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流中教案

2024-05-04

在急流中教案(通用8篇)

篇1:在急流中教案

在急流中教案

教材简析

湍急的江水一路奔腾,奔向远方。急流中,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奋力划桨前行。她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这一切组合成一幅优美的写生图,这幅图画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在急流中》这篇课文并没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普通的景,写普通的人,将自己的深深感动融于字里行间,带给读者的不仅是自然真实的感受,还启迪读者:在生活的急流中,我们也应像年轻母亲一样勇敢沉着。

教学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目标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

2、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自学-检测-更正-讨论-总结”的方式学习情感态度:体会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出示教学目标

1、我们今天学习11课《在急流中》,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我们一起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看投影):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二、先学后教

(一)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概述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检测

生:作者目睹一位年轻的母亲顶着湍急的江水奋力划桨前行。生: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湍急的水流中奋力划桨前行。学生回答,教师就在黑板上用简笔画板书

(二)再读感悟、引导体验,激发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位年轻的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书上作笔记)谁想好就到台上先汇报 汇报学习结果

1、体会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深爱(根据学生的汇报自己板书)

(1)汇报第3自然段

“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这里运用了比喻句。把远处出现的小竹筏比作小蜻蜓。小小的蜻蜓落在了水流湍急的江水里,处境相当危险,但它仍然在挣扎着向前进。这是在说划桨人的勇敢。)“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虽然困难很大,但她仍然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江水中曲折前进。这可以看出划桨人不但勇敢而且相当镇定。)

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把红包裹比作红杜鹃,突出她的美,更衬托出年轻母亲的坚强,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师小结:我们可以看出她在逆水前进,虽然面临着险滩、礁石和湍急多变的江水,但是她毫不畏惧,从容地面对。

(3)汇报第4自然段,体会坚强勇敢、坚定镇静及对孩子的爱 我向她挥手,她朝我微笑了一下,脸上泛起一片红晕,马上又将目光投向江面,双手奋力划桨,继续在急流中探寻安全的通道。我发现,襁褓中的孩子将脑袋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正在酣睡,筏子上的颠簸和江上的惊险,他居然一无所知。(孩子在母亲的肩头酣睡的画面和江水的惊险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年轻母亲在急流中搏击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细读对比,重点品味,领悟情感。

急流中年轻妇女“安详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是作者浓墨重彩进行描绘的画面,是作者文中情感和哲理的化身,是文章的重点,因此,引导学生体味年轻妇女勇敢顽强的精神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时我尝试让学生在“读、品、比、议”的过程中去理解、感受、领悟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读:自读课文,边读画出描写贝江江面的句段。

品:细读课文,仔细品味,品味年轻妇女的神态、眼神、动作。

比:比较“水流之急”与“年轻妇女的安详”,比较“我”的悠闲与年轻妇女在急流中的搏斗。在比较中让学生体味年轻妇女的勇敢精神和作者对与急流博斗的勇士的赞美之情。

议: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此时最想对急流中勇者说的话

(四)精读揣摩,充分拓展,升华情感。

齐读第7自然段。留在作者记忆深处的是怎样的画面?为什么这幅画面会深刻地留存在作者的记忆中?(因为年轻的母亲面对危险是坚强勇敢、坚定镇静。这激励着作者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从中,作者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呢?)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作者用一个反问句,引发读者思考,说明在城市喧嚣的天地里,没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告诫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急流,应该沉着做生活的强者。)

“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是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由“江中急流”体味“生活急流”,由“江中勇者”感悟“生活勇者”,弄清哲理,受到思想的熏陶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我力求通过“读、联、悟、写”的环节来寻找一条“事”与“理”之间的捷径通道,让哲理的揭示、思想的教育在无痕中巧妙完成。

三、当堂训练

1、圈出描写水流状态的词语。湍急、卷着、漩涡、翻腾

2、文章重点是写事,为什么1、2自然段用了不少篇幅在描写景物呢?(因为作者借“卷、打、翻腾”正面写出了江水的急、险,实则是从侧面烘托出当时紧张、危险的气氛;又借对江两岸美景的描写衬托出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情,二者共同地为后文年轻母亲泰然自若的出现作了铺垫。)

3、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画出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并富有感情地朗读,同时能讲出内心感受。

四、课堂小结 师:是呀,年轻母亲的沉着、勇敢不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能像这位年轻的母亲一样,在困难和危险面前表现出应有的沉着和勇敢。

板书设计 在急流中

年轻母亲 伟大的母爱

顽强勇敢、坚定镇静

篇2:在急流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年轻母亲的勇敢顽强,坚定镇静和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及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 板书《在急流中》 设疑

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汹涌的急流中奋勇前进,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出示: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齐读)

谁能给这个句子变个说法?(对原句质疑)对于这句话,你能提出些感兴趣的问题吗? 预设:

1、“生活的急流“是什么?

2、他是怎样勇敢沉着地面对急流的?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地品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看自探提示: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两个问题,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在感受深的地方做好批注。

二、解疑合探——研读感悟

1、感悟生活的急流

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急流?

出示: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旋涡,一路翻滚着奔向远方。

1)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这是急流?(湍急、卷、打、翻滚)2)你能读出这种“急”吗?

3)谁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小点评)

4)如果此时你也置身于这样的急流中,你会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感知)

5)生汇报 师总结 激励学生 范读 生再感情读这一句 正如课文中所比喻的那样:

出示: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谁来说说哪些词语牵动着你的心?)读出你的感受。

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那小小的筏子怎么能经得起那么大的风浪呢?生读并相机指导朗读。面对汹涌澎湃的急流,没有几个人能从容面对,但是作者却亲眼看到了一位背着孩子的年轻母亲置身于这样的急流中,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文中没有描写,谁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说说?)

那你认为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航行的应该是什么人?

2、感悟年轻母亲的品质

连作者这样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士都为之捏了一把汗,那么这位年轻的母亲,是如何面对这急流汹涌的江水呢?(读有关的句子)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呢?(女子很勇敢,镇定。)

那让我们大家一起边读边感受女子的勇敢,镇定。齐读(多种形式激励)

坚强的母亲拼命地往前划着,身影渐渐远去,可作者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他看到了什么?

火苗是什么?跟上文中的哪个词相照应?这种写法叫做什么(埋伏笔)襁褓中婴孩此时在做什么?(酣睡)说明了什么?(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在急流汹涌的贝江上竟那么勇敢,那么镇定,让人感动。)那不息的火苗还是什么?

这勇敢,镇定的火苗仅仅闪在江面上吗?

正是那火苗闪在了作者的心里面,所以多少年过去了,他依然不会忘记在一幕。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段,试着理解最后一句,小组讨论:从这一段中你读出了什么?(学生互动交流)

三、深化主题 拓展延伸。

正是这种对于困难能勇敢面对的精神深深地扎根在作者的心里面,所以在作者的写作道路上,无论他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从容面对。在生活的急流中,作者能坚守自己的文字,成为人生的赢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那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生活中的急流呢? 拿起你的笔,写下来。(导练与自主练)

师生交流:谁来读读你写的?生说,将写的好的写在黑板上

四、总结

江水如此湍急多变,年轻的母亲如此沉着勇敢,怎能不引起作者深深地思考呢?读出这份沉甸甸的思考——

出示: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 江水如此湍急多变,年轻的母亲如此沉着勇敢,又怎能不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呢?读出你的思考——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这幅感人的画面已经留在坐着的记忆中永远不会消失,也让他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吧!齐读—— 让我们坚定的对自己说:在喧嚣的人世里,我一定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

作业设计:

小练笔: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年轻母亲说些什么?

2、你从课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在急流中

困难 挫折 打击 失败„.勇敢 沉着 奋进

教材内容: 在急流中

贝江,从迷蒙的深山中流出来。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旋涡,一路翻腾着奔向远方。

轮船顺流而下,江水拍击船舷,溅起一排排水花。我站在船头,悠闲地欣赏周围的风景。江两岸是绿荫蓊郁的青山,山坡上覆盖着翠竹和杉树,还有杜鹃。我想,若是在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盛开时,一定会很美。

我向前方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划竹筏的好像是一个女人,因为远,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很快,小筏子就到了大船的跟前。划竹筏的,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神色镇定,平静的目光注视着前方。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她是背着自己的孩子在江上赶路。我向她挥手,她朝我微笑了一下,脸上泛起一片红晕,马上又将目光投向江面,双手奋力划桨,继续在急流中探寻安全的通道。我发现,襁褓中的孩子将脑袋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正在酣睡,筏子上的颠簸和江上的惊险,他居然一无所知。

小筏子和大船擦肩而过,我们的相逢只在一瞬间。

回头看,那小筏子很快便消逝在远方,只有那耀眼的红色,在水烟迷蒙的江面上一闪一闪,像一簇不息的火苗„„

在贝江上见到的这一幕,我很难忘记。急流中那位驾筏的年轻母亲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这一切,组合成一幅感人的图画,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再也不会消失。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急流中》

教学设计

涅阳六小

篇3:急流在一次暴雨中的影响分析

暴雨是辽北地区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暴雨的产生通常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 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展而成, 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 绝大部分的暴雨都有急流相伴, 急流在暴雨天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朱乾根以武汉附近的暴雨过程为例, 详细分析了高空、低空、超低空急流的作用[1]。对于暴雨的形成, 陆汉城指出[2]:高空急流是产生高空辐散的机制之一, 具有抽气和通风的作用, 低空急流对强天气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肖文俊通过实例分析了高低空急流与暴雨的关系[3], 指出暴雨的发生与高低空急流和切变线有着密切的联系, 揭示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对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过程概况

2008年7月31日14:00~8月1日14:00 (北京时, 下同) 铁岭地区普降暴雨 (图1 (a) ) , 其中10个雨量点雨量≥100mm, 达到大暴雨量级, 最大雨量150mm, 出现在开原站。这次暴雨过程造成铁岭市6座中小型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标准, 致使溢洪, 部分水利设施遭到损坏, 其中损毁堤防10处, 计1.55km, 堤防决口1处, 损毁护岸2处, 冲毁塘坝3座, 损毁灌溉措施3座, 损毁机电井6眼, 直接经济损失0.0318亿元, 暴雨还使市区低洼地段出现积水, 造成城市渍涝, 给人们出行和城市交通带来影响。

3 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分析

分析500hPa位势高度图, 发现这次天气过程主要受3个天气系统影响, 西风带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和台风“凤凰”减弱的低气压, 是热带、副热带、西风带“三带”系统形势相互配合的结果[4]。3个天气系统的移动动态见图1 (b) 。2008年7月31日08时, 500hPa新疆东部到华北北部为一高空槽,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较强盛, 受台风低压的影响, 由纬向型演变为经向型, 高压中心位于我国东海, 其北脊与110~120°E之间的长波脊在东北地区叠加, 形成西低东阻的形势, 588dgpm线北侧边界抵达辽宁南部42°N附近, 西侧边界位于我国东部, 基本沿海岸线分布, “凤凰”对应的低值系统到达安徽省中部。31日20时位于东北地区的高压脊东摆, 脊线移至128°E附近, 588dgpm线北界相对稳定, 贝加尔湖西侧长波脊发展 (图2 (a) ) , 冷空气不断沿脊前西北气流流入高空槽中, 而同时刻, “凤凰”对应的低值系统顶部与高空槽相遇, 形成有利于辽宁北部出现强降水的环流形势。8月1日08时500hPa较强冷空气到达东北地区上空 (图2 (b) ) , 逼迫副热带高压南落, 588dgpm线在125°E已撤到37°N, 高空槽东移与“凤凰”减弱的低值系统合并, 合并后的深槽槽线位于辽宁西部, 槽后冷平流明显, 槽后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空气交汇, 形成了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由此可见。这次暴雨过程西风带的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后部、热带低压外围暖湿空气在辽宁北部交汇产生的结果。

(a) 2008年7月31日14时~8月1日14时降水量 单位:mm (b) 7月31日08~8月1日08时500hPa588dgpm线、槽线、台风中心动态变化

(a) 7月31日20时 (b) 8月1日08时

4 急流与暴雨的关系

4.1 高、低空急流位置与暴雨的关系

在200hPa等压面上31日8时在青海省西部-蒙古中南部-吉林省东北部为高空急流, 从急流中部到出口区风向为西北风, 急流中心最大风速为50m·s-1, 位于蒙古中南部, 急流轴近似于东西走向 (图3 (a) ) , 31日20时急流轴出口区北抬, 急流轴呈WSW-ENE走向, 急流轴上有两个风速中心, 在河套顶部有一49m·s-1的风速中心, 另一风速中心位于黑龙江中部, 风速达52 m·s-1, 铁岭处于急流出口区的南侧距急流轴500km处 (图3 (b) ) 。而700hPa在台风与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偏南急流势力强盛, 31日08时急流的走向与高空急流的走向近于垂直, 急流出口直达辽宁南部, 中心最大风速24 m·s-1, 辽宁处于急流出口北侧与高空急流之间, 属于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区域, 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 20时20时急流抵达沈阳, 风度中心到达山东半岛, 急流出口区风向转为南到西南, 铁岭处于低空急流的出口, 急流轴与高空急流轴之间的交角变小, 在高空急流的右侧有切变线活动。8月1日08时高空急流轴入口区向东移动 (图3 (c) ) , 出口区风速略有减小, 风速中心南压, 并与辐散中心叠置, 为暴雨区提供持续强劲的上升运动, 而700hPa急流出口区向东北方向伸展, 与高空急流轴的交角继续减小, 切变线东移并与急流轴平行, 铁岭处于急流轴上最大风速中心的左侧、切变线右侧高低空急流叠加的区域, 是有利于产生强上升运动的地区, 最大强降水区也就是出现在这一区域 (图3 (d) ) 。

4.2 超低空急流、低空切变与暴雨的关系

在850hPa等压面上31日08时在台风与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偏南急流势力强盛, 急流的走向与海岸线基本一致, 急流出口直达辽宁南部, 中心最大风速24m·s-1, 20时急流抵达沈阳, 风度中心到达山东半岛, 急流出口区风向转为南到西南, 铁岭处于低空急流的出口, 1日08时配合副热带高压北脊点的东侧南落, 急流的出口区东摆北上, 沈阳上空转为偏西风, 配合中部的切变线, 铁岭上空形成强的气旋性辐合, 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产生强的上升运动, 出现强降水。

受登陆台风“凤凰”的影响, 31日08时925hPa在台风与副热带高压之间的东南急流势力强盛, 急流的走向为SSE-NNW, 31日20时急流的位置与850hPa基本一致, 急流呈经向型, 较08时相比, 急流明显北上, 急流出口抵达沈阳, 沈阳上空的风速由4m·s-1增大到14m·s-1, 铁岭处于超低空急流的出口处, 从风场分布可以看出, 31日20时从辽宁西部建昌县到东北部西丰县存在一风向风速的气旋式切变, 在切变线四周形成强的气旋式辐合, 铁岭处在切变辐合带内, 与同时刻850 hPa切变位置相比明显超前, 说明低层冷空气已先到达, 产生超低空上升运动, 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1日08时急流向北伸展到达长春, 切变线左侧明显东摆, 右侧位置相对稳定, 说明铁岭在31日20时~8月1日08时始终处在超低空急流左侧的切变辐合带内, 实况表明暴雨就出现在这一切变辐合带地区。

双实线为200hPa急流, 实线箭头为700hPa急流, 虚线为200hPa风速单位:m·s-1, 细实线为700hPa风速单位:m·s-1, 粗实线为700hPa切变线, 闭合粗实线为暴雨区a) 年7月31日0时 (b) 7月31日20时 (b) 8月31日08时 (d) 7月31日08时

5 低空急流与水汽条件的关系

水汽是形成暴雨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利用T213提供的物理量对这次暴雨过程水汽条件与低空、超低空急流的关系进行分析, 以此说明低空、超低空南风急流是水汽的提供者和输送者。

低空急流促进强水汽输送带和水汽辐合中心生成[5], 在暴雨区形成高湿区, 为暴雨过程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850hPa31日08时的偏南急流建立起通向东北的水汽通道, 近似于南北向的水汽通量高值区从华南一直伸向40°N附近, 31日20时水汽通量高值中心为323g· (cm·hpa·s) -1, 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的海面上 (图4) , 从水汽通量场看, 水汽通量最大值轴线与低空急流轴走向基本一致, 水汽的最大值输送中心与低空急流相对应, 低空急流加强, 水汽通量增加, 低空急流北抬, 水汽通量中心北抬, 暴雨持续期间, 高空 (500 hPa, 700 hPa, 850 hPa, 925 hPa) 各层温度露点差之和小于5, 达到饱和, 水汽非常充足, 这说明低空急流促进水汽输送带和水汽辐合中心的生成, 形成了高湿区, 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从同时次水汽通量散度分布看, 在高值中心北部水汽通量散度小于零, 在高值舌区形成水汽通量辐合区, 水汽的强辐合中心出现在辽宁北部, 这正是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风速辐合和切变线两侧风向辐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强烈的水汽输送, 辽宁境内大气湿度迅速升高, 31日20时850hPa比湿达13~14g·kg-1, 温度露点差≤4℃, 925hPa比湿为10~12g·kg-1, 温度露点差≤4℃, 大气已接近饱和, 到8月1日08时 700以下各层温度露点差均为零, 大湿度持续到降水结束。1日08时水汽通量最大值区向北输送至吉林省的东南部, 低空急流对辽北地区水汽输送贡献已不大, 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铁岭地区上空水汽通量散度大于零, 从降水时间分布看, 08时以后强降水已经结束。

6 急流与动力条件的关系

6.1 假相当位温的分析

暴雨开始前由于低层偏南暖湿气流的作用, 辽宁北部地区上空低层大气迅速增温增湿, 能量升高, 导致对流中层以下对流不稳定增强。7月31日08时铁岭上空850hPaqse为62~63℃, 高能高湿舌与低空急流相配合向北伸展, 31日20时在40°N附近东西走向的qse线等值线密集, 能量锋区变窄, 铁岭地区处于高能舌内, θse增大到68~70℃ (图略) , 对流层中层不稳定层结已经建立, 8月1日02时等值线密集区向北移, 辽宁北部地区处在高能脊上, θse为73~75℃, 不稳定能量达到最大, 1日08时高能脊与低空急流同步东移北抬, 铁岭位于能量锋区附近, θse减小到70℃, 这时降水也明显开始减小, 可见高能高湿舌的移动和低空急流的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而暴雨区与又高能高湿舌相对应, 因而, 准确判断高能高湿舌与低空急流的对应关系对强降水的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细实线为水汽通量单位:g· (cm·hpa·s) -1, 粗实线为水汽通量散度单位:g· (cm2·hpa·s) -1 (a) 2008年7月31日20时 (b) 2008年8月1日08时

6.2 K指数的分析

K指数是反应大气稳定度和湿度条件的综合指数, 是衡量大气中潜在能量多少的一种指标, K指数越大越有利于产生强降水。7月30日20时铁岭地区K指数为10~20℃, 我国东部海面和华南地区为36~40℃, 31日08时k指数≥30℃区域从华南沿海向北延伸到辽宁42°N附近 (图略) , 31日20时K指数大值区继续向北推进, 铁岭地区达35~36℃, 这一高值维持到1日08时, 通过分析K指数的变化, 说明31日20时~8月1日08时铁岭地区上空从南向北不稳定能量逐渐增加并达到高值点, 这和急流的移动也是吻合的, 说明本地具备强降水所需的不稳定能量。

7 急流与动力条件的关系

7.1 散度分析

暴雨多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上升运动强烈的地区[2]。分析散度场, 200hPa31日到8月1日铁岭地区上空处在辐散区, 散度值随时间逐渐增大, 31日20时最大值为4×10-6 hPa·s-1, 对应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右侧, 高空辐散可以产生强的抽气作用, 而同时次700hPa为辐合区 (图略) , 辐合中心区散度值为-30×10-6 hPa·s-1位于铁岭地区上空, 辐合中心区与200hPa辐散中心区叠加, 最强辐合区对应700hPa低空急流出口区右侧, 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形势有利于上升气流的维持和加强, 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而产生暴雨。

7.2 垂直速度分析

分析700hPa垂直速度场, 7月31日08时江苏东部、山东到辽宁南部垂直速度小于零, 为上升运动区, 垂直上升运动最大值轴线与低空急流轴的走向一致, 随着低空急流的北上, 上升运动中心区同步北抬, 31日08时垂直上升运动中心区在铁岭地区, 最大值达-180×10-3 hPa·s-1, 说明本地已经出现了强的上升气流, 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机制已经形成, 分析垂直运动上升区的位置变化, 发现暴雨持续期间上升中心区位于低空急流出口区的左前方, 与暴雨落区一致, 最大降水中心也是上升运动最强的地区。

8 小 结

(1) 这次暴雨过程是受台风“凤凰”减弱的低压、副热带高压、西风槽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 是热带、副热带、西风带“三带”系统形势相互配合的结果。

(2) 急流轴上最大风速中心的左侧切变线右侧高低空急流叠加的区域、超低空急流左侧的切变辐合带内, 是有利于产生强上升运动的地区, 也是强降水区发生的区域。

(3) 低空急流促进水汽输送带和水汽辐合中心的生成, 形成了高湿区, 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4) 高能高湿舌的移动和低空急流的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而暴雨区与又高能高湿舌相对应, 因而, 准确判断高能高湿舌与低空急流的对应关系对强降水的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5) 700 hPa以下低层强辐合区与200hPa西北风高空急流右侧辐散区叠置, 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形势有利于上升气流的维持和加强, 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而产生暴雨。

摘要:利用实况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8年7月31日8月1日发生在铁岭地区的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条件和可能机制进行了分析, 发现这次暴雨过程是热带、副热带、西风带“三带”系统相互配合的结果, 高空急流右侧辐散区与700hPa以下低层强辐合区叠置, 有利于上升气流的维持和加强, 低空偏南急流为暴雨形成提供了不稳定能量和动力条件, 是促使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建立者和维持者, 是激发对流不稳定能量的触发者, 低空、超低空偏南急流的向北推进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低层切变线的东南移加强了低空急流的发展, 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能量释放的触发机制, 暴雨发生在急流轴上最大风速中心的左侧切变线右侧高低空急流叠加的区域、超低空急流左侧的切变辐合带内。

关键词:影响系统,急流,切变线,暴雨

参考文献

[1]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649.

[2]陆汉城, 杨国祥.中尺度天气原理和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301.

[3]肖文俊, 陈秋士.高空和低空急流与暴雨关系的实例分析[J].大气科学, 1984, 8 (01) :83-88.

[4]辽宁省气象科研所.辽宁省特大暴雨与“三带”关系的探讨[C].暴雨文集.1978.

篇4:《在急流中》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语文老师不容忽视的。在这节课,我体现了以下几个亮点:

1.留足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通过勾、画、读、写,(时刻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写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受。如果不留足时间让学生去揣摩文字,理解文字,体会在文字背隐藏的饱含作者深情的情感,那学生的独特感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正因为这样,才有后面课上学生谈感受的滔滔不绝。

2.巧妙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如在体会年轻母亲对孩子的爱时,学生读到“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她是背着自己的孩子在江上赶路。”时,我马上提问:“母亲为什么要背着自己的孩子赶路呢?也许……也许……”,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句子说完整。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表述,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母亲对孩子的爱。

3.重视了朗读训练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可以这样说,朗读的好坏直接体现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如在学生谈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时,我马上提示:文中还有几处也出现了“红色的包裹”的描述,让生找出来,读一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男女分别读、齐读……),让学生很好地领会了母爱。

4.通过抠词抠句,突破重难点,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在理解母亲的勇敢、镇定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到的?通过紧紧抠住“不停”“灵巧”“湍急多变”“曲折前行”“平静”“奋力划桨”等词,体会到年轻母亲的镇定、勇敢和沉着。这样不仅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了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5:六年级语文《在急流中》知识点

原文

贝江,从迷蒙的深山中流出来。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旋涡,一路翻腾着奔向远方。

轮船顺流而下,江水拍击船舷,溅起一排排水花。我站在船头,悠闲地欣赏周围的风景。江两岸是绿荫蓊郁的青山,山坡上覆盖着翠竹和杉树,还有杜鹃。我想,若是在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盛开时,一定会很美。

我向前方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划竹筏的好像是一个女人,因为远,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很快,小筏子就到了大船的跟前。划竹筏的,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神色镇定,平静的目光注视着前方。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她是背着自己的孩子在江上赶路。我向她挥手,她朝我微笑了一下,脸上泛起一片红晕,马上又将目光投向江面,双手奋力划桨,继续在急流中探寻安全的通道。我发现,襁褓中的孩子将脑袋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正在酣睡,筏子上的颠簸和江上的惊险,他居然一无所知。

小筏子和大船擦肩而过,我们的相逢只在一瞬间。

回头看,那小筏子很快便消逝在远方,只有那耀眼的红色,在水烟迷蒙的江面上一闪一闪,像一簇不息的火苗……

在贝江上见到的这一幕,我很难忘记。急流中那位驾筏的年轻母亲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这一切,组合成一幅感人的图画,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再也不会消失。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 字词

迷蒙、湍急、浪花、旋涡、船舷、水花、风景、绿荫蓊郁、杜鹃、漫山遍野、杜鹃盛开、汹涌、包裹、襁褓、微笑、肩膀、通道、惊险、瞬间、消逝、耀眼、坚定、感人、记忆、喧嚣、镇定、勇敢、急流 句子

轮船顺流而下,江水拍击船舷,溅起一排排水花。我站在船头,悠闲地欣赏周围的风景。江两岸是绿荫蓊郁的青山,山坡上覆盖着翠竹和杉树,还有杜鹃。我想,若是在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盛开时,一定会很美。

很快,小筏子就到了大船的跟前。划竹筏的,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神色镇定,平静的目光注视着前方。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她是背着自己的孩子在江上赶路。

在贝江上见到的这一幕,我很难忘记。急流中那位驾筏的年轻母亲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这一切,组合成一幅感人的图画,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再也不会消失。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 xián wěng yù qiǎng bǎo hàn shuǐ()()()()nì liú jià yù jiāo shí xuān xiāo()()()()

二、词语巧搭配。

()的江水()的河道()的阳光()地避开()的神态()的眼睛

三、选词填空。

竟然 居然 果然

1.襁褓中的孩子正在酣睡,筏子上的颠簸和江上的惊险,他()一无所知。2.这样宏伟的建筑,()只用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3.天气预报说要下雨,()下雨了。参考答案

一、船舷 蓊郁 襁褓 酣睡 逆流 驾驭 礁石 喧嚣

二、湍急 曲折 明媚 灵巧 镇定 明亮

篇6:在急流中教案

1. 展示课题。

2. 说说你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

3. 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二、自学课文

1. 借助文中的注音与工具书读准字音。

2. 了解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 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是通过哪些段落了解到的?

2. 全班齐读第3~6段,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3. 指名读描写小筏子在前方时的段落,说说你认为那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反复朗读,积累语言,体会表达的感情。

(1)“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

(这里运用了比喻句。把远处出现的小竹筏比作小蜻蜓。小小的蜻蜓落在了水流湍急的江水里,处境相当危险,但它仍然在挣扎着向前进。这是在说划桨人的勇敢。)

(2)“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

(虽然困难很大,但她仍然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江水中曲折前进。这可以看出划桨人不但勇敢而且相当镇定。)

(3)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把红包裹比作红杜鹃,突出她的美,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小结:通过第3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她在逆水前进,虽然面临着险滩、礁石和湍急多变的江水,但是她毫不畏惧,从容地面对。

4. 生默读第4段,思考:当小筏子到了大船跟前时作者看到了什么?(重点理解: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襁褓中的孩子正在酣睡)联系前一段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

5. 看到这一切,作者也有他的想法。齐读最后一段,勾画出作者受到的启示。思考作者受到的启示与他看到的感人画面有什么联系。

6. 同桌共同归纳对最后一段的理解。全班交流。

7. 文章重点是写事,为什么第1、2段用了不少的篇幅在描写景物呢?

8. 出示小黑板,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漩涡,一路翻腾着奔向远方。

(突出江水湍急,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伏笔。)

9.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四、总结全文

全班齐读最后一段话。希望它就像作者心目中那簇不息的火苗那样,永远激励着大家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篇7: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里,

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对一阵阵的狂风,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皂,

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岩上,

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子里, 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地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

傍着我§白的胞, 显出鲜艳的辉煌。

知识点裴多菲, 全名为裴多菲?山陀尔, 生于1823年, 是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和英雄, 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1S49年7月31曰, 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英勇牺牲, 年叹26岁。虽然裴多菲年径时就牺牲了, 但他的诗却在匈牙利广为流传, 并且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 为国外读者所熟悉。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 曾引用了裴多菲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他的主要作品有《民族之歌》《反对国王》等。裴多菲的作品主题是在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斗争环境中为美好的爱情讴歌。《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写在诗人与尤丽亚热恋时期, 是一首向自己所爱的人表白爱情的诗。这首诗用一连串的“我愿意”引出构思巧妙的意象, 反复地咏唱出了对爱情的坚贞与深深的渴望。由于本诗是泽文, 对于“急流”与“激流”二字的选用, 本刊参照不同版本的教材及网络资源, 最终选取“急流”二字。

篇8:《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知识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诵,在诵读中领略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能力目标

1、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来到美丽的阿拉善,湿湿的雨季和明媚的阳光触动了我的诗情。愿为大家小读新作: 因为世上少有秘境,所以秘境阿拉善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热爱,阿拉善人的头脑里贮藏着无尽的神奇和智慧。因为世上少有至真至纯,所以爱才是需要用一生来追求和呵护的珍宝,所以才让世人跨越时空、用不同的语言来歌唱。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遍体鳞伤,只要所爱常青,只愿所爱幸福。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柔情,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让我们一起走进19世纪的匈牙利去品味英雄人物裴多菲的追寻。二、诗人

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

1、坎坷的一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2、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3、抒情的一生:他15岁开始写诗,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勇敢的约翰》。裴多菲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他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他在短短 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1847年裴多菲与森德莱尤丽亚结成伉俪。)

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让我们领略一下战斗诗人的柔情诗。

三、整体感知

(一)、品读节奏美:

1、指导:诗歌是感情的河流,得用心来吟诵。

1(1)诗歌的结构——重章复沓

(2)强调式读法——情感:

重读——厚重而饱满

舒缓——平和而安详

加速——激越而奔放

轻柔——甜美而舒畅

学生有感情地将这首诗歌自由朗读一遍。

2、请大家听课文的配乐朗诵,注意其情感处理。(点击配乐朗诵页面――注意朗诵时页面自动播放跟读)

老师小结。参考:强烈情感、缠绵的倾诉、深情恋情、浓烈情感、由衷、一往情深、幸福无比、温情和热爱等等。

英雄的爱情诗也是满怀温柔的,但我们在他的款款深情中也捕捉到了战士的舍己为人的豪情。

(二)、品读意象美

1、诗中有那些意想?能给它们分类?(重难点突破过程:)

分类思考: 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述“我”和“爱人”?(点击显示)

(幻灯显示)

我 爱人 急流————小鱼 荒林————小鸟 废墟————常春藤 草屋————火焰 云朵、破旗—夕阳

2、美在何处?(两组意象有何特点?借助什么修辞方法?你喜欢哪一个意想?)

(1)比喻、对比的修辞营造的含蓄却又鲜明的意想美;组合式意想的情感丰富美。

“急流”和“小鱼”:历经崎岖与快乐嬉水形成对照。鱼儿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急流在崎岖小路上的跋涉是艰辛痛楚的。小鱼是被呵护的对象。

“草屋”与“火焰”:草屋甘受风雨的打击,是要保护屋中的炉火:火焰在炉火中燃烧,反过来给屋内带来温暖。火焰也是奉献者。

“破旗”与“夕阳”:云朵、破旗是悲壮的追随者,而夕阳恒在。彼此无私的奉献形象深刻而具震撼的力量。最终是精神世界的升华。从小鱼的悠游到夕阳的辉煌,其实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

诗人运用“博喻”的手法,将“我”比作“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这是一组具有男性气质的刚劲而略带苍凉的事物。将“我的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这是一组带有女性娇美温馨气息的形象,欢快而又明丽。这两组意象层层递进,使得诗人那男子汉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在这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升华,产生了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再者诗人通过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对比表达了他以牺牲自己而由衷地奉献为核心的爱情观。

有人评价:此诗的妙处在于对每组意象的抒情主体与客体的精心选择(2)、变化、应和、流动的韵律感。

本诗表现形式上类似中国的一些民歌的特点,同一个意思反复咏唱,这样不但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强烈情感,而且造成音乐的旋律美。再者,诗歌的意象有鲜明的色彩,构成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递进性排列,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在重章叠唱中,情感的变化,随层次的递进而愈趋炽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两组意象中,诗人的自喻,相对阔大高岸、荒茫粗犷,宣泄着悲壮美;爱 2 人的意象,相对娇柔细腻、妩媚温情,表达着柔静美。(3)、层进式易于情感的渐深: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作陪衬,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情操感人至深。这些意象组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节比喻有其独特的新意且意象群排列组合上具有独创性。

(三)、品读境界美:把意象提升,给它一个立体的空间,让它有源头,有延展的广度和深度。

让爱人悠闲快乐——生命之源的给予 让爱人安逸幸福——生活之巢的呵护 让爱人生命长春——一生之靠的归宿

让爱人明亮辉煌——思想之火的暖照、理想之光的升华 纯洁高尚,坚贞不渝——情感之源 牺牲自己,由衷奉献——延展的广度 无私无悔,崇高悲壮——延展的深度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便是明证。

当然首先是一首爱情诗,它叠波涌浪地抒发了对爱人深挚恋情,歌颂了爱情的纯洁与高尚;其次,不妨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精忠赤诚地表现出为民族解放斗争献身的精神和理想。故诗中的“我”可指诗人自己,也可指解放斗争中的战士;“爱人”可是诗人的爱侣,也可是诗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一个能为祖国、为自由而英勇献身的战士在爱情的追求中也一定可以表现出同样的忠贞和执著。

思考:诗人愿意为爱人做出一切牺牲中,他的情感体验是痛苦的吗?哪里看出?

明确:我愿意。文学鉴赏,除形象感受外,还应注意结构的起承转合。思考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有什么效果? 生答

明确:“我愿意,只要”把全文一系列鲜明的意象串成一有机整体。

诗人不管自己的命运多么坎坷,多么险恶,只要同爱人在一起就能化险为夷,幸福无比,从而歌颂了爱情的强大威力。

(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中写的是一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女医生——路文婷,在一个上午连续做了3个手术后,突发心肌梗塞,生命垂危时,她的爱人傅家杰坐在她床前反复朗读这首诗,从死亡之中将她唤醒。)

名言 “真正的爱情可以使一个人崇高”——列宁

“我宁愿为我们所爱的人幸福,千百次地牺牲自己的幸福。”——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话〉〉:

托尔斯泰〈〈家庭的幸福〉〉:“生活中唯一可靠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

(四)比较阅读:将《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进行比较

1、比较阅读的方法

(1、写作背景──女子为寻求真爱的觉醒书──为爱情奉献的坦城誓言(2、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柔中有刚(女性视角)

——热情阳刚,深挚苍凉(男性视角)

(3、艺术技巧:象征、对偶——对比、博喻(4、思想主旨

明确:此问主要是引导学生联系相似题材的诗歌,加深对《我愿意是急流》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领悟。《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同样是写爱情的诗歌,它们反映了一个相同的主题,即“怎样才是理想的爱情”。换句话说,在理想的爱情中恋爱的双方应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 3 两首诗中传达了两位诗人不尽相同的认识。前者有比较明显的男性视角,在两个系列的意象群中,他始终把男人作为时代的挑战者、社会的主宰者,而女人是小鱼、小鸟,是攀援的常青藤,她往往温柔地依附于男性,给征战辛劳、身心疲惫的爱人带去精神的慰藉。而《致橡树》则塑造了两个树的形象,强调爱情中的双方应是平等的,“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在艺术技巧方面,前者运用了多个意象,两两对比,反复吟咏,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后者只运用了两个主要意象,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对爱情的全面理解。

(五)、我们也来当诗人,模仿学习

请模仿<<我愿意是急流>>的艺术表现手法,尝试写一首小诗。(幻灯显示)

结语:

诚挚而悲壮的宣言+深情而温柔的誓言——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震撼。愿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坚强而执著的心,用她来追寻真理和至爱;愿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用他来追寻和呵护自由和爱情。

谢谢大家!

附板书:

我愿意——————,只要我的爱人——————

勇进

快乐

承受

安享

忍受(摧残与煎熬)

上一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下一篇:电力工程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