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人生修为

2022-08-05

第一篇:传统文化与人生修为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资料来源:孝亲网

作者: 刘余莉 时间: 2011-05-23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

在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同学一样:这已经是古人的礼节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礼节?

但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当中的深意。

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在大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就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每一次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我就想这些人都忌妒我,所以他不投我的票。

后来学了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就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哪里都是你的家。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的彻底,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这原因一定是在内不在外。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幸福人生,确实有着莫大的收益。

有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

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

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

比如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我们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

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的比古人高,看的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

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如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的经典?

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司马迁的《史记》那样的巨著;

同样,现在中国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

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人要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把我们的心平静下来。现在很多人的情形是心浮气躁,心难以清静,被物欲所牵引,心境中总是有一些风浪,所以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映照就不是如实的了,看的就没有古人深刻了。

第三,就是避免历史虚无主义。

五四运动和十年文革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大加批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也达到了极端,而且这种误解一直影响到现在。好像传统文化是阻碍我们社会发展的因素,这是历史虚无主义。

什么是实用主义?

西方文化讲思维很深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们看关于执行力的书,我们看第一本好像知道这个执行力是什么了。但是我们看第二本,第三本就不知道执行力是什么了,越看越糊涂。它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目的是要炫耀自己的才能。但中国文化就是讲实用主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虽然中国古代的哲人思想很高深,但是他们用简单的话语,通俗的语言把其思想给大家解释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明白。

所以中国人讲的实用主义,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实用主义,也就是说在一个人中了箭以后,他不是去问这个箭是谁射的,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是从哪里射来的等等这些问题,而是马上把中箭者他身上的箭拔出来,把中箭的人医治好。所以中国人讲实用方法,你只要应用了这些方法,对于幸福人生就会起到效果。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的是什么?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传统文化的核心的话,这两个字就是“道德”。

“道德”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传统文化中它是用两个字来构成的。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道,用现代西方哲学的话来讲,道就是必然存在的宇宙秩序。

而中国人简单地称之为自然而然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是不变的,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也是一样,儒家也常称之为天道,比如说在论语上,孔老夫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意思就是天虽然不是用语言的方式和我交流,但是我们能从四季的变化中,从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中,感受到一种自然规律的存在。

当孔老夫子在思考天的漠然无语的时候,他看到了一种不是因为上帝的创造而神圣的自然,而是万物在自然的生长过程中赋予我们的一种自然规律、关系和秩序。

比如说“春华秋实”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事实,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密不可分的和谐关系等等,这都是自然规律。

《易经》上也说古代的圣人,“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从中得出了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既然是一切事务,就不仅仅是包涵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包括了社会人文秩序要保持稳定,保持和谐,必须遵守的人伦大道,这就是孟子所提出的五伦关系。

那就是: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各位朋友看了这五种伦理关系,不要把它当做知识去学习,而要审视自己在这五种关系当中的责任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比如说,作为儿子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孝顺父母,作为领导,作为被领导,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职责?

做领导的是不是能够仁爱关心下属?做被领导的我们是不是竭尽全力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丈夫是不是做到了有道义,有恩义,有情义?

作为妻子是不是本身有良好的德行,起到了相夫教子的作用?

作为兄长是不是做到了友爱关心弟弟妹妹?

作为弟弟妹妹是不是对兄长很是尊敬,很是听从?

作为朋友和朋友相交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做到了言出必行?

那么这几个关系处理好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社会人文秩序,才是井然有序的。

这个道不仅仅是包含了宇宙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社会人伦秩序的规律,所以它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

什么是德?

德者,得也。

道德的德,和获得的得,是相通的。那么,他得到了什么?其实,就是得到了道,中国有句话叫得道之人,其实也就是圣人。

他们对道有着深刻地理解,所以他们所表现出的品质就是有德了。

《四书五经》所体现的都是古人对道的理解。比如,在《易经》上有这样的一句话“既阴既阳之为道”。这个阴阳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都可以从我们人类社会中的现象得到观察。

比如说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长就有潮落。我们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都是一阴一虚,我们把这个道理用来观察人世的变化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懒惰,那就一定会有困苦的日子到来。一个人如果骄傲,那就会有倒下的时候到来。

中国人经常说一句话“富不过三代”体现的是一阴一阳为道的规律。我们看第一代创业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天下创下了世界。

到了第二代虽然条件好了。但是还能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还能在父辈的基础上使这个企业壮大起来。

到了第三代,他们一出生就过着富贵的生活,他们没有体会祖辈和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不仅不知道什么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学会了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就把祖辈和父辈辛辛苦苦所打下的基业给败光了。

现在,甚至已经变成了富不过当代,很多人发家有了钱后就开始骄奢淫逸了,还没有到第二代他就已经贫困潦倒了。

所以现在一句话“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原因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传统文化。

中国人讲“厚德载物”,有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你外在的财富和名声。如果你没有深厚的德行做根本,那财富、身份、地位就都是昙花一现,保持不了长久。

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保富法》,是曾国藩的外孙写的。他经历了晚清起起落落的情况,把自己的感悟记载下来写了这本书。

所以中国人说“遗金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遗书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怎么办?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我们现在的人挣钱了自己不舍得花,为什么?为了留给自己的儿孙。但是你的儿孙如果有德行,他会用他的德行,创造财富,创造事业,你留钱给他有什么必要吗?相反你的儿孙没有德行,没有才能,你留给他他,他迟早也败坏掉,你把钱留给他,是百害而无一利。

美国人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你看世界的首富们,他们没有把钱留给儿孙,而是立下遗嘱,捐献给慈善事业,这些才是明智之举。而且这个德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的子孙,绵延千年而不衰。

历史上对阴阳的规律体会的最深刻的莫过于曾国藩了,他说要看这家子弟有没有发展前途,能不能兴旺发达?就看三件事就好了:

第一件看这家子弟早晨几点起床。

中国人一直保持着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晚睡晚起,违背了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饮食起居,这个人基本上可以不得病。早睡早起,也可以看出一个孩子自律严谨的生活态度。

第二,看他是不是自己的事自己做。

曾国藩做到了四省的总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但是他仍然要求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果孩子所有的问题你都给他处理好,他就不知道这个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对父母也没有感恩之心。

你让他去做一次家务,你让他炒一次菜,他才会知道父母的不易,他才会对父母的劳动成果生起感恩之心。当然,这也可以看出这家子弟,是克勤克俭还是是骄奢淫逸、铺张浪费。

所以,他也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

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以前还在走上坡路,但是突然下滑了,开始走下坡路,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他认为奋斗已经够了,该享受生活了。所以他开始玩物丧志,他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了。

第三件,是看这家子弟是不是读圣贤书?

我们的人生就留下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遗憾。我们的古圣先贤,他们也有这样的遗憾,他们不希望这样的遗憾再出现在子孙后代的身上,于是他们就用心良苦把自己的智慧承传下来。

那我们怎么样读圣贤书?

文言文的学习至为重要,她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要从孩子小时候就重视国学经典的诵读,一个人如果经常读圣贤经典,就自然能够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

舜,被列为24孝之首,他的父母,他的弟弟三番五次的要置他于死地,但是他不仅没有去怨恨报复,而是不断地反省自己:我自己在德行上有不够的地方,不能够得父母的欢心?

后来,他得到了天子之位,但仍然以不能得父母之欢心而忧虑。

最后,他的德行感化了他的父母,也感召了天下人。

孟子就说,为什么舜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因为他遵循万事万物的法则,又洞察了社会人文关系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和天地人文自然的秩序,和人的天性相应的。

论语上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是什么人?

处处想着助人为乐,总是不断想方设法去帮助别人,他的心胸总是处于一种欢心喜悦坦坦荡荡的状态。小人就是只想着自己利益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想方设法的去谋害别人,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样的人他的心胸总处于郁郁寡欢的状态。

诸位朋友,我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呢?

就看我们的心胸经常是坦坦荡荡,还是经常是郁郁寡欢,还是闷闷不乐。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了。现在大家都说我的压力很大。

各位朋友,当你压力很大的时候,你很焦虑的时候,你去关心一下自己的心,我们为什么有压力,我们为什么而感到焦虑呢?

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现在我们还在学西方的价值观,为了获得自己利益的满足,去和别人竞争,所以,尔虞我诈就出现了。

竞争再向上提升,就成为了斗争,再向上提升就变成了战争,所以,现在世界每一天都有局部冲突或者是战争。如果使用了原子武器,就会导致世界末日。所以获得利益满足的价值观,没有给人类带来一个光明的前程,而是把人引向了穷途末日。

所以我们中国人不讲竞争,讲仁爱。爱是什么,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当自己有压力,一定是因为只想自己的利益,不想如何去帮助别人。我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中央党校工作,当时学校有一个规定,每节课后学生要给老师打分。因为没有上过讲台,在前几个月我压力很大。担心自己的课讲不好,面子上过不去。后来我就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转向自身利益之外的事,那就是我这堂课能够给学员、能够给听众,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转变和启发?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压力减轻了,而这种想法也促使我备课非常用功,最后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我们都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应该怎么去做?

孟子强调:耻之于人大矣。

“耻”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

为什么?因为有羞耻心的人能够改过自新,能够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重新做人,最后成圣成贤。

但是没有了羞耻心的人,就堕落为禽兽了。

我们做了错事,要感觉到惭愧。并且因为这个惭愧知耻近乎勇,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

现在我们的毛病问题,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贪”,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吃。

如果你贪财,你一定要记住《大学》里“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货是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取的,一定会以不正当的方式给败掉。这个财并不是到了你手了就是你所有,它被五家所共有,哪五家?

首先是官府,如果这个财是贪污受贿得来,最后是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家产也被充公。所以他赚到你手,但不是你的。

还有水灾、火灾,那些自然灾害,也会把不义之财给焚烧掉。

还有盗匪。

还有一个,就是防不胜防的败家子。也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家教,父母没有给他做好良好的榜样,他也是贪污腐化,生活娇奢淫欲,最后没有使这个家族承传下去。

所以古人读书明理,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古代的读书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送给他他都不敢去收。

有的人觉得我的钱已经赚的差不多了,地位也不错了,就开始贪色。中国人说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个绝对不是形容,这一把刀,把你所有的功名富贵给你削的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

所以那些淫乱的人,带来灾祸是最迅速的。

有的人不贪财不贪色,就是特别喜欢出名,要放下名利太难了,特别是知识分子可能对自己的名声看的很重。

许多明星没有用自己的名声去做有益于社会的引导,倡导的都是引起人们邪念的东西,这样的人很难有好的结果。所以我们会听到有明星突然自杀身亡,突然出了车祸,突然出了问题。

今天我们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幸福。

我们如果对幸福的理解不对,你也很难获得幸福。

比如说,美国的海伦盖拉女士,她是一个又穷又哑的人,但是她周游了世界,给世界的很多聋哑人带来生的喜悦,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逆境中的幸福之人。

还有顺境中的不幸之人,比如说有些人是亿万富翁、百万富翁很有钱,但是因为有钱每天惹事生非。

有的人因为忙于工作忽视了儿女的教育,结果孩子长大后惹出麻烦,让他应接不暇。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幸福之人。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说白一点,就是充满喜悦的生活,如果我们说的复杂一点,那就是家庭圆满,在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充满喜悦的,如果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所要的社会,那我们就可以提出达到这样幸福的最近之道。

第一个原则,一天之中,不生恼怒。

怒是奴隶的奴,下面一个心,告诉我们当人发怒的时候,是把人的心变成了奴隶,所以有人说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什么?恨、怨、恼、怒、烦,人生五毒丸,吃了半颗,就生病,吃了一颗就要你的命。

所以,脾气不好,对自己的健康有很大影响。怎么办?要转怒为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希望别人原谅我们,我们也不要去对别人求全责备不让他们去犯错误。一个成熟的人能够掌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会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情绪稳定,能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起是种享受,而不是压力。

从逻辑上讲,没有一个人能深入我们的内心,那么,那个让你生气的人是谁?是我们自己。所以,以后再生气的时候,不要再说你又让我生气了,都是自己内心生气。

第二个原则,一天之中不出恶言。

恶言包括了粗鲁骂人的话,挑剔抱怨的话、欺骗他人的话、不守信用的话、挑拨离间的话、讽刺指责的话。各位朋友如果你从早到晚都在说这样的话,你就是口出恶言,这些都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个原则一天之中家庭和睦。

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夫妻之间只要能够守住一句真言“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这个家庭一定可以白头偕老。

一定要记住,处处考虑到对方的需要。还有教育儿女要守住一个原则,就是德教为先,以身作则。要使自己的儿女来孝顺自己,一定要首先尊敬父母。

中国古人说“弃老取幼,家之不详”如果我们放弃了父母亲,对他们不孝顺,反而把所有关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已经是不吉祥了。

所以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够给大家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孩子的观念,谢谢大家。

第二篇: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讲稿

传统文化让人生幸福

————段成斌

一、思考

1、今天你幸福吗?

2、身体健康吗?

3、家庭和谐吗?

4、子女是否成功?

5、工作是否顺利?(职业倦怠——人生倦怠) 原因:物欲————财欲和私欲

解决办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西游记的启示)

悟能——人与动物的共同本能(贪吃、贪财、贪色)

悟净——人区别于动物的心性(和尚,战胜布料妖魔鬼怪) 悟空——摆脱物欲后的高境界(真假美猴王,不能战胜自我)

唐僧——最可贵的地方:坚定的人生目标,不被外界物质所诱惑,不拍恐惧,虽无才无能,但他有坚定的人生目标,能坚持下去,必将实现人生目标 故事:弟子问孔子一件事:一女子半夜房子被大风刮走,去一男子房中避难,男子没让进去,学生问孔子,这个男子对是不对——斗闹场,絶勿近 春秋鲁国:柳下惠——坐怀不乱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1919——1949 (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义革命阶段,打土豪分田地)

2、1949——1979

(1949年后,国学在大陆成了“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变成需要破除的“四旧”,继承了孔孟之道的人,也都变成应该被扫荡的“牛鬼蛇神”。解放初大陆留下的200多万知识分子,他们是信奉仁者爱人、泛爱众博爱思想的知识精英;他们是尊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伦理道德的谦谦君子;他们是履行仁义礼智信五条做人道德标准、秉持温良恭俭让五条为人优秀品质的民族精英。

经历了多次思想改造运动和反右、文化大革命等多次政治运动之后,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批知识分子从整体上已消失了,从此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士阶层”已不复存在了。炎、黄二帝被中华民族奉为始祖,他们同样难逃厄运。文革期间,“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焚骨扬灰”,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亦被永久性的毁灭。1966年11月,中央文革“红人”戚本禹指使谭厚兰掘开曲阜孔子陵墓,孔子遗骸和遗物惨遭游街示众,并被焚毁。有资料统计说,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共计毁坏石碑千余块,捣毁文物六千余件,焚毁书籍十万余册,砍伐古代松柏五千余株,盗掘陵墓二千余座。

文革时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打击的确是毁灭性的。文革期间儿女告发父母、批判父母、批斗父母的人伦惨剧,天天上演;学生告发老师、批判老师、批斗老师的人间悲剧,经常发生;朋友告发朋友,邻居告发邻居,夫妻相互告发的悲惨情景,比比皆是。

台湾则刚好相反。致力于全面恢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清除日本殖民主义的影响。当大陆进行“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台湾发起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全力推动文化复兴。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了台湾。)

3、1979——2009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1979年开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讲文明树新风”

更多的还是经济增长)

4、2009——2039 (到203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与数字9的渊源:西方幸运数字是7,中国也有幸运数字9,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

1 了,1979年中国人民富起来,2009年中国人开始“神”起来,敢和美国说不了。

毛泽东与9的关系: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毛泽东握笔杆的手又开始拿枪,也是毛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被捕,在途经浏阳张家坊的时候他被当地的淸乡队抓住,在押运的途中毛机智逃脱,在水塘的草丛里躲到黄昏才得以逃生,后来走向农村包围城市。

1945.9.9重庆谈判,专门会见了后来成为亲密诗友的郭沫若,当时毛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毛泽东留下了他一生当中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1949年9.9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新中国的临时宪法,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

1956.9.9毛泽东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确立了治国方向;

1971.9.9这一天,在毛的预感中是危机四伏,当时,78岁的他一路南巡,与9月3日来到杭州,本打算在那多住几天,毛有直觉,于是9.9当机立断,决定把自己的专列开到远离杭州绍兴一带,后来得知,9.8林彪下达“盼照立果,宇驰传达的命令办”的手令,林彪(周宇驰——中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江腾蛟—空政委)谋害毛就定在杭州、上海、南京之间。 1976.9.9毛逝世

1、传统文化复兴之势——谁在学

伟人、有福报的人、全世界都在学,看一个字“悟”——我看我心,不在记住了什么,关键在悟到了什么

2、传统文化复兴之国——为何学(儒——人人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主席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做人之道:遵守道德(道是规律,德是规范)

3_13岁少年养正:孝悌谨信,爱众亲仁;13——18岁养志,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医生、警察)

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币”服务

….传统文化是处世之道:敬畏因果,因果定律是大自然的第一法则,人间的一切灾难在于不信因果,糊里糊涂地活着。儒家:伦理道德,仁爱;佛家:因果教育。(耻于作恶,不敢做恶)王老吉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1个亿

许建国教授成功秘诀:只为耕耘,不为收获,自有收获;但行好事,不为前程,定有前程。

…传统文化是幸福之道——追求仁爱 幸福的标准——五福临门

长寿:命不夭折而福寿绵长;富贵:钱财富足而地位高贵 康宁: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安详而且自在的离开人间 幸福的秘诀——好德

大德者,必有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

增加财富的三种渠道:挣钱——卖体力;赚钱——做生意;种钱——积福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司马光家训: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财归五家:不懂教育财归逆子,糟蹋身体财归医院,感召恶人财归盗贼,触犯国法财归政府,胡作非为财归灾殃。(同声同名,庚申日)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2 幸福的根本——求仁

人的需求有三个方面:求食——维持生命;求偶——延续生命;求仁——光大生命 幸福:幸——管住自己;福——奉献他人 (例:夫妻二人吵架,你妈我们俩同时跳河你先救谁,母亲偶尔听见由跳广场舞改为学游泳,先救谁呀,救谁都不对,作为男人应该有能力不让跳)

3、传统文化践行之道——如何学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蒙以养正,圣功也——《周易 .蒙》

童蒙,成年人学习经典回到童蒙,诚心就可以学习经典,否则学而无益。 经典无糟粕严重误读,例: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做,力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 每位教师定两本书——爱心伴孩子成长,弟子规四十讲

(一)学习传统文化的四项基本原则、两个基本点、三个突破口

四项原则:

1、好好学习,天天觉悟(好好活,活明白,人生有两个生日:妈妈生你的日,想你会明白的日子,慧命,孝心开,万事皆好,万福皆至)

2、好好学习,天天放下(放下是一种智慧)

3、好好学习,天天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法则,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感恩,就有多少福,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谢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

感谢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感谢父母给了你生命和无私的爱;

感谢老师给了你知识和看世界的眼睛;

感谢朋友给了你友谊和支持;

感谢邻家的小女孩给你以纯真无邪的笑脸;

感谢周围所有的人给了你与他人交流勾通时的快乐;

4、好好学习,天天改过 英雄与圣人的区别

纵观人类历史,凡是具备大仁大勇、聪明智慧的人物,他们所抉择的人生道路不外两条,那就是不为英雄,必为圣贤。即生完成赫赫事功,名扬千古的便是英雄,英雄事业,充其量作到一个拨乱世反之正,登生民十衽席,可予人类社会一个短暂时期的安定或升平,因而为王称帝,俨然一世之雄。但历史的兴亡,朝代的更迭,所谓帝王事业往往遗患无穷,因为权势移转,看似热闹的序幕,实系反为悲哀的下场,到头误人误己,毕竟无一是处。

反之,圣贤事业,也许寂寞一生,却能永远赋予人们以身心的安泰。而且整个人类问题,种种纷纭复杂,如果仅从政治权力以求安定治平,那只是世俗的观点和天真的想法,因为人心的臧否,关涉政治的兴衰,一治一乱,循环往复,似是历史的定则,永无究竟的答案。何况除了“民吾同胞”,还有“物吾与也”的宇宙众生,其问题的存在,也应一概解决。所以从哲学的立场看,我们必须荷担如来的家业,寻求真理的归趋,以求彻底解决整个人生社会的问题,并了解宇宙生命的真谛,这才是弘济万世,普被众生的基本事业。

改过: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不嫉妒(容易做到)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不怨恨(应反省自己)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3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改过的三个层次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人生一堂课,人人是老师,唯有我是学生 学会面对与接受——一切都是做好的安排 例:国王打猎的故事;

老师讲课学生不认真听,老是生气,怎么办,不怨恨;

早晨照镜子;

柳文贺

两个基本点:感恩与改过

看好人,改己过;只感恩,不抱怨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韩宏美老师案例(自罚)

三个突破口:早上读点、白天做点、晚上写点 做(践行):上行下效——高端感化——正己化人(视频:老了你还养我吗)

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大家都一样,能分出高下的事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

人生有80%的事情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但也应该做,这叫责任;20%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那是爱好。

人生两件事: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有个好人死了,去见阎王。阎王打开记录一看,说:“你太好了,来生还要做人,享最好的福气。” 这个人就问阎王:“我来生做什么人呢?” 阎王说:“你想做什么人呢?” 这个人说:“千亩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个个美,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 这个人讲完,阎王站起身说:“天下如有此好事,你做阎王我做你!”

结束语:

用唐,布袋和尚一无名诗:稻田插秧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愿我们每一位无论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能学会宽容,退一海阔天空 一句话共勉:

因为你的存在而使周围的所有人,多一些美好,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幸福,多一些公平,多一些正义………就实现了人的生命价值!

感恩大家!

4

第三篇: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中央党校最年轻教授刘余莉

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孝经》

学习传统文化对幸福人生有莫大收益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各位一样:这些是古人的礼节,为什么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这些礼节?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简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当时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每当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我就想这些人都嫉妒我,所以他们不投我的票。后来学《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这样一句话“君子近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他的兄弟姐妹,都有他的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彻底。做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问题一定是在内不在外。当你在外面找原因的时候,这个学问已经离你很远了。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还有怨天尤人的情绪,还有抱怨和怜悯时,就知道这个人学问还不够高。

在学习传统文化前,学习态度一定要正确。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很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不能因为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得比古人高,看得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像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的著作;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像《史记》那样的巨著;同样,现在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人要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把心平静下来。现在很多人心浮气躁,心难以清静,被物欲所牵引,心境中总是有一些风浪,所以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映照就不实了,看的就没有古人深刻了。第三就是避免历史虚无主义。“五四运动”和“十年文革”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大加批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也达到了极端,好像传统文化是阻碍我们社会发展的因素,而且这种误解一直影响到现在。

什么是实用主义?西方文化讲思维很深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我们看关于“执行力”的书,看第一本好像知道这个“执行力”是什么了。但是再看第二本、第三本时,又不知道“执行力”是什么了,越看越糊涂。它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目的是要炫耀自己的才能。而中国文化是讲实用主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虽然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很高深,但是他们会用简单的话语、通俗的语言把其思想给大家解释出来,让每一个人

都能明白。所以中国人讲的实用主义,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实用主义。如在一个人中了箭以后,他不去问这个箭是谁射的,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是从哪里射来的等等这些问题,而是马上把中箭者身上的箭拔出来,把中箭的人医治好。所以中国人讲实用方法,你只要使用了这些方法,就会对走上幸福人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德”两字概括传统文化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什么?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道德”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传统文化中它是用两字来构成的。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道”,用现代西方哲学的话来讲,“道”就是必然存在的宇宙秩序,而中国人简单称之为自然而然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是不变的,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也是一样,儒家也常称之为天道。比如说在《论语》中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就是天虽然不是用语言和我们交流,但是我们能从四季的变化中,从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中,感受到一种自然规律的存在。当孔老夫子在思考天的漠然无语的时候,他看到了一种不是因为上帝的创造而神圣的自然,而是万物在自然的生长过程中赋予我们的一种自然规律、关系和秩序。比如说“春华秋实”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事实,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密不可分的和谐关系等,这都是自然规律。

《易经》上也说古代的圣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从中得出了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既然是一切事物,就不仅仅是包涵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包括了社会人文秩序要保持稳定,保持和谐,必须遵守的人伦大道,这就是孟子所提出的“五伦关系”。那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各位朋友,看了这五种伦理关系,不要把它当做知识去学习,而要审视自己在这五种关系当中的责任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如作为儿子,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孝顺父母;作为领导,是不是能够仁爱关心下属;作为被领导,是不是竭尽全力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丈夫,是不是做到了有道义,有恩义,有情义;作为妻子,是不是本身有良好的德行,起到了相夫教子的作用;作为兄长,是不是做到了友爱关心弟弟妹妹;作为弟弟妹妹,是不是对兄长很是尊敬,很是听从;作为朋友,和朋友相交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做到了言出必行?只有这几个关系处理好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社会人文秩序,才是井然有序的。

这个“道”不仅仅包含了宇宙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社会人伦秩序的规律,所以它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什么是“德”?德者,得也。“道德”的“德”和“获得”的“得”是相通的。那么他得到了什么?其实就是得到了“道”,中国有句话叫“得道之人”,其实也就是圣人。他们对“道”有着深刻地理解,所以他们所表现出的品质就是有德了。

“四书五经”所体现的都是古人对“道”的理解。例如,在《易经》上有这样的一句话“一阴一阳之为道”。这个阴阳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都可以从我们人类社会中的现象观察到。如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我们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都是一阴一阳,如果我们把这个道理用来观察人世的变化,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一个人懒惰,那就一定会有困苦的日子到来。一个人如果骄傲,那就会有倒下的时候到来。中国人经常说一句话“富不过三代”,体现的是一阴一阳为道的规律。我们看第一代创业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天下,创下了世界。到了第二代虽然条件好了,但是还能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还能在父辈的基础上使这个企业壮大起来。到了第三代,他们一出生就过着富贵的生活,他们没有体会祖辈和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不仅不知道什么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学会了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就把祖辈和父辈辛辛苦苦所打下的

基业给败光了。现在,甚至已经变成了富不过当代,很多人发家有了钱后就开始骄奢淫逸了,还没有到第二代他就已经贫困潦倒了。所以现在有句话:“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传统文化。中国人讲“厚德载物”,有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你外在的财富和名声。如果你没有深厚的德行做根本,那财富、身份、地位就都是昙花一现,保持不了长久。

曾国藩对

阴阳规律体会最深刻

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保富法》,是曾国藩的外孙写的。他经历了晚清起起落落的情况,把自己的感悟记载下来写了这本书。所以中国人说:“遗金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遗书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怎么办?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我们现在的人挣钱了自己不舍得花,为什么?为了留给自己的儿孙。但是你的儿孙如果有德行,他会用他的德行,创造财富,创造事业,你留钱给他有什么必要吗?相反,你的儿孙没有德行,没有才能,你留钱给他,他迟早也败坏掉,你把钱留给他,是百害而无一利。美国人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世界的首富们没有把钱留给儿孙,而是立下遗嘱,捐献给慈善事业,这些才是明智之举。而且这个德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子孙,绵延千年而不衰。

历史上对阴阳规律体会的最深刻的莫过于曾国藩了。他说要看这家子弟有没有发展前途,能不能兴旺发达,看三件事就好了。第一看这家子弟早晨几点起床。中国人一直保持着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晚睡晚起,违背了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饮食起居,这个人基本上可以不得病。早睡早起也可以看出一个孩子自律严谨的生活态度。第二看他是不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曾国藩做到了四省的总督,但是他仍然严格要求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所有的问题你都给他处理好,他就不知道这个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对父母也没有感恩之心。你让他去做一次家务,你让他炒一次菜,他才会知道父母的不易,他才会对父母的劳动成果生起感恩之心。当然这也可以看出这家子弟是克勤克俭还是骄奢淫逸、铺张浪费,所以他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以前还在走上坡路,但是突然下滑了,开始走下坡路,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他认为奋斗已经够了,该享受生活了,所以他开始玩物丧志,他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了。第三看这家子弟是不是读圣贤书。古代的经典记载着古人对于天道的认识和领悟,一个人如果经常读这些圣贤经典,就自然能够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从另一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先生对阴阳道的规律体会的更为深刻。那就是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就是求一点缺失而不能太过完美。因为他自己有钱有势又才华横溢,可以说是近乎完美了,因此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非常谨慎,从这里我们看到中国传统圣者所讲的“道”非常简单,那就是过分的要受到制裁,而不足的要受到补益。所以孔老夫子一生所奉行的是“温良恭俭让”的德行。道家的老子也是把自己对天道的认识,应用到了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在《易经》中一共有64卦,每一卦都有6爻,有凶有吉,但是在所有的64卦中,只有一个是6爻皆吉的,而这一卦就是谦卦。谦卦象征谦虚卑退之意,有谦德之君子万事皆能亨通,而且行谦有始有终。一个人不居功自傲,能够自卑而尊人,所以他处事无往不胜,这个规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观察出来。“满招损,谦受益”是天道,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规律。

做有道德的人 和人的天性相应

舜被列为24孝之首。他的父母,他的弟弟三番五次的要置他于死地,但是他不仅没有去怨恨报复,而是不断地反省自己:我自己在德行上有不够的地方,不能够得父母的欢心?后来他得到了天子之位,但仍然以不能得父母之欢心而忧虑,最后他的德行感

化了他的父母,也感召了天下人。孟子就说为什么舜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遵循万事万物的法则,又洞察了社会人文关系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和天地人文自然的秩序,和人的天性相呼应的。

《论语》上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是什么人?处处想着助人为乐,总是想方设法去帮助别人,他的心胸总是处于一种欢心喜悦坦坦荡荡的状态。小人就是只想着自己利益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想方设法地去谋害别人,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样的人他的心胸总处于郁郁寡欢的状态。诸位朋友,我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呢?就看我们的心胸经常是坦坦荡荡,还是经常是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现在大家都说我的压力很大,各位朋友当你压力很大的时候,你很焦虑的时候,你去关心一下自己的心,我们为什么有压力,我们为什么而感到焦虑呢?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

现在我们还在学西方的价值观,为了获得自己利益的满足,去和别人竞争,所以尔虞我诈就出现了。竞争再向上提升就成为了斗争,再向上提升就变成了战争,所以现在世界上每一天都有局部冲突或者战争。如果使用了原子武器,就会导致世界末日。所以获得利益满足的价值观,没有给人类带来一个光明的前程,而是把人类引向了穷途末日。

所以我们中国人不讲竞争,讲仁爱。爱是什么,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当自己有压力,一定是因为只想自己的利益,不想如何去帮助别人。我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中央党校工作,当时学校有一个规定,每节课后学生要给老师打分。因为没有上过讲台,前几个月我压力很大。担心自己的课讲不好,面子上过不去。后来我就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转向自身利益之外的事,那就是我这堂课能够给学员、能够给听众,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转变和启发?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压力减轻了,而这种想法也促使我备课非常用功,最后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怎么做一个有道德的君子

我们都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应该怎么去做?孟子强调:耻之于人大矣。“耻”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有羞耻心的人能够使人改过自新,能够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重新做人,最后成圣成贤。但是没有了羞耻心的人,就堕落为禽兽了。我们做了错事,要感觉到惭愧。并且因为知耻近乎勇,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现在我们的问题,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贪”,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吃。如果你贪财,你一定要记住《大学》里“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货是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取的,一定会以不正当的方式给败掉。这个财并不是到了你手了就是为你所有,它被五家所共有,哪五家?首先是官府,如果这个财是贪污受贿得来,最后是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家产也被充公。所以他赚到你手,但不是你的。还有水灾火灾,那些自然灾害也会把不义之财给焚烧掉。还有盗匪,还有一个就是防不胜防的败家子。因为没有良好的家教,父母没有给他做好榜样,他也是贪污腐化,生活骄奢淫逸,最后没有使这个家族传承下去。所以古人读书明理,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古

代的读书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送给他,他都不敢去收。

有的人觉得我的钱已经赚的差不多了,地位也不错了,就开始贪色。中国人说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个绝对不是形容,这一把刀把你所有的功名富贵给你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所以那些淫乱的人带来灾祸是最迅速的。有的人不贪财不贪色,就是特别喜欢出名,要放下名利太难了,特别是知识分子可能对自己的名声看得很重。许多明星没有用自己的名声去做有益于社会的引导,倡导的都是引起人们邪念的东西,这样的人很难有好的结果。所以我们会听到有明星突然自杀身亡,突然出了车祸,突然出了问题。

达到幸福的最近之道

今天我们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幸福。如果对幸福的理解不对,你也很难获得幸福。如美国的海伦·凯勒女士,她是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是她周游了世界,给世界上很多聋哑人带来了喜悦,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逆境中的幸福之人。还有顺境中的不幸之人,如有些人是亿万富翁、百万富翁很有钱,但是因为有钱每天惹是生非。有的人因为忙于工作忽视了儿女的教育,结果孩子长大后惹出麻烦,让他应接不暇。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幸福之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说白一点就是充满喜悦的生活,如果我们说的复杂一点,那就是家庭圆满,在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充满喜悦的,如果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所要的社会,那我们就可以提出达到这样幸福的最近之道。

第一个原则:一天之中,不生恼怒。怒是奴隶的奴,下面一个心,告诉我们当人发怒的时候是把人的心变成了奴隶,所以有人说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什么?恨、怨、恼、怒、烦,人生五毒丸,吃半颗,就生病,吃一颗就要你的命。所以脾气不好,对自己的健康有很大影响。怎么办?要转怒为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希望别人原谅我们,所以我们也不要去对别人求全责备,不让他们犯错误。一个成熟的人能够掌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必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情绪稳定,能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起是种享受,而不是压力。从逻辑上讲,没有一个人能深入我们的内心,那么那个让你生气的人是谁?是我们自己。所以再生气的时候不要说你又让我生气了,都是自己内心生气。

第二个原则:一天之中,不出恶言。恶言包括了粗鲁骂人的话、挑剔抱怨的话、欺骗他人的话、不守信用的话、挑拨离间的话、讽刺指责的话。各位朋友如果你从早到晚都在说这样的话,就是出恶言,会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个原则:一天之中,家庭和睦。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夫妻之间只要能够守住一句箴言“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这对夫妻一定可以白头偕老。一定要记住处处考虑到对方的需要。教育儿女要守住一个原则,就是德教为先,以身作则。要使自己的儿女来孝顺自己,一定要首先尊敬父母。中国古人说“弃老取幼,家之不祥”,如果我们放弃了父母亲,对他们不孝顺,反而把所有关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已经是不吉祥了。所以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够给大家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孩子的观念。

链接 言语的力量

台湾心理学家们做了花的实验。他们把小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小学生在路过第一组花的时候要赞美它,说“你长得真可爱,我们喜欢你”;第二群小学生过第二组花的时候就说“讨厌你、丑死了”,然后再给它吐一口唾沫;第三组小学生在过第三组花的时候,就从心里觉得不值得一看,故意不理它,不屑一顾。结果过了三个月之后,他们发现这些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说“我们喜欢你,长得真可爱”,这些花果然长得愈来愈茂盛,确实很喜人;说“我讨厌你、丑死了”,这样的花都已经枯萎了,就像经常被指责的小孩子,蔫头耷脑的样子;而那个看了故意心里不理它的,就是看都不带看的那种,它已经彻底死亡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恶不仅仅是说出来的言语是恶,其实意念的恶,给人的打击更厉害。我们经常说,冷战比热战更让人受不了,夫妻之间如果有问题,吵吵架,这个问题可能就过去了;当你觉得这个人都不可理喻,我都不屑于跟他争论的时候,这个时候对他的伤害是最大的。

安徽省庐江县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中心农业部举办了一个“和丰传统农业示范园”,这些老师给小虫子、鸟专门开辟了一块地。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小虫子之所以来吃菜,只是因为自己没有食物吃而已,所以专门给它们开辟了一个餐厅。这小虫子们很听话,经常就会到给它们专门开辟的餐厅来吃饭,别的给老师自己种的菜地,这些菜就长得非常茂盛,很少有虫子。为了验证音乐、还有语言对花的影响,

他们还开辟了三个菜地。一个菜地让它听《弟子规》,另一个菜地什么都不放,一个菜地让它听现在特别流行的那种摇滚音乐。结果过了几个月之后,奇妙的事情也发生了,大家可能都猜到结果了,就是听了《弟子规》的这个花、蔬菜,长得特别茂盛;什么都没听的一般般;听现在流行乐、摇滚乐的那个菜地,长得特别不好。最后老师有点于心不忍,过了几天觉得不能这样虐待这些植物,也给它们改放《弟子规》的。

这些科学实验告诉我们,人的言语对别人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如果整天唠叨别人、挑剔别人、指责别人、抱怨别人,他们的感受肯定不好。特别是一个人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外边的事业很成功,经常有人赞美他,结果回到家里就碰到很挑剔的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让他浑身不自在,那可能过了很久,他就不愿意回家了。

因为言语如此的重要,所以中国古人特别重视对于言语的教导,像孔门四科,首重德行,然后教人怎么说话,然后才是做事做学问。从一个人的言语中,其实也能反映出一个人德行的高低。《格言别录》上有一句话:“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我们看那些很好德行的人,他心平气和,见到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所以他口里所赞叹的人、所肯定的人就有很多很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我们看那些德行浅薄的人,怎么看?就是他的心地刻薄傲慢,见到每个人都有可憎恶的地方,都有不如自己的地方,所以他眼里所瞧不起的人、所鄙视的人、所挑剔的事就很多很多。我们从一个人的言语之中,可以判定出这个人的德行。

第四篇:《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听课感想2

文化的积淀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听课感想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提炼过程中,逐渐结晶为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人文传统,刚健自强,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些精神在今天看来都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程。重视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提高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助于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在陆老师的文化课上,我们系统的学习了儒家,道家,佛家,以及一些关于易经的知识;充分了解到在星光璀璨的五千年里,传统文化对我们的重大意义,它深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深入到人们的思维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也在朝代变迁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力。但是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存在一些理解误区,导致现代社会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声浪。学习传统文化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古文化有了新的认识,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观点,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新学习。

在第一堂课上,陆老师便开门见山的提出了本门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消除偏见,端正认识,明确意义,了解方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相互参照,比较研究。透过具体的、表层的文化现象去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和价值。 学习如何正确地生活、如何智慧地生活、如何自在地生活。

在接下来的几堂课中,我们通过对“小文化”的学习来认识“大文化”的本质。小文化通过对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分别学习来建立系统认识,对其主要思想的学习让我们更好的在现代生活中处理一些实际问题,走出误区。

陆老师常说:继承是创新的前提,这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代人过于自我偏激,对传统文化产生的一些误解需要我们来一一解开,重新认识,才能达到更好的创新。 有人认为:“尤其近代以来,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已经不能指导我们走出传统社会,实现近代化和现代化,相反却总是让我们被动挨打。”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在总体上无疑是过时了。”这些过于武断的说法在传统文化课上得到了新的定义。陆老师点评到:难道世上有能医百病的药吗?如果说,儒家思想未能导致近代化和现代化,这不能说是古人之过,而是近代人、现代人之过。如果说,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去的某种思想、理论与当代的现实之间产生了距离,这种距离的弥合,也要靠当代人的努力,同时这也是当代人的使命,而不应归罪于前人或古人,因为前人或古人已经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以往人们都认为道家思想消极避世,以老子为例,一般人常以为老子思想是消极、厌世的或出世的。造成这种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他的重要观念望文生义所致。例如:无为、不争、谦退、柔弱、虚无、清静等观念都被人曲解。在陆老师的课上这些重要观念被重新定义,例如“不争”——不伸展一己的侵占意欲,“谦退”——具有“不争”的内涵,要人含藏内敛,不显露锋芒,“柔弱”——“柔弱”并非懦弱,而是含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的意义。意在不可恃刚凌物、强悍暴戾,“虚无”——“虚”用来形容道体,虚状的的“道”体却能发挥无穷的作用;“无”的含义,其一是指道无形无象的特性;其二是指空的空间,“清静”或“虚静”——主张凝练人内在生命的深度,发展主体的精神空间,“无为”——顺任自然、不强作妄为„认为老子讽刺仁义,讥笑圣人的原因,是因为对老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等等说法存有误解。其实这些是老子对当时春秋时代的社会病态,矫枉过正的说辞,并非为针对孔子所说的仁义与圣人而言,后儒拿他这种说法入之以罪,未免有欠公允。

对于佛教,人们的误解更多,一般人总以为佛法是唯心论的,在这辩证唯物时代已失去

了存在价值。其实佛教以证到真如实相,解决生死为主题,说真俗二谛;不仅是单纯的“劝人为善”佛不但劝人为善,更教人为善而要不住着于善,要有大公无私的“忘我”精神;不是消极逃世,更不是神道设教。

传统文化不仅重新诠释了被扭曲的传统精粹,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珍贵道理。如何对待名与利的问题,如何对待欲望,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或许我们还没有思考到,但是总有一天会面对。

“我们与错误相伴太久,以致在真理面前我们不敢相认,不愿相认。”陆老师的经典名言时常在我耳畔响起。在这门课上,“消除偏见,理性客观”是重点,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或许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一些观念不理解不认同,但是我们不能随便的否定这些历久弥新的智慧。经过五千年的积淀,总有精粹等我们挖掘。

陆老师讲课很风趣,吸引我们的不仅是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更是授课老师的独特的人格魅力。鸭舌帽是陆老师的象征,每次望向讲台,望不见老师的表情,却能从他的肢体语言中想象出帽子下的表情是如何生动。有时让人捧腹大笑,有时让人义愤填膺。引经据典,时事政治信手拈来。每堂课都爆满,每次来旁听的师兄师姐们都占了好几排。我想这便是一位良师益友般的人物的独特魅力。

感觉陆老师很厉害,什么都懂。尤其是谈起《易经》时那专注的眼神很让人敬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尽在腹中,就像“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般,不得不说,陆老师很有气场!

短短一个学期,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了个大概, 做人的道理倒是懂了不少。这离不开陆老师的谆谆教导。每当看到与“儒道佛”有关的字眼,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星期二晚上的文化课。希望下学期还能再选陆老师的课,再做陆老师的学生,再一次认识自我,认识人生。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随堂感想

这个学期颇有兴致地选修了一门中国传统文化课,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和钻研,发现自己获益匪浅。下面我就这个学期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想。

首先要谈的是儒家思想,这里只是简要的概括下所讲内容。孔老夫子创立儒学以后,经过历代儒家学者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建构了一套具有完整的理论架构的价值系统的儒家文化思想体系。作为礼乐文化,它所充溢的“人文”精神,尤其是道德理性,倍受统治者的青睐。就儒家文化传统而言,它既已融入中国文化传统,其精神价值必然活在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文化再创造的生命之源。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以继承和创新,用以完善自身修养以实现伟大人生抱负,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另外儒家文化中也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其中管理方面的精髓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

接着讲的是道家的精髓。冯友兰先生曾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一是自然的境界,第二,是功利的境界,第三是道德的境界,第四是天地的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就是满足人们那种自然的、生理的那种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的境界,它是人生的第一个境界。那么如果再超

越,越过人与动物相同的层次就进入了“功利的境界”。 “功利的境界”,就是趋利避害,对我有好处我就做,对我没好处我就不做,这样人有一定功利选择,是人的一个文明化的提升。人在社会中生活,在天地之间,仅仅有这种境界还远远不够,还要用道德境界实施超越。中国哲学要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天地的境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后,那种超越和超然意义和永恒的价值,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和生命,好似用先贤的智慧弹拨我们的心弦。

道家文化从自然观,人生观等方面讲述了何为“道”。从自然观来看,老子提出了以“道”为终级本源的宇宙论。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道”创生万物,为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庄子同样以“道”为最高范畴,但他对“道”作了带有神秘主义的渲染和富有文学色彩的夸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老子无论是对“道体”还是对各种具体的事物均持有一种相当深邃的辩证观念。他不但认识到事物之间充满各种各样的相对性,而且还发现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用这套辩证观念来分析现实的社会和人生问题。从人生观来看,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人生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对“道”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探求世界的本源及其规律,和大多数中国哲学家一样,人生问题、社会政治问题才是他关注的核心。

还有就是正信正见的、蕴涵着无限科学性的佛家思想。有人会说,佛学中缺乏教会人们如何生存的法术和技能,这就是缺乏科学技术的表现。是的,关于生存技能方面的东西佛经中确实讲的比较少,佛的智慧有个基本的出发点:人只要能基本生存,更多的终生就应当去注重

如何修身养性、修炼自度,而不能在生存技能上太多的关注,否则易导致对物欲的追求、贪图享受、玩物丧志、为奇技淫巧所累等等严重阻碍正常修炼的弊端,我想这正是佛经中没有过多包含能够提供修炼者如何生存的技能和法术的重要原因。但有关医道方面、特别是在有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至高妙养身祛病的智慧方法方面却提供了丰富而完备的论述。人类这种生灵在地球上已经具备了生存的优势,无须再传授给人类过多的生存法术和技能,人类就应当齐备了很好的生存条件,一方面,如果人类始终能本着与天地宇宙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进化的方式生存,人类不可能滋生出更多的怪病和人为的灾祸,人类可以不需要建很多高楼大厦桥梁公路、制造出飞机汽车等就能够获得非常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和环境破坏生态破坏,更不会制造出足以毁灭人类自身千百遍的核武器、生化武器、基因武器、可怕的电脑信息攻击武器等等。 人类若能遵从佛学的心性和智慧的修炼,可以无限开发出人自身的潜在智能获得远远高于世俗科技所能带来的外在化工具手段。[2]人们只要注重精神的内守,病安从来?只要注重修身养性用佛学的智慧指导人生,就可以避免和消除人类相互的争斗和敌意;另外一方面,佛陀告诉我们:“烦恼皆菩提。”这是在告诉我们,生老病死或是遭遇到种种烦恼、苦痛和不幸正是修炼的缘份和机会。总之,佛学中包含完备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发展的智慧和方法,无论是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道德伦理学等方面都提供了最为完备的智慧和方法。在这些方面的智慧和方法也远远超越了世俗人类的层次。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史,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用“社会人生”来概括。各家用什么思想去体现社会人生呢?儒家谈格致诚

正,修齐治平。道家谈“性命双修”,就是去修人的人性,人的自然之性和人的生命,而达到真人、天人、至人的境界。佛家讲“法身慧命”、 “明心见性”,就是把人性最光辉的部分呈现出来。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怎样变迁,都不能完全抛弃优秀的传统文化,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更不能“全盘西化”。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我们引以自豪,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还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矛盾和尖锐复杂问题,要化解这些问题,只有按照“道”的要求,用“自然无为”来化解各种心智诈巧,用“柔弱不争”来削弱各种逞强好胜,用“致虚守静”来消解各种欲望冲动,人才有望恢复到其本真的状态,社会才有望回归稳定与和谐。

上一篇:财务部工作计划模板下一篇:常务副总岗位说明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