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习型的青年组织

2024-05-06

打造学习型的青年组织(通用8篇)

篇1:打造学习型的青年组织

—关于山绿营销团队在学习型组织创建中的若干思考共青团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委员会改制后的武汉市供销社在参与农业产业化、有效服务“三农”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成立了武汉山绿食品配送公司,着手蔬菜和生鲜食品的配送,打造学习型的青年组织。经过三年的积极探索和艰苦努力,武汉山绿食品配送公司发展壮大为山绿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打通了基地—加工—配送物流链条,构建起农副产品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从而使农民增收,市民受益,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山绿”这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和经营理念,发展了一个为“三农”、为市民办实事的流通新业态,也闯出了加快城市供销社发展的新路子。“山绿”作为市场主体在农产品流通中要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就要实现“特别能销”,只有扩销放量、提升营销才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山绿股份公司几家企业均树立了大营销的观念,但营销的龙头作用还没充分发挥,应该说营销是当前山绿面临的最大问题。关于山绿营销的问题,深入创建学习型组织仍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市供销社2003年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以来,山绿营销人员注重了学习力、思考力和创新力的培养,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注重团队的熔炼打造,注重销售的创新创效,尽管有差距,但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和可贵的探索,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做法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关于创新力的问题山绿营销队伍是一支以年青人为主、人数近百人的团队,山绿配送公司还获得省、市双级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在这支团队里,既有研究生、大学生,也有中专生、高中生,既有刚出校门的,也有工作几年了的,由于年龄、经历、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观念上也存在很大差距。集中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够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惰性病、慢性病,在胆识和魄力上缺乏一种大气的精神。由于山绿是个涉农的新业态,工作辛苦,困难又多,所以对我们年青人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挑战,但有些年青同志面对这样的压力心理就承受不了,遇到困难容易受挫,碰到难题就打退堂鼓,可以从凌云之志退到弹丸之地,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工作停留在维持事物原状的水平上,宁愿对一个盆景精雕细琢也不愿打造出一个气势磅礴的新天地,既使有创新也是散步的节奏,创新的勇气减退了,创新的意识淡化了。山绿城域市场的“百吨计划”、城际市场的“千吨计划”总是完成得不够,因为客观表象是量一大就亏损,就无法控制,所以就赶紧收缩战线。如果照这种思维推理下去,最好不要销售了,这样一分钱的亏损都不会发生。扩销放量和利润持平两个目标事实上是一致的,在不变成本和农产品毛利率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不达到一定的销量是不可能保住费用、不可能做到利润持平的,而且边际理论告诉我们,单位产品、单位服务的成本将随着规模的递增而递减,所以只有扩销放量才能摊薄成本,扩大毛利空间。这个道理可能谁都知道,只是不敢大胆创新去实践罢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年青人应该是最不喜欢墨守成规、最喜欢创新的,比起万事求“稳”、不“冒”风险来说,在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后,明智地去“冒”些风险可能会有更多的成绩和奇迹。如果不愿创新、不“冒”风险,对现状一切习以为常,企业生存就失去了根基,企业发展、事业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关于执行力的问题2003年市供销社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主题就是执行,执行是企业的本质和核心,调查报告《打造学习型的青年组织》。现在各级政府、上级部门、系统内外都肯定山绿的发展思路是科学正确的,经营理念是卓越超前的,条件具备,潜力巨大。但对企业而言,理念不落地,思路不执行,即使再好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没有任何意义。山绿的营销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打下了一定市场,但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里就存在一个执行力的问题。有些年轻人喜欢夸夸其谈,执行任务拖拖拉拉,执行过程马马虎虎,工作不到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些年轻人喜欢埋怨唠叨,市场秩序太乱,门槛又高,客户也刁,上环节不支持,下环节不配合,天天夜也赚不到钱,太难了,搞不好……这些都是执行力不强或者说执行力低下的表现。要提高执行力就要锁定目标、专注重复、崇尚行动、拒绝无作为。山绿的成功确实需要一个艰难的创业过程,如果挺不住这段艰辛而轻易放弃,那么就不会有辉煌,最终什么都将一事无成。现在,山绿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立,基地—加工—配送产业链已然形成并不断壮大,营销的龙头带动作用也在逐渐发挥出来,可以说真正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态度决定一切,年轻的营销人员在这个时候要继续增强信心,保持旺盛的斗志,切忌浮躁,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如果决策有偏差还可以随时调整完善,但如果放下了,也就彻底失败了,而坚持下去,即使失败也是值得的。坚持住是执行的关键,做出的决策就要执行到底,遇到难题不上交,遭遇挫折不气馁,要全心全意、百折不挠地去执行,而不应有任何畏难情绪和悲观失望的心理。

三、关于凝聚力的问题山绿公司几年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支具有战斗力和专业性的营销队伍,他们有的以前从未做过销售工作,现在成了营销能手;有的以前从来不买菜也不会认菜,现在成了蔬菜专家,这个平台确实为年青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这也是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成果之一,大家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不张扬个人英雄主义,突出的是团队的力量,强调的是平等、信任、合作,有共同的目标、良好的沟通和合适的领导,那么这支营销队伍就有着非常好的团队凝聚力。有了凝聚力,人员才不会经常跳槽,团队才能够持续创效。年青人有物质待遇的要求,但那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时候要的是那种感觉,如果这个团队氛围很好,他就会感到很充实很愉快,越干就会越有劲。山绿的优势是特别能销,作为营销人员就要将营销工作准确定位在扩大销售上,还要发挥青年人的灵活机智,善于与客户打交道,善于化解内外矛盾,主动加强上下左右的沟通交流,甚至做到一有机会就不厌烦地反复强调营销观点,目的就是在交流中争取支持,在碰撞中寻求共识,在博弈中统一思想。

四、关于学习力的问题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了不断学习的能力,才能够不断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驾驭能力,对个人也一样。现在年青人文化基础都比较好,但容易过于表现自我,山绿营销人员整合后,虽然还有不协调的声音,但个体的活力与团队的合力逐步一致起来,大家在工作中积极交流沟通,遇到难题一起想办法,碰到难关一起去攻克,业余时间读书的也多了,学习的热情和氛围都在不断增强,但如何不流于形式、如何把学习转化为效益还需要下大功夫。山绿几家企业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正在深入扎实地开展,大家都看了《把信送给加西亚》、《执行》等书籍,盛世龙吟也培训了盈利模式、顾问式营销等工作方法,但就是不会运用到实践中去,有些人甚至认为纯属吹嘘,学习与实践成了两张皮,殊不知从理论到实践也需要个人再学习、再创造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学习力的问题。对山绿的发展思路承认很好,听起来也很过瘾,但做起来要么不知所措,要么就按传统做法去做,这也是学习力的问题。也许前两年青年营销人员确实做出了成绩,但是不能把过去的一点辉煌当成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把固有的一点经验当成是历久弥新的经典。其实,我们原有的各种技能和知识都在一天天地贬值,过去的经验会变成现在的绊脚石,过去的辉煌会变成现在的灾难,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方。营销人员站在山绿与市场接触的最前线,作为年青人,更是要努力提升学习力,要敢于革自己的命,要勇于抛弃曾经的辉煌,时时学习,处处创新,只要多一点主动学习,多一点系统思考,就能把思路吃透,把问题找准,把事情做对。

篇2:打造学习型的青年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苏州高新区依托区内大院大所聚集、南大苏州校区建设等优势,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快构建具有“高新”特色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培养集聚区,让青年人才成为助力挺进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前列的生力军。

强磁吸引,构建青年人才招引扶持体系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树立开放理念、全球视野、战略眼光,打出青年人才招引“组合拳”。全方位搭平台。着眼蓄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大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人才招聘力度,利用开发区体制优势创新实施“名校优才”和“青年英才”计划。围绕产业规划布局和发展导向,构建高校与区内企业供需对接信息库,精准匹配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聚力打造青年人才工作落脚“第一站”。多层次架梯子。坚持用发展眼光和宽广胸怀助力青年人才登高成长,着力构建青年人才扶持矩阵,助力“后浪”乘风破浪。区科技领军人才计划青年人才支持比例提高到25%,区产业紧缺人才计划资助青年人才规模扩至每年800名,区高技能领军人才计划、技能大师工作室评定名额向青年人才重点倾斜。精准式注养分。紧扣青年人才事业发展需求,实施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政策,对优秀青年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不低于5000万元的顶格经费扶持。对急需紧缺专业青年人才发放有吸引力的生活补助,创新升级“高新贷”等人才金融产品,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全力为青年人才安身立业提供资金保障。

硬核支持,夯实青年人才发展培育体系

“今有璞玉于此,必使玉人雕琢之”,建立“青年人才大数据”,分领域分层次实行精准培育。养科创精兵。实施青年人才科创领航工程,充分激活区内百家大院大所的科创基因,着力打造一流科研基地群,优化提升青年人才创新载体布局,有效聚集“卡脖子”科技青年人才。培创业英雄。实施青年人才创业激励工程,做优做强青创板(江苏)区域中心,完善“大赛+基地+基金+导师+培训”办赛模式,优化“培训提升-展示交流-要素对接-成果转化”生态链,凝聚国内外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育产业能人。实施青年人才技能提升工程,扎实开展新产业新技能培训、高级技师能力提升培训等行动,精心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校企定向培养等项目活动,着力造就一批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青年人才队伍。壮民生强将。实施社会事业青年人才培优工程,个性化制定“专业成长报告单”,通过订单式培养、精细化培训、导师制帮带等连环举措聚合多方资源,为社会事业青年人才工作交流、成长成才提供有益平台和广阔空间,助力实现“二次成长”。

全链供给,营造青年人才服务生态体系

篇3:打造学习型的青年组织

一、学习型的党组织能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 学习型的党组织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等教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部分, 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等艰巨任务。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 同样负担着如此的重任。不过, 其侧重点与本科高校不同。如在人才培养上它要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由于高职教育办学历史还不长, 特别是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的时间还不长, 这就更要求教职工党员要认真学习、深入学习, 学习、借鉴西方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研究中国产业发展情况和相应的人才需求情况、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高职教育规律, 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高职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其重要任务, 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地学习和培养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如今的社会比较开放, 有些腐朽思想容易对党组织造成侵蚀。要加以抵制, 要从思想上首先抵制, 只有加倍学习, 才能建起思想建设的钢铁长城。高校党组织每个成员及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直到每一个学生都要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铸师魂, 练师功, 党员要率先垂范。在学习中, 在奉献中, 让共产党员的名字在人民心中闪光, 让人生的价值升华。发展是个硬道理, 要发展就要学习, 僵化的思想是迈不开大步子的, 盲目前行, 是要摔跟头的, 只有学习, 组织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吸纳天地之精华, 方才有丰硕的收获。在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 人们必须采取新的措施来面对挑战, 新的形势, 必须要有新的思维, 用新手段解决新问题才能游刃有余。当历史车轮滚滚前行时, 我们每个人都要挖潜更新, 我们的党组织, 更能独立潮头与时俱进。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和山高我为峰的眼界, 面对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 用鲁迅的“拿来主义”将人类成果为我所用, 强大我们的祖国, 发展我们整个人类社会, 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另外,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如党组织的设置如何适应内部管理体制调整的需要?如何服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如何针对高职院校师生的特点, 创新党的工作和活动方式?如何改进工作机制, 进一步做好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但凭老经验、照搬老办法是不行的, 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党组织的每一位成员, 积极学习, 深入探索, 在学习、研究中寻找办法、解决问题。

二、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 是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

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科学规划,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才能为科学规划保驾护航。科学规划, 是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方向, 只有科学规划, 高校具体的工作才有明确的方向。可以说, 科学规划, 等于成功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相反, 如果计划不科学, 头脑发热, 盲目蛮干, 结果出力不讨好, 大家就容易气馁, 创建活动将会走更多的弯路, 带来的损失将更大。是不是有科学规划就大功告成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 这还需要在实践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集中学习、分散学习、自主学习, 多种形式相辅相成, 才能相得益彰。通过校级领导学习指导, 指导全校党员学习。可以采取分步走的形式:第一步, 安排校级领导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重点是做好一年“理论学习安排意见”, 应根据年度工作点的不同设置相应的主题, 列好计划, 按部就班地进行, 第一步不仅是校级干部在学, 也是为后续工作搭台子。在这一步学习中, 要进行逐月集中学习的活动, 每一次, 学习者要有重点, 集中研究一个问题, 并逐步使该学习组的成员自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第二步, 大学中心组成员指导负责联系组织部分院 (系) 在参考校级中心组“理论安排意见”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有计划地组织党员辅导、研究和交流。第三步, 在学校、院 (系) 二级理论学习群体示范下, 学校各级党组织安排好党的政治理论学习, 使上下形成一股绳, 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机制更新, 强力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要想高职院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总是充满生命的活力, 必须加强机制更新, 强力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1.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健全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党校培训制度, 制定年度党员发展教育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党总支部、直属党支部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高职院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讲党课, 其他党委成员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各党总支部、直属党支部书记也要在所属党总支部、党支部讲党课。

2. 进一步改进和调整基层党组织的设置, 对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有很大的益处。

我们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个是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的原则, 第二个是有利于管理和监督的原则, 第三个是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形成严格完善的组织网络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 建立教学单位党总支, 在校党委领导下具体负责各党支部的工作, 这是根据实际校情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按照《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 还应在院 (系) 设立党总支, 在高年级成立学生党支部。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 党的建设包括组织设置也要及时进行调整, 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

3. 党支部的工作形式多种多样, 活动丰富多彩。

高职院校党员特点鲜明, 他们独立思考意识强, 爱学习, 接受快, 信息多, 思想活跃, 面对这样的高知群体, 我们的活动一定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才能有凝聚力, 有影响力, 才能使党组织活动生动活泼而又不失庄重, 贴近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 做起思想工作来, 才能水到渠成。

四、培训与活动相结合, 不断提升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战斗力

基层学习型党组织要做出特色, 必须围绕学校工作来做。学校的任务是什么?是教学, 是科研, 是管理, 是人才培养, 所以学习要和学校中心相联系, 这是一大原则, 不能搞形式, 要落到工作的实处, 强化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功能;通过参与管理, 发挥中共党员的政治战斗堡垒作用, 让党员成为群众的榜样, 成为大家的向心力所在。

1. 党员学习教育要成为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建立健全后, 要接受大家的监督。

这种制度要能强化党组织建

设, 真正做到从思想深处打动广大党员, 让共产主义思想在党员心中扎根,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员教育的全过程, 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但是, 从当前基层的情况看, 党员的学习, 特别是教工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比较薄弱。由于许多学校都是校区分散, 全校党员集中学习难;老师不坐班, 支部组织党员学习难;平时因工作忙, 党员自学落实难。总的来说, 党员的学习计划完成不够理想, 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校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的高度重视, 健全组织、建立完善的考核细则和强有力的激励机制, 落实具体措施, 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2. 党组织生活纪律要严明, 监督要到位, 管理要有效, 要一以贯之。

“三会一课”落实到位, 不流于形式, 坚持和完善党支部制度, 经常开展党内生活,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活动, 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加强学习, 对离校的党员要与新单位做好无缝对接。目前, 部分高校学生毕业后, 党员关系仍在学校, 对这部分党员的管理, 我们一定要落到实处, 防止出现疏漏, 而又无法联系接轨。这种情况一定要纠正, 今后要严格按校党委的有关规定执行。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支部生活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考核, 推动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3. 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学习活动。

采取辅导报告、专家讲座、参观考察、知识竞赛、成果评鉴等形式和途径,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廉政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进一步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

4.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各党总支部、直属党支部、校属各单位应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督促、检查, 在创建年终总结和干部述职时一定要把党员平时的工作与学习情况纳入其中, 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不达标者要帮助, 限期到位, 情节严重的给予适当处理。形成科学的述学、评学机制。对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同时对在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考核合格的基层党员应给予经费支持。

5. 加强舆论引导。

学校应加大对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舆论阵地, 宣传报道各项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涌现的先进典型,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姜希.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5, (1) .

篇4:打造学习型的青年组织

一、抓“牛鼻子”,强基固本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倡导全民学习,根据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含义,创建学习型组织首先要强基固本,以人为本,重点在两个方面开阔思路。一要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强化“终身学习”、“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意识。学习不应是一种孤立存在的行为,而是融汇于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二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创建学习型组织同样如此,其目的是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每个人既是这一目标的受益者,也是这一目标的实现者。我们要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这一手段,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开展创建学习型系统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大力营造优良学习环境,实施学习型组织建设“三结合”:一是结合实际抓思想发动。针对有些同志学习热情不高、位置摆得不当、抓的力度不够的现象,着重解决“愿不愿学、要不要学、用不用再学”的问题。二是结合要求抓制度建设。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基本方式、学习的方法与要求、学习的考核与标准、学习的组织与管理等做出了严格规定。我们还统一制作了学习签到本、记录本、笔记本、学习考核登记表,建立了学习档案。三是结合中心抓联系实际。坚持并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我们学习持续、深入发展的关键,“结合”的落脚点就是服务发展、推动工作。

二、抓“火车头”,谋划指导学习型组织建设

在日益激烈的组织竞争中,把握主动,争先进位,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重要保障。而创建学习型组织,其责任在领导,关键在于“火车头”。谋划指导学习型组织建设,其关键在四个方面:一是要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找准制约学习型组织创建的主要问题,按照学习型建设的规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创建思路和方法。二是要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短期和长期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和责任,建立必要的法规和制度,使创建学习型组织有章可循,加快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步伐。三是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运用多种宣传工具,深入宣传创建学习型的重要意义和国内外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动态趋势,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介绍推广先进经验,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四是要选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载体。从实际出发,选准载体并及时总结经验,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这项工作的群众性、实效性和感召力、吸引力,吸引大家积极投入到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中来。

三、抓“动力源”,激发潜能优化学习型组织建设

一是实践运用机制。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掌握知识和实践运用知识两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同要求、同规划、同检查、同考核,并通过一日一题教育、现场指导演示等方法,帮助大家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当中,把工作的过程、管理的过程都变成学习的过程。二是学习深化机制。文化素质偏低、接受能力较差的人员学习方法必须灵活多样,寓教于乐是推进学习深化的有效手段。围绕工作大局,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教育活动,吸引职工广泛参与,使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三是激励促进机制。积极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制定学习程度评价办法,将各类培训成绩与工资收入挂钩,考试不及格不准上岗,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增强岗位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大家的终身学习热情。

四、抓“创造力”,提升创新改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篇5:学习型组织打造

学习型组织具有下面的几个特征:

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组织有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

善于不断学习;

“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

自主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

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

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领导者的新角色,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

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应有以下步骤:

评估组织的学习情况;

增进组织学习积极性;

使学习能持续发展;

奖励冒险;

使员工成为学习资源;

通过学习由大家描绘出组织发展远景,并成为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将组织远景融入生活;

系统思考;

明示未来努力方向;

篇6:打造学习型党组织

促进社区建设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沈河区新北站街道山东堡社区地处沈河区北部,占地0.15平方公里,有居民楼22栋,居民3239户,常住人口7850人。有自管党员230人,在职党员146人。几年来,社区党委以打造学习型党组织为切入点,在“深”字上下功夫、“新”字上做文章、“实”字上出成效,积极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切实增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近年来,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自主创新奖”、“全国安全社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先进示范社区”、“辽宁省文明和谐示范社区”、“沈阳市红旗党组织”等203项荣誉称号。

一、深挖创建内涵,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亮点频现

山东堡社区党委成立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班子其它成员和各基层支部书记为成员,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开展学习活动的方案,并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两年来,社区党委坚持做到“三个发挥”: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党委学习的“龙头”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学习带头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党员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作用。同时,进一步明确目标,拓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内涵:确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提高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利用社区党员活动室、社区电化教育网、空中课堂、社区红诗社、社区图书室等学习教育阵地,营造了终身学习的组织环境;以爱心服务超市为依托,以发放爱心币累积积分为手段,建立鼓励党员干部学习激励机制,这是山东堡社区首创的学习方法。参与学习的党员和居民可以通过爱心币累计积分到社区爱心服务超市换购生活必需品,也可把累计积分送给困难群体,对困难群体进行帮扶,形成“多赢”的激励机制,营造了社区党组织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工作氛围,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促进了居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

二、创新创建载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独具特色

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社区党委结合党组织的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学习载体。采取党组织领学,聘请专家导学,建立学习园地交流体会互学等方式,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党组织领学。主要是通过社区党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引领党员干部学习。“爱在社区,情系百姓”主题联欢会,“金秋家庭趣味运动会”、庆三八“巾帼百年,红诗颂咏”、“感动社区人物评选”、设立“睦邻墙”、在5.25和谐日举办“佳邻汇宴”、“庆七一党员红诗红歌演唱会”等等,使党员群众对社区有了归属感,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二是请专家导学。社区党委利用辽海盛京讲坛,邀请各方面专家,给广大党员干部上课,引导他们学习各方面知识。辽宁省委讲师团在山东堡社区建立了学习基地,及时的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等传送到广大党员干部心中。三是抓阵地普学。社区积极协调辖区内岸英小学、北大青鸟培训学校校舍、场地以及师资力量等辖区单位教育资源主动向居民开放,完善社区党员干部的学习园地。今年,社区还进一步创新载体,先后通过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空中课堂、科普大学、老年大学、家长学校、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学习阵地,集中发展学习教育活动,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更为普及,在广大群众中情感上产生共鸣、思想上形成共识、行动中激发强大动力。与此同时,社区党委注重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相结合,抓典型、树样板,在党员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三、注重创建实践,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果丰硕

社区党委深刻认识到只有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社区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有学习效果,才能不流于形式。社区党委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最终落脚点放在更好的服务民生上,这让我们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一是以学习破解居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社区积极引导上访的居民学习相关法规制定,选出代表按照合理合法的上访渠道进行维权,重点解决了豪景花园违规超高建筑使230户居民受遮光影响的居民集体上访事件,不仅维护了居民群众的权益,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二是以学习破解就业“门路”难题。针对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门路少的问题,积极开展学习调研活动,有针对性地了解掌握劳动力就业、失业动态情况,充分发挥社区再就业基地的作用,开展了“珍惜岗位,奉献社会”等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向下岗失业人员宣传正确的择业观,增强他们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信心,最大限度地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寻求了就业门路。三是以学习破解在职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抓住市委在全市在职党员中开展“四进四建”深入社区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主动邀请在职党员参与社区专题报告会、联席会等系列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区建设,进而为社区建设发展献计出力,使在职党员在八小时以外也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篇7:打造学习型的青年组织

三位一体创建研究

共青团上海市黄浦区委员会

摘要: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区近两年来青年学习型组织与共青团号、青年岗位能手三位一体创建工作,进行了初步实践、思考和总结,对今后创建活动提出机制性的构想,以期实现用共青团号、青年岗位能手这两个共青团工作的老品牌,推动青年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通过整合团内外各种资源,发挥共青团号和青年岗位能手在学习型组织创建中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激发基层创建的热情;以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改造创新共青团工作的老品牌,通过运用学习型组织的原理、方法、手段去深化共青团号、青年岗位能手创建的内涵,扩大创建活动的覆盖面,提高创建活动的成效,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研究的背景和概况

当今时代,学习和创新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学习力,也成为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适应社会、加快发展所必须的竞争力的本质内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营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校,承担着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共青团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组织。前团中央书记周强同志在《大力加强共青团能力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中指出“共青团应该大力提高学习能力,既加强组织自身的学习,努力培育学习型组织,又积极推动广大团员青年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群体”。创建学习型组织,正在成为共青团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时代主题。强化团的育人功能,有效服务于青年学习成才,始终保持先进性,是推进团建创新的一项全新的重要工作。

如何把青年学习型组织创建与共青团品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根据我们近两年的工作实践,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青年学习型组织与共青团号(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三位一体创建(以下简称三位一体创建)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对今后的创建活动提出机制性的构想。

二、三位一体创建机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三位一体创建机制,是建立在对学习型组织、共青团号和青年岗位能手创建活动的目的、方式、内容及现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的创新实践,不但有其扎实的理论根据,而且有其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

(一)三位一体创建机制的理论基础

“学习型组织”概念最初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和他的同事们提出来的。他们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大要素,即: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望、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其本质在于通过团队学习,改善成员的心智模式,使组织和个人不断超越和创新,实现共同愿景,提高适应社会变革和创造的能力。事实上,建设学习型组织,并不存在一定之规,关键在于须将“学习”与“创新”,确定为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石。

我们倡导的青年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组织设置上相对灵活,以青年群体为主,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促进青年岗位立功成才和创新创效为目标的组织。

根据学习型组织创建过程中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础到高级的原则,学者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步骤分为三个阶段:即个人学习阶段、团队学习阶段和组织学习阶段。从学习型组织创建的过程来看,个人、团队在组织创建过程中起到了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个体学习阶段向团队学习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团队中一些品德优秀、业务精通的青年作为团队或组织,1在其中作为榜样必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团队学习阶段向组织学习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在组织中表现突出的团队也同样如此。

青年岗位能手和共青团号的创建,就是这样一种以培养优秀青年和青年团队示范群体为为目的活动,完全可以将其融合到青年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中去。如在青年学习型组织创建的第一阶段,它强调个人的作用,需要培养核心人物让他们在此阶段发挥领军和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个体,完全可以作为青年岗位能手来培养,通过对这种个体授予岗位能手荣誉,更好地发挥其在学习型组织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而推动青年学习型组织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同样,在学习型组织创建第二阶段中出现的优秀团队,进而发展为“共青团号”这样的示范团队和群体,进而发挥其引导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同样,我们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运用到共青团号的创建中,赋予共青团号以学习型共青团号的内涵,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新的发展内涵。

由此可见,建立青年学习型组织、青年岗位能手和共青团号三位一体联创机制,完全符合三者的特点和要求。从共青团号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发展的历史来看,“号”“手”联动创建,早在1997年7月就被团中央实施推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为三位一体创建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二)三位一体创建机制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防止青年学习型组织创建流于形式化。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没有现成的模式,这几年来许多企业和社会团体都在关注和筹建学习型组织,但许多企业和社会团体要么对于如何创建一筹莫展,限于传统、素质、理念等方面原因而难以入手,更谈不上长期维持。事实上,如果不能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并建立持续深化的机制,创建学习型组织很可能流于形式,而难深层次推进。因此,共青团工作实践中的学习型组织创建,必须找到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必须有符合青年需求、体现青年特点、富有时代特征的工作载体,不断增强创建活动中的实效性、感召力和吸引力,吸引团员青年广泛参与,才能保证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成效和长久生命力。我们将青年学习型组织、青年岗位能手和共青团号融合到一起,形成一种联创机制,使基层对创建有清晰的认识,容易把握创建的内涵,找准创建的载体,同时也减轻了基层创建的负担。

2、有利于深化青年岗位能手、共青团号创建的内涵和覆盖面。共青团号和青年岗位能手创建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两大传统品牌,已有十一年的历史。青年文明号活动,已经在全国30多个系统的500多万个青年集体中展开,涌现出全国青年文明号5834个,各级青年文明号25万多个。青年文明号活动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坚持工作创新。我们的实践和研究,就是通过将先进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和方法与共青团号和青年岗位能手的工作实践相结合,使创建活动中受益者,从少数个体和团队扩大到整个组织所有的青年和团队,激发更多的基层青年及其团队参与创建活动,并进一步激发已经获得青年文明号的青年集体的创建热情。

3、有利于团建工作创新。青年学习型组织在组织设置上的相对灵活性,对不符合建团条件的青年组织或单位,可以通过推荐优秀团员青年担任骨干,扶持建立团委领导或联系的学习型青年组织,鼓励学习型组织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运转。从而将纯粹的以单位为依托的团建工作形式,向单位、阵地、团队等多重依托并重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模式转变,实现团建工作的创新。

三、三位一体创建的实践探索

(一)目标一致,不断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团区委积极联合区文明办等有关职能部门,邀请青年团队代表召开创建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在我区全面开展青年学习型组织、青年岗位能手、共青团号三位一体创建活动的通知》,对创建工作做出了总体规划和部署;积极联合区域内各级团

组织,在全区职业青年中广泛宣传,因势利导,不断增强职业青年“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创新学习”理念的自觉,提升对创建活动的感知和认同。

(二)激发活力,不断形成丰富的创建内容

在实践中,我们采取走访调研和参与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创建集体进行具体指导,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体现行业特征的创建载体。

1、以素质培训为先导,全面提升创建理念

以团校为阵地,以职业青年的素质培训为载体。近两年来,我们共开展了“共青团号”号长培训班、青年素质拓展、青年学习型组织创建理论培训班、青年与企业发展专题讲座等各类培训活动123场次,参与青年达6000余人次。

2、以岗位建功为载体,全面深化创建管理

结合黄浦区中心城区的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以“共青团号”和“青年岗位能手”创建工作为依托,主动打破系统、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积极构筑“市区联手,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以项目推动青年学习型组织的创建。2004年,区经贸委、建委、旅游委,以及上海百联、烟糖集团、团区委等,在商业青年中联合开展了“激昂青春、岗位建功”——黄浦商业青年“比技能、比服务、比销售”的百日竞赛活动;在建设青年中开展了“描绘灿烂黄浦”地块竞标方案大赛;在旅游行业中开展了“苦练内功、蓄势待发”——黄浦区旅游行业青年技能大赛。其它各行业的团组织也结合实际,在本系统广泛开展了各具行业特色、体现行业特征的岗位竞技、岗位练兵等活动。全区各行各业共有一百八十余支青年团队、七千余名青年积极参与了各项竞赛活动,共计形成各类市、区级优秀竞赛成果30余项,有效地推进了创建工作的整体联动,体现了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人才效应和联动效应。

(三)以团建创新为契机,全面丰富创建内涵

创新是青年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动力,没有创新,它的效应将难以体现。两年来,我们将创建青年学习型组织融入到团建创新的实践之中,通过团建创新,丰富了创建内涵;通过组织创建,创新了团的建设。我们建立了由区域内各市属单位共青团组织共同参与的“黄浦青年事务合作组织”,组建了外滩金融服务业青年工作委员会,与武警上海一支队开展“四联”共建工作,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工作平台、交流平台。

四、对三位一体创建初步实践的思考

(一)“三位一体”创建必须体现“首创”精神

在推进创建工作中,始终将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理念放在首位。我们打破行业、建制、所有制的限制,在不违背《团章》的情况下,将一些具有发展潜力、条件成熟的优秀青年团队,作为独立个体纳入青年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序列。如我们按知识与能力设计扁平化组织;在黄浦区机关团工委下属建立网络兴趣小组,集中了十几个计算机网络爱好者,他们通过维护和管理机关网站进行电脑知识学习和交流。这些青年不可能从其岗位上离开专门从事网络信息工作,但我们将他们组织成一个跨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团队,为他们搭建发挥业务专长的平台。

(二)“三位一体”创建必须走出认识的误区

其一,一些青年团队在创建过程中,专注于具体事务或事件的表象,用活动的堆砌来解释创建的过程,致使青年学习型组织与共青团号、青年岗位能手三者互动创建流于形式,削弱了整体创建的作用发挥。

其二,在创建中出现急于求成的情绪。创建是一个过程,面对争创活动,就是同一组织内各个班组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开始时,正如面对任何变革一样,反对者较多;随着创争活动的深入及阶段性成果的不断取得,使反对者逐渐变成了旁观者甚至追随者。

争创趋势曲线是动态的,如果我们不注意藏匿在创争活动中的抑制因素,不注意即时消除它,那么这条曲线将或趋于停滞不前,甚至发生退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三位一体”创建必须走分类别指导、分层次实施、分团队活动的推进之路 一是分类别指导。三位一体创建工作从来没有现成的模式,因此,我们在创建过程中,一定要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创建途径,突出创建工作的个性化。在企业、学校、机关、社区、社团等五类青年组织中,发挥各自的组织优势、政策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不同类别的创建模式。

二是分层次组织。区分团的机关、基层团委、团支部等层级,组织建立切合实际、方便工作开展的学习型组织。

三是分团队活动。根据工作业务、兴趣爱好、休闲娱乐等学习团队特点,领导上强调统一,活动中倡导自主,发挥每一个团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每一个团队的积极性。

五、构建三位一体创建机制的设想

(一)运行机制:灵活设置青年学习型组织,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活力

创建主体的确定,是创建工作的首要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在遵循《团章》原则规定的前提下,结合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从便于开展创建、便于开展学习、便于青年参与等方面考虑。我们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1、内生型创建模式

这种模式适合于组织体系完整、行业特征较明显的团组织。即充分发挥现有团组织的组织体系功能,在各级团组织按照团的建制开展“三位一体”创建活动。在这种模式中,并非建立的学习型组织必须与各级团组织完全意义对应的。如区检察院团总支,在党政支持下成立了青年法学理论研究小组,下设刑事理论学习小组、刑事诉讼理论学习小组、民事理论学习小组和民事诉讼理论学习小组。这些小组,打破了原有的行政和团支部的建制,青年干警按照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参加,效果非常好。在这些小组中,有9人被列为检察业务专家型人才培养对象,其中一名成员还获得了2004年黄浦区十佳青年称号,此人所在的公诉科,也被授予上海市共青团号。

2、外生型创建模式

与纯粹依靠单位为依托创建模式不同,它是单位、阵地、社团等多重依托并重的组织创建模式。具体来讲就是针对不符合建团条件的组织或单位,可以通过推荐优秀团员青年担任骨干,扶持建立团委领导或联系下的学习型青年组织,构建“扁平化”的、有凝聚力又有辐射功能、能吸收青年的学习团队,鼓励学习型组织,实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运转,从而建立多元化、网络化的青年工作体系,最广泛地把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青年凝聚到团组织周围,不断扩大党在青年中的群众基础。

如旅游纪念品业是黄浦区重点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区里引进了大批的旅游纪念品企业,这些企业中青年占了很大的比重,但由于条件不成熟,一些企业相应的团组织没有建立。对这样一个群体,如何实现工作全覆盖呢?我们围绕我区工艺美术公司一名青年设计师建立的网络“青年设计师论坛”,建立一个“青年设计师俱乐部”的学习型组织,把其他企业青年吸引到这个组织中来。在这个组织中开展各种活动,设计一些技能比赛,让青年设计师们由展示技能、交流技艺。对达到青年岗位能手标准的青年,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等;然后通过这些青年岗位能手,去影响他们所在的工作团队,从而在这些团队中开展共青团号创建工作,再通过这些共青团号和青年岗位能手,把它们所在的单位的更多青年吸引、凝聚到组织中来,实现在这些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团组织的目标。

(二)评价机制:重激励,抓典型,奏响三位一体创建新品牌

建立三位一体创建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一是明确创建工作要做到“五有”。即管理要有机构、活动要有规划、青年要有收获、效益要有提高、社会要有好评,保证了创建活动与青年个人成长、企业效益提高以及社会文明发展有机结合。二是规范和完善激励机制。

每年进行“三位一体”创建工作十佳集体和个人的评比表彰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对创建中涌现的青年岗位能手,积极向各级党政组织推荐,使更多不在组织系统内的职业青年进入党政领导视野;将创建活动成果,纳入已获得共青团号的青年集体的复审要求之一。三是在黄浦青少年网站上建立“青年学习型组织”、“共青团号”、“青年岗位能手”等监督信箱,把三位一体创建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三)保障机制:整合各种资源,促进整体创建联动

三位一体创建机制,本身就是一种联动机制,是一种团内资源的整合。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充分注意团内外资源的整合,为三位一体创建活动提供进一步保障。

1、要利用现有的团内资源,特别是团属阵地青年中心的作用

青年中心,是近几年共青团一项创新工作。它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为目的,以会员制、理事会制为主要运作方式的新型城乡社区青年组织。它具有覆盖性广、包容性强、联系纽带多样性的组织特性。会员制和理事制的运行方式,对青年和青年团体更有吸引力。我们完全可以依托这个阵地,在会员中组建青年学习型组织,将三位一体的创建规模进一步延伸。

2、要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有效延长团的工作手臂

要打破现有团内资源、信息局限在纵向流动的工作格局,注重搭建团组织横向交流平台,打破系统之间的隔阂,通过组织联系、阵地联系、活动联系等多种渠道,促进团内资源和信息跨级别、跨区域、跨部门的流动、共享,构建网络化、区域型的服务大平台,放大共青团的内部资源,延长团组织的工作手臂。在青联、青企协等青年社团中,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增强组织活力,增强组织功能。

篇8:打造学习型的青年组织

伴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推进, 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风雨雨的十年历程。经由了自上而下的逐层推动后, 素质教育的龙头抓手——新课程改革正处于自下而上的全国学校普遍参与的过程中, 进入了“深水区”——该摸的石头都已经摸完, 而教师专业素质问题却在日益突显, 越来越成为制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

十七大报告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列入教育发展的重点之后,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促进学校构建学习型组织, 必将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核心, 也必然要作为关注的焦点进入到中小学信息技术建设的视野中。

世界各国对教师资格认证的最新实践发现, 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成分是“学科教学知识” (PCK) , 这种具有“实践性成分”的学识, 只有在复杂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职场实践中才能够形成和发展。因此, 以往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手段 (如外出进修、集中培训等) , 不仅存在着成本高、效果差、针对性弱的弊端, 而且充其量只能算是“破冰”。只有以“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方式, 通过探讨和解决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校本研修”, 全面提高教师承载新课程的能力, 才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 创建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研修模式, 毕竟是当前最可行的理性选择。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推进, 特别是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 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依托网络进行研修活动, 形成“以校为本, 区域联动, 资源共享, 专业引领, 思想互联”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大面积、持续性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已经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就信息技术教育本身而言,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整合”于传统课程似乎“走到尽头”的原因, 不在于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让教师无法适应, 而在于广大教师尚不足以真正领悟到新技术所蕴含的教育新理念, 其自身的PCK与信息素养缺乏“整合”, 只能停滞在少数人的示范和展示上, 无法构成普遍化、常态性的教学范式, 推动课堂教学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创造出新的教育“生产力”。

为此, 我们需要继续花大气力, 努力为城乡每位教师配置适用的网络终端硬件, 需要把当前教学平台、展示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功能进一步拓展, 整合BBS、Blog、QQ、UC、Moodle等工具的功能优势, 研制和推广既能进行文本和音视频交互, 又能实现多媒体投影和流媒体播放的平台软件, 构建以教师个人网络研修工作室为基础、学校和区域不同层级的网络交互研修平台和自增长方式的教师研修共享资源库。

上一篇:关于郎咸平广告观之我见下一篇:学校安全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