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2023-01-11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全面转轨和改革的深入发展, 社会弱势群体产生的速度加快, 规模还在继续扩大, 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 并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政府把重视和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确定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而作为有“小社会”之称的高校也毫不例外的存在“弱势群体”, 且具有更强的特殊性。为此, 本文旨对高校弱势学生群体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以期高校弱势学生群体能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得到健康发展。

1 我国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概述

1.1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含义

社会弱势群 (social?vulnerable?group) 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 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关于什么是社会弱势群体, 学术界现在有多种说法:贫困群体论、竞争弱者论、综合特征论。上述多种说法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 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了界定, 但上述界定大多数有较严重的学科狭隘性和片面性, 或者仅仅界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科学性不足。

为此, 我们将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界定为:在大学生群体构成中教育资源占有、机会获得和能力、素质处于相对弱势的学生阶层, 其拥有的教育经济资源包括学习资料和生活资料等等相对贫乏, 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弱于其他的学生群体,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影响力相对较弱, 其生存状态与社会发展主流相对脱节, 且单纯依靠自己力量无法改变这种地位, 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积极援助的学生群体。

1.2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问题的形成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 社会阶层矛盾的加深, 使弱势学生群体问题的形成原因也具有多样性。

1.2.1 经济上不平等是弱势学生群体形成的根源

弱势学生群体的形成是由其家庭的经济情况决定的, 我国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绝大多数来自下岗职工、农民工、城乡贫困居民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家庭。弱势群体家庭由于在行业、部门、单位上处于劣势, 造成他们个人得到的利益严重不足, 获得利益的机会不公平, 从而使得他们承受子女教育经费的能力受限, 无力承担子女的教育费用。学生经济困难, 使得弱势学生群体中有一些人连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没法解决, 无缘许多教育资源和机会。

1.2.2 社会思想文化环境的不利影响

社会思想文化环境的不利影响, 束缚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使其逐步的沦为弱势群体。第一, 从思想文化方面来看, 一方面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但另一方面传统消极观念的残余和习惯势力仍然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社会中仍存在较严重的偏见, 从而抺杀了他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力, 使其逐步的沦为弱势群体。第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未能充分发挥积极教育、引导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精神文化未能充分的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 再加上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深入且力度不大, 社会问题的负面影响在弱势学生群体中没有得到较好引导, 导致其偏离社会的主流发展, 从而产生强烈的弱势心理, 降低自身的人身价值, 加剧了沦为弱势的恶性循环。

1.2.3 弱势学生群体自身素质的滞后和人格心态的禁锢

正如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思想映象, 总是在客观上被历史状况所限制, 在主观上被得出该思想映象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所限制。高校弱势学生群体问题的形成除了社会、家庭这两大重要客观原因外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 弱势学生群体自身素质的滞后是造成弱势地位的重要原因。弱势学生群体人格心态禁锢了他们思想和行为, 阻碍了其个人创造力的释放, 压抑着才华和创造性, 使其沦为弱势群体地位。

2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关注和解决“弱势学生群体”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问题的解决, 不单单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 还需要会社会的帮扶。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上, 突出个人素质的培养, 强调尊重和平等观念的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大学生的工作, 以往我们常常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党或政治集团的一种意识形态活动而对政权的获得或巩固所起的作用, 即它的社会作用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个人健康成长和自我完善所起的指导作用, 即它的个体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介入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 必须要把个人素质的提高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之中。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上, 突出个人素质的培养, 他们的素质得到提高后相应的其弱势的问题也就得到解决。同时强调对平等和尊重观念的培养, 保证弱势学生群体能够在平等的对待中,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2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上, 加大弱势学

生群体存在“合理性”的舆论引导, 纠正偏见性印象的障碍

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在舆论宣传上侧重宣传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论调, 在这样的舆论引导下, 劳动致富光荣, 愈富愈荣的观念深入人民, 人们的价值判断和好恶判断也愈来愈向经济因素倾斜。思想政治工作介入弱势学生群体问题的解决, 必须对这一舆论进行适当的纠正, 加大对弱势学生群体存在“合理性”的舆论引导, 把弱势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利益非自愿受损者的形象与劳动致富光荣的观念共同植于大家的头脑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 弱势学生群体的出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 社会变革加速过程中, 必然要衍生的一类群体, 弱势学生群体的产生是一个非自愿的“丛林法则”过程, 有体制性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也有个体性的原因,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这一问题必然会解决。

2.3 在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上, 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 特别要占领网络这一重要阵地

以往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很单一, 往往就是一味的说教, 忽视了其他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比如通过群体活动、讨论甚至游戏、网络的方式。近几年来, 我国的网络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和普及, 网络已对高校广大师生的思想品德、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 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政府、社区、学校三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研究网络的各种功能和特点, 灵活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上网下联动。

摘要:当前, 我国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人数和所占比重在逐年增加, 弱势学生群体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 我们必须针对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特性, 加强对“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寻求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改善其生存状况, 帮助他们尽早走出困境。

关键词:弱势群体,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2] 万鄂湘.社会弱者权利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5.

[3] 朱力.脆弱群体与社会支持[J].江苏社会科学, 1995 (6) .

[4] 李雯.关于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探讨[J].经济问题, 2002 (12) .

上一篇:“林蛙-蔬菜”种养结合技术探究下一篇:谈谈审计职业判断在报表审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