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2024-04-30

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精选9篇)

篇1: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宁劳社工认字[]第号

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申请类型:□单位□个人 □直系亲属 □工会组织 □代理人

单位法定代表人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联系电话手机参保代码单位性质行业风险类别事故类型

伤(亡)职工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邮编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诊时间月 劳动保障卡号工种身份证号

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制

填报要求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伤(亡)职工居民身份证,事故现场证人证词和其身份证及相关旁证。

二、劳动关系合同书或者事实劳动关系证明,劳务输出或借调人员的应提交双方单位签章的相关协议书。未签订《劳动合同书》需提交事实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如:

(一)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的工作证、服务证、考勤记录、上下班打卡记录、领取报酬的领取证明、工资卡及工友同事的书面证明(工友本身必须与用人单位有明确的劳动关系)等;

(二)用人单位与受伤者签订的书面协议;

(三)与受伤职工有关的、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的票据证明等其他能够证明是该单位员工的材料;

(四)当事人无法提供以上凭证的,建议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就用人单位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事项提起监察诉请,也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把查处结果或者仲裁裁定书作为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进行提供。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医疗诊断材料包括事故发生日,经门诊治疗出具的工伤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诊断证明以及相关就诊病历、影像检查报告、化验报告等;经住院治疗的应出具出院记录、手术记录;医疗诊断证明应加盖医院“医疗专用章或医务处章”。

四、申请因工死亡认定,还应当提交职工死亡医疗机构抢救病历和医学死亡证明、司法部门的死亡证明、户口注销登记或火化证明等。

五、不同伤(亡)事故情形还应分别提交以下相应材料。

(一)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提交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已合法登记的查询证明;

(二)发生交通事故而伤(亡)的,应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用人单位的上下班作息时间证明,用人单位与职工住地的合理路线示意图及常用交通工具证明(驾驶证、行车证正本、副本);

(三)因工外出发生事故伤(亡)的,应提交因工外出工作证明、对方单位出具的有关证据(如:会议、调研、座谈会等通知);

(四)职工为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而伤(亡)的,应提交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的认定或结论意见;

(五)诊断为职业病的,应提交职工职业病证、职业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六)职工因工作原因下落不明的,应提交公安部门的证明或者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书;

(七)因犯罪、自残、自杀、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应提交法院、公安等相关部门出具有关法律文书等证据材料予以证明。因醉酒导致伤(亡)的,应提交医学证明表明职工醉酒,或者有证据表明职工在工作中有严重的行为失控表现,并导致事故发生。

六、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申请工伤认定的,代理人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委托律师担任代理人的,还应当提交与有关法律服务机构签订的委托协议书等证明材料。

七、写清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当时所从事工作简述、受伤原因,在场有哪些目击证人、救治医院、伤害部位和程度以及对照《工伤保险条例》条款等基本情况。

八、申请时,用钢笔、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清楚,不准复写,填写后不得复印。同时必须提供相关证据原件和复印件进行核对(复印件使用A4规格纸张),并由申请人按工伤认定申请证据、材料清单要求填写签字后提交。

注:此页由用人单位填写。

注:此页由受伤职工填写(要求手写不得打印),受伤职工因体能原因不能书写,可由直系亲属代笔并签

名注明,同时提交代笔人身份证复印件。

篇2: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一、工伤认定申请

(一)工伤认定申请的依据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第三章规定: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第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二)工伤认定申请的条件

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和个体工商户雇工(简称职工,男16-60周岁、女工人16-50周岁、女干部16-55周岁)发生工伤事故可申请工伤。用工单位按法定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0周岁)后延5年政策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可直接申请工伤待遇报销[填写《上虞市参保人员后延5年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审核表》表式附后]。

(三)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上虞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工资科)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诚信企业新招职工当月参加工伤保险并发生事故伤害的,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书面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网上申报单位48小时内申报并按上款规定的时限报送书面申请,今后逐步扩大到所有事故能上网申报)。

用人单位未在上述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即申报之日前产生的医药等工伤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四)工伤认定申请需要提供的资料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或《上虞市职工工伤小事故快速处理书》或《上虞市参保人员(后延5年)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审批表》,一式三份,表式附后);

(二)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三)劳动合同复印件(一份)(如无法提供劳动合同,可以提供工资单、考勤纪录、上岗证或两个以上同单位职工的书面证明等建立劳动关系的参考资料);

(四)受伤后初次门诊病历复印件及医疗诊断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一份);

(五)属道路交通事故的,应出具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复印件(一份);

(六)属履行职责遭受人身伤害的,应提供公安或司法部门的相关证明(一份)

(七)用人单位所在乡镇(街道)劳动救助中心或行业主管部门事故调查报告(一份); 以上材料除《工伤认定申请表》必须在30日内申报外,其他材料可以后补。

上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宣

篇3:下落不明职工工伤认定申请的时效

张某, 男, 某省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处机务段司机。2009年7月9日张某承担该集团某矿区段煤炭运输任务, 16时40分许, 当列车运行至某江铁路大桥时, 在机车无异常情况下, 张某非常规停车将车门打开, 沿铁路向机车后方桥中跑去, 不慎落入江中。张某落水后, 由于当时恰逢汛期, 水流湍急, 机务段与车站派出所虽共同组织人员, 先后多次沿某江两岸寻找, 并在该市日报登报寻找, 均无果。张某之妻段某在张某失踪2年后向所在市区人民法院申请要求宣告张某死亡, 法院于2011年8月4日在《最高人民法院报》刊发寻找张某的公告, 公告期满, 张某仍然下落不明, 法院于2011年12月22日依法宣告张某死亡。

2012年1月5日, 段某向所在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对丈夫张某的工伤认定申请。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经调查后认为, 张某发生失踪事故的时间为2009年7月9日,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有关规定, 从张某事故发生至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其时间已超过1年, 已经不在工伤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时效内, 所以对段某为其丈夫张某申请工伤认定作出了不予受理的书面告知。

段某不服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决定, 向所在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讼中, 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辩称,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 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 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因此, 由于张某失踪事故发生时间距其妻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已超过1年, 所以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张某工伤认定的申请是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

对于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的申辩, 段某的辩护律师认为, 《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一条亦规定了“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 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而且, 对其的工伤认定时效不应将职工下落不明之日作为事故发生之日, 而应以法院宣告死亡之日作为事故发生之日。因此, 段某为其丈夫张某的工伤认定申请理应得到受理并应认定张某为工伤。

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 段某所提出的理由更为充分, 遂作出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应撤销对张某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裁决。

案例评析

本案的关键和争议焦点在于, 段某为其丈夫张某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 是按照张某发生下落不明这一状态发生之日起1年内计算, 还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宣告失踪人死亡的判决之日起1年内计算。

通过对案情的回顾和梳理, 可以看到本案在工伤认定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 (1) 《工伤保险条例》 (201年修正版, 下同) 第十四条应当认定为工伤7种情形中的第5种是“因工外出期间, 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这一规定是职工可以被认定为工伤的一种情形, 其对情形的描述表达的是“下落不明”的一种事实状态, 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客观情况。 (2) 按照民事诉讼法 (2012年修正版, 下同第十五章第三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的相关规定,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 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 公告期限届满, 失踪人仍然下落不明的, 人民法院应依法宣告失踪人死亡, 被宣告死亡的公民丧失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终止。人民法院判决“宣告死亡”这一法律行为描述的是一种法律事实, 是对公民死亡的法律定义。

此外,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五章第三节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宣告公民死亡的期限有3种: (1通常情况下, 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的。 (2)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年的。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公民其死亡的可能性比第一种情况要大因而法定的期限相对较短。 (3)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 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这种情况死亡的可能性最大, 因而不受“4年或“2年”法定期限的限制。

结合本案, 从《工伤保险条例》来看, 根据第十四条第 (五) 款职工由于工作原因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情形, 应当认定为工伤, 并可以根据第四十一条“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 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 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 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规定享受有关工伤保险待遇。因此, 遵循《工伤保险条例》, 职工近亲属可以从职工发生下落不明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相应工伤保险待遇。这一规定也是从立法的角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职工及其近亲属的权益, 是保护性条款。不过, 人民法院宣告公民死亡是在法律意义上对公民死亡的判定, 这一判定与公民自然死亡具有同样的法律后果。因此, 职工近亲属自人民法院宣告职工死亡之日起1年内申请下落不明职工的工伤认定仍然有效

篇4: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8个月前,我在公司上班期间,由于所操作车间机台上的飞轮突然脱落而受伤。经住院治疗,虽然已经花去3万余元医疗费用,但仍落下七级伤残。可由于公司个别领导对我抱有成见,为借机对我加以刁难和“教训”,遂故意制造种种借口,不管我如何哀求,就是一直没有为我申请工伤认定,也拒绝向我提交认定工伤的相关证据,致使我一直无法享受到工伤待遇。请问:我该怎么办?

读者:白晓鸽

白晓鸽读者:

你有权避开公司直接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公司拒绝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你则有权要求公司赔偿损失。

一方面,你具有直接申请工伤认定的权利。因为《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正因为公司一直没有申请,甚至是故意刁难,决定了你可以通过工会或直接申请工伤认定,并要求公司承担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公司必须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其第十九条第二款则进一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即在你无法按要求提交相关证据材料,而这些证据材料为公司所掌握的情况下,基于公司违反了自身的法定义务,决定了其必须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承担责任:“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 廖春梅

邮编:342400电话:13133771817

出差被砸伤,虽侵权人不明也能获取工伤赔偿

编辑同志:

我是一家公司的采购员。三个月前,我被公司指派到深圳一家工厂购买原材料。当我下了公交步行前往工厂,途径一栋居民楼下时,突然被从楼上丢下的一只空酒瓶砸中头部。经送往医院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却花去4万余元医疗费用,还落下八级伤残。由于无法查证空酒瓶是谁所丢,我只好要求工伤保险机构报销医疗费用并给予相关待遇,但却被告知公司并没有为我办理工伤保险,我只能找公司担责。而公司认为我所受伤害并非发生在工作场所内,也与工作没有直接关联,且完全是别人侵权所致,故不构成工伤,其无需承担任何责任。请问:公司的说法对吗?

读者:冯佳妹

冯佳妹读者:

公司的说法是错误的,其必须对你作出工伤赔偿。

一方面,你的情形当属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其中强调职工因出差而导致工伤的认定条件有二:“因工外出期间”和“由于工作原因”。也就是说,你能否被认定为工伤,不在于你当时是否身处“工作场所内”,也不在于你所受伤害来自何人,而在于你是否具备上述两个要素。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你前往深圳是受公司指派,即因工;你出现在事发地点,是因为去工厂购买原材料所必需经过,即出于工作。另一方面,你有权要求工伤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已明确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即你对于自己所受伤害,既有有权请求工伤赔偿,也有权请求侵权人(丢空酒瓶者)赔偿,甚至有权获得来自工伤、侵权的双重赔偿。再一方面,公司必须向你赔偿损失。给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是每一个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公司拒不为你办理,显然是对自身法定义务的违反,自然也就必须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六十二条第二款之规定承担责任,即:“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颜东岳(笔名颜沐)

邮编:342400电话:13707022635

工友被提拔重用,强请“升职饭”当心构成犯罪

编辑同志:

我是一家设计公司的新进设计师。因此前一家与公司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大客户,对公司提交的多次设计方案一再不满,致使公司领导在大发雷霆之余,许诺只要谁的设计方案能达到大客户要求,不仅给予重奖而且升职。我通过半个月的苦思冥想,得出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并赢得了大客户的赞赏。公司领导随即兑现承诺,给了我一万元奖金,并让我担任部门负责人。苗某等3名老员工见“乳臭未干”的我一夜之间成了他们的顶头上司,出于妒忌和不服,也为给我一个“下马威”,阴阳怪气地要我在当地最高档的酒店请吃“升职饭”,因被我拒绝,遂前后三次对我进行殴打,最后一次还导致我轻伤。请问:苗某等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读者:杜 娜

杜娜读者:

苗某等人已涉嫌构成寻衅滋事罪。

该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条则进一步指出:“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实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的”、“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应当认定为 “情节恶劣”。与之对照,苗某等人的行为已经具备该罪的构成要件:一方面,苗某等人强请的“升职饭”目的,在于发泄妒忌、不满、不服的情绪,通过所谓的“下马威”逞强耍横;另一方面,在被你拒绝,而你的拒绝完全属于依法行使自身权利的情况下,苗某等人已经肆意挑衅、强拿硬要、随意对你实施殴打,不仅次数达到三次,构成“多次”,而且造成了你轻伤,即无论次数还是伤情,都意味着当属“情节恶劣”,即苗某等人难辞其咎,必须受到刑事制裁。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 颜东岳

邮编:342400电话:13707022635

从事公益性工作被解聘,为何不能获取经济补偿金?

编辑同志:

三年前,我与一家公司因劳动合同到期而解除劳动关系后,由于我年逾50,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加之没有什么专长,而一直未能找到工作。一家公益性单位见我家生活困难,却又无经济来源,出于照顾,让我担任公共场所协管员工作,工资来源于政府的扶持资金。如今,因我所协管的公共环境发生变化,单位提出解除与我尚有六个月到期的劳动合同。我虽表示同意,但觉得单位应给予我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而单位以我从事的公益性岗位与其它普通岗位不同为由表示拒绝。请问:仅仅因为从事公益性岗位就真的无权获取经济补偿金吗?

读者:张小莲

张小莲读者:

的确,你无权获取经济补偿金。、

虽然《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且其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进一步指出:“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即表明看来,单位提前六个月解除与你的劳动合同,理应按照你的工作年限向你发放经济补偿金。但是,该规定只是针对一般用人单位用工而言,就公益性岗位用工则不在其列,因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岗位,其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扶持、社会统筹资金,用来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而设立的从事公共利益管理和服务的岗位。与公益性岗位用工相对应,一般用人单位用工都具有营利性质,招工对劳动者实行择优录取竞争上岗,不存在优先安置、政策扶持性质。这实际上也是公益性岗位用工同一般用人单位用工的根本区别。故你能否获得经济补偿金,关键在于你是否具有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的法律特征。而你的工资来源于政府的扶持资金,担任公共场所协管员工作,明显具有公益属性,即不能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经济补偿金规定。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 颜梅生(研究室主任、江西省首届审判业务专家,笔名袁梅)

邮编:342400电话:13707071715

拼车郊游出事故,保险公司能否以“载客牟利”拒绝理赔?

编辑同志:

半个月前,因公司放假,我和2名同事商定一起自驾我的小车去郊游踏春,油费按实际支出,彼此分摊,且每人先预交100元,多退少补,即彼此“拼车”。不曾想,期间由于田间路面太滑,加之我缺乏相关经验,导致小车发生侧翻,并花去3600余元修理及施救费用。鉴于汽车尚在保险期内,我遂请求保险公司给予理赔,但却遭到拒绝。理由是我收费载客郊游属于私自从事营业性运输,而我与其的保险合同中约定,我的小车只是家庭自用,如果未经保险公司许可,从事营业性运输发生的交通事故,则不在理赔之列。请问:保险公司的理由成立吗?

读者:彭芬冉

彭芬冉读者:

保险公司的理由不能成立,其必须承担理赔责任。

首先,你“拼车”郊游并非属于从事营业性运输。根据《家庭自用汽车损失保险条款》附则之规定,营业性运输是指“指经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核发营运证书,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利用被保险机动车从事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的行为。未经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核发营运证书,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以牟利为目的,利用被保险机动车从事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的,视为营业运输。”即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没有核发营运证书的情况下,可以将私车载客“视为营业运输”的情形,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以牟利为目的;二是有运输旅客、货物的行为。而本案并不在其列:一方面,你向两名同事收取的费用,仅仅是实际支出的油费,且按照“拼车”约定彼此实行分摊,即你并非也不存在牟利,甚至还得倒贴小车本身的自然损耗。另一方面,你只是因为公司放假,而临时决定与同事“拼车”郊游,并不是专门从事载客经营活动,所运输的并非不特定的乘客,而是特定的同事,即不属于“运输旅客”。其次,保险公司不能免责。《保险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被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即只有在你载人致使小车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通知保险公司,而发生交通事故时,保险公司才有权拒绝理赔。可当时车内只有你和2名同事,并未超出核定的乘坐人数,没有因此增加轿车的危险程度,更不用说使“危险程度显著增加”。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颜东岳

邮编:342400 电话:13707022635

夫妻一方“失联”,另一方如何离婚?

编辑同志:

我与李某于2005年经人介绍认识后结婚,婚后夫妻尚可,并育有一个女儿。五年前,李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踪,至今下落不明。前不久,我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个在银行工作的女孩,她非常爱我,对我女儿也很好。我打算今年跟她结婚,但由于我和妻子的婚姻关系还没有解除,所以无法办理结婚登记。我现在想和李某解除婚姻关系,但她下落不明,请问我该怎么办?

读者:颜东

颜东读者:

夫妻一方“失联”,另一方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解除婚姻关系。

一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由人民法院通过公告送达和缺席判决的方式来处理案件,至于法院是否判决离婚,则由法院依法根据你们婚姻的实际状况来决定。为了能确保法院判决离婚,你还可以在起诉前先向法院申请宣告李某为失踪人,因为根据《婚姻法》第32条第4款规定,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二是通过申请宣告死亡来达到解除婚姻关系目的。根据《民法通则》第23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公民被宣告死亡后,其效力等同于自然死亡,夫妻关系自然解除。

需要提醒的是,通过上述两种途径都能达到离婚的目的,但在财产分配方面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缺席判决离婚的,法院会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宣告失踪的后果是失踪人的财产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等同于事实死亡,被宣告死亡人的财产属遗产,由其合法继承人继承。

从你反映的情况来看,以上两种方式你都可以采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最有利于保护自身利益的方式来达到离婚的目的。(末利)

―――――――――――――――――――――――――――――――――――――――

通联: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事故处理大队院内A楼206号陶家平(收)

邮编:243000

职业: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人民法院法官

电话:0555-2370249(办)13855550562 QQ:28016748

银行卡号:4340 6217 0002 5954开户行:建设银行马鞍山东湖公园支行

祭奠时被鞭炮炸伤,能否要求墓园管理单位赔偿?

编辑同志:

母亲去世后,我将其埋葬在一处墓园,并与墓园管理单位达成的协议,我每年缴纳600元管理费,由墓园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几天前,我前往祭奠时,突然被飞来的鞭炮击中眼睛,已花去3600余元医疗费用。由于当时燃放鞭炮祭奠者众多,根本无法确定鞭炮是谁所扔,我只好要求墓园管理单位给予赔偿,但却遭到拒绝,理由是我所受伤害并非其直接所致,且其已在入口的醒目位置上贴有禁止燃放鞭炮的告示,别人不听劝阻,自然与其无关。请问:在墓园管理单位并未采取任何实际措施阻止他人燃放鞭炮的情况下,真的可以无需担责吗?

读者:张 雯

张雯读者:

墓园管理单位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一方面,从侵权角度上看,《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即鉴于墓园是公共场所,墓园管理单位作为管理人,对墓园负有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其究竟应否承担赔偿责任,取决于其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从本案实际情况看,墓园管理单位却属未能。因为虽然墓园入口醒目位置张贴有禁止燃放鞭炮的告示,但其却并未采取任何实际措施阻止他人燃放鞭炮,甚至在燃放者众多的情况下,同样是听之任之,也就意味着墓园管理单位对可能发生的损害存在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的主观心态,具有明显过错。再一方面,从消费服务角度上看,你与墓园管理单位所达成的协议表明,墓园带有经营性质,并非纯粹的公益性服务场所,彼此之间存在服务与被服务的消费关系。而修正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和第四十九条分别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鉴于墓园管理单位没有保障你的人身安全,自然也就难辞其咎。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 颜东岳

邮编:342400电话:13707022635

同村村民对承包地是否享有优先承租权?

编辑同志:

我家虽然实现了机械化耕地,但由于承包地有限,难以实现增收。不久前,得知本村村民窦某有8亩的土地要出租,即赶去与他商量承租一事,可窦某说要租给他妹妹。其实,他妹妹早已出嫁在邻村落了户。请问,农村土地出租时,同村的村民是否享有优先承租的权利?

读者莫浩

莫浩同志:

你所咨询的问题实际上关于农村承包地的流转问题。《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2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可见,国家允许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土地流转必须依法进行。根据该法第33条规定,土地流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三)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四)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五)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同时,该法第37条还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根据上述规定,窦某转租承包地,在同等条件下,你享有优先承租的权利,这种权利是法定的。你可与窦某再行依法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请求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调解解决,或者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篇5:职工工伤认定申请书范本

单位 法定代表人

单位地址 邮编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手机

参保代码 单位性质

行业风险类别 事故类型

伤(亡)职工姓名 联系电话

家庭住址 邮编

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诊时间 年 月 日

劳动保障卡号 工种

身份证号

甘肃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印制

填 报 要 求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伤(亡)职工居民身份证,事故现场证人证词和其身份证及相关旁证。

二、劳动关系合同书或者事实劳动关系证明,劳务输出或借调人员的应提交双方单位签章的相关协议书。未签订《劳动合同书》需提交事实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如:(一)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的工作证、服务证、考勤记录、上下班打卡记录、领取报酬的领取证明、工资卡及工友同事的书面证明(工友本身必须与用人单位有明确的劳动关系)等;(二)用人单位与受伤者签订的书面协议;(三)与受伤职工有关的、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的票据证明等其他能够证明是该单位员工的材料;(四)当事人无法提供以上凭证的,建议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就用人单位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事项提起监察诉请,也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把查处结果或者仲裁裁定书作为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进行提供。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医疗诊断材料包括事故发生日,经门诊治疗出具的工伤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诊断证明以及相关就诊病历、影像检查报告、化验报告等;经住院治疗的应出具出院记录、手术记录;医疗诊断证明应加盖医院“医疗专用章或医务处章”。

四、申请因工死亡认定,还应当提交职工死亡医疗机构抢救病历和医学死亡证明、司法部门的死亡证明、户口注销登记或火化证明等。

五、不同伤(亡)事故情形还应分别提交以下相应材料。(一)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提交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已合法登记的查询证明;(二)发生交通事故而伤(亡)的,应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用人单位的上下班作息时间证明,用人单位与职工住地的合理路线示意图及常用交通工具证明(驾驶证、行车证正本、副本);(三)因工外出发生事故伤(亡)的,应提交因工外出工作证明、对方单位出具的有关证据(如:会议、调研、座谈会等通知);(四)职工为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而伤(亡)的,应提交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的认定或结论意见;(五)诊断为职业病的,应提交职工职业病证、职业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六)职工因工作原因下落不明的,应提交公安部门的证明或者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书;(七)因犯罪、自残、自杀、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应提交法院、公安等相关部门出具有关法律文书等证据材料予以证明。因醉酒导致伤(亡)的,应提交医学证明表明职工醉酒,或者有证据表明职工在工作中有严重的行为失控表现,并导致事故发生。

六、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申请工伤认定的,代理人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委托律师担任代理人的,还应当提交与有关法律服务机构签订的委托协议书等证明材料。

七、写清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当时所从事工作简述、受伤原因,在场有哪些目击证人、救治医院、伤害部位和程度以及对照《工伤保险条例》条款等基本情况。

八、申请时,用钢笔、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清楚,不准复写,填写后不得复印。同时必须提供相关证据原件和复印件进行核对(复印件使用A4规格纸张),并由申请人按工伤认定申请证据、材料清单要求填写签字后提交。

用人单位对有关事故发生经过的详细调查:

用人单位对有关事故发生经过简述(不超过50个文字):

劳动关系及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签章: 年 月 日

注:此页由用人单位填写。

受伤职工对事故经过的自诉:

伤(亡)职工身份证复印件粘贴处

受伤(职业病)职工签名:

篇6:企业职工特殊工种认定申请

我叫______________男(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出生,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年______月在_____________工作,特殊工种为_____________,从事特殊工种累计年限______年,现已符合特殊工种认定条件,特申请为我认定特殊工种,如有弄虚作假骗取特殊工种身份的,我愿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

申请人签章:

单位盖章:

****年**月**日

篇7:职工工伤困难补助申请书

我名叫xxx,男,汉族,生于1988年3月,系甘肃省xx市庆城县高楼乡xx村xx庄自然村人。

我于20XX年5月25日在单位庆城县公安局上班的时候发生意外事故,头部受到严重创伤,经医院鉴定为颅脑出血、颅骨骨折、颅底骨折。需要做两次手术治疗。经过两次手术的治疗,目前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是确对家庭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两次手术期间家中东凑西借的垫支1多元,手术后仍然在继续用药治疗,到现在为止又花去医药费6000余元,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本来贫困的家境又更加清贫如洗,实在难以维持生机。

我家虽有四口人,但是父母老实、憨厚,仅靠自己的体力维持家庭生活,加之父母有常年多病,而我和弟弟年龄也都大了,还没有成家立业,而今我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穷困潦倒,现在家庭不但负载累累,最重要的是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了,因此上,我只好向上级申请,希望组织考察证实后能给予我最大的帮助为盼!

申请人:xxx

篇8: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田某系某家纺用品有限公司的车间主任, 2013年9月26日12时在单位食堂午餐后, 去单位的职工宿舍休息。下午3时02分, 同事朱某发现田某昏迷于宿舍, 立即向120求救。后经医院抢救无效, 于当晚7时44分死亡。经医院诊断为:心脏衰竭猝死。

2014年1月8日, 田某家属向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并提供了劳动合同、医院病历、死亡证明等材料。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后, 于2014年1月10日向单位发出了《限期举证告知书》。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提供了工商注册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工资表、考勤表、证人证言以及《关于田某正常死亡是否为工伤的意见书》。

经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调查核实:该单位的工作时间为早上8时至中午11时30分, 下午1时30分至晚上6时;田某当日上班时未曾向其同事反映身体不适, 午餐时也并无不良反映的症状;单位的职工宿舍也并非安排给田某的固定休息场所。根据以上情况, 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田某并非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 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 不予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并于2014年3月3日作出了《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田某家属不服, 并提起了行政复议。

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职工在单位的宿舍突发疾病死亡, 能否等同于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 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视同为工伤。因此可见:突发疾病死亡视同为工伤的条件必须符合“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三个因素。

各方观点及理由:

1. 职工方申请工伤的理由: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 (二) 项规定,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 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应当认定为工伤。田某死亡地点是在其从事与自身本职工作相关联的其他准备或辅助工作场所;时间是工作时间前后的一段合理的时间内。职工从事本职工作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 具体劳动动作是这一活动的主要内容, 但工作活动也包括了上下班前后的在途时间、职工在食堂吃早、晚饭的时间, 包括如厕、休息、睡觉等行为, 不能形而上学的割裂开来, 因此, 田某在宿舍突发疾病应当等同于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

2.市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为不是工伤的理由:

田某突发疾病的时间是在12时至15时之间, 地点在单位的职工宿舍。田某突发疾病死亡的事实明显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所规定的情形, 特别是不具备工作岗位的条件。“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是第十五条第 (一) 项视同认定工伤的必要条件, 缺一不可, 故不予认定田某突发疾病并死亡的事实视同工伤。

案例评析

1.从工作岗位的界定角度: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必须对工作岗位的界定要有明确的标准和尺度。

工作岗位是职工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作区域和职工为完成某项特定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相关区域。对于一些与职工从事日常内容直接相关的场所, 如办公室、车间等, 并无争议, 但对于在单位间接控制范围内, 职工固定工作岗位场所外的, 如本案中的宿舍、上下班途中的通勤车、厕所等, 是否属于工作岗位却意见不一。笔者认为, 能否认定为工伤在于职工发生伤亡时, 所从事的活动是否与其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具有直接的关联性。

本案中, 田某在完成了上午的工作, 并在午餐后选择去职工宿舍休息。该过程已经完成了上班、下班、休息三个行为。从整体来看, 田某已经完成了该时段的工作任务, 从午餐结束至其突发疾病死亡应当视作其下班后发生的过程。因此, 去职工宿舍休息已经与其应当履行的车间主任这一工作职责没有直接的关联性。

2. 从立法角度: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 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视同工伤。因此从立法本意上, 《条例》十五条第一款视同工伤与十四条规定的情形, 是为了保障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突发疾病的情形的人性化扩展。因此, “病”和“伤”的保护一般是属于不同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调整范畴的, 《工伤保险条例》保护的是因工作中遭受事故而发生伤害的情形, 而疾病应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保护的范围。立法者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 (一) 项中将“突发疾病”纳入工伤保护的范畴, 虽然限定了一些条件, 但这样的立法即使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立法相比, 也是有所突破和超前的。“48小时”是立法者为了避免将突发疾病无限制地扩大到工伤保险的范围而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所谓视同工伤, 就是说这类情形本不应属于工伤的保护范畴, 但考虑到其与工作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在特定历史背景情况下, 将其视同工伤对待。那么也就意味着立法者在立法时其天平已经有所倾斜, 作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适用这些条款的时候, 就应当严格依据法条的规定。

本案中, 田某未到单位上班而在职工宿舍休息不能看作是工作时间;职工宿舍是单位给职工的一种福利, 不能看作是工作场所的延伸。《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中对地点的定义是“岗位”, 这比场所的概念更有针对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不同于第十四条, 他是排除了认定工伤的最主要因素“工作原因”的条款, 视同工伤的情形是对工伤本意 (因工作原因受伤) 的延伸。

篇9: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

关键词: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法律研究

一、先行支付制度出台的背景

据人社部统计,2014年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639万人,参保率仅为26.72%,其中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7362万人,参保率仅为26.87%。工伤保险的覆盖面小、参保率低,使职工在因公受伤后难以及时获得救济。而现行救济途径程序冗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支付相关费用。但在实践中,如用人单位不予配合,通常职工需要经过劳动仲裁、一审、二审诉讼,最长可达1701天,而诉讼程序完结后,裁判文书执行更是困难,使职工最终难以获得救济。为保障未参保职工能及时获得救助,《社会保险法》第41条明确规定了工伤保险基金的先行支付制度,体现了工伤保险制度的社会属性,保障了全体职工的权益。

二、先行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先行支付制度实施以来,全国已有18个省市出现了地方社保机构向劳动者先行支付公司保险待遇的案例,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使许多未参保的职工在因公受伤时能及时获得救助,但实践中先行支付制度仍存在诸多实施问题。

第一,工伤认定难。目前,我国的工伤认定部门是专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认定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是由社保部门举证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工伤认定在工伤事故后通过事后调查做出的,往往因现场证据灭失、相关人员不配合、调查人力不足等原因,以致很难达到诉讼的证明标准,社保部门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第二,确认劳动关系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按此逻辑先行支付以工伤认定为前提,工伤认定以确认劳动关系为前提。虽然我国已承认事实劳动关系,但是劳动关系的确认仍然会在流程上成为工伤认定的阻碍,用人单位常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 “策略”,来拖垮劳动者的维权之路。实践中的问题在于工伤认定部门依据职工提交的申请材料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之后,用人单位以工伤认定部门无权认定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为由对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的请示》的批复中明确了工伤认定部门具有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职权。然而对于此项职权与劳动争议部门的职权之间的关系并未详细说明。

第三,证明用人单位不支付难。在确认劳动关系成立,并且持有工伤认定决定书后,申请先行支付的另一个条件是要证明用人单位不支付。根据现行规定,申请先行支付的情形是用人单位撤销、用人单位拒绝支付、申请人本身不能获得工伤保险待遇以及职工认为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其他情形等4种情形。对于这4种情形,现在社保机构在操作中标准不一,指向不明,往往作出狭义解释,增加职工的证明责任,常常以职工未明确证明用人单位不支付,而拒绝职工的申请,间接阻碍了先行支付制度的实施。

第四,支付后追偿难。先行支付不同于垫付,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保机构可通过查询、划拨、通知或申请法院执行等方式向用人单位追偿。然未参保企业往往是小企业,特别是现在公司注册资本改为认缴后,一旦发生工伤,其现有资本无法承担工伤保险待遇,特别是现在公司注册资本改为认缴后,发生工伤后更是几乎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不仅使工伤社保基金财产流失,更损害了其他依法参保用人单位的利益和积极性。

三、先行支付制度的完善

(一)改变劳动关系确认与工伤认定的主体

为解决目前劳动关系确认和工伤认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劳动关系认定上,应赋予职工选择权,既可申请劳动仲裁,也可自申请工伤认定部门一并处理劳动关系确认,且只能择一,一事不再理,因为工伤认定部门本身就具有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职权。其次由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在裁决工伤案件时一并认定工伤,因工伤认定实际上是一种法律事实,对法律事实的认定和调查核实有争议解决部门来处理时其职责应有之义。

(二)降低职工“单位不支付”的证明责任

《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对于证明单位不支付规定了社保经办机构的催告制度,对于用人单位不支付的情况下,社保机构可书面向用人单位发出书面催告通知,告知其不按时足额支付的,社保经办机构在先行支付后即取得要求其偿还的权利。笔者认为,对于单位不支付的证明并不要求达到确定无疑的程度,只要申请者单方提出,社保经办机构经初步认可进而通过催告制度来确认用人单位是否不支付,而排除因申请者对单位不支付证明不力而不能获得先行支付的权益。

(三)加强行政监督,单独设立先行支付基金

为提高公司保险参保率,社保部门应加强行政监督,用人单位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以此提高工伤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工伤保险基金面对先行支付制度的申请足以良好运转,依法追究用人单位不参保的法律责任。其次改变先行支付主体。低参保率使工伤保险基金背负称重的支付风险。工伤保险制度兼有保险与社会属性,劳动者的风险应当通过国家的强制作用来使社会一起承担,而未参保职工的出现实为国家强制作用不足所致,因此对于如此低的参保率,国家应注入资金成立独立的基金会为低参保率“买单”,国家先行支付后,再以国家的名义向用人单位或连带责任人追偿。由单独的基金会来先行支付,既可以保障申请人及时获得救助,保护合法用人单位购买社会保险的权益,又能保证工伤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王显勇,未参保单位职工职业伤害法律问题研究,当代法学,2009年第4期.

上一篇:中国仓储行业研究报告下一篇:表4-家长知情同意书(窝沟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