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2024-05-03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共15篇)

篇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最后还听了专家的点评。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针对这次的学习活动,下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素质决定教学的优劣。

二、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三、课堂生成是课堂生命的体现

四、重新定位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其具体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坚持长期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知识,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教学展示,在比较中求异,在求异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逐步形成个人的课堂教学艺术风格。

篇2: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魁星园小学

辛宏丽

2010年10月22日至2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石家庄举行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听课学习活动。两天时间共聆听了来自不同地区的6位专家们带来的8节不同年级的数学课和4堂讲座,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最后还听了专家的点评。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针对这次的学习活动,下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素质决定教学的优劣。

在他们的课堂上,我常常惊叹于这些专家课堂上严谨的思维、精练的谈吐,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难以做到很好的把握课本,又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坐在他们的课堂上,亲和力不仅是在脸上,更是在师生的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视互助学习,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和学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们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而做好这一切,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对教学的执着钻研。

二、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备课的关键是对教材的解读。杭州特级教师牛献礼在《明确教学价值,促进学生发展》的报告中指出,通过调查,现阶段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创设什么情境?设计哪些教学活动?怎样使自己的教学和其他人不同等,过于关注教的过程。这实际就背离了现阶段的教学改革。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教学价值,找准教学价值,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达到备课的第三重境界,即充分发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文化。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师的毕生追求。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都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才能有足够的底气,才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方法。

三、课堂生成是课堂生命的体现

课堂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过度中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使问题不断产生与整合,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和集中,方法不断选择与求新,从而使课堂高潮迭起,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不曾预约的精彩!”这就说明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捕捉教育的契机,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学习是在轻松、愉快的探究中进行的,学生用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参与活动,使自己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使学生自我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实践数学,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重新定位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这次活动,我有幸欣赏到了刘延革老师执教的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课,收获良多。原来练习课也可以上出浓厚的课改气息,上出新意。课改行进到今天,我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解决公开课与家常课的“两张皮”现象。一些公开课表面的浮华是多么地背离随堂教学的实际。如果说以前对练习课的教学深感头痛的话,那么在聆听了刘老师的教学风采之后,很多数学教师就会和我产生类似的想法,原来练习课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

通过刘延革老师的教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认识,虽然在课改及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挂在嘴边,但究竟如何发展?怎么发展?用什么方法发展?新教材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是如何改进的?从刘老师的课堂上,我收获非常大。

如:在这节课之初,刘老师就以环环相扣的问题“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分米,它的棱长是多少?”“怎么列式?为什么除以12?知道棱长又可以求什么?”这是本堂课的第一道练习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在做这道题目时需要回忆正方体棱的特征以及棱长总和的计算公式,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掌握的是正方体面的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这不正是本课需要学生达到的目标之一吗?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需要想象,没有想象的数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如果有想象的陪伴,学生将不再变得孤单。这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课,可以说处处流淌着想象的思潮,时时营造着学生主体想象的家园。刘老师从教学正方体到教学长方体的过渡语:“将这个长方体长高,长高到10分米,你还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吗?”从特殊长方体到一般长方体的过渡语是:“如果再将这个长方体长高到20分米,长胖到10分米,它又变成了什么图形?”“如果要给这种形状的长方体柜子刷漆,你能求出刷漆的面积吗?”一句话,又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带到了更为真实的生活情景中。

除此之外,在给柜子刷漆的问题上,学生的算法交流更是一种想象力、理解力的高密度的训练。在一节练习课上,学生能够如此积极主动地进行想象与思维,学习的效果还能不高吗?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研员,刘延革老师告诉我们的不仅是她对课改的深刻领悟,对数学教学的深入思考,还有在岁月打磨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教学机智。

篇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学习,就是认知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发现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产生全新的数学认识。教师要将学生已学数学知识作为教学起点,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把握好小学生的逻辑起点,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通过通览教学内容,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比如,在学习减法时,小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教师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实施教学。先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像“3+5=8”,然后实施推导,“3+____=8”,利用加法知识让学生填空。再提出“所以,8-5=____”,让小学生理解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从小学生的逻辑起点出发,引出减法的概念,促进小学生理解减法。

二、关注现实起点,促进知识体系建构

认清教学现实,才能让教学活动更有效率。学习的现实起点,对于课堂教学顺利程度有重要影响。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才能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促进教学方案的合理化。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分析学生的现实起点,并进行有效预设。在课前摸清学生的现实起点,才能让课堂预设变得科学起来。教师可以利用小小的检测了解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通过聊天了解学生头脑中所掌握的知识点。在掌握了学生的现实起点后,教师要分析小学生具备的学习条件对新知识讲授是否有利,会在哪些问题上出现错误。其次,教师要积极在课堂教学开始环节摸清学生现实起点。在每一次授课的前几分钟学生进行小小调查,比如,在讲解分数前,教师可以提出“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对分数了解多少?生活中见过哪些分数?”去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再进一步调整教学的脚步。

三、关注普遍起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关注学生的普遍起点,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目前,大多数学生讲究班级授课制度,在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面对的一个集体,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普遍起点。教师要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从学生的普遍起点出发,将教学内容分成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自学获取、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讨的等几种类型。从普遍起点出发,明确哪些内容需要详讲,哪些内容可以略讲,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时间的知识时,钟表的识读是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略讲,通过几个钟表的读数一带而过。而时、分、秒之间的转变则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习,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练习。关注一个班级的普遍起点,有利于让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四、关注个人起点,促进差异教学实施

因材施教,是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的一种教学思想。在同一个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新知识接受能力强,可以在课堂中快速反应,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一些学生的反应较慢,不能跟上大家步伐。关注学生的个人起点,尽全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在满足全体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师要让优秀的学生多表现自己,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所收获,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比如,在讲解因数与倍数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十五分钟时间去阅读学习内容,并划出重点与疑问之处。考虑到学困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教师可以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像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等。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去解决问题,并分享学习方法。这样一来,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各司其职,共同参与,有利于课堂学习氛围的浓厚。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学习起点,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明确,更能让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学习起点,就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跳板,决定了学生起跳的高度。作为教学改革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处于什么水平,实施最适合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周佩青.关注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J].大学教育,2012,(09):109-110.

[2]何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51.

篇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关注;学习起点;高效;小学数学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很好地把握,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基础与目标,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手段。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的小学数学课堂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课堂。无论是哪个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当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基础出发。

一、关注学习起点,加强数学知识迁移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正确认知的一种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会有所联系,并且还会有一些碰撞,在新旧的有效交替下,学生对新的数学结构进行认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与基础出发,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小学数学知识迁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逻辑起点对于知识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先从小学数学教材入手,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体系与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体系。在研究教材时,教师需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进行分析,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再对不同的单元与小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逻辑起点,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建设很有必要。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时候,教师则要从些单元的教学内容出发,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只有教师明确每一部分教学内容以及其中的关系的时候,才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师需要先了解小学生对于10内数字的敏感度,再了解学生对于加法与减法的认知,利用学生的数学学习知识,进行旧知识的迁移,实现新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这样的课堂,不仅考虑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更明确了教学目标,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关注学习起点,加强数学体系构建

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起点,对于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效率与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了解,明确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内部条件以及学习态度,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很好的依据,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可行性。加强对学生学习起点的了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前,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起点进行切实把握,是进行良好课堂设计的基础。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交流或者小调查的方法来对学生关于已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以此为依据来明确自己的教学起点。比如在讲解《分数》之前,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分数有哪些了解,对于新的学习知识有哪些看法等等。教师更要利用课堂开始的一段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摸清。课前的调查科学性较低,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利用“你对于分数有哪些了解”等直接性问题深入到教学内容中,从学生的回答中对课堂进行及时的调整。关注学生的起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数学知识体系构建,使小学生在提问与回答中自主发现分数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三、关注学习起点,加强数学学习参与

在我国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班级依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班级制的小学数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整体水平更加关注。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起点的关注,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飞跃式提高。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与没有掌握的数学学习内容。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看哪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同学的帮助。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学生的全员参与来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比如在讲解《用计算机计算》的时候,教师需要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正确的计算机使用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不同形式的运算。教师在课堂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出几道不同形式的计算题,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在学生计算的同时,教师走入学生中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进行了解,明确学生的整体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活动,从学生的起点出发,为学生设计好的互动主题。如果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其使用方法开展小小的讨论会。如果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较好,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比赛的形式来加强对计算机使用方法的优化,提高计算机使用的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关注学习起点是加强小学数学针对性的重要方法。笔者对关注学习起点,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小学数学教师关注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利用学习起点正确指导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岳成.例谈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2:48-50.

[2]陈秋华.立足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160-161.

[3]黄建芳.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起点[J].教育科研论坛,2010,02:15-16.

篇5:学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付村小学

徐东海

“关注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值得思考、讨论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从教以来,我一直有个困惑,那就是“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这段时间的研修学习,我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虽然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知道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哪些方面,也采取了一定的教学措施,但在具体操作中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我很苦恼。通过这次研究学习后,我真正弄懂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

“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从表面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从深层次地去研究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

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其次,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的教学手段强化了学科的整合,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和学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能娴熟地使用计算机,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真正实现打造高效课堂。

篇6: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20xx年4月21~23日我有幸参加了Z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收获颇多,感受颇深。

参加工作7年多来,从事语文教学五年之久,从事数学教学刚刚两年,也算刚刚起步吧!虽工作了两年,但对于数学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的还不够深入。近三天学习了这些老师的课,茅塞顿开。无论是骨干教师的精彩课堂还是各位领导幽默风趣而又饱含哲理的总结,都深深触动了我。

像读书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都能从不同角度发现每一位老师的闪光点,正如吕主任说的“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一堂课,每一堂课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学会了欣赏,学会了思考,我们又何愁上不好每节课呢?在这十几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吕老师的课,她的语言始终如一,无论孩子们怎么表现,她总有独到的评价,声音那么甜,那么美,听得让人陶醉;还有尤梅老师的充满着阳刚之气,语言刚劲有力又不乏和蔼亲切的生动课堂,从孩子们的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数学课堂,该怎样组织进行数学教育教学;再有王永胜老师的课,极富幽默感。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步为营,题题渗透,每一个环节都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参与的信心。

这些老师不仅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极具特色的课,也为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展现了一节最原生态的生动课堂。但在大会即将结束的一刻,有一位老师的讲话深深触动了我,那就是张伟老师。年轻漂亮而又不乏青春的激情。她流泪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是20xx年的4月,我参加了我们县(z县)组织的作文讲评课比赛,我让孩子们写的是《那一次,我・・・》,在讲评的过程中,我原本的预设只用到了开头,整个过程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了,还好的.是老师吹哨时,我顺利的结束了这一课。但县教研室李老师在评课时,先肯定了我的闪光点,开头极具特色,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导入作文的讲评。在接下来的评课中,我真的想找个缝钻进去,我当时的心里真的是这样。但我没有流泪,我只是默默地低着头在那里静静地听着・・・・・・回来的路上我的眼前始终浮现着当时的画面,到了学校,回到宿舍,我哭了,很伤心。不是因为老师的评课流泪,而是在那里自责,为什么没有讲好呢?这件事深深影响着我,那也是我第一次

走出去,第一次到一个大地方去讲课,至今那次讲课我仍记忆犹新,现在想来失败怕什么,不是有句话说吗,与其晚失败,不如早失败;与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但愿我们还有机会走出去,展示自己的精彩。但愿这样的活动能像花儿一样常开,给我们搭建一个同台竞技的舞台。

最后,愿我们能从今天的活动中收获未来,共创数学教学新时代。

篇7:“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有感

梅县石扇镇中心小学

林辉珍

2013年4月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有感

梅县石扇镇中心小学林辉珍

掐指一算,自己从事教学工作也二十好几年了,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随着由开始的传统式教学——满堂灌、填鸭式,到启发式新课标课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乃至现在提出的高效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新教学理念慢慢成长,逐渐进步和改善。通过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初步了解,我认为高效课堂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适合素质教育的最终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学应落实于每一天、每堂课的有效、高效上,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解放学生、解放教师,使我们能快乐地教,学生能快乐地学,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所以,通过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对我以后的教学观有了更明确的指导作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历程有感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课堂的高效在于教师,教师的关键又在于教研。这对我们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了让自己的教学观教学水平能尽快地跟上高效课堂的新教学模式的步伐,我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有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学习名家经验理论,观摩研究名家课堂教学,慢慢理解内化,平时坚持与同级科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案教法,反观自己,不断学习改进,做到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做到课堂教学有激情、有创新,做到既减轻自己的教学压力,又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真正达到乐教乐学。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条件,师生关系和谐了,师生之间就有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就能让课堂充满欢乐、轻松、合作和互动;师生关系和谐了,对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高

也有积极的作用。平日,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把学生当自己的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谐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尤其是关爱那些中差生,要允许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这样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效率。

三、转变教育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心目中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向交流模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克服唯书、唯师的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并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做到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注重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有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有动手操作、实践的时间, 让学生讲出思路、讲出方法、讲出步骤„„,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活跃起来,允许学生发散思维,一道题有多种解法时可以让学生逐一展示,讲究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四、精讲活练,做到课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反馈

“精讲活练”是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又是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为了能“精讲”,我们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课堂才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讲授起来才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在讲完课后,精心设计几道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练笔,在课堂上及时批改辅导及时反馈,如果发现学生错误,充分利用这些错误,进行

典型讲解,这样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高效课堂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我们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尽早走上正轨。

篇8: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合作兴趣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反应不强,举手的寥寥无几.究竟是什么原因?就是没有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其实合作学习的情境是很关键的,而且要适当、及时地采用这种形式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当学生对所研究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仅凭个人的力量恐怕难以完成,但孩子的求知欲很强,当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时,学生的合作愿望就非常强烈,此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才是最佳的时机,也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佳功效.比如,在我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时,要让学生先独立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当学生自己折好后,就会有一种好奇心,学生想知道自己折得对不对呢?也很想知道其他同学是怎样折的?折出来的形状以及大小是怎么样的?这种种的想法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袋里,这时,适当地、及时地让学生“讨论”,让他们向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是怎么折的,自己有什么发现,再听听同伴的做法和意见,与自己的又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在充分感知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他们的合作将不再盲目,学生的个人力量也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学会和别人合作.

二、自主探究,为合作作铺垫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没有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学生的思路在教师限定的框架里处于被动的状态,因而课堂上未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更是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更为后面的合作交流作好铺垫.

“讨论”能为学生创造互相传递信息的机会,课堂上以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后交流想法、体会,让他们实实在在地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完善自我的好形式.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小组讨论往往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这就要求:1.确保小组讨论的时间.问题讨论的时间一般在3~4分钟,引导发表意见,得出正确结论5~6分钟.2.让全体参与讨论.分组讨论注意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面向全体”.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不合作讨论就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长期有意识地反复训练,增强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培养,让他们领略到参与学习的成就时,学习主动性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三、培养倾听习惯,学会要点整合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的时候,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站起来直接打断别人的话,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中,尤其要让学生懂得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听出别人的主要观点,听听别人哪些地方有道理,哪些地方和自己的想法不同.学会倾听就是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嘴,和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要听完别人意见以后再发言;学会倾听,就是边思考边吸纳,使别人的财富变成自己的本领.同时,教师要让孩子们知道倾听其实也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打击发言者的积极性.高效的课堂不但要倡导学生“多思”,鼓励学生“爱讲”,更要引导学生“会听”.

四、角色转换,师生合作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让他们“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讲授混合运算的应用题时,如:每包饼干3元,小熊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这道题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会觉得较难,有的学生会列出这样的式子:20-3=17(元),很明显这是错的,错的原因在于他们还没有理清小熊所要买的东西是多少元.这时,可引导学生,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小组合作来解决.然后,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给予一定的启发和点拨.比如说提示学生先计算出3包饼干共需要多少元?

篇9: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学习起点 小学数学课堂 逻辑能力

一、关注逻辑起点,发挥知识迁移作用

数学学习,就是认知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发现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产生全新的数学认识。教师要将学生已学数学知识作为教学起点,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把握好小学生的逻辑起点,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通过通览教学内容,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比如,在学习减法时,小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教师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实施教学。先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像“3+5=8”,然后实施推导,“3+____=8”,利用加法知识让学生填空。再提出“所以,8-5=____”,让小学生理解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从小学生的逻辑起点出发,引出减法的概念,促进小学生理解减法。

二、关注现实起点,促进知识体系建构

认清教学现实,才能让教学活动更有效率。学习的现实起点,对于课堂教学顺利程度有重要影响。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才能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促进教学方案的合理化。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分析学生的现实起点,并进行有效预设。在课前摸清学生的现实起点,才能让课堂预设变得科学起来。教师可以利用小小的检测了解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通过聊天了解学生头脑中所掌握的知识点。在掌握了学生的现实起点后,教师要分析小学生具备的学习条件对新知识讲授是否有利,会在哪些问题上出现错误。其次,教师要积极在课堂教学开始环节摸清学生现实起点。在每一次授课的前几分钟学生进行小小调查,比如,在讲解分数前,教师可以提出“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对分数了解多少?生活中见过哪些分数?”去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再进一步调整教学的脚步。

三、关注普遍起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关注学生的普遍起点,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目前,大多数学生讲究班级授课制度,在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面对的一个集体,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普遍起点。教师要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从学生的普遍起点出发,将教学内容分成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自学获取、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讨的等几种类型。从普遍起点出发,明确哪些内容需要详讲,哪些内容可以略讲,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时间的知识时,钟表的识读是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略讲,通过几个钟表的读数一带而过。而时、分、秒之间的转变则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习,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练习。关注一个班级的普遍起点,有利于让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四、关注个人起点,促进差异教学实施

因材施教,是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的一种教学思想。在同一个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新知识接受能力强,可以在课堂中快速反应,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一些学生的反应较慢,不能跟上大家步伐。关注学生的个人起点,尽全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在满足全体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师要让优秀的学生多表现自己,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所收获,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比如,在讲解因数与倍数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十五分钟时间去阅读学习内容,并划出重点与疑问之处。考虑到学困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教师可以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像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等。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去解决问题,并分享学习方法。这样一来,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各司其职,共同参与,有利于课堂学习氛围的浓厚。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学习起点,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明确,更能让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学习起点,就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跳板,决定了学生起跳的高度。作为教学改革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处于什么水平,实施最适合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周佩青.关注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J].大学教育,2012,(09):109-110.

[2]何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51.

篇10: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的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深刻见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敢想、敢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他们学习、发展的课堂环境。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为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问题不可取。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若问题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可取。最后还要注意问题有挑战性。要有挑战学生思维的功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发展,但是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要注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所占时间不宜过长。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篇1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王家沟小学

杨连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课堂教学的成败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尤其在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改革第一线所遇到的:“想改,但不知怎样改,渴求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法”的实际状况,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任务,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我们必须掌握下述三条主要的课堂教学规律:

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活动的个体直接参与下进行的。两者是一个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为主客体的辩证关系。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能否遵循这条规律,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课堂教学最优化就在于教师能否紧紧地把握住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到充分地发挥。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践中始终朝着优化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目标努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取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学会中掌握会学的本领。

二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重点应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重点应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之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通过学习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目前广大教师之所以极为反感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的“表演课”、“假课”课堂教学所出现的形式主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没能遵循“动态发展”的这条规律造成的。为此,我们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最优化研究必须要遵循这条规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上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转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具体工作;在能力方面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工作。由于在最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坚持了这条规律,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更为扎实、具体了。

三、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改革实践。

(一)不要把知识讲死。

教师自身的知识、智力水平,教学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讲都是显著相关的。“不要把知识讲错或讲死”这是进行最优化研究中最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做为一名教师必须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学素质上狠下功夫。只有自觉从严、珍惜时间、勤学苦练切实解决好教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必须储备一缸水的实际问题后,优化课堂教学才具有可能性。

(二)要树立起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目标应该说是分层次的,有总目标、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小节目标、每堂课的目标等等。它们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多层次系统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在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统一的情况下,总目标是具体目标的动力,具体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保证。这里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课堂教学目标”平时所讲的“教学目的、主攻方向、指导思想”都属于这个范畴。它是指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数学科总的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每名数学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正确地围绕这一目的进行有效的教学,自觉地达到所确定的教学要求。为此,在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设计中,将它列为首位,认真地加以研究。

数学课以往常常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使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兴趣与动力来认真组织、实施。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原有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也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同样可以使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经过这些年的实际教学,我认为数学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结合实际。《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

第二,注重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讲究实用。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发情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第四、追求实效。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教学水平高与低的惟一指标。教学也一样,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篇12: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研讨会学习心得

10月17-1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本市举行的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研讨会,倾听了三位名师的观摩课和讲座。这次学习使我对数学和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作为一名新教师,这次学习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重视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

张爱平老师的课我印象特别深刻,他的课题是《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我印象里的这节课是按照定义-图像-性质的流程来的,而张老师没有。他从一次函数入手,回忆一次函数图像和函数性质的关系,之后通过两道例题给出了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自己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之后对其性质的探究没有直接画图像,而是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类比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与其图像性质的关系猜想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给出了很精彩的答案。比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因为正比例函数Y与X的比值是定值,而反比例函数X与Y的乘积是定值;因为反比例函数中X≠0,Y≠0,所以图像与X轴,Y轴没有交点;图像不过原点等等。在学生充分发言后,师生一起列表、描点、连线,利用几何画板通过不断加密点的方式完成了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

整节课下来,水到渠成,行云流水,完成了“有数想形”和“借形推数”的完美结合,学生在本节课积累的知识经验,基本可以独立学习函数,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数学课上“活”,上简单

这三位老师在上课导入时都是运用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简单自然,老师幽默简洁的讲解,使得课堂上笑声不断;适时的点评与鼓励,让学生信心满满;简明扼要的规律总结,使得复杂的数学变得简单。虽然是南京的老师,青岛的学生,但丝毫看不出师生间的陌生。何老师在讲“龟兔赛跑”时,一句“跑了50米的乌龟在A点遇到了正在挖萝卜的兔子”让学生开心的同时牢牢记住了A点的意义;张老师的“课后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为什么?”引发了学生更深的数学思考。老师们精辟,幽默的语言是多年的沉淀,更是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的体现。呆板、枯燥的数学课堂成了孩子们乐于探索的知识花园,上好数学课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这门科值得我终身学习。

三、恰到好处的课件运用

老师们的课件简洁明了,使用时又恰到好处,将抽象变具体,将具体的步骤细化,将整个过程完整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全面。反过来想想自己的课件确实有不少问题,还有张老师几何画板的漂亮运用,真让我自愧不如。以后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四、做好老师,上好课,必须有热情,有激情

老师们上课不仅认真,而且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老师们的热情,这种热情很快很直接的感染了学生,所以整个课堂氛围很好,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另外,虽然通知我们开会时八点,但各位老师在7点半就已经就位了,老教师们的学习热情更值得我学习。

篇1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学生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掌握需要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法进行引导。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对于小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给学生适应的时间。例如:学习“统计”相关知识时,因为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统计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感觉较抽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认识它们,慢慢地就能理解什么是统计。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很大程度上可以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全面考虑问题,深层次挖掘知识的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动 手训练 ,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好奇,抓住这一特点有意识地强化他们的记忆力,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亲手操作效果更好。结合实际的教育对象,备课时不仅备书中的知识,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能看得懂的图形、卡片,让他们直观地看,让学生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积累思维的素材,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所以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地参与学习,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多几”时,可分三步完成:第一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的☆与第一行同样多。提问:“第二行有多少个☆?为什么要这样摆? ”第二步,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6个☆,提问:第一行与第二行相比哪一样多,与第一行同样多的☆有几个? 第三步: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8个☆后,再次提问:第一行与第二行相比哪一样多? 与第一行同样多的☆有几个?多出的有几个? 这样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问题时要求多多少,首先找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如第二行与第一行同样多的部分是5个,多出的部分是3个。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3.教师要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

基本数学概念背后往往蕴涵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极为丰富, 小学阶段主要涉及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呢?这些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呢? 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在学习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中落实。

小学阶段的重要思想方法有:分类思想、转化思想(叫“化归思想”可能更合适)、数形结合思想、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类比法、不完全归纳法等。

4.经 历探究过程 ,培养学习兴趣

在对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斯费德提出了两个比喻的概念:获得的比喻和参与的比喻,她认为:把知识视为一件货品,一件可发展或建构的物体,最终将知识变成学习者私人财产时,显然是用获得的比喻。而参与的比喻则避免将知识当做一个实体,并用“知”代替“知识”,用“行”代替“拥有知识”,认为参与小组活动比拥有知识更重要, 成为实践社群的成员取代了学习一个科目。知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它当然有获得的成分,同时它又在与客观事物的联系中体现出来,当然离不开参与性的学习活动。

5.凸显知识的 “文化意蕴 ”

数学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数学的概念、原理、公式、知识结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观念所蕴含的真、善、美的客观因素和数学家信念品质、价值判断、审美追求、思维过程等深层次的创造因素,以及这些主客观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了庞大的数学文化系统。凸显知识的“文化意蕴”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的理解力和包容力。但知识背后的文化意蕴不能通过原理、公式、法则的掌握产生,它需要设置文化情境,通过理解、体验、联想、想象、顿悟等知性活动将文化情境中的价值和意义内化、整合为儿童的自我理解。

例如,教学“倍数和因数”,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文化情境”:向学生介绍自然数6是一个完美数,它的所有因数(除了本身以外)的和等于本身。接着让学生猜猜第二个完美数是几? 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索。然后介绍数学家找寻完美数的过程。最后介绍在历经千年沧桑的古罗马宏伟建筑中隐藏着倍数和因数的秘密。伴随着一首首优美和谐的旋律缓缓流淌,教师又提醒学生,音符之间的和谐源自于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经历了数学的发现之旅,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神奇力量。更重要的是,在体味数学家求索之路的艰辛过程中,接受一次数学精神的洗礼。

6.重 视审题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篇1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生合作氛围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良好的情境是开展合作教学的前提,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合作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合作,给每个学生提升的机会,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教学搭配规律时,教师在大屏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3个小朋友,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多少次手?如果他们在儿童节互相赠送一个礼物,一共要准备多少个礼物?这道题目一出示,学生觉得很简单,不一会儿便有了答案,有的学生说握手的次数应该少于赠送礼物的个数,也有的学生说握手的次数应该多于赠送礼物的个数,当然也有学生认为握手的次数等于赠送礼物的个数,大家一时争执不下,谁都不服输,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学生提议,可以当场找同学演示,这个建议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可。于是教师让学生自由结成三人小组,进行合作,模拟3人握手的情景,学生很快发现,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3次手,而每两人互相赠送一个礼物时,却需要6个礼物。通过情境化合作,学生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合作意识。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思维能力较弱,很多新知构建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新知生成的情境,这样他们才会自然顺畅地完成新旧知识的有效对接,实现知识系统的完整构建。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了合作的有效氛围,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产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既推动学生相互合作,使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又在这样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

二、设计任务,促进学生展开合作

当前,很多数学老师只重视课本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中,显然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也是无趣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扭转这一局面,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小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合作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展开合作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实现认知结构的创建。

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大大小小的圆柱形、圆锥形容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索,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猜想圆柱与圆锥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体积的关系,有的学生猜想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两倍多一些,有的学生猜想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有的学生猜想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4倍少一些……有了猜想,还得进行验证,教师让学生自由结组,引导学生合作、验证。小组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成员听,然后探讨、交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是将圆柱形容器里面加满水,然后往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里面倒,看可以倒几次;有的采用的是将圆锥形容器里面装满沙子,然后往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里面倒,看要几次装满。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

学生学习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尤其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低,更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一些契合学生兴趣的任务,更容易激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同感,让他们兴味盎然地投身数学探究,自发参与数学学习。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让他们成为探究者,引导他们主动发现知识的奥秘。教师巧妙设计验证猜想的任务,让学生合作验证,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三、注重引导,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疏于引导,是导致学生合作学习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变教学现状,做好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合作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一个带有商标纸的圆柱形罐头,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会是什么图形?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形学具,很多学生受包装纸接缝的影响,沿着接缝将包装纸剪开,只能说出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并认为只有这一种情况。教师进行引导:“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不是沿着圆柱的高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教师的话让学生变得很兴奋,纷纷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与小组内同学进行合作。学生很快跳出原来的思维定式,得出多种展开图形:如果沿着高剪开,侧面展开图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如果任意剪一刀,侧面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合作,总结出完整的结论。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路人,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合作者,在学生学习发展进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不可或缺,教师唯有在课前巧妙设计,特别针对学生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善于点拨,开启学生的心扉,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让他们有豁然开朗之感。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陷入思维困惑,使学生少走弯路,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篇15: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2

心得体会

殷畈中心小学程金华

学习了《关于当前全县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后,本人对高效课堂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无论是从高效课堂的模式上,还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上,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又对“高效课堂”有了再认识,《关于当前全县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中的“六个标准”仿佛让我又一次看到了光明,过去是云里雾里的模仿、摸着石头过河还不知道怎样走路,现在通过学习真的让我明白了许多......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余节课,一名小学生有90.48%的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渡过的,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课堂教学的成败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尤其在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改革第一线所遇到的:“想改,但不知怎样改,渴求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法”的实际状况,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任务,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本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点课堂教学规律:

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六个标准”指出“高效课堂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为主客体的辩证关系。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能否遵循这条规律,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课堂教学最优化就在于教师能否紧紧地把握住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到充分地发挥。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践中始终朝着优化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目标努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取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学会中掌握会学的本领。

二、课堂教学是动静结合的过程。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重点应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重点应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之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通过学习使我逐步认识到:目前广大教师之所以极为反感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的“表演课”、“假课”课堂教学所出现的形式主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没能遵循“动态发展”的这条规律造成的。为此,我认为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转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具体工作;在能力方面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更为扎实、具体。

三、要树立起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数学课以往常常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使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兴趣与动力来认真组织、实施。但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的逐步推进。原有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也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同样可以使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经过这些年的实际教学,我认为数学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实”:

第一,结合实际。

导学案的设计结合学生实际。《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一句话:导学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学习小组的建设要看实际情况。《思考》指出“小组建设要本着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独立思考、有利于相互交流、有利于合作探究。小组的座位就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决定,不做统一要求”。对此,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对于大班额的班级,如果采用6人一小组的方式去坐,不仅是学生之间拥挤,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了相互说话、相互做小动作的机会,而且不利于教师观察学生。我认为面向黑板、两人一位或单人单桌,同样能够达到三个“有利于”,这样坐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尤其是数学课)

第二、讲究实用。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发情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第三、追求实效。“六个标准”指出“高效课堂必须是高效率”的课堂。我认为这里的高效也就是一节课要追求实效性。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教学水平高与低的惟一指标。一节数学课,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只要能使使

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有实效。

上一篇:初一体育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谈员工奉献精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