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策略

2022-09-10

高效课堂, 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师生配合完美化的结晶。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 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学习, 成为教学活动中自我发展的主体。

笔者在践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中, 重点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兼顾学生的差异性, 整体提高课堂效益

首先, 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差异。对于小学生而言, 缺乏自控能力、有意注意时间短等, 是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 但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自控能力略强, 上课注意力容易集中, 而有的学生十分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如果不善于组织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注意力分散, 课堂秩序就会混乱, 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他们, 让他们清楚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特别是当学生有“开小差”的情况, 老师要通过眼睛的注视、语调的变化等技巧,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回他们的注意力。只有提高每个学生的听课效率, 才能保证整堂课的效率。其次, 要兼顾学生的智力差异。在一个班级里,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不同等原因, 表现出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学困生基础知识差、理解能力有限, 在课堂上老师要特别关注。如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请这部分学生来回答, 例题后的同类练习题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为他们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激发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 教师也要关注优生的提升。虽然优生在注意力、理解力等方面都优于学困生, 但他们也是学困生的同龄人, 他们也需要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因此, 在课堂上, 老师要为他们设置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的问题, 让他们来展示, 让这些接受能力快、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永葆旺盛的求知欲。

二、提高课堂提问效果, 激活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 良好的课堂提问,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一, 教师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要为学生创设乐于提问的情境。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 在新课导入时, 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的问题情境, 唤起学生的求之欲望。如在教学“闰年”知识时, 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有一天, 小明的爸爸正在书房看书, 忽然, 小明哭哭啼啼地跑进来问道:“邻居小东每年都过生日, 可我今年都7岁了, 你才给我过了一次生日, 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二要为学生营造敢于提问的氛围。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 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问题有偏差时,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 而后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三要为学生提供善于提问的机会。在教学中, 教师可围绕教学的重难点, 为学生创设讨论的机会,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让学生先计算下列各算式:15÷3, 32÷3, 81÷3, 111÷3, 213÷3, 26÷3。待学生计算完后,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那些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 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机会,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装沙实验, 观察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间的体积关系。通过实验操作, 学生就会产生圆柱与圆锥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的疑问, 从而探究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第二,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 应注意“目的明确”, 按不同的目的, 分别设计“提问”;“问题”应该是简单命题, 而不应是符合命题, 易于理解, 既通俗易懂, 又符合学生的兴趣水平。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 先引导学生量圆的周长、直径, 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然后提问: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用什么表示?⑵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求周长?⑶如果知道圆的半径, 你能计算出圆的周长吗?为什么?⑷你能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

第三, 在实施提问时, 应注意留有“等待时间”, 切忌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把学生“个人独立答题与小组合作答题”交替进行, 避免单调、乏味、低效;及时给予“赏识与评价”, 避免让学生产生“回答错误是一种错误行为”的误区, 让学生明白“回答错误不是错”而是对逐渐接近正确答案的贡献, 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活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果。

三、系统设计课堂练习, 提升课内训练成效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能力, 实践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 并层次分明地进行, 可以使学生掌握新知,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第一层次为基础练习, 和例题的形式基本相同, 主要用于例题学习后练习, 目的是应用和巩固基础知识。第二层次为变式练习, 由基础练习改变而来, 在基础练习后进行, 目的是防止学生形成定式思维,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增强思维的敏捷性。第三层次是综合型练习, 就是新旧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练习的习题, 一般在一类问题学习结束后进行练习。如在学习“倍数关系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一组练习题:⑴篮子里黄花有40朵, 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 篮子里红花有几朵?⑵篮子里黄花有40朵, 红花的朵数比黄花朵5朵, 篮子里红花有几朵?⑶篮子里黄花有40朵, 是红花朵数的5倍, 篮子里红花有几朵?⑷篮子里黄花有40朵, 红花的朵数比黄花朵数的5倍朵5朵, 篮子里红花有几朵?

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呈现特殊的声、光、色、形等功能, 能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的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予学生新意的刺激感受,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直观。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三幅图:一个等腰三角形、一架飞机、一栋教学楼, 一一呈现后, 再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 让学生观察, 亲身感受这一类图形的性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变化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 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觉察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 在教学“如何画角”时, 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表象, 然后再在黑板上示范画角, 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就使学生对画角的方法清楚明了。

五、坚持课后反思, 形成教师教学风格

所谓课后反思, 就是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 对自身在课堂中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重新认识。教师要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持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必须进行持之以恒的教学反思。因为老师的教学一般都是按照事先的设计来上的, 只有通过实际教学, 才能检验原先的教学设计是否适用和完美。一方面, 教师要总结教学“亮点”, 并加以固化, 形成成功的经验;同时找出教学不足, 分析原因、探索应对的策略, 并记录下这些策略, 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表现, 记录下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或奇思妙想, 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打造高效课堂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也是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需要我们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永恒的追求。

摘要:高效课堂, 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师生配合完美化的结晶。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 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学习, 成为教学活动中自我发展的主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级课堂,实践策略

上一篇:政策对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下一篇:星网锐捷公司经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