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2024-04-22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共6篇)

篇1: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资料来源:孝亲网

作者: 刘余莉 时间: 2011-05-23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

在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同学一样:这已经是古人的礼节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礼节?

但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当中的深意。

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在大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就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每一次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我就想这些人都忌妒我,所以他不投我的票。

后来学了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就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哪里都是你的家。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的彻底,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这原因一定是在内不在外。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幸福人生,确实有着莫大的收益。

有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

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

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

比如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我们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

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的比古人高,看的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

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如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的经典?

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司马迁的《史记》那样的巨著;

同样,现在中国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

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人要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把我们的心平静下来。现在很多人的情形是心浮气躁,心难以清静,被物欲所牵引,心境中总是有一些风浪,所以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映照就不是如实的了,看的就没有古人深刻了。

第三,就是避免历史虚无主义。

五四运动和十年文革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大加批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也达到了极端,而且这种误解一直影响到现在。好像传统文化是阻碍我们社会发展的因素,这是历史虚无主义。

什么是实用主义?

西方文化讲思维很深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们看关于执行力的书,我们看第一本好像知道这个执行力是什么了。但是我们看第二本,第三本就不知道执行力是什么了,越看越糊涂。它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目的是要炫耀自己的才能。但中国文化就是讲实用主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虽然中国古代的哲人思想很高深,但是他们用简单的话语,通俗的语言把其思想给大家解释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明白。

所以中国人讲的实用主义,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实用主义,也就是说在一个人中了箭以后,他不是去问这个箭是谁射的,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是从哪里射来的等等这些问题,而是马上把中箭者他身上的箭拔出来,把中箭的人医治好。所以中国人讲实用方法,你只要应用了这些方法,对于幸福人生就会起到效果。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的是什么?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传统文化的核心的话,这两个字就是“道德”。

“道德”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传统文化中它是用两个字来构成的。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道,用现代西方哲学的话来讲,道就是必然存在的宇宙秩序。

而中国人简单地称之为自然而然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是不变的,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也是一样,儒家也常称之为天道,比如说在论语上,孔老夫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意思就是天虽然不是用语言的方式和我交流,但是我们能从四季的变化中,从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中,感受到一种自然规律的存在。

当孔老夫子在思考天的漠然无语的时候,他看到了一种不是因为上帝的创造而神圣的自然,而是万物在自然的生长过程中赋予我们的一种自然规律、关系和秩序。

比如说“春华秋实”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事实,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密不可分的和谐关系等等,这都是自然规律。

《易经》上也说古代的圣人,“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从中得出了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既然是一切事务,就不仅仅是包涵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包括了社会人文秩序要保持稳定,保持和谐,必须遵守的人伦大道,这就是孟子所提出的五伦关系。

那就是: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各位朋友看了这五种伦理关系,不要把它当做知识去学习,而要审视自己在这五种关系当中的责任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比如说,作为儿子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孝顺父母,作为领导,作为被领导,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职责?

做领导的是不是能够仁爱关心下属?做被领导的我们是不是竭尽全力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丈夫是不是做到了有道义,有恩义,有情义?

作为妻子是不是本身有良好的德行,起到了相夫教子的作用?

作为兄长是不是做到了友爱关心弟弟妹妹?

作为弟弟妹妹是不是对兄长很是尊敬,很是听从?

作为朋友和朋友相交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做到了言出必行?

那么这几个关系处理好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社会人文秩序,才是井然有序的。

这个道不仅仅是包含了宇宙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社会人伦秩序的规律,所以它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

什么是德?

德者,得也。

道德的德,和获得的得,是相通的。那么,他得到了什么?其实,就是得到了道,中国有句话叫得道之人,其实也就是圣人。

他们对道有着深刻地理解,所以他们所表现出的品质就是有德了。

《四书五经》所体现的都是古人对道的理解。比如,在《易经》上有这样的一句话“既阴既阳之为道”。这个阴阳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都可以从我们人类社会中的现象得到观察。

比如说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长就有潮落。我们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都是一阴一虚,我们把这个道理用来观察人世的变化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懒惰,那就一定会有困苦的日子到来。一个人如果骄傲,那就会有倒下的时候到来。

中国人经常说一句话“富不过三代”体现的是一阴一阳为道的规律。我们看第一代创业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天下创下了世界。

到了第二代虽然条件好了。但是还能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还能在父辈的基础上使这个企业壮大起来。

到了第三代,他们一出生就过着富贵的生活,他们没有体会祖辈和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不仅不知道什么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学会了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就把祖辈和父辈辛辛苦苦所打下的基业给败光了。

现在,甚至已经变成了富不过当代,很多人发家有了钱后就开始骄奢淫逸了,还没有到第二代他就已经贫困潦倒了。

所以现在一句话“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原因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传统文化。

中国人讲“厚德载物”,有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你外在的财富和名声。如果你没有深厚的德行做根本,那财富、身份、地位就都是昙花一现,保持不了长久。

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保富法》,是曾国藩的外孙写的。他经历了晚清起起落落的情况,把自己的感悟记载下来写了这本书。

所以中国人说“遗金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遗书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怎么办?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我们现在的人挣钱了自己不舍得花,为什么?为了留给自己的儿孙。但是你的儿孙如果有德行,他会用他的德行,创造财富,创造事业,你留钱给他有什么必要吗?相反你的儿孙没有德行,没有才能,你留给他他,他迟早也败坏掉,你把钱留给他,是百害而无一利。

美国人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你看世界的首富们,他们没有把钱留给儿孙,而是立下遗嘱,捐献给慈善事业,这些才是明智之举。而且这个德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的子孙,绵延千年而不衰。

历史上对阴阳的规律体会的最深刻的莫过于曾国藩了,他说要看这家子弟有没有发展前途,能不能兴旺发达?就看三件事就好了:

第一件看这家子弟早晨几点起床。

中国人一直保持着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晚睡晚起,违背了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饮食起居,这个人基本上可以不得病。早睡早起,也可以看出一个孩子自律严谨的生活态度。

第二,看他是不是自己的事自己做。

曾国藩做到了四省的总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但是他仍然要求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果孩子所有的问题你都给他处理好,他就不知道这个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对父母也没有感恩之心。

你让他去做一次家务,你让他炒一次菜,他才会知道父母的不易,他才会对父母的劳动成果生起感恩之心。当然,这也可以看出这家子弟,是克勤克俭还是是骄奢淫逸、铺张浪费。

所以,他也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

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以前还在走上坡路,但是突然下滑了,开始走下坡路,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他认为奋斗已经够了,该享受生活了。所以他开始玩物丧志,他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了。

第三件,是看这家子弟是不是读圣贤书?

我们的人生就留下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遗憾。我们的古圣先贤,他们也有这样的遗憾,他们不希望这样的遗憾再出现在子孙后代的身上,于是他们就用心良苦把自己的智慧承传下来。

那我们怎么样读圣贤书?

文言文的学习至为重要,她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要从孩子小时候就重视国学经典的诵读,一个人如果经常读圣贤经典,就自然能够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

舜,被列为24孝之首,他的父母,他的弟弟三番五次的要置他于死地,但是他不仅没有去怨恨报复,而是不断地反省自己:我自己在德行上有不够的地方,不能够得父母的欢心?

后来,他得到了天子之位,但仍然以不能得父母之欢心而忧虑。

最后,他的德行感化了他的父母,也感召了天下人。

孟子就说,为什么舜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因为他遵循万事万物的法则,又洞察了社会人文关系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和天地人文自然的秩序,和人的天性相应的。

论语上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是什么人?

处处想着助人为乐,总是不断想方设法去帮助别人,他的心胸总是处于一种欢心喜悦坦坦荡荡的状态。小人就是只想着自己利益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想方设法的去谋害别人,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样的人他的心胸总处于郁郁寡欢的状态。

诸位朋友,我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呢?

就看我们的心胸经常是坦坦荡荡,还是经常是郁郁寡欢,还是闷闷不乐。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了。现在大家都说我的压力很大。

各位朋友,当你压力很大的时候,你很焦虑的时候,你去关心一下自己的心,我们为什么有压力,我们为什么而感到焦虑呢?

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现在我们还在学西方的价值观,为了获得自己利益的满足,去和别人竞争,所以,尔虞我诈就出现了。

竞争再向上提升,就成为了斗争,再向上提升就变成了战争,所以,现在世界每一天都有局部冲突或者是战争。如果使用了原子武器,就会导致世界末日。所以获得利益满足的价值观,没有给人类带来一个光明的前程,而是把人引向了穷途末日。

所以我们中国人不讲竞争,讲仁爱。爱是什么,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当自己有压力,一定是因为只想自己的利益,不想如何去帮助别人。我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中央党校工作,当时学校有一个规定,每节课后学生要给老师打分。因为没有上过讲台,在前几个月我压力很大。担心自己的课讲不好,面子上过不去。后来我就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转向自身利益之外的事,那就是我这堂课能够给学员、能够给听众,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转变和启发?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压力减轻了,而这种想法也促使我备课非常用功,最后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我们都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应该怎么去做?

孟子强调:耻之于人大矣。

“耻”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

为什么?因为有羞耻心的人能够改过自新,能够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重新做人,最后成圣成贤。

但是没有了羞耻心的人,就堕落为禽兽了。

我们做了错事,要感觉到惭愧。并且因为这个惭愧知耻近乎勇,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

现在我们的毛病问题,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贪”,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吃。

如果你贪财,你一定要记住《大学》里“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货是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取的,一定会以不正当的方式给败掉。这个财并不是到了你手了就是你所有,它被五家所共有,哪五家?

首先是官府,如果这个财是贪污受贿得来,最后是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家产也被充公。所以他赚到你手,但不是你的。

还有水灾、火灾,那些自然灾害,也会把不义之财给焚烧掉。

还有盗匪。

还有一个,就是防不胜防的败家子。也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家教,父母没有给他做好良好的榜样,他也是贪污腐化,生活娇奢淫欲,最后没有使这个家族承传下去。

所以古人读书明理,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古代的读书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送给他他都不敢去收。

有的人觉得我的钱已经赚的差不多了,地位也不错了,就开始贪色。中国人说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个绝对不是形容,这一把刀,把你所有的功名富贵给你削的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

所以那些淫乱的人,带来灾祸是最迅速的。

有的人不贪财不贪色,就是特别喜欢出名,要放下名利太难了,特别是知识分子可能对自己的名声看的很重。

许多明星没有用自己的名声去做有益于社会的引导,倡导的都是引起人们邪念的东西,这样的人很难有好的结果。所以我们会听到有明星突然自杀身亡,突然出了车祸,突然出了问题。

今天我们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幸福。

我们如果对幸福的理解不对,你也很难获得幸福。

比如说,美国的海伦盖拉女士,她是一个又穷又哑的人,但是她周游了世界,给世界的很多聋哑人带来生的喜悦,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逆境中的幸福之人。

还有顺境中的不幸之人,比如说有些人是亿万富翁、百万富翁很有钱,但是因为有钱每天惹事生非。

有的人因为忙于工作忽视了儿女的教育,结果孩子长大后惹出麻烦,让他应接不暇。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幸福之人。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说白一点,就是充满喜悦的生活,如果我们说的复杂一点,那就是家庭圆满,在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充满喜悦的,如果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所要的社会,那我们就可以提出达到这样幸福的最近之道。

第一个原则,一天之中,不生恼怒。

怒是奴隶的奴,下面一个心,告诉我们当人发怒的时候,是把人的心变成了奴隶,所以有人说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什么?恨、怨、恼、怒、烦,人生五毒丸,吃了半颗,就生病,吃了一颗就要你的命。

所以,脾气不好,对自己的健康有很大影响。怎么办?要转怒为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希望别人原谅我们,我们也不要去对别人求全责备不让他们去犯错误。一个成熟的人能够掌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会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情绪稳定,能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起是种享受,而不是压力。

从逻辑上讲,没有一个人能深入我们的内心,那么,那个让你生气的人是谁?是我们自己。所以,以后再生气的时候,不要再说你又让我生气了,都是自己内心生气。

第二个原则,一天之中不出恶言。

恶言包括了粗鲁骂人的话,挑剔抱怨的话、欺骗他人的话、不守信用的话、挑拨离间的话、讽刺指责的话。各位朋友如果你从早到晚都在说这样的话,你就是口出恶言,这些都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个原则一天之中家庭和睦。

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夫妻之间只要能够守住一句真言“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这个家庭一定可以白头偕老。

一定要记住,处处考虑到对方的需要。还有教育儿女要守住一个原则,就是德教为先,以身作则。要使自己的儿女来孝顺自己,一定要首先尊敬父母。

中国古人说“弃老取幼,家之不详”如果我们放弃了父母亲,对他们不孝顺,反而把所有关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已经是不吉祥了。

所以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够给大家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孩子的观念,谢谢大家。

篇2: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中华传统文化,古圣先贤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无非道德二字。道是什么,其实很简单。道就是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一阴一阳之谓道 ”。什么是德呢,正所谓“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按照自然规律,按照自然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学德修德,一定获得吉祥平安。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种种困惑坎坷,感到心情烦

闷时,不妨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古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必能获益非凡。当我们心不甘愿参加劳动时,须知“习劳知感恩 ”,要感念大自然的恩赐,感念在劳动中得到的锻炼,感念所有劳动者的辛勤操劳;当我们感到自己无法被人理解,一腔热血向谁诉时,须知“德不孤,必有邻”,微斯人,吾亦与友而归;当我们面对鱼与熊掌的抉择时,谨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知“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要对得起天地良心。所谓“圣贤之书于心相应 ”,那些至理名言能使我们与古圣先贤直接对话,仰望并体味他们对天道的认知与体悟,在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懈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至高境界。

老师在课堂不断强调传统文化重要的是行,而不是口头传授。践行二字看似复杂,其实表现在生活处处。就比方十分常见的行为--鞠躬。【弟子规】中说“揖深圆,拜恭敬 ”,这个举动确实十分简单,但在我看来它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动作。一鞠之下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佩,傲慢之心烟消云散。正所谓“ 君子敬而不失,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其实践行还有随手将一片废纸放入垃圾桶;热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在利益冲突中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坚守心中准则,体悟慎独二字,须知“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还有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简练但不简单,看似平凡,但又有几人能够完完全全奉行呢?八荣八耻是准则更是无形而有力的鞭策,要我们身体力行,用脑思考,用手行动,用脚前进。

老师还在课堂上着重讲述悟字。传统文化并非像数学物理那样有公式定理可循,能明明白白讲述清楚,它需要学习之人自己领悟,体味每一句至理名言的深刻道理。正所谓“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明白。但要真正领悟圣贤的深刻用意并且学会了简单,其实真不简单。“悟”为我心而悟,我心而觉,【说文·心部】:“悟,觉也。”“悟”从心,从吾,强调了悟是靠自己的本心去领悟、开悟、觉悟。“悟”中之“吾”是悟的主体,说明悟性、悟道、悟解、感悟、觉悟、大彻大悟皆为自心、自性所至,而非外力所为。“悟”是人的一种认识转变过程,即由迷惑到清醒、由模糊到清楚、由错误到正确的认识过程。换言之,悟是一面镜子,映射出真实的自我,表明自己的所思所感。悟进圣贤的千言万语,悟出自己的一语真言,方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不二法门。

我们说 幸福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心满意足的心理状态。我们必须用那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去探索,感知,发现。王凤仪老先生曾说“恨怨恼怒烦,五颗毒药

丸”。所以为了我们幸福人生的事业,我们要一天之中不生气恼,一天之中不出恶言。我们要知道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我们,我们要学会磨去怒的棱角,转怒为恕,何其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道。另外嫉妒也是人类的原罪,嫉妒就是用别人的成绩来折麼自己,岂不闻“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我们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正如【太上感应篇】中所载“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总而言之,我们要把快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期待别人给自己带来快乐,但求自己把快乐带给他人。

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完全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今天简单跟我们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要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从儒家学说中寻找积极进取的精神,从道家的学说中追求自然的人生,从释家学说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从诸子百家的学说中丰富自己的生命内涵,从而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指明前行的方向,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生机,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愉悦,让自己的人生充满阳光。

篇3: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一、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1. 当代青年人的幸福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伴随而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对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幸福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人产生了新的选择困惑和幸福困惑。

大多数青年人认为:只要我有钱, 就一定会很幸福, 没有理由不幸福。于是就把发展的焦点集中到外在物质的极大丰富等方面。虽然现代文明给我们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物质生活, 但是, 很多人还是不幸福、不快乐、不开心。

2. 幸福的本质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不属于物质的范畴, 而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小空间当中, 很多时候与外界没有关系。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曾提出一个问题:金钱和幸福, 哪个最重要?很多人认为, 有钱就是幸福, 没有钱就是痛苦。但无数生活经验与科学数据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选择金钱最重要, 终将很难用金钱获取幸福。倘若忽略了精神上的营养, 而仅仅注重物质单方面的发展, 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当然, 如果温饱问题解决不了, 肯定很难有幸福感, 这是不用质疑的。但二战以来, 欧美和其它许多国家开展了154次问卷大调查, 所有调查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金钱能够带来满足, 但效果是最小的。”尤其是到了一定的时候, 物质财富与幸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幸福感是一种从内心流出的喜悦, 是由内而发的精神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没有痛苦的, 如果快乐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痛苦, 那么就不是真正的快乐, 物欲的满足即是。物质的满足只能刺激物欲的不断升级, 而向外追求的物欲又由比较而来, 大多很难满足, 或满足只是暂时的。所以快乐是表面的, 不持久的。而由内而发的精神的快乐不受时空限制, 可以永久, 并且不伴随痛苦。

二、青年人幸福感现状

1. 身心不和谐

导致身体和心理疾病的发生。“2010年中国城市健康大调查”结果显示, 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 处于劳累状态的人群接近六成, 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仅占调查人群的2.5%。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 中青年人群的生活负担越来越重, 他们一直处于疲惫状态, 体质在不断地减弱, 特别是心理压力, 高度紧张, 过度焦虑。所以很多年轻人处在健康透支的状况下, 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换来了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据专家介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 轻度的精神疾病, 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将像感冒一样普遍。

2. 伦常颠倒, 离婚率上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有别就是伦常。伦常颠倒就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当今社会, 经济发展了, 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提高了, 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人们的感情淡薄了, 亲情疏远了。“大儿不养爷, 小儿要爷养”的现象十分普遍, 无论贫富家庭都有不少“啃老族”, 不赡养父母的诉讼案在各地屡见不鲜。2012婚恋幸福感报告显示, 中国人离婚率连续7年递增;22~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目前, 北京、上海的离婚率已超过1/3。

3. 欲望无限膨胀, 自私自利, 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

善恶、是非、美丑、智愚的标准出现偏差和错误。盲目追求西方生活方式, 用有限的物质, 来填补无限的欲望空间。一些人认为, 幸福就是欲望的满足, 就是尽量多地占有物质财富、提升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于是, 人被欲望绑架了。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欲望并不必然给人带来福音。在现实生活中, 一些人孜孜以求的并非内在精神的独立和精神幸福的体验, 而是外在的物欲的追逐和物质享乐的陶醉, 当人的内心因为欲壑难填或竞争心切而失去了宁静与平衡时, 幸福就再也难以寻觅了。

三、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构建幸福人生

1. 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

早在《礼记·学记》中就提出:“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这就是说, 建立一个政权和领导一国的老百姓, 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而“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过失得以挽救, 而使人的善良不断增长。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一定是首先学做人, 后学做事, 即先培养德行, 后学习知识、技能, 只有教育办好了, 人心得治了, 伦理关系协调了,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就是任何事情做得不顺利, 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和目的时, 不要去责怪别人, 而是马上去反省自己。古人说:“各相责, 天翻地覆;各自责, 天清地宁。”如今小至家庭夫妇之间的冲突, 大至种族、国家之间的冲突,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彼此只知道责怪对方, 而不能够反躬自省导致的。所以只有从小教导人培养起“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的责任意识, 遇到矛盾每个人都能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 而不是去指责对方, 才能最终化解冲突和矛盾, 维护社会和谐和世界和平。明白了这个道理并能在生活中力行, 才能转变我们的人生, 只有经过不断重复地提醒和学习, 我们才能够做到事事反省自己, 不去怨天尤人。

2. 百善孝为先, 家和万事兴

孝道是中华文明的根, 一切圣贤经典都离不开孝道, 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 是教育所产生的根源, 教育人有德行就是从孝道开始。每个人都想有好的未来, 想获得幸福快乐, 可是往往与之背道而驰。其原因就是缺乏了“孝”的教育。

“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孝顺, 是仁爱的源头, 也是人生幸福的源头。父母生我养我, 是我们生命的根, 根之将亡, 枝叶花果何存?舍弃了孝道, 家庭幸福就是无根之木, 无源之水。每一个家族, 就像一棵茂密的大树, 分出了好多的枝杈。父母长辈是树根, 儿女是树干, 孙辈是花果。所以要将水和肥料施在果树的根部, 枝叶花果就会繁荣茂盛。反之就会落花、烂果。当我们用真诚爱心关怀父母长辈、孝顺老人的时候, 就是在给根浇水, 父母就会福寿绵长。“孝门一开, 百慧皆开”, 只有力行孝道, 每个家庭才会幸福康宁, 五福临门。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国安享太平。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 正是孝这种道德维系了民族文化的命脉, 失去了它, 整个民族就失去了灵魂。

3. 德在人先, 利居人后, 厚德载物

现在人们疯狂地追名逐利, 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 为了挣钱不择一切手段。孔老夫子教育我们“不义而富贵, 于我如浮云”, 就是不符合道义的, 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不义之财不可取。

《大学》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德者, 本也。财者, 末也。”意思是:德行是根本, 财富是枝叶,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德行有多深厚, 其外在的财富、身份、地位、名声才有多繁茂。《大学》里有另一句话“货悖而入者, 亦悖而出”, 谓一个人的财富是以不好的方式获得的, 也一定会以不好的方式给败散掉, 这是一定的规律。在《中庸》里, 孔老夫子称赞舜王的时候, 说了这样一句话:“大德, 必得其位, 必得其禄, 必得其名, 必得其寿。”真正有德行的人, 一定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位置, 得到了很好的俸禄, 得到了很好的名声, 还会很长寿健康。所以厚德才能承载万物, 否则就会“德不配位, 必有灾殃”。失去了德行, 我们想要的健康、财富、名誉、地位就会随之而去。

篇4:践行传统文化 为幸福人生奠基

当今社会,人的私欲无限膨胀,“自我”被放大。功利、浮躁、冷漠、失信等等,已成为现代人的标签。当一个家庭,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者,形成“孝,悌、仁、爱”的习惯和品德,那么,这个家庭就一定美满幸福;当所有的家庭都和谐幸福,那么社会就会安详、和谐。

【关键词】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几千年的道德教育,横贯其中的一个最精髓的主体就是“正心”。无论是“性恶说”,還是“性善论”,都重视后天熏习对人的改变,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更在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要想让一个人能够更完善的成长,需要奠定良好的道德情操,方能够真正的自他两利。而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培养,需要有高于人当下的修养程度的至善的道德来导引。

一个学生需要学习哪些做人做事的规矩?诚实守信、尊敬师长、亲爱众人、自立自强等等品质,这些伦理道德都是大规矩,是人人需要的,是人生在世应付千变万化事态要用到的良方。

(1)《弟子规》是学生幸福人生的指南

《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依据《论语?学尔篇》所揭示的道理所写,阐发了出门在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礼仪与规范,特别注重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一个人的德行是需要学习、锻炼、修习而来:熟,才能生巧,才能践行。

(2)儿童是最佳记忆力和理解力的黄金期。儿童的读诵、践行,经典传统文化潜能可以得到开发。

(3)前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江泽民主席在访美演讲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出:“要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并提出具有深刻内涵的“八荣八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内外重要讲话中多次援引传统经典,言简意赅,给我们维护传统文明一种强大的支持。

如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达到为孩子奠定一生良好道德根基的目的,是校本学科中至关重要的话题。

首先,缩小经典与生活的差距,让学生真正读懂古圣先贤的教诲,明了古圣先贤的教育同样是来自于生活,但是能够在更高的程度上指引生活的。力求让生活成为一本有声书,一本德育气息浓郁的教材,一次道德演练与实战,一次真正的提升与跨越。《弟子规》,最大限度的达到了这个目的,不仅仅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而且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经典中的内容,展开来就是生活,生活中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经典,良好的运用过后,就是道德的提升。在理论指导下的指引,就是切实的让孩子知道,一件事情,怎么做才是对的。那些如条件反射一样的关照度,在孩子运用起来,变得自然而然时,《弟子规》也便内化成了行为,行为久而久之,也便沉淀成性格。以往无可厚非的一些思想及行为,现在都拿《弟子规》来衡量一下是对是错。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成了考核重点,是否过关的关键。让所有孩子知道,对一个人的综合评价,不仅仅要有德行的一席之地,而且,德行应该作为衡量一个人的第一把标尺!

其次,圣贤教诲,重在与生活息息相关。《弟子规》中也有很大的篇幅在阐述道德在生活细节方面的如何运用。所以,在生活细节上规范孩子,导引孩子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理念是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点。很多孩子对一些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是对是错,都不是很明确,甚至有的孩子先入为主的理念都是错误的。比如不能够正确理解父母的教导,不能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等等。这样的心行,给孩子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烦恼与困惑。当生活中的这些细节用《弟子规》来匡正时,学生会发现,自己以前都错了,凡事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明了这些之后,孩子学会做人,能够善待他人的同时,也快乐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减少了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而且能够谨慎自己的言语,去让自己认真去思考一下如何去替人着想,用心的体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人生真谛了。

第三、德行教育的扎根,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或者是道德情操,在最初的培养过程中,可能或者说必然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因为本性和习性之间必然有极大的差距,作用力和反作用之间的斗争必然是一个过程。把每一次恶习重演都当成是习性的最后一次挥发,然后坚持不懈的导之以正,在允许孩子犯错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再努力一次,以求达到坚决不犯错的目的。

第四、学习过程中,日新又新,知行合一。解易行难,是落实德育的最大难题,知道,未必能够做到,或者说尽管非常努力,但是还是和圣贤的教诲差距甚远这一点是每个期待完善自己的人都会遇到的困难,孩子们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激励手段,显得极为重要。每进一小步,让孩子获得肯定,就从正面再一次强化了德育的正面效应,让孩子能够保持现有成就并不断提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孩子拓宽胸怀,不自私而受到表彰,就能够有更多的孩子起而效法。

第五,缩小经典与生活的差距,让学生真正读懂古圣先贤的教诲,明了古圣先贤的教育同样是来自于生活,但是能够在更高的程度上指引生活的。力求让生活成为一本有声书,一本德育气息浓郁的教材,一次道德演练与实战,一次真正的提升与跨越。1080个字的《弟子规》,最大限度的达到了这个目的,不仅仅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而且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经典中的内容,展开来就是生活,生活中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经典,良好的运用过后,就是道德的提升。在 “理论”指导下的“切磋琢磨”,对学生的指引,就是切实的让孩子知道,一件事情,怎么做才是对的。那些如条件反射一样关照度,在孩子运用起来,变得自然而然时,《弟子规》也便内化成了行为,行为久而久之,也便沉淀成性格。以往无可厚非的一些思想及行为,现在都拿《弟子规》来衡量一下是对是错。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成了考核重点,是否过关的关键。让所有孩子知道,对一个人的综合评价,不仅仅要有德行的一席之地,而且,德行应该作为衡量一个人的第一把标尺!

篇5: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讲稿

————段成斌

一、思考

1、今天你幸福吗?

2、身体健康吗?

3、家庭和谐吗?

4、子女是否成功?

5、工作是否顺利?(职业倦怠——人生倦怠)原因:物欲————财欲和私欲

解决办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游记的启示)

悟能——人与动物的共同本能(贪吃、贪财、贪色)

悟净——人区别于动物的心性(和尚,战胜布料妖魔鬼怪)悟空——摆脱物欲后的高境界(真假美猴王,不能战胜自我)

唐僧——最可贵的地方:坚定的人生目标,不被外界物质所诱惑,不拍恐惧,虽无才无能,但他有坚定的人生目标,能坚持下去,必将实现人生目标 故事:弟子问孔子一件事:一女子半夜房子被大风刮走,去一男子房中避难,男子没让进去,学生问孔子,这个男子对是不对——斗闹场,絶勿近春秋鲁国:柳下惠——坐怀不乱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1919——1949(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义革命阶段,打土豪分田地)2、1949——1979

(1949年后,国学在大陆成了“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变成需要破除的“四旧”,继承了孔孟之道的人,也都变成应该被扫荡的“牛鬼蛇神”。解放初大陆留下的200多万知识分子,他们是信奉仁者爱人、泛爱众博爱思想的知识精英;他们是尊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伦理道德的谦谦君子;他们是履行仁义礼智信五条做人道德标准、秉持温良恭俭让五条为人优秀品质的民族精英。

经历了多次思想改造运动和反右、文化大革命等多次政治运动之后,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批知识分子从整体上已消失了,从此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士阶层”已不复存在了。炎、黄二帝被中华民族奉为始祖,他们同样难逃厄运。文革期间,“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焚骨扬灰”,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亦被永久性的毁灭。1966年11月,中央文革“红人”戚本禹指使谭厚兰掘开曲阜孔子陵墓,孔子遗骸和遗物惨遭游街示众,并被焚毁。有资料统计说,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共计毁坏石碑千余块,捣毁文物六千余件,焚毁书籍十万余册,砍伐古代松柏五千余株,盗掘陵墓二千余座。

文革时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打击的确是毁灭性的。文革期间儿女告发父母、批判父母、批斗父母的人伦惨剧,天天上演;学生告发老师、批判老师、批斗老师的人间悲剧,经常发生;朋友告发朋友,邻居告发邻居,夫妻相互告发的悲惨情景,比比皆是。

台湾则刚好相反。致力于全面恢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清除日本殖民主义的影响。当大陆进行“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台湾发起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全力推动文化复兴。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了台湾。)3、1979——2009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1979年开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讲文明树新风”

更多的还是经济增长)4、2009——2039(到203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与数字9的渊源:西方幸运数字是7,中国也有幸运数字9,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 了,1979年中国人民富起来,2009年中国人开始“神”起来,敢和美国说不了。

毛泽东与9的关系: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毛泽东握笔杆的手又开始拿枪,也是毛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被捕,在途经浏阳张家坊的时候他被当地的淸乡队抓住,在押运的途中毛机智逃脱,在水塘的草丛里躲到黄昏才得以逃生,后来走向农村包围城市。

1945.9.9重庆谈判,专门会见了后来成为亲密诗友的郭沫若,当时毛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毛泽东留下了他一生当中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1949年9.9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新中国的临时宪法,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

1956.9.9毛泽东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确立了治国方向;

1971.9.9这一天,在毛的预感中是危机四伏,当时,78岁的他一路南巡,与9月3日来到杭州,本打算在那多住几天,毛有直觉,于是9.9当机立断,决定把自己的专列开到远离杭州绍兴一带,后来得知,9.8林彪下达“盼照立果,宇驰传达的命令办”的手令,林彪(周宇驰——中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江腾蛟—空政委)谋害毛就定在杭州、上海、南京之间。1976.9.9毛逝世

1、传统文化复兴之势——谁在学

伟人、有福报的人、全世界都在学,看一个字“悟”——我看我心,不在记住了什么,关键在悟到了什么

2、传统文化复兴之国——为何学(儒——人人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主席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做人之道:遵守道德(道是规律,德是规范)

3_13岁少年养正:孝悌谨信,爱众亲仁;13——18岁养志,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医生、警察)

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币”服务

….传统文化是处世之道:敬畏因果,因果定律是大自然的第一法则,人间的一切灾难在于不信因果,糊里糊涂地活着。儒家:伦理道德,仁爱;佛家:因果教育。(耻于作恶,不敢做恶)王老吉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1个亿

许建国教授成功秘诀:只为耕耘,不为收获,自有收获;但行好事,不为前程,定有前程。

…传统文化是幸福之道——追求仁爱 幸福的标准——五福临门

长寿:命不夭折而福寿绵长;富贵:钱财富足而地位高贵 康宁: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安详而且自在的离开人间 幸福的秘诀——好德

大德者,必有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

增加财富的三种渠道:挣钱——卖体力;赚钱——做生意;种钱——积福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司马光家训: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财归五家:不懂教育财归逆子,糟蹋身体财归医院,感召恶人财归盗贼,触犯国法财归政府,胡作非为财归灾殃。(同声同名,庚申日)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幸福的根本——求仁

人的需求有三个方面:求食——维持生命;求偶——延续生命;求仁——光大生命 幸福:幸——管住自己;福——奉献他人(例:夫妻二人吵架,你妈我们俩同时跳河你先救谁,母亲偶尔听见由跳广场舞改为学游泳,先救谁呀,救谁都不对,作为男人应该有能力不让跳)

3、传统文化践行之道——如何学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蒙以养正,圣功也——《周易.蒙》

童蒙,成年人学习经典回到童蒙,诚心就可以学习经典,否则学而无益。经典无糟粕严重误读,例: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做,力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每位教师定两本书——爱心伴孩子成长,弟子规四十讲

(一)学习传统文化的四项基本原则、两个基本点、三个突破口

四项原则:

1、好好学习,天天觉悟(好好活,活明白,人生有两个生日:妈妈生你的日,想你会明白的日子,慧命,孝心开,万事皆好,万福皆至)

2、好好学习,天天放下(放下是一种智慧)

3、好好学习,天天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法则,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感恩,就有多少福,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谢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

感谢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感谢父母给了你生命和无私的爱;

感谢老师给了你知识和看世界的眼睛;

感谢朋友给了你友谊和支持;

感谢邻家的小女孩给你以纯真无邪的笑脸;

感谢周围所有的人给了你与他人交流勾通时的快乐;

4、好好学习,天天改过 英雄与圣人的区别

纵观人类历史,凡是具备大仁大勇、聪明智慧的人物,他们所抉择的人生道路不外两条,那就是不为英雄,必为圣贤。即生完成赫赫事功,名扬千古的便是英雄,英雄事业,充其量作到一个拨乱世反之正,登生民十衽席,可予人类社会一个短暂时期的安定或升平,因而为王称帝,俨然一世之雄。但历史的兴亡,朝代的更迭,所谓帝王事业往往遗患无穷,因为权势移转,看似热闹的序幕,实系反为悲哀的下场,到头误人误己,毕竟无一是处。

反之,圣贤事业,也许寂寞一生,却能永远赋予人们以身心的安泰。而且整个人类问题,种种纷纭复杂,如果仅从政治权力以求安定治平,那只是世俗的观点和天真的想法,因为人心的臧否,关涉政治的兴衰,一治一乱,循环往复,似是历史的定则,永无究竟的答案。何况除了“民吾同胞”,还有“物吾与也”的宇宙众生,其问题的存在,也应一概解决。所以从哲学的立场看,我们必须荷担如来的家业,寻求真理的归趋,以求彻底解决整个人生社会的问题,并了解宇宙生命的真谛,这才是弘济万世,普被众生的基本事业。

改过: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不嫉妒(容易做到)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不怨恨(应反省自己)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改过的三个层次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人生一堂课,人人是老师,唯有我是学生 学会面对与接受——一切都是做好的安排 例:国王打猎的故事;

老师讲课学生不认真听,老是生气,怎么办,不怨恨;

早晨照镜子;

柳文贺

两个基本点:感恩与改过

看好人,改己过;只感恩,不抱怨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韩宏美老师案例(自罚)

三个突破口:早上读点、白天做点、晚上写点 做(践行):上行下效——高端感化——正己化人(视频:老了你还养我吗)

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大家都一样,能分出高下的事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

人生有80%的事情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但也应该做,这叫责任;20%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那是爱好。

人生两件事: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有个好人死了,去见阎王。阎王打开记录一看,说:“你太好了,来生还要做人,享最好的福气。” 这个人就问阎王:“我来生做什么人呢?” 阎王说:“你想做什么人呢?” 这个人说:“千亩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个个美,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 这个人讲完,阎王站起身说:“天下如有此好事,你做阎王我做你!”

结束语:

用唐,布袋和尚一无名诗:稻田插秧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愿我们每一位无论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能学会宽容,退一海阔天空 一句话共勉:

因为你的存在而使周围的所有人,多一些美好,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幸福,多一些公平,多一些正义………就实现了人的生命价值!

篇6: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在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同学一样:这已经是古人的礼节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礼节?但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当中的深意。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我在大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就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每一次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我就想这些人都忌妒我,所以他不投我的票。后来学了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君子近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哪里都是你的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所以“人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的彻底,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这原因一定是在内不在外。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幸福人生确实有着莫大的收益。

有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比如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我们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的比古人高,看的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书如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司马迁的《史记》那样的巨著;同样,现在中国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于超越的。人要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把我们的心平静下来。现在很多人的情形是心浮气躁,心难以清静,被物欲所牵引,心境中总是有一些风浪,所以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映照就不是如实的了,看的就没有古人深刻了。第三就是避免历史虚无主义。五四运动和十年文革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大加批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也达到了极端,而且这种误解一直影响到现在,好像传统文化是阻碍我们社会发展的因素,这是历史虚无主义。

什么是实用主义?西方文化讲思维很深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们看关于执行力的书,我们看第一本好像知道这个执行力是什么了。但是我们看第二本,第三本就不知道执行力是什么了,越看越糊涂。它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目的是要炫耀自己的才能。但中国文化就是讲实用主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虽然中国古代的哲人思想很高深,但是他们用简单的话语,通俗的语言把其思想给大家解释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明白。所以中国人讲的实用主义,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实用主义,也就是说在一个人中了箭以后,他不是去问这个箭是谁射的,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是从哪里射来的等等这些问题,而是马上把中箭者他身上的箭拔出来,把中箭的人医治好。所以中国人讲实用方法,你只要应用了这些方法,对于过一个幸福人生就会起到效果。

“道德”两字概括传统文化核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的是什么?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传统文化的核心的话,这两个字就是“道德”。“道德”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传统文化中它是用两字来构成的。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道,用现代西方哲学的话来讲,道就是必然存在的宇宙秩序。而中国人简单地称之为自然而然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是不变的,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也是一样,儒家也常称之为天道,比如说在论语上,孔老夫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就是天虽然不是用语言的方式和我交流,但是我们能从四季的变化中,从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中,感受到一种自然规律的存在。当孔老夫子在思考天的漠然无语的时候,他看到了一种不是因为上帝的创造而神圣的自然,而是万物在自然的生长过程中赋予我们的一种自然规律、关系和秩序。比如说“春华秋实”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事实,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密不可分的和谐关系等,这都是自然规律。

《易经》上也说古代的圣人,“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从中得出了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既然是一切事务,就不仅仅是包涵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包括了社会人文秩序要保持稳定,保持和谐,必须遵守的人伦大道,这就是孟子所提出的五伦关系。那就是: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各位朋友看了这五种伦理关系,不要把它当做知识去学习,而要审视自己在这五种关系当中的责任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比如说作为儿子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孝顺父母,作为领导,作为被领导,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职责?做领导的是不是能够仁爱关心下属?做被领导的我们是不是竭尽全力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丈夫是不是做到了有道义,有恩义,有情义?作为妻子是不是本身有良好的德行,起到了相夫教子的作用?作为兄长是不是做到了友爱关心弟弟妹妹?作为弟弟妹妹是不是对兄长很是尊敬,很是听从?作为朋友和朋友相交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做到了言出必敬?那么这几个关系处理好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社会人文秩序,才是井然有序的。

这个道不仅仅是包含了宇宙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社会人伦秩序个规律,所以它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什么是德?德者,得也。道德的德和获得的得是相通的。那么他得到了什么?其实就是得到了道,中国有句话叫得道之人,其实也就是圣人。他们对道有着深刻地理解,所以他们所表现出的品质就是有德了。

《四书五经》所体现的都是古人对道的理解。比如,在《易经》上有这样的一句话“既阴既阳之为道”。这个阴阳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都可以从我们人类社会中的现象得到观察。比如说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长就有潮落。我们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都是一阴一虚,我们把这个道理用来观察人世的变化也何尝不是如此呢?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懒惰,那就一定会有困苦的日子到来。一个人如果骄傲,那就会有倒下的时候到来。中国人经常说一句话“富不过三代”体现的是一阴一阳为道的规律。我们看第一代创业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天下创下了世界。到了第二代虽然条件好了。但是还能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还能在父辈的基础上使这个企业壮大起来。到了第三代,他们一出生就过着富贵的生活,他们没有体会祖辈和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不仅不知道什么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学会了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就把祖辈和父辈辛辛苦苦所打下的基业给败光了。现在,甚至已经变成了富不过当代,很多人发家有了钱后就开

始骄奢淫逸了,还没有到第二代他就已经贫困潦倒了。所以现在一句话“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原因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传统文化。中国人讲“厚德载物”,有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你外在的财富和名声。如果你没有深厚的德行做根本,那财富、身份、地位就都是昙花一现,保持不了长久。

曾国藩对阴阳规律体会最深刻

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保富法》,是曾国藩的外孙写的。他经历了晚清起起落落的情况,把自己的感悟记载下来写了这本书。所以中国人说“遗金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遗书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怎么办?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我们现在的人挣钱了自己不舍得花,为什么?为了留给自己的儿孙。但是你的儿孙如果有德行,他会用他的德行,创造财富,创造事业,你留钱给他有什么必要吗?相反你的儿孙没有德行,没有才能,你留给他他,他迟早也败坏掉,你把钱留给他,是百害而无一利。美国人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你看世界的首富们,他们没有把钱留给儿孙,而是立下遗嘱,捐献给慈善事业,这些才是明智之举。而且这个德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的子孙,绵延千年而不衰。

历史上对阴阳的规律体会的最深刻的莫过于曾国藩了,他说要看这家子弟有没有发展前途,能不能兴旺发达?就看三件事就好了。第一件看这家子弟早晨几点起床。中国人一直保持着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晚睡晚起,违背了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饮食起居,这个人基本上可以不得病。早睡早起也可以看出一个孩子自律严谨的生活态度。第二看他是不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曾国藩做到了四省的总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但是他仍然要求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所有的问题你都给他处理好,他就不知道这个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对父母也没有感恩之心。你让他去做一次家务,你让他炒一次菜,他才会知道父母的不易,他才会对父母的劳动成果生起感恩之心。当然这也可疑看出这家子弟是克勤克俭还是是骄奢淫逸、铺张浪费。所以他也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以前还在走上坡路,但是突然下滑了,开始走下坡路,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他认为奋斗已经够了,该享受生活了。所以他开始玩物丧志,他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了。第三件是看这家子弟是不是读圣贤书?我们的人生就留下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遗憾。我们的古圣先贤,他们也有这样的遗憾,他们不希望这样的遗憾再出现在子孙后代的身上,于是他们就用心良苦把自己的智慧承传下来。那我们怎么样读圣贤书?文言文的学习至为重要,她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要从孩子小时候就重视国学经典的诵读,一个人如果经常读圣贤经典,就自然能够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从另一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曾国藩先生对阴阳道的规律体会的更为深刻。那就是他把自己的书房名为求阙斋。就是求一点缺失而不能太过完美,因为他自己有钱有势又才华横溢,可以说是近乎完美了,因此他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非常谨慎,从这里我们看到中国传统圣者所讲的道非常简单,那就是过分的要受到制裁,而不足的要受到补益。所以孔老夫子一生所奉行的是“温良恭俭让”的德行。道家的老子也是把自己对天道的认识,应用到了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在《易经》中一共有64卦,每一挂都有6爻,有凶有吉,但是在所有的64卦中,只有一个是6爻皆吉的,而这一卦就是谦卦。谦卦象征谦虚卑退之意,有谦德之君子万事皆能亨通,而且行谦有始有终。一个人不居功自傲,能够自卑而尊人,所以他处事无往而不胜利。这个规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观察出来。“满招损,谦受益”是天道,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规律。

做有道德的人 和人的天性相应

舜被列为24孝之首,他的父母,他的弟弟三番五次的要置他于死地,但是他不仅没有去怨恨报复,而是不断地反省自己:我自己在德行上有不够的地方,不能够得父母的欢心?后来他得到了天子之位,但仍然以不能得父母之欢心而忧虑,最后他的德行感化了他的父母,也感召了天下人。孟子就说为什么舜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遵循万事万物的法则,又洞察了社会人文关系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和天地人文自然的秩序,和人的天性相应的。

论语上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是什么人?处处想着助人为乐,总是不断想方设法去帮助别人,他的心胸总是处于一种欢心喜悦坦坦荡荡的状态。小人就是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想方设法的去谋害别人,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样的人他的心胸总处于郁郁寡欢的状态。诸位朋友我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呢?就看我们的心胸经常是坦坦荡荡,还是经常是郁郁寡欢,还是闷闷不乐。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了。现在大家都说我的压力很大,各位朋友当你压力很大的时候,你很焦虑的时候,你去关心一下自己的心,我们为什么有压力,我们为什么而感到焦虑呢?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现在我们还在学西方的价值观,为了获得自己利益的满足,去和别人竞争,所以尔虞我诈就出现了。竞争再向上提升就成为了斗争,再向上提升就变成了战争,所以现在世界每一天都有局部冲突或者是战争。如果使用了原子武器,就会导致世界末日。所以获得利益满足的价值观,没有给人类带来一个光明的前程,而是把人引向了穷途末日。

所以我们中国人不讲竞争,讲仁爱。爱是什么,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当自己有压力,一定是因为只想自己的利益,不想如何去帮助别人。我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中央党校工作,当时学校有一个规定,每节课后学生要给老师打分。因为没有上过讲台,在前几个月我压力很大。担心自己的课讲不好,面子上过不去。后来我就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转向自身利益之外的事,那就是我这堂课能够给学员、能够给听众,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转变和启发?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压力减轻了,而这种想法也促使我备课非常用功,最后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怎么做一个有道德的君子

我们都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应该怎么去做?孟子强调:耻之于人大矣。“耻”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有羞耻心的人能够改过自新,能够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重新做人,最后成圣成贤。但是没有了羞耻心的人,就堕落为禽兽了。我们做了错事,要感觉到惭愧。并且因为这个惭愧知耻近乎勇,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现在我们的毛病问题,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贪”,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吃。如果你贪财,你一定要记住《大学》里“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货是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取的,一定会以不正当的方式给败掉。这个财并不是到了你手了就是你所有,它被五家所共有,哪五家?首先是官府,如果这个财是贪污受贿得来,最后是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家产也被充公。所以他赚到你手,但不是你的。还有水灾火灾,那些自然灾害也会把不义之财给焚烧掉。还有盗匪。还有一个就是防不胜防的败家子。也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家教,父母没有给他做好良好的榜样,他也是贪污腐化,生活娇奢淫欲,最后没有使这个家族承传下去。所以古人读书明理,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古代的读书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

财送给他他都不敢去收。

有的人觉得我的钱已经赚的差不多了,地位也不错了,就开始贪色。中国人说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个绝对不是形容,这一把刀把你所有的功名富贵给你削的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所以那些淫乱的人带来灾祸是最迅速的。有的人不贪财不贪色,就是特别喜欢出名,要放下名利太难了,特别是知识分子可能对自己的名声看的很重。许多明星没有用自己的名声去做有益于社会的引导,倡导的都是引起人们邪念的东西,这样的人很难有好的结果。所以我们会听到有明星突然自杀身亡,突然出了车祸,突然出了问题。

达到幸福的最近之道:

一天之中 不生恼怒 不出恶言 家庭和睦

今天我们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幸福,我们如果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你也很难获得幸福。比如说美国的海伦盖拉女士,她是一个又穷又哑的人,但是他周游了世界,给世界的很多聋哑人带来的生的喜悦,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的逆境中的幸福之人。还有顺境中的不幸之人,比如说有些人是亿万富翁、百万富翁很有钱,但是因为有钱每天惹是生非。有的人因为忙于工作忽视了儿女的教育,结果孩子长大后惹出麻烦,让他应接不暇。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幸福之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说白一点就是充满喜悦的生活,如果我们说的复杂一点,那就是家庭圆满,在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充满喜悦的,如果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所要的社会,那我们就可以提出达到这样幸福的最近之道。

第一个原则:一天之中,不生恼怒。怒是奴隶的奴,下面一个心,告诉我们当人发怒的时候是把人的心变成了奴隶,所以有人说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什么?恨、怨、恼、怒、烦,人生五毒丸,吃了半颗,就生病,吃了一颗就要你的命。所以脾气不好,对自己的健康有很大影响。怎么办?要转怒为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希望别人原谅我们,我们也不要去对别人求全责备不让他们去犯错误。一个成熟的人能够掌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必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情绪稳定,能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起是种享受,而不是压力。从逻辑上讲没有一个人能深入我们的内心,那么那个让你生气的人是谁?是我们自己。所以以后再生气的时候不要再说你又让我生气了,都是自己内心生气。

第二个原则:一天之中,不出恶言。恶言包括了粗鲁骂人的话,挑剔抱怨的话、欺骗他人的话、不守信用的话、挑拨离间的话、粉刺指责的话。各位朋友如果你从早到晚都在说这样的话,你就是出恶言的,这些都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上一篇:画圣吴道子是哪个朝代的人-画圣吴道子简介下一篇:迎接十一月的加油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