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的探索

2024-04-29

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的探索(通用12篇)

篇1: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的探索

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的探索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当今的普及,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本文指出法学专业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将多媒体与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以期探索出一种在新形势下更适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

作 者:韩睿 孙华 作者单位:邢台广播电视大学刊 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N SYSTEM AND SOCIETY年,卷(期):“”(23)分类号:G633.98关键词:多媒体 网络 法学专业 教学应用

篇2: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的探索

一、研究内容:

根据教师和学生对于多媒体的看法、意见和建议,从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等多个方面归纳总结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利与弊,分析多媒体在大学教师与不同专业学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本身的发展趋势,解决因依赖多媒体而导致的诸多问题。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分别在教师和学生中发放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被调查人不分年龄、性别、职称和所学专业,内容涉及教师与学生对于多媒体的认识,利用与掌握以及存在的问题。横跨外语、计算机和生科三大专业。

调查分期中,期末两次,以随机发放的形式进行,为期一学期。

三、研究结果:从教学主体即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等多个方面归纳总结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利与弊,分析多媒体在大学教师与不同专业学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本身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在进一步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找到解决因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导致的学生与老师直接交流少、课堂教学呆板等弊端的办法。2.该研究的意义、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学术反映。

一、研究的意义: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感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实现学与教的互动。通过对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调查和研究,一方面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应用和推广多媒体,从而使教育方式多样化。分析总结各专业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认识、掌握和利用程度以及侧重点,从而使各专业的英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学术价值:多媒体技术兴起于80年代末期,是近几年来计算机领域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它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采用先进的数字记录和传送方式多媒体技术把电视式的视听信息传播能力与计算机交互控制功能结合起来,创造出集文、图、声、像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处理模型,将使计算机的标准化和实用化则是这场新技术革命的重大课题。数字声、像数据的使用与高速传输已成为一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象征。

三,应用前景: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交互式、多种感官应用在学习中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将在中国中学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近两年来,全球多媒体计算机市场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多媒体日益受到教学的青睐,可以预见,今后多媒体技术必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教学实践中,并将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3.同预期计划和目标比较,说明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同预期计划和目标比较,说明存在问题:

① 课件的使用不能代替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不能代替学生动脑和动手,不能影响教师对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等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运用声音、图像、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使学生眼、耳、手等器官综合参与,使其注意力集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 多媒体英语教学能更加形象直观的表现教学内容,创造感官教学环境。虽然多媒体英语教学,数字课堂,网络课堂是现代教育趋势,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板书与多媒体并用。

二、存在问题: ① 多媒体英语教学硬件设施,音响效果较差,声音不清晰,话筒经常出故障,且教室不隔音,几个教室之间互相干扰。② 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老师上课速度太快,学生记笔记困难。③ 多媒体英语教学,以课本目录为主,虽图文并茂,但内容有时显枯燥无味。④ 多媒体英语教学,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动手操作能力下降,老师与学生互动性较差。

篇3: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的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自身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与测定, 确定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制订相应的学习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 采取必要的行动措施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2]高等院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 能很好地促使大学生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

教练技术作为新的企业管理技术, 是激发企业员工潜能, 提高员工效率的有效工具, 能否将二者有效结合, 从而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效果,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体育界, 一位美国网球教练添·高维 (W.Timothy Galway) 在教练中发现运动员的内心有这样的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潜意识里想以最好的状态表现出来;另一种状态是自我怀疑、自我责备、紧张不安, 害怕自己做不好, 认为自己无法有最好的表现。他发现, 拥有第二种心态的运动员, 即使具备了取得好成绩的能力, 但是仍然无法把优势一面展现出来。因此, 他在教练过程中, 不去建议运动员具体做什么, 不做什么, 而是把训练重点放在引导运动员强化积极的潜意识。结果发现, 当运动员按照教练的建议去做, 他们的表现反而没有什么提升, 当他没有强调运动员的错误、没有提供建议, 而只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时, 运动员的表现很快便有明显的改善。

教练技术是一项通过改善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来发挥其潜能和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 是一门新兴的行为改变应用技术。教练技术整合了社会学、哲学、管理学、积极心理学、成人教育等许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教练技术的目标导向性非常强, 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工具, 能够直指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帮助被教练者澄清愿景, 聚焦目标, 着眼未来, 向内挖掘其潜能与资源, 寻找内在动力, 向外拓展更多可能性, 从而帮助被教练者建立起更加积极的理念。教练技术着眼于帮助人们成长, 激发人们的潜能, 而不是单纯知识或者技能的传递, 它是一种态度的训练, 而不是知识或技术本身的训练。当然教练并非对任何人都适应, 教练的效果只有对于期待提升业绩、融洽人际关系、追逐职场梦想、期待开发领导力以及想要重新设定人生目标的人, 对于真正追求变化和成长的正直且健康的人身上才会有特别明显的推动作用。

教练技术经过40 余年的发展, 现在已经成为欧美企业界以及教育界提高生产力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成为了21 世纪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高效技术之一。[3]教练技术在欧美企业管理和实践中的发展与推广已经比较成熟, 但在我国相关领域中的探索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教练技术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界的重视并接纳, 已经有不少知名企业逐渐认识到教练技术在开发人力潜能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并开始培育自己的教练团队以及教练文化。

二、教练技术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必要性

1、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纯理论讲授过多, 学生吸收效果差, 生涯规划不合理。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都以必修课为主, 但相比其他基础必修课或者专业必修课等, 规划课总课时仍显不足。由于课时限制, 任课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及课程进度, 过多的讲授理论知识, 从而导致许多课堂内活动和课后实践环节无法进行, 如同虚设。[4]过多理论知识讲解, 使得课程内容空泛, 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老师说, 学生记”的传统教育模式。[5]面对此种授课模式, 使得学生对规划课程印象不深刻, 不理解, 也就不可能对自己的生涯做出很好的规划。[6]最终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合理, 规划不明确, 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没有认真分析, 找工作时, 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 什么样的工作不适合自己, 他们也无从决定, 个人总体目标定位不合理, 工资待遇期望过高, 甚至个别学生有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去基层单位就业的思想。

2、教学模式相对传统单一, 班级过大

现实教学中, 缺乏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 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较少, 往往采用大班授课模式, 导致任课老师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生也无法得到个性化的指导, 此外许多课堂体验性环节也由于人数和场地的限制无法进行。[4]生涯规划课程专职老师的匮乏, 往往一些其他领域的老师兼任授课, 容易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以讲授为主, 上课形式比较单一, 缺少互动性和参与性, 导致一些学生反感这种虚、空、烦, 单纯枯燥的说教, 不能很好的思考课程内容, 也难以学到自身能理解消化的知识。[7]

3、学生规划意识差;学校课程定位缺乏系统性受到大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不少学生对生涯规划课程认识模糊, 重视程度、参与程度和认知程度都不够, 个人职业规划意识的淡薄, 日常学习中他们表现平平, 更没有一技之长, 面临毕业之际, 他们开始有较多的思想顾虑, 无法找到个人理想职业时, 他们往往抱着驻足观望的心态, 虽然大量投递简历, 但当较小用人单位决定录用时, 他们犹豫不决, 总觉得当前的岗位待遇低、没前途、平台小、限制多, 于是一次次放弃, 他们在缺乏足够就业诚意的同时, 实质是在放弃一次次的机会, 甚至是最佳的就业时机。

高校对生涯规划课程定位缺乏系统性。生涯规划课程往往开设在大一上学期或者下学期, 对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而言起到很好的职业引导作用, 但此时新生对自我的认知不准确, 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深入, 也就不可能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8]而在大三大四阶段, 学生对自我认知和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了解, 是生涯规划的确定或者调整的关键时期, 但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此时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为毕业生提供一些招聘信息、指导求职简历制作、组织模拟招聘会、解读就业政策等。这些有助于毕业生的顺利求职, 提高高校的就业率。但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看, 此阶段忽视了早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同时也可能影响高校毕业生最终的就业质量。[7]

三、教练技术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可行性

1、打破“教师中心论”,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教练技术的核心理念其中有People is OK, 即践行每个人都是可以的, 每个人都是有无穷的潜力的。学生既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 也是职业生涯教育的主体, 因此在课堂中,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任务型、合作型、自主探索型学习, 而不能越俎代庖, 代替学生做决定。[9]教练技术的理念要求,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更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打开思路、想问题, 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就算有时候一堂课没有按照原来课程设计的来完成, 或者说预先设定的任务环节没有完成, 但是只要学生在这堂课或者收获了方法, 或者激发了探索的兴趣, 都为以后的主动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体现了课堂效益最本质的要求。总之, 在生涯规划课程中, 只有打破“教师中心论”, 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才能发挥出学生更大的潜能。

2、营造体验式课堂, 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多样性

教练技术注重被教练者体验式学习经历, 教练技术理念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提出, 要打造体验式课堂效果。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要充分了解现实的就业环境, 十分重视学生的亲身参与与体验。例如通过在课堂中设置模拟面试、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企业参观、生涯任务访谈、实习实践体验等项目设置, 让学生在就业之前体验感受真实企业工作环境, 增强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社会环境、行业背景, 减少在行业选择、职业摸索过程中的盲目性, 从而更加明确生涯选择的方向。体验式课堂教学效果的打造, 把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中, 从而增强了与现实就业环境的联系, 提高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进一步增强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性。教练技术在营造体验式课堂效果中, 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 在教练来源、辅导内容以及辅导形式上, 充分发展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满足不同需求。

3、培养教练思维, 摆脱问题思维

教练技术的核心理念中提到, 每个人身上都已经具备了他们所需要的所有资源, 关键是是否有充分地利用和发掘。强调被教练者要养成积极的思维方式, 摆脱关注问题导向的思维模式。因此, 在打造教练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 要渗透和传递正确的教练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 不要把目标点聚焦于单纯找到工作本身, 不要把目标集中于自身存在的问题, 而要将目标聚焦于个人成长导向, 要养成愿景思维。当面临问题困扰时, 能跳出问题漩涡, 从未来愿景着眼, 寻找改变的动力、激发潜能。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设置时, 不应把课程目标设置为单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本身, 而是要从学生个人成长, 积极思维养成方面进行重点培养与关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召开[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512/t20151204_223133.html

[2]尹玉斌、董利.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9, 633 (29) :125-126

[3]朱红, 闫广芬.基于教练技术的大学生生涯辅导模式构建与应用[J].高校教育管理, 2012 (2) :85-90.

[4]苏芳芳.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 2015 (14) :179-180.

[5]吴航.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8 (4) :39-42.

[6]黄雪萍.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4 (4) :39-40.

[7]顾海燕.浅析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J].职业时空, 2011, 7 (12) :39-40.

[8]王雪.以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与世界 (学术版) , 2013, 30 (7) :79-81.

篇4:如何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化学课中

关键词: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 优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正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逐步打破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

一、多媒体教学在化学课中的优点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化学课上,如果可以合理地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或者计算机等媒体,直观生动的把所要讲的东西展示给学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准备向学生介绍有关钠的化合物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的钠的化合物,包括苏打、小苏打、食盐等。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效率,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大信息量的传输,高密度知识的传授,这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片包含的信息量更加丰富,而动画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听力。不但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效果也更加好,直接加大了课堂的教学容量。在多媒体对学生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官刺激的作用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优化化学试验,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

化学变化中的许多现象,表面上往往看不出什么不同,而内部微粒却处于时刻运动、变化状态中。如各种平衡问题(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布朗运动等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习惯于静态分析,缺乏动态观。教师也无法用实验来彻底解决其中的具体过程、细节、原理等,难以用语言形象描述,也不便用挂图揭示变化。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用flash等软件进行微观模拟,实施动画教学,就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

再比如演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金属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而现在利用投影仪,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进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提高。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危险实验安全化,使污染实验环保化

在化学实验中,有不少是具有危险性的。如氢气与氯气、甲烷与氧气、钾与水等反应的爆炸性实验,演示起来具有一定危险性。若这些爆炸性实验做成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配上爆炸响声进行模拟播放,可以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危险,确保了的安全。

对污染严重的各种化学实验都可以做成计算机多媒体模拟演示播放,以避免有害物质造成的污染,防止其对师生以及环境的危害,如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五)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知识的时候,如果用传统的说教方法就不能形象的展示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微粒运动的3D动画,向学生展示原子的三维动态图形以及模拟微粒结合和分开的过程的话,这种形象的画面有利于调动学生感官协同作用,可以让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

二、多媒体教学在化学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上课节奏加快,信息量过大

由于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制作好课件,上课时教师就可以不用写板书,这直接导致课堂上教师单纯说课的时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每节课所带来的信息容量,加快课程进度。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短时间内让他们接受大量的信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二)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

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的手会一直按在鼠标上,一直在进行着下一步的操作。教师这种思维的连贯性导致其很容易忽略对学生情绪、认知以及思维的观察和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减少。

三、解决多媒体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地进行多媒体教学

可以每次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课堂习题进行讲解,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加强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适当地减慢了课程的进度。由于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各种公式和定理上的一门课程,通过对课堂习题的讲解也可以深化学生的记忆。此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当加强对前面课程的复习与总结,使学生更好的建立起课程的前后联系。

(二)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起主导作用,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帮助教师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却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因为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教师也不能仅仅是一台计算机的操作者,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一台机器不能够代替的。可以在课件中设计一些与学生互动的部分,通过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畅通地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的探索

关键词:园林;虚拟现实;教学

Abstract:ith analysis to the practica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VRT(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paper confirms the VRT’s function in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llustrates the technological path and running effect of building the Virtual Reality Teaching Platform and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VRT.

Key ords: landscap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education

1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篇6: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的探索

2、简答题(共5题)

3、论述题(共1题,包括2问)

第一讲 宪法与行政法的基础概念

宪法(P6,重点概念)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P8,理解)宪法的四种分类(P8,理解)

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P8,理解)宪政及宪政的基本内核、标志、宪政与宪法的关系等(P9,重难点)新教传统的宪法和宪政排拒一切人类至善论和建设完善社会的乌托邦观念的原因(P9,重难点)

分权与制衡(P10,重点概念)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对分权制衡和自由的经典论述(P11,重难点)宪政时代(P11,重点概念)有关国家进入宪政时代的标志性事件(P12,理解)

立宪运动(P12,概念)法治(P13上面,重点概念)“民主就是多数人的统治”这一口号是否正确(P14,重难点)行政法(P16上面,重点概念)法治政府(P17,重点概念)

第二讲 百年回顾:晚清以来的立宪运动与行政法

戊戌变法(P18,概念)引进苏联法制时期(P24,重难点)无法时期(P24,重难点)邓小平的法律工具主义思想(P25,重难点)向法治主义迈进(标志与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P25-26,重难点)中国与西方走向法治的四大差别(P27,理解)

第三讲 宪法与行政法的历史传统及理论基础

英美行政法系(P34,重难点)欧陆行政法系(P35,重难点)中华行政法系(P35-36,理解)

规范主义模式(P36,重难点)功能主义模式(P36,重难点)红灯理论(P37,重点概念)

绿灯理论(P37,重点概念)中国行政法的平衡理论(概念、基本主张、意涵)(P40,重难点)第四讲 法治与法治政府的制度基础

法治原则的要素(P45-46,可从三位学者的论述中任意选择其中五点掌握,要求这五点不能重复,重难点)依法治国(P46,重点概念)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是中国行政法治面临的最大难题(P47,重难点)行政法治原则(P48上面,重点概念)行政法治的五项基本原则(P48-49,重难点,重点问题如合法性、合理性、比例原则等)法治政府的制度基础(P50-53,重难点,重点问题如“依法行政与良法之治”、“如何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等)

第五讲 行政立法与公共选择

行政立法的公共利益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比较(P54-55,重难点)利益集团(P56,重点概念)行政立法(P58,重点概念)中国行政立法的公共选择机制的特殊性(P58-60,重难点)我国经济管制中存在的问题,以电信管制立法为例(P61,重难点)我国社会管制中存在的问题,以药品监督管理立法为例(P65,重难点)

第六讲 政府管制与公共选择

公共利益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管制的原因、目的与基本假设的不同解释(P70-71,重难点)中国政府管制(P74,理解)

第七讲 法治政府与司法审查

司法审查(P85,重点概念)司法审查、宪法审查、宪法诉讼、行政诉讼等概念之间内涵上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P85,理解)中国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及其现状(P88-89,重难点,包括:中国确立司法审查制度的标志是什么,以及中国司法审查制度的特点是什么)1990年以来司法审查相关制度的发展(P89-90,理解)中国法院和法官不独立的三个表现(P92,重难点)

第八讲 世贸组织(WTO)与中国行政法的改革

WTO背景下,我国行政法要讲的四大问题(P94,重难点)世贸组织(P95,概念)

WTO的基本原则(P96-P98,重难点,掌握WTO的五项基本原则)

行政法改革(P103-108,重难点,掌握我国行政法下一步改革的五个主要方面及其内容)

第九讲 人权、宪政与中国宪法改革

篇7: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的探索

2012年穗港澳青年技能竞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广州选拔赛, 采用自动生产线实训装备是一台由供料、搬运、分拣等工作单元构成一个典型的自动生产线的实训平台, 系统各机构采用了电动、气动、变频器驱动等技术。竞赛中, 选手因各种原因, 在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中断, 甚至有的选手程序设计不合理, 造成多个动作同时执行, 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碰撞的危险。程序中断后需要手动操作机械机构才能复位, 既消耗了选手宝贵的比赛时间, 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设备的损耗。

本设计基于以上因素, 模拟竞赛过程, 使学生在课堂得到一个非常接近于实际的竞赛设备环境, 通过教学设计使广大学生体会设计流程, 从而缩短了竞赛、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可视化设计教学从自动生产线的设计、调试过程选取典型的循序渐进, 从手动、单步、单周期逐步进行调试, 设置的典型的生产流程, 再由学生采用容易掌握指令设计自动生产线在设计、调试的一般过程, 采用对比方式教学, 逐渐增加控制的实用性, 例如急停功能, 最后达到竞赛选拔题设置的难度及控制要求, 活学活用并学以致用。

二、可视化设置教学设计中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基本要求及典型解决例程

1. 系统基本控制要求

系统启动前需进行复位, 满足原点后按下启动按钮, 系统开始运行, 送料电机驱动放料盘旋转, 物料充足的情况下, 工件由送料槽滑到物料提升台, 物料检测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物料滑到提升台上时, 转盘停止转动。提升台上升, 机械手手臂伸出下降, 气指夹紧抓物, 然后提升回缩, 手臂向右旋转到右限位, 手臂伸出下降, 气指放松将物料放到传送带上, 机械手返回原位。传送带输送物料, 传感器则根据物料性质和颜色 (金属和非金属白色、非金属蓝色) , 控制相应的气缸动作, 将工件推下相应料槽, 对物料进行分拣。提升台下降, 完成一次流程。

2. 提出可视化改进设置要求及典型解决例程

除按照上述流程实现自动循环运行外, 系统增加手动控制、一次运行和单步运行三种运行模式, 以及缺料报警, 遇到紧急情况下急停、运行状态指示等功能。通过增加控制的模式, 使学生在编程、调试过程中能更接近实际生产中设备的调试过程, 加深对PLC控制系统的认识。

(1) 设置基本模式运行要求。

手动:每个执行器有一个按钮控制, 按相应的按钮通断控制这个执行器就开始动作。

回原点:启动回原点程序后, 所有执行器按照顺序收缩, 最终回到起始位置。

单步:按一下启动按钮就启动一个执行器, 动作完毕就停止, 不再激活下一个执行器, 除非再按一次按钮, 总之每按一次按钮就动作一个执行器, 并且是按照正常工作的顺序一个一个顺序启动。只是动作完成一个则需要再按一次启动按钮才能执行下一个动作。

单周期:启动程序后顺序执行每个动作, 动作完最后一个后停止, 不再循环。

连续:启动后按顺序一个个动作执行, 执行完最后一个动作后再返回第一个再……直到按停止按钮。

(2) 提出改进后的模式运行要求。

(1) 手动控制。每一个动作由触摸屏上的按钮控制, 所有手动按钮设置在一个页面上。

(2) 原点条件。供料单元:放料盘处于非旋转状态, 提升气缸处于下限位置, 没有缺料报警;机械手搬运单元:横臂靠近供料单元, 竖臂处于上限位置, 气抓放松;分拣单元:推杆一、推杆二、推杆三均处于缩回位置, 传输带停止运行;指示灯:不符合原点条件, 黄灯熄灭, 符合原点条件, 黄灯长亮。

(3) 缺料报警。如物料不足, 送料电机驱动放料盘旋转5秒内仍然无法补充工件到物料提升台, 系统自动停机, 加料后重新启动需通过复位解除缺料报警。指示灯:缺料报警期间黄灯闪亮 (0.5秒亮, 0.5秒灭) , 解除缺料报警后黄灯闪亮消失。

(4) 复位。如果系统不符合原件条件, 可通过手动控制各个动作复位, 也可自动复位。自动复位:按下复位按钮 (黄色) , 系统将按照原点条件的要求进行有序复位, 解除缺料报警。指示灯:复位完成后, 黄灯长亮。

(5) 停止。1) 正常停机:正常停机时, 按下停止 (红色) 按钮, 系统完成本次程序后停止。指示灯:系统在正常停机 (不包括急停) 状态下, 红灯长亮。2) 紧急停机:按下急停按钮, 系统紧急停机, 所有动作停止, 保持当时的状态, 如继续运行, 松开急停按钮, 系统接着急停前的状态继续运行。指示灯:急停锁定时, 红、绿灯交替闪烁 (0.5秒红灯亮绿灯灭, 0.5秒红灯灭绿灯亮) 解除急停后, 红绿灯交替闪烁消失。

(6) 运行模式。系统要求有手动操作、自动循环运行、一次运行和单步运行四种模式。

(7) 整体控制要求。1) 在满足原点条件下, 按启动按钮, 系统开始工作。如不满足原点条件, 需按下复位按钮, 让系统满足原点条件后才能启动。指示灯:正常工作过程中绿灯长亮, 黄灯、红灯熄灭。2) 送料电机驱动放料盘旋转, 补充工件到物料提升台。工件滑到提升台后, 转盘停止转动;1秒钟后物料提升台上升。如物料不足, 无法在5秒内补充工件到物料提升台, 系统自动停机, 并发出缺料报警信号。3) 机械手手臂伸出, 伸出到位后手臂下降。4) 气指夹紧, 抓住工件, 1秒钟后机械手臂上升, 上升到位后向右旋转到右限位。5) 机械手手臂向前伸出, 手爪下降, 气指放松, 工件下落至传输带上。6) 机械手手爪上升, 手臂向后缩回, 左旋转到左限位。7) 传输带落料检测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工件在传输带上, 传输带电机以高速正转。当电感式传感器检测到金属工件, 传送带停止运行, 1#推料气缸伸出, 把工件推入第一条槽内;当颜色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白色工件, 传送带停止运行, 2#推料气缸伸出, 把工件推入第二条槽内;当电容传感器检测到蓝色工件, 传送带停止运行, 3#推料气缸伸出, 把工件推入第三条槽内。8) 推料气缸伸出1秒后回缩, 回缩到位后物料提升台下降到下限位, 完成本周期工作。

3. 可视化自动生产线控制设计教学典型环节

(1) 手动模式。选择开关拨到手动方式这一挡时 (或通过触摸屏按钮进入手动控制界面) , 状态继电器S5为ON, 由图1可知, 按下提升台升/降按钮, M31闭合, 指令使Y10接通, Y10输出信号使电磁阀线圈得电, 提升台升高。同样, 可完成机械手前伸、后缩、夹紧、松开、上升、下降、右转、左转、传送带启停、推料杆伸/缩等动作。

(2) 原点条件。如图2所示, 如果系统满足原点条件, 使得原点标志位M1得电, 系统进入准备状态, 等待单步、单周期、自动循环等进一步的操作。如不能满足原点条件, M1不能得电, 需要运行回原点程序。这样, 能有效地防止程序在设备没有回到原点的情况下运行而造成程序运行混乱。

(3) 回原点。流程初始状态如图3, 当拨到回原点方式时 (PLC输入端为X0, 触摸屏输入端为M21) , 因状态继电器S1为ON, 执行到复位程序段 (见图4) 。先复位Y007至Y022, 所有电动设备停止, 单作用气缸复位, 但双作用气缸还需进一步处理, 根据条件判断机械手的位置, 不在原点位置的按序复位, 完成回原点动作后, M1得电。

(4) 单步。如图5, 当拨到单步这一挡时 (PLC输入是X005, 触摸屏M22) , 使M8040接通, 禁止所有状态转移。但是, 每次按下启动按钮时, M8040失电, 可以使状态按顺序转移一步, 即按状态流程图完成一步动作。

(5) 单周期。如图6, 当拨到单周期这一挡时 (PLC输入是X004, 触摸屏M23) , 系统完成一个循环工作后, 因转移条件即停止工作, 相当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按下停止按钮, 自锁断开, M0失电, 不能循环, 只能完成单周期运行。

(6) 急停功能。为了使急停发生后, 系统停止工作而状态保持, 以便急停复位后能从急停前的断点开始继续运行, 可以用二种方法, 一是用条件跳转 (CJ) 指令实现, 另一方法是用主控指令实现。这里暂且只讨论用跳转 (CJ) 指令实现的方法。

只能完成单周期运行。

用条件跳转指令实现急停信号的处理的程序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中, 当急停按钮按下时, X003 OFF, 跳转指令执行条件满足, 程序跳转到指令所指定的指针标号P0开始执行。安排在跳转指令后面的步进顺控程序段被跳转而不再执行。

由于执行CJ指令后, 被跳转部分程序将不被扫描, 这意味着, 跳转前的输出状态 (执行结果) 将被保留, 步进顺控程序段的状态将被保持, 直到急停按钮复位后又继续工作。但须注意的是, 如果急停恰好发生在Y7得电 (供料转盘电机转动) , 则需要在此设置使得Y7复位 (供料转盘电机停止转动) , 解除急停后, Y7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同理传送带 (Y0和Y1) 也需要同样的设置。程序跳转后, 因此需要在FEND指令与END指令之间加上第281-292步的程序段。

急停按钮未按下时, X003 ON, 程序按顺序执行, 直到主程序结束指令FEND为止。

三、系统调试

完成梯形图编写后, 在单步调试完成后进行单周期测试, 通过单步调试的设备在单周期和自动循环模式, 最后在自动循环模式下运行, 测试系统稳定性。通过逐步调试, 能有效减少设备的损耗, 同时提高设备调试的效率。

四、结束语

在本文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可视化设计教学的典型控制:

1. 初步构建自动加工系统的总体结构, 研究系统的硬件结构

自动加工系统的回原点、单步、单周期、自动循环运行等几种常见运行模式。

2. 采用组态软件和MELSOFT系列GX Developer软件, 完成上位机监控界面设计、下位机梯形图编程等任务

通过竞赛选拔题在教学中的再现, 能更加贴近企业生产中的真实工作环境, 使学生可以在这种环境中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缩小竞赛、教学实训与企业实际生产的差距, 力求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能够最快地适应生产环境, 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周万珍, 高洪斌.PLC分析与设计运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吴作明.工程组态软件PLC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

[3]王仁祥, 王小曼.现代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讯网络[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篇8: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化学 多媒体 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14

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辅助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将多媒体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既是现代教学的要求,也是化学学科教学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在将多媒体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将多媒体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加密切,尤其在人们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多媒体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在实现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中还存在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知识容量不够

运用多媒体辅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能帮助教师更加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帮助学生进行化学学科学习也有很大的益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师进行化学学科教学,教师应该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其中通过多媒体辅助知识点的呈现,就是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如果教师结合多媒体恰当地进行知识的安排,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就是知识容量不够。教师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教材内容整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然而在知识拓展方面却存在较大的问题,难以有效实现知识的拓展,导致课件的容量不大,难以发挥多媒体更好的开拓学生的眼界的教学目的。

(二)过于依赖多媒体,应用尺度没有掌控好

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课堂教学产生的是一种辅助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用多媒体教学替代教师讲解的情况。多媒体声情并茂,能够将很多需要教师用语言描述的现象,生动形象的呈献给学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然而部分教师出现了以多媒体取代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情况,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例如:有些知识点必须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详细地讲解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实验活动只有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学生才能更好的把握,如果仅仅依靠多媒体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与高中教材内容的联系程度不够

教师将多媒体与化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辅助课堂教学,然而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课件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联系不够密切的情况。教师在课件中可能会穿插一些其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而一些教材上原本应该呈现给学生的知识点,却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结果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学生全面把握教材上的知识点。

(四)喧宾夺主

将多媒体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且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很大帮助。当然,将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些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过分强调趣味性,结果将一些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图片或者声音穿插到课件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欣赏图片与声音,难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掌握知识点。

二、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上文对将多媒体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有较强的代表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多媒体辅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更好的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文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借助多媒体有效实现知识点拓展

针对目前部分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实现知识点拓展的情况,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借助多媒体有效实现知识点的拓展。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播放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教师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這样既节约了教师在黑板上写题目的时间,同时也能够将更多的题目呈献给学生。借助多媒体有效实现知识点的拓展,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有效把握其应用尺度

针对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多媒体的依赖性较大的情况,教师在借助于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一定的尺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的知识点,不能用多媒体取代,尤其对于一些实验,不能仅仅通过多媒体播放实验过程简单了事,应该在多媒体辅助学生学习与实验相关的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进行操作,这才达到了最终的教学目的。

(三)增强课件与教材的紧密度

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教材上的内容结合起来,应该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基础对课件进行有效设计。课件不仅要涵盖教材上的内容,而且对于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还要有效实现知识点的拓展,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教材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学习。

(四)发挥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教师在提高多媒体课件吸引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一定的度,不可喧宾夺主,否则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下转第23页)(上接第115页)果。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课件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把握好一定的度,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点,也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9: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的探索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 充分让图形说话, 突破教学难点

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 仅凭教师口头讲解, 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如《丰富的图形世界》中提出问题:用平面分别去截一个圆柱、圆锥、正方体、球的截面的形状, 传统办法哪有可能?而利用多媒体展示由不同的切截方式所得到的不同截面, 形象直观, 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可以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 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脑的动态图形富于趣味性、奇异美, 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例如, 讲“圆周角定理证明”时, 电脑显示: (1) 圆心角的顶点O的运动情况, 引出圆周角的定义。 (2) 圆周角的顶点在不同位置, 分三种情况证明圆周角定理, 学生感到教学过程自然、亲切, 教学内容不是“从天而降”。

3. 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教师大都有这样的经历, 为节省上课板书时间, 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大量的小黑板, 把板书内容逐条写上, 为增加课堂的练习量, 把各式习题都抄在小黑板上, 致使上课出现“板书满黑板, 小黑板到处挂”的现象。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现在的教学现状看,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已经开始出现让人担忧的问题了:

1. 流于形式化

有的学校, 强行规定教师每节课必须使用计算机教学, 不允许使用粉笔和黑板。整节课教师只需动鼠标, 这就类似于“课本搬家”, 多媒体只是起到了代替黑板板书的功能。有人戏称“人灌”演变成了“机灌”。因为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 且变换快, 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 很难及时吸收。

2. 多媒体不是唯一的模拟器

比如若用实物模型、投影或录像就可达到所需的功效, 又何必非用计算机不可呢?再如讲棱柱侧面积, 只需学生制作模型沿一母线一下子剪开即可, 何必小题大做。虽然,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 但是不能忘记选择工具应该尽可能降低代价, 提高效率。

3. 有可能压抑学生的发散思维

我们发现, 课堂上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教, 人机对话取代了人与人的对话, 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压抑。比如, 当计算机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和学生的回答不一致, 或者例题的解法和学生容易接受的解法不相同时, 师生之间便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的做法是, 在继承、融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

1. 转变教育观念,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现代教师固然要改变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 但也不能拒绝“黑板+粉笔”, 更不能“机灌加人灌”。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 但计算机不是决定性因素, 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 是信息时代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2. 正确认识多媒体的表现手法

引入多媒体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想拥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 首先要对多媒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这些表现手法, 选择学生最喜欢、教师最擅长、表现最直观、对达成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法。

3. 传统数学教学优势不容忽视

篇10: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的探索

自从新标准颁布实施后,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去,并对课堂效果、学生反馈等情况进行了研究与整理。

一、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课堂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传统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平淡无奇,有的教师整堂课“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种“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如果一成不变,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学习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使他们认为数学是门倚重计算枯燥无味的科学,挫伤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才能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才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天生都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抱有浓厚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其需求。随着以档案资料、数据、教学软件等教育资源高度集成化的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的迅速普及,教师把具有声、光、形、图像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的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化被动为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有利于优化数学教学条件和课堂氛围。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具有良好的可视性,教师可以脱离枯燥的书本和讲义,使备课手段有了质的突破。由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常常会由于学科发展与教学进度而改变,教师要随时补充、更改、完善教案,及时反映学科进展,导致过去的的纸质教案被改得乱七八糟。而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可以编写电子教案,简化了备课过程,由于大部分软件都具有重复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发展加入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干净、整洁。对于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还可以借助网络,下载相关的图片与影像,制成课件,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广泛采用图像、字幕特技、三维动画、音乐解说的信息技术课件,以大屏幕投影的形式演示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可视性差、形象不够直观等缺点。

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积极创造使用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环境。客观来说,目前除了专职的计算机教师外,其他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还需要加强。有些数学教师还停留在会打字制表的层面上,有的则只会使用PPT进行多媒体教学。这种使用PPT的所谓课件只是把要写在黑板上的东西通过PPT展示出来,多媒体成了黑板的替代工具。由于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单一,造成上公开课时,这些教师在课堂上操作不顺畅,各种教学软件间的配合与切换混乱、生硬,课件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效果单调乏味,一些最需要电脑辅助的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往往因技术问题该动的动不了,该停的停不住,重点的内容不能实现反复播放等等,因而发挥不出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固有的长处。

2.教师要控制数学课堂教学信息的给予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讲解效率,教学信息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高效传送,设计良好的教学课件还能通过模拟实验启发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监控学生掌握情况,可以做到及时评价及时辅导;在制作课件之前,预备多个模拟练习或多种信息资料,如教案、练习、试卷、试卷分析、成绩统计等,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所具有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控制更加灵活,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强,教师可以跳跃、随时切换有关信息,随时暂停以便观察或讲解,这种生动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

3.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要实行免费共享。一方面,网上有关教育资源的网站和主页如雨后春笋,各种数学教学资源更是不计其数,但其中真正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能达到较好效果的并不多。另一方面,数学教师由于技术和时间的原因不可能经常性地开发课件,即便花时费力地开发出的课件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一些在网络教学方面先行一步的学校又出于门户之见,不把他们已经开发好的系列数学资源与大家共享。因此,缺乏适用的数学教学软件支持的网络教学有些举步维艰。鉴于此,学校的教师之间以及各个学校之间,要进行网络共享,实现共赢。

以多媒体电脑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灵活的交互性和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能有效地拓展数学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使之跳出传统的教学樊篱,在更开放的背景下获得新的突破。随着信息技術的飞速发展和教师对这种手段地逐渐掌握,它必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篇11: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的探索

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个概念的以来, 到2008年正好30年, 这三十年我国现代物流业经历了知识普及, 实践起步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现代物流业的真正快速发展是进入本世纪以来,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为了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都是明确予以支持的, 并已出台优惠政策。如, 2009年3月, 由国务院制定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此《规划》的核心意义是通过“朔造物流强国, 造就经济强国”。

物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 为此《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将“大力培养物流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人才培养, 一是学历教育, 二是在职培训, 目的是使物流人才的培养与物流业的发展相适应。

在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在高校, 而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普遍较晚且教学方法也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 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方式, 学生不感兴趣且觉得难以理解, 教学效果差。所以目前国内教育界首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找出一个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纷纷开发出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其中以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受欢迎, 且得到很多国家的大力推广, 此种教学方法培养关键是以能力为核心, 它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 对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下面就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案例教学法为例来说明其在培养物流人才方面的独到之处。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 也可以说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所描述的情景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为今后职业做准备的目的。

1. 理论依据。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都要从传统的教与学中转变出来, 如: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任务为中心;以课堂理论为中心转变为实际操作技能为中心。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应对教学对象变化而改变,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堂, 以行动为导向, 重点传授经验, 在分析过程中,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流程。

案例教学法首先从教师介绍相关案例开始, 教师可以通过文本、影片、访问、报纸文章等途径向全体学生介绍案例, 使学生明确所获得的工作;然后学生进入小组决策阶段, 通过收集案例相关信息, 获得小组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对所获得的工作, 可能准备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但通过小组讨论, 最后只能拿出一种方案;第三个阶段由各组展示解决方案, 并且由全体同学讨论各组得出的解决方案;最后与实际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物流教学的实践—以惠普台式打印机供应链构建为例

1. 课前准备。

教师要于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案例的选取、教学任务书及课件, 学生分组的设计, 教学设备, 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 仪器仪表的准备等。

2. 展示案例———惠普台式打印机供应链构建案例。

介绍案例发生的背景, 如惠普台式打印机供应链构建案例, 引导学生运用供应链设计的相关知识找出惠普台式打印机原来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 新构建的供应链要能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全体同学的热烈讨论得出惠普台式打印机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 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产品海运到欧洲和亚洲, 无法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反应、 (2) 持有大量的安全库存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 (3) 过早的客户化包装给产品调剂带来不便, 造成浪费等等。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五组, 每组都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的内容是“你所得出的方案能不能解决惠普台式打印机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如果你是惠普公司的决策者你会不会采用这种方案等等”, 讨论时间30分钟, 每组选一名负责人组织讨论事宜。注意在讨论的过程中必须控制秩序, 避免出现过激的争论或演变成侃大山闲聊。

4. 陈述结论。

经过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 五个小组大概得出这样一些结论:温哥华空运打印机、在欧洲建厂、在欧洲配送中心保持更多的库存、改善预测、延迟策略五种方案。然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本组讨论的结果在全体同学面前陈述, 其他同学可以就他陈述的内容进行提问, 本组同学对大家的提问给予相应的解答。

5. 总结评价。

学生得到不同的结论, 无论哪种结论, 学生都列举了充足的理由。但经过全体同学的共同推敲之后, 某些组的成员可能很快的发现所得方案的片面性, 进而主动放弃这个方案, 还有一些组的方案虽然可行, 但并不完善, 经过大家的指点, 完善后的方案的可行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后由教师给出惠普实际的做法, 让大家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讨论, 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老师应充分尊重每个合理性的建议, 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实践证明,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教学中具有其明显的优势, 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它明确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责任,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案例,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实际的案例分析过程中,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实例阐述“案例教学法”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 来说明其在物流教学运用的必要性、可行性。

关键词:行动导向,案例教学法,物流

参考文献

[1]陈曦萌“.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沿革及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22期.

[2]袁三梅, 周坚.论行动导向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23) .

篇12:多媒体应用于体育教学的探索

[关键词]提高求知欲;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

当前大多数中小学,多媒体教学只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但在體育教学中情况却不容乐观。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主要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技能技巧,和多媒体教学没有多大关系。传授学生必要的运动常识和理论,以往这部分内容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板书来完成的,但是这种方式缺乏直观性,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效果会怎样呢?带着这种想法,我制作了一组体育教学多媒体课件,并且应用于一节公开课,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次尝试和探索,我觉得体育课是完全可以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其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现将我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提高学生求知欲望,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单调、重复的内容。初次将“多媒体”带入体育学科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讲解《漫谈篮球运动》这节课时,先通过电脑播放一些NBA球星及中国球星打球的精彩片断,激发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篮球的知识,如篮球的起源、自己喜欢的球星、场地、规则等等,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接着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标准的篮球场地,既形象又很生动。对于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违例与犯规的区分,我制作相对应的课件,学生可以随时点击观看比较,并尝试跟着电脑做一些常见的裁判动作,学生间相互检查,自主地进行学习,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也正符合我们新课程标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基本理念。最后,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一些体育网站,拓宽学生体育知识的领域。

二、提供直观感受,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自从引入了“多媒体”以来,给我的体育教学以及体育工作带来了生趣,使体育学科不再单调,不再贫乏。通过试验,我发现在体育学科中有很多的地方也可以应用“多媒体”开展工作,比如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课件,将某一个运动项目制作成动画播放给学生看。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更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以往的板书、口授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只能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配合,不易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掌握。如在讲解跳远动作要领时,腾空后的踏跳腿与摆动腿并拢,两臂经前摆至身后等相关动作是授课的一个难点,教师虽然反复示范,但因是瞬间完成的动作,学生也只能凭感觉去模仿罢了,挂图展示也只是静态的展示,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看到了世界级运动员的跳远雄姿,通过相关课件中的动画效果,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的生理原理,再运用慢放、停放等技术,使学生真正了解了这个动作的来龙去脉,便能自学地去理解和体会老师的动作,而这之前这个动作的掌握也只能说是凭感觉模仿罢了。同时体育运动中所强调的体位感觉也得到了教育,整个技能课的授课质量也定能达到质的突破。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点也符合了学生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多媒体教学对指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运用画面演示各种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考。然后,通过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后再进行改正。还可以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剪辑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方便快捷的直观教学给师生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因,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较短,特别是在讲解分析某个难点动作时,由于精神不集中,学生听的就比较模糊。但是,如果让他们看卡通片,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整节课下来他们都会兴致勃勃,这是因为动画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看完后印象特别深刻。因此,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借助动画录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给同学上武术课时,便可以把学生练习武术的情况拍成录像,然后,剪接到课件里,通过屏幕的播放,学生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听老师的讲解,看哪个同学技术动作掌握得最好,既标准又到位。经过比较和分析,结果一目了然。这样的动画课件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就会更加努力,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再比如,体育理论课的内容涉及了许多体育竞赛知识、生理、心理、卫生知识,这些内容非常适合多媒体课堂。从各项体育竞赛的起源到比赛规则,从各种运动的技术动作特点和要领,从如何应对比赛失利时的心理状态到青春期运动生理的特点,都能一一找到很好的答案,这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掌握运动技能的课程,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上一篇:我是一个武林高手五年级作文下一篇:客家人称呼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