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2024-05-08

打造中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篇1:打造中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打造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尹宝来

兴达学校

2011年5月23日

在近来的理论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 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两节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打造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尹宝来

兴达学校

2011年3月23日

经过学习,让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也知道要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但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而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打造中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后的体会

张艳

哪些因素决定高效英语课堂,这是每一个英语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英语教师都能回答的问题。我认为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入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首先,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的基础。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再次明白了这个因素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前制定教学目标呢?

从“知识与能力”层面上

现在的英语教材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整体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同时也要突出个性,知识点切忌不可拔得过高,挖得过深。教学目标中知识点的组织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如何学生思维的逻辑,要有重点和难点,切忌不可无重难点、无中心、地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盲目而不知所措。

从“过程与方法”层面上

这一层面是以往课标所没有的,着重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在制定这个层面的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习惯的问题,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学生课堂能否“活”的起来。“活”的成效有多大?拿研究和讨论这一环节为例,我们都知道,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研究和讨论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和丰富一个人的认知能力的。但是,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不论大问题,小问题,都要拿出来讨论一下,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在这样的讨论中有多少学生得到了提高,有没有学生在这样的讨论中滥竽充数?因此,我认为:“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制定应该选择在教师预想中的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及可以普遍受益学生的内容进行教学。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上

要着力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信息时代,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学生难以抉择,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作为一个心灵的工程师,应当肩负起为学生引路的职责。每一堂课都有基于教学内容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键是我们英语教师要去挖掘。1

德育教学于语言教学中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有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所以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见仁见智。

1、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法,或讲授为主,或实验探究为主,或学生自主交流为主。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的指导性因素应是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既应包含着知识内容目标,也应包括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意态度方面的目标。

2、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的课时内容也不一致,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要求也不相同,同样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教师应该把握各自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特点的教学需要,选择所需要的教学方法。

3、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教学处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他们所具有的基础知识水平条件的制约。同一年级或同一班级的学生对某种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可能会有很明显的差异;同样,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同样一种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分析研究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向更高的水平和阶段发展。

4、依照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学设备条件、教学空间条件和教学时间条件等。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篇3:打造中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一、以快乐感染学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的快乐逐渐减少, 焦虑骤增。在教学方面, 这种现象尤其明显。但无论从教师自身来看, 还是对教育的要求来看, 学生的成长都需要教师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感态度。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影响其学生的情绪, 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趋于稳定。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人的消极情绪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 很容易波及他人而造成恶性循环。快乐教师实施快乐教学, 能使学生情绪舒畅, 心理稳定, 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

二、转变教育观念, 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制于优等生,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更要厚爱学困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亲其师, 信其道, 心理相融, 情感相通, 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发生作用。逻森塔尔效应充分说明了, 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待, 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 对学生发展具有推动和引导作用。

三、及时评价激励, 促进学习自信

人人都有表达与展示自己的欲望, 而学生在这方面的欲望更为强烈。但是, 事与愿违, 往往学生们上课时是极不愿意展示自己的。关键是他们有顾虑:怕出丑、怕同学笑话、怕责备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多鼓励, 对于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比如“发言无对错, 开口即精彩”。只要同学们愿意说, 就可以了, 没有对与错。这样学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其实教师的态度很重要, 一句责问就会打击一群人的积极性。也许学生开始的答案并不合题意, 但是当参与的习惯养成后, 在分享部分学生的精彩发言, 引导学生思考, 就会形成高质量的讨论结果。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

有些学生, 智商并不低, 学习也认真了, 但是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 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预习、听课、练习、作业、小结等环节。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上往往做不好。如他们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上课听课思想容易开小差, 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等。针对这些情况, 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掌握好预习、听课的环节, 首先让学生了解课前预习的意义, 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 学生学会了课前预习, 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听课效率。

2.对于独立完成作业有一定困难的同学, 教他们先模仿课本上的一些例题做一些练习, 然后学会老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完一个单元后, 不能单一地靠教师课堂讲解复习, 进行单元测验的方法来进行小结、巩固, 可以布置学生每人自己出一份检验题, 然后互相交换考试和批改。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且复习效果较好, 学生在汇编测验试题, 互相做题和改卷过程中, 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更好地达到了巩固记忆, 加深理解和综合应用的目的。

3.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来学习数学, 观察和探究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方法。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同学们熟悉的自然现象和事物, 都跟数学知识有关, 鼓励学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讲授新课时, 联系同学们亲身体会到的, 熟悉的事例进行讲解。

五、对后进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对后进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他们努力进取, 积极向上。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注意难易程度, 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 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 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的情绪, 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 要放低要求,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谆谆诱导的方法, 从起点开始, 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 让他们逐步提高。

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 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 不愿动脑筋, 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 甚至扔在一边不管, 教师在解答问题时, 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 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 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问题、解答中出现的错误, 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 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 上课迟到或逃学, 自习课不来, 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 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 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因此, 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 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 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篇4:打造中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历史 发现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23-01

一、高效课堂和“发现学习”内在是统一的

我国的传统历史教学以接受教学模式为主,其教学程序为: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检查反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使较多的学生比较迅速有效地接受较完整的历史知识,掌握知识结构,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得到发挥。

这种模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对传授知识来说,效率最高,是最经济的教学模式之一。但是,这种高效率是否就能带来高效益,就是高效课堂呢?通过拼时间、拼体力的方式获得的高效率不是高效课堂倡导的方式。

高效课堂倡导是绿色的教学质量观,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保护性的开发,而非掠夺性的开发。“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造成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只是机械接受知识。为了适应考试,学生不必主动地去了解历史,加强课外阅读,在浩渺的历史殿堂里饶有兴趣的去探索,而是被动地记忆背默,历史学习成为一种索然无味功课。因而,传统历史教学方法虽然“予人以鱼”但缺乏“授之以渔”的效果。

“发现学习”又称“发现法”, 由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Jerome S.Bruner)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正式提出的。发现学习法理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即教师不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去发现并获得所需掌握的内容。

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用来接受和记住现成的知识(公式、定理、定义等),而是参与知识的“发现”(其实是知识的再发现)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

1.“发现学习”教学目标与高效课堂不谋而和

高效课堂是“效果”、“效率”和“效益”的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效果的吻合度,不偏离、背离教学目标;“效率”指取得的效果和投入的资源和时间的关系;“效益”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收益,从整体上实现学生发展的目标。就一堂历史课而言,学生有诸多能力有待于开发,比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鉴赏能力等,但这些能力的训练必须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否则课堂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

“发现学习”历史课堂教学一般程序为:提供感兴趣的有逻辑意义的史料(资料、教材、课件)→创设问题、情景→发现或明确提出问题→寻找途径→回顾已有知识经验、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尝试解决提出假说→抽象思维、理论指导验证假说→修改完善→准确描述解释与结论→师生互评讨论交流→感悟自省,关注感觉。发现学习中,老师事先准备好思考、探究的素材,利用探究的方法来领会历史,不是单纯让学生记住所谓的历史结论。学生围绕一定的历史问题、文本或材料,自主寻求答案、意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产生深刻的印象,然后逐步形成有关的历史见解以及对历史发展方向的思考,从而触内旁通,更好地深化理解历史上其他类似事件。

2. “发现学习”教学效果与高效课堂异曲同工

“高效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了什么,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就是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使学生“学会”、“会学”、“想学”。

发现学习中,学生在研究中确立的历史分析和解释并不一定是真的结论,可能是学生的主观见解、愿望。但是学生的这种意识已经把“事实”活生生地留在他们自己的脑海里,历史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使得这些知识可以直接作用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这样获得的知识或见解就是学生认识社会的线索,是形成正确认识观的基础。教师指导不是以现成的结论去帮助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克服探究中的困难,提供探究中所需要的服务,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要点,把握探究的深度等。从而,学生的历史见解逻辑思维能力得以训练,并直接作用于他们以后的历史学习。

3. “发现学习”教学方法和高效课堂殊途同归

高效课堂把学生当成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体,追求的是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整体发展,包括涉入自然、社会以及他人交往全面学习活动,学生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在内的全面提高。学生总是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和情感体验的生活。发现学习的课堂师生注重交流,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平等,人人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很容易形成自尊、自强、自爱的人格品质。

篇5:打造中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笔记

――郸城县宁平一中周怀岭 《打造高效课堂,惠及万千学子》是县教研室刘德敬主任在全县教研员工作会议上所作的专题报告,我听后受益非浅。打造高效课堂,就是减少课堂无效和负效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最大的实际收益的教学。所以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不要分数,而是要更高的分数,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更高的升学率。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一定是高效教育,高效教育也一定是素质教育,“高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特质”。改革就是发展生产力、出高效。深化教学改革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改变“教”与“学”的先后顺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练习主线的“三主”关系。不仅让学生学会动手,还要让学生学会动口、动脑,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高效课堂,能够解放,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真正能够极在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味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

郸城县教体局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合作探究、堂清日结”的十六字教改方针,其主要实质是全过程引导学生自学、独学。过去教师讲的很精彩,像个演讲家,但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一定很不好,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明确学习目标下,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导演”这一重要的角色,教师要想导好这一场戏,首先要解剧本、熟悉剧情,也就是说要备好课,掌握学生的学情。其次要指导“演员”演好戏,这就要广大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考虑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创设的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教师不再以演讲者的身份站在讲台上,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创新学习,在共同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以自已的个性和特征学习,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所以要上好一节成功的教改课,功在课前的备课上。

打造高效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枝独秀不是春,万花竞放春满院”,高效课堂不仅能够达到培优补差的作用,还能达到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高效课堂体现分层次教学的原则,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必须分层教学。优等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就当“小老师”,不仅对知识进一步巩固,而且还能帮扶差生,从而达到培优补差的作用。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等手段,使学生对学、群学,人与人之间实行竞争,组与组之间实行竞争,使学生经常处于挑战之中,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成才。

篇6:打造中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张舍中学 周换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新课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但是并不是就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教师自身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打造有效高效课堂呢?以下是我从事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点体会。我认为构建读--讲---感---练四环节的课堂结构是构建有效课堂一种有效实用的方式。,(一)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在引导自学时,要注意通过系列问题的设计还原历史细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化学生对历史结论的认识,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的去阅读思考。

如在“一国两制”一节教学中,我事先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清晰地展示讲课思路:1.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什么没有马上收回香港?党的第二代领导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地收回香港、澳门呢?2.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呢?它是不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最佳途径?在香港、澳门为什么保留现有社会制度?3.请结合史实说明台湾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4.台湾问题为什么显得如此复杂?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放弃台湾任其独立行不行?5.面对今天的局势,解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什么方法更好?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的能力。这样,一方面通过逐层分析,步步深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尤其对于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把每一个概念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层层推进,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教材信息资源、教师提供的材料,经过思考、讨论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概括,并作出解释,深刻地理解概念。另一方面,于看似无疑处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反复地提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养成对课本、教材质疑问难的习惯,并且活跃了思维,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历史兴趣、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进行认识和探索打下一定基础。

(二)讲:在已有的读书的基础上,教师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门功课让孩子们产生兴趣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借助讲故事,借助诗歌,借助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故事能引人入胜,所以穿插故事就显得很有必要。当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时,我提到了清朝有个官员叫曾国藩,当他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呈给慈禧太后,太后会降罪的。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败,但斗志尚存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当讲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于是,我灵机一动,唱起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河北高粱熟了------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声把学生带到了那种血与火的岁月,使得他们更能理解“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这一历史事件。

当讲及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时,我就提到《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这样,学生便轻松地了解了民族团结的方针。还有象澳门回归可以唱《七子之歌》,发展大生产运动可以唱《南泥湾》等等。

当然,除了上课之外,我们还可以由学生来主持,搞一些历史竞赛。可以以平行班为单位确定一些选手,每个班还可以选出20多名啦啦队员,这样就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参与活动。由学生来主持,让学生来参与,教师只起策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调动。

(三)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教师应根据年轻人争强好胜、善于争辩、勤于思考的个性特点,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引入一些不同的甚至相矛盾的史学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言,讨论争鸣,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和观点,既积极肯定和欣赏学生的思维成果,又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即使他们的观点不正确也不轻易否定或妄加评论,然后在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依据史料,通过集中思维,让他们最终自我否定和改正原来的观点,特别是区分信息的真伪,反复推敲观点,培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如在评价鸦片战争性质时向学生展示中西方史学界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其次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分工合作,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确定对某一专题进行讨论,并据所选专题结成不同的小组,并指导学生在合作基础上确定如分配学习任务、辅导同伴、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等,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指导学生的尺度,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及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研讨完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展示方式可包括考试、调查、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并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让成绩突出的学生脱颖而出,如此则学生不仅充分发挥了自己个体的才智,还发展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了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养成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集体意识,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心态。这不仅促使问题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解决不是由自身个体所能解决的问题,为学生以后走上复杂的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如在学习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时,引导学生合作研讨罗斯福新政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调查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探讨往往由于年龄和经验不同,会自发出现一些意外解答,教师应随时准备打破框架,改变分析方向,从熟知的课文和史料中解读出新含义,发现新变化,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看成可利用的资源,努力发现每位学生学习中细微的亮点和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对学生反应的敏感性、对教学过程的自我修正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把教学作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围绕着解决问题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

(四)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试题,提高学生作答技巧。现在的历史试卷变得可灵活了,人文语言的表述,时政热点的结合,图文并茂,让历史不再只是“古董”。于是,我们设计出类似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会愉悦读题,沉着思考,从容作答。作答时力求语言文字简洁,中肯、生动,而不是拖泥带水,更不能答非所问。同时,养成学生规范作答的习惯。

另外,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次教育,教师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来批改作业,批改试卷,有打分的划等级的,也有面批、面改的。努力做到稳住A等生,重点推进B、C等的学生进入A、B等,尽量减少D等的学生数。

篇7:善用学习评价,打造高效课堂

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曾说过: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对话的原理。在课堂上,师生若能围绕文本进行多维度对话,深度对话,那学生必将心有所感,智有所启,情有所思。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要求教师要适时地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恰当的“评价”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缺失了有效评价,师生难以在课堂上产生共鸣,课堂教学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案例呈现1: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教学片段--

教师:刚才同学们听了范读录音,下面大家试着自己朗读这首诗歌,请读出感情。

(学生大声朗读诗歌)

教师:哪位同学试着给大家朗读一下?其他同学注意听,随后对这位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

(一生朗读诗歌)

教师:谁来点评一下?给他提点意见。

学生1:我觉得他朗读时重音没有把握好,停顿也有些问题。

教师:嗯,评得不错,的确指出了他朗读的不足。还有谁点评一下?

学生2:他朗读时感情没有充分表现出来,而录音中感情表现得很好。

教师:说得挺好。是啊,这首诗歌感情是沉郁怨愤的,朗读时要紧扣“怨”这一诗眼,读出那积蓄已久的怨愤之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从中选取你最喜欢或给你印象最深的部分进行赏析。

……

案例呈现2: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教学片段--

刚才我们请一位同学对自己同桌的穿着进行口头描述,突出了同桌的运动的特点。曹雪芹对王熙凤也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描写王熙凤穿着打扮的文字。

教师:她具体穿戴着那些服饰?凸显出这个人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1: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学生2:文章极力铺陈,有头饰,群饰,服装,很华丽,俨然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

教师:概括得不错,那再思考一下,王熙凤如此装扮,说明她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沉默,思考。

学生3:外表美丽,生活奢华。

教师微笑,再示意其他同学。

学生4:很爱钱,有种暴发户的感觉。

学生5:全身珠光宝气,俗气的很。

教师:刚才大家都谈到了一些,确实,作者笔下的王熙凤是一个华贵,贪婪,俗气之人,那么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美人,又有着怎样的容貌呢?

……

问题解析:以上两个教学片段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属于典型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缺位”。正是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导致了第一个教学案例中,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训练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也不清楚到底在哪些地方应该注意,课堂朗读变得索然无味,纯粹走个过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了。第二个案例中,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学生把精力放在了对问题的“孤立”解答上,导致原本应该有良好教学生成的活泼的课堂变得生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受阻,课堂出现“冷场”。

对策探究:现代阅读理念认为,阅读是对话的过程。华东师大的方智范教授认为:“教师要为对话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亲近文本,产生对话的欲望,在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随时提供可能的帮助,使对话顺利进行”。 ①同时他还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那就是离开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概念化地解释课文,而不是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品味对课文进行阅读和鉴赏。李镇西老师则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会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当然,教师的感情与思想也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②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离开了教师的评价,教学必然走向肤浅。教师的专业引领和价值观导向可通过评价这一渠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技能以及情感都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

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再来看上面两个教学片段。案例1中,教师的评价仍未摆脱蜻蜓点水式的“点”评,这主要反映在,她对学生朗读评价的指导上明显缺位。学生评价说“朗读时重音没有把握好,停顿也不很恰当有些问题”,“感情没有充分表现出来”,那么究竟哪些地方朗读的重音没有把握好,应该怎样停顿,感情表现达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得不够明显等这些问题,当然应该由教师引出,进而由学生来思考和解答。甚至,可以让刚才朗读的同学根据修改后的意见进行二次朗读,体会其中的差距。然而,教师没有在此时站出来,只是附和并肯定了两个学生的点评,就匆匆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了。可以推测,学生带着这样一种朗读的体验“走进诗歌”,怎能对诗歌有精彩、深刻的赏析!

案例2中,教师由学生对同桌的装扮进行评价导入课文,这一角度很好,但在阅读文本时却抛开这一“引子”,直奔“王熙凤的形象特点”这一问题,从而让前两位学生答不到要点,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回扣刚才的学生评价,从王熙凤穿着的款式和颜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的目标明确,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很快就可能得出如下结论:王熙凤的服装颜色搭配(袄子--大红,裙子--翡翠绿色,褂子--五彩,首饰--金色。)可见,王熙凤全身穿红着绿,珠光宝气。这种色调搭配,与她的审美品味和文化素养完全符合。接下来自然进入王熙凤肖像描写,细致入微,出神入化,同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王熙凤的主要肖像--三角眼和吊梢眉。教师可以引入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介绍,京剧艺术中赵高,曹操,董卓等脸谱的眼睛都呈三角形,他们都是奸臣的代称。故而与传统文化中奸诈阴险,毒辣害人的内涵相符。同样,传统文化认为,“眉毛奸邪,状似垂杨柳”。而这两样,王熙凤都具备。至此,学生们自然领悟,王熙凤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狠毒。这与前面的服饰装扮就有了一个呼应,浑然一体。一个华贵,得势,贪婪,奸诈的少妇形象就呼之欲出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适时地参与其中的讨论、辩论、探究、评价等活动。“当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后,教师也参与其中--讨论、评价、争鸣……所谓‘对话’便开始了。”③

课后思考:新课改大力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心理基础应是教师帮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深度对话”。 “学生的主体性”的真正实现是以教师更深入地介入课堂教学为前提的,只有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才能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营造激励性的教学环境,提供正确的学习导向。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教师的教学评价来实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立足文本,正确处理课堂的“动态生成”, 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互评的作用,提高自身评价的水平,还要加强对学生评价的方法指导等,都是尊重学生主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文本的有效措施。另外,任何课堂教学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作为探讨有效教学评价课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将学生的主体位置更巧妙地通过教学评价来加以实现,以及如何提高学生评价的有效性,还应成为广大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方智范著:《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广东教育出版社12月版,第30页

②李镇西著:《民主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版,第173页

③李镇西著:《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月版

张庆

篇8:如何打造中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备课时注重问题情境, 让学生亲近数学。

一个好的情境就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 能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比如“活动式情境”、“生活化情境”) 。在活动中, 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 提出隐含在活动中的问题, 在对问题的研究中揭示新知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的生活素材, 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例子解释数学问题, 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从而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虚无缥缈。其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习主体内心的冲突, 打破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 从而唤起思维, 激发内驱力, 使其进入问题者的“角色”, 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 达到激发兴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授课中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强调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 当他向你求知时, 你要用更大的耐心与细心帮助他, 找出他一些细微的闪光点, 鼓励他进步。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三、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数学学习概念习题化。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掌握双基和发展能力必不可少, 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训练方法科学化。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的高效不仅体现在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能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

现代教学更能体现知识的活学活用, 学以致用。学生学了知识后, 如若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就能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体会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从而增强学习知识的欲望。例如, 在八年级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识后, 联系实际让学生做如下习题, 如图:有一池塘, 要测池塘两端A到B的距离, 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 连接AC并延长到D, 使CD=CA, 连接BC并延长到E, 使CE=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学生见到此题后就会想到通过“全等”加以说明, 从而解决了现实生活中不可以直接度量的两处之间的距离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 达到了学以致用, 联系实际的目的。

五、要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专业素养。

新课标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做一名学生满意人民满意的教师, 就必须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 紧跟时代要求。要做到这一点, 我认为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大胆尝试新教法,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把握“新课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 提高驾驭课程与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选择适合当前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力求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技能技巧和自主发展能力都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 教师急需提高自身素质, 转变教学观念, 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平台, 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 提高获取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积极思考, 认真观察, 归纳总结。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 体现数学新课标教学的重点。

六、由“讲授为主”向教学方式多样化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师以往的经验, 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修改、补充、完善了课程标准, 这就是互动。新的课程标准调整了教学的侧重点, 以建议的形式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 比如,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不仅是教学思想不同, 课堂形式和课堂秩序的要求也都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熟悉了原来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步骤, 要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建议的学习方式, 就必须对以往有所超越。接纳新课程标准, 超越以往的经验, 实际上也是互动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代替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高兴地学;鼓舞学生的意志, 使学生努力地学;指导学习方法, 使学生有成效地学;保护学生的健康, 使学生精力充沛地学。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善于设计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采用多种启发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篇9:打造中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自信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活动中如何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

一、以快乐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快乐逐渐减少,焦虑骤增。在教学方面,这种现象尤其明显。但无论从教师自身来看,还是对教育的要求来看,学生的成长都需要教师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感态度。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影响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趋于稳定。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人的消极情绪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很容易波及他人而造成恶性循环。快乐教师实施快乐教学,能使学生情绪舒畅,心理稳定,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

二、转变教育观念,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制于优等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厚爱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亲其师,信其道,心理相融,情感相通,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发生作用。逻森塔尔效应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待,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对学生发展具有推动和引导作用。

三、及时评价激励,促进学习自信

人人都有表达与展示自己的欲望,而学生在这方面的欲望更为强烈。但是,事与愿违,往往学生们上课时是极不愿意展示自己的。关键是他们有顾虑:怕出丑、怕同学笑话、怕责备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多鼓励,对于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比如“发言无对错,开口即精彩”。只要同学们愿意说,就可以了,没有对与错。这样学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其实教师的态度很重要,一句责问就会打击一群人的积极性。也许学生开始的答案并不合题意,但是当参与的习惯养成后,在分享部分学生的精彩发言,引导学生思考,就会形成高质量的讨论结果。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

有些学生,智商并不低,学习也认真了,但是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预习、听课、练习、作业、小结等环节。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上往往做不好。如他们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听课思想容易开小差,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等。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掌握好预习、听课的环节,首先让学生了解课前预习的意义,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学生学会了课前预习,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听课效率。

2.对于独立完成作业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教他們先模仿课本上的一些例题做一些练习,然后学会老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完一个单元后,不能单一地靠教师课堂讲解复习,进行单元测验的方法来进行小结、巩固,可以布置学生每人自己出一份检验题,然后互相交换考试和批改。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复习效果较好,学生在汇编测验试题,互相做题和改卷过程中,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更好地达到了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和综合应用的目的。

3.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来学习数学,观察和探究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方法。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同学们熟悉的自然现象和事物,都跟数学知识有关,鼓励学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讲授新课时,联系同学们亲身体会到的,熟悉的事例进行讲解。

五、对后进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对后进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的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问题、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篇10:打造高效课堂 快乐学习地理

东南中学 贾泽静

焕发生命活力,打造高效课堂是新课程对地理课堂提出的新要求。实践证明,妙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快乐学习地理,是实现新课程新目标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巧用导语,激发兴趣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起着 “聚焦”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巧妙的导入,会使授课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

1.歌曲导入。学习中国地理前沿时,让学生听唱《歌唱祖国》;学习《长江沿江地带》时,让学生听唱《长江之歌》;学习《青藏地区》时,让学生听唱《青藏高原》;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时,让学生听唱《爱我中华》„„歌曲导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把学生很快带入学习情境。

2.谜语导入。“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引入“地图”;“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高山和大海。”导入“地球仪”。这样,通过谜语导课,使学生对地图和地球仪的特征、作用等有了一定的印象。

3.情境导入。讲“经纬网”时,教师模拟茫茫大海中,有艘遇难的轮船,无法自救,欲向邻近国家发出呼救,请求快速救护,试问船上发报员如何报出自己所在位置,才能使救援的船只或飞机准求无误地快速到达事故地点?这样,新课在学生急于想知道下文的情境下开始了。

4.故事导入。内容贴题的故事,会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如讲《季风气候》一节时,引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作为导语,学生乐听乐学。5.广告导入。鲜活、时尚的广告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水资源》时,引用“世界水日”公益广告“„„不要让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讲《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用一则公益广告“„„妈妈幸福地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天的夜晚寻找北斗星的经历,而后又感叹现在的夜晚再也找不到北斗星了,接着女儿问妈妈,为什么找不到北斗星了,最后是发人深省的音乐”。学生聆听公益广告时,面部表情复杂,心中思绪万千,忧患意识油然而生,为新课学习铺平了道路。

6.读图导入。“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足见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讲“巴西”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读彩图“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然后提问:“具有世界一流的足球队,喜欢跳桑巴舞的国家,大家知道是哪个国家吗?”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也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课时,既要紧扣教学目标,又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少而精的几分钟导课,会直接影响“45分钟”的教学效果。无论选择那种导课形式,都应该因课而导,导出新意,引起注意,激起兴趣。二.妙用诗词,增添情趣 古诗词,琅琅上口,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得法,可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把长江三峡的壮美,描述的淋漓尽致;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和“春雨贵如油”来讲解南方地区春季气候;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绘广大的西北地区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荒漠面积广大;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区别天气和气候;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解读气温与地形的关系;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解释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地理谚语,会使课堂生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用“燕山雪花大如席”来描述北方地区冬季的寒冷;用“早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西北地区气温差异大;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来概括云贵高原的气候和地形。

三.开展活动,提高乐趣

在地理课堂上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来唱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会使地理课堂充满乐趣,回味无穷。

演。把课本知识“演”出来既能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如学习“山体的不同部位”时,用拳头演示山顶、鞍部、山谷、山脊;握着的拳头拇指向右伸开,像山东的轮廓;双手握拳抬头挺胸做跪状,像陕西的轮廓。这样,抽象的地理知识较为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理解记忆也更深刻牢固。另外,把枯燥的地理知识生动化,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拔动学生快乐的心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时,设计了扮演地球村的七兄弟和四姐妹,给每人一段台词,演者惟妙惟肖,看者激动不已,该掌握的知识学生当堂就掌握了。

赛。参与竞赛,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留几分钟把重要的知识点设计成有趣的竞赛问题,开展“知识大比拼”、“记忆之星”等竞赛活动。对获胜的小组和个人鼓掌鼓励,并让发表获奖感言。如:“34个省级行政区”这一节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如果只是让学生照表去背的话,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因此学习时,安排了一次知识竞赛.为了在竞赛中获胜,学生会全神贯注地听课,尽自己最大能力去记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借助多媒体,相映成趣

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视听感官的刺激来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被学生们称为“有声有色”之课堂。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一课时,可节选峻青的《第一场雪》中天气变化的段落,并精心选取一段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当音乐缓缓响起,教室里霎时充满了诗一般的意境,教师就像上语文课那样给学生朗读这一段落,每次朗读完之后都能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这无疑引起了学生莫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地理课被看成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在学习“板块构造——地震的逃生知识”时,通过游戏模拟逃生,同时选择一曲节奏感强的歌曲作为背景,让原本单调的游戏一下变得扣人心弦,惊心动魄,面对紧张、刺激而有趣的游戏,学生精神高度集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知识得到了活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演示即分明”。如“地形雨”的形成。凭教师口舌一时难以讲解清楚,采用动画,配以比较形象的的风雨声,不仅真实再现了天气变化过程,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该知识要点;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时,用动画和视频演示:新疆的地形与新疆的“疆”字出奇的相似,“疆”字右半边是三横加着两个田字,就像新疆的三大山系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夹着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疆”字左半边“弓”字,好比新疆弯弯曲曲的边界;而“土”又像是告诉人们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学习《地球的公转》时,做课件将地球公转的轨迹、方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由此所产生的四季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都用flash动画模拟出来,使难以理解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深刻。

篇11:打造高效课堂二、积极的学习氛围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

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4、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上一篇:观影片思人生走进毛泽东下一篇: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