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工伤认定问题研究

2022-0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第1项中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 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此法条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 是否认定为工伤, 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决定着家属能够拿到多少赔偿, 因为工伤与非工伤的赔偿标准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针对这条法律规定的合理性与否成为讨论的焦点。

一、48小时死亡的合理性

48小时工伤认定的目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当中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劳动法等相关法律在立法上具有法意倾斜性的特点, 工伤保险条例同样如此。若要弄明白15条背后所涉及到的利益纷争, 首先需要明白何为工伤。所谓的工伤就是指:劳动者因为工作而直接或间接受到的人身伤害, 通常所说的职业病便是工伤的具体内容之一。在工作中直接受到的人身伤害, 在法律认定上比较容易界定, 但是间接受到的伤害在认定上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而这种“48小时抢救无效”便属于间接受到的伤害。从立法上来讲, 这是出于对劳动者的保护, 引发死亡的原因有多重, 很难准确判断死因是否是由工作所引起的, 因此法律统一规定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劳动者统一认定为工伤。

当然, 这种保护也是有限度的, 只有这样才能在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 而不是一味的偏向于某一方。因此, 48小时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工伤的范围, 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及其家属的权益, 保障期今后的生活, 同时也保障了雇佣者的利益。

二、48小时工伤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一) 实践中认定的复杂性

从第15条的规定来看若要认定为工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在工作时间内、在工作岗位上、48小时内抢救无效。首先, 工作时间包括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工作的准备时间与结束时间、上下班途中的时间、因公外出的时间四个部分。其次工作岗位是指劳动者履行单位所派发的任务的劳动场所。虽然法律条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但是在实践中疾病突发之后, 难以准确确定病发的时间、地点, 因此在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 48小时这一时间界限在认定上也具有争议。法律明确规定了48小时, 这便是一条分水岭, 48小时内是工伤, 超过了48小时便是非工伤, 虽然能够迅速判断是否属于工伤, 但是很显然不符合社会现实, 劳动者自身情况的不同, 疾病的性质等都会对劳动者病发后的死亡时间产生巨大影响。而从医学水平上来说, 如果给患者戴上呼吸机, 让其存活超过48小时并非难事, 因此如何认定时间界限也增加了这条法律执行的复杂性。

(二) 法律与伦理的冲突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 48小时的规定简化了工伤认定的手续, 但是这样过于僵硬的认定标准与社会道德伦理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从家属方面来讲, 在明知伤者救治无望的情况下, 很有可能会因为这条规定而放弃救治, 以确保被认定为工伤, 增加赔偿金额。而用人单位在48小时内会拼命救治伤者, 以确保其存活时间超过48小时, 但是一旦超过48小时, 用人单位的态度可能会发生巨大的转变。这样的做法伤害了伤者的生命健康权, 罔顾道德的底线, 归根究底这一切都是因为15条的僵硬化规定。

三、48小时工伤认定问题的立法修改建议

从实践中不难看出, 48小时的规定存在着不合理性, 它的实行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甚至关乎到社会伦理道德。为此, 笔者通过对法条的研究, 参照多位学者的观点, 提出以下几点修改建议:

首先, 通过司法解释等增强该条款的弹性。法条以简短的几十个字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现实中的情况却远比这个要复杂。如果仅仅依靠48小时的规定来判断伤者是否属于工伤, 可能会激发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 引发社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而言, 48小时的规定过于僵化, 医疗水平、病情复杂程度、伤者体质状况等都会影响伤者的死亡时间, 因此以48小时一刀切的做法不够科学, 为此相关立法部门应当对这一条文做出细化的规定, 在司法解释中48小时问题做出详细的解释并规定例外情况, 例如:依靠呼吸机存活超过48小时的可以视为工伤。此外, 每个个案的情况不一, 一刀切的做法过于冰冷, 通过扩大法官的自主裁量权最大限度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次, 法律规定“职工及其家属认为是工伤, 用人单位认为不是工伤的, 由工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为了防止用人单位为了自身利益掩盖事实, 隐瞒某些证据, 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鉴定机构来进行鉴定, 增加劳动者的救济途径。

四、结语

就像郑尚元教授所说“任何制度的构建都存在利弊两方面, 不可能存在无懈可击的制度, 也不存在不需要推敲的理论。”48小时的规定既有其合理性, 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希望在今后的立法工作中能够对这一问题加以解决, 维护社会公平, 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摘要:工伤保险条例的出台促进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健全, 为工伤认定提供了法律支持, 在当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 劳动关系日趋复杂, 工伤认定在社会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保险条例15条规定的“48小时死亡”问题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众多法学家对纷纷对此提出各自的观点。对此笔者将从现行法律规定着手, 分析其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修订建议。

关键词: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认定制度

参考文献

[1] 赵海帆.工伤保险条例15条“48小时死亡”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3 (03) .

[2] 陈宏寿.当议工伤认定48小时的合理性[J].昆明学院学报, 2011 (33) .

上一篇:浅谈研究生课程建设下一篇:习惯性便秘的辩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