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作文教案

2024-04-23

点面结合作文教案(精选6篇)

篇1:点面结合作文教案

一、导入

上课之间老师要做一个民意调查,你们喜欢老师吗?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刚刚有的同学讲了详细的一件事,有的讲了一个方面,把发言组成一篇文章,既有详细叙述又有概括叙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

二、新授

①、什么叫点面结合?(点:局部;面:整体)

点,指是的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点面结合:既要描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主要人物(点)。②、出示公交车站、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图片,更直观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面和点。A、提问:这几幅图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同学们刚刚说得非常好,已经把握住了场面描写中的面了,但是老师要加大难度,如何把握好这幅图把它介绍得更清楚呢?你能在一两句话中讲出它整体的两三个特点来吗?

B、老师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C、——的环境——人群,在干什么——?

D、在精彩段落中找到“面”的描写,并用横线画出来。③、怎么选择“点”呢?我们知道,写场面离不开场面中人的描写。场面中人物众多,是不是都要一一写出来,我们应该取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那个。A、这幅图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请你描述一下她? B、人:——的人——动作——的表情,在干什么——? C、请多名同学练习。D、欣赏精彩片段。

E、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④、点面描写的要求:

A、按一定顺序,先点后面,先面后点。B、注意细节的刻画。

⑤、完成()

⑤、请学生上台来扳手腕,做口头练习。

三、小结:用打油诗来巩固知识点。

篇2:点面结合作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场面概念及场面写作的要素 •(2)品读文段,探讨场面的写作方法 •(3)运用场面写作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训练

1、师:同学们喜欢篮球吗?今天老师带来三个非常精彩的NBA进球,让喜欢篮球的同学一饱眼福,让不喜欢篮球的同学感受篮球的魅力,请看大屏幕。

3、师:他是谁?(林书豪)同学们,生活中这些精彩的画面总是转瞬即逝,我们只有把他们完整的记录下来,才能成为永恒的回忆.除了视频记录设备,我们还有一件留住精彩的工具,那就是文字。所以,我们今天这堂课的主题就是场面描写。

二、初步认知场面描写

1、要学习写场面描写,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叫场面描写,请同学们阅读文段一

走进车站,人潮涌动,沉闷的空气让人呼吸不过来,一个并不宽敞的车站将近容纳了几百人。我坐在车站的一个角落里,看到无数的人头在攒动,目光最终落到了一个老人身上。她衣衫褴褛,佝偻着那沉淀着岁月的身躯,艰难前行。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过来了,箭步如飞,不小心撞了老人一下,头也没回匆匆地走了。一个年轻人过来了,看着老人脏兮兮的衣服,捂着口鼻,快速地走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过来了,瞟了一眼老人凌乱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冷笑了一声,扭着那婀娜的身躯走了。一位农民工过来了,他将老人仔细打量了一番,小心翼翼地将她扶到最近的座位上,把手里剩下的矿泉水也递给了她,似乎又说了什么,然后带着最朴实的微笑走了。看到这里,心里悲喜交加。悲,是因为老人受到了无尽的委屈;喜,是因为这世上仍然有爱在传承。(1)师让学生阅读后回答,场面描写的要素是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气氛

(2)明确:什么是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三、进入场景训练教学

(一)第一步:品读文段,探讨写作方法: 师展示文段二

科代表拿着试卷,刚进教室门,同学们立刻蜂拥而至,好像是狗仔队见着了寻觅已久的大明星。科代表随即淹没在人群之中。“曾琴,98分!”“哇!”教室里一片惊叹。曾琴满脸笑容的拿到试卷回到座位。拿到试卷的人,有的伸长脖子到处问:“你考了多少分?”;有的语带讽刺夸奖别人:“你考得好好哦!”;还有的后悔的说:“早知道就不该改答案呀!”。最后拿到试卷的林小雨,不断摆头,似乎在后悔不已,又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怀疑老师将分数算错了,翻着卷子,念念有词的算分,结果丝毫不差。他气得把试卷揉成一团,觉得不妥,又打开,这时试卷就像泡菜坛子里的咸菜一样。他“唉”的一声趴在了桌上。“死得惨哦”,“看来不怎么样”,他后面的同学小声议论,“回去有笋子炒肉吃了”„„在分数的指挥下,同学们奏出了喜怒哀乐的乐章。思考:

(1)这个片段描写是围绕什么中心去写的?用文中语句回答。(2)这段文字中的人物哪些是略写,哪些是详写?(3)讨论总结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归纳总结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场面描写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1、场面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一个“中心”(气氛)

2、面点结合——两个“基础”。

同学们在看电影或电视(包括风光纪录片)时,一定会看到摄影师不仅运用全景(远景)镜头反映大场面的画面,也常结合使用特写(近景)镜头反映局部个别的画面。这里的“面”指的是事物的全局和总貌(概括描写,顾及全局),“点”指的是事物的有代表性的局部(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情景)详细描写,突出重点。这种把反映事物的整体、全貌的情况和反映事物个别的情况这两者紧紧地结合起来写的方法,就叫点面结合法。

3、写好点的小窍门:(1)特写镜头: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2)侧面烘托(口技课文里的侧面描写是典范)

(三)运用提高

师展示文段三:

下课了,老师还没有走出教室,同学们就已经开始各做各的事情了,有的同学上厕所,有的同学讨论作业,最热闹的是任君杰在开个人演唱会。教室里一片喧腾。

1、请评价这段场面描写。也就是要求同学们来找找这段文字的不足,重点围绕以下方面进行讲评:是否渲染整个场景气氛;是否使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点的描写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是否写具体;语言是否生动,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没有;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2、请生选择文段三中的某一句话进行口头修改,并让生现场展示、互评

3、展示修改后的文段三

下课了,老师扯着嗓子布置今天的作业,满座学生仅十余人听着,其余人早已开始成就自己的大业了。一时间,教室百态,尽收眼底,二分之一者问老师留了哪些作业,四分之一者冲向WC。其余人在关注着任君杰开办的小型演唱会。

此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片沸腾。哎呀,还真有点派头,偶像小天王任君杰大显身手,拿着扫帚当吉它,一只荧光笔当麦克风,开始表演了。他清了清嗓子,暗示为他伴奏的铁哥们准备。老韩像鬼魂一样悠然飘来接过“吉他”。“在你的心上,自由的飞翔„„”呵,还真是神气十足,任君杰的个子比较矮,在人群中像个跳蚤,他越唱越起劲,自我陶醉得把眼睛都闭上了,像获胜的将军走过凯旋门一样。“谢谢大家„„”,自恋使他的声音十分响亮。他把头一甩,摆出一个沉思者的造型。他的“铁杆粉丝”十分兴奋,“再来一个!”“偶像!签名!”„„喝彩声、起哄声把课间十分钟推向了高潮。

叮铃铃„„上课了,喧闹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像澎湃的潮水开始退潮了。同学们回到座位上,由于课间十分钟使大家紧张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缓冲,同学们又聚精会神地去迎接新的课堂。

4、顺势提出,你们初一的课间是什么样的?请以《课间十分钟》为题目进行一段场面描写,当堂完成。

5、生完成后先自己修改,然后同桌交换修改并做出评价,对习作中出现的精彩构思和生动的语言给予表扬,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6、小组讨论推荐展示作品,让学生自己感悟写作中的优劣得失。

7、师小结、简评。对于多而复杂的事、景和活动,我们在动笔前,一定要有“点面结合”的表达意识,想好“面”,选好“点”,这样才能在文中重点泼墨于“点”,突出重点人物和活动,同时又有“面”的描写,烘托整体气氛。从而形成有点有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最佳效果。

四、课堂小结:

点面结合这种写作方法不仅仅在场面描写中可以运用,略写和详写相结合在写人、写事、写景、写物的小作文中都可以运用。

希望这堂作文课对同学们写作能有一点帮助!

五、家庭作业布置:

篇3:点面结合作文教案

关键词:教案设计,培训内容,现场教学,培训效果

目前培训已成为建设工程领域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执行者不断提高管理水准, 采集最新的信息, 掌握高新技术工艺, 以及企业开发与发展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 因此, 工程领域的职工培训市场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成功培训的方式、方法能激发参训人员内在的学习动力、欲望和潜能, 既能满足参训人员“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学习需求, 又能满足他们“研究问题、增长才干和见识”的培训需要。因此为增强参训人员对培训组织的兴趣和信赖, 积极探索和创新培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是提升培训组织竞争力的源泉。

由于工程领域的参训对象一般都有一定学历基础、工程实践经验或专业技能, 他们不同于在校大学生的普通教学。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已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其二, 工作多年, 有较为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其三, 对所从事的工作,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因此, 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性强, 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自我整合能力强, 具有自我指导的深刻需求, 渴望解决长时间困扰在工作中的疑难杂症, 从而使专业能力得到升华。

随着计算机信息及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 培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也在渐进式地改进, 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模式为: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 利用现代多媒体视听技术手段, 附加案例研讨的方法, 这种方式运用起来简捷方便, 完全由培训师控制整个过程, 优点是运用视觉与听觉的感知方式, 对工程技术中的规范、标准、工艺等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了综合处理, 能够调动参训人员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 使他们增强注意力提高兴趣, 有效地帮助参训人员在听课中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在培训过程中附加一些针对性强的案例, 由于它来源于工程实践, 甚至是部分参训人员的亲身经历, 会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 很快进入“角色体验”和“情境体验”, 也就构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全身心地融入课堂之中。然而, 上述这种培训模式, 由于时间紧、信息量大, 在灌输新知识、新标准时速度快, 限制了参训人员联想思维的自由发挥, 对新接触的新技术领域没有回嚼的过程。同时, 在教案的准备过程中, 其内容完全由培训师的思路掌控, 学员完全在机械被动状态下接受讲解, 虽然准备了大量的图形、影像, 表面上看是图文并茂, 但是这些图像受到了空间限制和制作者对突出表现焦点问题的局限, 其表现出来的重点和难点对参训人员来讲可能有所偏颇。在案例选择上也存在在概括性、难易程度上、重点突出上产生些偏差的可能, 使我们的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做好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案, 应遵循“六点一线”的思路, 即做到贯穿激发参训人员的学习激情, 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这一主线, 重点加强“需”、“精”、“析”、“明”、“议”、“嚼”六个关键环节的实施。“需”即预测参训对象的需求, “精”即对培训的内容要精雕细琢, “析”即分析对象、剖析课题, “明”即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议”即实地观摩、开展讨论、交流经验, “嚼”即自我整合、破解疑难。此六个关键环节环环相扣, 逐步提高, 下面分述如下:

一、预测参训对象的需求

由于参训人员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的层级不同, 我们对每期培训中所涉入内容的广度、深度、重点、难点、进度、所掌握的尺度也不尽相同, 必须在训前根据学员的层级分析进行系统准备, 必要时还要进行问卷调查, 按照需求精心设计内容, 体现政策法规、工作实践、技术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并加强对工作经验、学习内容的理论说明与提炼, 增强培训内容的说服力。预测参训对象的需求是训前准备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般来讲, 参训对象参加培训都有进行自我指导的需求、期待学习能解决长时间困扰在工作中的疑难杂症, 因此他们往往是带着一定的问题, 抱着极大的期待和希望去参与学习, 因此, 我们在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必须运用系统方法按照参训对象的层级结构科学地解决不同的需求, 对培训内容按层次分清哪些是需要、哪些是必须、哪些是能够、哪些是底线、哪些是最高标准, 这样, 我们才能根据参训对象的需求准确地确定培训目标, 确定合适的培训起点与终点, 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培训方案。

二、对培训的内容精雕细琢

如何在培训过程中让参训对象抓住本质, 掌握核心内容, 也是我们所要解决的一项关键环节, 如前所述, 我们的参训对象已有系统的专业知识, 工作多年, 有较为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 这就要求我们对培训的内容一定要精雕细琢, 使他们在已有的知识体系的框架下, 学习新知识会更快、更高效。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做到:基础知识透彻理解, 基本概念清晰明确, 将学习的新知识尽可能地融入到知识体系中, 这才是扩展新知识的基础。同时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尽量利用多媒体巧妙地使用图形、图表、图像、影像、示意图等会以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和表达方式, 增强培训内容的趣味化, 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学员差异化需求。总之, 我们设计的讲授方案应该让学员不但可以丰富现有的知识体系, 还能够更深刻地掌握新知识, 就像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 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怀抱好奇的同时, 也照亮了前程, 去探究技术领域中更深远的世界。

三、分析对象、剖析课题

培训中的教学方案设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 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 又相互依存, 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我们必须对所培训的课题按照参训对象的层级结构进行剖析, 对培训课题所涉入的广度、深度、进度、所掌握的尺度进行统一部署, 也就是说要搞清他们概念性内容理解的程度、推理性的内容能够接受的程度、运算内容能够掌握的程度、图形变化内容所能知道的程度、现场观摩内容能够体会到的程度等等。《论语》中说:“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在这里的含义就是课题中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参训对象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 因此根据上述课题的剖析按不同内容合理安排各自的比重、顺序和进度, 引导、吸引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 根据学员的特点和要求, 坚持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体现新动向性、理论指导性的五项原则, 统筹规划设计教学方案, 以参训对象为主体地位, 使他们在培训中能够做到:坐得住、听得进、学的会、用得着、听得懂、跟得上、能掌握、会应用。

四、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如前所述, 我们已对参训对象专业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按不同层次, 不同对象, 不同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科学地安排了培训内容, 明确了目标, 然而, 合理地组织好培训中每一个课题的重点也是不容忽视的, 只有在培训中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突出重点, 才能使参训对象实现做中学, 学中究, 究中悟。突破重点难点是通过突出专业和业务知识中的“连接点”这一途径而实现的, 因为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这就要求培训师利用如前所述“精雕细琢”的技巧来满足参训对象那种“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的欲望, 让他们在求索中去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通往解惑的意外通道。

五、实地观摩、开展讨论、交流经验

课堂中的讲授由于主要是培训师单向性的信息传递, 也称为是理论性知识的灌输, 通常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输入大量的信息, 缺乏教师和学员间必要的交流和反馈, 是“知其然”的过程。要想使参训对象对所学的知识理论体会得透彻, 将笼统的理论具体化, 将模糊的知识确定化, 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标, 这就需要与实践携手并进,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构起发生联系的桥梁, 而适时、适宜、适中地组织参训人员进行实地观摩、开展讨论、交流经验是解决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因为, 在观摩的过程中, 他们对在课堂上留下的那些模糊与清晰、正确与错误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得到了验证。同时, 学员与学员间就彼此的技术理论知识和以往的实际工作在观摩现场以各自的角度展开讨论, 信息可以多向传递, 知识和经验取长补短, 有利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随着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与交融, 经验与认知渐进地积累起来, 春风化雨再润物, 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越。

六、自我整合、破解疑难

参训对象通过上述完整的培训过程, 会对自己在该课题中技术知识的重点、难点、理解上的偏差, 工作中的偏失马上“趁热打铁”的纠正, 有了进行科学且系统地整合提炼的契机, 使这些知识内容竖成线, 横成序, 形成知识网络, 也就抓住了重点和关键, 把与过去学过的基础知识和接触过的工程实践中那些零散的, 分散的点连成线, 辅以面, 结成网, 自然而然地纠正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偏失, 也自然形成了自己技术资源的丰富宝库, 达到了培训最高境界的目标。

篇4:点面结合作文教案

一、重申教案编写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绝大部分教师都是非师范类毕业生,虽然他们学历学位高,专业基础扎实,但教学经验不足,或是不知如何备课,或是备课较随意,在教学时间分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内容把握等方面,常常是“跟着感觉走”,结果课堂教学有效性难以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意见也较多。有效的课堂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要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认真备课写教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作为一个只有20多年办学历史、8年本科办学经验的大学,深刻认识到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取得长足发展,必须严把质量关,踏踏实实抓好每一环节的教学活动,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此,学院确立了“质量先行,细节说话”的行动方针,从课堂教学入手,以教案突破口,通過会议宣传、教师座谈、文件规范等形式引导教师重新认识教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注入心血和思想去写教案去备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教师课前都能认真备课,持教案上课,课后自觉进行教学反思,不再视教案为负担,课堂教学面貌大有改观。

二、明确教案管理在“理”而不在“管”

通过宣传动员,教案编写工作已深入人心,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为应付检查抄教案,教案是教材内容的翻版;教案实效性不强,备课与上课脱节等。俗话说:“三分教学,七分管理。”针对教师应付检查的问题,学院调查分析了其深层次原因,找到症结所在,从教学管理层面破题,打破了教师心理上的坚冰。

高校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教学思想活跃,课堂灵活性强,相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对大学教师也需按规范写完整教案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倾向于用PPT等形式的课件代替教案。教师若教学任务重,更可能视教案为“束缚”,视教案检查为“形式”,以致应付了事。但90%以上的教师更明白:有好的教案确确实实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教案管理应从帮助教师“理”出好的教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出发,重在“理——引导”而不在“管——监督”。在综合调研、认真论证及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案改革和管理范式(见附表),该范式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制订了一系列配套措施鼓励教师潜心钻研教学,取得显著成效。

三、贴心的设计、严格的执行是成功的保证

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案编写和管理规范,以规范引导行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出台《教案编写管理规范》,教案编写注重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强调灵活性和原则性的统一。聘请数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育学专家指导教师备课,定期组织备课培训,特别是对新上讲台的教师进行培训,对何为教案、如何准备教案进行讲解,教师上课随意性降低。

其次,教案检查,过程与结果并重。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随机、随时检查教案。学期初,检查是否持教案上课;学期中,教学督导组课堂听课随机抽查,跟进教案实效性的发挥;学期末,审视是否有教学反思或“教后记”?如教师省思教学缺憾并作自我诊断,省思能否在高层次上有机融合教学个性与教学艺术等。检查注重教案内容和实效,允许教案形式多样化,提倡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结合。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随机抽查,激励教师杜绝惰性,持之以恒认真备课。同时,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引导教师关注每一环节,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第三,教案评比,奖惩结合。注重对比分析,全方位考察,将教案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对比分析,将教学督导组听课意见、学生座谈反馈意见及学生评教数据对比考察。经过2年的跟踪监测,发现但凡备课认真、教案设计合理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生评教成绩均在88分以上,教学督导组认可度高,年终院系考核也多为优秀,反之,则各方面评价较低。这用事实和数据验证了优质教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为表彰先进,激励落后,学院每学期还组织一次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将特别好的突出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并给予表扬或奖励;通过检查、评选和表彰,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认真备课、备优质课的良好风气,教案总体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大批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化教案。

第四,宣传和推广教学成果,为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鼓励教师将教学发展与个人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教案评比优秀、学生评价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年终考核优异,职称评审优先考虑,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及以上教学奖励和教改项目,促进教师成长。学院还通过校园网络、报刊、校外媒体等多个渠道对优秀教案进行宣传和展示,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效应,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启示:人性化管理与执行力结合,破解教案改革难题

教师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希望,激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是希望的前提,而备课、写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人性化的管理也正是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的良好途径。将人性化的管理与执行力结合,引导教师参与教案改革,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1.人文关怀,主动参与。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要让老师既完成教学工作“量”又实现教学“质”的提高,必须真正从关心教师发展着手,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正面激励,引导教师处理好备课与上课的关系,主动重视教案编写。

2.贯彻落实,不容迟缓。对于一所学校特别是独立学院而言,执行力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效、教育质量的好坏,甚至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教案编写和检查过程中,教师认真自觉、教学督导组指导、各院系把关、学校审核,层次落实,环环相扣教案质量的有效保障。

3.步步为营,阶段发展。教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备课作为教学中重要一环,每一步都要扎实走过。因此,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老师应提出不同的教案要求,引导教师一步一步成长,最终形成有特色的个性化教案。“当教案走向内容个性化、编制过程开放化、尊重学生学习自主化时,教学目标自然会随之走向生存化。”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师经验增加,对课堂的运作更游刃有余。在教案编写上,从注重形式到注重内容和实效,进而注重创新和特色,积极融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学生、教师、学校一步一个台阶,年年有新发展。

4.奖惩有度,内外宣传。在教案编写和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个别应付或管理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要及时调动教师和教学单位积极性,通过检查和评奖活动,大力表彰先进,适度惩罚落后并指导其改进。加强内外宣传,给予教师展示的平台,激发教师荣誉感和责任心,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声誉。

人性化管理与执行力结合,保障了教案编写工作的严肃性和连贯性,提升了教师的备课积极性,实践、实验课教师也主动要求编写教案并能够根据课程、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和社会需求,自觉进行教学反思,课堂吸引力增强,学生回归课堂,教风学风明显改善,真正实现了以点带面,以教案带动教学,以优秀带动全体,促进学校教学全面发展的良好风尚!

篇5:虚实结合教案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作品,学习鉴赏虚实结合这种表达技巧。学习难点:掌握鉴赏方法,梳理结题思路,形成规范答案。

三、教学方法

通过展示作品-----提出问题-----探讨交流------思考归纳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表达交流情况,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流畅度及准确度,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解题思维的形成情况,并及时跟进练习,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课堂提问、探讨交流、表达评判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形成答题思路,能流畅表述,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君,但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这位杰出书画家开设画学,亲自授课,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最终入选的画作,你们觉得哪幅符合“笔意俱全”的标准呢?为什么?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高妙之一就在于善于留白,虚实结合。“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空白或未曾画出的部分,可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能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技巧。

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总结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品鉴运用的效果。

(二)温故知新 温故:

先让我们来回顾以前学过的诗句,诗句中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指出这些诗句属于实写还是虚写,概括虚实的内容。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代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通过温习,说说你们对诗歌中虚实的认识。知新:

思考归纳,知识小结:

什么是“实”和“虚” 诗歌中的“实”是眼前所见; 诗词里的“虚”是指主观想象。

(三)链接课本,探讨答题模式

1、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下面诗歌的景物描写: •

雨霖霖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答案示范:

本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本诗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一种凄凉的气氛,强化了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扬州慢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答案:

本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讨论总结解题模式 • 答题步骤:

• ①点手法:点明是什么技巧。

• ②叙运用: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③析效果:点明关系,说清效果 • 虚实之间的关系:

•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四)点击高考,提升解题能力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第一步:点手法

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步:叙运用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 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第三步:析效果

渲染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参考答案: 上片

第一步:点手法

上片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第二步:叙运用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第三步:析效果

虚实结合,形成对比,用梦中的相见反衬现实中的孤独。下片

第一步:明手法

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

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第三步:析作用

虚实结合,用想像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作者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五)课堂小结

“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篇6:乘法结合律教案

红寺堡开发区大河七小 李文霞

一、导入

师:你能用这些数字(25、4、9)写乘法算式吗?可以交换位置,也可以加小括号。猜猜可以写几个?同桌商量怎么写才不会漏下,然后写在纸片上。(生动手编写,交流展示,请最快的一组说说是怎么写的。)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他们是怎么贴的?

生:左边都是二个数的算式,右边都是三个数的算式。

师:你写的算式中有没有是他们没有的?他们没有的话,请你拿上来,也贴在黑板上。

师:观察三个数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有小括号,有的没有小括号。

师:有小括号的这些算式,又有什么特点? 生: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师:想想放在前面的有没有起作用? 生:没有起作用,可以省略不写。

二、展开

1、研究乘法交换律:

师:观察左边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两个算式差不多,只不过两个数调换了一下位置。师:你能举例吗? 生:4×9和9×4 生:2×54和4×25 生:25×9和9×25 师:你能说说他们都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数交换了位置。

师:交换后他们的什么是相同的? 生:得数

师:所以两个算式之间我们可以连上—— 生:等号

师: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生:„„

师:能举多少个?

生:很多,举也举不完

师:既然举不完,你能用一个简单的算式表示一下吗? 生:a×b=b×a 师: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 生:乘法交换律

2、研究乘法结合律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右边的这些算式,猜猜是否也藏着一个规律呢?四人小组研究一下。(生讨论)

师:哪一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 生:数字一样,顺序变了

师:数字一样,积呢?这么多算式的积都一样吗?我们用事实说话——算一算(生分组口算)

师:积都一样,说明这些算式都可以连上“=”

生:我觉得这两个算式有联系,4×(25×9),4×(9×25)师:4×(25×9)和哪个算式另外的都相同,只是括号的区别? 生:4×25×9,这个算式没有加括号,其余都一样 [思考:这儿教师只是一味地将学生往自己的思路上拉,期待学生能找出像4×(25×9)和4×25×9这样的等式。其实前一位学生虽然说的并不是教师心目的答案,但他已经在运用刚刚学过的乘法交换律解决问题了,这儿教师不应该不作任何评价,反而应该表扬他活学活用,会动脑筋,然后再慢慢引导他发现其他的规律。] 师:谁能像这样给其他算式也排一下队?(生上台整理,排列)

师:已经找到朋友的算式,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他们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 生:三个因数位置都一样。生:积不变

师:最大的不同点在哪? 生:加了括号

师:加了括号表示什么? 生:改变运算顺序

师:一起说说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从左往右 生:从右往左

师:也就是可以先算什么,也可以先算什么?

生:可以先算前两个因数的积,也可以先算后两个因数的积

师:你能运用刚才的规律,给下面两个没有朋友的算式也找找规律,找找他们的朋友? 生:„„

师:你也能写二年这样的算式吗?看看积到底是否相同?(生举例书写)

师:说明刚才的规律对吗?写得完吗?能用简单的算式表示一下吗? 生:a×b×c=a×(b×c)师:也给它起个名字 生:乘法结合律

[思考:“结合”这个词,在这之前师生都没有提到,但在起名时,学生脱口而出是乘法结合律,这儿值得探讨。也许有些学生已经预习过,但教师在学生自己提出结论后,也应作适当的解释,因为有些学生对“结合”这个究竟是否理解,我们并不知道。]

3、感受用途

师:这么多算式,你最欣赏哪个? 生:25×4×9 师:为什么?

生:因为25×4比较简便 生:我喜欢9×(25×4)师:为什么?

生:和刚才的同学的理由一样 师:那么9×25×4呢? 生:不简便

生:4×25×9也很简便 „„

师:你们选择的这些算式都很简便,它们简便在哪儿呢? 生:其中两个数能凑成整百数

师:是呀,二个能凑成整百数的先算,比较简便。

4、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

三、练习

1、填空,说说运用了什么? 37×148=148×()

13×25×40=13(____×____)

125×25×8×4=(____×____)×(____×____)20×(a×5)=____×____×____ △×□×〇=____×(____×____)

2、怎样简便怎样算

250×34×8 8×45×2×125 25×125×4×9×8

3、实验小学同学做操,平均每班排2列,每列14人。低年级共15个班,共有多少人?谁对?

丁丁: 冬冬: 2×14×15 2×15×14 如果是你,你会是丁丁还是冬冬?为什么?

4、塔山小学给听课的老师准备中餐,你估计下大概有多少人?

上一篇:趣味活动比赛乒乓球方案下一篇:工作感想3000字