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困惑

2024-04-09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困惑(精选8篇)

篇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困惑

浅谈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的困惑

宜州市刘三姐乡中心小学 李春燕

【摘 要】 什么是高效课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旧式的“填鸭式”教学手段。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我们每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去探究、发现,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更有活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困惑

什么是高效课堂?我们经常说每节课要向40分钟要效率,要争取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收获,这里实际上就隐含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课堂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更是小学生接授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彻底改变旧式的“填鸭式”教学手段,应该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去探究知识,既要了解结果,更要关注过程。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一、追求高效课堂要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

—1— 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 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3.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 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 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 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 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 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主战场,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最大的追求,这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去探究、发现,只要我们坚持,相信在新课程的春风吹动下,我们的数学课堂会更有活力。

—2—

一、形式化贯彻新理念

我曾听过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课,老师从发导学案到课的结束,总的说不超过五句话,学生拿着导学案埋头做,可是有很多学生基本不会做在那讲话,就连有的学习组长也不会,一节课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最后还有几个小组还是没办法完成,虽然知道给时间让学生去碰撞是好的,可是我们有这样的多少个一小时? 虽然到处是小组讨论,可是说话多,论述少;动口多,动脑少;表层多,深层少;课堂上造成教师不敢说话,只有要下课时才抢着说上几句。

二、绝对化贯彻新理念

所有的知识都要探索,所有的结论都要学生说,无效的时间多了,有效的时间少了。教学目标无法落实,有效教学难以实现。

三、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前了

有的学校在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分化,课堂上几乎是反应快的学生主宰教学,思维慢的学生往往是目瞪口呆。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困惑

1.预习不到位,会导致学习效果差

在学校没有专门时间留给学生预习,预习任务难以落实,预习不充分,导致课堂学习进展缓慢,达不到预期效果。

2.课堂热闹,讨论交流实效性不理想

表面看起来讨论十分热闹,可深入其中,会发现有的讨论根本与老师要求无关,有的并未参与讨论,自己干自己的,还有趁乱说闲话的,效果不理想,老师不太好掌握。

3.如何保证课堂活而不乱?

4.作为各组组长的优秀生,每节课有帮助学困生任务,他的成绩是否会受影响,时间长了他不愿意帮助组内同学怎么办?

5.学习能力差异大,两级分化日趋严重怎么办?

优秀学生具备自己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这种课堂模式下,他们会越来越优秀,可欠缺学习能力的学生,惰性强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的,会不会越来越差,一旦形成严重两级分化,会给教学带来较大困难

—3— 6.负责小组积分的同学成绩是否会受影响?

7.有时课上会出现两组成员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应怎样在不打消孩子积极性的基础上制止?

8.完不成预设的学习任务,影响教学进度怎么办?

9.老师准备的一些课件,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的资料还能用吗?在哪个环节用?多媒体主要作用是实物投影吗?

10.大容量的班级学生如何有效调控?

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

—4—

篇2: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困惑

推荐人:柳健美(六年级二班语文教师)

推荐理由:这篇文章来自一线教师贾平生,他是在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切身实践高效课堂之后,把对高效课堂的一些困惑认真地记录下来,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想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对我们的教学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我校自今年九月份全面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认真地学习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有关理论,并积极地在课堂实践中去创新和运用。高校课堂真正的内涵就是要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教师和学生都解放出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体现生进师退,学生搭台学生唱戏的理念。这种教学模式的革新从根本上消除了课堂以老师引导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高投入,低回报的低效教学。由注重整体教学变为关注个体教学,再推动整体发展,就更加趋于合理,科学。它也是在大班额班级授课这一大背景下的形式和内涵上的转变,从学生自主、合作、兴趣、意志品质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既反思又有总结,有失败也有成功,现就我所遇到的困惑和自己的一些拙见,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困惑一:教师放不开学生。在问题解决课当中,学生在小组讨论展示后,有些教师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去按自己的理解重新对问题再补充和强调,重新有回到了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并不是说有了高校课堂,就完全抛弃传统教学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因此往往造成课堂教学时间总不够用,学生自主研讨的成果,结果又变了老师的一言堂。大多数老师反映教了以后,心理上总不踏实,自我认为好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许是应试教育中的通病吧。考试就要高分数,没有高分数我们的教学就是失败的,好多老师就在这种理念下徘徊、犹豫不决,真正地不敢放开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策略:我认为,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才会取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是实践中,我们的学生在个体上有不同的差异,短期内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老师的着眼点放在大部分学生的身上,在认识上不能急功近利,要放眼未来。在学习方法和兴趣培养上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话,老师才会彻底丢掉心理上的包袱,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挖掘出他们内心“狼”性的学习期待,从而推动他们全面发展,让他们求知的欲望燃烧得更加旺盛,进而就让自己“懒”一回吧。

困惑二:结构化预习落实不到位,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

要搞好课堂教学,根本在对文本的预习上,读不透课文,读不出感悟,生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高效课堂就变成了低效课堂了。老师往往交给了学生结构化预习的内容和问题以及读书“六字诀”,但学生读在课外,缺乏有效地监督,部分学生就流于形式了,甚至书上是空白的。因此,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再去督促和检查,教师很累很累的,好多教师就在问,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

策略:结构化预习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问题发现课的推进,也就直接关系到学生搭台学生唱戏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体现。我们是城乡结合的城镇学校,一大部分学生没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一段时期内利用教辅资料照抄照搬,失去了自己的思维,久而久之,不会思考和感悟了。这种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我们一定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动员工作,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家校互动。学校也在必要时设立潜能生家长接待日或定期召开高效课堂家长培训会,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好结构化预习的落实。

困惑三:潜能生开口不说,三单不能认真完成,导致的结果是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学困生变得更差。每次小组讨论问题时,老师一再要求学科长让潜能生先说,把机会留给他们,可潜能生由于性格和自信心的不足,确实就是不开口,课堂毕竟时间有限,久而久之,学科长和其他同学也就失去了耐心,不让他说了,从此这些潜能生就变成了一名看客了,有时候开一些小差,干脆不参与讨论了。在三单完成当中,总是疲于应付,拖沓,迟迟不能完成,书写潦草。因次,就形成了优生越来越优,差生越来越差。

策略:任何教学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而高效课堂重点要求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问题时重点放在潜能生的关注上。只有把潜能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高效课堂才会在学生,教师,家长的内心深处扎根,生长,高校课堂才会真的最大效益化。潜能生学习和心理上有障碍,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要考虑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爱好、兴趣、志向等方面的因素,让潜能生能够小组中受到尊重,安排学科长或优生采取“兵教兵,多帮一”的形式,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在分配问题时让学科长尽量给他们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平时,老师多建立和他们心灵间的对话,从家庭、生活以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解开他们的心锁,让他们真体会出班级大家庭带来的温暖和关爱,有进步就表扬。

困惑四:学生展示板演书写太慢,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

生成单尽管提前一到两天发下去,有的问题不能独立完成,即使完成了,心里也没底。一般生成单上要预设四到六个问题,问题必须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小组讨论问题大概要10 ——15分钟时间,再去黑板上展示出来,大概也得5——8分钟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并没象专家提出来的时间上的合理分配,有时小组讨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有些产生答案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要讲解展示,时间根本就不够了,学生记录答案的时间也很仓促,大多学生对最终答案的形成要在课外整理,有的“懒”学生干脆不管了。

策略:教师对生成的问题提前要预判,简单问题可以交由学术助理在课堂组织学生读一读,把它划在书上。对于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要做重点讨论展示,难点问题在学生讨论未能形成有效答案时,教师要给予帮助和点拨。展示问题时,有些小问题可以让小组其他成员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有些写出关键词或标出课文中句段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详尽地写出来,给其他学生留下组织语言和想象的空间,从而整体提高学生语言的分析和高度概括能力,这样既节省时间,又锻炼了学生。如果问题太多的话,可把问题分开,利用下一节课时间去解决。

困惑五:过分拘泥于形式,追求完模式上的完美,致使自己个性化教学模式不复存在。忽略对学情的研究,照拿照搬专家的理论模式,生搬硬套,唯专家而专家,美其名曰“这是专家说的”。教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我们有时就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学生讨论的轰轰烈烈,下来才发现生成单上的问题不会还是不会。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如果问题设计时,没有给学生课堂上读文本的时间,那么文章中的许多东西是读不出来的,更无法去感悟。还有疑问就是,花时间读了,问题展示时间就不够了,这些一直困惑着大多数老师,但不读文本老感觉不踏实。因此课堂不能撇开课本,唯问题去讨论,那才叫得不偿失。

策略:课堂上一定要解决好读书和问题展示时间的分配问题,要时刻提醒学术助理注意时间的掌控。如果课文较长可以选重点段落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或进行简单的表演,使学生产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完成生成单时,可以围绕问题再对文本进行重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对帮助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反而还能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这还可以节省一些时间。课堂节奏的掌控,在起初时还要掌握在老师的手中,所以老师要加大对学术助理的培训力度。课堂要随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变化而变化,一节课只要让学生能自己去解决好1——2个问题或字词的理解和对课文的初步感悟,这也就是收获,不要非得把所有的问题解决完,看起来课上完了,但生成单完成的效果还是不理想。有些课是老师一直展示着自己,我觉得不是在上课,而是再“秀”课,一节看起来很完美,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尊重学生才是学生搭台学生唱戏的魅力所在。课堂要精,要实。

困惑六:对高效课堂整个过程推进,一些老师心理准备不够成熟。对学生学情从定性和定量上没有很好的研究,只限于对部分学生了解,对教学成绩心有余悸,老担心学生考不出好成绩。对学生双元管理的过程性还未形成系统、有效地探索。我认为,离开学情的研究和探讨,一切都是徒劳,纸上谈兵。忽略学生人文素养和乡土文化底蕴的研究,课堂教学效果不会是高效的。只有收集好这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资料,才会形成个人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穿着韩立福的衣钵进去,最后走出来的才会是光鲜的你。

策略:大多老师在起初是是被迫地接受教学模式的改革,心里上还未从传统教学的模式中走出来,没有放下老师的师道尊严,不能走进学生,真正去挖掘他们身上潜在的东西。学校要帮助教师卸下心理上的包袱,在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肯定和支持,让老师放手开展高效课堂的推进,这样才会有丰厚的回报。学校要尽快地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指导老师的研究行动策略,要务实不要务虚,让老师在快乐中去体验高效课堂,才能有学生的快乐成长和发展。研究学生,解决好层面上的问题,一切迎刃而解,怕的是轰轰烈烈的来,最后黯然地离去,一切都是浮云。

篇3: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看出, 教师通过导学案, 把新知识的学习融合在习题中, 把新知识的巩固体现在练习中, 实现知识习题化。学生一节课, 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达成三维目标。而教师只是起到巡查发现问题, 尤其是发现共性问题, 再抓重点、难点, 易错点作出点拨, 体现“知识是学会的, 不是教会的”理念。

一、高效课堂中存在的困惑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 教师的观念有所更新,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变, 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但是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困惑,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新课程已实施十来个年头了, 听了很多专家的课, 上了很多交流课, 课堂模式尝试过很多种, 但都是浅尝辄止, 收效甚微。现在,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我们的课堂中到底该如何具体操作?是照葫芦画瓢吗?“精髓”在哪里?拿捏不准。

2. 我们的课堂确实是“教学时间+汗水”式的一言堂、满堂灌。为求心理平衡, 不敢放手, 更害怕完不成各种任务。高效课堂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实现兵教兵, 兵强兵, 教师则少讲, 甚至不讲。这样在单位时间内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如果继续尝试下去, 教学质量下滑了又该怎么办?

3. 小组学习我们经常用, 公开课上用的更多, 其实有时是流于形式。高效课堂的精神实质是“一帮一”对学和“一帮四”群学, 使学不会的与不会的学会。在实践中, 感觉组长不会组织成员, 组员不会合作学习, 效率低, 更有甚者是“差生把优等生拉下岸”, 而不是“优等生把差生拉上岸”。所以怎样做, 才能让组长负起责、会组织、能讲清楚;成员会听, 我要听, 我会了?实现优势互补, 使不同的想法能够不停地交流与碰撞, 由分歧到一致, 由一致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共识, 使小组学习不要回到那种“热热闹闹”的作秀的形式中去?

4. 每单元、学期末整理复习基本上是题海战术, 学生确实做得多, 可效率低。而高效课堂复习要求选好题, 精选题, 这对于优等生来说非常适合, 而对于差生来说, 拔高了一节, 如何处理好这两个矛盾?

二、解决策略

高效课堂主张先入“模式”再出“模式”, 因为没有“临帖”就没有“破帖”, 没有“继承”就没有“生成”。所以, 直面困难与困惑, 需要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1. 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 牵着学生走, 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我们要转换角色, 转变观念, 进而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 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 逐步解决忽视学生三维目标实现的问题。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 让教师轻轻松松应对教学, 使“课堂高效”落到实处。

2.不管课程改革怎么改, 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我们应该认识到, 教师对新课标、教材教法的研修还处在外力施加阶段, 没有成为自我教学的第一需要, 这就影响和制约了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 造成了课堂的低效。所以要开展以学课标、研教材、促方法等形式的校本培训, 将研修活动与日常的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研修中改进教学, 为高效课堂的建构奠基铺路。

3.由于学生长期以“接受式”学习为主, 形成了惯性, 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为“等、靠、要”。因此, 要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培养其与高效课堂相适应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我们要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学生的生命体验, 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学生生命发展的奠基石。

高效课堂当然不是以学生“学会”为唯一的目的, 它还必须让学生享受“学”的过程, 并生成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4. 小组合作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抓手, 必须要建设小组, 培训小组长, 训练组员合作技能, 形成合作能力, 发挥合作优势。每节课坚持做到: (1) 调控好小组展示汇报过程。 (2) 培养认真倾听、及时质疑和补充的好习惯。 (3) 落实好对子间的帮扶工作。 (4) 加强课堂的当堂检测。 (5) 及时评价各小组的表现。只要我们坚持落实好每一个环节, 教学成绩不会下降, 合格率将会有大幅度提高。

5. 高效课堂的复习课要求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复习时在学生个体对基础知识进行认真快速识记、理解的基础上, 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学习、检查彼此的掌握情况, 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由教师点拨拓展, 最后完成达标练习, 提升能力, 这样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有效的复习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对的收获, 从这个意义上说, 复习的方法与方式很重要。

篇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困惑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困惑

什么是高效课堂?我们经常说每节课要向40分钟要效率,要争取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收获,这里实际上就隐含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课堂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更是小学生接授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彻底改变旧式的“填鸭式”教学手段,应该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去探究知识,既要了解结果,更要关注过程。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一、当前高效课堂存在的误区

1.形式化贯彻新理念

我曾听过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课,老师从发导学案到课的结束,总的说不超过五句话,学生拿着导学案埋头做,可是有很多学生基本不会做在那讲话,就连有的学习组长也不会,一节课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最后还有几个小组还是没办法完成,虽然知道给时间让学生去碰撞是好的,可是我们有这样的多少个一小时?虽然到处是小组讨论,可是说话多,论述少;动口多,动脑少;表层多,深层少;课堂上造成教师不敢说话,只有要下课时才抢着说上几句。

2.绝对化贯彻新理念

所有的知识都要探索,所有的结论都要学生说,无效的时间多了,有效的时间少了。教学目标无法落实,有效教学难以实现。

3.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前

有的学校在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分化,课堂上几乎是反应快的学生主宰教学,思维慢的学生往往是目瞪口呆。

二、追求高效课堂要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了解学生个性

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

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3.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三、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主战场,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最大的追求,这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去探究、发现,只要我们坚持,相信在新课程的春风吹动下,我们的数学课堂会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爱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实施的困惑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第34期:124-124.

[2]杨孜敏.小学数学高质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困惑解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5.

[3]张莉.构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困惑及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第24期:78-78.

篇5:高效课堂的困惑

——县二中教师高效课堂创建座谈会上部分教师困惑的释疑解惑

5月18日下午,县二中举行了高效课堂建设教师座谈会,教育局史连富局长带领教研室中学组全体教研员参加座谈会。会上,教师代表畅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的体会和感悟,部分教师谈了自己在高效课堂中的一些困惑。根据史局长的要求,组织教研员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具体如下:

困惑之一:为减轻学生负担,学校不补课、不上晚自习,家长不能有效督促,导致学生不能充分预习。

原因分析:以前,教师利用补课和晚自习时间来督促检查学生学业,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学生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现在,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不补课、不上晚自习,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家长不能代替教师督促学生,使学生预习得不到保证。

解决策略:

一、教师认真培养学生扎实独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培训,提高对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认识,提

高自学能力。

三、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联系信、课改信息报等多种形式,使家长认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检查并督促学生在家开展有效学习。

四、县城学校可以采取学生住址就近分班结组,农村学校以村组为单位分班结组,使校外学习小组化,提高预习的质量。

困惑之二: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由于关注“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原因分析:教师对“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理解不到位,只是关注了教学环节形式上的落实,忽视了对“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内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地对学和群学,耽误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导学案的编写质量不高,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合理,未进行有效的导学预设和复备。

解决策略:

一、进一步加强对“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的学习,细致研究各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学、群学能力和课堂三查效果,使课堂教学迅速由“形似”向“神似”转变。

二、精心编写导学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导学预设和复备,提高个性化备课质量。

三、加强集体备课和校际联动,使集体备课走向规范化,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发挥优势学科和骨干教师的

引领和带动作用。

四、学校各级领导加强理论学习,正确领会“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督察组、考评组、质检组在检查过程中客观评价教学工作,避免过于僵化和教条。

困惑之三:优生不优。

原因分析: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没有完全做到因材施教,在教改初期过多关注教学模式的落实,对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培训和指导不够;由于过多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错过了对优生指导的良好时机。

解决策略:

一、精心备课,分层次备好课,精心设计好导学案,扎实进行拓展延伸,使各层级学生都有进步。

二、加强对优生的指导和培训,使其迅速领会新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发挥新的学习方式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给优等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扩大展示的信息量和深度,多展示有新意的思路和方法,保持优等生参与展示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加强对优生的课外辅导,适当增加优等生的学习任务,或在导学案中增加知识拓展内容,或每周单独增加练习内容,或集体辅导,采用多种方式促进优生更优。

困惑之四:部分学科、部分教师成绩下滑。

原因分析: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初始阶段,教师过多关注教学模式形式上的落实,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夯

实,有些教学环节不能得到落实,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展示能力都在培养期间,课时教学任务无法有效完成,造成短期内教学成绩不升反降。

解决策略:

一、认真学习“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三查的力度,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实际切实落实每一个环节,保证每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

二、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展示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加强双基教学,课堂中知识训练要充分,要有学生识记的时间,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不断提高基本技能。

四、课堂中达标测评环节必须认真落实,确实做到教学任务堂堂清。

五、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对课时教学的实效性、阶段测试的效果进行认真反思,及时查找原因,查漏补缺。

困惑之五:在小组学习,课堂展示环节,班容量大,课堂秩序难以控制。

原因分析:由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改革初期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课堂座位形式的变化滋长了学生放任的心理,使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课堂上纪律意识淡薄,出现违纪行为;再加上个别教师调控能力不高,使课堂教学失去正常的秩序。

解决策略:

一、加强学生管理,强化纪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中。

二、开展对学生的培训工作,使学生认识到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对其终生发展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三、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先进管理方法,使课堂教学顺利展开。

四、认真开展学生评价工作,将课堂纪律作为小组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困惑之六: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对高效课堂的热情减退,对评价漠然。

原因分析:在课堂教学改革初期,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有着新鲜感,无论是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还是展示、质疑、对抗的内容,每一次评价加分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大家对每一分都很计较,课堂气氛很是热烈。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评价结果的使用失去了兴趣,课堂上渐趋平淡。

解决策略:

一、制订适合本校学情的学生评价体系,加大阶段表彰的密度,使学生在持续的激励中不断进步。

二、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手段,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

三、课堂中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展示中多引导学生质疑、对抗,叫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加强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对小组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小组荣誉感增强,用文化引领学生持续参与每一个学习过程。

困惑之七:学校如何正确评价教师的工作。

原因分析:在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教师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学习“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学习导学案的编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相适应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但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认识偏颇,对高效课堂高效、高质量底气不足。教师们担心付出得不到回报。

解决策略:

一、学校制订适应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全面考评教师的工作,使评价机制真正促进教师的工作。

二、学校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适当调整评价周期,做好短周期内教师的评价,并做好评价结果的使用。

篇6:高效课堂教学的困惑

这学期一开学,我们乡中心校的所有教师和小学校长就到胡桥一中学习了“预-探-展-清”的教学模式,随后我们乡中心校又组织课改组成员和小学的校长教师代表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归来,我们信心百倍,跃跃欲试,我们四五年级语数英老师参与了学校的课改,四五年级作为试点,进行高效课堂。说实话,高效课堂没培训几天,我们都还没弄明白高效课堂到底该怎么操作,就急急忙忙上马,内心真的很惶恐。

现在,对于高效课堂多少有了点了解,也尽力去搞好它,可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有很多困惑。

一、来自于老教师的阻力。我校教师老龄化严重,大部分都是再有两三年就退休的老教师,而且都已经晋过级了。老教师思想陈旧,墨守成规,不愿意改变,而且有的教师“看透一切问题”,认为什么课改呀,在他们眼里不顶什么用,都是一些花架子,最终还不是以分数论英雄。

对策:我校有位老教师,虽然已经59周岁了,但在各项工作中老当益壮,任劳任怨,很多工作已经走在了青年教师的前面。于是我抓住时机,老教师座谈会。会上我和其他教师都表达了对老教师的尊重与感激之情,使老教师激动不已。我时常思考评价中的情感因素对于教师进步的促进作用。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感受到的是校长的真情,有了真情就有和谐。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我们的课改就能得到顺利进行。我抓住时机,和所有的教师一起学习新课标,学习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使得广大老教师一致认同我们的老的教学模式确实已经落伍了,不改革不行了,增强了改革的主观意愿。

二、小学课堂教学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的问题。

广大老教师以“教无定法”为借口,排斥这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听了几堂课,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还有那么一点点样子,慢慢地,一堂课还没上完,就回到了老路子上。

对策:针对于此,本着“先死后活”,先入“模式”再出“模式”的原则。虽然我们死搬硬套这些典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能不一定成功,但在改革的初期,没有硬性的形式上的规定,就会使课堂改革进入无序的状态,于是,我们学校硬性规定了课堂教学的流程,每一个流程规定了一定的时间。在上课期间,加大课堂巡查的力度,让每位教师按照这样的流程组织课堂教学。

三、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听了几节课,发现上课的老师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而我上一节精读课文,原来需要三节课就可以完成的,现在最起码要五节课,甚至六节课,而且,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好好地预习,如果预习不充分,情况就更加难以想象。唉,时间不够啊!

对策:课堂要分清楚轻重主次。对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要区别对待。如果学生自主能力上来了,对基础知识在课堂上不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将重点花在重点与难点知识上。才有可能完成学习任务。如果面面俱到,什么都纳入展示,那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

另外,教师课前要做好细致的学情调查。确定展示任务,大家都会了得不需要展示,通过组内交流以兵教兵的方式快速落实。再次,每堂课重要的知识点,就讲那么两三个,防止定的过多,课堂上完不成,增加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

三、课堂纪律差的问题,小组长的管理能力有限,部分学生不服管理上课很乱,组织教学难度加大。大多数学生还是很积极地参与,可总有几个顽皮不爱学习的学生爱理不理,人家探讨问题,他坐在一边无所事事;人家挤在黑板前热情参与,他在教室里晃来晃去,找同学聊天,甚至打打闹闹。

对策:加强小组建设特别是激励考评的作用。按照缺什么就评什么的原则,如果课堂纪律很乱,就将这一项纳入重点考评。班级每天每周实施考评,对评选优秀小组和个人进行点评,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示范,刚开始不要对所有的方面考评,有重点的逐步推进。学校也准备对优秀学习小组大张旗鼓的表彰,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主要的是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这是最重要的。班主任在其中要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包含组长的培训、对子的帮扶、个人评价等。

四、知识学生是否掌握,老师没有讲授心中没把握,担心成绩下降。

对策:(1)加强展示过程中学生的检测。

(2)强调倾听,培养认真倾听、及时质疑补充好习惯。(3)落实帮扶。把对子间的帮扶落实。

(4)教师要通过及时的点评、追问对学生没有讲解到位的及时补充强调。

(5)加强课堂的当堂检测。

只要我们坚持落实好每一个环节,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成绩不会下降,应该会提高,特别合格率的提高将有实质性的变化。

五、怎样让学生合作学习变得高效?

现在这种模式很容易变成对答案,这道题我不会做,你做了,给我看看,我也这样写吧。有的同学可能会做这一题,但是为什么这样做,他就说不出来了。学生现在还不会合作、探讨和交流,不会争论,学习效率还是很低的。

对策: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凡是交流汇报讨论结果的学生,一定是小组成员中成绩最优秀的那名学生,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看起来好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是在一旁看着他说,甚至有的人连讨论也不参加。我们让让“发言人”轮流担任,不固定一人,这样,无论是谁,他都有机会向全班同学交流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一来,无论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还是性格内向的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热烈讨论。所有的学生都能完全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要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就必须狠抓“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一环工作。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自主学习,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知识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这为合作学习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篇7:英语高效课堂中的困惑

张艺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身体力行,尽快行动起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我的英语高效课堂的困惑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教师放不开自己。教师也有自己的固定思维,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相当的教师中已经沉积下来,一时改变不过来,想要交出学习的主动权是很不容易的。例如在问题解决当中,学生在小组讨论展示后,有些教师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去按自己的理解重新对问题再补充和强调,重新又回到了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并不是说有了高校课堂,就完全抛弃传统教学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因此往往造成课堂教学时间总不够用,学生自主研讨的成果,结果又变了老师的一言堂。大多数老师反映教了以后,心理上总不踏实,自我认为好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许是应试教育中的通病吧。考试就要高分数,没有高分数我们的教学就是失败的,好多老师就在这种理念下徘徊、犹豫不决,真正地不敢放开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才会取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是实践中,我们的学生在个体上有不同的差异,短期内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老师的着眼点放在大部分学生的身上,在认识上不能急功近利,要放眼未来。在学习方法和兴趣培养上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话,老师才会彻底丢掉心理上的包袱,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挖掘出他们内心“狼”性的学习期待,从而推动他们全面发展,让他们求知的欲望燃烧得更加旺盛,进而就让自己“懒”一回吧。

二: 结构化预习落实不到位,问题生成不了或不到位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果。

要搞好课堂教学,根本在对文本的预习上,学生读不透课本知识点的意图,感悟不出问题,生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高效课堂就变成了低效课堂了。老师往往交给了学生结构化预习的内容和问题以,但学生预习在课外,缺乏有效地监督,部分学生就流于形式了,甚至书上是空白的。因此,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再去督促和检查,教师很累很累的,好多教师就在问,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

预习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问题发现课的推进,也就直接关系到学生搭台学生唱戏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体现。实际是一大部分学生没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甚至利用教辅资料照抄照搬,失去了自己的思维,久而久之,不会思考和感悟了。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动员工作,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家校互动。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好结构化预习的落实。三:交流探究时,潜能生只探究不交流,学困生不探究不交流,优生独打独唱,导致的结果是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学困生变得更差。每次小组讨论问题时,老师一再要求小组长让潜能生先说,把机会留给他们,可潜能生由于性格和自信心的不足,确实就是不开口,课堂毕竟时间有限,久而久之,学科长和其他同学也就失去了耐心,不让他说了,从此这些潜能生就变成了一名看客了,有时候开一些小差,干脆不参与讨论了。在完成过程当中,总是疲于应付,拖沓,迟迟不能完成,书写潦草。老师也是疲于应付,顾了头顾不了尾。只有把潜能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高效课堂才会在学生,教师,家长的内心深处扎根,生长,高校课堂才会真的最大效益化。潜能生学习和心理上有障碍,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要考虑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爱好、兴趣、志向等方面的因素,让潜能生能够小组中受到尊重,安排学科长或优生采取“兵教兵,多帮一”的形式,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在分配问题时让学科长尽量给他们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平时,老师多建立和他们心灵间的对话。

四:学生展示板演书写太慢,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

一般问题生成要预设3到4个问题,问题必须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小组讨论问题大概要10 ——15分钟时间,再去黑板上展示出来,大概也得5——8分钟时间,这还要看学生展示的顺不顺利,如果不顺利,时间就成了大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并没象专家提出来的时间上的合理分配,有时小组讨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有些产生答案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要讲解展示,时间根本就不够了,学生记录答案的时间也很仓促,大多学生对最终答案的形成要在课外整理,有的“懒”学生干脆不管了。

教师对生成的问题提前要预判,简单问题可以交由学术助理在课堂组织学生读一读,对于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要做重点讨论展示,难点问题在学生讨论未能形成有效答案时,教师要给予帮助和点拨。如果问题太多的话,可把问题分开,利用下一节课时间去解决。

篇8: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美国科普界叱咤风云数十年的数学趣题游戏大师马丁·加德纳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德纳语言诙谐, 文笔生动, 他经常发表一些闻名世界的数学趣题, 如名题“水手分椰子”, 解法很多, 一题多解, 发散思维, 可谓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再如涉及运筹学的“小鱼吃大鱼”“红袜子和蓝袜子”的问题, 涉及几何与运动轨迹的“四只臭虫”的问题等。这类问题与传统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题截然不同, 趣味性极强, 雅俗共赏, 一眼就能紧紧“抓”住人们的眼球, 使人们情不自禁地跃跃欲试, 激发了学习者浓厚的学习兴趣, 架起了一座桥梁, 引领着学习者进入数学学习的思维殿堂。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我们的首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 而且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 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道理。他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态度的冷漠、大脑的疲劳”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学习兴趣的泯灭和求知欲望的扼杀。浓厚的兴趣, 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强的求知欲、更敏锐的洞察力、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坚韧的意志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 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 而应当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这就是说, 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生活,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各种情境, 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事实证明, 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 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之一。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一个好的情境的作用不可低估, 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 有利于引起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感到生活真有趣, 数学真有趣。

小学数学课教学中,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幼小的心灵, 他们童真无邪, 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要努力设计趣味性教学情境, 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我在教学中讲授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时, 我让全班学生起立, 和老师一起说、唱《数青蛙》的歌曲, 唱完后, 我设问: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用什么来表示青蛙的个数, 可以把所有的青蛙都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尝试, 学生们积极思考、思维活跃, 有的学生发现可以用字母表示。我又设问, 你想用什么字母表示, 如何表示?孩子们开始思考、讨论、分析, 七嘴八舌, 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我接着顺势利导,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并板书, 几个大字掷地有声, “声声入耳, 字字入目”,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我抓住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调味”课堂, 开始了新课的讲授, 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这正是教学的艺术所在, 教学的真正魅力在于教学的艺术, 而教学的艺术则在于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课改强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 教师的备课方法要调整, 不仅要备讲授内容, 更要备学生, 要依照课堂教学目标、依照新课程教学标准, 依照学生的身心特点, 对不同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标准进行科学而具体的确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定位要难易适中, 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练一练能投进篮球”, 并充分考虑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三维目标的统一, 不可或缺, 并注意教学内容设计的梯度性,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分层次教学, 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思考、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学习基础、学习进展、学习能力。要充分预设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各种问题、各种障碍及各种分歧, 提前生成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策略, 创造性地教学, 变“死教”为“活学”, 使课堂教学生动而高效。

当然, 高效课堂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广博的爱心、学生的设问能力等方面。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 艺术需要教师做教学“大师”, 不仅要做教学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氛围的创设者, 更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做学生心灵的呵护者。要修炼“大师”的修养, 更新教育观念, 苦练内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经得起风浪的友谊作文下一篇:校研修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