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4-05-02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精选十篇)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1

一、创设情境, 有效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在《数学课程标准》当中明确强调的一项内容。也只有这样, 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触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 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用生活当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引入, 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圆形的物品, 如小圆镜、井盖、车轮等, 随后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 让学生讨论一下, 车轮能不能变换成别的形状, 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可不可以?这样, 随着一步步引导和深入, 使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 教师则就此进行引导教授, 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讲解课程中达到理解、掌握、运用的目的。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求知, 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生为本, 深入了解, 因人实施教学

俗话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而对教学来说, 同样如此。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 深入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的接受和对知识的消化理解状况, 才能有的放矢, 针对学生的欠缺和不足进行重点讲解和突破。在课堂中, 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个性, 及时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刺激, 比如在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小测试比赛和竞争等, 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了学习动力, 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了解认识学生们现有的认知情况。在课程讲授当中, 注意以旧有的知识引出新的知识点, 以旧带新, 以旧促新, 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 也可以消除课堂上的无效空间, 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 从而增强课堂成效, 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而且,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从实际问题出发, 从生活实际出发, 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当然,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提炼数学问题, 并多加思考, 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去探索解决。

三、以生为主, 引导为主, 指导学生学习

在数学课堂当中, 教师不应一昧地主导讲解课程内容, 而是要基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积极地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探寻和解决。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中改一言堂为民主课堂, 与学生一起探寻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自主自发的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主动的学习参与和思考探索中主动的去获取有效的数学知识。例如, 在学习三角型特性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讨论说明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型的支撑性和稳定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情绪, 使他们踊跃发言, 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使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合作探究, 从而寻求到其原理和根源, 使其数学素养得以谐调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探究式的教学学习, 只有这样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和根本。

四、科技结合, 媒体运用, 促进教学成效

现代科技多媒体的教学应用不仅使课堂增添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 还有效提升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强化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使学生更加容易看懂、听懂、形象直观的理解并掌握。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无疑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所以, 教师要将其充分利用起来, 有效发挥其作用, 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 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将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可爱起来。例如, 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 学生们对于推导过程, 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感到特别的难以理解。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先将一个圆等分为两个半圆, 现分别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两个半圆, 如用红色和黑色, 然后把两个半圆再分为8个相等的小扇形, 这时将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拿出来” (画面中此时只留下一个虚线的圆) 并分别排列成两列, 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来进行闪烁显示, 而后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 使学生通过对比, 可以非常形象、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 就越接近长方形。并由此移动演绎, 使学生建立圆的半径、圆的周长的一半和所组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联系, 继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直观显示, 和化静为动的步步引导, 环环推进, 使学生们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印象, 从而使他们实现从知识的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理解概括这一心理转变, 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当然,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 教师还应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 使学生可以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 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与此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鼓励同学们发现问题、多加思考、擅于分析、归纳总结。教学中以科学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 不断地实践和总结, 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创新,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构建起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金慧.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中) , 2013 (1) .

[2]焦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 2014 (2) .

[3]居士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4) .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2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生活非常重要,怎样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帮助孩子学好数学,为孩子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服务打下基础,是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孜孜不倦的追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选择有力的教学手段,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对自己工作对象的特点了如指掌。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掌握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只要方法运用得当,相信会实现数学服务生活的目的。在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种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教师应该认真备好课、备好学生,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我们生活在农村,受到条件的制约,孩子们的知识储备不充分,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吻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课程标准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也要掌握两个教学目标涉及的教学信息,课前充分备课十分重要。同时孩子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所不同,所以教师上课之前要备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就能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实现整体进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每一节新授课之前我都会有意地创设情境,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不做无效提问,努力做到所探讨的问题都是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对于学生和老师都十分宝贵,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价值的提问上。因此,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同时又必须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其实,数学就是加减乘除的游戏。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问题编成故事、编入游戏,也可以用直观的实例。例如,在教学“分数的除法”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小刚两人吃一个西瓜,小明吃了西瓜的二分之一,小刚吃了剩下的二分之一,每个人吃多少呢?该如何用数学表示呢?”孩子们的年龄小,空间想象能力有限,于是我采用实例教学,真的拿一个西瓜演示给孩子们看,于是听着很绕嘴的问题变得简单了,并告诉孩子们谁回答对了就奖励吃西瓜,这样孩子们既有学习兴趣,又记得牢固。

三、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把这些素材根据教学目标带入课堂,用身边的素材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们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养成了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还发现数学和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会更用心地学好数学。教师要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生活,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认识,并进行艺术加工,让其走上数学课堂,最终使数学教学和实践生活融为一体,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的“百科全书”。如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先找出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再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的个数,算出所有面的面积之和,表面积自然就得到了。

四、利用好教学工具

过去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说,孩子们凭自己的想象解决问题,所以数学课堂是枯燥的,孩子们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以很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现在多媒体进入课堂,让很多只凭教师一张嘴难以讲清楚的抽象问题变得直观易懂。所以每堂课我都会制作生动的课件,利用多媒体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同时还会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播放和教学有关的视频,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还会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例如:在讲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这一课时,我自己用不同颜色的纸折叠了体积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让孩子们根据教具回答问题,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拆开再折叠。如此一来,看上去很头疼的问题在孩子们的折折叠叠过程中得到了解决。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教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利用教学工具,让抽象问题直观化,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就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

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互动;课后复习

小学数学是学生步入小学课堂后首先就要接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教师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一、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课前要做充足准备

教材是死板的知识框架及知识点,但是教师是灵活的教学指导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白一个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而不是照着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将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要求。现如今,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侧重点不再是单纯地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态度等。因此,教师要能够在课前充分了解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应用教材内容。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也进行精心的备课,但是教师往往局限于教材本身,于是就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是照着教材内容单纯地进行讲解教学。这样的教学虽然保障了教师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教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灵活地应用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课前做充足的准备,除了要能够充分了解教材内容,还应该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生活脱节。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互动点,能够充分地引起学生与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共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知道,学生进行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的一个过程,如果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都将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充足准备,更好地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二、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知识,然后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就行了,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交流,这就使得教师不是特别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他们对于教师教学的一些意见,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就要在学生和自己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教师要改变课堂中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多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这是师生互动的最基本形式之一。教师还可以多在课下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老师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有一种威严的形象,使得他们不敢与教师亲近,有些学生从内心想与教师亲近,但是内心又害怕教师威严的形象,这就使学生不敢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在课下,学生的思想情感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所以教师可以多在课堂下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最新学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在与教师进行交流仍然有所保留,那么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的家长在家里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家里也多给学生一些关爱。总之,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也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后复习

数学知识具备系统性的特点。小学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密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复习习惯。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能够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课堂上学习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课后复习能够逐渐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探索出更多的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总结自身学习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旧的数学知识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巩固和发展旧的数学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既是旧知识的巩固,也是新知识、新问题发现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复习习惯前,可以将复习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硬性要求下完成,从而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使得数学课堂更加高效,还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受益。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不仅要抓课堂前,还要注重课堂中和课堂后。只有将这三者统一重视起来,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学生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探索,教师还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敢于创新、勇于

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希仁.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的探究[J].学周刊,2011(31).

[2]李军祥.高效课堂的建设[J].科学教育,2011(05).

[3]李翠芳.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1(08).

[4]田亮.数学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J].小学教学研究,2011(04).

[5]颜纯红.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3(04).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4

关键词:观念,反思,生活,习惯

课堂教学是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 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毕生都在研究的课题, 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效率的最大化,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那么, 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 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是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就是说, 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习兴趣;要消除教师“满堂灌”“填充式”的教学方式, 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认真备课, 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 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 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 要提高课堂效率, 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理解能力等, 而且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思路的走向会是怎样的、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 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主线, 以教学理论作指导, 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不光要充分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还需要了解社会环境, 了解在数学中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等。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有序、合理、高效地展开。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 我都要让学生都保持极大的热情, 保证整节课都有收有放、有讲有练、张弛有度、兴趣盎然。最后, 对教材的处理还要体现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应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而有效。反思自己的教学, 我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都还不够, 这样就影响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反过来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情感高于技法》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分析一下自己的某些作品, 自己认为较为满意的, 总是倾注了我的情感, 倾注了我对许多和我有过同样生活道路的人们的情感。”如果我们把一堂课比做一部作品的话, 那么一堂成功的课也必然倾注着教师的全部情感。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也是教师能否奏效的关键。教师与学生亲切的交谈, 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有声语言外, 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传达自己的情感,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态语, 其也是情感交流极其重要的渠道。

四、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实施后, 教师转变了教学观、课堂观、学生观, 把小组合作学习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表达和倾听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 扮演好小组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角色。自主探究的成功, 是学生学习的目标, 也是推动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 要注意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 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去尝试解决 新问题 , 体验成功 带来的喜悦, 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习惯成就未来, 习惯成就人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高效性。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学习中, 教师应该注意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传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去积累, 只有常抓不懈, 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

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 就要看其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 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 还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努力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打造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J].学周刊, 2011 (11) .

[2]尚向琴.浅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2014 (25) .

[3]杜连彪.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校课堂”[J].文理导航, 2013 (2) .

[4]安玉梅.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点滴尝试[J].课外阅读, 2012 (22) .

[5]王晶.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读写算, 2014 (46) .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综述论文 篇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

构建高效课堂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数学,是一个相对严谨的学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上课模式,往往是教师课堂硬性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课堂教学氛围多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低下。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主动学习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是不是任何长度的三个边都可以组成三角形呢?”,从而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与同桌、相邻的同学积极的讨论并验证,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在相互交流与沟通中不仅得出了最终的结论,而且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对于其他学科,小学数学的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对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采取硬性灌输的教学方法,反而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贪玩是他们的天性,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特性,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采用一些讲故事、做游戏、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分数、百分数时,学生面临小数点、百分号的学习会感到枯燥难懂,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模式,带学生去超市、商场等都会碰到商家促销打折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想要买某一样喜欢的东西,价格100元,对比如果商家打5折和打8折哪个更加便宜。学生在与导购员沟通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发现打五折只需要50元更加实惠些,这种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于生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再如在教学生认识圆柱体这一课程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圆柱体物品,学生就会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联想到水杯、薯片筒、易拉罐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体的特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开放型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丰富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容易导致遇到复杂的问题,如果不能够理解容易放弃,长此以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学习态度。小学教师要巧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教材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课件和资源,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眼界,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生认识时、分、秒这一知识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日常生活画面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比如起床时间、吃饭时间、上课时间、下课时间、睡觉时间等,并配上相应的时钟,看到时针、分针的跳动,学生看着熟悉的画面,感受着时钟的走动,真切的体会到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一个小时是60分钟,分针正好转了一圈;一分钟是60秒,秒针在钟面上走了一圈。这种将动态化的表针走动采取多媒体教学技术,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便无声的传播了教学信息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优化设计课后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前后章节之间紧密相关,且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若能及时的归纳和掌握已学知识,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因此,教师要有目的的设计有效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尽快掌握知识和技能。首先,练习应贴近生活。设计的题目来至于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练习应具有趣味性。有趣的课后练习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去钻研,去学习数学,从而在兴趣的引导下巩固所学知识。最后,练习应分层设计。可先给学生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熟悉知识的运用,熟能生巧,再逐渐练习有难度的题目,从而有效的复习之前所学知识,开发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智力。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要在不断地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和完善,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蔡静宜.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16(05).

[2]张欣.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10).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6

一、教师应该认真备好课、备好学生,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我们生活在农村,受到条件的制约,孩子们的知识储备不充分,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吻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课程标准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也要掌握两个教学目标涉及的教学信息,课前充分备课十分重要。同时孩子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所不同,所以教师上课之前要备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就能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实现整体进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每一节新授课之前我都会有意地创设情境,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不做无效提问,努力做到所探讨的问题都是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对于学生和老师都十分宝贵,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价值的提问上。因此,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同时又必须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其实,数学就是加减乘除的游戏。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问题编成故事、编入游戏,也可以用直观的实例。例如,在教学“分数的除法”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小刚两人吃一个西瓜,小明吃了西瓜的二分之一,小刚吃了剩下的二分之一,每个人吃多少呢?该如何用数学表示呢?”孩子们的年龄小,空间想象能力有限,于是我采用实例教学,真的拿一个西瓜演示给孩子们看,于是听着很绕嘴的问题变得简单了,并告诉孩子们谁回答对了就奖励吃西瓜,这样孩子们既有学习兴趣,又记得牢固。

三、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把这些素材根据教学目标带入课堂,用身边的素材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们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养成了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还发现数学和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会更用心地学好数学。教师要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生活,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认识,并进行艺术加工,让其走上数学课堂,最终使数学教学和实践生活融为一体,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的“百科全书”。如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先找出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再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的个数,算出所有面的面积之和,表面积自然就得到了。

四、利用好教学工具

过去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说,孩子们凭自己的想象解决问题,所以数学课堂是枯燥的,孩子们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以很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现在多媒体进入课堂,让很多只凭教师一张嘴难以讲清楚的抽象问题变得直观易懂。所以每堂课我都会制作生动的课件,利用多媒体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同时还会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播放和教学有关的视频,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还会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例如:在讲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这一课时,我自己用不同颜色的纸折叠了体积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让孩子们根据教具回答问题,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拆开再折叠。如此一来,看上去很头疼的问题在孩子们的折折叠叠过程中得到了解决。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教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利用教学工具,让抽象问题直观化,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就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

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7

一、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课前要做充足准备

教材是死板的知识框架及知识点, 但是教师是灵活的教学指导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白一个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而不是照着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将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要求。现如今,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侧重点不再是单纯地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态度等。因此,教师要能够在课前充分了解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应用教材内容。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也进行精心的备课,但是教师往往局限于教材本身,于是就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往往是照着教材内容单纯地进行讲解教学。这样的教学虽然保障了教师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教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灵活地应用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课前做充足的准备,除了要能够充分了解教材内容,还应该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生活脱节。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互动点, 能够充分地引起学生与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共鸣, 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知道, 学生进行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的一个过程,如果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都将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充足准备,更好地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二、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知识,然后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就行了, 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交流, 这就使得教师不是特别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他们对于教师教学的一些意见,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就要在学生和自己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教师要改变课堂中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多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这是师生互动的最基本形式之一。教师还可以多在课下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老师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有一种威严的形象,使得他们不敢与教师亲近,有些学生从内心想与教师亲近,但是内心又害怕教师威严的形象,这就使学生不敢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在课下,学生的思想情感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所以教师可以多在课堂下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最新学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在与教师进行交流仍然有所保留, 那么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的家长在家里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家里也多给学生一些关爱。总之, 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也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后复习

数学知识具备系统性的特点。小学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密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复习习惯。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 能够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课堂上学习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课后复习能够逐渐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探索出更多的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总结自身学习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旧的数学知识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巩固和发展旧的数学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既是旧知识的巩固,也是新知识、新问题发现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复习习惯前,可以将复习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硬性要求下完成,从而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使得数学课堂更加高效,还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受益。

综上所述, 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不仅要抓课堂前,还要注重课堂中和课堂后。只有将这三者统一重视起来,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学生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探索,教师还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摘要:随着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又展现了勃勃生机。新课标的主要实施阵地还是在课堂上,教学和课堂是密不可分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因此,教师要在新课标教学观点的指导下,在日常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探索,构建出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8

一、高效的数学课堂是一种情境

数学课堂来源于生活, 教学中我们也习惯于情境教学。但情境教学不能牵强附会、不能杂而多情, 应一条情境主线贯穿课堂, 并从中引出多点思考。例如, 在教学概率时我们可以用一种抛瓶盖的玩法贯穿课堂, 引发出对不公平的N次思考;可以用打电话贯穿课堂, 引发出对组合枚举方法的N次思考;可以用大小杯子装果汁贯穿课堂, 引发出对替换方法的N次思考;还可以用抽卡片比赛贯穿课堂, 引发出对大数比较方法的N次思考。尤其是在抽卡片比赛的情境教学中, 学生在抽卡片的比赛中快乐着、研究着、体会着多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学生学得轻松。所以, 我认为优质的课堂要能做到一种情境的N次思考。

二、高效的数学课堂是问题设计的深入性

课堂上少而精的问题总能时时能唤起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我们在教学前应提前设计好问题, 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给学生提出来。例如, 在教学《多位数学大小比较》时, 当学生抽个位时一个抽8、一个抽2时, 我分别向学生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为什么高兴”“为什么不要高兴得太早?”看似玩笑, 但却让学生体会着, 比较大小时末尾的数只能表示几个一, 如果还有更大的数, 它的作用只是微小的。当学生为卡片上到底是6和9争论时, 我的问题就是你希望他们组是6还是9呢, 为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体会9是最大数字只有放在最高位才能最大。当一个小组千位上抽到9时, 我却对另一个小组设计了问题:他们真的就赢定了吗?这一问题让学生体会最高位如果相同就比较下一位。当第二小组千位抽到1时, 我的问题是带有总结性的问题:玩游戏最关键的一抽是哪一抽?如果在这个游戏中最关键的数字圈谁?两个问题层层推进, 让学生体会多位数比较关键看最高位。随着游戏地深入, 问题也在不断深入, 而且问题起到了推动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思考的有力作用, 这体现了名家对待一节优质课的设计精心。

作为说者的学生可能是“无心”的, 但作为听者的教师一定要“有意”, 要善于从学生的讨论发言中发现, 从错中见到对, 从无中见到有。教师应像谈话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 大脑时时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或是归纳整理零散的见解, 或是提升凝练肤浅粗陋的认识。我想这一段话清楚地阐述了做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在课堂上做到让问题设计深入有效。

三、教师的提问应注重以下几个度

1.“坡度”。在设计问题时, 教师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可以分解成问题串的形式,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深入, 促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转化, 向已知区转化, 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学习过程。

2.“跨度”。问题设计应有合理的知识跨度以及思维跨度。

3.亮度。就是新颖, 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问题。

4.角度。巧妙地切入角度。问题的提出要有良好的切入点, 既要符合教学要求又要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四、严谨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做到有备而来, 才能上出高效的优质课。那教师如何能做到有备而来呢。华应龙老师的报告中说:“教师备课时要常问五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一定要这样做吗?这五个问题问下来, 你会发现你的课很有深度。”

1.为什么呢?因为将数学思想方法潜移默化的贯穿课堂始终, 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思考。因为一种情境的N次思考, 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因为问题设计得深入, 能推动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思考, 因为严谨备课才能课堂高效。

2.怎么做。各领域目标细致透彻分析, 就能将数学思想方法潜移默化地贯穿课堂始终;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 做到用“八度”衡量, 就能让问题设计的深入;问好五个问题, 就能做到严谨备课。

3.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从名家的课例及报告中感悟与收获到的。

4.一定要这样做吗?结合名家的课例细致讲解来回答一定要这样做。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反思和对自己教学过程的研究相信, 我们教学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五、数学教师要充分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数学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 融入新时代教育的思想及教学理念, 对小学数学课堂数学课件进行有效地设计与教学, 不能单纯地将课件教学做为传授知识的工具, 要明确其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的知识范围, 在课堂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学习者, 逐步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 打造全新的教学认知体系, 有助于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所以, 在数学课件的制作和设计过程中, 要坚持新课改的教学思想, 同时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增加趣味性。通过优质的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将数学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在课堂上, 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体现出来的教学内容更加真实, 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 在学习“圆”相关知识时, 由于是对圆的初步认识, 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类似于圆形状的物体。如汽车轮胎、碗、奥运五环等等, 利用投影展现给学生, 首先让学生掌握到圆的特征, 逐步再给学生介绍圆直径、半径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得出计算公式, 最后督促学生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圆规进行亲自操作画圆, 更进一步理解圆的相关知识。

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篇9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 又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这是我们教师一直在探究的课题。下面, 笔者就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谈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课前的有效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对于教师而言, 要想上好课, 必须要备好课。要备好课, 首先要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要在课前对教材全面、系统解读, 深入研究, 充分挖掘, 把教材中提供的静止的教学资料转变成活生生的教学素材。其次, 还要研究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他们进行。学生作为个体, 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 在备课的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兴趣爱好等。再次, 要研究教法, 确定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所以在课前要认真研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 备课环节才算完成。

二、培养思维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 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发展。笔者认为, 要达到以上的效果, 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 还要有更多的教学智慧, 更高超的组织艺术, 这样才能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 教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恰逢植树节, 笔者便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植树活动课:先让一位“小小采购员”到树苗超市去选购两类树苗, 并算出它们的价格 (36+28=64) , 让其他学生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验证价格是否正确。学生有的用个位、十位分别相加后再合起来的方法, 有的把28 分成20 和8, 再用20 加36, 之后再加8 的方法, 还有的用28 拿4, 给36 凑成40 再加24 的方法……实践证明, 这样教学, 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思维能力, 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所在。

三、注重激励评价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尽量从正面引导。”因此, 对学生的评价都应采用激励性语言, 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 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形成“乐学”的态度。

例如, 教学“圆的周长”时, 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 探索出圆周长与圆直径的关系, 为计算圆的周长打下基础。教师激励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这个关系并计算出圆周率。同学们经过研究也发现了这个规律, 你们真是当代的小祖冲之。”这样的积极评价, 如同助燃剂,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强劲的助推作用。

四、注重练习的“娱乐性”和“开放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法宝

为了让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安排练习时笔者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 增加练习的娱乐性和开放性, 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如, 教学“元、角、分”后,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次开放性活动:向学生展示商店的场景, 摆出各种物品供学生购买。假设每个学生准备5 元钱, 4 个学生为一组, 每组要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这一过程, 一要算好总价, 二要注意数量, 三要注意品种。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 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由于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 (模拟商店) , 他们心情激动, 思维活跃, 又有群体合作, 创新的火花自然迸发, 每一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是打造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

谈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10

一、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智力是一个人的认知程度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也就是综合了各种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其中思维力处于核心位置。所谓能力,指的是作为一个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所应该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关系密切,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决定学生的成绩。对小学生而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个人是喜欢学习数学, 做起习题来是兴致盎然, 还是厌倦畏难,不知如何下手,这直接影响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及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以教师快乐、阳光的心态和表情带动学生;2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多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学生;3以启发、诱导、赏识、督促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4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5引导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目标,使他们明确自己的求知目的,以逐步形成较为稳固的学习动力, 最大限度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一名学生而言,掌握一种适合自己而又行之有效的良好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与优秀人格品质的形成。就少年儿童而言,由于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个人可塑性很大,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主要是教育和引导他们逐步养成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从而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正确引导,科学引领,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结合小学数学课的特点,切实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数学教师要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就必须认真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特点,切实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种良好习惯:1课堂上聚精会神,认真听老师讲课;2学习课本知识做到一丝不苟;3积极参与小组学习、集体探讨,和大家一起不懈地探讨解决问题;4上课踊跃发言,善于剖析疑难;5解题时有自己的独到思路,并注意采纳同学的不同意见,进而总结归纳,找到解题的科学技巧,轻松愉悦地掌握知识;6善于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解决疑难,发展能力;7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科学解题,思路明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并对新知识超前进行有效预习。

三、课堂上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思维来源于实践,也就是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实践过程中。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例如:教《分数的意义》,可以给予学生丰富的折、剪、涂、画、分等活动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这一抽象的数学名词。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剪、移、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地体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之中,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拓宽思路,获取知识,发展数学能力,进而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四、课堂上对学生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激励性评价,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有效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地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 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 据我调查 ,学生不敢 问 ,主要有两 怕 :一是怕问 题浅 ,同学会嘲 笑 ;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激励性评价,这样,学生果然提出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且问题当中有些是学生的困惑, 有些正代表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也很感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解释,往往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 进行能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要注重内容真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 性语言苍 白乏力,也就是说 ,激励要以 事实说话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材料: 学生过去的有关情况和学生在班级或更广范围内所处位置情况,并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进行有效激励。

总之,小学数学教起来很容易,但是要教好这门课不那么容易。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实践,力图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以便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正确引导,科学引领,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有效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地发展。

上一篇:带宽选择下一篇: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