事故以后, 受害者在侵权行为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给付之间, 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即选择侵权损害赔偿或者选择工伤保险给付。这种模式看似给了当事人选择对自己有利方式选择的自由, 实际上我们来想一下, 由于工伤保险补偿与侵权赔偿各自的缺点, 这样的所谓选择的自由实际上让受害者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受害者一方面当然想选择民事赔偿的方式, 但这种方式诉讼成本很高, 诉讼过程很漫长, 浪费时间更浪费金钱, 这样只能让受害者被迫选择通过讨要工伤保险来得到暂时的不足额的赔偿。看似给了受害者选择权, 实则没有多大的实惠利益可言。这无疑是不公平的。

(三) 兼得模式

兼得模式是指受害者在遭受伤害的时候可以同时取得工伤保险赔偿和民事侵权赔偿。这种模式使受害者的利益达到了最大化。在劳动者和雇主这样矛盾的角色里, 一方得到利益, 就必然意味着另一方会受损。无疑, 这种, 模式加重了雇主的赔偿责任。也有人认为, 受害人获得的双份赔偿其所得赔偿款总额可能会超过其实际所受损害, 同时也与“受害人不应因遭受侵害获得意外收益”的赔偿标准相违背。

(四) 补充模式

补充模式系指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以后, 受害劳动者在其实际遭受损失范围内, 可以同时获得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给付。目前, 采用这一模式的国家有日本、智利及北欧等国。这种模式兼顾了雇主和受害雇员的利益, 可以让受害者在损失范围内得到足够的赔偿, 又可避免受害人获得超额利益, 同样也可减轻雇主的工伤负担, 让有限的社会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这种模式相对前述三种模式逻辑更为严密, 也更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观念所以在当下, 这种兼得模式已经被很多国家接受并运用到法律实践中。

三、我国对工伤赔偿法律适用的相关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该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 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 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 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1) 在对该法律条文的理解上, 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在参加劳动过程中, 劳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 受伤员工可以按照签订的劳动合同和工伤社会保险合同的相关约定, 首先得到自己应有的赔付金。如果工伤保险赔偿金不足以补偿对受害者造成的人身伤害及经济损失的情况下, 受雇于雇主的从业人员或其亲属还享受有要求所从事的企业单位给付相应赔偿的权利;另一种观点认为, 受伤害的员工应得到最大化的补偿, 因此, 工伤社会保险赔偿与民事赔偿彼此独立, 不能发生替代关系, 员工理所应当可以享受双重赔偿。 (2) 从先关法律条文中, 我们可以看出工伤保险请求权和民事侵权赔偿请求权同时被受雇员工享有。由此可见, 我国工伤劳动者在获得工伤保险赔偿之后, 还拥有请求民事赔偿的权力, 但是采取兼得模式还是补充模式并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2003年, 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对工伤保险赔偿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的关系做出了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伤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依法参加了单位的工伤保险统筹的受雇员工, 因在劳动过程中遭受工伤安全事故致使身体受到损害的, 该受伤的劳动者、其近亲属根据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对其进行损害进行赔偿的, 告知其按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由于除用人单位之外的第三人造成受雇员工人身健康遭受危险的, 受害者请求该侵权第三人承进行赔偿, 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从此规定, 我们可以看出, 该司法解释对如何处理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民事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采取的态度是“混合模式”。但如果劳动者遭受工伤, 是由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 第三人不能免除民事赔偿责任。 (3) 针对这样的规定, 我们不免会有所思考:在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的时候, 我们规定的替代模式是否合理, 能否更好的处理受害者和雇主的关系?在存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 法律允许受害员工在得到工伤保险赔偿数额之后, 还得以行使民事侵权赔偿的请求权, 目的也是旨在充分保护员工的利益得到实现, 但具体是兼得模式还是补充模式呢?

四、笔者的观点及对未来立法的建议

现阶段我们处理工伤赔偿和民事侵权赔偿的关系时是分情况处理的: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的情况下, 采用替代模式;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 采用兼得模式或者补充模式。首先, 我就第二种情况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本人个人认为, 采取补充模式更为合理。第一, 首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兼得模式没有上限, 这样会出现受害人得到的赔偿超过它实际受到的损害, 这样会造成社会资金的浪费。而补充模式, 以不超过受害者遭到的实际损失为限额, 在此基础上满足了受害者的最大利益。第二, 发挥了工商保险制度存在的意义。工伤保险制度的意义主要在于替代用人单位的民事侵权责任, 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利益。采取补充模式, 则首先选择工商保险作为首要的赔偿方案, 如若不能得到充分的赔偿, 还可以将民事赔偿作为补充, 这种先后有序的选择方式体现部分替代的思想。第三, 充分保护了受害者的利益。相比雇主来说, 劳动者的势单力薄, 发生了工商事故, 不仅是受害者还是弱者, 雇出于人道主义的思想, 应给与受害员工最全面的请求权, 首先。在实践中, 单个的侵权人能力有限, 经济赔偿承受能力不足, 当面临的侵权赔偿数额很大的时候, 侵权第三人可能即使倾家荡产也无力足额赔偿, 此情况下受害员工依旧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补充模式意味着受害者可以有两种选择方案来请求赔偿。受伤的工人可以选择要求通过保险机构工伤保险, 追索之后, 如果补偿较少的社会保险机构的侵权损害赔偿外, 雇员有权向侵权人再次补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权对赔偿的侵权赔偿。受伤的员工还可以选择侵权人要求侵权损害赔偿, 如缺乏时间或缺乏赔偿实际损失, 受害人有权要求工商保险机构进行赔偿。

关于第一种情况下采用的替代模式, 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在请求工伤保险赔偿的同时, 可以向用人单位请求不同程度的赔偿。由于工伤保险待遇和赔偿范围“民法通则”第119节规定大致相同, 在此情况下并不能证明雇主有过错, 这个情况下受害者选择工伤保险赔偿是肯定的;但与此相反, 若能证明用人单位对工伤事故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 则可依一般的过错侵权责任主张侵权损害赔偿, 其范围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害、非财产损害, 但受害者获得的赔偿最后应当不包括其已领的工商保险赔偿数额, 即不应超过其实际遭受的损失。

立法建议:

(一) 目前, 工伤保险立法主要是由劳动部颁布的法规, 缺乏统领全局的法律法规。

尽管许多省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 但全国统一的强制性的工伤保险条例尚未出台, 情况远远落后于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应加快在这方面的立法步伐。

(二) 工伤保险应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 在立法上, 力争使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雇主和雇员, 充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三) 出台相关立法, 明确解决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关系的具体适用问题。

在此建议在二者竞合的情况下采用补充模式。在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的时候, 应视单位的不同过错程度追究相应的赔偿责任。

五、结语

工伤事故的有效合理解决关系到受伤职工的个人及家庭利益, 又牵扯到用人单位的经济利益和商誉。面对工伤问题的解决, 工伤赔偿和民事赔偿的适用关系已经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工伤保险制度无疑在解决劳动者赔偿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国针对用人单位和第三人的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立法方法, 我认为这种方式也有不足取的地方, 而且就具体适用的问题规定的很模糊。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即建议采取补充模式, 让受害者在利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同时主张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给付, 但其最终所获得的赔偿或补偿, 但不得超过其实际遭受之损害。在不浪费社会资源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的满足受害者的赔偿利益。在处理单位侵权的时候, 也不应一味的采用替代模式, 而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的过错、过失程度采取不同的做法。

摘要:在发生工伤事故的时候,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势必会就赔偿的问题产生利益的矛盾。而赔偿的多少不仅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家庭生活水平, 还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 所以研究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关系对解决工伤事故赔偿的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了解我国现阶段对工伤事故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我国在这方面的司法实践的基础上, 分析各种观点的利弊, 提出了对工伤保险制度与侵权赔偿制度的构建设想。

关键词:工伤保险,民事赔偿,适用关系,对策建议

注释

11 吴强.工伤事故赔偿中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的关系[J].济宁学报, 2009 (4) .

22 李适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120.

篇9:工伤赔偿与工伤保险有什么区别?

摘 要: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竞合一直是困扰理论和实务界的疑难问题。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国存在的四种救济模式的梳理与分析以及对竞合背后的法理与实际分析,综合四种模式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部分兼得模式。

关键词:工伤保险赔偿;侵权损害赔偿;竞合;模式;部分兼得

一、工伤事故中侵权的情形

工伤事故如果涉及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竞合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用人单位的侵权行为而导致人身损害;第二种是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前者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的替代模式,而对于后者,理论界则观点不一。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后者进行讨论和分析。

二、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竞合的赔偿模式

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竞合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方案,世界各国的做法各不相同。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替代模式

当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时,只能向工伤保险机构要求工伤保险赔偿。此种模式下,劳动者能够避免诉讼的繁琐,而工伤保险的补偿范围和补偿程度较低,使得救济只及时但很不充分。此外,也有人认为,以工伤保险赔偿取代侵权损害赔偿,免除了侵权人的责任,放纵了侵权行为,违背社会公平正义,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二)选择模式

允许工伤职工在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中进行自由选择,但一旦选定不能更改,且两者不发生追偿。此模式充分赋予了工伤职工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流于形式。侵权损害举证难,期限长,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使得急于获得赔偿的劳动者往往迫于无奈选择赔偿数额较低但稳定及时的工伤保险赔偿。

(三)兼得模式

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同时,不排斥再向第三人主张侵权损害赔偿,劳动者可以享受双份利益。此模式无疑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劳动者,然而其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很多学者认为,在替代模式下,劳动者获得的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之总和可能会超过工伤职工的实际损失,导致劳动者因第三人侵权的工伤事故而受益,这明显违背“受害人不得因遭受侵害而获得意外收益”的基本准则。

(四)补充模式

补充模式,是指工伤职工对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均能够主张,但主张的赔偿总额不得超过实际受到的损害。补充模式为众多国家所推崇,认为其兼具取代模式和兼得模式的优点,且避免了其大部分劣势,既使工伤职工获得了较为及时充分的救济,又避免了其获得双重利益,而且还能避免侵权者逃避法律责任。

三、部分兼得模式的选择

任何模式都需要首先明确一个问题:劳动者可以得到哪些赔偿?首先,职工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具体有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护理费、交通费、食宿费等,其次如果因工工伤,还可以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而对于一般的侵权损害赔偿,可以主张的费用主要有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住宿费,如果导致被害人身体残疾,还可以主张残疾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这些具体的赔偿项目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赔偿,如医疗费、误工费;二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赔偿,如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笔者主张的部分兼得模式,即对于后者的兼得。工伤职工既可以主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也可以向第三人主张侵权损害赔偿,但对于医疗费等可以用金钱衡量的确定费用,工伤职工只能主张一次。

部分兼得模式具有其合理性。首先,第三人侵权下工伤事故本身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必须采取部分兼得模式。另外,部分兼得模式并没有违背“受害人不得因遭受侵害而获得意外收益”的基本准则。部分兼得模式下,医疗费等可用金钱衡量的费用只主张一次,而因生命健康权受到损害而获得的赔偿是无法弥补受害人所遭受损失的,因此并没有出现所获赔偿超过实际损失的情况。第三,部分兼得模式有其内在法理支撑。《社会保险法》明确工伤医疗费不得重复享受,但对于其他费用则没有做出禁止性的规定。而对于私权来说,法无禁止即自由。所以这也印证了部分兼得模式的合理性。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纷繁复杂,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在立法和司法解释上做出明确规定,以避免实务的混乱,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谢增毅.《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赔偿关系的再认识-基于实体和程序的双重视角》.载《法商研究》,2011年第3期.

[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三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

[3]雷涌泉.《论工伤事故的社会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的适用關系-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 6期.

篇10:工伤保险待遇与工伤赔偿标准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伤残就业补助金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表》,

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表

单位:万元

级别

年龄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八级

九级

十级

25岁及其以下

78.9

70.8

62.8

44.3

28.3

21.9

7

5.2

3.5

2

26

77.0

69.1

61.2

43.2

27.7

21.5

请问跟上面赔偿项目有什么关系呢

篇11:工伤赔偿与工伤保险有什么区别?

2011年3月5--6日

深 圳

2011年3月12--13日 上 海

2011年3月19--20日 北 京

2011年3月26--27日 广 州

2011年4月16--17日 上 海

2011年4月23--24日 北 京

2011年4月29--30日 深 圳

======================================== ◆主_办_单_位:中_华_创_世_纪_企_业_培_训_网_(等各大网络传媒大量转载;经常就劳动关系热点问题、社会事件发表独到的网络观点。

钟老师曾为以下客户提供咨询顾问(非公开课)服务:中国人寿、广发银行、携程旅行网、华鼎担保、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铁集团、深圳机场、黄河水电开发、中烟集团、南粤物流、新南方集团、深圳爱施德股份、深圳酷动数码、合生创展、中海地产、方圆地产、珠江监理、珠江投资、三新地产、养生堂药业、一品红药业、晶苑集团、广州电信、国讯通信、松厦冷气、益海集团、旺大集团、中远物流、日晖园林、欧时力服装、美的集团、广州蔬果集团、佰搭果餐饮连锁、交通集团、中山华泰、风神集团、中咨工程监理、广药集团、高士线业、利海集团、化建集团、深圳水务监理、扶元堂、新广国际集团-----千余家企业。

课_程_大_纲:

第一部分、《工伤保险条例》应用型精准解读与操作策略指导

一、工伤认定策略

1、属于工伤范围的情形有哪些?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有哪些?

2、怎样理解上下班途中?怎样控制期间的风险?

3、“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中的“疾病”包括哪些,“48小时如何界定”?

4、因工作需要应酬喝酒导致死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5、对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不服的,如何申请重新鉴定或进行复查?

6、发生工伤事故,企业拒绝申报确认,有什么法律风险?

7、工伤认定中的主要证据种类与质证技巧?

8、用人单位否认工伤的,应提供反证,那么用人单位该如何控制该风险?

9、劳动者申报工伤事故,企业否认存在劳动关系的,如何处理?

10、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在工作中发生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11、职工从事第二职业发生的事故能否认定为工伤?

12、参加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受伤能认定为工伤吗?

13、如何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

14、无照驾驶与驾驶无照车辆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15、职工外出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他人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

16、在校生、退休返聘者等特殊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受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

17、异地参加工伤保险的,如何认定工伤?

二、工伤待遇标准

18、哪些工伤费用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哪些应由用人单位支付?

19、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期间符合退休条件的,工伤待遇与退休待遇如何计发? 20、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能否让社保机构先行垫付工伤待遇?

21、发生工伤后,异地就医的费用如何处理?

22、工伤决定作出后,当事人进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的工伤费用如何处理?

23、停工留薪期间究竟有多长,期间的待遇如何支付?

24、停工留薪期间过后,发生的医疗费用,如何处理?

25、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就业补助金,由谁承担,在什么情况下支付?

26、工伤死亡,需要赔偿哪些费用,如何计算?

27、工伤复发的,怎样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治疗费用如何处理?

28、工伤待遇相关赔偿基数如何确定?

三、工伤员工管理

29、工伤员工借故拒绝复工,如何处理?

30、工伤员工借故拒绝配合做伤残鉴定,如何处理?

31、职工在外地出差期间发生伤亡事故,企业应如何处理

32、已经认定为工伤的职工严重违纪,企业能否解除合同?

33、已经认定为工伤的职工,企业倒闭了,如何处理?

34、招聘从事职业病岗位的劳动者,该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35、(可能)发生职业病的劳动者,劳动关系的解除或终止,需注意哪些问题?

四、工伤争议处理

36、企业能否追究工伤职工的过失赔偿责任?

37、工伤职工超过规定医疗期如何处理?

38、对于第三人造成的工伤事故,如因第三人引发的交通事故中,我方司机受伤,如何处理?受害人司机能否要求工伤待遇又要求第三方的人身伤害赔偿?

39、企业分立、合并、转让,实行承包经营,职工被借调,出国工作,破产的,工伤关系问题如何处理?

40、单位能否以商业保险理赔款项替代职工工伤赔偿待遇?

41、劳务派遣、承包租赁过程中发生工伤,如何向实际用工单位追偿?

42、非法用工发生工伤事故的,如何处理?

43、发生工伤事故后,企业与劳动者私下和解,签订的补偿协议是否有效?

44、如果想和解、调解,应该怎样做,才确保无风险?

45、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包括哪些?

46、从工伤事故的发生到全部法定程序完结,时间可能超过3年,是利还是弊?

第二部分、企业薪酬福利法律风险防范

1、法律上的“工资”、“福利”包括哪些?

2、工资单上的“交通费”、“住房补贴”,是属于工资还是属于福利?

3、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的基数包括哪些工资项目?

4、“标准工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包括哪些?

5、怎样理解和应用“同工同酬”?

6、医疗期、病假、年休假、探亲假、事假、产假、哺乳假等期间,按什么基数支付工资?

7、值班算不算加班?

8、如何确定加班费的基数?

9、用人单位如何设计工资构成以降低加班费成本?

10、未经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自行加班的,用人单位是否需支付加班工资?

11、劳动者主张入职以来的加班费,用人单位如何应对?

12、加班工资未列明或未交付工资单给劳动者,有什么风险?

13、用人单位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加班工资计算方法?

14、劳动者在工作日加班以及法定节假日加班,用人单位能否安排补休而不予支付加班费?

15、女职工在“三八”妇女节照常工作的,用人单位是否需支付加班工资?

16、如何通过薪酬调整处理员工严重失职、重大过失、违规等的问题?

17、调整工作岗位后,可以调整薪资标准吗?如何解决此老大难问题?

18、企业单方调整薪酬,员工可以解除合同并索赔经济补偿,企业该如何规避?

19、试用期间的工资为2000元,转正后调整为3000元,存在什么风险? 20、经济处罚往往被认定为非法克扣,如何化解此风险?

21、年终奖如何支付才能避免离职员工回头追讨的法律风险?

22、劳动合同条款中的工资条款如何撰写?

23、入职时的薪酬待遇通知书,如何撰写?

24、高层管理者的年薪制与绩效目标如何有效挂钩?

《工伤保险条例》精准解读与工伤争议、调解、赔偿与企业薪酬福利法律风险防范》

----报 名 回 执 表----

上海与广州总部传真:020--39957321深圳传真:0755--81262978

如需发E-mail可发至baomingpx@126.com(請务必填写貴公司全称和参会學员真实姓名,谢谢!)

參會企業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加人數:____________人

聯 系 人:__________________ 聯繫電話:___________聯繫傳真:__________________

移動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 電子郵箱:___________費用總計:____________元

參會人一:________________ 所任職務:___________ 移動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

參會人二:________________ 所任職務:___________ 移動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

參會人三:________________ 所任職務:___________ 移動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

參會人四:________________ 所任職務:___________ 移動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

參會人五:________________ 所任職務:___________ 移動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

付款方式:(請選擇打“√”)□

1、電匯 □

2、轉帳

3、支票

4、現金

请您选-择参-会-地-点:(请选择打“√”)口上海 口深圳 口广州 口北京

篇12:交通事故与工伤赔偿

工伤事故赔偿产生于有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获得赔偿的权利人是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的劳动者,赔偿义务人是与劳动者有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因此,工伤事故赔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具有劳动关系、为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其显著特征。而交通事故赔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则无此特殊要求。

2、适用的法律、法规不同

工伤事故赔偿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工伤保险责任范畴,适用《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交通事故赔偿属于民事侵权责任,适用《民法通则》、《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

3、两者归责原则不同

工伤事故赔偿适用无过错责任,不管劳动者对工伤事故的发生是否有过错,用人单位均承担完全的赔偿责任。而交通事故赔偿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即对事故的发生有过错才承担赔偿责任。

4、两者主张权利的时效不同

根据《劳动法》第82条规定,劳动者应当自争议发生后60日内申请劳动仲裁,逾期即丧失了主张权利的胜诉权。而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交通事故赔偿权利人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为1年。

5、两者主张权利的程序不同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劳动法》规定,工伤事故赔偿应当先行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争议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而交通事故赔偿则没有该前置程序,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4条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做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如果双方当事人未申请调解或调解未能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一方未履行协议的,就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6、两者赔偿的项目、内容不同

篇13:工伤赔偿与工伤保险有什么区别?

关键词:工伤,人身损害,竞合,法律适用

劳动者工伤赔偿经常与其他社会关系交织在一起, 这就导致竞合问题的突显。从实际情况来看, 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的竞问题尤为常见, 作为受害人, 同时处于两种法律体系之中:一方面是民事赔偿法律关系;另一方面是工伤赔偿法律关系。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权益已成为我国司法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国内外处理模式的论述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并阐述了我国在该问题的处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探讨既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又能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的法律适用模式。

—、工伤与人身损害的概念辨析及国外处理该问题时存在的模式

(一) 工伤与人身损害的概念辨析

1.工伤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 (包括上下班途中) 、工作地点, 因工作原因所受到的人身损伤、致死或患职业病。劳动者的一项人身伤害要被认定为工伤, 必定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有关。《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以下几种情况可被认定为工伤: (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 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 患职业病的; (5) 因工外出期间, 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 在上下班途中, 受到交通事故伤害的。从 (5) 和 (6) 两条规定可以看出, 劳动者所受的工伤很有可能与其他人身侵权损害交织在一起, 使法律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2.人身损害

人身损害是指劳动者因侵权人的侵权行为或本人的无因管理行为致残或死亡, 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因此人身损害有可能存在侵权人, 也有可能不存在侵权人。

3.两种竞合的主要情形

(1) 工伤赔偿与存在故意或过失的用人单位及其在职职员的侵权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此时由于侵权民事法律关系与工伤赔偿法律关系的责任人都是用人单位, 属于责任竞合。

(2) 工伤赔偿与无过错用人单位的侵权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此时劳动者虽然人身受到了伤害, 但由于用人单位主观上不存在过错, 不存合一般民事侵权要件, 故不发生工伤与人身损害的竞合, 因此按照《工伤保险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3) 工伤赔偿与无关第三人 (包括用人单位的非在职职员) 的侵权人身损害赔偿竞合。

(4) 工伤赔偿与劳动者因无因管理行为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竞合。

(二) 国外处理该问题时存在的模式

1.选择模式

选择模式是指工伤事故案件同时符合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伤赔偿给付条件;二是人身侵权责任要件时, 受害人的选择则只能在人身损害请求权与工伤赔偿请求之间选择其一。因此, 在选择模式中, 受害人选择的权利受到保护, 但是当两种请求同时存在, 则又存在一定的排斥, 以至于受害者不能同时主张两种请求。在英国等国家, 其早期所使用的《雇员赔偿法》变使用了选择模式,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这一模式被废止。究其缘由, 主要在于:虽然选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受害者的自由选择权, 但其中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 尤其是在工伤受害者应在多长时间内行使选择权等问题上, 明显存在不足。

2.取代模式

取代模式是指由工伤保险赔偿完全取代人身侵权损害赔偿。也就是说, 在工伤安江同时符合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伤赔偿给付条件;二是人身侵权责任要件时, 受害人只能选择工伤赔付, 而非两者之前选择其一。因此, 这一模式完全免除了侵权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而由工伤赔偿责任替代。取代模式的实行, 主要以德国、瑞士等国家最为典型。在德国的《国家保险条例》中规定:“因劳动灾害而受损害者, 仅得请领伤害保险给付, 不得向雇主依侵权行为法的规定请求损害赔偿。”从这一模式来看, 其存在优越点, 但同时也存在缺陷。首先, 取代模式避免了当事人奔波于诉讼的辛劳, 也确保了受害人能够及时获得赔偿给付;其次, 取代模式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 取代模式无法保障受害人的有效权力, 尤其是损失难以得到完全赔付;另一方面这一模式可能令真正侵权人逍遥法外, 背离了法律所应当追求的公平和正义。

3.兼得模式

兼得模式是在工伤事故案件同时符合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伤赔偿给付条件;二是人身侵权责任要件时, 受害人可以同时申请人身伤害与工伤赔偿。这就说明, 受害人可以同时获得两份合法利益。当前, 兼得模式的实施国家以英国为主, 且该模式给了受害人最大限度得补偿, 给予了他们充分的保护。但是, 我们也要考虑到, 两份权利益的同时获得, 有可能利益总和大于其所受的损害。于是乎, 兼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诱发道德风险的可能。

4.补充模式

补充模式是指在工伤案件发生之后, 受害人可以同时申请人身伤害与工伤赔偿。但是, 受害人在所获得赔偿总和中, 其金额不得超过受害人的实际损害。因此, 在实际情况中, 一旦发生工伤案件, 受害人往往先请求工伤赔偿给付。这样一来, 当工伤赔偿与实际损伤存在差额时, 受害人则可以请求人身损害的赔偿, 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C.Arthur Williams在对21个国家的调查中发现, 有近14个国家采取了补充模式。在日本, 无论雇员的工伤事故是单位, 还是他人所造成, 受害人都享有工伤比偶先补偿金和民事损害赔偿。

二、我国的立法现状及在处理该问题时存在的不足

(一) 我国立法现状

1.我国工伤保险法律规范的规定

在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 对于人身损害、工伤赔偿竞合时, 对于两者之间的国家尚未进行明确的立法, 进而表现出立法的不完备性。因此, 在实施该条例的过程中, 不同的地方, 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性。 (1) 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实行有条件的兼得。如2009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在遭遇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伤害的情形下, 职工因劳动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人身损害, 同时构成工伤的, 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 先行支付了工伤赔偿的, 应当从后获得的民事赔偿中予以相应偿还, 但未规定具体偿还细节。如, 在2010年6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竞合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进行了明确规定; (3) 延续旧法的处理模式, 先进行民事赔偿后进行工伤赔偿, 差额补偿未规定具体赔偿项目的关系。如, 2014年新修订的《湖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4) 未规定先后顺序, 仅规定医疗费不得重复支付。

2.民事法律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 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 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 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 我国在处理该问题时存在的不足

从立法现状而言, 我国在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竞合的法律方面, 虽然已涉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存在明显的不足, 那就是缺乏对具体操作方式的明确规定, 以至于全国各地在法律法规的执行过程中, 存在地方性立法的差异性。我们可以看到, 各地方立法基于自己的理解

对全国法律法规进行规定。这样导致的问题是多样化的: (1) 法律“不统一“现象十分突出, 弱化了法律应有的效力; (2) 争执日益扩大, 尤其是在理论界与实务界之间的争执, 尚未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

三、对我国处理该问题提出的立法建议

经过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在处理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的问题时, 我国应当制定《工伤赔偿法》, 统一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的意见。在具体的处理方式上, 笔者认为, 不应当刻板地采取其中的某一种模式, 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应当区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工伤赔偿与存在故意或过失的用人单位及其在职职员的侵权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时, 宜采取补充模式。

补充责任的优点在于: (1) 对于工伤受害者, 补充责任给予他们更加充分的补偿保障, 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 (2) 对用人单位, 尤其是对于存在过错的用人单位, 这一补充责任起到有效的惩戒职能。因此, 对于存在有过错的用人单位, 受害人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一方面是为了规范并引导用人单位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强化期安全生产的义务, 构建和谐了良好的用工环境。

2.工伤赔偿与无过错用人单位的侵权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时, 宜采取取代模式。

大多数情况下, 工伤事故时由于用人单位或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完全由于劳动者自身的原因而造成工伤事故的情况, 如存在侥幸心理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不按照正常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 甚至不排除在极端情况下劳动者通过自残以获得赔偿。

3.工伤赔偿与无关第三人 (包括用人单位的非在职职员) 的侵权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时, 此时不能排除用人单位和侵权人的责任, 宜采取兼得模式。

现实生活中, 侵权人为无关第三人是导致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最普遍的原因, 也是最易引起争议的情形。笔者认为, 在此种情形下, 宜采取兼得模式, 不能免除用人单位和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四、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民主国家在推进工伤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着力于实行跨法域调整, 并实现多种救济手段综合实行。在工伤问题中, 对于受害人多个请求权的规定与明确, 直接关系到受害人合法权益的获得, 也是引发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竞合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 我国应当尽快制定出台《工伤赔偿法》, 以实现法律法规的体系化及工伤救济模式的统一建构, 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第三册)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2]王利明.民法典使权责任法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

[3]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4]覃有土.保险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5]吕学静.日本社会保障制度[J].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4) .

[6]吕琳.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J].法商研究, 2003 (3) .

篇14:工伤赔偿与工伤保险有什么区别?

东莞市虎门镇北栅读者阿东陈述:

主持人,我想向您咨询有关社保的问题,譬如一个打工者25岁时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并开始买社保,买15年到40岁就到期,42岁时又转到第二家企业工作并开始买社保,买15年后到57岁到期。听说60岁后可领取生活补助,那么,这个打工者是否可以领取两份养老金?买社保后领取的经济补助是否是15年到期时的最低工资标准?换工作后是否可以继续购买社保?

答:1.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内容,社会养老保险只是其中的一项。根据《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第七条规定,社会养老保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号作为被保险人惟一和终身的社会保障号,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养老保险的账号只有一个,换工作后仍然用原来的账号缴纳养老保险金,只要参加养老保险的年限累计满15年或以上,到达退休年龄时就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养老金至终老。这里的15年是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最低年限,退休金的高低跟参保的缴费年限的长短和缴费工资的高低有关,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工资越高,退休金越高。

2.退休后可以领取的养老金的数额不是最低工资标准,具体的数额是有公式计算的。譬如:李先生2007年7月1日开始参保,连续25年均按广东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按李先生的缴费工资的11%缴纳养老保险费,李先生本人按缴费工资的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参保25年后,李先生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于2032年6月办理正常退休手续。假设2006年广东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182元,广东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資每年均按5%的幅度增长,那么,2031年广东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7389元,因为李先生连续25年均按广东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所以其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是1,到2032年6月止,李先生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99974.91元,单位缴纳养老保险费137465.5元,李先生的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如下:基础养老金=(7389×1+7389)÷2×25×1%=1847.2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99974.91÷139=719.25(元)(未含利息),则从2032年7月起,李先生首次每月可领取养老金2566.5元。

养老金核定后的水平不是一成不变,每年7月随全省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增长率的变动而调整。

2.讨取工伤赔偿须按哪些步骤?

深圳市公明镇读者谭东林陈述:

我在厂里发生了工伤事故,左手被线刀切断了手指,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医生说我的左手小指、无名指、中指已切断,食指筋骨折断,伤口康复后也已不方便,会影响生活。现在,厂里叫我回厂休养,老板、经理都不理我,从未提起给我任何赔偿。请问:我应该怎样向厂里要求赔偿我的工伤费、医疗费、精神损失费?我是否需要先到医院鉴定伤残级别,然后去劳动局寻求帮助?

答:1.关于工伤赔偿的步骤,各地有不尽相同的规定,但不会有很大差别,一般按以下步骤:

(1)向你单位(工厂)所在地的劳动和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2)劳动和保障部门的工伤认定结果出来后,你可以向单位(厂方)要求支付医药费和停工保薪期内的工资以及住院补助金;劳动保障部门会向你(或你所在单位)送达《伤残鉴定通知书》,按照预定时间,在指定地点进行伤残鉴定;

(3)你可以根据伤残鉴定的结果要求相应的赔偿。一般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医疗费、交通费、护理费、伤残补助金等费用,如果用人单位缴交了工伤保险,则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交保险,则由单位按保险待遇支付。如果和所在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还可以要求再就业补助金。

2.因为伤残赔偿金本身具有精神抚慰金的性质,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已经发给伤残补偿金,一般不重复支持再赔偿精神损失,但是,情况特殊的可以酌情考虑。

特约主持:赵平

上一篇:活动文案策划案例下一篇:发展党员程序和材料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