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2024-05-09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通用9篇)

篇1: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作用

大学生生涯规划工作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当了特殊角色,决定了在大学生生涯规划的辅导教育中辅导员的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生涯规划中如何发挥作用.

作 者:邱丽华 郭忠建  作者单位:邱丽华(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郭忠建(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江苏,镇江,21)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生涯规划   作用  

篇2: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都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平台。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个这个桥梁,大学生可以对社会有一个较深刻,真实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价值观;

一、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教育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胡锦涛同志强调,广大青年学生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永恒的青春。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形式,是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早在1953年,政府就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与中等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决定》,强调实践环节对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的意义;1987年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的报告》,指出青年学生只有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好地了解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才能逐步锻炼成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合格知识分子。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作用[1]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和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就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言,所希望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这一目的,它既便于学校组织以扩大受益面,又不失活动的严密;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检查;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既有普遍性,又有层次性。社会实践活动解决了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效果很好的一些教育活动,学生也乐于参加,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参加的人数很少,致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滞留在活动圈子以外。这个问题的解决,使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受益面大大扩展,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的现实需要、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了高校“两

课”的教学,较大地提高了“两课”的教学实效,较好地解决了“两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不能很好联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懂理论,提高了学生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的认识,从而有助于青年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也是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了活动内容从单一到多维,活动主体的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一个由量变的不断迭加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前,“学习社会、助困扶贫、服务社会、实践成才”已成为大多数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每逢假期,青年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农村、下厂矿、到学校、访军营、进商店,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正日益成为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而受到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解决青年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如何来认识和解决这些新问题和矛盾,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如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毕业就业问题。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校毕业生已由过去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方式。这种择业方式,导致大学生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的产生。一方面,实现了由“服从国家需要”到“尊重个人自愿”与“服从国家需要”并重的转变,而备受学生的推崇和欢迎;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市场机制与竞争规则的不健全等因素,又使得部分学生束手无策。从而在一些学校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对社会的偏激看法,对这些过激的认识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矛盾的解决,单靠在校园的教育和引导是难以奏效的,然而,学校可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社会和实践,使青年学生了解和认识国情,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实现个人志愿与祖国需要的有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这种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和形式,有助于问题、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办法。

三.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表现:

1.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热爱祖国,献身社会,前提是要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大学生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十分缺乏社会实践体验,容易造成认识的片面性和思维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对改革开放事业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对改革和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去感受、体验,既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看到由于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发展不平衡,学习工人、农民善良、纯朴、勤劳的优秀品质,从而真正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大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待于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实践是意志形成的关键。以个人意志从脆弱到坚强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的具体化、对象化的过程,在成功与失败的磨炼中得以实现。

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养成,才能体现。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置身于具体活动环境中,耳濡目染,将社会公认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因素吸收到个人思想中,内化为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3.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能力,增长才干,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认识能力、选择能力。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将主观认识系统与行为系统有效地连接起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推动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的一生是选择的一生,提高大学生的选择能力十分重要,而选择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在比较中,才能逐步提高。二是培养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独立设计实践方案,与各方面人士广泛交往,多次反复试验,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实践成果等,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得以提高。三是培养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迫使学生深入思考,综合分析,激发创造灵感,创造新的成果,因而,改变了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创造能力低的状况。创新、创造是创业的前提,通过到企业公司兼职、勤工助学、创办企业和注册公司等方式,将自己所学知识、创造成果应用于社会,从而培养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陈红艳.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价值[J].安顺学院学报,2007

(6)

篇3: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1 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1.1 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 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 汇集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知识。它除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外, 还有大量的数字资源。大学生在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己要获取的知识, 克服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

1.2 设备和信息技术优势

高校图书馆具有先进的现代化设备, 拥有电子阅览室, 文献检索室等硬件保障, 同时拥有馆藏文献检索系统等系统软件, 为大学生自由学习, 获取知识提供了设备与信息技术保障。从而能使大学生在多元化的文献信息资料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修养, 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 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袭。

1.3 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具备强大的信息采集、分类、整理、加工、储存、传播的能力。拥有图书情报学, 计算机科学等的人才。他们是熟悉信息检索业务的专业人才。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馆员, 一般来说都具有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 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 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很强的信息检索、信息获取的能力。这样的人力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人力保障。

1.4 优美的学习环境优势

安静、整洁、优雅的学习环境, 积极、向上浓厚的学习氛围, 有着一种催人奋进, 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生来馆内学习, 不但可以借到各种学习、辅导资料, 而且还可以在这里自习。这里窗明几净、环境优雅, 使人心情舒畅。名人、名师的名言警句, 让学生感到亲切之余又可以鞭策、激励他们成长。

2 图书馆文献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图书馆文献资源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种理论化的精神资源, 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人类物质资源相得益彰,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文献资源能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好书是人生的无声导师, 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人生目标、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参考。大学生通过了解和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关书籍, 能使自己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修养, 陶冶情操, 提高个人品味和鉴赏能力, 认清社会上各种现象, 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同时, 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和经验书籍,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资料, 我国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的有关材料, 都能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从而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2 文献资源能帮助大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资源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 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传统的相关文献能使大学生树立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通过把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就会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他们会在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 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能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3 文献资源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基本道德规范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有关此方面的文献众多, 大学生通过阅读此类文献, 再结合正在深入进行的公民道德教育, 他们就会逐步形成正确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观, 会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同时, 他们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到学习生活之中。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从具体的事情做起, 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2.4 文献资源能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 正在飞速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大学生为更好地适应迅速改变的社会, 必须要具备全面的素质, 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而要全面提高这些素质, 就必须依靠现在日益丰富的文献资源。大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获得有益的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素质, 如通过阅读心理健康的书籍能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阅读科普文献能提高科学认识等。通过广泛的阅读大量的文献, 能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培养科学精神促进大学生协调发展, 进而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新、甘于奉献,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 图书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3.1 优化馆藏结构, 把好文献资源质量关

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证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改善和优化, 高校图书馆要不断优化馆藏结构, 建立以读者为中心, 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 品种丰富, 文理兼顾, 文献载体齐全的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文献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优质而丰富的文献资源越能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 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就越大, 因此, 图书馆在采购文献资源时应特别注重文献资源的质量, 把好文献资源质量关。图书馆要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理采购那些思想先进, 内容健康, 观点正确, 知识密度大, 艺术格调高的作品。以优质而丰富的文献资源发挥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独特作用。

3.2 积极开展导读活动

大学生进入大学, 除了在课堂学习专业知识, 课后还有很多时间去涉猎各科知识。更多的时间要利用图书馆藏书, 到阅览室进行自学, 在书海中汲取养料, 增长智慧。图书馆被称作为知识的“海洋”, 要在这“海洋”中获取知识, 必要的向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馆员能舍身处地从读者出发, 熟悉读者的阅读需求与阅读特点, 帮助他们熟悉藏书与目录, 辅导他们掌握书目文献检索方法, 引导读者寻找文献,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案, 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能。通过阅读指导, 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摆脱“书海捞针”眼花缭乱, 无所适从的局面。要积极引导他们读有益于身心健康、文字精彩的书, 这对培养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良好审美能力是必要的。

3.3 开发网络资源, 发挥网络作用

丰富和开发网络资源, 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 图书馆应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网站。首先要把图书馆收藏的人类有史以来的传统道德、治国方略、英雄儿女革命事例等能震撼大学生心灵的优秀作品建成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 并发布于网上;其次, 要将大学生关注的热点时事从网上下载建成图书馆数据库以丰富信息资源;再次, 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购买一些已形成一定规模, 学术性强且检索途径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等。此外, 各高校图书馆之间要加强横向联系,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是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探索的一项新的服务性工作。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民主性、平等性和互动性, 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进行真正的、平等的多边互动交流, 从而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

3.4 营造良好环境, 培育优良学风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离不开大学校园人文环境的影响。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公共场所, 具有优美的人文环境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氛围, 能以特有的力量, 培养高校学生勤奋学习、博览群书的优良学风, 因此, 图书馆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文环境。安静明亮幽雅舒适的阅览室墙上挂着巨人画像, 张贴着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 都能够激发大学生珍惜时光, 努力学习, 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读书的爱国热情,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加之馆约的制约, 无形中对大学生产生较强的约束力, 减少其行为的随意性, 进而把自己的思想精力凝聚起来, 久而久之便可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这往往是其它教育手段难以达到的。

3.5 提供优质服务, 实现服务育人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以优质的服务赢得读者的赞誉, 更应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工作。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实际是一种传递感情的过程。首先需要馆员以语言美、仪表美、气质美等人格力量来有选择性地、有目的地影响学生, 教育学生。用高尚的行为和热情的服务给予学生指导、关心和鼓励;与大学生多交流, 多沟通, 在情感上与大学生拉近距离产生共鸣, 用情感“共鸣点”取得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同化效应”。用微笑、关心、热情传递文明信息, 以良好的形象和优雅举止为大学生提供示范和表率。

3.6 加强队伍建设, 保障教育功能的实现

高校图书馆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保障。因此, 必须加强图书馆内部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坚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备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 了解大学生心理变化规律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树立“育人第一”、“读者第一”理念, 能够做到虚心听取读者的意见和要求, 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把日常工作真正融入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总之,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基地, 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要利用其资源优势, 服务优势, 环境优势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并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彩云.试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06 (2) .

[2]郑晓东.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7) .

篇4: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工作部 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有效管理,全国高校都设有学生工作部(以下简称"学工部")。从职能定位来看,学工部是在高校党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法纪教育、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学工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指导和协调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就此现状展开探讨。

一、学工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必要性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综合素质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教育活动中,要把对它的培养放在首位。《意见》还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只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有效的学生管理相结合,融入到学生各项工作之中。因此,学工部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必须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性作用,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二、学工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碰到问题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群体,学工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不可替代且难以估量的。但目前学工部在实际工作中疲于应付事务性管理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弹性比较大,容易被其它工作挤压和冲淡,甚至被弱化和边缘化,导致了学工部在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目标明确,宣传途径不够,宣传效果打折扣

学工部在学生日常思想及行政管理、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党建、心理咨询、资助、宿舍管理以及安全稳定工作等方面都明确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也明确提出了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很多高校以"选树典型"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一大批在各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典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导向。但有些高校在树立典型,评优评奖后,在宣传途径上止于新闻报道,普及面不广,宣传效果打折扣。

2、职责明确,人员配备不足,影响工作效果

学工部在机构设置上明确了分工职责,各系部辅导员也有工作分工,职责明确,但整个学生工作队伍基本上都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其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人员配备不足。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进一步明确指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但根据笔者调查,虽然一般高校都为各系(院)配备了专职总支副书记、分团委书记分管学生工作,但远达不到这一规定要求。如某系部有学生1600人,分住三个宿舍校区(有的距离10公里),辅导员加党总支书记共5人,人员缺额较大。

3、队伍明确,培训机制不够完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对学生工作者的要求高,要熟悉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目前学工部有明确的学生工作队伍,但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如:专业性、服务性不足,特别是心理咨询欠缺、市场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有时部门职能分工不明而导致辅导员过于专注事务性、事务重复繁琐以及事必亲为等。[5]同时,不少高校学工部的培训机制不完善,导致学生工作队伍能力参差不齐,没有全面的业务技能来应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理念明确,落实不到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薄弱

《意见》文件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中指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所以,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三自"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当前高校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的落实。但具体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仍是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表现为管理多服务少,命令多引导少,说教多启发少,重灌输轻实践,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

三、提高学工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导性作用的措施

1. 树立典型,加大对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普及,很多优秀学生的典型事例基本在表彰大会上展示,在校园新闻上报道。这对于没有机会参加表彰大会的学生和比较少关注校园新闻的学生宣传影响力不大。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选树典型"的优秀学生可以在学校或各个系部展开巡回演讲、巡回经验交流会等典型事例宣传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

2.加大人员的配备力度,提高工作效果

只有人员配备充足,学生工作队伍才能更好的各司其职,在进行分类指导的时候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兴趣取向、能力特质来实施的个性化教育。比如对于家庭贫困学生,解决了他们的物质贫困后,可以更侧重进行自强自立教育,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改变现有生活窘境,缓解精神贫困。同时,学生工作者不用"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可以抽身于繁琐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进行走访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遇到心理上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克服困难,提高心理发展能力。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

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可以把学生工作队伍的培训与提高纳入到学校干部培训的整体规划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着力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的变化,适时调整内容,不断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岗位培训班、学历培训、专业进修、访问交流、各类专题短训或学术研讨等培训,[4] 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进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水平。

4.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工作开展的民主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当"主角",学生自己能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做,能让学生参加的,就让学生参加,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自我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从而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解决了目前学生工作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http://baike.baidu.com/view/4587127.htm.

[2]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3445961.htm.

[3] 熊会.当今大学美国学生工作者和我国辅导员的比较[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4-6.

[5] 蓝艳.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1):86-87.

[4] 杨燕. 新课程视野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J]. 教学与管理. 2010(15):35-36.

篇5: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每个高校都在做的事情,良好的学风建设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帮助很大,能有效改善高校学生的学习气氛和健康积极的人生观,能够帮助那些整天躲在寝室足不出户的”宅男“积极走进社会,良好的融入到大学生活中,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学风建设对于培养学生努力进取以及奋发图强的精神有很大帮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学生在经历了九年寒窗苦读,终于走到大学,很多学生就认为可以暂时放下紧张的学习,好好享受下人生。但是大学是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健全人格的场所。因此高校学风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并帮助学生建立充足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就能很快发现高校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得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大学生上大学最重要的目的是继续接受教育,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大学生学风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狐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动力和方向。通过帮助学生树立目标,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我,从而逐渐走向人生巅峰,使得大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使命感。学风建设还体现在能够通过兴趣吸引到一批志同道合的学生,并通过相互鼓励、相互竞争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时代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但是到了大学,就会发现到处都是”高手“,就是难免使得有些学生优越感荡然无存,甚至变得自卑孤僻。而大学生学风建设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育中,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和鼓励,并积极培养学生之间成立兴趣小组,通过小组互助的方式来达到学业的提升。由于大学生处于年轻气盛、不服输的阶段,通过志同道合的同学的鼓励和激励,能够很快刺激学生奋发图强、迎面赶上。而且通过学习小组能够较好的加强学生融入大学生活,从而在人际沟通中加强自身的社交能力,并逐渐完善自身的性格。

(四)减少学生考试压力

由于当前大学考试十分频繁,这对很多偏科的学生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在考英语四、六级中,很多学生就会出现考前抑郁症,很多学生担心考试过不了,会影响学位。这种焦躁、不安的情绪会一段时间伴随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考试正常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学风建设就要积极搭建良好的学习的平台,通过在日常学习中的不断的演练和知识巩固,从而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在考试前,就达到了”城中有粮、心里不慌“的良好心态。

(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有很多学生虽然学业很好,但是其性格却并不健全,有的甚至比较情绪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变得焦躁和不安,甚至还有攻击性倾向。真对这一点,高校学风建设就针对学生具体的情况,通过各种方式缓解学生不安的兴趣,并努力让学生逐渐融入到正常的大学生活中,逐渐和身边同学展开良好沟通,从自闭、孤僻中脱离出来。此外,学风建设还通过开展各项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各种兴趣,学生在参与各种大学社团中逐渐找到更多的兴趣志向,并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

(六)帮助学生避免网络的诱惑

由于当前处于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很轻易连接到网络。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世界,甚至不能自拔。因此,就需要紧抓学风建设,对学生的上课考勤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在学生上课时,使用科技手段屏蔽课堂信号,使得学生无法在上课时玩游戏,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沉溺度。

二、加强学生建设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长期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只有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回报。

(一)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

高校学风建设需要采用各种的手段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由于高校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人格,因此并不能像对待中小学生采用课堂教育的方式进行。而是要通过组织各种社交活动、课外活动来进行。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思想品德、”三观正“的学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影响和感染其他学生,使其能够明白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自身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要通过积极的一对一沟通,将学生一些独特的”见解“进行合理解释和纠正,从而完成对学生的”三观“教育。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兴趣普遍下降。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学风建设就需要在大一时期将本专业优秀的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员请进学校,并以企业的角度来讲述专业知识对于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告知学生如果不能在大学时期掌握扎实的知识体系,就无法在今后的职业生涯获得较好的发展,收入会直接体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现身说法“的教育,从而给学生震撼,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开展各种奖惩措施,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由于高校学生都是年轻气盛的青年,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并不会轻易服输。因此高校学风建设就要积极开展学习互助小组,帮助学习兴趣差的学生提升成绩。通过各种奖惩措施来不断激励学生,这样就能较好的利用学生的进取心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提升学习动力。

(四)帮助学生树立成就感

篇6: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浅论高校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社团发展迅速,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将从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出发,探讨如何以高校社团为切入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 者:金斐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上海,9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5)分类号:G64关键词:高技社团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篇7: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与改革的思考

人力10-2董璇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着眼于怎样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而做出的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从2002年在个别省市进行试点,到后来于2008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几年广泛实践累积的经验表明,“大学生村官计划”已为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远见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实现新农村建设“支农、惠农”的目标做出了一定贡献。2010年,重庆市为了加快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积极响应中央近年来为新农村建设所颁布的各项优惠政策,推出实施“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为18个贫困区县定向培养紧缺专业大学生312人,具体落实了包括“推近万名大学生村官驻村”在内的“三万计划”,全年选派大学生村官3712人。让应届大学毕业生投身农村、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带动基层新农村建设的构想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但在中央和各基层地区不断健全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过程中,依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大学生村官被解聘、大学生人才流失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性,客观上从领导组织方面而言更不利于各大学生村官试点村镇发展的延续性。大学生村官在基层“ 下不去、用不上、干不好、留不住”等问题日趋明显,意味着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改革之必然。

我认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之一,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只有思想扎根,才有可能做到事业扎根,将优势真正发挥出来,既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造福,也才能锻炼成为党和国家未来的栋梁。因此,优化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加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不仅可以直接提升大学生村官思想素质,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对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先锋作用。当前,在举国上下齐心合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中,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这一有利时机,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理念为引领,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一、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思想上无法真正扎根农村

由于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之前相比更不容乐观。据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人才市场各类招聘职位共计109.5万个,而包含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内的求职人员共计196.4万人,职位供求比例约为1:1.79。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排除有部分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选择投身农村,利用“村官”职位等待时机摆脱基层,这样一来,这些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积极性消沉,或者眼高手低,玩忽职守的现象则不可避免,使“大学生村官”计划原本双赢的益处收效甚微;其次,深入思考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心不定、留不住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普遍社会价值观的错位,城市发展程度高于农村,生活水平较基层优厚,因此成为他们的最终选择。将村官岗位视作“跳板”,或是吸取基层工作经验,或是为了投机就业、考试方面的优惠政策,最终回到城市“曲线救国”,这一系列动机其实反映了这些大学生们的功利主义心态,从根本上、思想上偏离扎根农村的目的,其思想观念着实有待纠正。

2.多数被动入职基层岗位

据重庆市2009年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采访,抽取了南岸、渝北、北碚、綦江、开县、丰都、大足等部分区县。发放500份问卷,认为自身专业对村官工作开展作用很大的仅有3%,而认为较低或很低的比重达 42.6 %,这一数据间接折射出现阶段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错位并进而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潜在制衡。在问及为何选择大学生村官职位时,有36.8%的同学选择“ 就业压力导致城市求职难”一项,在各种原因中排名首位。“大学生村官”计划在不知不觉中正成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为其提供生计选择的渠道之一。只是原本让大学生深入基层工作的初衷----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村生活环境水平提高等目的则大大削弱,大学生们带着专业不对口、环境不熟悉的顾虑被动入职,工作积极性自然不高。

3.未能真正认识新农村建设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情况极其复杂。受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差别巨大。对于一直生活在学校的大学生而已,农村复杂的现实状况、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艰苦的生活条件是他们不能想象的,加上大部分报考大学生村官多为应往届毕业生,所以大部分缺乏工作经验。即使是有过工作经验的,也因为农村情况复杂而难以应付。这就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很难进入角色开展工作,遇到困难挫折就容易产生离开农村的想法。而新农村建设工作又事关我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缓解人口粮食问题等重要任务,怎样切实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怎样改良土壤、推广良种良法,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怎样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都是大学生村官们可循的工作重点。基层大学生干部们必须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远大目标是与他们的岗位职责息息相关的。

二、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设原则

1.利用党的政治核心地位提高思想影响的原则

对大学生村官群体进行深层次调整,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大学生村官活力不足,在新农村建设问题上的不稳定性。要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不断巩固和完善,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2.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展并举的原则。

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但这不是对过去旧经验机制的照搬,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后对原有的改革与创新。

3.坚持思想教育渐进发展的原则。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从量到质的循序渐进过程。新机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农村内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加之新机制自身在运行中也不断改进和完善。所以,一开始就建立起一个完全适应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度的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要求是不符合实际的。

4.激发大学生村官工作活力的原则。

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最根本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启发、教育、灌输,帮助大学生村官树立起主人翁精神,要求其以主人翁态度进行工作,关注三农问题的经营与发展,就能使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永远充满活力。

三、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与改革的思考

1.营造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环境

不惜余力切实改善农村基层生活环境。国家和地方政府不仅要在农村乡镇人民的生活环境上进一步加大基层建设资金和优惠政策倾斜力度,还应该切实适当改善大学生村官与基层干部的办公生活环境,使基层的党政思想教育不存在物质上的阻碍。2010年,重庆市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民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将村镇建设上升为市级战略,为1728个隶属重庆市范围内的村镇切实改善了民生环境,也为深入基层的大学生村官群体着想而改善了其办公环境。加强政策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净化社会

风气,增强社会群体对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认同感、尊重感。创造机会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人际技能方面的培训,培养其劳作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加强大学生村官与农民群众的交流联系,创建大学生村官轮流定期寻访农户、下田与农民群众沟通学习的制度,从细微处转变他们或浮躁或奢华的偏离价值观。

2.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

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精神风貌、工作态度、事务办成效率等多方面考核他们的职务成绩,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上实行全面考评。将考核标准细化,由大学生村官的直接领导机关县委组织部统一制定并进行阶段性考评,日常出勤管理主要由乡镇领导来负责。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原则要严格按照普通村官的考核标准来进行,一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方面,二是每年的工作任务完成进度方面,绝不允许徇私舞弊、手下留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公正情况出现。

3.合理转变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综合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切实认识了自我和现实的关系,才能确保大学生村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干事业。用人机制承担着保障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所有工作的一个先决条件。而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依旧不容乐观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的说教,并不能使大学生真正感同身受认识到深入基层参与实践、帮助农民大众搞好农业经济的重要意义。合理转变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措施是要帮助大学生村官勇敢面对工作生活困难,真正扎根农村。要想帮助大学生村官丰富知识,适应农村基层工作,提高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实绩,就必须转变或改善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有方法,通过定期的下乡实践、与生产农户的多方面交流,帮助大学生村官正确看待自身工作本质,拉近官民距离,使大学生自身转变价值观念,融合到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中。

4.注重对大学生村官心理素质的锻炼、培养和关心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单纯的校园生活中走出,来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艰苦环境中,所面对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以及工作任务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而言,适度有效的心理疏导教育显得尤其必要。相关领导应该加强与大学生村官们的交流沟通,适时组织大学生“村官”召开座谈会,鼓励参会的同志大胆发言,交流工作体会和畅谈学习心得,为大学生村官们理清工作思路,排解后顾之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发放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补助与津贴,为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基层生活、顺利处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务 提供稳定的物质保障。

篇8: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2006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队伍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处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集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优势,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航标,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充当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

1. 大学生政治上的引导者角色。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1]

2. 大学生思想上的教育者角色。

辅导员是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后接触到的第一位教师, 也是大学期间交往接触最多的教师。辅导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形势教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 大学生日常工作管理者角色。

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管理者的辅导员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载体, 是学校规章制度的监督者和执行者, 承担着大量的日常行政和教学管理工作。

4.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角色。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各种心理困惑时, 辅导员应该热心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以诚心打动学生, 取得学生的信任。

5.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际承担者角色。

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和大学生生涯规划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有助于检验大学生生涯规划效果,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刚入学的规划和毕业时的打算有何出入, 生涯规划哪些地方存在不足, 哪些地方需要继续改进, 以使生涯规划真正达到提高就业数量和质量的目的。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作用

1.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端正大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就是要让每一位大学生充分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 并使之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密切关注和深入了解相关行业和职业的详细信息, 深入基层, 分析就业环境和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重视目标的坚定性和实施的灵活度, 务求实效。辅导员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教师, 对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人生目标等具有指导功能。同时, 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时, 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尽早地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 鼓励和引导他们科学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2.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指导者和组织者, 是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活动的最理想人选。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位有助于开展卓有成效的职业规划教育, 有助于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者。在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 辅导员多视角、多方位、多角度、最直接、最直观、最直觉的育人作用, 是高校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教育工作

辅导员应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是关键的问题, 笔者归纳如下:

1.辅导员应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素质和能力, 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 落实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辅导员应明确地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并当成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来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规定》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必须适应时代要求, 加强自身学习, 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才能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教育工作中发挥其特殊作用。

2.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同时也是《思想道德修养》、《形势政策课》和《就业指导课》等公共课承担者。

辅导员可以以公共课为依托, 利用《形势政策课》和《就业指导课》教学, 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 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 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3.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工作管理者, 在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中应对所有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 以及时鼓励和督促学生实施规划内容, 使得规划更具完成性和可行性, 实现大学生生涯规划全程化。

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后, 明确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和方向, 但在实施过程往往会有偏差, 甚至不可实现, 这样学生很容易受到挫折而灰心丧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营造激励的环境氛围, 可以促进辅导工作的开展。如利用综合测评、奖、助、贷、勤、补、免等方式解决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的实际问题, 使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营造激励的环境, 保障学生健康成才。

4.辅导员要在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教育中进行全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贯穿整个大学生培养教育的过程。

大体可分为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毕业教育阶段三个培养过程[2]。将不同辅导形式团体辅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在团体辅导中, 如采取开设生涯规划选修课、讲座、网络辅导等多种形式[3], 大力宣扬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 并作出更为切合实际的规划。由于高校教育各年级的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以及对生涯规划的思想认识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别, 辅导员可以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团体辅导, 让所有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真实的认识后, 作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规划;个别学生在实施自己规划时总会面临不同的实际问题, 辅导员需要很有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

5.辅导员应将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

辅导员应通过对学生生活、学习的管理和观察, 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 制定符合自己兴趣爱好, 适合自己职业能力的职业选择方向, 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提高自身的素质, 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指导学生主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此同时, 辅导员辅导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要与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 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开展有益的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辅导, 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 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 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

总之, 在新形势下, 高校辅导员应该转变观念, 创新工作内容, 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中的作用, 利用辅导员自身的优势,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 在大学生生涯规划、社会实践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使大学生生涯规划更具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建平.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作用[J].校园之声, 2007, (5) :102-103.

[2]王婷.如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7, 10 (2) :134.

[3]严毛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途径[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8, (2) :32-34.

篇9: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 青年大学生心理变化 法律

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1030304

一、明确对象,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作为高校工作者,首先就是要对我们目前教育对象——青年大学生有非常透彻了解,运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所学知识来引导和帮助他们。伴随着性的成熟,身体发育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的形成,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年大学生日益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变化。青年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交往对象的重心开始向同龄伙伴转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因为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平等关系能提供父母所不能提供的心理稳定感、认同感和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机会和场所,通过朋友之间分享共同的情感、矛盾、忧虑和困难,在相互帮助和尊重中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中学时期是学生结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阶段,青少年几乎达到了一个结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

(二)交往方式的变化。青年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身心方面的矛盾的出现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燥。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自我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团伙式的交往已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因而他们交友的形式开始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特征,交往内容也逐渐从活动的外在层面向内在认识和体验方面发展。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2)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3)性格相近,(4)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

(三)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青年大学生对朋友的选择是以其对交友意义的新认识为基础。过去朋友的选择主要以活动为中心,只要愉快相处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要绝对忠诚、坦白、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准则,齐心斥责对朋友的叛变等。大学时期的学生友谊要比少年时稳定和深刻得多,他们在择友时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情趣,即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由于此时青年大学生的判断力、自我调节能力都得到了相对的提高,因而能够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朋友间的一些非原则问题不会影响友谊的继续。由于青年大学生志趣爱好不断的拓展,内心的丰富使大学生的交往领域比中学生广泛得多,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朋友来满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四)“拜金主义”日渐成风。有些青年大学生存在着拜金心理,認为有钱就理直气壮,没钱就“英雄气短”。所以很多大学生都不好意思承认家庭贫困,即使家里非常拮据,却还是经常伸手要钱用来与同学攀比,完全不理会父母已经早早地累白了头、累弯了腰。在学生中间也形成了一个拜金的圈子。就拿过生日来说,许多学生过生日一定要请客吃饭,请不起同学吃饭的孩子一般都被排斥在“圈子”之外。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之间的贺礼都是档次较高的运动包或鞋子等。学生之间把自己过生日时来祝贺的同学多少、礼物轻重作为衡量自己“面子”大小的标准。

(五)逆反心理较严重,自控能力不强。逆反心理是广大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个人的表现欲望、标新立异的想法成为他们无视家长、老师和校纪校规的重要原因。一旦造成后果,以他们的能力又无法弥补。

二、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近年来,受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治安案件频繁发生,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加,这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更为严重的是给他们自身、他人及其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提高抵御违法犯罪的免疫力,遏制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仍存在不少有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一些不健康书刊、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网站,宣扬色情、暴力、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而青年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容易误入歧途。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排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有些学校的日常管理还没有真正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现阶段的学校教育还是侧重于应试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纳入学校教育主课内容。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促进学校日常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形成一套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三、求真务实,推进青年大学生普法工作的全面开展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各方面的特点变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大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损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级团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分挖掘团组织自身的潜力,进一步培养服务组织,拓展服务阵地,构建服务网络,建立和落实青年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和保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社会事务,使全社会都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形成依法办事的强烈社会氛围,建立起“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②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掌握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启蒙教育到系统教育的原则,设定相应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方式方法。1.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合法与违法的界限,知道什么是犯罪,这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最低标准。而“易”的标准就要求我们在法制教育过程尽量做到通俗易懂。高校学生中接触法律知识最多的应该是学法律专业的学生,而我们现在所谈的法制教育是面对整个青年大学生群体,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将专业的法律知识运用我们的方式将其大众化,让更多的学生能接受和了解。既然法律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就是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法制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讲述一些和大学生生活、成长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例,并且在讲述过程中尽量将一些法律专业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词语,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2.理解是第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丰富多彩的法律案情模拟活动则是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印象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模拟扮演某个法律事实角色,模拟某段法律事实行为,以及该行为发生后将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等等。3.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法制宣传教育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公平、公正等现代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要在传统的课堂说教形式上,不断改进方法,创新形式,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明白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通过影像资料、普法园地、图片巡展、现身说法、知识竞赛、法制文艺等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掌握法律知识。

四、结语

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思政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利,林杰钦.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昌吉学院学报,2008,(6).

上一篇:监理公司财务工作总结下一篇:舞蹈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